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合集下载

宋词: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感情真挚动⼈,词⼈以兄弟的情谊为主线来写景抒怀,情动于中⽽形于⾔,故⽽能感⼈肺腑,其中也夹杂着对官场的厌倦和⼈⽣不得意的感慨,是当时作者复杂⼼情的真实写照。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苏轼《满江红·怀⼦由作》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满江红·怀⼦由作》 宋代:苏轼 清颍东流,愁⽬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听萧瑟。

恨此⽣,长向别离中,⽣华发。

⼀尊酒,黄河侧。

⽆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

⾐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占黄⾊。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译⽂】 清澈的颍⽔向东流去,望着江⾯⾏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中愁苦。

为官四处奔⾛,⾛过千⼭万⽔,经历风波险恶。

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

这⼀⽣聚少离多,⽩发徒⽣。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情由,⽆限感慨。

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般清晰。

经历了多年磨难⼼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

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三字,前⽚四⼗七字,⼋句,四仄韵;后⽚四⼗六字,⼗句,五仄韵。

⽤⼊声韵者居多。

⼦由:作者弟弟苏辙字,当时他在京都汴梁任门下侍郎。

清颍(yǐng):颍⽔,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经禹县,⾄周⼝镇,合贾汝河、沙河,在颍州附近⼊淮⽽东流。

孤帆明灭:⼀叶船帆忽隐忽现。

宦(huàn)游:在外做官。

“孤负”⼆句:写兄弟风⾬之夜相聚谈⼼的乐趣。

苏辙《逍遥堂会宿⼆⾸》并引:“辙幼从⼦瞻读书,未尝⼀⽇相舍。

既壮,将游宦四⽅,读韦苏州(应物)诗,⾄‘那知风⾬夜,复此对床眠’,侧然感之。

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故⼦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夜⾬何时听萧瑟’。

”风翔⾄是时已⼆⼗余年,仍未实现“对床夜语”的愿望,故⽇“孤负”。

孤负,辜负。

林下意,指相约退出官场,过退隐⽣活的话。

苏轼写给其弟苏辙的诗词5首

苏轼写给其弟苏辙的诗词5首

苏轼写给其弟苏辙的诗词5首
1、《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2、《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
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
雪。

3、《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4、《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这首诗,兄弟亲情感人至深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这首诗,兄弟亲情感人至深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这首诗,兄弟亲情感人至深
苏轼与苏辙两兄弟间的感情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古来兄弟相亲相爱相知相念之乐,未见有过“二苏”者。

特别是比起曹丕与曹植、鲁迅与周作人来,这种优势更明显。

翻看一下他们的诗词文集,很大一部分是两人的互答之作。

子瞻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要给子由寄信赠诗,晚年被贬谪时更甚,而子由也常有回作。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后写给苏辙的一首诗,兄弟亲情,每每读来,泪如雨下。

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通篇都是写给弟弟苏辙的,尤其吐露出浓浓的手足深情:身逢盛世,身为微臣的自己却愚蠢地自蹈死地。

中年殒命,算是提前偿还了前生的孽债,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从此就要拖累弟弟来抚养了。

一死何足道哉,到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当年与弟弟相约夜雨对床的盟誓再也无法实现,此后夜雨潇潇的时刻,子由只能独自伤心了。

但愿与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缘付诸来生!
苏辙连连上表皇帝,欲解除在身之官以赎兄罪,就连神宗看到此诗也为之动容,苏轼的笔下,亲情的力量感天动地。

最后,还是靠了当时已隐居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起了决定的作用。

“以公(王安石)一言而决。

”从轻发落,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获释,被贬往黄州(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但不得签办公事,苏辙同受贬斥,贬为筠州监酒,这里也真的要赞美一下王安石,且不论他变法正确与否,因为苏轼做为变法的反对者,他在此时能挺身而出,极力营救,这没有博大的胸怀是做不到的。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是北宋词人苏辙所做的一首词。

主要写了作者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译文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

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

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

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

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

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

就怕像王安石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赏析:这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

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

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

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

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

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

《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怀子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满江红(怀子由作)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苏轼苏辙的兄弟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而两人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欢迎阅读!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

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队长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花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沾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赏析:【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开头三句写作者望着清澈的颖水东去,触景生情,【愁目断、孤帆明灭】一个“愁”字统领了全词,为后句“恨此生”做了伏笔。

眼里的孤独的小船时隐时现写明了浪涛的艰险,进而作者联想到了自己仕途中的坎坷深有感触【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宦游处”宦途中的风险正如“青山白浪,万重千叠”起起伏伏,升迁贬谪。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当时两人睡在一个屋里,同时在夜间听着夜里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如萧瑟声。

兴致勃勃的高谈阔论,手足情是何等的亲切,回忆起当年和其弟子由,当年兄弟俩风华正茂时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而今却是壮志未酬【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显示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恨”是“愁”字的派生,“愁”深自然会对某些事的.感慨而生“恨”,作者恨的是“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和子由阔别,自己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日月催人老,在不知不觉中华发增添了白发。

【一尊酒,黄河侧】借酒消愁,心绪万千,就犹如浪涛滚滚的黄河之水,波涛此起彼伏,难以平静,浮想联翩,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过去兄弟俩聚在一起的欢乐。

那就是【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这四句正是作者当时的心里感想的写照。

现在回想起过去的许许多多往事,犹如就像昨天发生的事。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一个“馀”表明了对子由的想念和自己心里感慨的泪水流了许多,那时兄弟俩谈笑风生眉间显现的喜气,而今化作“添黄色”愁上眉间。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送子由使契丹》:“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这是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

没有眼泪,却泪流在心、处处牵挂。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苏轼从扬州召还。

苏辙奉召出迎,苏轼先寄此诗给弟弟。

这么远来都没有礼物相赠,只能一味地说淮颍的丰收。

这是兄弟团聚的相惜之情。

没有客套,却满是真情、满怀关心。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宋哲宗绍圣四年四月,苏轼再次被贬为琼州(今海南海口),苏辙被贬谪雷州。

被贬的两兄弟,却有了淡然,不在乎琼州和雷州隔着云海遥遥相望。

这是兄弟豁达的勉励之情。

两颗受伤的心,在相互扶持和劝慰中治愈。

关于苏轼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关于苏轼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关于苏轼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和苏辙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兄弟二人情深义重,他们之间的情感也在诗词中得到了表达。

以下是一些关于苏轼和苏辙兄弟情深的诗句:
苏轼有诗赞美苏辙:“兄弟情深罕有情,一心一意向天行。

心如刀割无相负,两地相思各自生。


苏辙也在诗中表达了对苏轼的深厚情感:“兄弟情深比海深,共谱文章立辉煌。


这些诗句展现了苏轼和苏辙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赞美之情。

他们的兄弟情谊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送子由使契丹》赏析

《送子由使契丹》赏析

《送子由使契丹》赏析送子由使契丹宋/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题解】本诗作于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杭州知州任上。

诗人到任(七月)的第二个月,苏辙作为贺辽国生辰国信使出使契丹。

诗中抒写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并以壮语鼓励弟弟:所以不辞辛劳不畏严寒出使,为的是使异族之邦了解宋朝杰出的人才和高度的文明。

诗中又以想象之笔写出弟弟在异国他乡思念京都、思念兄长的情景,且谆谆嘱咐其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因为中原人才济济,不一而足。

这首诗饱含着诗人热爱邦家民族、努力维护朝廷声誉的深厚感情。

尽管此时他自己已被排挤出朝廷,他的爱国感情却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由此可以认识到苏轼博大的胸怀和谦逊的美德。

【注释】①云海二句:化用杜甫《南征》诗:“偷生长避地,远适更沾襟”句。

适,往。

②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

凌,冲冒。

③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

此处指契丹。

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④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⑤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

苏轼时知杭州。

⑥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

”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译文一】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苏轼苏辙兄弟感情的诗词

苏轼苏辙兄弟感情的诗词

苏轼苏辙兄弟感情的诗词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感情非常深厚,他们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一首脍炙人口、千古传唱的思亲佳作。

在这首词中,苏轼对不能与兄弟团聚,感叹人生离别,自古难全,只能与远方的弟弟共赏一轮明月,共同思念对方。

苏辙的《送子由使契丹》中写道:“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这表达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虽然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并未泪湿衣巾,而是表达了深厚的思念之情。

此外,苏轼的《和子由四首》、《颍州初别子由二首》、《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等诗词作品,以及苏辙的《戏子由》、《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等诗词作品,都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

总的来说,苏轼和苏辙的诗词作品是他们兄弟情谊的见证,充满了思念、牵挂和关心。

苏轼给苏辙的诗词

苏轼给苏辙的诗词

苏轼给苏辙的诗词
1. 《兄弟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就像我和子由你呀,虽相隔甚远,但思念从未断。

还记得我们一起赏月谈天的时光吗?那是多么美好啊!
2. 《思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我对弟弟你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深刻呢?就如同那深深扎根的树,怎么也拔不掉呀!
3. 《忆往昔》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哎呀,看到这景象就想起我们以前一起玩耍的日子,子由,你还记得吗?
4. 《牵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在这边牵挂着你呀,子由,就像那月光始终照着我们。

5. 《心中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可在我心中,谁也比不上我的弟弟子由你呀!
6. 《念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哈哈,我在这里呢,子由,你感受到我的豪情了吗?
7. 《诉衷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美景我多想与你一同欣赏呀,子由!
8. 《手足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的感情不就像这庐山,深厚而独特吗,子由?
9. 《寄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子由啊,不管啥时候,我都惦记着你呢!
10. 《情深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的豪情也有你的一份呀,子由,你说是不是?
我觉得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真的是非常深厚,让人感动,他们的诗词就是最好的见证呀!。

苏辙和苏轼的古诗

苏辙和苏轼的古诗

苏辙和苏轼的古诗在苏轼(子瞻)的诗文中,写给弟弟苏辙(子由)的比较多,两兄弟唱酬的诗达数百首。

同时期的道学家程灏、程颐兄弟,王安石、王安礼及王安国兄弟,都有文集传世,但鲜见兄弟唱和之作。

下面是关于苏辙和苏轼的古诗,欢迎阅读。

对苏轼、苏辙两兄弟,大家应是比较熟悉了,无须坯逆翘楚作过多介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苏辙之兄;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苏轼之弟。

“两苏”、“瞻由”等词,都是他们的合称。

谁说文人势必相轻?谁说兄弟难免阋墙?苏轼《初别子由》节选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

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

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节选序篇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其一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送李公择》节选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故人虽云多,出处不我谋。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东坡先生”指苏轼)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我初従公,赖以有知。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皆迁于南,而不同归。

天实为之,莫知我哀。

由此可见,苏轼、苏辙两兄弟可是手足情深的典范,坯逆翘楚仅以本文加以致敬,并将他们和诗《凤翔八观》八首介绍给大家。

何谓和诗?“和”读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是一种诗词术语,可以这样简单理解:一人作了首诗或词(原唱),另一人(或几人)也作诗或词相与酬和(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无韵,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只作诗或词酬和,不用讲究原诗或词之韵,但要意思差不多,或者有关联。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或词与被和的诗或词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或词之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十二月,苏轼初登仕途,以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今陕西风翔、宝鸡等九县市)判官。

苏轼给苏辙写的诗

苏轼给苏辙写的诗

苏轼给苏辙写的诗
嘿,朋友!你知道吗?苏轼和苏辙这兄弟俩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苏轼给苏辙写的诗,每一首都饱含着浓浓的兄弟情。

就说那首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多经典呀!这难道不是苏轼在遥远的地方,对着那轮明月,向苏辙传递的思念吗?就好像咱们现在,和亲人分隔两地,只能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表达牵挂,苏轼不也是这样嘛!
还有,苏轼在困境中,心里想着的还是苏辙。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是怎样的深情啊!这不就好比在黑暗中紧紧抓住亲人的手,死活不松开,因为那是唯一的温暖和依靠。

苏轼写给苏辙的诗,那可真是情真意切,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兄弟之间心有灵犀的那扇门。

在我看来,苏轼给苏辙写的这些诗,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他们兄弟情的永恒见证,让人感动不已,难道不是吗?。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

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
苏东坡写给弟弟苏辙的诗词较多,以下是其中一首《沁园春》:
沁园春
北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首词是苏东坡与弟弟短暂相聚后分别时所作,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清晨的景色,下片则主要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出处】“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出处为: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意思】
解释:我愿和你世世代代为兄弟,更要在来生续我们今生的兄弟情份。

【赏析】
全诗写诗人与苏辙之间的感情。

前四句,重在托付家人,希望得到苏辙的照料。

后四句则言兄弟之情。

诗人对于生死之事本来不太执著,无论是何处的青山都可以作为埋葬我的地方,但是,当自己故去之后,恐怕每逢夜雨秋灯之时,孤身一人的弟弟都将会苦苦地思念死去的兄长。

“夜雨”是指苏轼兄弟二人少年读书时,曾读到唐人韦应物的诗句“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二人深受感动,遂彼此相约入仕后当尽早退隐以享受闲居之乐。

苏轼现在处在生死未卜之际,想起此诗,不禁黯然伤怀。

他只能寄希望于来世再实现这种约定:“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

赤壁怀古 苏辙

赤壁怀古 苏辙

赤壁怀古苏辙《赤壁怀古》苏辙宋代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怀古》苏辙拼音读音参考chì bì huái gǔ赤壁怀古xīn pò jīng zhōu dé shuǐ jūn, gǔ xíng xià kǒu qì rú yún.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qiān sōu yǐ gòng cháng jiāng xiǎn, bǎi shèng ān zhī chì bì fén.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zī jù fāng qiáng yào yī dòu, jūn chén yǐ dìng shì sān fēn.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gǔ lái fá guó xū guān xìn, yì tū chéng gōng suǒ wèi wén.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赤壁怀古》苏辙翻译、赏析和诗意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境,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宿距方强行要一斗,你我已定势三分。

自古以来伐国须观察时机,意突成功所没有听说。

关于苏辙苏辙是苏东坡的弟弟,他们兄弟二人感情深厚。

苏辙受父兄影响,喜欢写文章,尤其是爱写政论和史论。

由于阅读这些文章,需要扎实的历史知识,故此受众不多。

苏辙站在赤壁古战场,眼前浮现出几百年前的战役。

他从战争的起因开始分析,不掺杂感情色彩。

苏辙写诗的时候,保留了研究历史的严谨性。

他没有因为是文学创作,就肆意发表主观看法。

苏轼写给兄弟的诗词

苏轼写给兄弟的诗词

苏轼写给兄弟的诗词苏轼,苏辙深厚的兄弟情,兄弟间相亲相爱相知相念之乐,未见有过“二苏”者。

特别是比起曹丕与曹植、鲁迅与周作人来,这种优势更明显。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苏轼写给兄弟的诗词,希望能帮到你!【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従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近従章子闻渠说,苦道商人望汝来。

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

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

(章子,惇也。

)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

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

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

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和子由踏青】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瞋。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子由蚕市】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翅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AA3,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夸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和子由苦寒见寄】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

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

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

念昔喜著书,别来不成篇。

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

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
导语:苏轼苏辙的兄弟之间感情非常的深厚,而两人也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下面是分享的苏轼与苏辙的兄弟之情的诗词,欢迎阅读!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

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队长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花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沾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赏析: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开头三句写作者望着清澈的颖水东去,触景生情,【愁目断、孤帆明灭】一个“愁”字统领了全词,为后句“恨此生”做了伏笔.眼里的孤独的小船时隐时现写明了浪涛的艰险,进而作者联想到了自己仕途中的坎坷深有感触【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宦游处”宦途中的风险正如“青山白浪,万重千叠”起起伏伏,升迁贬谪。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当时两人睡在一个屋里,同时在夜间听着夜里下着雨,淅淅沥沥的雨声如萧瑟声。

兴致勃勃的高谈阔论,手足情是何等的亲切,回忆起当年和其弟子由,当年兄弟俩风华正茂时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而今却是壮志未酬【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显示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恨”是“愁”字的派生,“愁”深自然会对某些事的感慨而生“恨”,作者恨的是“恨此生、长向别离中”和子由阔
别,自己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日月催人老,在不知不觉中华发增添了白发。

【一尊酒,黄河侧】借酒消愁,心绪万千,就犹如浪涛滚滚的黄河之水,波涛此起彼伏,难以平静,浮想联翩,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过去兄弟俩聚在一起的欢乐。

那就是【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这四句正是作者当时的心里感想的写照。

现在回想起过去的许许多多往事,犹如就像昨天发生的事。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一个“馀”表明了对子由的想念和自己心里感慨的泪水流了许多,那时兄弟俩谈笑风生眉间显现的喜气,而今化作“添黄色”愁上眉间。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池上觅残春,花如雪”无奈落花流水春去也。

境遇不同,时事的变迁,使得作者心情的感觉也就自然的不同了,借物抒发了作者的愁绪和失意感、对往事的怀念感。

这样说并不等于说苏轼人生观是消极的,只不过是说作者当时对子由的深切思念,境遇不随心,而产生的一时情感。

众所周知,他是豪放派的著名词人。

即便如此也不能说他没有失落时所会有的忧愁感的时候。

词的上片抒发了“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的深深感慨。

下片写对子由的想念,回忆起从前的相会时的欢乐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清晰的流露在词的语言中。

《画堂春·寄子由》
花满银塘水漫流,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
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
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
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
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