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宗元散文的幽美

合集下载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答:柳宗元散文中最见精彩的部分是山水游记,共有20多篇,大多写于被贬永州之后,其中“永州八记”最负盛名。

“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8篇。

这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一块丰碑,标志着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

(1)柳宗元是开创我国山水散文天人合一意境的第一人。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不仅是借助于大自然来表现人的一般情感思想,而且是借以表现人的天人合一情思,形成山水自然之美与天人合一情思相融合的散文意境。

(2)他的山水游记不但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抑郁的情怀,借物写心,借写山水来抒幽愤,表现出较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3)他善于选取不为人知、不被人识的掩埋于恶木秽草丛中的奇异小巧之景,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反映出他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

(4)他的山水游记语言精炼生动,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丰富的语汇和精微的观察,把山水写得各具形态、栩栩如生。

喜用“幽”、“奇”、“怪”、“异”、“奥”等字词表现景物。

论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清峭之美-文档

论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清峭之美-文档

论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清峭之美【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40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而失败, 被贬为永州司马。

国运难振,毁谤兼至,生活艰难,又病痞气,加之老母病故, 小女夭折, 故多怀忧惧之情, 郁郁不欢, 惟以刻苦读书、寄情山水自遣。

著名的“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鸳潭记》、《钴鸳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是柳宗元游记散文的代表作。

这“八记”既各自独立成篇,又钩连呼应,脉络井然,是一个完整的散文系列。

在美学风格上, “八记”亦呈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清峭。

清即不染尘俗、屏去?艳,丽乃清丽,秀则灵秀,以纯净晶莹之貌得悠扬清远之神。

“永州八记”的“清”可归于以下三方面:1 景物清朴幽美, 文境透彻玲珑在游览山水、观照自然时, 柳宗元欣赏的是那些生长于静谧环境中, 无人工之雕琢而得天地之灵秀的景物, 它们纯净、清幽, 独立于紫陌红尘之外。

山则“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 水则“流若织文,晌若操琴” (《石涧记》)、“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石渠记》), “树多枫?故? 楠。

?F储樟柚,草则兰芷”(《袁家渴记》)。

状景物之清,尤以描写小石潭的一段文字最令人称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嵯为岩。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沼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目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石潭以全石为底, 遍生青树翠蔓, 鱼若游空, 影布石上――皆用以实见虚之法写出潭水清极净极。

这样的文字, 真如雪天琼枝般晶莹透亮, 沁人心脾。

在这极清的环境中, 柳宗元产生了与天地合一的体验:“清冷之状与目谋, 潜潜之声与耳谋, 悠然而虚者与神媒,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浅论柳宗元散文特色

浅论柳宗元散文特色

浅论柳宗元散文特色一自唐至清,传统的儒学家对参加“永贞革新”都持否定态度。

说他“不义”者有之,骂他“小人”者有之。

清人秦笃辉说:“后世讲道学者,每以苛刻论人,而不惟其实,不求其允。

今之集矢于子厚,盖犹万口一声。

”(《平书》卷七)尽管人们对他的政治态度“一例贬之”(同上),对他的成就尤其是成就却交口称赞,给予很高的评价。

唐人韩愈说柳文“表表愈伟” ( 《祭柳子厚文》,《韩昌黎集》卷一 ) ,“雄深雅健” ( X锡《〈唐故XX刺史柳君集〉序》引韩愈语,《X梦得文集》卷二十三 ) ;X锡说柳文“焉如星丽天,而芒寒色正”( 《〈唐故XX刺史柳君集〉序》,同上 ) ;《旧唐书·柳宗元传》谓柳文“下笔构思,与古为,精裁密致,若珠贝”。

宋人田锡说柳文“纬地经天” ( 《题罗池庙碑阴文》,柳宗元《河东先生集》附录卷上 ) ;穆修认为“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丽不杂” ( 《XX穆修公集》卷二 ) ;梅尧臣说“其言星斗,百岁犹比晨” ( 《永州守王公糙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说万石亭也。

因为二百言以答,愿当留咏》,《宛陵先生集》卷三十七 ) ;欧阳修说柳文“出语多X嵬” ( 《永州万石亭》,《欧阳文忠公文集》四《居士集》卷四 ) ;苏轼“流转海外……惟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 《东坡续集》卷七) :吕南公谓“扬雄至元和干百年间,而后韩、柳作……而前此中间寂寞,无足称” ( 《与江秘校论文书》,《园集》卷十一 ) ;X熹说“今日要做好文者,但读《史》、《汉》、韩、柳,而不能,便请老僧头去”( 《X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晏殊认为“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者,子厚一人而已”( 陈善《扪虱新语》卷九引晏殊语) :沈晦谓柳文“简古雅奥,不易刊削” ( 四明新本柳文后序,《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附录 ) ;李说柳宗元“文章光艳,为万世法” ( XX旧本柳文后序,同上 ) ;高似孙说柳文“卓伟精致” ( 《纬略》卷三 ) :罗大经说“柳子厚文章精丽” ( 《鹤林玉露》卷十四 ) 。

高二第四单元作文:柳宗元的背影(散文)

高二第四单元作文:柳宗元的背影(散文)

高二第四单元作文:柳宗元的背影(散文)高二第四单元作文:柳宗元的背影(散文)一“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诗的作者是柳宗元。

这首很有陶渊明诗韵的《种柳戏题》,清新恬淡,明白畅晓,趣味十足。

是的,柳宗元追慕陶渊明,“山谷尝谓白乐天、柳子厚俱效陶渊明做诗,而子厚诗为近。

”(俞鼎孙、俞经《儒学警语》)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怎奈柳刺史紧接着又来了一句“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这就可以见出,柳宗元效的只是陶诗风骨意味,而非陶氏隐逸寡欲的淡泊人生。

一生都积极用世、追问生命意义的柳宗元,注定要振作有为,注定要有“惠”德“惠”政“传”布未来。

元和十一年(816年)春天的柳宗元,已经破译“独钓寒江雪”谶意,已经誓言决绝卑污固守圣洁,已经和淳朴敦厚的柳州百姓水乳交融,他快乐,他一扫心底千层块垒,在柳堤,在百花盛开的时候种柳、放歌。

澄碧透亮的柳江水,也很善解人意,在情暖的风中流淌着一串串属于他这位品列唐宋八大家的文化伟人的故事。

这才一年的时间啊,郁抑灰冷绝望的心就有了如许这般彻底的改变。

是何种因由让曾自认“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谬”的柳刺史重又有了信心,有了雄心,有了耐心的呢?二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底,朝廷的征召让柳宗元“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踌躇满志拜别永州,一路高歌赶回帝都等待上位,岂料在京满打满算才三个月,生性狐疑的宪宗皇帝一道敕令下来,柳宗元及其同党只得再次起身离京。

柳宗元被贬往比永州更远的“岭外”柳州,与同样命途多舛被贬连州的好友刘禹锡牵衣搭襻,洒泪东南官道。

到了衡阳,落魄两雁还得分手,一个西南,一个东南,如此沦为孤雁,便只有孑孑而立形影相吊了。

柳宗元对刘禹锡说:“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他有太多的懊悔和愤懑:“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以《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为例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谪到永州,在仕途和人生理想遭受重大打击之时,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作者通过别具一格的审美眼光,将永州那些不被前人所发现的山水美景用文字复刻,通过文字,那些山水仿佛能跃然纸上,发出泠泠清脆之声。

柳宗元的山水散文诗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柳宗元在散文方面最突出的成就。

“柳宗元散文更著名的是他的山水游记。

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

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永州八记》1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就其中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为例,探析柳宗元山水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色彩清雅、清冷动人大自然是色彩斑斓的,山水的美更是多姿多彩的,但在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中,很少出现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作者大多使用白描的手法,淡淡勾勒出简单的线条,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清雅,线条简单的山水画卷。

例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写“水尤清冽”,重点在于一个“清”字,是怎样的“清”才能称之为“尤清“呢?是堪比无瑕的美玉,还是胜过透明的冰块呢?如果是这样,未免过于俗套,不能更生动形象的体现小石潭的“尤清”之美。

作者行文的巧妙在于简单的通过三句话,借游鱼、光影来衬托出水的“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百许头小鱼儿在谭中游来游去,不像是在水中,更胜似在空中浮游,看起来毫无依托,可见水清已近似透明;又写太阳光照在水底,那些水底石头上的鱼影,清晰可见,水仿佛变得虚幻起来。

水的清,本来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虚景,通过游鱼、光影反衬出了水之“清”,使人们的眼前仿佛真切的出现了一潭清澈见底的近乎透明的水,一股凉爽的气息拂面而来。

柳宗元散文的风格与特色_张璐

柳宗元散文的风格与特色_张璐

诗苑品鉴柳宗元散文的风格与特色◎张璐(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其散文成就非凡,在当时的文坛有着一席之地。

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并创作了不少古文,其惯用的传达思想、表现感情的方式对散文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散文往往采用曲折委婉的情调,这是由其复杂的境遇决定的。

当时社会背景的复杂及自身处境的艰难,使其形成了欲言又止的散文表达风格。

柳宗元的文章大多具有笑骂世俗、讽刺时事的特点,这种旨意的表达一般会通过他人、他物借题发挥的形式予以表现。

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过着一种悲伤、孤独,近乎绝望的生活,他只能借助于山水来消遣自己的苦闷与忧伤,并希望能从中得到解脱,为此他写下了大量的散文作品。

他通过隐喻、曲笔等多种表现手法,将自己满腔悲愤之情深深埋藏于心底。

从古至今,许多散文作家都继承了这方面的优点。

一、柳宗元散文的“务奇趣味”及“三体”风格柳宗元在散文的创作方式上有着不同的阶段性,他早年在长安时,连中进士、志得意满,更多的是追求社会的实践。

后期,他遭受永贞革新失败,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及物之道”。

柳宗元的散文有着多种的文体表达手法,如表、传、记、序等。

柳宗元在散文构思中所体现出的想象力以“奇”为基本特征,其最具影响力的便是对屈原的《天问》而作的《天对》,对其一百多个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这是他面对万事万物而做出的柳氏回答,笔法相当精练。

散文《设渔者对智伯》就有关于屈原遭遇驱逐而行走于江畔遇到一位渔夫,他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情景。

文中提到春秋时期智伯消灭了范氏,后又联合其他诸侯国准备灭赵,在其行船到江门观察水势情形时,偶遇江上渔翁,渔翁以自己“初渔于河、后渔于海、将渔于智伯”为例,劝说智伯莫贪念太盛,以免于杀身之祸。

智伯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终赵国联合其他诸侯国将智伯消灭。

[1]柳宗元在叙述这一故事的时候,虚构了渔翁及其说辞,这就淡化了历史的真实性,以实现自己思想的外露。

柳宗元是想告诫统治者贪欲不止的话最终会走向灭亡。

论述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柳宗元的散文作品以思辨与议论为主要特点,注重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见解。

他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立面的辩证思考,展示自己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哲学内涵。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对事物的描写,更注重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从而达到了思想启示的作用。

其次,柳宗元的散文具有独特的叙事技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句子简短有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他的散文作品常常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来凸显问题的重要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同时,他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充满了他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独立思考和触动。

此外,柳宗元的散文作品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示社会和人性的缺陷,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常常以事例作为论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总之,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具有思辨性、个性化和写实性的特点,他的作品注重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具有独特的叙事技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既有社论、议论,也有抒情和游记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

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

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其散文作品流传至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不乏精品。

下面就来谈谈柳宗元散文中的一些精品。

首先,柳宗元的《永州司马青衫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章讲述了南朝宋时期,司马青衫为人正直,但因坚持真理而被贬官,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的故事。

在描写中,作者使用了各种比喻手法和细节描写,令人对青衫的形象深刻而难以忘怀。

通过对青衫的赞颂,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认同和对道德准则的坚守。

其次,柳宗元的《贪官》也是一篇极具魅力的散文。

它以“名实相失”的教训为主线,讲述了官员贪污腐化所带来的种种后果。

柳宗元运用对比手法,把贪污官员与正直廉洁的官员对比,突出了贪污官员的丑恶和廉洁官员的高贵。

通过对官场的批判,作者呼吁人们应当追求良心和道德,尊重职业操守,以正义的原则为行事准则。

再次,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更是柳散文中的精品之作。

它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以及山水之间的微妙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柳宗元突破了传统笔法,创造出了层次丰富、含蓄深刻、段落分明的仿佛山水画一般的叙述方式,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瞭望自然之美的视角。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篇文章。

这篇文曲星的诗篇式散文,虽然是柳宗元所创作的最末一篇文章,但却依然被认为是整个唐代散文中的最后巅峰。

文章的标题,既包含了送别音律之美,又体现了作者在官场遭遇变故后,面对辞别家园、新任去处的自我慰藉和感叹。

这篇作品极具修辞性,作者巧妙运用排比、反复、对比等手段,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抒发了对离别和未来的思考。

整篇文章感人至深,堪称柳宗元的力作。

总之,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不胜枚举,他的作品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观。

即便在现代读者看来,柳宗元的文学价值依然是不可替代、永远流传的。

论柳宗元散文“渊深峻洁”的风格

论柳宗元散文“渊深峻洁”的风格

论柳宗元散文“渊深峻洁”的风格
柳宗元(822895年),为宋代文学家,被誉为“宋代散文之王”,他的散文以渊深、峻洁的风格著称。

柳宗元散文主要以记叙、抒情、赞美、抒讽为主,写作特点是主观性强,文笔诚挚、流畅,情感真挚。

在表达上,他拥有自己突出的风格,灵活多样的写作手法,而且笔调清柔而蕴藉,把宇宙自然的美、人性的真与虚运用得十分巧妙。

柳宗元的散文风格特别鲜明,他拥有与众不同的文笔。

柳宗元的文笔高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一种自然的清新和温暖,而这种情感主要来源于他自己的内心体验、常识洞察以及对于万物细胞的体会。

柳宗元特别常用“以趋”、“以降”、“以嘶”、“以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他对物质世界的揣测,“以趋”意指“看来...”,“以降”和“以嘶”则表示“聆听”,“以闻”意指“闻到...”。

他也常常使用“汩汩”、“游滞”、“潺潺”、“咀咽”等来描写地声、声势的变化,以及凄清的抒情情调,从而使文章更清晰流畅,丰富变化,让读者对诗歌的感受更加强烈。

另外,柳宗元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细腻优美的抒情描写,他善于抓住大自然的景物,把它们放缩到人们心灵的世界里,把事物的感受说出来,尤其是把自己的心灵的感受抒写出来,使文章的意象更加清新自然,以及情丝丝的细腻。

渊深峻洁,是柳宗元散文写作的精髓,增加了其写作的魅力,他的散文也因此深受读者的喜爱。

柳宗元渊深峻洁的散文风格,不仅体现了他在宋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也受到了无数读者喜爱和称赞。

正是由于他那深厚的文
化素养、敏锐的洞察力和清新深沉的文笔,使他的散文脱颖而出,熠熠生辉,至今仍占据着文学发展史上永恒不变的地位,定下无可撼动的高标准。

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在于它将诗意的文学精髓与山水游记的记叙融合在一起,以真实的、平实的语言抒发出“自然之美”、“人生之乐”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山水游记表达了爱好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精神原则。

文中以游览山水为主线,以自然生活为基础,以自然对美的深刻感受为中心点,充分体现了“随缘而游”的境界。

同时,柳宗元山水游记也风格古朴,能够把山水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社会景色也被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借此,彰显了他对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景赏精神。

柳宗元在享受景色时也强调了民俗文化的描述,他不仅只是欣赏大自然,而是将自然、人文、社会等多重元素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特有的空间联系,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人文意蕴。

总之,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体上体现了其超越时空的风貌,以充满诗意的色彩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对这种文体的呈现,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独特之处。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摘要:比较“岁有其物,物有其容,另一方面,柳宗元遍游是州,孜孜以求的山水皆是运用比兴的手法象征化的山水,它们或地处偏远,被视为弃地,或深藏秀谷,人迹罕至,或荆棘遍地,需开道而行,凡此种种,奇山异水无他人欣赏喜爱,似乎专为等待主体“我”的发现与欣赏,“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也因为我的知己之赏,山水的奇、幽、丽等特征才被世人所知,山水就成为“�人”的象征物,山水的特点象征人的特点,山水的被遗忘象征人的被遗忘,山水与人成为一种对应的互赏、共感的同类,其中表现出哲学家睿智达观的生活态度、作家自由挥洒的气度,导致苏轼游记有信手写来的随意,情、景、物、理四者密切关联、无可不入,这无疑使得游记更“散”,意味着苏轼的游记散文能打破各体散文的界限,也就更接近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的现代观念摘要:柳宗元和苏轼都是善于描写山水的大家,但他们的山水游记却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从游记的感物方式、取景特点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表现出来。

关键词:柳宗元苏轼游记感物方式比较“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①外物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山水游记是二者融合的代表文体之一,感物方式的不同使得柳宗元、苏轼的游记呈现迥异的特色,这从游记的感物方式、取景特点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表现出来。

一柳宗元的游记的代表作《游黄溪记》、“永州八记”等二十几篇游记,是他贬谪永州、柳州时的作品;苏轼的著名游记大部分也是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的作品,如黄州时作的《记游定惠院》《记承天寺夜游》《游沙湖》《记樊山》等,离开黄州赴汝州的途中作的《石钟山记》,惠州时作的《记游松风亭》《记游白水岩》等,儋州时作的《儋耳夜书》等,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就形式而言是文赋,实际上也是游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②钟嵘讲的是诗歌创作中人与自然万物的互相感应,游记创作何尝不是如此。

描写柳宗元的唯美散文句子(精选2篇)

描写柳宗元的唯美散文句子(精选2篇)

描写柳宗元的唯美散文句子(篇一)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文笔优美、才情横溢,其散文作品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和咏史等为主题,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为大家呈现一些描写柳宗元的唯美散文句子:1. 茅檐低映柳丝风舞,轻柔流转间仿佛仙凡之境。

2. 柳叶摇曳间,散发出绵绵春意。

3. 那枝嫩绿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舞起舞。

4. 柳絮纷飞,如秋蝶翩跹般轻盈。

5. 细雨中的柳树,如水墨画卷,抚慰了人们的心灵。

6. 柳树婆娑的身姿,如舞动的姑娘,惹人倾心。

7. 心无旁骛的柳宗元,将自然美妙的景色融入文字之中。

8. 柳宗元用他独特的笔法,将柳树的柔美之姿表现得淋漓尽致。

9. 柳树下,你可以感受到岁月的安静流淌。

10. 柳树的枝条,像一支神奇的画笔,在空中绘出绝美的气息。

11. 柳树下,唯美的风景如诗,让人陶醉其中。

12. 柳叶轻拂水面,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13. 柳芽破土而出,仿佛一只腾空欲飞的小鸟。

14. 柳树的枝条拂过,带来一片春意盎然的氛围。

15. 柳枝挂满了水珠,闪烁着微光,宛如天空中的星星。

16. 柳枝垂下,低首舞蹈,仿佛在向大地致敬。

17. 柳叶随风飘舞,似乎在述说着无尽的故事。

18. 柳枝轻拂过水面,泛起涟漪,如同一曲轻柔的旋律。

19. 柳树下是一个温馨而安静的世界,让人沉醉其中。

20. 柳枝拂过脸颊,带来一丝清凉的触感。

21. 阳光透过柳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犹如金色的斑驳光影。

22. 柳木的香气弥漫在空中,让人陶醉。

23. 柳宗元笔下的柳树,是自然界最迷人的舞者。

24. 柳枝交织,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25. 这片柳林,宛如一支低音的乐曲,在大自然中奏响。

26. 柳枝垂在水中,镜面映出它的飘逸之姿。

27. 柳树绿叶倒映在湖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倒影画。

28. 柳树的呢喃声,如音乐般在风中回荡,给人带来舒适与宁静。

29. 柳树的枝条宛如一双安慰人心的手臂。

30. 柳树下漫步,仿佛置身于仙境,宛如置身世外桃源。

试论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艺术性

试论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艺术性

试论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艺术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以其精湛高妙的艺术手法奠定了山水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从其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凄神寒骨的艺术境界、含蓄深婉的抒情方式和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四方面进行论述。

标签:柳宗元;永州八记;艺术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内容博大深邃,表现手法精湛独到,奠定了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永州八记”不仅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精华,而其高度的艺术性值得我们细心揣摩,长久品味。

一、“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我国文学史上的山水散文,虽在南北朝时期初具雏形,但只限于对自然的热情讴歌。

直到唐代,才呈现出人追求与自然合一的倾向。

柳宗元可说是我国山水散文中天人合一艺术追求的第一人。

他追求的是“人与大自然合一”[1]的艺术。

《始得西山宴游记》(以下简《西山记》)标志着柳宗元天人合一艺术追求的开始。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意思是神思悠悠,与天地元气融为一体,无法找到它的边际;胸怀舒展,与大自然共游,不知它的尽头。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意思是思虑全消,忘掉了自身的存在,与万物融为一体。

这些都是作者精神与宇宙自然的契合。

《钴钅母潭西小丘记》(以下简《小丘记》)云:“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谋”,即合,契合之意。

作者从自然景观写到天人合一与《西山记》相同,但表现的角度和形式却不同。

《西山记》的角度是人向自然的投射、人与自然的契合,而《小丘记》则是自然向人的呈现、自然与人的契合。

二、清幽高洁的艺术境界清幽的艺术境界,大都是被贬作家艺术心境的投射。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则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清幽高洁的艺术之境。

《钴钅母潭记》云:“钴钅母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抹成轮,然后徐行。

其清而平者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简论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山水散文

简论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山水散文

简论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山水散文前言山水文学作为我国文学创作内容之一,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可说以晋代慧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为真正的开始,进而有元结、陶渊明、李白、柳宗元等,他们都以山水作为文学创作的对象,然而以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创作成就较为突出。

(一)山水游记是散文的一种。

它根据文学创作的原则,记述作者游历中的见闻,它包括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及其感受等内容。

在《永州八记》问世以前,我国确有不少作者写景色优美、文辞典雅的山水风光的文章,可是,或不独立成篇,或纯客观地静态描摹,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仍然不多,只有晋代高僧慧远所写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山诗序》才可称为山水游记的最早佳作。

中国的游记文学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自然山水还没有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而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只是在某些作家的抒情诗文中出现过。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

随着六朝盛行隐逸风格,山水游记散文终于产生了,虽然这时的山水散文还只是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描写。

标志着中国的古代山水游记真正成熟是在唐代中期万历年间前后。

当时的作家元结以一篇《右溪记》作为他山水散文创作的开始,在文中他以右溪作为独立的描写对象,把自己的种种感情寄托在对右溪风光的描写中,在当时来说是一篇描写自然山水的佳作。

但它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文章的文笔十分的简陋,远没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直到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大量出现,才奠定了山水散文这一文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大凡“急流勇退”者总是想用“退隐”来取得内心的平衡,这在心理学上是有根据的。

现代心理学家C·C荣格认为,人的精神系统点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平衡状态中。

外部环境和来自身体内部的不断刺激,造成心理能的转移,为争取精神系统中能量的均衡。

所谓“人格突变”正是这种心理能的转变。

中国古代的文人,在各外界斗争遭到失败时,往往是选择隐居山林,或被流放边地,或以死抗争。

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不乏先例的。

浅论柳宗元散文特色

浅论柳宗元散文特色

浅论柳宗元散文特色一二柳宗元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它们各自的特色。

这里,想从风格、结构、语言三方面总结一下柳文的整体特色。

风格沉郁冷峻奇诡《管子·牧民》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这四维就是礼、义、廉、耻。

《四维论》批判《管了》“以礼、义、廉、耻为四维”之说。

柳宗元认为,《管子》所说的廉,是说不掩盖丑恶:而世人对廉的解释就是不用不正当的于段去获取。

《管子》所说的耻,是说不做正当的事:而世人对耻的解释,就是知道羞耻而不去干不正当的事。

柳宗元认为,无论是《管子》对廉、耻的解释,还足世人对廉、耻的理解,廉、耻都属于义的范围,足义的小节,不能把它们同义相提并论而视为维。

他认为只有二维,那就是仁、义。

“仁主恩,义主断”。

恩就是爱人,断就是处理得当。

圣贤提倡的道、德、礼信都包含在仁、义当中。

如果没有了义,廉、耻也就不会存在,因此“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不能成立。

《四维论》多用反问,语势逼人。

柳宗元对历来被视为圣贤的管子 ( 管仲 ) 毫不客气。

文章—开头就说:“《管子》以礼、义、廉,耻为四维,吾疑非管子之言也。

”这是欲擒故纵的手法,当中隐含着深刻的讥讽。

结尾又说:“使管子庸人也,则为此言;管子而少知理道,则四维者非管子之言也。

”言外之意是:管子是个庸人,他才会说出这一番谬论;要是他稍为懂得治理国家之道,他就不会有“四维”之说。

对管子可谓极尽冷嘲热讽。

《四维沦》文笔尖锐冷峭,这正是柳文的风格。

再看《愚溪诗序》的议论部分:文章运用反语,表达自己忠而见弃、怀才不遇的悲愤。

表面看来,文章语势平和:而反语当中,隐藏着尖锐的讥讽,平和的背后,透露出逼入的冷峻。

《愚溪对》写愚溪之神因不满作者以“愚”为自己命名,觉得名实不副,引出与作者梦中的对话。

此文同样运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抒写作者贬谪蛮荒的强烈不满,诣谑中表现出冷峻。

除上述的几类文章之外,柳文的冷峻随处可见。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读感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读感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读后感
读感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作为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其作品和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阅读他的作品,让我深感其思想之深邃、文笔之优美,同时也感受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

柳宗元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语言质朴自然,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深深地被其文字的优美和思想的深邃所吸引。

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更是对人生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柳宗元的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提倡“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过度开发和破坏。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在柳宗元的人生哲学中,他主张“以和为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这种人生哲学让我深感人生的真谛,提醒我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总之,阅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他的思想、文笔和人生哲学都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借鉴柳宗元的思想和精神,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和谐,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柳宗元散文评价

柳宗元散文评价

柳宗元散文评价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柳宗元的散文以清新自然、含蓄委婉而著称,其作品多以议论文和游记文为主,内容涉及社会风俗、人生感悟、政治理念等多个领域。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文学价值:柳宗元的散文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有较高的评价。

他的散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思想深刻: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和政治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政治理念和社会观念具有很高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自然的描写:柳宗元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包含对自然的描写,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在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上都受到广泛的赞誉。

1。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境界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境界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境界柳宗元的散文是文学史上宝贵的文化财富,常运用虚实结合,使散文意趣横生。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散文的艺术境界,欢迎大家阅读。

柳宗元散文最具原创性的艺术成就,第一,是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从而突破了我国正史传记和非正史传记不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旧传统。

第二,是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

柳文两大艺术创获的思想根源,是柳宗元由于对人和自然的深刻体认,而突破了自己早期性恶论和天人二分论的思想束缚,而转变到以信任人性和契合自然为特征的性善论、天人合一论的思想系统。

柳宗元传记散文和山水散文的全幅艺术成就,与韩愈的抒情性议论散文及传记散文,代表着中唐古文运动的最高艺术成就。

一、史传传统的重大突破: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我国的正史传记,作为人物传记散文的大宗,没有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传统。

只有少数行为卓越的平民百姓,如农民起义领袖、侠客、烈女、孝子等,才有可能进入正史传记,如《史记》的《陈涉世家》、《游侠列传》,《后汉书》的《列女传》等。

由司马迁、范晔所开创的传例,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积极的、不朽的意义。

但是,构成广大人间的普通平民百姓,仍不能进入正史传记。

显然,非正史的人物传记,包括文学家创作的人物传记,应当弥补此一缺失。

我国非正史的人物传记,作为正史传记的辅翼,也没有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传统。

(我国非正史的人物传记,始于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列士传》等,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书》卷33《经籍志二》:“部而类之,谓之杂传”。

共著录219部,l503卷。

)柳宗元乃是我国历史上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第一人。

柳宗元创作了一系列平民百姓传记,包括:(1)《宋清传》。

传主是长安药商宋清。

宋《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引宋韩醇曰:“公此文在谪永州后作。

”①(2)《种树郭橐驼传》。

传主是长安农民郭橐驼。

作年不详。

(3)《梓人传》。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内容摘要】:柳宗元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贡献毫无疑问是伟大的。

但我觉得,真正代表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还应该是那些配合现实斗争的杂文(当然,寓言小品也可以成为杂文。

本文提及的寓言小品,是从杂文这个角度来分析的)。

他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用犀利的笔触,从各个方面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腐朽势力,发挥了杂文的战斗作用。

直至今天,柳宗元的杂文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战斗性,很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柳宗元杂文宦官专权文学样式审美价值讽刺创作成就战斗性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浅论柳宗元的杂文艺术特色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我国散文发展的历史道路上树立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韩、柳的散文创作及其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他们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一系列主张,则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他们的许多意见,不仅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指导作用,而且在今天看来不少的地方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但我觉得,真正代表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还应该是那些配合现实斗争的杂文(当然,寓言小品也可以成为杂文。

本文提及的寓言小品,是从杂文这个角度来分析的)。

他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用犀利的笔触,从各个方面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腐朽势力,发挥了杂文的战斗作用。

直至今天,柳宗元的杂文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战斗性,很值得我们探讨。

杂文“古已有之”。

它是短小精粹、轻捷灵便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艺性的论文。

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就有。

它的特点是:一杂。

即题材杂,所见、所闻、所感,信手拈来,都可入写。

形式杂,杂感、杂谈、随笔、小品、寓言、书信、日记,均可写成杂文。

二是形象说理,即是它的文艺性。

这种形象化的描写,完全是为着说理服务的。

但,不管杂文有多少个特点,都离不开战斗性这个特点。

正如鲁迅说的:“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宗元散文的幽美
作者:吴小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刊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年,卷(期):1989,3(5)
被引用次数:1次
1.《魏叔子日录》卷2
2.《燕川集》卷12
3.《金圣叹批才子古文》卷12
4.《惜抱轩文集》卷6
5.艺概·文概
6.章士钊柳文旨要
7.刘安叙离骚传
8.义门读书记
9.《鲒埯亭集》外集卷47
10.九章·惜诵
11.报任少卿书
12.娄二十四秀才花下对酒唱和诗序
13.上李中丞献所著文启
14.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15.汪藻浮溪集·永州柳先生祠堂记
16.《唐宋八大家文钞·柳柳州文钞》卷1
17.春节斋论文·流别论
18.李涂《文章精义》2
19.《泊鸥山房集》卷11
20.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
21.《唐宋八大家文钞·柳柳州文钞》卷7
22.《《古文评注补正》卷3
23.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24.藻川堂谭艺·三代篇
25.《初月楼古文绪论》25
26.《蒋士翘辑注本唐柳河东集》卷首评语
27.《读书后》卷3
28.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9.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30.黄震《黄氏日抄》卷60
31.方望溪先生全集
32.《仪卫轩文集》卷6
33.《文章轨范》卷5,卷2
34.《鹤林玉露》甲编卷5
引用本文格式:吴小林论柳宗元散文的幽美[期刊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