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3.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以下相关知识: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条件。此外,学生对简单光学仪器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基础,例如如何使用放大镜。
2. 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对于能够直观看到的现象(如显微镜下的细胞、望远镜观测星空)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在能力上,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借鉴、学习,提高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章节的教学之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可以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选择:
(1)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进行讲解,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讨论法:针对透镜成像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搜集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进行课堂分享。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示形式新颖。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观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场所,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拓宽知识视野。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特点,了解其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国防意识。
2.学生在观察和实验操作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技能。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效率。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3.实践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实物,并描述观察结果。
教师及时批改练习,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望远镜与显微镜》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望远镜和显微镜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但在分析问题、总结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3.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公式和计算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在教授放大倍数计算时,应结合实际观察现象,让学生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要求:文章需包括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内容,字数不少于500字。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望远镜与显微镜发展历史的文章或书籍,了解我国在光学仪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就,拓宽知识视野。
3.掌握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学会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断未知物体的大小。学生能够运用放大倍数公式,结合实际观察结果,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望远镜与显微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首先介绍望远镜的组成部分,如物镜、目镜、焦距等,并结合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2.接着,教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物镜、目镜、载物台、粗准焦螺旋等,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显微镜的工作过程。
3.针对放大倍数计算,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观察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望远镜与显微镜,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善于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勇于质疑,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3.学习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珍惜实验器材,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具备了初步的光学素养。此外,学生对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在此基础上,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对学生来说既是知识的拓展,也是对已有知识的深化。
(2)通过作业、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的掌握情况。
9.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手持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件物品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光学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科普文章,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洁,不少于500字。通过写作,巩固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提高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
2.设计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要求实验方案合理,观察细致,能够体现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和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显微镜和望远镜作为观察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时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个别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表现不够积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5. 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播放ppt图片,同步讲解】1.显微镜的构造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短,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2)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长,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2. 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1)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被观察物体首先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了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2)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形成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3)物体通过整个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4)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边画光路图边讲解】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微小的物体通过显微镜后被两次放大,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般在镜头上标有“n×”字样,例如n=5,即为放大望远镜示意图双筒望远镜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
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
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另一方面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2)望远镜的原理①物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②目镜: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3)望远镜的成像光路图【边画光路图边讲解】注意: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
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
最后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等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
(由于物体距望远镜的距离很大,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且无限靠近焦点,可以近似地认为在焦点处,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尽可能靠近焦点)。
八年级物理 3.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C.从目镜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
像
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的像
都是实像
4.下列关于视角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视角越大,我们看到的物体
越清晰
B.视角越小,我们看到的物体
越清晰
C.视角过大或过小,我们都无
法看清物体
D.视角的大小与我们能否看清
物体无关
5.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
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
物镜成一个的_____实像,落在
目镜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
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
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
远镜,没有现成的透
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
片来
师
生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教
师
活
互
动
过
程
动
代替.
6.刘军同学想用焦距为8 mm
和20 mm的A、B两个透镜组
装一个显微镜,但他为选用
物镜和目镜犯了难,请你帮
助他分析应该如何合理选择
和放置才能满足要求.
四、小结:
显微镜构造:①物镜原
理: f<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①物镜原
理:u>2f
②目镜
原理放大镜作用
五、布置作业:本节练
习册。
板书设计: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师生收获及反思。
《显微镜和望远镜》名师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
2. 教学PPT。
3. 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并通过实物演示。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物体,并用显微镜或望远镜进行观察。
7.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显微镜的种类及应用2. 望远镜的种类及应用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种类、应用和发展历史。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优缺点。
八、教学步骤1. 讲解显微镜的种类及应用,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2. 讲解望远镜的种类及应用,如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等。
3. 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史,包括我国的张衡、郭守敬等科学家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贡献。
4. 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生物、天文等领域。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优缺点。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种类及应用。
2. 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史。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显微镜和望远镜”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用于观察细胞、组织、矿物等的微观结构。
- 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天文学、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用于观察远处天体、地形、生物等。
-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观察邮票、硬币、昆虫等微小物体,增加生活趣味。
首先,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我通过在线平台发布了预习资料和预习问题。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预习资料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预习资料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
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通过讲解、组织课堂活动和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使用技巧。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点,掌握使用技巧。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光学系统和主要结构。
2.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其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4.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我将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有效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3.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3.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⑵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师);放大镜(学生)。
复习巩固:[播放幻灯片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过程[播放幻灯片3]探索: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介绍目镜和物镜。
一.显微镜探研究课题一:放大近处的物体[播放幻灯片4]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如何才能将物体放得更大,以便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提示1:要将物体最大程度的放大,那么两个凸透镜都应该对物体进行如何处理?提示2:第一个凸透镜应该对物体成什么像,第二个凸透镜才能对这个像进行再一次的放大?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用短焦距的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物镜成的像要与物来比较;目镜成的像要与物镜成的像来比较,物镜成的像就是目镜的物。
) 通过探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播放幻灯片5]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总结:[播放幻灯片6――9]介绍显微镜的结构、特点、原理和注意问题:1、结构:目镜是凸透镜,物镜也是凸透镜。
载物台下的聚光镜包括,凹面镜,平面镜光线不充足时,用面镜的凹面镜,以增强光照.光线充足时,则用平面镜。
2、特点:物镜焦距比较短,目镜焦距比较长3、工作原理:近处物体经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于物镜的2倍焦距之外,此实像正好又落在目镜焦点之内, 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设计(一)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培养发散思维。
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五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五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
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
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
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
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
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二、新课教学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结合课本图3.5—1投影。
让学生讲解。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原理,了解其光学系统由物镜、目镜和镜筒组成,能够解释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望远镜的放大原理,了解其光学系统由物镜、目镜和镜筒组成,能够解释望远镜的成像特点。
1.观察实践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实践,选择不同的观察对象,如细胞、植物、昆虫、星星等,仔细记录观察过程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完成后,撰写一份详细的观察报告,内容需包括观察对象、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及心得体会。
2.知识拓展作业: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整理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1.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际操作经验较少,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2.学生在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时,可能会遇到抽象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应采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化解难题。
3.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协作、互补优势,提高团队效能。
3.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物镜、目镜、镜筒等部分,并讲解其工作原理。
2.运用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和成像特点。
3.教师讲解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同样包括物镜、目镜、镜筒等部分,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总结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光学仪器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c.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新课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两部分:
a.显微镜操作题: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片标本,描述细胞结构,并分析显微镜在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b.望远镜操作题:在课后自行观察星空,记录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并探讨望远镜在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或望远镜),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仪器的历史发展、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是本章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实物模型、图像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操作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观察,这是本章节的实践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动手操作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2.同理,教师讲解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包括物镜、目镜、镜筒、调焦装置等组成部分,突出其远距离观察功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的构造和零件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望远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望远镜的构造和零件名称•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引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兴趣。
第二步:介绍显微镜(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零件名称,如目镜、物镜、载物台等。
3.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调光等。
第三步:展示显微镜的应用(15分钟)1.向学生展示显微镜在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观察显微生物、纤维结构等。
2.提醒学生使用显微镜时注意的事项,如用纸巾擦拭镜片、轻拿轻放等。
第四步:介绍望远镜(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引导学生认识望远镜的各个零件名称,如镜筒、物镜、目镜等。
3.讲解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观察远处物体等。
第五步:展示望远镜的应用(15分钟)1.向学生展示望远镜在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应用。
2.提醒学生使用望远镜时注意的事项,如避免阳光直射镜片、保护望远镜等。
第六步:小结与巩固(10分钟)1.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进行小结。
2.强化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理解。
3.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时的准确度和仪器使用技巧。
3.练习成绩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进一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会利用凸透镜自制望远镜和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制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情分析《课标》对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了解即可。
本节设计着力突出学生的学习应与科技发展相联系,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培养学生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热爱科学,喜欢学习。
3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凸透镜有什么作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凹透镜有什么作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说明: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为讲授显微镜与望远镜原理做准备。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补充,放大镜学生会比较熟悉,重点引导学生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人的视力教师展示两条间距小的线。
学生观察并回答看到几条线。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视角①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②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如何看清远处、微小物体?活动3【讲授】寻找知识帮助1、凸透镜有什么作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照相机应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哪一条原理?3、投影仪应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哪一条原理?4、放大镜应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哪一条原理?活动4【活动】显微镜基本结构和原理①制作简易显微镜。
②显微镜基本结构:短焦距的放在前面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进行观察。
③显微镜成像原理。
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3.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⑵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师);放大镜(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幻灯片“显微镜和望远镜[小中大字体]”)对比前排和后排学生可视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要看清物体可把物体移近或放大。
二. 教学过程设计:
1.视角
(幻灯片“视角、图片”)视角是从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告诉学生: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板书: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问: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看清物体可以把物体放大,那么用什么工具可以把物体放大?(凸透镜)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图示法)
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f<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思考:要得到放大的像,可以使用哪些办法?下面我们来学习另外的办法。
2.显微镜
展示“幻灯片‘显微镜的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介绍目镜和物镜)
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
①用钢笔在书上或本子上画一组箭头如图:
②先用一个凸透镜(物镜)观察这组箭头,得到放大的像。
③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目镜)观察上面看到的像,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用短焦距的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物镜成的像要与物来比较;目镜成的像要与物镜成的像来比较,物镜成的像就是目镜的物。
) 通过探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
物镜的作用使被观察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像投影仪的镜头。
目镜的作用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放大镜的镜头。
增大视角的方法把物体的像放大
3.望远镜
讲述:用显微镜把物体放大可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那么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呢?(用望远镜)
展示“幻灯片‘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分目镜和物镜)
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
①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的窗外远处的物体。
注意成像情况。
②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
注意成像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与显微镜相反,长焦距的放在前面作物镜,然后再用短焦距的作目镜进行观察。
你能说出望远镜的原理吗?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
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照相机的镜头。
目镜的作用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
像放大镜的镜头。
增大视角的方法把物体的像移近。
把物体的像放大。
4.课堂练习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___,靠近眼睛的叫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填“虚像”或“实像”)。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像(填“虚”或“实”)这个像是____(填“放大的”或“缩小的”),道理就像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是为了________。
5.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是为了______。
5.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