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书目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这本书的精彩 摘录,为我们揭示了腧穴解剖学的深邃内涵和广泛应用。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奥秘,掌握中医治疗的精髓。这本书也是我们提高医学 素养,提升临床技能的重要参考书籍。无论是对中医初学者还是临床医生,都具 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这本书 的目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书的组织结构和主题内容清晰明了。每个章节的主 题明确,内容详尽,逻辑清晰。这种目录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 内容,同时也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作者简介
这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 介绍。
本书对腧穴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在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腧穴 的定义、分类、命名原则等基本概念,以及腧穴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对腧穴 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读者全面了解腧穴解剖学提供了基础。
本书对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等,以及这些组织在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这些基本组织结构是理解腧穴解剖学的基础,因此本 书对它们的介绍非常详细。
这本书还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讲解腧穴和人体结构时,不仅参 考了中医的有关理论,也充分借鉴了西医的现代研究成果。这种跨学科的融合, 无疑将对我们理解人体和疾病有着极大的帮助。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是一本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融合的优秀教材。无论大家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 医生,我相信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收获。
该章节详细介绍了腧穴的命名原则和分类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腧穴 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一本非常值 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 知识和实践经验。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 或缺的参考书籍,它将会陪伴我们在中医药学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目录分析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一本由众多 知名中医儿科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的教材,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医儿科学的 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本书对于学习和从事中医儿科领域的医护人员、研究人员 和学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阅读感受
《中医儿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读后感
作为一名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中医儿科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理论 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我曾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疑惑,但在这本《中医儿科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帮助下,我逐渐找到了解决这 些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的编纂者们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和学者,他们以深入浅出的 方式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这本 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儿科学的独特性和科学性,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中 医药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内容摘要
通过对这些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讲解,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 疗方法。
再次,本书对中医儿科的辨证论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本书详细介绍了中 医儿科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和治疗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本书还对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方便读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使用。
该教材的目录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共分为上、中、下三篇。 第十三节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症
第十五节新生儿核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与光疗问题等等。第六章呼 吸系统疾病
中医四版内科教材
中医四版内科教材
《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四版)》是由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使用。
该教材共七章,主要介绍了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范围、发展源流以及中医内科学所属的六十多种常见病证。
此外,新版中医内科学第四版还有胡鸿毅等主编版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四版)》和胡鸿毅等主编版本原著。
中医内科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四版)-黄疸
郁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使身目小便俱
黄。若湿热夹时邪疫毒袭人,病势暴急凶险,具有传染性,表现热毒炽盛,伤
及营血的危重现象,称为急黄。
病
2.内伤伙食劳倦 长期嗜酒无度,或过食肥甘厚腻,或饮食污染不洁,损伤脾
因
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而发黄。过食生冷 或长期饥饱失常,或劳倦太过,或病后脾阳受损,均可导致脾胃寒湿内生,困
原
邪人营血,当清热解毒、凉营开窍。治疗时还应注意热重者应顾护阴液,不
则
可利湿太过伤阴:湿重者应化湿护阳,不可苦寒太过伤其阳。
阳黄
1.热重于湿
分
证候: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如橘,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恼,脘腹痞满,
证
纳呆食少,口干口苦,恶心欲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
论
弦数。
治
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 34.1μmol/L),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皮肤、黏膜、巩膜 、结膜、体液等黄染。当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但<34.1μmol/L时无 肉眼黄疸,称为隐性或亚临床黄疸。
黄疸的论述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其日:“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东汉张仲京《五匯安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将黄疸分为“黄疸 、谷疸、酒疸、女劳疸”五种,以月贝家所傅,从湿得之”,强调湿邪是黄疸 的主要病因,提出黄疸的具体治法与方剂,创立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栀子 大黄汤等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中代韩祗和《伤寒做官论·明黄证》除论述黄 疽的阳证外,并详述了阴黄的辨证论一代朱丹溪创制了治疗阴黄的茵陈附子干 姜汤。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指…身热,不大便,友页有,治用仲景茵 陈蒿汤。身热大便如常,小便不利而发黄者,治结五苓散。身热大小便如常而 发黄者,治用仲景栀子柏皮汤加茵陈”,“皮肤凉又地欲卧水中,而呕,脉几 细无力前发黄者,治用茵陈四逆汤”,对于黄疸临床辨证治目有提纲撃领的作 用。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黄疸》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 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初步认识到黄疸的发生与胆液外泄有关。清沈金 鳌《沈氏用生书·黄疸》有"天行疫,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 的记载,对黄疽的传染性及严重的预后转归有所认识。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事业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该规划旨在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竞争力,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中医药与西医药不同,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原则,重视疾病的预防和调理,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为了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规划明确了以下目标:首先,加强中医药基本功的培养,提高中医师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其次,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高中西医联合诊疗水平;再次,加强中医药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医疗设备和诊疗条件;最后,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提高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竞争力,规划明确了以下目标:首先,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其次,推动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拓宽中医药的使用范围和市场份额;再次,加强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最后,推动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化和跨国合作,提高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合作水平。
为了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规划明确了以下任务:首先,加强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其次,加强中医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挖掘中医药的疗效和药效;再次,加强中医药的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最后,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同和价值。
在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的科学性和疗效问题需要得到解答和验证,以提高中医药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其次,中医药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加强,提高中医师和药师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再次,中医药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最后,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合作需要加强,提高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和合作水平。
全国中医药行业本科中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工作指南
附件1全国中医药行业本科中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工作指南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需要,提高“十三五”中医药(民族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水平,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贯彻实施,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发挥好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调研总结历版教材建设经验,并认真听取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基础上,提出本工作指南。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精神,促进中医学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改革,提高教材建设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更新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
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于教材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知识传承与运用知识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科学总结。
认真总结、反思中医学高等教育近60年来教材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正本清源,创新提高;认真研究、对比国内外同类或跨学科教材,汲取国内外教材建设的先进经验;主动适应新教育观念、新形势对教材建设的新要求,编写理念先进,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有质量的教材。
尊重规律。
尊重中医学学科知识传承规律,尊重中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遵循中医学教育规律。
编写可充分体现中医学学科特点、有利于中医学人才成长、符合中医学教育规律的教材。
完善体系。
积极进行中医学课程体系研究,完善、优化中医学课程体系与结构,探索基于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若干创新性课程,编写一批创新性教材。
经络腧穴学十三五教材
经络腧穴学十三五教材
《经络与腧穴——高职十三五规划教材》是2018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以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为依据,兼顾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以培养服务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系统阐述经络系统的概念、组成、作用及临床应用。
另外,《经络腧穴学第十10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本科书》也是一本科普性质的教材书籍,该书由沈雪勇所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
如需更多经络腧穴学相关书籍,可以登录国家图书馆官网或各大购书平台进行查阅。
中药学中医教材
中药学中医教材
中药学是中医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其教材也是多种多样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学中医教材:
1. 《中药学》(新世纪第五版):钟赣生、杨柏灿著,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中药学》(第5五版):供中医针灸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经典老版,中医药考研参考书,凌一揆著。
3. 《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周祯祥、唐德才著,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这些教材都是经过精心编写的,内容全面、系统,适合中医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使用。
如需更多教材信息,建议咨询中医药类专家或查阅专业书籍。
中医内科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四版)-失眠
四 诊断
➢ 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 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五 辨证论治
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 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为虚证,虚实夹杂者,治宜 攻补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结合临床,分别选用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 神等具体治法,并注意配合精神治疗,以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若胸中懊侬,胸闷泛恶,加豆豉、竹茹,宜通胸中郁火;若便秘溲赤,加大黄、
淡竹叶、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
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昂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
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木通、车前子利小便而清热;柴胡疏肝解
心胆气虚 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
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前方重于镇惊安神,后方偏于养血清热除烦,合用则益心胆之气;清心胆之虚
热而定惊;安神宁心。方中人参益心胆之气;茯苓、茯神、远志化痰宁心;龙齿、 石菖蒲镇惊开窍宁;神;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泻热除烦;川芎调血安神。 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本病因属心神病变,故尤应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喜恶有节,解除忧思焦虑,保持 精神舒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改善睡眠环境;劳逸结合等,对于提高治疗失 眠的效果,改善体质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均有促进作用。
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旨在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第一,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
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核心,是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
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探索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规律,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第二,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疗效,但还需通过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来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加强临床研究,推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第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中医药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第四,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疗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通过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高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其次,加强中医药行业的管理和监管,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
最后,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旨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通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临床研究和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同时,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强管理和监管、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十三五教材 伤寒论
十三五教材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圣典”。
它主要讨论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
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在中国的医学教
育体系中,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伤寒论》是必修的教材之一。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对中医药教育进行了重要调整和改革,将传统中医经典纳入教学内容,以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中医医生。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之一,自然也被纳入了“十三五”教材体
系中。
在教学中,学生会学习《伤寒论》的原文、注释、解读,了
解其中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以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等内容。
教材中可能会涉及《伤寒论》的历史渊源、作者张仲景的生平
事迹、《伤寒论》的内容架构、经文原文和注释、经典中的重要理论、临床案例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伤寒论》的核心知识,理解其中的医学原理和临床应用,为将来的临床
实践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伤寒论》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贵的遗产,对于中
医药教育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纳入“十三五”教材体系,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医生,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权威的、 全面的中医内科学教材,适用于中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 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及其特点。
目录分析
疾病分类清晰:从第四章开始,本书按照内科疾病的分类,分别介绍了肺系 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等。每一类疾病又细分为若干 种,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种内科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目录分析
注重临床实践:在介绍每种疾病时,编者不仅阐述了相关的中医理论,还详 细介绍了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临床案例和解析,使得读者能 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精彩摘录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治疗范围,涵盖了多种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肺痈、胃痛、泄泻、痢疾、便秘、呕吐、黄疸、胁痛、鼓胀、癃闭、 头痛、眩晕、中风、失眠、惊风、紫癜等。通过对这些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中医 内科学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精彩摘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内容丰 富、结构严谨的教材,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内科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丰富多样,从总论到各论,无一不包,无一不精。总论 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以及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的源流 和现状,让我对中医内科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各论部分则对各种内科疾病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仅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还特别注重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内科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四版)-胁痛
辨
重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目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
证
局部拒按,人夜尤甚。
要 点
3.辨胁痛性质 胁痛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绪而增减者,多属肝郁气 滞;胁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痛处固定不移或胁下们及撇块,触之坚硬, 人夜加剧者,多为瘀血阻络;若疼痛为痛有定处,触痛明显,伴恶心口苦,
或寒热往来,或黄疸者,为湿热蕴结肝胆;若以隐痛为主痛势绵绵,遇劳加
中医内科学
胁痛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转归、调摄
一 概述
胁痛是因气滞、血瘀、湿热或肝阴不足,导致肝络失和,以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古代又称为肋痛、季肋 痛或胁下痛。
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12肋骨部的统称。
胁痛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日:“肝 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明确指出了本病的发生与肝胆相关。后 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胁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又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如《诸病源候论·腹痛诸候·胸胁痛候》说:“胸胁痛者,由胆与肝 及 肾 之 支 脉 虚 , 为 寒 所 乘 故 也 …… 此 三 经 之 支 脉 并 循 行 胸 胁 , 邪 气 乘 于 胸 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之与正气交击,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指出胁痛的 发生主要与肝、胆、肾相关。《景岳全书﹣胁痛》将胁痛的病因分为外感与内 伤两大类,并提出以内伤者为多见,如“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然必有寒 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 痛则间有之耳”。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胁痛》对胁痛的病因和治疗原则进 行了较为全面系统论述,在病因方面补充了湿热郁火的内容,提出“至于湿热 郁火,労投房色而病者,间亦有之”,使胁痛的病因和治疗更趋完善。清代叶 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胁痛之属久病人络者,善用辛香通络、甘缓补虚、辛 泄祛瘀等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书目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书目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1.中医学专业(69种)
注:※为示范课程。
2.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82种)
3.针灸推拿学专业(75种)
4.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82种)
5.护理学专业(52种)
6.康复治疗学专业(59种
中医气功学十三五规划
气功养生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 作用的。通过气功锻炼,可以调节身体与自然环境的平衡,达到“天人合一”的 境界。
《中医气功学十三五规划》这本书是中医专业教育的重要参考书籍,它介绍 了中医气功学的相关知识体系和技能技巧,对推动中医气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阅读感受
我认为这本书的内容安排比较合理,不仅介绍了气功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 和未来趋势等基本情况,还着重介绍了气功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 内容。特别是在临床应用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常见疾病的中医气功疗法,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等常见疾病,以及一些特殊疾病的中医气功疗法,例 如肿瘤、肝病等。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对于提高读 者的临床水平有很大帮助。
气功疗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其核心是“调心”、“调息”和 “调身”。调心是指通过意念来调节心理状态,调息是指通过呼吸来调节生理状 态,调身是指通过身体姿势来调节身体状态。在实践中,气功疗法强调“三调合 一”,即调心、调息和调身相互协调,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气功养生学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治未病”。治未病是 指通过预防和调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气功养生学认为,通过气功锻炼可以调节 身体内部的气机,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 的。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中医气功学的推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健康 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中医文化的普及,中医气功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和重视。然而, 由于气功学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概念和方法,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或者理解不准确。 因此,通过这本书的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中医气功学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提高中医气功学的普及和应用水平,对于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 有积极统介绍中医气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权威 性书籍。这本书的目录经过精心设计,涵盖了中医气功学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 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以下是对这本书目录的分析。
中医内科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四版)-癌病
5.阴伤气耗
证候:口 干 燥,盗汗,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乏 力, 纳差,腹痛隐隐,大便秘结或溏烂。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或细。
治法:益气养阴,扶正抗癌。
方药:生脉地黄汤加减。
在辨证中: 胃癌常加生地、石斛、麦冬; 鼻咽癌常加石斛、玄参、麦冬、天花粉。
6.气血双亏
证候: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唇甲色淡,气短乏力,动则为甚,伴头昏心悸,目 眩眼花,动则多汗,口干舌燥,纳呆食少。舌质红或淡,脉细或细弱。
六 其他疗法
1.中成药犀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肺癌、肝癌热毒证。鳖 甲煎丸,化痰消瘀,适用于痰瘀互结型肝癌。肝复乐,舒肝理脾,适用于肝 郁脾虚的各型肝癌,对伴肝功能损害、腹水者也有一定疗效,还可用于大肠 癌肝转移。平消胶囊,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对肿瘤 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 力。贞芪扶正胶囊,补气养阴,用于久病虚损,气阴不足。蟾酥膏,活血化 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各种癌症引起的疼痛。
气虚血瘀;或生活失于调摄,劳累过度,气阴耗伤,外邪易乘虚而人,客邪留
滞不去,气机不畅,终致血气瘀滞,结而成块。
5.宿有旧疾机体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功能紊乱,如治不得法或失
于调养,病邪久羁,损伤正气,或正气本虚,驱邪无力,加重或诱发气、痰、
食、湿、水、血等凝结阻滞体内,邪气壅结成块。
1.基本病机癌病的发生,是正气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外邪留滞, 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搏结,蕴郁体内,日久而成有形之肿块。
中晚期以正虚为主,可见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衰败之象。
4.病机转化癌病发病趋势为邪愈盛而正愈虚,本虚标实,错综复杂,日 渐深重。
三 诊断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41-2
43.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6
金匮要略※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29-3
42.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7
温病学※
马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36-8
39.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8
中医内科学※
35.00
2017年8月
公共基础课
3
传统体育
李永明/吴志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520-4
55.00
2016年12月
公共基础课
4
科研思路与方法
刘涛/季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66-8
38.00
2016年9月
公共基础课
5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43.00
2017年8月
专业选修课
66
医学生物学
王望九
安徽中医药大学
978-7-5132-2811-4
46.00
2016年10月
专业选修课
67
医学遗传学
吴勃岩/赵丕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074-1
45.00
2017年7月
专业选修课
68
医学免疫学
刘文泰
河北中医学院
978-7-5132-4195-3
65.00
2016年11月
专业选修课
46
中医食疗学
施洪飞/方泓
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86-6
38.00
2016年8月
专业选修课
47
中医气功学
刘天君/章文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91-0
45.00
2016年10月
专业选修课
48
中医老年病学
35.00
2016年8月
专业选修课
54
中医医案学
姜德友/胡方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221-9
65.000
2017年12月
专业选修课
55
中西医文献检索
陆伟路
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32-0
29.00
2016年8月
专业选修课
56
高等数学
李秀昌/邵建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伯礼/吴勉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82-5
78.00
2017年8月
专业课
19
中医外科学※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49-1
59.00
2016年8月
专业课
20
中医妇科学※
谈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34-7
51.00
2016年8月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1.
序号
课程名称
主编
主编单位
CIP
定价
出版时间
课程类别
备注
1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谷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244-8
39.00
2017年7月
公共基础课
2
大学生就业指导
陈刚/
董塔健
浙江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302-5
35.00
专业基础课
17
温病学※
马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36-8
39.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8
中医内科学※
张伯礼/吴勉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82-5
78.00
2017年8月
专业课
19
中医外科学※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49-1
59.00
2016年8月
专业课
20
中医妇科学※
谈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34-7
51.00
2016年8月
专业课
21
中医儿科学※
马融
天津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58-3
39.00
2016年8月
专业课
22
中医骨伤科学※
黄桂成/王拥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98-9
中国医学史
张成博/程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978-7-5132-3422-1
33.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8
医古文
王育林/李亚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61-0
58.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9
大学语文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31-3
刘师少
浙江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63-4
45.00
2016年9月
公共基础课
6
国学经典导读
胡真
湖北中医药大学
公共基础课
7
中国医学史
张成博/程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978-7-5132-3422-1
33.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8
医古文
王育林/李亚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
63.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3
方剂学※
李冀/
连建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83-5
49.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4
内经选读※
翟双庆/黎敬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42-9
36.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15
伤寒论选读※
55.00
2017年7月
专业选修课
69
系统解剖学
武煜明
云南中医学院
专业选修课
2.
序号
课程名称
主编
主编单位
CIP
定价
出版时间
课程类别
1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谷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244-8
39.00
2017年7月
公共基础课
2
大学生就业指导
陈刚/董塔健
浙江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302-5
唐炳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06-1
64.00
2017年2月
专业基础课
33
生理学
施建蓉/赵铁建
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9来自8-7-5132-3399-6
48.00
2016年8月
专业基础课
34
病理学
黄玉芳/刘春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281-4
69.00
专业课
21
中医儿科学※
马融
天津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58-3
39.00
2016年8月
专业课
22
中医骨伤科学※
黄桂成/王拥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98-9
49.00
2016年8月
专业课
23
中医眼科学
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46-0
39.00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业选修课
60
医患沟通技能
周桂桐
天津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331-5
35.00
2017年7月
专业选修课
61
卫生法学
田侃/冯秀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
978-7-5132-4298-1
45.00
2017年7月
专业选修课
62
创伤急救学
童培建
浙江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170-1
2016年8月
专业课
24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刘蓬
广州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05-4
35.00
2016年8月
专业课
25
中医急诊学※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
978-7-5132-3539-6
43.00
2016年9月
专业课
26
中医各家学说※
秦玉龙/尚力
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54-5
2017年8月
公共基础课
4
科研思路与方法
刘涛/
季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366-8
38.00
2016年9月
公共基础课
5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刘师少
浙江中医药大学
978-7-5132-3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