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法解

合集下载

古代谥号谥法

古代谥号谥法

古代谥号谥法(含谥法表)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谥法至迟发轫于商代。

甲骨文中,对当时的帝王均称王,对先王则以“日名”称,如大甲、小甲,而日名则是帝王死后通过占卜而定的祭日(如前面的“甲”),再加上区别字(大、小……)用以区分,后来逐渐把一些溢美之词用作区别字,这就是谥法的开始。

据统计,西汉到清朝末期,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

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以后,另外还有“私谥”。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徽号,(皇后之“尊号”即“徽号”。

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

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多达二十五个字)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蔡升奕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称善简曰圣”,缺处当补“副”字,“简”是实情的意思。

“立制及众
曰公”,“制”字当作“志”,是指的“无私”之志。

“刑民克服曰”,“武”字当是“成”之误,“成”与“武”形近,易致误。

“博闻多能曰献”,作“献”当不误,“献”是才能多的意思。

“不隐无克曰贞”,“克”有作“屈”、“屏”、“藏”者,当以作“藏”是。

“贞”当为“真”字之误,“贞”、“真’二字形近,易误。

【总页数】7页(P78-84)
【作者】蔡升奕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中文系.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逸周书·谥法》时代辨析 [J], 薛金玲
2.清代谥法中的特谥、追谥和夺谥 [J], 潘洪钢
3.从《逸周书·谥法》看战国赵君谥号的承传 [J], 郭殿忱
4.《段注》对《说文》"藟"等16字入部的理解——读《段注》草、木二部札记
[J], 王丽玲
5.《逸周书》各家旧校注勘误举例 [J], 黄怀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中国的谥号文化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中国的谥号文化

⾏出于⼰,名⽣于⼈:中国的谥号⽂化盖棺论定,⾏⼰名⼈:中国古代的谥号⽂化宋太祖赵匡胤在建隆元年,也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的公元960年,九⽉,就给四庙上谥号。

可见,给⽼祖先上谥号是古代皇朝的⼀件⼤事⼉,刻不容缓,寓意深远。

给⾼曾祖考四庙上谥号,始⾃武则天。

武则天是个⽂化改⾰家,她除了破天荒地牝鸡司晨,做了中国历史上唯⼀的⼀个光明正⼤名副其实的⼥皇帝外,还创造了⼀个⽇⽉当空照的曌字,还打破了唐以前谥号⼀、⼆、三字的成例,第⼀次出现了四个字的谥号,就是她给⾃⼰⽼公唐⾼宗李治的谥号:天皇⼤帝。

上⼀次出现⼤帝这样的谥号,也是唯⼀⼀次出现,是在⽣⼦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上,谥号:⼤帝。

谥号⽂化据说始⾃周公。

周公制礼,奠定了中国政治⽂化的基础,⼀直到今天,讲规矩,仍然是周公的三从四德,君为⾂纲。

“谥者,⾏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受⼤名,细⾏受细名。

⾏出于⼰,名⽣于⼈。

”谥号是对古代帝王和诸侯⼤⾂的盖棺论定,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功能。

譬如褒扬的谥号如汉⽂帝,汉武帝。

何谓⽂?谥法解中明确:经纬天地⽈⽂,成其道;道德博闻⽈⽂,⽆不知;学勤好问⽈⽂,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惠⽽有礼;赐民爵位⽈⽂,与同升。

何谓武?刚彊直理⽈武,刚⽆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武,⼤志⾏兵,多所穷极。

⽂、武属于美谥,庄、武、⽂、宣、襄、明、睿、康、景、懿,这些都是美谥。

与美谥对应的就是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中国⼈熟知的烽⽕戏诸侯的周幽王,烟花三⽉下扬州的隋炀帝,都是皇帝的谥号。

何谓幽?谥法解⽈:壅遏不通⽈幽,弱损不凌;蚤孤铺位⽈幽,铺位即位⽽卒;动祭乱常⽈幽,易神之班。

何谓灵?不勤成名⽈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死⽽志成⽈灵,志事不命;死见神能⽈灵,有⿁不为厉;乱⽽不损⽈灵,不能以治损乱;好祭⿁怪⽈灵,渎⿁神不致远;极知⿁神⽈灵,其智能聪彻。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续记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续记



荡 乎 民 无能 名 焉

是 其 证也

北 魏 神元 皇 帝 说 神


朱 右 曾 云 圣 之至 妙

无 形无 方
黄 注 名 称 名 命名

黄译 没 有 按


个 人 能 给他 起 名 的 称 神




人无 名 曰 神 的 无 名


二字 当 为


无 为 之说




人 当作 民





、 、 、 、





周 书 的 各 家 校 注 为 研 究 谥 法 解 提 供 了 极大 方 便






谥 法 解 》的 最 新 校注



前 有 黄 怀信 著
的 《 逸周 书 校 补 注 译 》 此 书 不 仅是 最 新 的 校 注 本 也是 第
。 ,
个译 本 笔 者 在 读 罢 各 家 旧 校 旧
〉〉





考 引 作 壹 民无 为



永 乐 大 典 所引 春 秋 释 例 作

〉 。


名 无为



皆 与 史记 正 义 作 民 无 能
《 》

名 不同



正 义 》 恐 经 张 守节 以 己 意 擅 改

卢 文 弨 仅据 正 义 而 定 他本 皆 非 不足 据

古代谥法表

古代谥法表

古代谥法表民无能名曰神靖民则法曰皇化合神者曰皇德象天地曰帝德合天者曰帝仁义所往曰王立志及觽曰公执应八方曰侯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髃曰君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果虑果远曰明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合民安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克定祸乱曰平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能思辩觽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圣善周闻曰宣兵甲亟作曰庄叡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夙夜警戒曰敬合善典法曰敬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不生其国曰声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未家短折曰伤短折不成曰殇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官人应实曰知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傦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贞心大度曰匡德正应和曰莫施勤无私曰类啬于赐与曰爱危身奉上曰忠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教诲不倦曰长肇敏行成曰直疏远继位曰绍好廉自克曰节好更改旧曰易爱民在刑曰克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辟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劳曰襄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厘有罚而还曰厘温柔贤善曰懿心能制义曰度聪明叡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共就曰齐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曰顷柔德安觽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威德刚武曰圉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追补前过曰刚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治典不杀曰祁大虑行节曰考治民克尽曰使好和不争曰安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行见中外曰悫状古述今曰誉昭功宁民曰商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热识折曰怀述义不克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外内贞复曰白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杀戮无辜曰厉愎很遂过曰刺不思忘爱曰刺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好变动民曰躁不悔前过曰戾壅遏不通曰幽蚤孤铺位曰幽动祭乱常曰幽柔质受谏曰慧名实不爽曰质温良好乐曰良慈和篃服曰顺嵯痛然曰顺博闻多能曰宪满志多穷曰惑思虑不爽曰厚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觽曰炀内外宾服曰正彰义揜过曰坚华言无实曰夸逆天虐民曰抗名与实爽曰缪择善而从曰比武而不遂曰壮好巧自是曰专和,会也。

《逸周书·谥法解》

《逸周书·谥法解》

3
原文: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详解】 生气在地中发生、发展、变化,发出地面而生乎万物。反过来说,世界的万物都是生气所生的,当然,人也不能例外。父母的身体是生气生的,而人子受体于父母,即是父母的生气生人子的生气。因而父母和人子的生气是同类的生气,好像是同频率的电波一样,在宇宙中是相互感应的。也就是父母生气和人子生气之间同样会相互感应。所以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所谓遗体,有两个含义,即父母本人身体死后尸体的遗体,以及父母所生人子的活遗体。死遗体受荫,必须使父母的阴宅风水乘生气,活遗体受荫,必须使人子的阳宅风水乘生气。所谓“受荫”,就是受到庇荫、保护和庇护。死遗体受荫就是尸体或骸骨保留得长久,活遗体即人子受荫是属于潜科学范畴,涉及到尸体阴宅、活体阳宅与人子的三者关系,将在下文详解。
6
原文: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详解】 扦好风水的方法,即葬法。以得水为最紧要,其次就是藏风。因为水是生气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生气旺盛,没有水就表明生气薄弱。水源长、流量大是与生气的旺盛成正比的。因此,葬法以得水为上。 所谓藏风,并不是其他风水经典和历代许多术者说的蔽外来“空气流动而成风”的风。因为这种风是蔽避不了的,更是藏不住的。而这里所说的风是生气噫而成的风。是生气盈而外溢,或聚气不良而扩散的生气。所以藏风的意思应该是使生气不噫,防止向四面八方扩散,即是说扦坟墓要密封,或进葬在较深的地层。阳宅要注意保温和通风设备,使住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适合人的生活生产,就谓之藏风。由于藏的主旨是乘生气,得水则可以得到较旺盛的生气,所以,葬法以得水为上,而藏风次之。
2
原文: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详解】 所谓生气,就是阴阳气。也就是《周易》说的“太极生两仪”的两仪。这种阴阳气内外的相互斗争到一定程度,就盈而外溢,受到外在的作用而扩散就噫而成风。相互斗争到某种程度就升而为云。在上空的生气遇到了外来的冷生气,就降而为雨。所以风、云、雨都是由生气的变化而成。总的说来,在 地中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阴阳气,就称为生气。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原文-翻译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原文-翻译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原文|翻译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

遂叙谥法。

谥者,行之迹也。

号者,功之表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

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德象天地曰帝。

静民则法曰皇。

仁义所在曰王。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

立制及众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壹德不解曰简。

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

谏争不威曰德。

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

博闻多能曰宪。

聪明澼哲曰献。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大虑行节曰考。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

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

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

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由义而济曰,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

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柔质受谏曰慧。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古人的谥号、谥法

古人的谥号、谥法

古人的谥号、谥法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

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

帝王与群臣之间有严格区别,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即是。

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将美言懿语如此堆积,亦为奇葩。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札记】
《逸周书·谥法解》是春秋时期的一部著作,作者不详,但被
认为是周室的官员所著。

本书是记录周室谥法的著作,包括谥号的种类、谥号的权威、谥号的级别、谥法的礼仪、谥法的文书、谥法的赐号等内容。

【旧校】
《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有《晋书》、《汉书》、《史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公孙传》、《春秋宋襄公传》、《春秋穆公传》、《春秋秦书》、《春秋韩书》、《春秋楚书》、《春秋魏书》、《春秋吴书》、《春秋越书》、《春秋夷书》、《春秋滑稽书》、《春秋齐书》、《春秋泰伯书》、《春秋战国策》、《春秋灵公书》、《春秋列女传》、《春秋禹贡书》、《春秋平汤书》、《春秋虞书》、《春秋赵书》、《春秋鲁书》、《春秋商书》、《春秋燕书》、《春秋毛诗》、《春秋尚书》、《春秋左氏传》、《春秋右氏传》、《春秋外传》等。

【旧注】
《逸周书·谥法解》旧注有《春秋经注》、《左传注》、《公羊注》、《公孙注》、《宋襄公注》、《穆公注》、《秦书注》、《韩书注》、《楚书注》、《魏书注》、《吴书注》、《越书注》、《夷书注》、《滑稽书注》、《齐书注》、《泰伯书注》、《战国策注》。

谥法

谥法

谥号所用的字来自《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慧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知甄心动惧曰顷威德刚武曰圉圣善周闻曰宣治民克尽曰使行见中外曰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心能制义曰度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不生其国曰声杀戮无辜曰厉官人应实曰知凶年无谷曰糠名实不爽曰质不悔前过曰戾温良好乐曰良怙威肆行曰丑德正应和曰莫勤施无私曰类好变动民曰躁慈和便服曰顺满志多穷曰感危身奉上曰忠果虑果远曰趕息政外交曰携疏远继位曰绍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华言无实曰夸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逆天虐民曰抗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好更改旧曰易名与实爽曰缪思厚不爽曰愿贞心大度曰匡谥法解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

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1]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2]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1]谥法解:孝,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为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为孝。

五宗:犹言五世。

谓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

秉德不回:顺于德而不违。

秉:拿着,持着。

回:掉转,改变志向。

协时按时。

肇,开始。

享:宴享,用食物招待人。

文,经纬天地曰文;品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景,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

[2]宾客:宾,有时指贵客;客,可以指门客、食客。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1]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2]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驩。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

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4]?”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5]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6]下,军吏过,辄令财[7]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8]与亢礼。

[1]昆:兄。

《诗﹒王风﹒葛藟》:“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毛传:昆,兄也。

《说文﹒弟部》:“,周人謂兄曰。

从弟从。

”从眔,谓兄弟相及。

两字可能是方言之间的区别。

[2]从容:悠闲的样子。

[3]卮:类似现在的带柄的杯子。

[4]宁可……邪:表反诘问句,难道、哪里、怎么,全句译作“难道能在这个时候辞让吗?”后面应用问号。

[5]金:指有色金属。

[6]庑廊:庑,《说文》:“堂周屋也。

”古代环靠正屋、院墙而建的棚子或偏厦,称作庑。

谥法

谥法

浅谈谥法摘要:从孔子时候起,儒家有意识地把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

在《论语》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孟子又对这一点加以发扬光大。

和孟子同时产生了伪托周公做的被编入《逸周书》的《谥法解》,这本书是谥法在后来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谥法,制度正文: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即称为“谥法”。

《谥法研究》曰:“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1】234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据统计,西汉到清朝末期,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号中还有一种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土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

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高官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

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

如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憨”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至迟到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

逸周书 谥法

逸周书 谥法

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

遂叙谥法。

谥者,行之迹也。

号者,功之表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

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

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

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

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

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

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

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

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

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

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

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

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

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

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

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

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

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

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

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

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

刚无欲,强不屈。

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

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

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

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

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

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

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

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

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

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

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

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

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

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

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

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

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

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

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

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

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

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

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

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

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

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

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

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

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

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

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

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

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

通边圉,使能服。

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命名方法

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命名方法

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命名方法谥号的历史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

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现在得到广泛认同。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

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

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他们的称呼多数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盘庚、帝辛,这究竟是排行还是出生年份,现在也众说纷纭,我们还是不要去管他。

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

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

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

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

汉代开始又实行了。

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

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片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庙号就一代一代都保留着,没有庙号的,到了一定时间就“亲尽宜毁”,不再保留他的庙,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别的庙里。

谥号大全及解释

谥号大全及解释

谥号大全及解释谥号: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业绩、道德修养给予一种评判性质的称号以褒贬善恶,相当于一个人的盖棺定论,称为谥或谥号。

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

汉复其旧,历代因之,至清止。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

依据生平业绩,根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

根据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人的考证,谥号制度的形成,应该起源于西周中期的周恭王时期,这种观点也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而在周武王的时候,还没有谥号这一说呢,所以武王不可能是他的谥号,他在生前就已经自称为武王了。

test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

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

这是谥法之始。

《周礼》说:“小丧赐谥。

”小丧,死后一段时间。

《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郑玄注云:"谥者,行之迹也"。

《五经通义》:“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

”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

这是因为秦王赢政于公元221年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大逆不道,不可取。

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自称“始皇帝”。

后世子孙世代相传,即二世、三世皇帝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

呃……要不然,我们就能见到像英国“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法国“查理五世”、“路易十三”这样的叫法了。

汉朝搞复古,又开始实行了谥号,汉倡导以孝治天下,除了刘邦外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

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仁政时期,史称“文景之治”。

再如汉武帝,他本名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简称“汉武帝”,这也是他留给历史最大的名号,至于说“汉世宗”,很多人就莫名其妙了。

而“汉武大帝”这种莫名其妙地说法只存在于中国电视剧里,中国历史剧的编剧们永远是这么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实则没文化。

谥法解——精选推荐

谥法解——精选推荐

三家注史记·史记正义论例·谥法解◎谥法解【考证】洪颐煊曰:“《隋书·经籍志》、《大戴礼记》十三篇,注云:梁有谥法三卷。

后汉安南太守刘熙注:亡。

”案《大戴礼》本有谥法篇,见《白虎通》、《北堂书钞》卷三,引《大戴礼》谥法,其时尚未亡,《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二引《大戴礼》曰:周公旦太师望相嗣王,作谥法一段,与《周书》谥法篇同。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

谥才行之迹。

号者功之表。

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已,名生于人。

名,谓号谥。

【考证】卢文弨曰:“古书两重排列者,皆先将上一列顺次排讫,而后始及于下一生。

自后人误以一上一下读之,至改两重为一列。

亦依今人所读,而大失乎本来之次第矣。

《史记正义》所载谥法解,亦本是两重,改为一列,文多间难,亦当移正。

”张文虎曰:“谥法解原本,盖上下两排,传刻错乱,惟游本尚丰旧式,王本两行相间,犹可考寻。

”今参卢氏文弨《钟山札记》订本称正,共末三十余谥,善恶杂糅,无可订改,略依游本。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一德不懈曰简一不委曲靖民则法曰皇靖安平易不訾曰简不信訾毁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敬事代上曰恭供奉也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爱民长弟曰恭啧长接弟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所简执礼御宾曰恭迎侍宾也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已善推于人譛诉不行曰明逆知故不行威仪悉备曰钦威则可畏仪则可象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大虑静民曰定思树惠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纯行不爽曰定行一不伤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兹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赐民爵位曰文舆同升甲胄有劳曰襄亟征伐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小心畏忌曰僖思所尝忌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质渊爱谏曰釐深故能受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有罚而还曰釐知难而退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温柔贤善曰懿性纯淑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心能制义曰度制事得宜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聪明叡哲曰献有通知之聪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知质有圣曰献有所通而无蔽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五宗安之曰孝五世之宗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慈惠爱亲曰孝周爱族亲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秉德不囘曰孝顺于德而不违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执心克庄曰齐能自严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资辅共就曰齐资辅佐而共成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甄心动惧曰顷甄精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敏以敬慎曰顷疾于所慎敬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柔德安众曰靖成众使安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义善自终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威德刚武曰圉御乱患布刚治纪曰平施之政事弥年寿考曰胡久也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保民耆艾曰胡六十曰耆七十曰艾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追补前过曰刚劝善以补过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果敢行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猛以彊果曰威强甚于刚不虑克就曰贞能大虑百正而何彊义执正曰威问正言无邪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治典不杀曰祁秉常不衰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大虑行节曰考言成其节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治民克尽曰使克尽无思惠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好和不争曰安生而少断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一德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大省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可以始之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行见中外曰慤表里如一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状古述今曰誉立言之称叡圉克报曰庄通边圉使能服昭功宁民曰商明有功才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屡征杀伐曰庄以严釐之执义扬善曰怀称人之善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慈仁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述义不克曰丁不能成义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秉德尊业曰烈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思虑深远曰翼小心冀冀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外内贞复曰白正而复终始一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命典礼不愆曰戴无过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徹不显尸国曰隐以閒主国杀戮无辜曰厲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愎很遂过曰刺去谏曰愎反是曰很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不思忘爱曰刺忘其爱己者肆行劳祀曰悼放心芝于淫祀言不修德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凶年无穀曰荒不务耕稼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外内从乱曰荒家不治官不治怙威肆行曰醜肆意行威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乐怠于政事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凌在国遭忧曰愍仍多大丧蚤孤铺位曰幽铺位即位而卒在国逢囏曰愍兵寇之事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长乱柔质受谏曰慧以虚受人使民悲伤曰愍苛政贼害名实爽曰质不爽言相应贞以大度曰匡以正而用察少温良好乐曰良言其人可好可乐德正应和曰莫正其德应其和慈和徧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施勤无么曰類无私唯义所在博闻多能曰憲虽多能不至于大道思虑果远曰明自任多近于专满志多穷曰惑自足者必不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克威捷行曰魏有威而敏行去礼远众曰炀不率礼不亲长克威惠礼曰魏虽威还逆礼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服之教诲不倦曰长以道教之彰义揜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肇敏行成曰直始疾行成言不深华言无实曰夸恢诞疏远继位曰绍非其弟过得之逆天虐民曰抗背尊大而逆之好廉自克曰节自胜其情欲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好更改旧曰易变故改常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爱民在刑曰克道之以政齐之以法除残去虐曰汤隐,哀也。

古人谥号的含义与解释

古人谥号的含义与解释

古人谥号的含义与解释命谥的用字,有特定的规范,不可随意用字,也不可对立谥之字任意解释。

从最早的经典文献《逸周书,谥法解》开始历朝历代的谥法著述在百种以上,载录谥字约四百个,每个字都有特殊限定的意义。

《逸周书·谥法解》: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

遂叙谥法。

谥者,行之迹也。

号者,功之表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

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

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

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

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

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

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

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

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

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

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

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

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

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

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

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

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

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

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

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

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

刚无欲,强不屈。

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

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

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

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

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

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

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

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

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

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

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

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

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

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

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

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

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

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

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

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

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

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

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

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

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

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

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

谥号褒贬含义大全

谥号褒贬含义大全

谥号褒贬含义大全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都是皇帝名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均在于突出皇帝的尊严与权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那么这些名号都表示些什么,又都有怎样的历史呢?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都是些啥?谥号,即中国古代帝王和公卿大臣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所定的称号。

《逸周书·卷六·谥法解》云:“谥者,行之迹也。

号者,功之表也。

”谥号源于西周,秦始皇时曾废除谥法,汉复周制,为历代所沿袭。

谥号一般只用一个或两个带有褒贬意味的字来表明善恶,分美(褒)、平(怜)、恶(贬)三类:美谥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等。

恶谥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平谥则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等。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继位君王的许可,诸侯大夫的谥号则由天子或朝廷的赐予。

但到唐朝之后,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且多为美谥,失去了褒贬的意味。

汉文帝刘恒庙号,即皇帝死后受到后世祭祀,在太庙中所处位置的称号。

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汉承其制,称祖、宗。

庙号是按照嫡传世系编排,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由继位皇帝议立,能够享有庙号的,就意味着被推入帝统系列。

如西汉之高帝称太祖,文帝称太宗,但并非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一般只能是有功绩者才有,因此庙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隋唐以后,所有皇帝都能取得庙号,一般开国或有重大贡献者称祖,其余的称宗,不再按照世系和政绩排位,庙号逐渐成为皇帝确立正统、加强权威的重要工具。

唐太宗李世民尊号,也称徽号。

是皇帝在位时由臣下加以尊崇的称号,最早出现于唐高宗当政时期,至武则天时成为一种制度。

尊号往往是一大串的溢美之词,如唐玄宗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逸周书 谥法解
逸周书谥法解
周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无民无能名曰神。
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德象天地曰帝。
静民则法曰皇。
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
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敏以敬顺曰顷。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
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
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甄心动惧曰顷。威德刚武曰圉。圣善周闻曰宣。治民克尽曰使。行见中外曰悫。胜敌壮志曰勇。昭功宁民曰商。状古述今曰誉。心能制义曰度,好和不争曰安。外内贞复曰白。不生其国曰声。杀戮无辜曰厉。官人应实曰知。凶年无谷曰糠。名实不爽曰质。不悔前过曰戾。温良好乐曰良。怙威肆行曰丑。德正应和曰莫。勤施无私曰类。好变动民曰躁。慈和便服曰顺。满志多穷曰感。危身奉上曰忠。果虑果远曰赶。息政外交曰携。疏远继位曰绍。彰义掩过曰坚。肇敏行成曰直。内外宾服曰正。华言无实曰夸。教诲不倦曰长。爱民在刑曰克。逆天虐民曰抗。好廉自克曰节。择善而从曰比。好更改旧曰易。名与实爽曰缪。思厚不爽曰愿。贞心大度曰匡。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
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
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
谥法解第五十四
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民无能名曰神。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德象天地曰帝。静民则法曰皇。仁义所在曰王。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执应八方曰侯。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执心决断曰肃。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昭德有劳曰昭,容仪恭美听昭,圣闻周达曰昭。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强毅果敢曰刚,追补前过曰刚。柔德考众曰静,恭己鲜言曰静,宽乐令终曰静。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虑曰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辟屠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受谏曰慧。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圣善周闻曰宣。
治民克尽曰使。
行见中外曰悫。
胜敌壮志曰勇。
昭功宁民曰商。
状古述今曰誉。
心能制义曰度。
好和不争曰安。
外内贞复曰白。
不生其国曰声。
杀戮无辜曰厉。
官人应实曰知。
凶年无谷曰糠。
名实不爽曰质。
不悔前过曰戾。
温良好乐曰良。
怙威肆行曰丑。
柔质受谏曰慧。
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澼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
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
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德正应和曰莫。
勤施无私曰类。
好变动民曰躁。
慈和便服曰顺。
满志多穷曰感。
危身奉上曰忠。
果虑果远曰赶。
息政外交曰携。
疏远继位曰绍。
彰义掩过曰坚。
肇敏行成曰直。
内外宾服曰正。
华言无实曰夸。
教诲不倦曰长。
爱民在刑曰克。
逆天虐民曰抗。
好廉自克曰节。
仁义所在曰王。
赏庆刑威曰君,从之成群曰君。立制及众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壹德不解曰简。平易不疵曰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பைடு நூலகம்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贤贵义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
执心决断曰肃。
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忄寒曰戴。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
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
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
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
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
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
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
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甄心动惧曰顷。
威德刚武曰圉。
威仪悉备曰钦。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博闻多能曰宪。聪明澼哲曰献。温柔圣善曰懿。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执心克庄曰齐,资辅供就曰齐。丰年好乐曰康,安乐抚民曰康,令民安乐曰康。安民立政曰成。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敏以敬顺曰顷。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
谏争不威曰德。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有伐而还曰厘,质渊受谏曰厘。
博闻多能曰宪。
聪明澼哲曰献。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大虑行节曰考。
择善而从曰比。
好更改旧曰易。
名与实爽曰缪。
思厚不爽曰愿。
贞心大度曰匡。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余皆象也。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憹,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忄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年中早夭曰悼,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不思忘爱曰刺,愎狠遂过曰刺。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蚤孤铺位曰幽,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克威捷行曰魏,克威惠礼曰魏。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