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而移出国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市场的国际性扩张是促使发达国家产业向外转移的内在动因,而移入国的成本优势和庞大市场则是产业转入的根本动力。成本优势包括多方面,例如,土地等资源的成本,等综合性的商务成本,等等。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背景

1.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制造业的比重趋于下降,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部分国家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一般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竞争力下降,因此产业国际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加入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行列。国际产业转移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世界范围内产业升级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地说:(1)国际产业转移一般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2)国际转移的内容通常是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或在转移国已经成熟的产业;(3)国际产业转移由加工装配开始,逐步向本土化生产过渡。

2.国际产业转移是企业战略性扩张的内在需要。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而跨国公司对外转移的资产并不仅仅局限于衰退产业。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海外发展的决策更多的是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包括规模扩张、分散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竞争优势以及与竞争对手争夺海外市场等。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跨国公司,一方面,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有必要进行水平型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其市场垄断地位,将部分工序分离到国外,从而形成了纵向转移。

3.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科技进步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发达国家主导产业的更替。因此,发达国家产生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需求。通过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不仅要把一些传统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还将加深发达国家之间在新兴高技术领域的分工与合作。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促使这些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传递成本下降,加快了信息传播和交流。国际金融与贸易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不仅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推广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为国际产业转移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趋势推动了国际产业转移。在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下,为全球商品和服务交换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2003年,世界贸易总额达到了9.09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为7.29万亿美元,分别是1983年和1993年世界货物贸易额的3.95倍和1.98倍。当然国际贸易的发展既是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实现。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直接投资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曾经对外资实行过严格控制的国家对本国的外资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外资政策调整的主基调是消除FDI进入的障碍,优化外资企业的经营环境。1991—2003年间,世界各国做出的有关 FDI的政策调整共1885项,其中,有1771项措施是为了进一

步吸引外资,约占全部政策变动的94%。在双边和地区层面,各国、各地区纷纷签订了促进FDI自由化的双边或地区性协议。其中,截至2014年,中国与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缔结的投资双边协定和双重征税协议的数目分别达到了101个和99个。这些政策协调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外资政策的整体透明度,增强了中国FDI流入量。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量在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3790亿美元,比2005年的3143亿美元增长21%。中国和中国香港继续处于发展中经济体前两位,其次是新加坡、土耳其、墨西哥和巴西。非洲在2006年的FDI流入量也达到360亿美元,是2004年的两倍。

上图中,中国年收到的对面直接投资FDI承良好的上升趋势,就目前来看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上图为沿海主要城市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各沿海城市FDI也承上升态势,带动整个省份GDP的增长,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下,中国沿海城市收到了良性的作用与引导。

5.跨国公司的扩张,逐步建立起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据联合国贸发会的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超过了

6.5万家。1990~2001年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3倍,而同期全球GDP(现价)仅增长了1.5倍。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50%的国际贸易、90%以上的国际直接投资、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和专利权,有70%的国际技术转让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这表明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跨国公司已经处于支配地位。其中500强内有85%的亚太地区中心开在了沿海城市及主要一线城市。有超过60%的跨国企业表示未来亚太地区中心选址会在中国沿海城市。

诸多跨国公司相继将其亚太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移往国内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其中很多为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通过在京、沪、津等城市的地区总部,向其在亚太地区和中国的各个子公司、工厂和办事处发出指令,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信息的集中整体运作。截至2002年8 月,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218家,注册资本总额达128.63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者出资额为120.84亿美元。据统计,截至20013年8月,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已达148家,占全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数的35.8%。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地区总部是以投资性公司的名义出现的。目前,现有的部分投资规模较大的投资性公司正计划向地区总部过渡。

三、国际产业转移给中国沿海城市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

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其中最近的一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向中国转移,由此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逐步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准确把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对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有雁行形态发展模式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雁行形态发展模式是后发展工业国为了弥补与工业发达国家在上的差距而采取的一种模式,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应遵循“进口—国内生产—”的模式,使其产业相继更替发展。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是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当后发工业国雁行形态发展模式结束后,也会进入该模式。

长期以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领域,但其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