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古代文学家的文风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古代文学家的文风比较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与柳宗元都是享有盛誉的文学家。
他们生活在唐朝末期和宋朝初期,虽然时代不同,但却以各自独特的文风和创作风格成就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韩愈与柳宗元的文风,并进行比较,旨在加深对两位文学巨匠的理解。
1. 韩愈的文风韩愈以豪放爽直、严峻硬实的笔调而著称。
他追求“明见”,主张表现真实、坦率和正直的个性。
韩愈的作品常常力图揭示社会问题和批评不良现象,如其著名文章《师说》就明确批评了当时士人阶层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外,在诗歌方面,韩愈注重抒发感情和表达个人思想,以意气勃发、雄壮奔放的风格著称。
2. 柳宗元的文风相对于韩愈的豪放文风,柳宗元的文风更为细腻和隽永。
他注重言辞的修饰和意境的营造,在作品中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意义。
柳宗元追求灵秀、雅致的表达方式,通过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句子打动读者。
他在散文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韩愈与柳宗元文风比较尽管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风各有独特之处,但两位文学家都对社会问题持有批评态度,并以自身思想和情感为创作基础。
韩愈喜欢直接表达观点,倡导真实与坦率;而柳宗元则更倾向于通过修辞手法来创建意境和引起读者共鸣。
同时,在诗歌创作上,韩愈追求豪放奔放、振奋人心的表达方式;而柳宗元则更注重细腻优雅、含蓄深沉的描写。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文学家在文风上的不同也反映了其各自时代的特点和社会背景。
韩愈生活在乱世之中,他强烈批评不良现象,呼唤民众的责任感;而柳宗元则生活在相对安定的时期,他更多关注个人情感和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
结论通过比较韩愈与柳宗元的文风,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文学家在写作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韩愈追求真实、坦率与豪放奔放,直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批评;而柳宗元则更加注重修辞手法、意境营造和深层次思考。
虽然他们的创作方式不同,但都为中国古代文学增光添彩。
韩愈柳宗元散文之比较
《 封建论》 。
四、 选 景标准上 韩愈之文多选大景致 ; 柳宗元之文多选小景别。 韩愈 因性格急躁率真 , 排斥 佛老 , 故文 中写的多是规 模 大、 气 势强的名胜古迹 , 塑 造气 势恢弘 的大景致 , 如《 新修 滕
王阁记 心佛
富的创作作 品,创立 了有别于充满浮艳之气的六朝骈文 的新
章 的构思上 , 则平直内省 , 但又能从平常的 、 生活 中常见的事
情 中孕 育 出意义深邃 的哲理 , 平 中见奇 , 如《 封建论》 、 《 愚 溪
诗序》 等。
三、 语 言 运 用 上
散文 , 主张“ 文道合一 ” , 以此撼动 了五百年来一直统治文坛的 骈文之牢 固地位 , 对中国古代散文 的革新 、 发展 , 作 出了重要 贡献。韩愈 和柳宗元两位大师 在古代散文史上的成就和影响
学, 因此写 的则是范 围狭小 、 清冷 的无人 问津 的“ 小景别” , 营
韩愈散文构思巧妙 , 擅长求变 ; 柳宗元散文则凡 中见奇 ,
理蕴于 内。
造 清幽深邃 的艺术情境 , 如《 钴镯潭西小丘记》 、 《 至小丘西小 石潭记 》 等。
五、 艺 术 手 法上
韩愈散文表现上脱离老调陈言 , 力求做到 出奇 出新 。文 笔上 诙谐幽默 , 或雄辩 于文 , 或坐而论道 , 或 淋漓尽致 , 或委 婉 内敛 。总能 因文而异 , 各施其宜。韩愈散文构思上善 于变 化, 无千篇一律的定式 , 如《 原道》 、 《 伯夷颂 》 。而柳宗元 的文
韩愈散文气势如虹 , 锋芒毕露 ; 柳宗元散文则抑郁深邃 ,
婉约含蓄。
求把词句 的新奇和流畅结合起来 , 继而形成一种 以秦汉两朝
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
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中的两位著名作家,他们在文学风格、思想观念、作品题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就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学才华比较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文学巨匠,他们的文学才华的确值得我们称道。
韩愈早期的文学创作以诗为主,他的诗歌风格优美,具有高贵、清秀、简约、深邃等特点,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了很大的创新。
而柳宗元则以散文而著称,他早年的作品以文辞细腻、篇章严谨、文笔沉稳、气韵清新著称,在唐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后人称为任侠文学的代表作家。
二、思想观念比较韩愈和柳宗元的思想观念也有所不同。
韩愈倡导“格物致知”,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认识世界,思考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而柳宗元则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倡导全民平等、尊重居民权益。
他强调类似“教”:一个领导者应该教导人民,并且愿意倾听人民,以此考虑并解决问题。
三、作品题材比较韩愈和柳宗元的作品题材也有所不同。
韩愈以“正言”为主题,旗帜鲜明地批评时弊,表达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他将自己捧为“百姓之好父母”,韩愈在文中表达了自己作为文化人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而柳宗元则以方正清廉、任侠正义的个人形象和遇到的故事为主题,他的故事中阐述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缺陷,同时强调法律的公正、民俗和风等行为规范。
总体而言,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虽然他们都活跃在唐代,但是文学的流派和审美趣味的不同,使得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文学生涯各自不同。
但是作为两位文学巨匠,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特点与风格比较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特点与风格比较引言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时期的八位著名文学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黄庭坚和陆游。
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各有卓越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本文将对这八位文学家的特点与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 唐代三绝1.韩愈:重视古文演绎,注重情感表达,主张“文章合适为美”。
作品多为议论性质,倡导道德伦理。
2.柳宗元:善于辞章婉转并注重实事求是。
以史为鉴,反映社会现实,并提出治国思想。
3.欧阳修:文笔雄浑刚健,并注重艺术性。
对史事有深入研究,作品富有感染力。
二. 苏门四学士4.苏洵:追求真实自然,倡导诗画同源。
作品主题广泛,描写细致入微,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5.苏轼:辞章飘逸,以豪放为笔墨风格。
热爱自然,对诗词创作有巨大贡献,并以散文见长。
6.王安石:注重兴利除弊,提出变法思想。
作品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
7.黄庭坚:清新婉约的词人,情感细腻而富于民生意味。
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的体验进行了深入描写。
三. 南宋两家8.陆游: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怀,文笔雄浑且沉郁。
批评社会陋习,并倡导清廉政风。
四. 文学特点与风格比较•韩愈、欧阳修、苏洵和王安石注重社会伦理道德治理,强调文字表达力和实用性。
•柳宗元、苏轼和黄庭坚更加关注具体现实问题和人文价值观培养。
•陆游则在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情绪与奋发精神。
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创作上各有侧重,但都以写实性和艺术性结合为目标。
从内容的角度看,他们关注社会现实、道德伦理、政治变革以及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从形式的角度看,他们积极倡导篇章构建、辞章华美和意境表达。
这些特点与风格不仅使得唐宋八大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唐宋八大家以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所代表的不仅是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化水平的高度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闪耀夺目的一颗明珠。
通过对比分析他们的特点与风格,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对于文学发展的贡献,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韩愈柳宗元对散文的贡献
韩愈柳宗元对散文的贡献韩愈韩愈和柳宗元在散文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和影响。
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散文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对古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愈韩愈的散文风格独特,他的作品以气势磅礴、语言生动著称。
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散文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章直抒胸臆,言简意赅,在唐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韩愈的散文风格独特,他的作品以气势磅礴、语言生动、逻辑严密著称。
韩愈的散文具有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特点,他的文章语言凝练、立意深远,常常抒发对时事、社会的独到见解。
他的代表作《师说》是一篇抒发对教育的见解的文章,通过对师道的阐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教育观念。
他反对只讲形式、内容空洞的骈文,主张学习和发扬先秦两汉的散文,创作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的散文。
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责任感和教化功能,使得文章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具有了社会意义。
韩愈的散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师说》、《杂说》、《送李愿归盘谷序》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散文风格则与韩愈不同,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简洁明快为特点。
他的代表作《师说》、《获麟解》、《送李愿归盘谷序》等,都是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柳宗元的散文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简洁明快、逻辑严谨为特点,他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学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细腻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要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柳宗元的散文则以清新自然、细腻入微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他的山水游记系列,如《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不仅生动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秀美,也柳宗元的散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山水游记的典范。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唐宋时期,散文写作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写作技巧,其中唐宋八大家作为代表,对散文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
一、背景介绍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文天祥。
由于历史时代的差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也略有区别,但八家的散文都追求真实、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状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韩愈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韩愈的散文注重理论探究和宏观抒发情感。
他的散文语言平实朴素,融汇了古文的端庄和散文的自由,力求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
三、刘禹锡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刘禹锡的散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善于揭示社会现象,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他的散文注重描写细节,注重语言的生动表现力。
四、柳宗元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柳宗元的散文注重思辨和哲学思考,他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世界的规律,同时又能从微观的细节中感受生活的真实。
他的散文语言严谨简练,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五、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欧阳修的散文以叙事为主,他擅长描写人物和场景,注重情节的安排和推进,给人以强烈的叙事感受。
他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六、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三位苏氏父子的散文多以抒情为主,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他们的散文注重文字的美感,追求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情感的深刻抒发。
他们的散文语言流畅,充满音乐感,风格独具特色。
七、文天祥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文天祥的散文主要表现为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勇于直面社会问题,敢于对当权者进行直接批评。
他的散文语言慷慨激昂,情感充沛,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总结起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各具特色,但都注重真实表达、关注社会现象、关怀民生问题。
他们的散文写作技巧多样,有的注重思辨,有的注重叙事,有的注重抒情,但无论何种风格和技巧,都以独立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为基础。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较量唐宋八大家的辉煌时代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较量唐宋八大家的辉煌时代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较量:唐宋八大家的辉煌时代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时代,而唐宋八大家则是该时期文坛上的巅峰存在。
其中,韩愈与柳宗元两位文学家的文学较量备受瞩目。
本文将分析韩愈与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辩证关系,并探讨他们各自的文学贡献。
一、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点对立韩愈是唐代文学家,他倡导“文章合于时务,文彩相贵”的创作理念,强调以文学回应社会变革。
相比之下,柳宗元则主张“文以载道”,认为文学应该以道德为中心,写作内容应该体现人生哲理。
两位文学家在文学观点上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二、韩愈的文学贡献韩愈以文学治世为己任,主张以文化教化人民,实现社会进步。
他的文学作品以议论文和骈文为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他的《师说》、《进学解》等文章批判时弊,直面社会问题,博得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韩愈还是唐代文坛上著名的文学改革家,主张复兴古文,提倡“文彩复古”。
他的《原道》、《早梅》等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于古文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韩愈还有众多的诗作闻名于世,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以清新脱俗的诗意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三、柳宗元的文学贡献柳宗元以他才情横溢的诗文书法声名远扬于当时文坛,他的文学风格独树一帜,反映出他富有哲理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关切的思考。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自然朴实的表达方式,他的诗作如《江雪》、《登忠州城楼寄宇文判官》等,具有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表达,为后世诗人树立了榜样。
柳宗元还是唐代最重要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代表作《赤壁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这篇赋文以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叙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豪情壮丽,同时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感慨与思考,为古代散文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较量虽然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点相互对立,但他们之间的论争并非敌对关系,而是一种激烈的辩论。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较量推动了文学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与柳宗元被誉为“韩柳”,他们是唐代文学的两位伟大代表。
他们的文学创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着重探讨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并分析他们对后世文学的积极意义。
一、韩愈的文学创新1.1 《韩愈集》韩愈的代表作是《韩愈集》,这是一部以经义为主题的哲学性著作集。
在这个集合中,韩愈首次提出“古文运动”的概念,主张古文是优于当时流行的文言文的。
他在文学创作中大胆运用古文,并以古文书写的经义学说使其更为通俗易懂。
1.2 韩愈的诗歌创作韩愈的诗歌创作也对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创新。
他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表达自然之美。
他在写作中注重形象描写,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的感染力。
韩愈的诗歌既有宏伟的气势,又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1.3 韩愈的散文创作韩愈的散文创作也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
他的散文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深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
他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二、柳宗元的文学创新2.1 《文心雕龙》柳宗元的代表作是《文心雕龙》,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著。
他在书中提出了诗、赋、文、笔四种文体的概念,并对各种文体进行了论述。
他强调文学的原则性,注重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标准。
2.2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柳宗元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思想性和哲学性。
他的诗作大胆探索人类生存的意义和宇宙的智慧。
他以深邃的思考和宏阔的胸怀描绘了诗中景物,给人们带来一种深沉的美感。
2.3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柳宗元的散文以《答谢晓君书》为代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清楚地阐述了散文的艺术地位。
他提出了散文的“真稀适雅”之说,强调散文的概括性和归纳性。
他的散文语言简洁明了,语气庄重而深沉。
三、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的意义3.1 倡导古文运动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为后世文化界提供了一个方向。
他们倡导古文运动,强调古文的优越性,推动了古文在文学创作中的广泛应用。
韩愈柳宗元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韩愈柳宗元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摘要: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本文从文章的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具体比较分析了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韩愈;柳宗元;散文;主题;风格。
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伟大文学家,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可以从散文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比较把握。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在理论上主张继承先秦散文‘文以明道’的传统”,在实践上也充分发挥着散文的“文以明道”的社会功能。
所谓“文以明道”,意思就是1文的作用在于阐明并宣传“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历代圣贤相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以孔孟儒家为正宗的封建思想体系。
韩愈散文实践了其“文以明道”之社会功能:一是利用散文抨击社会的弊端。
如《原毁》,由古代圣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生发开去,通过“古之君子”与“今之小人”立身处世态度的对比,深刻剖析了“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社会不正之风,揭露了诽谤他人的思想和心理根源是“怠与忌”??这也是我们民族心理中的弱点。
《原毁》“成为‘五原’中最受赏识的一篇”。
又如古文寓言《毛颖传》,是韩愈于唐德宗元年间被贬至阳山所作,他通过兔毫制成的笔拟人化为毛颖“立传”,描写毛颖始而见用,有功不赏,“以老见疏”,讽刺统治者的少恩寡情,以及那些“老而秃”、“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的腐朽无用的封建官僚、执政大臣,作者也借此抒发了胸中的愤懑怨恨感情。
二是利用散文宣扬儒家道统理论和政治主张。
《原道》是‘五原’中最重要的一篇,它是对儒家基本思想的全面阐述。
文章批判了佛教和老子思想,极力宣扬儒家的圣人之道。
《读荀子》则对孟轲、扬雄、荀况等孔子继承人进行评价,加深了对孔子之道的认识。
《论佛骨表》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正当唐宪宗迷信佛教的狂热时期,作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唐宪宗进谏,从维护“先王之道”的封建统治阶级立场出发,强烈要求排佛2灭佛。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散文作品各有特色,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都以“文以载道”为宗旨,注重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性。
他们的作品多涉及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主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例如,韩愈的《原道》、《师说》等作品,通过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和辩护,表达了他对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看法;柳宗元的《封建论》、《桐叶封弟辩》等作品,则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剖析,表达了他对政治制度和社会问题的看法。
其次,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都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他们的作品语言简练、精炼,用词准确、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韩愈的《进学解》中,他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对学问的追求;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他用细腻准确的笔触,描写了小石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韩愈的散文气势磅礴,雄浑豪放,常常使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柳宗元的散文则清新幽雅,细腻婉约,常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
例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中,他用“谷中大水冲激……不可胜数”来形容盘谷的险峻和壮观;
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他用“闻水声……如鸣珮环”来描写小石潭的水声和清幽之美。
总之,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散文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虽然他们的散文风格有所不同,但都为唐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国唐代文学史上两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是以散文为主要创作形式。
虽然他们都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韩愈和柳宗元在散文的风格、主题和文字技巧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风格上的异同1. 韩愈的散文风格韩愈的散文以庄重、郑重为主要特点。
他的作品注重语言的严谨和庄重,情感表达较为内敛。
他的散文常常运用长句和繁复的修辞手法,以展示他的思想和态度。
韩愈的散文语言流畅、紧凑,常常以警示和劝诫为主题,力图在文章中传达一种正直的品格和崇高的道德观念。
2. 柳宗元的散文风格柳宗元的散文则偏向于明快、生动。
他的散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柳宗元的作品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寓言和譬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形象的语言,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他的散文主题广泛,既有批判社会丑恶现象的激昂之作,也有展示自然景物的抒情之作。
二、主题上的异同1. 韩愈的散文主题韩愈的散文主题主要集中在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上。
他关注社会现象,以批判不正之风、教育百姓为主线,表达自己对社会道德沦丧、政治黑暗的忧虑之情。
他的散文常常以史论为基础,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赞美或批判,来启迪读者的思维,引导人们行善秉义。
2. 柳宗元的散文主题柳宗元的散文主题更加多样化。
他关注社会现实,对封建礼教和士族的道德沦丧进行批判,呼吁社会、国家的改革。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抒发,将对自然的讴歌融入到自己的散文中。
柳宗元的散文还包含了对人生、命运等哲学问题的思考,通过描写自己的经历和心境引起读者共鸣。
三、文字技巧上的异同1. 韩愈的文字技巧韩愈的散文以辞章巧妙、言辞深刻见长。
他常常运用排比、倒装、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旋转有致,语言富有感染力。
韩愈的散文注重文字和意义的完美结合,他的语言明确、严谨,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直接获得他的思想和情感。
2. 柳宗元的文字技巧柳宗元的散文则善于运用寓言、比喻和譬喻等手法。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摘要:一、引言二、韩愈散文的特点1.文学风格2.主题内容三、柳宗元散文的特点1.文学风格2.主题内容四、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1.文学风格的异同2.主题内容的异同五、结论正文: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散文作品在当时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们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内容两个方面分析他们散文的异同。
一、韩愈散文的特点1.文学风格韩愈的散文以直接、简练、质朴见长,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使文章更具有生活气息。
同时,韩愈的散文结构严谨,行文逻辑清晰,议论深刻有力。
2.主题内容韩愈的散文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历史等多个方面。
他的作品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有对历史传统的反思,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二、柳宗元散文的特点1.文学风格柳宗元的散文同样以简练、质朴著称,但他更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柳宗元的散文往往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2.主题内容柳宗元的散文主题内容以哲学、道德、人生为主,他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洞察力,对人性、道德等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三、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1.文学风格的异同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文学风格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简练、质朴等。
但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韩愈更注重直接、质朴,而柳宗元则更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
2.主题内容的异同在主题内容上,韩愈和柳宗元都关注社会现实,但在具体关注点上有所不同。
韩愈更关注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而柳宗元则更关注哲学、道德、人生等问题。
综上所述,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文学风格和主题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韩愈与柳宗元的散文风格及其社会意义
韩愈与柳宗元的散文风格及其社会意义1. 引言1.1 概述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们以独特的散文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后世。
本文将深入分析并比较韩愈与柳宗元的散文风格及其社会意义。
通过对二者散文作品的细致解读,探索他们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表达自我、反映社会风貌的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和思想观念。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讨论韩愈与柳宗元的散文风格及其社会意义。
首先是引言,主要简要介绍文章主题和结构安排。
其次是关于韩愈的散文风格及其社会意义的详细分析,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然后转至柳宗元,详细讨论他的散文风格,并剖析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及思想倾向。
接着,在对比分析部分将具体比较韩愈与柳宗元两位散文家的作品风格,并探讨其社会意义的异同之处。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各章节观点和发现结果,并给出韩愈与柳宗元散文风格及其社会意义的总体评价和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韩愈与柳宗元的散文风格及其社会意义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比分析二者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倾向,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观念演变。
通过这样一种深入剖析与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历程以及人文精神追求的认识。
2. 韩愈的散文风格及其社会意义:韩愈是中国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韩愈的散文风格独特,深受后世文人的赞赏,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1 韩愈的散文风格:韩愈的散文风格以力求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为主,兼具雄辩与平实。
他在写作中注重句子结构和词汇运用,追求热情澎湃、气势磅礴的效果。
他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夸张和反问等,通过这些手法使文章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此外,他还善于使用典故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内涵。
2.2 韩愈散文的社会意义:韩愈以其直言无讳、批判尖锐的作品被誉为"骨气洞达",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与文风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观与文风比较
定义:
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位作家。
他们对于文学观念和文风表达各自有着独特的看法和方式。
本文将比较韩愈与柳宗元在文学观念以及文风方面的异同点。
文学观念比较:
韩愈
韩愈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应当紧密联系社会时代的背景和实际情况。
他认为,文章与诗歌应该反映当前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字表达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不满之情。
柳宗元
相比之下,柳宗元更加注重对人性道德和真理的探索。
他强调思想精深而超越时代的艺术追求,认为作品应该具有独立自由的精神内涵,能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意义、伦理道义等高尚话题。
文风比较:
韩愈
韩愈的写作风格深受魏晋文风的影响,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感。
他倡导清新明快的文风,善于以直接坚定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并多用对比和夸张手法来突出作者情感。
柳宗元
相比之下,柳宗元的写作风格更为深沉和内省。
他的作品语言平缓、优美,追求音韵和意境的融合。
此外,柳宗元在散文方面较为突出,其散文表达方式流畅细腻,富有哲理性思考。
异同点总结:
•在文学观念方面,韩愈注重社会背景及时代因素,而柳宗元更关注人性道德与真理;
•在文风方面,韩愈追求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并常使用对比和夸张手法;
柳宗元则倾向于深沉内省且追求音韵意境。
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注重表达社会时代问题并发挥自身独特个性;而柳宗元则强调探索人性与思想层面,具备了一定的思辨性与韵律感。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文学观和文风,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摘要:
I.引言
- 介绍韩愈和柳宗元
- 散文的定义和背景
II.韩愈散文的特点
- 主张文以贯道
- 强调儒家道统
- 排斥佛教和道教
- 注重表达思想
III.柳宗元散文的特点
- 主张文以明道
- 强调治世之道
- 接受佛教的淡泊思想
- 结构严谨,讲究修辞
IV.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 相同点:重视儒家思想,强调表达思想
- 不同点: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柳宗元接受佛教的淡泊思想;韩愈的散文结构较为简单,柳宗元的散文结构严谨
V.结论
- 总结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特点和异同
- 强调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他们的散文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首先,韩愈的散文主张文以贯道,强调儒家道统。
他认为文学应该为道德服务,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与此相反,柳宗元的散文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治世之道。
他认为文学应该为社会服务,帮助改善社会状况。
其次,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而柳宗元接受佛教的淡泊思想。
这使得他们的散文在表达思想时,韩愈更加直接和强烈,而柳宗元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此外,韩愈的散文结构较为简单,注重表达思想;而柳宗元的散文结构严谨,讲究修辞。
这使得柳宗元的散文更加优美和精致。
尽管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存在一些不同点,但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表达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柳宗元散文比较
韩愈柳宗元散文比较韩愈(768年-824年)和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文人。
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本篇文章将就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进行比较,以探讨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从写作主题来看,韩愈的散文着重于道德、政治和社会批判,注重“劝善惩恶”的宏观大义。
韩愈的著名散文《韩退之文集序》中,他以辩才之风,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惩治贪官污吏,呼吁官员要以忠诚为核心,倡导廉政清正。
而柳宗元的散文则更多地关注个体情感和心灵抒发。
柳宗元的《大历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忆江南》以自己的身世和往事为主题,通过对家乡和亲友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其次,韩愈和柳宗元在文笔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韩愈的散文语言雄浑有力,字句间透露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气魄。
在《师说》一文中,他借助故事和对话的方式,以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直抒胸臆,既表达了自己对师道的理解,又表达了对时代风气的无奈。
而柳宗元的散文则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意蕴的表达。
他在《别东鲁诸公》一文中以感伤唯美的叙述手法,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别离之情,又抒发了对人生虚幻和转瞬即逝的感慨。
另外,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体裁和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韩愈的散文多采用“论”的形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柳宗元的散文则更多地采用抒情、叙事的形式,展现了他细腻的感受和思考。
他的散文多以游记、家书、手札等形式呈现,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和随笔性质。
从整体上来看,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虽然有不同的风格,但都体现了他们对社会风尚、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他们在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情感和人生命运等方面,都给予了后世的文人以启迪和触动。
韩愈的文笔雄浑有力,尖锐批判社会弊端的立场使他的作品富有冲击力;柳宗元的散文则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描摹和思考,给人以深思熟虑的感觉。
总体而言,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两位重要散文家。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实用版)
目录
1.韩愈与柳宗元的共同点
2.韩愈与柳宗元的不同点
3.韩愈与柳宗元散文的艺术风格
正文
韩愈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两位重要代表,他们的散文在风格和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首先,韩愈与柳宗元在散文创作中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主张“文以贯道”,即用文学作品来阐述儒家思想,以振兴儒学,反对佛教和道教。
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散文都体现了强烈的儒家民族主义精神。
然而,韩愈与柳宗元在散文创作中的不同点也是明显的。
韩愈的散文更加直接、热烈,他以儒家正统自居,排斥佛教,倡导古道,强调事功。
而柳宗元的散文则相对更加理性、内敛,他虽然也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但他对佛教的态度比较宽容,接受佛教的淡泊思想。
此外,柳宗元的散文在结构和修辞上更加严谨、精炼。
在艺术风格上,韩愈的散文以雄深雅健、气势磅礴见长,他的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而柳宗元的散文则以雄深雅健、含蓄婉约见长,他的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善于运用寓言和山水游记等表现手法,以展示深邃的思想内容。
总的来说,韩愈与柳宗元的散文在风格和内容上都有异同,他们都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但在对佛教的态度、散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不同。
第1页共1页。
【唐朝历史】范文澜评关于韩愈柳宗元散文的特点和成就的论述
【唐朝历史】范文澜评关于韩愈柳宗元散文的特点和成就的论述【唐朝历史】范文澜评关于韩愈、柳宗元散文的特点和成就的论述历史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体文(唐四六),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极衰的儒家学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愈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不愧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宋人诗话说“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
韩诗与古文一样,象长江大河,浩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才思富赡的极致,李白杜甫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可以说杜文不很工,却不可以说韩诗不工。
韩愈在《调张籍》诗里指出自己学李杜的心得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两句,说明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经营不必太忙,却自然合于李杜。
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他在《调张籍》诗中斥责李杜优劣论(当以元稹为此论代表),说,“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不是学李杜同样有得,对李杜同样深知,是容易偏袒李杜立在某一方的。
韩瑜是中唐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歌大师,正像白居易也是通俗诗歌大师一样。
韩国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张冀、孟郊、贾岛、范大师吕彤、李敖、李贺等人。
张冀在唐朝德宗时成为一名学者,并受到韩愈的关注。
韩愈的《醉酒赠张书记诗》中说:“张济学古光,玄鹤避鸡”。
张冀的诗《齐军飞侠》,谁在和我战斗。
韩愈承认,张冀向李杜学习,并取得了与自己相同的成就。
他可以一起战斗,一起飞翔。
所谓“学古”,是指张艺谋的诗歌擅长乐府,常以古代乐府为题名。
光意味着字义清晰,没有雕刻。
张冀和白居易与袁真和声歌唱。
这首诗很受欢迎,但与元末、白末的流言不同,所以有“玄鹤避鸡”之说。
例如“狂野老歌”:“老农们生活在贫困的山区,种着三四英亩的山地。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韩愈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唐文坛上的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古代史上并世而立的伟人。
二人在创作宗旨上有相同的认识,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变革和创新,坚决反对六朝骈文的浮艳习气,创立自由流畅的新散文,而且都以大量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创作主张。
他们不仅为唐代文学的繁荣,而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韩、柳二人的散文创作主张及创作实践有相同之处,然细而论之,又是各有千秋的。
由于二人的生活地位与思想接受观念不同,他们的创作主张的侧重点也不同。
下面就其在散文的文体、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
纵观韩、柳文集,二人散文总体风格之差异是存在的。
韩文内容广博、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气盛言宜,虽然文章具有多样性特点,但共同的特色是雄奇奔放。
柳文对现实无不带有一种强烈、抑郁而激愤的色彩,而立意新颖、结构细密,语音简洁精美,形成浓郁而峻洁的风格特色。
一、散文的文体韩愈散文,内容复杂丰富,涉及面颇广,形式也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论说文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韩愈的论说文,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
《原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的根本原因。
他指责当时社会人情的恶薄,自鸣不平,并发出了主张公正用人的呼吁。
作品立论鲜明,语言平易,虽多阐述孔子、颜渊、子路、孟子等人的意见,而不引经据典,这是散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形式。
他不顾流俗的诽谤,大胆地为人师,作《师说》,指出师的作用及相师的重要。
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可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这种见解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也还有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摘要: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唐文坛上的韩愈和柳宗元,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世而立的伟人。
二人在散文创作宗旨上有相同的认识, 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 主张文道合一, 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变革和创新, 坚决反对六朝骈文的浮艳习气, 创立自由流畅的新散文, 而且都以大量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创作主张。
他们不仅为唐代文学的繁荣, 而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韩、柳二人的散文创作主张及创作实践有相同之处, 然细而论之, 又是各有千秋的。
由于二人的生活地位与思想接受观念不同,他们的创作主张的侧重点也不同。
下面就其在散文的文体、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
纵观韩、柳文集, 二人散文总体风格之差异是存在的。
韩文内容广博、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气盛言宜, 虽然文章具有多样性特点, 但共同的特色是雄奇奔放。
柳文对现实无不带有一种强烈、抑郁而激愤的色彩, 而立意新颖、结构细密, 语音简洁精美, 形成浓郁而峻洁的风格特色。
一、散文的文体
韩愈散文,内容复杂丰富,涉及面颇广,形式也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论说文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韩愈的论说文,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
《原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的根本原因。
他指责当时社会人情的恶薄,自鸣不平,并发出了主张公正用人的呼吁。
作品立论鲜明,语言平易,虽多阐述孔子、颜渊、子路、孟子等人的意见,而不引经据典,这是散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形式。
他不顾流俗的诽谤,大胆地为人师,作《师说》,指出师的作用及相师的重要。
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可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这种见解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也还有参考价值。
文章感情充沛,说服力也很强。
他的《马说》,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只辱于
奴隶人之手”,寄寓了他对自己遭遇的深深不平。
文章简短明快,而多转折变化,十分饱满地表达了一腔的委屈。
2、叙事文
韩愈的叙事文,有许多文学性较高的名篇。
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铭》,有重点地选取事件,通过富于感情的语言,不仅指责了官僚士大夫社会的冷酷无情,叙述了柳宗元一生不幸的政治遭遇,而且也突出了“议论证今古,出入经史百家”的一个古文家的形象。
3、抒情文
用散文抒情,韩愈也是很成功的。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悼念其侄韩老成的《祭十二郎文》是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名篇。
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书信和赠序文
赠序文是一种文体,指古人惜别赠言的文章,内容多推重、赞许和勉力之辞。
序的意义和原意不同。
韩文中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
柳宗元的散文内容丰富,主要有:
1、柳宗元的议论文,主要是对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冷静思考。
如《封建论》,对古代社会的分封制度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
他严厉地抨击封建藩镇的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谬说。
2、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如《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烦苛对人民所造成的无穷干扰和奴役。
3、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
如《永某氏之鼠》写群鼠在旧房主纵容下横行无忌、干尽坏事,最后被新房主彻底消灭。
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大量地创作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作品,在寓言文学发展中是有其一定的地位的。
4、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
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藉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是作者悲剧人生
的审美情趣的结晶。
其代表是《永州八记》。
二、散文结构
在结构表现上, 韩文巧于构思,善于变化;柳文则平中见奇, 层见迭出。
韩愈论文主张脱落陈意陈言, 力求翻新出奇。
其文或诙谐滑稽、妙趣横生;或坐而论道,雄肆逞辩;抒情或委婉细腻, 或淋漓倾泻。
无论是精细入微, 还是精笔勾勒,总能因文而异,各施其宜。
韩文构思最独到的地方是善“变”。
如《送董邵南序》是一篇很难写的送别文章, 将自己大篇的议论, 难以明言的本意, 蕴藏于冠冕堂皇的送别文字之中, 既无损友道,又不违己意。
韩文在结构上的变化, 没有定格, 而又极富独创。
从文章的开头到行文和结尾, 都有自己的特点,孙昌武先生说韩愈散文开头的特点有三,一是雄肆,二是蓄势,三是孤起。
文章收结因势而成,包含着强大的鼓舞力量。
反观柳宗元的文章构思表现,则以平起而为,却又能从平凡的、人所常见的事实或历史资料中出人意料地引发有意义的主题。
永州山水在南方之景中并无独特之处,而柳宗元的行文构思却能独具匠心。
如《永州八记》合则似山水长卷,分则为八折屏风,既各自成篇,又前后连贯,互相映衬,为一整体。
柳文结构的变化,无论是像《封建论》那样的长篇,还是象《三戒》寓言或写山水的短制,都能巧于构思,严于组织,使作品各极其妙,具有不寻常的表现力。
三、散文语言
在语言运用上, 韩文尚奇好异, 文从字顺; 柳文则简悍凝敛, 古峭峻洁。
韩愈非常重视语言创新的作用, 力求把造语的新奇和顺畅统一起来, 形成一种以秦汉散文语言为基础,并结合当时口头语言的新的散文语言。
如《师说》、
《论佛骨表》、《祭十二郎文》等文章, 都写得通俗明白, 如同口出。
他还注意到
文章语言与所表达内容的一致性, 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均随内容需要而自然变化, 该长则长, 该短则短, 长短相间, 明快流畅。
韩文亦重视语言的锤炼, 力求精炼、准确, 语约意丰。
如《师说》中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老师的职责, 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来概括择师的标准, 用“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来说明师弟之间的正确关系。
在《进学好》中用“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毁于随”来总结进德修业之道。
韩文还大量运用虚词, 使文章灵活多姿, 情致丰富。
如《祭十二郎文》、《马说》等文, 用“邪”、“乎”、“矣”、“而”等虚词, 不论抒情, 还是议论, 都使文章气势雄壮, 含义丰富。
韩愈能根据不同的文体, 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 采用不同的语言, 使其丰富多采的语言与其深厚广博的内容、多种多样的文体取得和谐一致, 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色彩和表现力。
柳宗元的散文语言以峻洁峭拔而著称。
他竭力提倡为文要峻洁,要求在语言上要求不拖沓,不含糊, 无赘语, 无泛笔, 言约事丰, 干脆斩绝。
柳文篇幅都不长, 但内容十分深刻隽永。
即使是写山水景色, 也显得凝敛沉郁, 如《小石潭记》。
柳文的峻洁还表现在行文不拖泥带水, 干脆明白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如《封建论》。
柳文语言还善于用瘦硬语和奇字, 显得奇崛峻峭。
在《愚溪诗序》末尾写溪水和自己之“愚”时所用文字亦甚奇诡、凝重, 所作的描写独特别致, 显得峭拔劲健。
此外, 他的《乞巧文》、《三戒》等文都能显出其独特的语言个性。
林纾说:“柳州敕峭, 每于短句见长技, 用字为人人意中所有, 用意乃人人笔下所无。
”
总的说来,韩长于议论,雄肆奔放,柳长于记事,缜密精奇。
韩柳的散文既有同也有异,有人增对其评价“韩文如潮,柳文如江”。
韩文跌宕起伏,柳文思绪流动不绝,韩雄大而柳精悍。
在中国唐代文坛上韩柳的古文创作开创了一代文风,大大扩展了散文的实际功用,为后世的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