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部分知识点及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破洋流知识三步曲

河南/赵敬君

洋流涉及范围广、名称多,不好记忆,加之学生对洋流的成因难理解、分布记不准、影响不理解,所以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下面给出学习这部分知识技巧的三个步骤,即首先理解洋流的成因,推理记忆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其次是结合模式图,掌握每支洋流的具体分布,自行绘制各海区洋流分布图;三是例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辨析成因,掌握分布

1、洋流的形成原因

(1)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如信风和盛行西风。

(2)密度流:由密度较低的海区(水面较高)流向密度较高的海区(水面较低),如海水由大西洋表层流入地中海。

(3)补偿流: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如秘鲁寒流为水平补偿流,附近上升流为垂直补偿流。

2、区分洋流性质

从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海区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高,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3、判断依据

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

4、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总结

(1)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形成规模很大,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它是海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海流),洋流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流动。

(4)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性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沿岸海水向西流去,呈逆时针方向的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沿岸海水向东流去,呈顺时针方向的季风洋流。

二、绘制模式图,具体落实

联系世界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大势,绘画出洋流的分布模式图,进而落实每支洋流的名称、流向和性质,如图所示。

三、结合实例,注重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解

环境类型影响举例

气候促进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

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

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

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

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

—形成沿岸荒漠环境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

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

层——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

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

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航行速度;时间、经济效益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生态环境专题

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⑵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⑶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

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⑵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⑶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

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⑷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⑸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⑹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⑺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自然灾害的“功”与“过”

一、气象灾害

1. 寒潮

所谓寒潮即指大规模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势力非常强大,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雨等现象,这种强冷空气南移的过程称为寒潮。

寒潮所造成的灾害有:强降温可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隆冬,内蒙古、青藏的畜群在寒潮中饱受冻灾、雪灾之苦。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讯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寒潮的“过”给人们印象之深以致掩盖了它带给人们的益处。寒潮其实也有“功”:(1)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我国受季风的影响,冬天气候干旱,尤其是北方如遇少雪多晴的暖冬,农田的麦土随风吹扬,水分蒸发,地力减退,直接威胁着来年的春耕播种。适度的寒潮南侵,可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致使表土凝结附着于地表,减少北方的扬沙天气;东北、西北的冬雪积累,在保持土壤适度的同时,春天消融的积雪,还可缓解春播的旱情。(2)寒潮还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受地球形状的影响,球体表面受热不均,自赤道向两极形成了热带、温带、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低纬“倾斜”,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促进了全球的热量平衡。(3)寒潮还可净化大气。在冬季,人们易患流感,当病人咳嗽时,飞沫中包含有大量病毒,易造成传染。寒潮来临后,带来大量雨雪,这样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而且飞沫中的病毒也会随雨雪而降落。(4)寒潮带来低温,还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病虫害。(5)寒潮还可带来风力资源,风力强劲、风向较为单一的大风是我国北方草原牧区宝贵的动力资源。

2. 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频繁发生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非常巨大,风暴潮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海洋灾害。据国家海洋局统计,1949——1998年的50年期间,我国共发生中等风暴潮270次,平均每年5次以上,严重风暴潮灾害48次,特大风暴潮15次。其中,造成显著灾害损失的有112次,1989——1998年的10年期间,风暴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严重年份(1997年)超过300亿元。

风暴潮对海岸的破坏作用主要包括:(1)对沿岸设施的破坏。风暴潮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的破坏。风暴潮席卷之处,房屋倒塌、树木和作物倒伏、船舶颠覆。(2)沿岸蚀退作用加剧。风暴潮时海水水位升高,海水向岸内推进,风浪和潮汐对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