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PPT课件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潼关》赏析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赏析】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一)《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但他虽被贬谪,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壮美,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在诗开头,诗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
”写出秋的意境,秋的特色,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是一种悲凉、寂寞,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乐观的心情。
诗的三、四句,便神来一笔,将这一笔调转成高亢的秋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通过对晴空“鹤排”云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图,借以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再次体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虽人生坎坷,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不被重用,但仍励志高歌,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
【习题】:(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答: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
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请说说第一句诗突出作者对秋有什么样的独特体验?(1分)答: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译文: 久远的高高云层簇拥在这座城市之上, 秋风吹散了哒哒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黄河流入辽阔的原野还嫌太束缚, 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理解何为平坦。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犹嫌”“不解”二词将山水赋予了人的神态, 写得生动鲜活。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达了诗人 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 年意气。
临死前: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风雨”仅是眼前所见吗?
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 又像诗人飘摇动荡的一生, 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岌岌可危。
眼前的风雨, 人生的风雨, 国家的风雨。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两句诗中的关键字是什么?
“梦”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
字上。
“风吹雨”的声音像是战场的喧嚣,引出了下一句,既把现实和梦 境自然而巧妙地结合起来,也照应了诗题。
“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 充分的展现。
报效祖国——陆游一生的夙愿
十几岁: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 二十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三十岁: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四十岁: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五十岁: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课外古诗四首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秋词(其一) 刘禹锡
liáo
zhāo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潼关》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理解性默写: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参考答案】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原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愁苦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理解性默写: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参考答案】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潼关》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简答题:1、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2、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3、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4、“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原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愁苦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简答题:1、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3、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
4、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5、说一说诗歌一、二句的内容,以及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三、四句是本诗的名句,作者由实转虚,他想象了什么的情景?7、古人最讲究炼字,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最喜欢哪个字?【参考答案】1、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答:“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
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课件
节奏划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整体感知
首句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处境怎样?诗人当时的心情 如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僵”“卧”“孤”写出了诗人凄凉、 孤独的处境,诗人当时是积极乐观、豁达的心 情。从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5、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
前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像他日 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既描写 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 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 时空变换,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整体感知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 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拓展延伸
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 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 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 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 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 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 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 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整体感知
颈联中的 “风吹雨”指的是什么? “夜阑” “入 梦来”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中的“风吹雨 既是眼前情景,又象征了南宋王 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 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
整体感知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潼关》原诗、翻译、背景、主题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原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
仕途上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擅长律诗,绝句。
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背景】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友人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巴蜀地区,友人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友人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友人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七上课外古诗后四首阅读训练含答案(《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七上课外古诗后四首阅读训练含答案(《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翾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B.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天气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C.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决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D.诗的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
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B.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诗中描绘了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述诗人的情怀。
D.诗中描绘一鹤凌云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态度。
4.诗歌的一、二两句用到了的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心情(2分)5.(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二)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语文课外古诗词《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 的思念之情。“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 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 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涨秋 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 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情景交融构成高妙 的艺术境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修辞:
设问点题。在两个“期”的一问一答中,将对“归 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于凄凉萧瑟的景 色之中,思归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
炼字:
“涨”字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既写出巴山之水注
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乡之
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浓重的愁思。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
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 答,既描写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 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时的幸 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寂 寥和渴望与亲人、好友团聚的思归 之情。
簇拥。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
潼关 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 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这首诗反映着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 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 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 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潼关》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2、下列对《秋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B、“秋日胜春朝”,用夸张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C、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
再 读 诗 词
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可这样划分:或2/2/3,或2/2/2/1,或2/2/1/2。 韵脚诵读的重音和语调处理也应根据诗歌的情意表达而定,韵脚一般要读 出延长音。
诵读练习建议:(1)节奏要读得分明;(2)古人常常击节而歌,可 以用指关节轻击课桌来配合诵读节奏;(3)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再
知
人
论
世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中国清末著名
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
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好
诗
共
方法小贴士
赏
1.阅读课本上关于四首诗的注释和解读,初步理解
《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潼关》
部编版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汇报人:XXX
壹 本课目标 贰 初读诗词 叁 再读诗词 肆 诵读创作
本 课 目 标
1.诵读古诗词,读出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大意,学习品味赏析诗歌。 3.背诵四首诗。
初
知 人 论 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积极主张抗金,却 备受排挤,年近七旬被斥罢归乡,虽远离朝堂,但报国 之志却从未消退。
知 人 论
《潼世关》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 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 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 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好
诗
同
方法小贴士
背
诵
(1)在反复诵读、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 秋词 其二 •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刘禹锡的诗
•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 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 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 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浪淘沙》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 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杨柳枝》(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 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 《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品读《秋词》,找出最能体现刘禹锡 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语 句并加以赏析。
秋词 前两句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唐) 刘禹锡 后两句写景(明丽秋景),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豪迈乐观
借景抒情
• 主题归纳 奋发进取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 的,但他虽被贬低,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 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 豪迈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过关测试】
秋词
•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 1、填空。(2分) •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句分析。(3分) •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议论,歌颂秋天 的明丽壮美,后两句借景抒情,借晴空中排 云而上的鹤的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 和奋发进取精神抒发得淋漓尽致。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潼关》选择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习题】选择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2、下列对《秋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B、“秋日胜春朝”,用夸张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C、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3、下列《秋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表达诗人的情怀。
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赏析习题及答案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赏析习题及答案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古诗词目录: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习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分析:C 这首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放、热情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秋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B、“秋日胜春朝”,用夸张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C、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分析:B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4、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答: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
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
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5、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
主旨
本诗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 绝句,通过对北国山河壮丽景象的描写, 反映着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 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 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 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 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 面。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 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 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 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 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 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 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 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
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 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 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 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 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妻子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课堂检测
3、《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 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陆游
朗读节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诗歌赏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 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 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涨秋池” 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 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情景交融构成一 种艺术境界。
诗歌赏析
主旨
谭嗣同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男,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 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 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 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 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清光绪 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害,年仅33岁,为“ 戊戌六君子”之一。
写作背景
课堂检测
1、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 征 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全诗抒发 了诗人强烈的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的愿望
2、这首诗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 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
“僵”“孤村”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 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 守卫边疆,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 其志坚定不移。
诗歌大意
潼关
谭嗣同
久远 簇拥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拘束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 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 飞入滚滚的云涛里。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 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 而起、耸入云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写作背景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 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 辍,今存诗词九千多首,内容极为 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 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 、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代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 》《示儿》等。他写作本诗时已68
蓝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就都悲 叹冷清萧条,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 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被它带到了碧蓝的天空。
诗歌赏析
本诗前两句是议论,用对比手法,即将古人的 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 的心境。诗的开头起笔不凡,独具匠心,诗人本 要赞美秋天,却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 道出了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然后再直接赞颂 秋高气爽的秋景,一扫过去文人们写秋日的阴冷、 苦寒、悲愁之气。结尾句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 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里的 “引”字,写出似乎是白鹤带着自己的诗情凌空 而上,想象奇特,然又颇合情理,也暗示了诗人 的凌云壮志。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 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 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
(1)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何日
(2)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
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 衣巷》《石头城》《登长安风云 楼遥赠乐天》等。
朗读节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歌大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悲叹冷清萧条
春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推开白云。排,推开,
有冲破的意思
提示:本题属主观题,可从虽遭遇人生坎 坷,仍要不屈不挠,具备奋斗精神这个角度阐 述。
再见
李 商 隐
朗读节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又号樊南生),唐代著名诗 人。代表作有《夜雨寄北》 《乐游原》《锦瑟》《无题 》等。来自见诗歌赏析主旨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 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 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情 绪和豪迈之情。
课堂检测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 是什么手法?
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 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 比来表现的。
2、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 态度的影响。
诗歌大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躺卧不起,
陆游
形容老病 不为自己哀伤
守卫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lán),夜深,夜色将尽 披着铁甲的战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 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 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 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 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中来。
诗歌大意
夜雨寄北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 李商隐 长安,所以说“寄北”
泛指东川一带的山。 东川一带古属巴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 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 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 痛苦的情思。
《秋词》(其一) 《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潼关》
2020/5/ 22
刘禹锡
2020/5/2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 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有“ 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 元并称“刘柳”。有诗集十八卷 ,今编为十二卷,有《刘梦得文 集》传世。
拓展延伸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拓展延伸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柱杖无时夜叩门。
诗歌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点明处境及心态, 尚思为国戌轮台。 直抒报国情怀!
夜阑卧听风吹雨, 虚实结合的写法
“寄情于梦” (痴情化梦)
铁马冰河入梦来。
实写雨夜之声 虚写梦境战场杀敌
主题: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表达诗人渴望收复中原、
报国杀敌的爱国情怀,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 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 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十九世纪末叶, 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 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 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 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