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植物界的分类-第二章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

第一章植物界的多样性
- 植物界的分类特征
- 植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第二章古老的生物世界
- 古生物时代的植物和动物
- 古生物时代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昆虫的基本知识
- 昆虫的特征与分类
- 昆虫的功能和生活性
第四章生物圈的居民
- 生物圈的居民及其特点
- 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五章解剖植物的结构
- 植物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 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特点
第六章食物和营养
- 生物的营养需求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
第七章遗传与变异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变异与物种进化
第八章发光、发热及能量的转化- 生物的发光和发热现象
-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第九章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
- 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的重要性- 水分和氧气的运动和流通
第十章动植物的需氧作用
- 动植物的需氧作用过程
- 需氧作用与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解和消化
第十一章植物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第十二章动植物的生殖
- 动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生殖
- 生殖方式对物种繁衍的影响
第十三章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
- 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的食性
-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和特点
第十四章人体组成与生长发育
- 人体组成和人体器官
- 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因素
第十五章保护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十六章生物工程与生命伦理- 生物工程的意义和应用
- 生物工程与生命伦理的关系。

第二章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第二章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第二章 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一、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生殖是增加生物个体的过程,生殖的结 果产生了有机体的后代,从而维持了种的延 续。植物有许多产生它们新个体的方式,但 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性的,称为 有性生殖;另一类是无性的,称为无性生殖, 包括裂殖、出芽、断裂、形成孢子以及营养 繁殖等方式。
五、高等植物生活周期中孢子体发展的优越性
1、通过受精过程发展的巨大的二倍体植物体在遗传 上有可能组合的数量增大了。 2、二倍体具有容许杂合性和遗传变异反应处于隐蔽 形式的特点,贮备丰富的遗传基因。 3、二倍体的孢子体的发展可以不依赖有性的活动而 增加无性生殖的可能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种的个 体的数量。
1、地钱
地钱雌雄异体,颈卵器托 和精子器托生于不同的叶状体 地钱可作为苔鲜植物的代 上。颈卵器成熟时,托柄尚短, 表。在地钱的生活史中,配子 当叶状体的背面有水,精子可 体较大,是分叉的叶状体,下 游到颈卵器内,卵受精以后, 有假根。叶状体背面有同化组 发育成孢子体。地钱的孢子体 织并有气室的构造。叶状体可 由孢子囊、蒴柄、基足组成。 由顶端细胞分生,不断地向前 在孢子囊中不仅形成孢子,并 生长,也不断地分叉和进行营 有一些细胞成为弹丝,帮助孢 养繁殖。地钱的雌、雄配子体 子放射。孢子体成熟时,朔柄 的背面都能形成胞芽杯,在其 伸长,散出孢子。在适当的环 中产生胞芽,借以进行营养繁 境中,孢子萌发长成雌、雄配 殖。 子体。地钱的配子体是独立生 活的,孢子体完全寄生在配子 体上。
3、裸子植物
小孢子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 松树裸子植物代表。孢子体春季在 经二次分裂形成二个原叶细胞(退化), 分枝的顶部产生雄球果(小孢子叶球) 和雌球果(大孢子叶球)。雄球果是由 一个粉管细胞,一个生殖细胞。四个细 随着胚的发育,雌配 许多小孢子叶组成,每一小孢子叶背面 胞的雄配子体,传粉时,花粉从小孢子 子体形成种子中的胚乳。 有两个小孢子囊,其中有许多小孢子母 囊散出后,被风传到胚珠上。花粉降入 细胞。每个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 所以松树的种子是一个复 珠孔后萌发,花粉管经珠心组织达到颈 形成四个小孢子。雌球果是由许多鳞片 合体,包含前一世代的孢 卵器。此时生殖细胞分裂为柄细胞和体 状结构组成,每一结构上有一对胚珠。 胚珠中的珠心即大孢子囊,中央有一个 细胞。体细胞再分裂为两个精子细胞, 子体(种皮),雌配子体 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 即雄配子。精子与卵受精后形成合子。 (胚乳)和后一世代的孢 裂后形成四个大孢子,只有一个大孢子 合子经多次细胞分裂最后形成胚,是另 子体—胚(即所谓的两代 发育。大孢子在胚珠中分裂多次,形成 一个世代的幼小孢子体。整个胚珠逐渐 一个多细胞的雌配子体。到第二年春季 三世代)。受精作用已完 形成种子。在松树的生活史中,孢子体 在胚珠中的雌配子体顶端形成 3 一5个颈 全不依赖水的条件。雄配 卵器。每个颈卵器成熟后,含有一个卵 高度发展,占绝对优势。雌雄配子体十 细胞。 子体也是极度简化的。 分简化,并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中发 育。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二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二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 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 林奈的两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 • 赫凯的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 科帕兰的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
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 维德克的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
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 1、藻菌纲:黑根霉 • 2、子囊菌纲: • 酵母菌 • 青霉菌 • 3、担子菌纲: • 蘑菇—伞菌的结构:菌盖、菌褶(侧丝、担
孢子)、菌柄、菌环
• 4、半知菌纲: • 只知道无性生殖阶段,对有性生殖阶段还不
明了。稻瘟病菌、棉花炭疽病菌等病原菌。
三、地衣植物门
• 特征: • 真菌(子囊菌)与藻类(蓝藻、绿藻)的共
当环境适宜时,其原生质体可进行分裂,释 放出幼殖体,形成新植物。
代表植物:
• 1、颤藻 • 2、念珠藻 • 3、鱼腥藻
(二) 眼虫藻门
• 特征: • 1、无细胞壁,故又称裸藻。 • 2、真核生物,胞质中有叶绿体。 • 3、无色体的种类能吞食固体食物,为动
物性营养方式。 • 4、有1-3条鞭毛,能在水中游动。 • 5、植物体为单细胞。
• 类型 :
• 1、球菌。 • 2、杆菌。 • 3、螺旋菌。
代表植物: 1、病原细菌。 2、硝化细菌。 3、根瘤细菌。 4、放线菌 —抗菌素:链霉
素、四环素等。
(二) 粘菌门
• 特征:
• 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生活史中有一 段是动物性的,有一段是植物性的。
• 营养体(动物性的): 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能作 变形虫式运动,吞食固体食物。
新的植物体。 • 4、常生活于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 有藻类、菌类、地衣三大类共11个门。

第二章 植物界的类群 第二节 高等植物 第三节 植物界的进化

第二章 植物界的类群 第二节 高等植物 第三节  植物界的进化

2、藓纲
●配子体 有茎叶分化,茎内有中轴,叶内有中肋, 但无维管组织,根为单列细胞的假根
●孢子体 由基足、长的蒴柄和孢蒴组成 ●原丝体 原丝体发达,在原丝体上产生多个芽体,
每个芽体形成一个新的植物体(配子体) ●生境 比苔类植物耐低温,在温带、寒带、高山森
林、沼泽常能形成大片群落。
代表:葫芦藓 Funaria hygrometric Hedw.
(7)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瓦苇 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Ching (8)槲蕨科 Drynariaceae
槲蕨 Drymaria fortunei (Kze.)J.Sm.
(9)桫椤科 Cyatheaceae
桫椤(树蕨)Cyathea spinulosa Wall.
葫 芦 藓葫芦藓生活史来自蕨 类 的 原 叶 体
蕨的生活史
一 种 石 松
卷柏(还魂草)
中 华 卷 柏
中 华 水 韭
松 叶 蕨
木贼
问荆
瓶 尔 小 草
紫萁
海 金 沙
贯众
瓦苇
芒萁
肾蕨
肾蕨
凤尾蕨
井栏边草
铁线蕨
铁线蕨
槲 蕨
中华槲蕨

蕨 菜
树蕨(桫椤)
树蕨(桫椤)
(1)只有单细胞或单列细胞的假根,吸收能 力弱;
(2)无维管组织,输导能力弱;
(3)雄性生殖细胞(精子)有两条长鞭毛, 要借水的作用才能与卵细胞结合——受精作 用依赖于水。
(三)演化关系
两种观点:(1)苔藓植物起源于藻类; (2)苔藓植物由裸蕨类退化而来。
二、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第二章植物的类群及演化

第二章植物的类群及演化

(一) 蓝藻门----原核藻类
特征:
1、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细胞壁。 2、无明显的细胞核,其原生质体不分化为细胞质和细胞核, 而是分化为周质(periplasm)和中央质(centroplasm)。 3、周质中具光合片层(含叶绿素a、藻蓝素和藻红素)。 4、中央质中无真正的核(核膜、核仁),只有染色质。 5、植物体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等形式。 6、繁殖方式:营养繁殖为主,少数通过内生孢子、外生孢 子进行无性生殖。
平行检索表(双项式)即:每一项两个相对性状的叙述内容都写在相邻的两行中,两两平行;数字
号码均写在左侧第一格中,并不缩进。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及其演化
植物界(依据繁殖方式分):
一、孢子植物-----利用孢子(单倍体或二倍体)进行繁殖
1、藻类植物: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
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7个门。 2、菌类植物: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等3个门。 3、地衣植物门: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分为:壳状、叶状、 枝状三大类。 4、苔藓植物门:分为苔纲、角苔纲、藓纲。 5、蕨类植物门: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真蕨纲等。
见教材图10-2
(三)绿藻门----具有与高等植物细胞相似特征的藻类
特征:
1、细胞结构与高等植物相似,有核和叶绿体,色素中富含 叶绿素a、叶绿素b,故呈绿色。 2、植物体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3、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同配、异 配和卵式生殖)。 4、常见于淡水中。 5、生活史三种类型:单倍体、二倍体、双-单倍体或单双倍体。前两种只有核相世代没有世代交替,第三种有世 代交替。 绿藻约有430属,8600种。通常分为绿藻纲和轮藻纲。
二、种子植物-----有种子并以此繁殖后代。

植物的分门别类.

植物的分门别类.

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1.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2. 巴黎法规 3. 布鲁塞尔法规 4. 蒙特利尔法规 5. 列宁格勒法规 6. 维也纳法规 7. 圣路易斯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CBN)是专门处理化 石或非化石植物命名的法规,由国际植物 学会议(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IBC)制定。
2.一物一名
• 每一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其他名称均 作为异名予以废弃。
• 如土茯苓 Smilax glabra 是Roxb.1832年发表的, 但后来的学者对该物种又发表了几个学名( S. hookeri Kunth(1850), S. trigona Warb(1900 ), 按 法规规定,Roxb.发表的种名是土茯苓的正确学名, 其余的均作为异名处理。
•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小写, 命名人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 和英文混排时,须将拉丁文写成斜体,命名人用直体,英
文写成直体。
关于属名的命名方法
• 用名词
关于种加词的取名方法
• 形容词或词尾用所属格
关于命名人的写法
• 命名人姓名也要拉丁化 • 命名人姓名通常只写姓氏的缩写。“.” 同姓时,
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 模式标本。
• (6)新模式标本(neotype)当主模式、等模式、 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 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 名模式的标本。
• (7)原产地模式标本(topotype)当不能获得某 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 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 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_常见的植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_常见的植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常见的植物一、植物的分类植物按照有无种子分为种子植物(有性繁殖)和孢子植物(无性繁殖)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种。

1)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特征:既有根、茎、叶(营养器官),又有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代表植物:水果:苹果、西瓜、桃子、李子、橘等。

蔬菜:豌豆、青菜、萝卜、黄瓜、南瓜、葫芦、油菜、蚕豆、黄豆、大豆。

花:郁金香、睡莲、玫瑰、白玉兰、梅花、桂花。

树木:樟树、梧桐等。

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没有果皮包被特征:有根、茎、叶、花和种子、无果实,大多数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

代表植物(松柏杉):松树、杉树、银杏(银杏的果实叫白果)、铁树、侧柏……三、孢子植物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是靠孢子繁殖后代。

其包括:藻类、苔藓类、蕨类1)藻类植物:特征: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但种类众多(约2万种),地球90%的光合作用由它们来完成。

繁殖方式:分裂、孢子。

代表植物:蓝藻、绿藻、褐藻、红藻、硅藻,水绵,海带,紫菜(藻黄素含量多)。

生活环境:水中,池塘和海洋中,少数在潮湿的地面上。

2)苔藓植物:特征:没有根,有小的茎、叶,没有花、果实和种子,有孢子。

繁殖方式:孢子。

代表植物:地钱、葫芦藓。

生活环境: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

3)厥类植物:特征:有真正的根、茎、叶,没有花、果实和种子,有孢子。

繁殖方式:孢子。

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满江红,卷柏等。

生活环境:树林、田野、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1、下列各种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A、苏铁B、小麦C、桫椤D、海带2、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不同的特征是()A、被子植物受精结果,裸子植物受精后不结果B、裸子植物适宜生长在干旱的地方,而被子植物却不能C、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被子植物则不发达D、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3、下列植物中,无根、茎、叶分化的是()A、葫芦藓B、紫菜C、仙人掌D、莲4、下列哪一种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A、苹果B、豌豆C、红松D、黄瓜5、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是()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6、有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地下茎、不定根,叶背面有孢子囊,据此我们推测它属于()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7、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8、下列植物中靠孢子繁殖的是()A、香蕉B、柳树C、地钱D、苏铁9、下列各种食物中我们吃的不是果实是的是()A、玉米B、花生C、土豆D、草霉10、下列有关种子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种子植物B、无子西瓜不是种子植物C、香蕉中没有种子,但它是种子植物D、柳絮中含有种子11、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___植物,它包括____植物和____植物。

植物病理学第二章续 植物病原物的分类

植物病理学第二章续 植物病原物的分类
本教材有关生物分类系统及植物病原物的类群
三域七界:无细胞生物域 病毒界
TMV CMV
原核生物域 真核生物域
细菌界 原生生物界
根肿菌门
藻物界 真菌界
丝壶菌门 卵菌门
壶菌门 接合菌门 子囊菌门 担子菌门
半知菌类
菌物
植物界
寄生性种子植物
动物界
植物病原线虫
第六节 半知菌类菌物 (Deuteromycotina)
膜,形成串生的向基性的分
生孢子。








产孢菌丝外壁不参与孢子形成,孢子是在

产孢细胞内形成的。


2.芽殖型分生孢子
芽殖型分生孢子是产孢细胞以芽殖的方式产生 的。产孢细胞产生分生孢子时,产孢细胞的某个 部位向外突起并生长膨大,形成分生孢子。
芽殖型分生孢子可分为外生芽殖型(holoblastic) 和内生芽殖型(enteroblastic) 两种类型,划分的 依据与菌丝型的相同,也是产孢细胞的细胞壁是 否参与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三)半知菌的分类系统
1 、 传 统 分 类 主 要 采 用 萨 卡 度 (Saccardo , 1899) 分 类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以形态学为基础,将形态相似的 半知菌归为一类,而不考虑它的系统发育关系。 虽然目前半知菌的分类已有许多进展,但该系统 仍是现代半知菌分类学的重要基础,至今仍被普 遍采用。
寄生
引起动、植物及人类疾病
(植物病原菌物有一半左右属于半知菌类)
害虫生防菌:白僵菌、炭疽菌
重寄生菌(寄生植物病原菌物的菌物):白粉 寄生孢、锈寄生孢、木霉菌
根结线虫的寄生菌:拟淡紫青霉、10种轮枝菌

第二章 系统分类

第二章 系统分类

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学术界。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 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 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 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
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 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为“寒武爆 发”。
门:植物界分为16个门,七大类植物 下分蓝藻、裸藻、甲藻、金藻、 低 无 原 藻类植物: 绿藻、轮藻、红藻、褐藻 8个门 等 胚 植 孢 植 植 体 菌类植物: 下分细菌、粘菌、真菌 3个门 物 物 植 子 地衣植物门 物 植 颈 物 苔藓植物门 卵 高 有 茎 器 蕨类植物门 等 胚 叶 植 维 植 体 植 种 裸子植物门 物 物 植 管 物 子 物 植 被子植物门 植 孢子植物:隐花植物 物 物
晚 早
各类植物繁盛时期
新生代
被子植物时代

中生代
侏罗纪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晚
裸子植物时代(共约1.4
亿年) ☞
2.40 2.80 3.45 3.65
蕨类植物时代 (共约1.6
亿年)☞
古生代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中 早
裸蕨植物时代
3.95 4.30 5 5.7 10 18 25
元古代
菌 藻 时 ☞代 ( 共 28
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在地质记录中留下许多空缺。
过程。
蕨类植物时代(4亿年-2.4亿年前)
约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期,植物离开大海,产生 了以裸蕨为代表的第一批陆生植物 全球第一个成煤期:石炭纪时期,世界各地出现 了高达几十米的参天的茂密的蕨类植物森林,此期间 蕨类植物遗体被大量地埋到地下,是今天大煤田的重 要来源。

植物界的分类

植物界的分类

植物界的分类植物界的分类是植物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植物界的分类包括生物的分类、归类、系统学等,其目的在于明确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各种性质。

植物界的分类,起源于18世纪初时期的“自然系统”,由德国植物学家卡尔·弗雷德里希·何马斯·林奈(Carl von Linne)提出。

林奈根据植物种类的形态特征来确定植物的分类,并把所有植物按照类、属、种等等不同的级别划分成数千个单位,用一种新的系统来进行植物的分类。

他的著作“Systema Naturae”,提出了植物的分类方法,称为“林奈分类法”,成为后来植物学研究的基础。

植物界的分类,也可以根据植物的生态位来划分,即按照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物种的特性,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生态型群,如森林植物、草原植物、沙漠植物等。

此外,植物界的分类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理结构特征来分类,如按照植物的叶片形状、叶脉、花结构等,将植物分成维管束植物、叶脉植物、被子植物等。

植物界的分类,也可以根据植物的演化关系来划分,即根据植物的演化历史、遗传变异等,将植物分成不同的演化类群,如真菌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等。

植物界的分类,在当前也可以考虑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植物DNA序列等分子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各种性质。

植物界的分类,就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生态、生理、演化关系等多种特征,将植物划分成不同的类群,以便更深入地探究其起源、进化及各种性质。

植物界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更深入理解植物的演化过程,而且还有助于研究保护遗传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从而为植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植物界分类

植物界分类

植物界分类
植物界(Plantae)是一个特殊的生物界,具有自养能力,可以通过
光合作用从空气中摄取光和其他元素来产生化合物,从而提供自己所需的
营养。

植物界可分为三类:原生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原生植物(Cryptogamae)包括苔藓植物(Bryopsida)、蕨类植物(Pteropsida)、蘚苔植物(Psilophyta)、腺藻植物(Phylum Chlorophyta)及球藻植物(Phylum Charophyta)等。

裸子植物(Gymnospermae)主要包括铁杉科(Taxodiaceae)、杉科(Cupressaceae)、柏科(Taxaceae)、双子叶植物科(Ginkgoaceae)、玉木科(Gnetaceae)、种子植物科(Ephedraceae)、种子植物科(Cycadaceae)等。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可分为双子叶植物类(Magnoliopsida)
和单子叶植物类(Liliopsida),其中前者包括蔷薇科(Rosaceae)、甘
蓝科(Brassicaceae)、苹果科(Rosaceae)、植物科(Asteraceae)等,而单子叶植物则包括百合科(Liliaceae)、马兜铃科(Piperaceae)、
风信子科(Convallariaceae)、菊科(Asteraceae)等等。

植物学 第二章 植物系统分类学概述

植物学 第二章 植物系统分类学概述

番茄
西红柿 Solanum lycopersicum L.
如何给植物命名
林奈的双名法;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银杏:Ginkgo biloba Linn. (L.)。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植物种的命名
国际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给每一个植物分类群制定世界各国可以 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即学名。
属………...稻属 Oryza 种………...稻 Oryza sativa L.
种(species)
一、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种也称为“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
是具有一定分布区和一定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 类群。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和其他物种进行 生殖结合,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即生 殖隔离。
同名异物
同名异物现象,例如我国叫“白头翁” 的植物就有10多种,其实它们是分别属 于毛茛科、蔷薇科等不同科、属的植物。 由于名称不统一,往往造成许多混乱, 妨碍国内和国际间的科学交流。
土豆
马铃薯
洋芋
Syringa oblata Lindl
阳芋
山药蛋
Solanum tuberosum L.
丁香
Syzygium aromaticum (L.) Merr. & L. M. Perry
维管植物:具维管组织分化的植物。包 括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 门
三、系统发育分类系统时期 19世纪后半叶达尔文创立
生物进化论以后逐渐发展起来, 根据生物进化的原理,力求客 观反映出生物界的亲缘关系和 演化规律。现代自然分类系统 中以恩格勒和勃兰特的《自然 植物志》所述的比较完善。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植物命名的法则

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

植物学电子教案(下篇)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教研室引言一、两种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及彼此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将植物界50万种以上植物分为16个门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一)植物界的分类单位(taxa):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理类群,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后代。

种群(Population):在一个分布区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

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等等。

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

(三)植物命名法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植物界的分类

植物界的分类
2019/4/2 314王培娟 9
首頁
下一頁
蕨類(2)
3.配子體的形狀細小(如綠豆般)﹐綠色﹐呈心 形﹐稱為原葉體﹐不具維管組織﹐平貼地面﹐ 利用假根鞏固生長。 4.配子體具有雌雄性器官﹐即精子器和頸卵器。 受精作用要有水作為媒介才可進行﹐精子能游 至頸卵器與卵子結合﹐受精卵在配子體上發育 成長為獨立生活的孢子體﹐與此同時﹐配子體 則萎縮死亡。
2019/4/2
雙子葉植物的例子
12. 馬纓丹(馬鞭草科)
“臭花”,誤食會中毒。
314王培娟 18
首頁
被子植物 (Angiospermae )與 人類的關係
下一頁
被子植物可以作為: 1. 食糧 例 : 殼物﹑蔬菜﹑水果 2. 飲料 例 : 咖啡﹑ 咕﹑茶﹑酒 3. 調味料 例:油籽﹑甘蔗﹑甜菜﹑薑﹑紅椒﹑八 角﹑桂皮 4. 木材 例 : 楠﹑櫸﹑楓﹑樟﹑荔枝(木稱酸 枝)﹑竹 5. 藥物 例 : 中草藥( 黃蓮﹑人參﹑何首烏﹑杜 仲﹑甘草﹑川貝母)﹑金雞鈉樹
1
首頁
下一頁
植物界的分類
植物界的分類還有很多爭議的地方,例如 蕨類植物與裸子植物有時又被分為若干個門。 這裏採用一個較粗略的分類方法,衹把植物分 成四個主要植物門。 近代生物學家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界、原 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動物界。 其中植物界分為蘚苔植物、蕨類植物、裸 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後三者具有維管束,有真正的根、莖、葉 的構造,屬於維管束植物,其中裸子、被子植 物靠種子繁殖,合稱為種子植物。
2019/4/2
314王培娟
20
首頁
下一頁
資料來源
1.網址: .hk/has/bio/dlo/taxon/t axonplt.htm 2.國名中學生物上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命名
双名法: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首创。在他的巨著《Species Plantarum》(《植物种志》, 1753)中首次使用。 双名法的优点: –1、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 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 学交流。 –2、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 概,在植物学名中包括属名。
• 双名法: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 的种名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 个是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第三个为命名人。 命名中的一些规定: 1、属名:采用拉丁文的名词,单数,第一格(主格)。
叶的分化,具光合色素,自养植物,多为水生。
• 菌类植物:包括3个门。植物体与藻类植物相似,
但不具光合色素,为异养植物。 • 地衣植物:包括1个门。藻类与真菌植物的共生体。
1 蓝藻门 2 裸藻门 3 绿藻门 4 轮藻门 藻类植物 5 金藻门 低等植物 孢子植物 6 甲藻门 (无胚植物) (隐花植物) 7 红藻门 8 褐藻门 9 细菌门 植物界 10 粘菌门 菌类植物 11 真菌门 12 地衣门 13 苔藓植物门 14 蕨类植物门 颈卵器植物 高等植物 种子植物 15 裸子植物门 维管植物 (有胚植物) (显花植物) 16 被子植物门
• 低等植物的特征: 1、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内部组织分化程度低,多没有组织分化。 3、生殖器官为单细胞,合子发育离开母体,不形 成胚。 • 高等植物的特征: 1、植物体结构复杂,具根茎叶的分化。 2、内部组织分化达到较高级的程度。 3、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合子发育不离开母体, 形 成胚。
第二章 植物多样性及分类
植物的多样性
世界和中国已知和估算的植物种数
世界已知 中国已知 中国占世界 世界估计 已知总数% 总数 总数 总数 40000 藻类 69000 菌类 26000 地衣 23000 苔藓 12000 蕨类 裸子 近800 被子植物 250000 5000 8000 2100 2600 236 25000 12.5 11.6 9.1 21.6 29.5 10 60000 150000
银杏 Gingo biloba L.
拉丁文词尾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phyta -opsoda -ales -aceae
举例
植物界 Regnum vegetable 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银杏纲 Gingopsida 银杏目 Gingoales 银杏科 Gingoaceae 银杏属 Gingo
• 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um)应用现代自然科 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 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 反映出植物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
植物界被分为16个门(或15、14个门),
根据它们的共同点分为若干个类群。
• 藻类植物:包括8个门。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
书写时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
2、种加词:多采用拉丁文的形容词。 3、命名人:命名人姓氏的缩写,要求拉丁化。缩写时,
保留第一音节和第二音节中的辅音字母,要求在右下角加缩 写符号“.”,并且第一个字母大写。
植物检索表应用
• 根据法国科学家拉马克的二歧分类原则编制检索 表。运用植物形态比较法,按照划分科、属、种 的标准和特征,选用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一 群植物分为两类(支),依次分下去,最后分出 科、属、种为至。 • 检索表形式:2种
合计:40方式和生活周期的多样性

营养方式
绿色植物或自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

植物的生命周期
有的细菌仅生活20--30min; 一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如水稻、油菜等; 多年生植物,如生长在美国西海岸的红松,据测定 已存活7000多年。
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地球上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 至整个生物圈、整个海洋、整个大陆,小 到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个小小的池塘 都可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由生物群落与生境类 型的各样性共同决定。
植物的分类原则
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 人为的分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不是根据植物 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 关系,仅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定距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
定距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
第一节
银杏 Gingo biloba L.
•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具有 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 生物特征的生物类群。同一种中的各个 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可以彼 此交配产生后代。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 选择的产物。 • 品种:不属于按照植物自然分类系统的 分类单位。他是经过人工长期选育后具 有优良的生物学属性,遗传性比较一致, 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