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浅谈数学课前的预习
浅谈数学课前的预习理县薛城中学衡朝勇我们都知道,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过程,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确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如果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内容、了解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就增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听讲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从而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上新课时就比不预习效果好,而且那些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高于不预习学生的成绩,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所以预习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那么数学课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呢?针对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一、教师应当重视数学课的预习,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指导,要求学生长期坚持预习.我们民族地区的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很困难,觉得枯燥无味,不知从何入手,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上数学课还要进行预习。
但会学习的学生还是知道上数学课前应该进行适当的预习,但真正有这一良好习惯的学生却只占极个别,还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本没有这种习惯,而是单纯的接受课堂教学,•自己从不独立地去思考和探求,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根本学不好数学。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数学学习中因遇到挫折、困难而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要求学生预习,但如果在方法上缺乏指导,就会使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而基础好的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方法简单,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进而过分依赖课堂的教学,把预习当作一种形式而没有真正地理解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么为什么很多的学生却没有掌握这种正确的学习习惯呢?这是因为在刚开始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难点,毫无头绪.此时教师只有给予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教学去怎样去预习,学生才会持之以恒,主动地去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 引言1.1 意义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的培养。
而数学课前预习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熟悉新知识,理清思路,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提前预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迅速适应老师的讲解节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预习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提问。
数学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通过不断地预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避免遗忘和混淆的情况发生。
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课外时间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通过提前预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巩固知识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2 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中,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前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地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已经对知识有所了解,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
预习还有助于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学会主动寻找、整理和消化知识。
最重要的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发现自己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和解决,从而避免在课后遇到更大的困难。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可忽视。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自信地前行。
2. 正文2.1 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是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通过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或老师要求,提前学习相关知识,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课堂授课打下基础。
小议数学课的课前预习
小议数学课的课前预习摘要:由于学科特点,数学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定理、公式、定义等,相对来说是内容精炼,有的学生就会说数学的预习特别的简单,只需要把课本看一遍就可以了,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更显得课前预习的重要。
现在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课前预习的做法。
关键词:课前预习回顾阅读例题实践一、课前预习的意义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表明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增强了听课的针对性,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而且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课前预习的策略(一)回顾相关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是我们都懂得的学习方法。
它还具有加深理解、熟能生巧、形成技能等作用。
例如在上新课《一次函数的图象》之前可让学生回顾:(1)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快速说出几个一次函数关系式中常数k 、b的值。
复习旧知,从而强化对常数k 、b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索某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异同点做积极铺垫。
又如在预习《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让学生先去复习初一时所学过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从而引出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二)有效阅读教材首先,指导学生粗读课本,以领会教材的大意;然后细读,应将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逐条阅读。
(1)预习概念:要找到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例如:什么是函数的图像?是把一个函数自变量的每一个值与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重拾预习,回归数学教学本真——浅谈小学数概念的预习
哪一 类的 ;针对这类 内容我们原来 是如 何学 习的 ;知识 的生 长点 ( 基础 ) 什 是 么……使 学生进行研究 内容和心 向方面 的准 备 ,上课才能有 的放矢 。有疑 问或 不懂 的地方做好记号 ,可 以先在 同学 间 讨论 ;准 备好必需 的学具 ,尝试做相应 的预 习作 业。这些预 习的指导工作经过
至还是错误 的 ,但是这些 个体 的经验在
一
师: ( 再在黑板上 画两个苹果 )现
在呢?
定程度上 影响着他们今 后的学 习。这
些 已有状态 ,我们可 以将其 看作学生预 习 的萌芽状 态。作为教 师 ,要 关注每个 学生 的具体 状态 ,在课堂 教学 中提 出更 富挑战性 的内容 ,激发学 生参 与学 习的 积极性 ,使学 生因教学要求 的针对性而 得到真实意 义上 的发展 。考 虑到学生 的 年龄 因素 ,在数 概念认识 的初 期 ,可 由 教师提供丰 富的生活情境 ;在 数概念认 识的 中后期 ,则 由学生依靠 自己课前 的 预习工作 ,拓展 视野 ,从现实 生活 中搜 集有关数 的材料 ,使数学学 习的前期准 备工作常态化。 随着年 龄的增加 ,孩子数 学学习会 越来 越依 赖预习 ,目的指 向性会更 明确 。 教师可根据第二 天的教学 内容 引导学生 在教学 内容 、方法结 构 、学具准备 等方
教字探蹊
JA I OX E A X UT N I
以把它看作 多少 ? 生 :单 位 “ ”。 l
不全 面的 、点状 的、不 系统的 ,有 的甚
知不觉 中被消除 。学生敢 于 、热衷于挑 战数学难 题的勇气油然而 生 ,考试 的压
力也随之减少 。 不可否认 ,在大力提倡数 学教学新 课改 的今 天 ,自主探究 、合作交 流成为 了学生课 堂教 学的主要学 习方式 ,课前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包含着许多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数学,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进行数学课前预习。
数学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首先,数学课前预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很多概念进行讲解和解释,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细节或者快速讲解一些重要的概念。
这时候如果孩子没有提前预习,就会感到一些困难,无法跟上课堂进度。
相反,如果孩子事先通过阅读相关学习材料或者参考网上学习资源,了解一些重要概念和概念的定义,那么孩子在课堂上理解学习内容将更加熟练,更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水平。
其次,数学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孩子已经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后,刻意预习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知识点,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提前预习学习材料,孩子可以在课堂上更快地回答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数学课前预习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课前预习可以让孩子自主、主动地学习,让孩子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定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有帮助。
怎么预习数学的方法最好
怎么预习数学的方法最好预习数学是提高学习效果、加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有效的预习数学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在上课前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可以帮助你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通过先行了解相关公式、定理和概念,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并能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2.阅读教材和参考书: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可以帮助你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材中通常包含了各种基本的数学原理、公式和应用。
同时,参考书可能提供了更多实例和解题技巧。
通过掌握教材和参考书中的内容,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解题技巧:提前了解常用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考试和作业中的问题。
例如,掌握常用的代入法、分解因式法、画图法等,能够让你更快地解决问题。
同时,了解题目类型和解题思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减轻做题的难度。
4.做习题:做习题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大量的做题,可以使你更加熟悉各种问题类型,并提高解题能力。
建议在预习时根据课本内容和习题集中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难度的习题练习,同时注意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5.创设学习环境:预习数学需要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时,关闭手机和其他干扰因素,专注于学习。
6.与同学交流讨论:与同学交流讨论数学问题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
你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互相解释和理解各自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交流和讨论,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7.记录和总结:预习数学时,记得记录重点和难点,并进行总结。
通过写下学习笔记和回顾之前的总结,你可以更好地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并提高记忆效果。
总之,预习数学需要一个有计划、有方法和有耐心的过程。
通过合理利用时间,准备好相关材料,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你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学预习,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师讲授新知识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和探究。
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课前预习的意义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其前后知识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很好的对前期知识进行复习,增强知识间的关联度。
同时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预习中所得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可以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得到检验、巩固、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们就会带着问题去听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数学学习中课前预习的方法1、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预习产生兴趣,才能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展示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与不进行课前预习时,同样的课堂所达到的不同学习成效,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课前预习的意识。
其次,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合理设计问题,增加趣味性的知识问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学生预习成果及时反馈,对预习好的同学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2、明确预习目标,做好预习计划教师方面: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预习计划。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教学知识的重难点,注意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出示能体现本节知识点的问题或者习题。
同时注意问题的关联性,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
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教师预习目标。
学生方面:做好预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预习方向,提高预习效率。
如何进行数学课前的预习
如何进行数学课前的预习如何进行数学课前预习一、课前读一读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二、课前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三、说一说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有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四、写一写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五、做一做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六、补一补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七、练一练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学好数学的方法小窍门1.数学要求具备熟练的计算能力,所以课后还有做足一定量的练习题,只有通过做题练习才能拥有计算能力。
2.课前要做好预习,这样上数学课时才能把不会的知识点更好的消化吸收掉。
3.数学公式一定要记熟,并且还要会推导,能举一反三。
4.数学重在理解,在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弄懂。
所以上课要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是怎样讲解的。
5.数学80%的分数****于基础知识,20%的分数属于难点,所以考120分并不难。
怎么预习数学的方法_预习数学的方法
怎么预习数学的方法_预习数学的方法怎么预习数学的方法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对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考。
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知识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使所学到的知识由“熟”到“活”。
数学预习的策略研究
数学预习的策略研究一、预习的概念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出一定的了解和准备。
预习是对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进行预先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在上课时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而进行的。
二、数学预习的意义数学预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课堂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教师的讲解,提高课堂效率。
2. 增强信心: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数学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对学习内容做了一定的了解和准备。
3.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4. 掌握学习节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节奏,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
三、数学预习的策略1. 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数学之前,学生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何时进行预习、预习的内容和方法等。
只有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学习时间,才能更好地进行预习。
2. 理清学习重点:在进行数学预习时,学生要明确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找出来的,教师会强调学习某个知识点。
难点是该章节的难题,试题目重现的次数少且内容复杂。
只有理清了学习重点,才能更好地进行预习。
3. 多种方法:进行数学预习时,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如阅读教材、做完整弄自测、查找相关资料、试解答问题、进行讨论等。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在预习中不断巩固知识。
4. 系统性:在进行数学预习时,不要盲目地进行学习,而是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按照预习内容的顺序进行,以便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5. 重视思维训练:在进行数学预习时,除了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了解之外,还应该重视对思维训练的预习,比如进行一些思维题的预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四、数学预习的方法1. 阅读教材:在进行数学预习时,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浅谈数学课的预习
浅谈数学课的预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经历自己“做数学”的过程,两数学课的课前预习活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教师必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预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学”的良好习惯。
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掌握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比单纯地掌握知识更要。
课前预习作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不容忽视,教师更应注重预习方法的渗透:(一)看懂例题。
数学课本在计算课、运用题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方法,给学生提供了预习平台。
学生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课上可以通过听讲或小组讨论给予解决;预习顺利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堂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一些。
(二)尝试练习。
示例后面紧跟着不同难度的尝试习题,让学生预习完例题后认真去做。
它既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时较集中的问题,便于课堂教学抓住重点及难点。
如果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那么对于新课的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
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展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已不再视预习为简单的看书、做题。
而是能够在预习时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知识。
还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
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在孩子们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课前预习对学习效果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可以为孩子们打开课堂学习的大门。
通过提前复习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新的知识点,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个大体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好奇心,从而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有了预习的基础,孩子们在课堂上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更有利于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预习,孩子们可以学会自己查阅资料、查找答案,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学习中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自信和独立,这对孩子们的未来学习更有帮助。
通过预习,孩子们也可以自己在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课堂上要重点学习哪些内容,这样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和针对性地学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也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通过预习,家长可以知道孩子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孩子掌握的情况如何,如果在预习中遇到了问题,家长也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
这样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学习,也可以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引导孩子,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互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建立预习的意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会自己预习,让孩子们在学校的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
三环节”教学模式探究预习案例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成功的预习作用有三,其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
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其二,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其三,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
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一、预习的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设计这样的预习题:①预习课本第23页的例题。
②完成课本第23~24的试一试” 练一练”③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解决,根据是什么?”④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明确了预习任务。
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例如我让学生预习《圆的认识(二)》学生就画、圈以下内容: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 倍,可以表示为d=2r 或r=d/2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预习和复习?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预习和复习?如何有效地参与小学数学预习和复习?预习和复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预习和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前预习阶段:1. 阅读教材,熟悉知识点:学生应认真阅读教材,熟悉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如概念、公式、定理等。
主要关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思考并尝试解决。
可以利用教材的目录、关键词索引等工具,快速掌握教材结构和内容。
2. 提出问题,查阅答案:提前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应及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或同学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留足时间,认真思考和练习:学生应在预习后留一定时间进行认真思考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练习题进行练习,或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预习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要带着思考和问题去学习。
二、课后复习阶段:1. 系统回忆,梳理知识脉络:学生应系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利用笔记、思维导图、知识框架等工具辅助复习。
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重点练习,巩固解题技能:学生应重点练习课堂习题、课后练习、以及教材中的例题。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步骤和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要注重错题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练习。
3. 变式练习,灵活运用知识: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可以尝试一些变式练习,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改变题目条件、添加干扰项、转换题型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三、预习与复习技巧:制定预习清单:参照教材内容列出预习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利用资源:充分利用教材、课本、习题集、网络资源等,丰富预习和复习的内容。
及时反馈:定期自查总结学习成果,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学习方法。
四、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数学预习要求及操作方法
数学预习要求及操作方法
数学预习要求:
1.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等。
2.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如直线、角度、面积、周长等。
3.熟悉一些基本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如勾股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
4.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能够理解和应用各种数学方法。
数学预习操作方法:
1.了解学习内容:在学习数学之前,应先了解课程内容和考试要求,明确自己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2.学习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选择学习各种数学基础知识,如四则运算、分数、小数等。
3.学习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图形、直线、角度、周长、面积等,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4.掌握数学公式和定理:数学公式和定理是数学中常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掌握数学公式和定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难题。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学科。
通过反复练习、思考、分析,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素养以及未来的学习生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数学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环节,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去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更加愿意去探究和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互动,增强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反复梳理,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熟练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的基础,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和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内容或者困难的问题,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提前消化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更好地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前预习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前了解知识点的内容和难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更好地与老师展开学习交流和沟通。
这样一来,老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进行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巩固和提高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概念课的预1.doc0
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
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
( 1 )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
( 2 )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概念预习的主要环节。
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①列举事例来理解概念。
②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
③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
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
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正方体的特点与长方体的特点进行对比。
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概念课的预习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要不要预习再次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
现在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必要预习。
因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了解了解题方法,知道了结论的推导过程,使课堂失去悬念和新奇,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二是认为预习很有必要。
预习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心理准备过程。
随着学生年段的升高,所学知识难度加大,学生思维水平也有了发展,教师正确地引导和组织学生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
今年我区的科研课题确立为小学数学课的预习的研究。
二、数学课预习的意义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预习是很有必要的,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自主探究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并且学生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学习内化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这样就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一定的弊端:一是为赶时间,学生自主探究走过场,课堂是优等生的舞台,一部分后进学生跟不上;二是由于自主探究活动花费时间多了,学生课上巩固、练习的时间就少了,学生练习不到位,知识掌握不扎实。
而课前预习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习时学生按照自已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此时学生作为活动的独立体自主地探索新内容,对所学内容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
(二)预习是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
预习主要是通过自学来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内容,思考难点,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对思维的一种有效锻炼。
有效的预习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对自己不懂的相应内容会特别注意。
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明朗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长期训练,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锻造一把“金钥匙”。
我们的就学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多少知识的层面上,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学习。
而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与训练,正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三)预习是教师以“学”定“教”的需要。
以“学”定“教”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
这里的学情:一是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二是指课堂中学生学习现状。
对学生已有学习起点的把握,一般教师只是凭借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以往教学时的经验积累,有经验的老教师可能就比较容易正确把握,一些新上岗的教师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但不同的学生课堂上会有不同的学情,所以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起点的把握也不能完全到位,这样以“学”定“教”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但是通过预习和预习后教师对每个学生预习作业的批阅,就可以使老师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心中有数,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真正使课堂教学高效高质。
三、如何进行预习和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在全校老师达成统一的认识后,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以及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怎样组织。
所以本学期我们紧紧围绕这两点开展教学研讨。
为了确保研究的质量,我们提出了五个必须:①预习设计必须集体讨论而定;②预习作业必须提前一天布置完成;③每个老师必须对学生的预习作业及时进行批阅、反馈;④备课组必须针对学生预习情况再次进行集体备课;⑤刚开始老师必须带着学生预习,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题目。
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强,为此我们认为预习的内容既要帮助学生勾起对旧知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又要精心设计好学生探究新知的学案。
预习设计要具有导学、导思的功能,帮助学生寻着问题一步步建构新知。
如何来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一工作,我们首先设计预习提纲,期望学生借助提纲独立完成预习工作。
新授课的预习设计。
一般分两步走,首先是“旧知链接”或“知识链接”环节,主要是设计一些建构新知所需的旧知练习,或者是与新知识点相关的知识背景。
计算课的新知探究题一般模仿例题出,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请教书本后解决问题就不会失去兴趣,同时便于学生对自学内容的消化。
如果是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性强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能看懂的,此类课的预习一般就设计阅读提纲,提示学生顺利完成对新知的获取;对于探究性、体验性很强的内容,一般不安排看书任务,而是设计一些对相关知识、学习经验的回忆和探究活动所需的准备。
(二)预习后的课堂如何演绎。
(1)预习后的课堂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起点,重视知识的迁移,才有利于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而且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所以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补充、重组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预习后的教材就更不能照搬硬套,这样预习后的学生就没有了兴趣对于预习后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新鲜感”的问题,教师要做有心人,尽可能设计能引起学生“兴奋点”的情境。
提升学习兴趣。
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例题的出示上更需创新。
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利用学生的预习所得,创设介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
预习中学生对“旧知”重新整理,唤醒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提前调用“经验”,起到现行组织者的作用。
例如,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舍弃的教材中比赛的情境,而是结合学校环保月,环保小组搜集矿泉水瓶子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这个月是我校的环保月,我校的两个环保小组来到公园里,他们集了被人们遗留在公园内的矿泉水瓶。
第一小组的3个人共捡了18个瓶子,第二小组的4人共捡了20个瓶子,我就认为第一小组同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的更出色一些,同意我的观点吗?学生既觉得情景和熟悉,又感到自己可以运用预习的知识来反驳老师的观点,学习兴趣很高。
更有利于学生真正体验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2)预习后的课堂组织。
预习反馈,教师点拨到位。
学生课前对即学内容的预习是个性化行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课程内容的体验虽存在差异,但仍不乏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的共识,这些是教师可以预设的。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想及”超前”问题,多数应在预料之中。
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除“详案”外,应设计供“应急”的预案,多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并根据知识内容的结构,设想一些学生预习后可能产生的“超前”问题。
大体确定教学方案,减少“措手不及”的尴尬。
学生间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预习后面临的学习差异会更大。
因此,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组织,必须建立在预习生成的基础上。
这里关键要组织好两个交流。
一是预习后的小组交流。
学生个体自主研究学习后,需要与同伴进行互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伴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取长补短。
二是预习后的集体探究活动。
仍以平面图形的复习为例,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围绕预习提纲中罗列的知识要点进行小组交流,交流自己的已知和未知,每组中先让学困生提一提自己的疑问,再由其他同学帮助他们解决未知。
如果组内不能解决,再组间解决。
在学生对平面图形知识已有回顾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小组讨论和集体反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认识,又使学生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感觉。
然后是组间交流反馈。
各小组可以提出疑问,教师围绕“疑问”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补充,自我总结,自我梳理。
这里关键要组织预习后的课堂反馈。
一是预习后的课堂反馈。
学生个体自主研究学习后,需要与同伴进行互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伴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取长补短。
二是预习后的集体探究活动。
仍以平均数的认识一课,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围绕用什么方法球平均数进行交流,交流自己的已知以多补少的方法合先合后分的方法,在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已有回顾的基础上,通过资助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研究怎样用这两种方法求出环保小组的平均数使学生进一步探索掌握球平均数的方法。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全班组织交流求出的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为学生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此时,教师应该是一个顾问,一位合作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提供现成结论的人。
在必要时,给学生以三言两语的帮助、点拨,为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创造机会。
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和方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实现成果共享。
在点拨时,教师的“点拨”要“点”在点子上,“拨”在关键处,应该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三)预习中对学困生的关注。
老师们在实施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学困生的预习不到位,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很有可能会像有的老师担心的那样: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要避免这个问题,我们的策略是:①给学困生“开小灶”。
我们把班里的学困生组织在一起,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预习,不懂的地方老师及时辅导,搀着学困生一步一步地走。
②课上给予学困生舞台。
通过老师引领下的预习,学困生的学习起点提高了,我们发现他们也能举出自信的手,于是老师就充分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③评价调整,培养习惯。
学生一旦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自发地对预习工作产生兴趣,教师要抓住契机大力表扬,不但校内表扬,还可以通过校信通借家长之口给予表扬,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当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魅力无穷的艺术,教与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断地学才能更好地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重要所在。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才能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