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传简介生平

合集下载

真实的赫鲁晓夫(转)

真实的赫鲁晓夫(转)

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提出“三和两全”理论、分裂国际共运的“老修”。

如果平心静气回顾史实,也许可以说,50 年前开始改变苏联的,正是这位评价不一的赫鲁晓夫。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赫鲁晓夫令人刮目相看是在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当年他即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同年5 月访问南斯拉夫时,为斯大林排斥南共向铁托道歉。

1956 年他更抛出重磅炸弹:在苏共二十大作了《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提出破除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肃反扩大化造成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

他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 万人恢复了名誉。

苏联知识分子总算从斯大林时代的政治恐怖中获得解放,苏联的政治气候变得空前宽松,苏联逐渐成为一个“正常社会”。

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 年—1964 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至13.2%,普通民众生活明显改善。

他颇有平民风格,当政时不重“形象工程”,大量建造站台简陋的地铁,速度比斯大林时代快一倍以上,解决了莫斯科边缘地区的交通难题。

斯大林时代造的数十栋“高干楼”、“高知楼”,只是让本来就住得不错的精英们锦上添花罢了;赫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虽然现在被嘲讽为“赫鲁破楼”,面临拆迁,但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

就连斯大林的战友、骂赫鲁晓夫是“暗藏敌人”的老布尔什维克莫洛托夫,晚年也不得不承认,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过得轻松”。

1956 年10 月30 日,苏联政府发表了《关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合作基础的宣言》,承认犯了大国主义的错误,表示今后将采取措施予以克服。

上述种种变化对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乃至对整个国际共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凝固、僵化、紧张局面,开始了苏联和国际共运思想解放的新阶段。

赫鲁晓夫:苏联的改革者与冷战时期领导人

赫鲁晓夫:苏联的改革者与冷战时期领导人

赫鲁晓夫:苏联的改革者与冷战时期领导人赫鲁晓夫是20世纪苏联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改革者。

他在苏联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苏联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也是冷战时期苏联的领导人,这一时期苏联与美国之间存在激烈的对抗和紧张关系。

本文将介绍赫鲁晓夫作为苏联的改革者和冷战时期领导人的双重身份,探讨他在苏联历史中的重要性。

赫鲁晓夫在苏联的改革方面与众不同。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方案,致力于使苏联的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

他还推动工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赫鲁晓夫还意识到苏联的政治体制亟需改革,他实施的“去斯大林化”政策正是为了消除斯大林时代的恐怖统治。

这些改革举措使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为后来苏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赫鲁晓夫也是冷战时期苏联的领导人,苏联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

苏联的核武器威胁美国的安全,美国则试图遏制苏联的扩张。

赫鲁晓夫曾多次与美国总统肯尼迪进行高级别会谈,试图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

然而,这些对话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冷战继续升级,世界陷入了美苏对立的状态。

赫鲁晓夫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是苏联首位访问美国的领导人,他的出访被视为是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转折点之一。

他在联合国大会上拍桌子的举动,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瞬间,显示出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对苏联利益的捍卫。

然而,他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处理方式备受争议。

虽然他最终同意撤回导弹,并与肯尼迪达成协议,但这一事件使苏联在国际社会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

赫鲁晓夫的改革和冷战时期领导经历表明他在苏联历史中的重要性。

他是从斯大林时代走出来的改革者,试图为苏联带来新的发展道路。

他的改革和冷战时期的领导经验对今天的苏联和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在一些决策上存在争议,但他的影响力在苏联历史中无可忽视。

赫鲁晓夫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在苏联的改革和冷战时期的领导中,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赫鲁晓夫简介

赫鲁晓夫简介

赫鲁晓夫简介赫鲁晓夫姓名:赫鲁晓夫性别:男出生年月: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职务:原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1953-1964),部长会议主席(1958-1964)。

1894年4月17日生。

在农村念了几年书,15岁开始当管道工。

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第二年参加红军。

1921年复员回尤佐夫卡(今顿涅茨克)做矿工。

1925年任彼得罗夫斯克-马林斯克地区党委书记。

1929年入莫斯科斯大林工学院冶金,任该学院党委书记。

1933年任莫斯科地区党委第二书记,同年升任第一书记。

1938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

1939年成为政治局委员。

1941年苏联卫国开始后,以中将军衔加入军队。

1947年受到降级处分。

1949年重任莫斯科党委第一书记,兼任中央委员会书记。

斯大林逝世后,1953年9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同年兼任苏共中央俄罗斯联邦局主席。

同年5月,与布尔加宁一起出国访问南斯拉夫,为斯大林排斥南共事向铁托道歉。

1956年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的错误。

其非斯大林化运动在国际上引起反响。

1957年至华沙与波兰工人党领导人哥穆尔卡达成政治妥协,并派兵镇压匈牙利起事。

1958年3月兼任部长会议主席。

1959年访美。

他力倡与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和平共处。

其政策受到一些共产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抨击,使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趋于恶化。

1964年10月被迫辞职。

1971年9月11日卒于莫斯科。

赫鲁晓夫对苏联到底有什么贡献,为什么很多俄罗斯人至今都怀念他

赫鲁晓夫对苏联到底有什么贡献,为什么很多俄罗斯人至今都怀念他

赫鲁晓夫对苏联到底有什么贡献,为什么很多俄罗斯人至今都怀念他历史和人民的目光是雪亮的,他们能够筛选出那些真正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将他们的名字深深刻在史册上。

成长环境和眼见格局的不同,让人们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也有所不同。

有人喜欢平凡朴实的一生,就有人追求奋进拼搏的一生。

但凡那些青史留名的人,都是不甘平庸的人。

赫鲁晓夫从小便是一位心怀天下、不平庸的人。

多年的学习和成长,让他一步步走上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职位。

赫鲁晓夫对于苏联的贡献,令俄罗斯人民至今都怀念他。

坚定的改革家赫鲁晓夫出生于1894年的俄国农村,他是穷苦农民的孩子,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明白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也更懂得基层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赫鲁晓夫的父亲是一个实干家,他在铁路上、矿场和砖厂里都做过工,挣了不少辛苦钱。

靠着父亲的供养,赫鲁晓夫上过4年学。

只可惜,家境的窘迫和昂贵的教育支出不得不让他辍学。

赫鲁晓夫十四岁那年随着父亲一同移居至尤索夫卡,迫于生计,他进厂打工,成为了一名钳工。

在这个城市里,赫鲁晓夫成为了一个稚嫩的工人。

看着那些一场又一场的民主革命运动和工人运动,赫鲁晓夫开始对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做工期间,赫鲁晓夫参加过许多场社会民主工党发起的宣传活动,后来他甚至可以领导工人进行罢工和游行活动。

这些早年时期的运动经历,让他越发接近政治,也越发了解政治。

1918年,赫鲁晓夫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

因工作能力出色,赫鲁晓夫很快得到了列宁的赏识。

此后,赫鲁晓夫的政治之路顺风顺水,成为了斯大林的得力干将。

在斯大林身边做事时,赫鲁晓夫深深体会到了斯大林的魅力。

在斯大林进行大规模政治洗盘运动时,赫鲁晓夫凭借着对斯大林路线的坚定支持而幸免于难。

可在钦佩斯大林的工作能力之余,赫鲁晓夫也很担心社会上风靡的对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风气。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暗中积蓄力量,一跃成为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

赫鲁晓夫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除对公众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回忆录》读书笔记3000

《赫鲁晓夫回忆录》读书笔记3000

《赫鲁晓夫回忆录》读书笔记《赫鲁晓夫回忆录》是前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所著的一部重要回忆录,记录了他在苏联政治体系中的崛起和领导苏联的经历。

《赫鲁晓夫回忆录》读书笔记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是对苏联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领导人的揭示。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赫鲁晓夫作为苏联领导人的崛起、权力斗争、改革措施以及他本人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重点和观点:1.赫鲁晓夫的崛起赫鲁晓夫在苏联政治体系中的崛起是一段曲折而戏剧性的过程。

他通过与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的亲属关系,与斯大林建立了联系,逐渐获得了在党内的重要职位。

赫鲁晓夫的崛起标志着苏联政权的一次重要变革,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苏联向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方向发展。

2.斯大林的统治和赫鲁晓夫的解决方案回忆录中,赫鲁晓夫回顾了斯大林的统治以及他在苏联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他揭示了斯大林的极权统治、大清洗、集体化等政策的种种问题和后果。

作为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试图通过“去斯大林化”来解决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措施。

3.政治内斗与权力斗争在苏联政治体系中,权力斗争和政治内斗是常态。

回忆录中,赫鲁晓夫讲述了自己与其他苏联领导人之间的政治斗争,包括与布尔加宁、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等人之间的冲突。

他描述了这些斗争的动机、策略和结果,并对一些历史事件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4.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回忆录中,赫鲁晓夫还涉及了苏联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一系列重要事件。

其中包括苏联对匈牙利事件的处理、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关系、古巴导弹危机等。

他详细描述了这些事件的经过和自己的思考,以及他对当时国际局势的看法。

5.内部改革和农业问题在经济领域,回忆录中提到了赫鲁晓夫采取的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

他试图通过解决农业问题和提高生产效率来推动苏联的经济发展。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玛丽莲梦露
• 在莫斯科郊外有一个著名的名人墓地—新 圣女公墓,这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总面 积达7.5公顷,安葬着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度代表, 以后他每年都给这位印度代表送一双苏联 最好的鞋子。赫鲁晓夫也确实做到了,在 他下台之前,他总共给这位印度代表送了 十双鞋子。
(三)好莱坞盛宴
• 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居心险恶” 的美 国资本家送给赫鲁晓夫一只精妙绝伦的 “糖衣炮弹”,怂恿一名艳丽的女明星去 吻他。赫鲁晓夫,不等苏联翻译提醒,落 落大方地说:“干吗要等她来找我!我去 找她不就得了!”
• 俄罗斯(前苏联)领导人。1958年3月27 日赫鲁晓夫接任苏联总理。在位期间他主 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但他的对 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 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
心系民生
• 赫鲁晓夫颇有平民风格,当政时不重 “形象工程”,赫鲁晓夫大造廉价的 五层楼,虽然现在被嘲讽为“赫鲁小 楼”,面临拆迁,但当时圆了数千万 人的住房梦。

赫鲁晓夫有多伟大?四大贡献无可替代,俄罗斯人一直在感恩他

赫鲁晓夫有多伟大?四大贡献无可替代,俄罗斯人一直在感恩他

赫鲁晓夫有多伟大?四大贡献无可替代,俄罗斯人一直在感恩他伟大的领导人永远都是值得人们去敬重的,曾经作为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的俄国人依然对他非常尊敬,这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四大贡献无可替代。

在二战之后恢复经济其实在二战结束之后,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萧条的状态,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像美国那样,在战争当中还能获得经济方面的提升,苏联在当时也受到了重创。

不过赫鲁晓夫在当时积极恢复苏联的经济。

当时他提倡农业发展,尤其是在玉米种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实该国在地理位置上并不太适合种植玉米。

这个国家处于高纬度,温度低,许多地方还都是冻土,所以没有种植玉米的条件。

这也导致很多农民种了玉米之后,根本没有任何收获。

因此,很多人在一开始对赫鲁晓夫的这种政策提出了质疑。

其实赫鲁晓夫并不是平白无故提出这种政策的,他同样遵循客观规律,所以在一些可以利用的土地上种上了玉米,以至于在1961~1965年年平均产量达到了1.303亿吨,所以百姓们也因为农业方面的进步,不会再挨饿了。

赫鲁晓夫还对农产品采购方面的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得百姓们的收入得到了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政策变化,让更多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恢复。

二战以后主动裁军在结束二战之后,如果继续发展军队实力,那么就会对民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因为经济本身就已经处于落后状态,所以必须在军队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革才行。

其实当时的很多国家都不愿意裁军,但是赫鲁晓夫却主动提出了裁军的计划。

他不希望军费过度消耗,这样会对国家经济造成更多的损失,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所以他决定先恢复民生。

其实在裁军之后,大部分的民众也慢慢恢复了对战争的恐惧,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恢复和平的征兆。

如果还继续去扩充军队的话,会让民众有一种又要打仗的假象。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苏联民众逐渐恢复了平稳的生活。

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卫星一个国家要想真正走在前列,那么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也是很重要的。

赫鲁晓夫的生平事迹

赫鲁晓夫的生平事迹

赫鲁晓夫的生平事迹赫鲁晓夫曾经担任过苏联、,曾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赫鲁晓夫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赫鲁晓夫的生平事迹赫鲁晓夫1894年他出生在俄罗斯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家中有一姐姐。

赫鲁晓夫在上学期间,接触过一些沙俄时代违禁书籍。

赫鲁晓夫在刚对政治感兴趣的时候就做过慈善捐款,还在1914年7月参加且领导过工人罢工及反战示威活动。

他曾支持过反对派,反对斯大林的政治路线,但时间极短。

1925年以斯大林的代表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党代表大会。

至此他从政生涯正式开始。

赫鲁晓夫于1953年成为了第一书记,1958年接任了的职位,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

1934年斯大林发起了政治大清洗,他便是斯大林路线最起劲的鼓吹者之一。

赫鲁晓夫生平干过最轰动的事迹就是在1956年召开大会批判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罪行,这致使东欧发生了大规模骚乱。

他为了避免个人崇拜再次发生,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墓中移出并鞭尸,震惊了世界。

赫鲁晓夫为了避免发生核战争提出东西方缓和的主张,并多次到美国访问。

他还推出了农业改革政策,大大的改善了苏联的经济。

在他的统治下苏联慢慢的成了一个“正常的国家”。

而他对陆军和海军进行大范围的裁减,对官僚的特权进行削减,这些举措使得众多官僚不满。

1964年苏联发生宫廷政变,赫鲁晓夫被逼下台,从此隐居于乡间,于1971年病逝.赫鲁晓夫用鞋拍桌子的故事赫鲁晓夫用鞋拍桌子的起因是当时赫鲁晓夫主持苏共十二大,并且在大会上发表报告,其中提出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当时开创出一个全新时代,但是由于局限性太大、改革并不完善,权利的倾向变得十分严重,在后期个人崇拜现象变得更加严重,于是加重了赫鲁晓夫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从而引发了之后在联合国大会上赫鲁晓夫用鞋拍桌子这件事情。

赫鲁晓夫出席联合国大会,当时的美国大呼反苏;这一现象的发生导致当时的赫鲁晓夫特别的愤怒。

然后赫鲁晓夫在大会上提出想要把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出去,但是这一提议很快被否决。

赫鲁晓夫土豆烧牛肉的故事

赫鲁晓夫土豆烧牛肉的故事

赫鲁晓夫土豆烧牛肉的故事摘要:1.赫鲁晓夫简介2.土豆烧牛肉故事的背景3.故事发展过程4.故事背后的启示5.赫鲁晓夫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正文:赫鲁晓夫,原名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是苏联的一位著名政治家。

他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担任苏联总理兼党的第一书记,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在他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注重农业发展,特别是提倡种植土豆,由此引发了一个著名的土豆烧牛肉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背景要从赫鲁晓夫的一次访问说起。

1958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会晤。

在会晤期间,赫鲁晓夫参观了美国的农场,并对美国农民的富裕生活表示羡慕。

受到美国农业的启发,赫鲁晓夫回国后,便开始在苏联全国范围内推广土豆种植。

他甚至亲自到田间地头,教农民如何种植土豆。

故事的发展过程颇具戏剧性。

赫鲁晓夫提倡种植土豆,一时间,苏联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土豆种植热潮。

然而,土豆的种植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差异,苏联一些地区的土豆产量并不理想。

于是,有人开始嘲笑赫鲁晓夫的改革,甚至把土豆与牛肉联系在一起,讥讽赫鲁晓夫的政策。

他们说:“赫鲁晓夫让我们吃土豆,他却吃牛肉。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一个广泛流传的笑话,成为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虽然土豆烧牛肉的故事带有讽刺意味,但它背后却揭示了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经济模式的决心。

赫鲁晓夫之所以提倡种植土豆,是因为他认识到苏联农业的滞后,希望通过推广土豆这种高产作物,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苏联人民的温饱问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并未取得显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赫鲁晓夫对中国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他担任苏联领导人的时期,中苏两国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理念传播到中国,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

在我国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农业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赫鲁晓夫生平事迹简介

赫鲁晓夫生平事迹简介

赫鲁晓夫生平事迹简介赫鲁晓夫,为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赫鲁晓夫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赫鲁晓夫生平简介赫鲁晓夫是前苏联的重要领导人,赫鲁晓夫简介中提到他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的政策,虽未从根本上发展苏联的经济,却让苏联农业取得了较大发展。

赫鲁晓夫,出身于贫困家庭,曾经放过猪还给别人当过多种临时工。

后来加入共产党,就学于莫斯科工业学院。

毕业后竞选莫斯科书记成功,卫国战争后他又竞选苏共中央书记成功。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他领导人们清除了贝利亚集团,这对苏联的贡献巨大。

在1964年发生了赫鲁晓夫政变,他被解除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

赫鲁晓夫简介中突出强调他的一生主张社会主义路线,但是他因为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还有实践的经验,导致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现状,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改革使得苏联有了短暂的繁荣,但是并没有长久。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并不是真的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他只是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一位共产党员,他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

美中不足的是在后来的实践中,他犯了很多错误,并且在领导国家时政绩并不突出,导致最后发生了政变,被迫下台。

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赫鲁晓夫简介指出他唯一的缺陷在于死板教条、思想不灵活,选人判断多方面都出了问题,他的农业改革确实很权威有效,使农业发展飞快,并且他主张和平,这一点也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故事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之间的故事发生于美苏冷战期间,期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吓坏了肯尼迪,美苏双方差点互扔原子弹。

当时美苏争霸,苏联想赶上跟美国之间存在的核武器的差距,大力发展核武器;但是核武器其中一些难以测定的问题难住了苏联。

于是苏联就进行恐吓,用言辞来威胁西方各国。

苏联恐吓西方国家的后果相当严重,它使肯尼迪感到危机,于是竭力弄清事实,行动上加快对核武器研发,于是令全世界陷入核危机之中。

有一张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二人坐在导弹上掰手腕的图片,赫鲁晓夫满头大汗,而肯尼迪比较淡然;其实不然,当时因为苏联的恐吓,美国并不是淡然面对,这件事对当时美国政府也产生很大影响,之后美苏二国便开始争霸,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两国首脑坐在导弹上掰手腕不难看出美苏之间的较量,当时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紧张;另一方面,从赫鲁晓夫的满头大汗也不难看出,其实当时的美国占据着优势。

赫鲁晓夫的故事

赫鲁晓夫的故事

1953年9月3日当选为党中 央第一书记。 1964年10月14 日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 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错 误”,解除其苏共中央第一书 记职务。次日又解除其苏联部 长会议主席职务。
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的赫 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葬于新圣女修道 院公墓。当时的苏联各大报纸在报道中 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而群众大 规模瞻仰竟使勃列日涅夫下令关闭新圣 女公墓。
赫鲁晓夫是个率性的人。为了打压美国 嚣张气焰,也为了凝聚共产主义阵营力量, 他才在联大会议上用鞋跟敲桌子以表示不满! 这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使东欧国家找回苏联 能提供军事援助的底气,也使赫鲁晓夫成为 世界政坛风云人物。
赫鲁晓夫不是恣意妄为的人。 他算不上杰出的政治家,是个会 赌气的鲁莽的蹩脚政客。他的思 维过于简单,可能说出一些蠢话, 做出一些蠢事,可这不是他贪权 和任性,而是他文化水平不高的 原因。其实人性化的赫鲁晓夫还 是蛮可爱的。
后来经过对现场照片的分析,发现实 际的情况是:赫鲁晓夫在手拿皮鞋敲打的 同时,他的两只脚上其实都穿着皮鞋。也 就是说,赫鲁晓夫提前就预备了一只额外 的皮鞋。他并不是一时兴起脱下皮鞋抗议, 这个举动是精心安排过的,典型的苏联恐 吓式外交手段。(也有说法认为,他手中 拿的鞋是身边一个人的。当时只是一时兴 起,顺手抄起了那只鞋,敲打桌面。)
赫鲁晓夫执政十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 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出版作品。他还天真 地试图削减党内官僚特权,也招致反对派的不满, 他的自由化政策更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 痛恨……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正当 壮志未酬的赫鲁晓夫进行着大刀阔斧地反官僚主 义改革时,他的心腹兼野心家勃列日涅夫等人发 动了不流血政变,迫使他黯然下台。再后来,以 讹传讹,真实的赫鲁晓夫被模糊的赫鲁晓夫替 代……1971年9月11日 ,孤独的赫鲁晓夫在极度 痛苦中离开人世……

赫鲁晓夫传读后感

赫鲁晓夫传读后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姓名:尼基塔· 谢尔盖耶 维奇· 赫鲁晓夫 生平:1894年4月17日- 1971年9月11日 赫鲁晓夫是原苏联领导 人,1953年9月至1964年 10月任苏联共产党中央 委员会第一书记。还担 任过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政府首脑)等重要职 务

赫鲁晓夫在苏联和国际共运史上的作用很大,苏 联后期领导人的政治意识恰好是在他领导的11年 内形成的。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 态度,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 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
NO.2
赫鲁晓夫,被人评价为“头顶最秃,
胆子最大”。他行事喜欢大刀阔斧, 线条常常有些粗疏,讲话文法混乱, 穿着过时而风度不雅,态度生硬而 举止粗鲁,而且常常发表轻率失当 的声明,讲起话来无所顾忌,言过 其实
NO.3

在1960年联合国大会上赫鲁晓夫抨击西班牙外交 官的发言,他挥起拳头用力地敲击桌子,结果手 表带被震断了,由于肚子太大弯不下身去,手表 没有够着,却碰到了鞋子,于是,他脱下了当时 坐在他附近正在打盹的阿拉伯外交官的一只皮鞋, 拿起来使劲地敲桌子,以示抗议。当这位阿拉伯 外交官被惊醒后,赫鲁晓夫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 说:“没什么,梦中失落了一只鞋而已,我将来 定会赠你一只优等的乌兹别克皮鞋。联合国官员 博兰为了使他平静下来,举起木锤敲击制止,但 由于用力过猛,木锤也被敲断了。
NO.4
这反映了两种文化的鸿沟。 中国的美食在苏联人眼中 是非仁道的,难以理解和 接受。连中国人表示对客 人尊敬和热情的敬茶之道 也引来了对方的不快。也 30岁的李娜都在 许当时的中国在对外接待 努力改进着发球技术, 上还缺乏经验,缺乏国际 化视野,忽视了饮食文化 还年轻的我们呢? 和礼节的差异化

赫鲁晓夫的名人故事

赫鲁晓夫的名人故事

赫鲁晓夫的名人故事赫鲁晓夫的名人故事赫鲁晓夫是苏联继斯大林之后的最高领导者,西方记者常常把幽默感作为他的天性之一。

可是,赫鲁晓夫的幽默,并非为了逗人发笑,而往往是带有挑衅性的用以打击对方的一根棍子。

而且,赫鲁晓夫的语言相当粗俗,带有极强的侮辱性。

1959年柏林危机期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莫斯科时,建议举行外长会议来解决柏林纠纷。

赫鲁晓夫认为,这类会议不解决问题,因为外长们不掌握最高决策权。

为了说明外长所处的地位,赫鲁晓夫脱口对麦克米伦说:“如果我叫葛罗米柯同志脱下裤子,坐在冰块上,他也不敢不服从!”这句幽默话真是粗俗不堪。

1959年,尼克松以美国副总统的身份访问苏联,与赫鲁晓夫有过多次的会谈,会谈中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充满唇枪舌剑的争论。

在一次会谈时,赫鲁晓夫首先发难,他质问尼克松,美国国会为何在不久以前,通过了一项敌视苏联的《关于被苏联支配和奴役国家的决议》,一时,会谈的气氛空前紧张。

赫鲁晓夫:“美国的'这项决议,是对苏联的严重挑衅。

我想要知道的是,美国下一步是否就要发动战争?”尼克松:“这项决议只是表达了我国的一些看法,并不是一项战斗号令。

好了,我们接着谈其它问题吧!”赫鲁晓夫:“我同意总统的意见,我们不该来回总谈一个问题。

不过我还是要弄清楚,贵国国会为什么要在这样重要的国事访问前夕通过这么一项决议?”说到此处,赫鲁晓夫怒容满面,叽哩咕噜地叫嚷了一番。

只见他的翻译的脸顿时涨得通红,过了几秒钟,才勉强把这几句话翻译出来:“这项决议太臭了!臭得就象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在如此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攻击面前,尼克松也不甘示弱,因为他知道赫鲁晓夫是放猪娃出身,于是对赫鲁晓夫说:“恐怕主席先生说得不完全,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为某一项议案与美国代表争吵起来。

情急之下,赫鲁晓夫脱下靴子,拿着靴帮猛敲桌子,高声叫喊:“混帐!你胡说!”全场代表为之哗然。

赫鲁晓夫传简介生平

赫鲁晓夫传简介生平

赫鲁晓夫传简介生平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NikitaSergeyevichKhrushchev),是苏联政治家和共产主义领袖,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主席。

赫鲁晓夫于1894年4月15日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中,他的童年时期充满了贫穷和艰辛。

赫鲁晓夫早年从事过多种工作,包括铁路工人、矿工、农民、工程师、政治教育家等。

在1918年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并积极参加了俄国内战。

1929年,他成为了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之后又担任了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和候补委员。

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委员会的工作表现出色,很快得到了斯大林的赏识。

在1949年,他被任命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了斯大林的亲信。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第一书记,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赫鲁晓夫上台后,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改善苏联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他提出了“和平共处”和“新经济政策”等政策,试图改善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在1956年,他还给苏联人民带来了一次震撼性的演讲,公开批评了斯大林的独裁统治。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得到了苏联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但也引起了一些共产党内部的反对。

在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辞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被安置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处别墅中度过晚年。

在1971年,赫鲁晓夫去世,享年77岁。

赫鲁晓夫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的改革措施为苏联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他的演讲和思想影响了整个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他的生平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的历史人物。

被国人误读45年的真实赫鲁晓夫

被国人误读45年的真实赫鲁晓夫

被国人误读45年的真实赫鲁晓夫2013-10-18 10:14:22|来源:凤凰网|我要分享赫鲁晓夫下台45年以来,国人对其印象大抵如此而已。

提到“尼基塔·赫鲁晓夫”这个名字,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极富个性色彩的苏联领导人之所以能留给国人深刻印象,是因为他在执政期间有五件事情令人跌掉眼镜:一是通过秘密报告,清算斯大林“肃反运动”罪行,随之对斯大林遗体抛骨扬灰;二是用臭烘烘的黑皮鞋敲打联合国大会,继而用粗暴的语言驱赶大会发言人,引起世界震惊;三是升级古巴导弹危机,为争夺全球霸权频繁向华盛顿发动挑战;四是火速出兵匈牙利,高调干涉他国内政;五是因逼迫中国接受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事实上,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亦是凸现赫鲁晓夫上述种种“不良”迹象。

据此,很多人一直认为这是苏联领导人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使然,因此,当赫鲁晓夫1964年10月被解除党内外职务后,彼时的中国人心中窃喜,认为赫鲁晓夫的“屠夫脾气”令人厌恶,其结局亦是合情合理。

赫鲁晓夫下台45年以来,国人对其印象大抵如此而已。

不过,仔细研究赫氏时代的中苏关系史的人,不难发现这位强势领导人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正面因素。

比起他的前任及其后继者,赫鲁晓夫的人性化色彩最为突出。

本文,特从上述五件事情展开历史述评,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赫鲁晓夫:一、清算斯大林在斯大林生前,赫鲁晓夫一直卧薪尝胆,他向外宣称斯大林简直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以赢得斯大林的赏识与信任,所以赫鲁晓夫在“后斯大林时代”一直做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班人进行培养。

可是当斯大林去世不久,赫鲁晓夫却紧锣密鼓酝酿秘密报告,继而在损及斯大林个人声誉与威信后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在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上做的一个秘密报告,赫鲁晓夫的杀手锏是:“反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

这份内部稿件一出场,便剑锋直指“独裁者”: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以后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滥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的损失。

苏联赫鲁晓夫传简介

苏联赫鲁晓夫传简介

苏联赫鲁晓夫传简介
苏联赫鲁晓夫传,由加拿大社会学家乔治·马卡斯(George Matlock)和他的合作者编写,是一部发表于1970年的关于苏联前领
导人列宁的新鲜传记。

这部传记的内容主要涉及列宁的生活,工作,
以及他同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

乔治·马卡斯与苏联前领导人列宁生前的家人及朋友有着相当亲
密的关系,他有足够的资料和研究做出这部作品。

他对列宁生前的一
生加以深入挖掘,以及每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它们都被妥善表达
出来。

传记的侧重点是列宁的言论和行动,它集中描述了他从社会主
义者变成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以及他从莫斯科变成俄罗斯领袖的过程。

在苏联赫鲁晓夫传中,作者运用了许多文化参考点来说明列宁的
复杂性,包括他对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他对革命和改革的
理解以及他对自我成就的认知。

书中也描述了列宁与苏联其他领导人
的复杂关系,以及他如何利用党和国家机器进行政治斗争。

苏联赫鲁晓夫传是一部深入剖析列宁一生的伟大作品,它不但反
映出苏联时期传统文化,而且呈现了一个跨越社会变革的历史大局。

乔治·马卡斯的传记有助于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列宁的思想与行动,从他的生活及工作中领悟到广阔的世界历史。

赫鲁晓夫被二把手推翻,被软禁,最后连葬礼都没办!

赫鲁晓夫被二把手推翻,被软禁,最后连葬礼都没办!

赫鲁晓夫被二把手推翻,被软禁,最后连葬礼都没办!在经历了规模浩大的二战之后,现在已经很少出现这样大规模的战役了,并且在国际上局势现在已经逐渐稳定下来,但是争辩却依然还是存在的,比如说在非洲和拉美等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和国家,政权更迭频繁,但是这些国家都是一些小国家,在大国面前,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最近一次,大国发生政变的就是苏联,在苏联解体之前,因为一个政变而那个推翻了苏联总统,在晚年过的尤为凄凉,每天过的就像囚犯一样生活。

我们都知道20世纪苏联和美国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并且苏联的几位领导人在世界来上都是比较出名的,但是在苏联辉煌的时候。

却有一位总统地位被政变给推翻了,这个人说起来名头也不小,这位领导人叫做赫鲁晓夫,他出生于俄罗斯,因为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穷,所以在上到四年级就不念了。

在一战刚开始的时候,赫鲁晓夫只有14岁,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电焊工,后来因为战争被征召在军中服役。

在军队中他姐姐参加了布尔什维克,他也成为了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后来他还成为了波什维克党的决策人。

在十月革命和内战的时候,赫鲁晓夫给苏联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且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赫鲁晓夫还指挥了保卫战。

在1949年的时候赫鲁晓夫被推选成了斯大林的接班人,在1953年的时候,赫鲁晓夫正式成为了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也就是苏联的总统,苏联人民对和鲁晓夫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在和晓夫上台之后,推翻了斯大林的行为,当时还和我国关系闹得特别不好,他曾经宣布苏联将会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在当时不少世界上的领导人都知道赫鲁晓夫是很喜欢说大话的,赫鲁晓夫还有一个国际大嘴巴的称号,当时赫鲁晓夫的这番言论,其实没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在1964年,赫鲁晓夫苏联的二把手勃列日涅夫发动了政变后赫鲁晓夫被迫下台,之后,赫鲁晓夫也被勃列日涅夫软禁了起来。

老年之后的和赫鲁晓夫一度被囚禁,赫鲁晓夫的家人也遭受了不小的波及,再赫鲁晓夫去世之后,居然连一个葬礼都没有办。

揭秘赫鲁晓夫下台内幕政变者曾考虑暗杀

揭秘赫鲁晓夫下台内幕政变者曾考虑暗杀

揭秘赫鲁晓夫下台内幕政变者曾考虑暗杀揭秘赫鲁晓夫下台内幕政变者曾考虑暗杀尼基塔·赫鲁晓夫尼基塔·赫鲁晓夫1964年10月14日,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尼基塔·赫鲁晓夫被解除了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赫鲁晓夫是怎样下台的,俄罗斯《祖国历史》杂志披露了其中的内幕。

推翻赫鲁晓夫的秘密活动早在他下台前一年多就已开始了。

当时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勃列日涅夫已经拉拢了波德戈尔内,后者是1963年7月被赫鲁晓夫从乌克兰调到莫斯科代替生病的科兹洛夫任中央委员会书记的。

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是推翻赫鲁晓夫这场宫廷政变的主谋。

他们的策划活动极其谨慎。

他们找一些领导人谈话,但不挑明意图。

首先是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讨论的一些问题交换意见;接着对某人说了什么以及如何说的发表感想;然后对“第一把手”很少尊重“我们”、经常不理会“我们”的建议、越来越粗暴和傲慢表示不满。

如果对方表示同意,谈话则会更为具体,商量如何制止“第一把手”的这些行为,可能的话对他进行威胁……1963年9月,他们对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彼得·叶菲莫维奇·谢列斯特说:“如果你在基辅召开一次重要会议,邀请赫鲁晓夫参加,你们就可以在会上向他摊牌……怎么样?”。

谢列斯特回答道:“赫鲁晓夫才不会这么傻,叫来就来呢……一旦他知道了为什么请他来,事情就糟糕了!”这次谈话似乎没有什么结果。

不过谢列斯特还是成了同谋,并积极进行策反工作。

乌克兰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34名委员和候补委员有31名被他拉拢,成了对赫鲁晓夫“不满的人”。

在俄罗斯联邦,担当策反角色的是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伊格纳托夫。

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则远走波罗的海地区和俄罗斯西北地区的一些州“招募”支持者。

另外,叶戈雷切夫在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书记苏斯洛夫一道去法国巴黎时,也没放过这一机会,频频对他“试探”。

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俄联邦部长会议主席沃罗诺夫因被剥夺他极其看重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而对赫鲁晓夫非常不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鲁晓夫传简介生平
赫鲁晓夫,1906年出生于莫斯科市,由一位普通流民家庭培养起来,4岁时失去父亲。

她从小就负责照看姐妹,受到父母家庭经验的影响,她起先属于保守劳动主义,但随着亚历山大·伊尔科夫(Alexander Ilich ERCO)和另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论,她的政治
理念也一直在变化。

赫鲁晓夫是俄罗斯社会民族主义革命的著名成员,参与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并担任1918至1930年的党主席和苏联的
第一任总理。

1930年,他在改革及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他在苏联经济中建立了五年计划,提倡大规模工业化和教育化,为全
国人民服务。

他在发展国防、军队、科技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随后,他于1953年因为内部纷争被换届,1955年去世。

他成就伟大、受到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崇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