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胸外科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定时清洁口腔和鼻腔,防止呼吸道感染。

3.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

4.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教导深呼吸、咳嗽、翻身等动作,促进病人康复。

5.鼓励患者坚持药物治疗,按时服药,避免漏服和过量用药。

6.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绪,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7.保持患者的饮食均衡,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调整饮食种类和食物的摄入量。

8.定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二、心胸外科疾病的特殊护理措施1.心脏病护理:(1)监测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和ST段变化等。

(2)观察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等。

(3)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抗心绞痛药等。

(4)严密观察患者的心跳情况,定期测量血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

(5)教导患者及家属注意心脏病的自我护理,如控制饮食、戒烟戒酒、避免精神紧张等。

2.肺炎护理:(1)进行氧疗,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2)鼓励患者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如拍背、气管扩张、呼吸运动等。

(3)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退热处理。

(4)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包括高热量、高蛋白等,促进患者体力恢复。

(5)提供患者的心理支持,减少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康复。

3.肺癌护理:(1)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气道分泌物等。

(2)帮助患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和触诊淋巴结等。

(3)定期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观察肿瘤的进展情况。

(4)提供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肺癌的治疗和康复。

(5)指导患者的家庭护理,如合理安排休息、饮食等。

以上是心胸外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和特殊措施,护理人员应确保操作规范,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医生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其早日康复。

心脏瓣膜疾病的护理常规

心脏瓣膜疾病的护理常规

心脏瓣膜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休息:早期症状、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心功能1至2级病人轻度活动、有风湿活动及并发症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空气清新的修养环境,定期消毒,预防感冒
二、饮食:应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有心衰者适量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应放宽限制,以免引起低钠血症
三、病情观察: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咳嗽、咳痰的变化,注意有无心力衰竭、栓塞、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
四、心理护理:病人多有悲观厌世情绪,对治疗没有信心,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治疗护理: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毒副作用,应用利尿剂时,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每次服用前测量心率,少于60次/分暂停服用,用药期间,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症状,一旦发生,立即停药,并应用氯化钾,对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并注意有无出血情况,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注意心率、心律、脉率的变化
六、出院时:告知病人,合理饮食,保持良好心态,
预防感冒,按时正确服药,对服用洋地黄药物时教会自测心率少于60次/分停止服用,长期服用抗凝剂病人,注意有无出血情况,空腹复查。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轻者适当休息,明显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伴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2 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

三、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配合抢救。

2注意有无栓塞症表现。

如肺栓塞时可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脑栓塞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肾栓塞时可出现血尿、腰痛;肢体动脉栓塞时可出现皮肤温度下降、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1 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3 应用洋地黄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

4 应用抗凝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教育1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预防各种感染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2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3 保持大便通畅。

4 坚持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 定期复查。

风湿性瓣膜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做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

2 饮食给予低盐、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病情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注意疼痛程度及部位、四肢活动度,以判断有无栓塞。

2 注意体温、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3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有无中毒反应,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及定期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4 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四、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时按球囊扩张手术护理常规五、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 预防风湿热发生,控制风湿活动。

3 坚持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 定期复查。

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电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分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

护理实践如何处理病人的心脏病急救

护理实践如何处理病人的心脏病急救

护理实践如何处理病人的心脏病急救心脏病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对于病人的心脏病急救,护理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护理实践在处理病人心脏病急救中的关键方法和策略。

一、快速反应和紧急呼叫在处理病人心脏病急救时,护士应当快速反应并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他们需要敏锐观察病人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等,以便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并开展必要的急救措施。

二、保持病人的空气道通畅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窒息或无法呼吸的情况。

为了确保病人的空气道通畅,护士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将病人放置在仰卧位,并将头部轻轻向后仰。

2. 打开病人的鼻孔和口腔,以清除任何阻塞物质,如唾液、呕吐物等。

3. 如有必要,通过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等方法进行急救。

三、监测心率和血压护士在处理病人的心脏病急救时,应当时刻监测病人的心脏情况。

他们可以通过心电图监测心率、心律和ST段变化等指标,以及使用血压计监测病人的血压水平。

这样可以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给予急救药物护理实践中,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嘱,给予一些常见的心脏病急救药物,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舒缓病人的心脏症状,并且提供必要的急救支持。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在处理心脏病急救时,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他们应当注意病人的心率、呼吸和血压等指标,并注意病人的意识水平和疼痛程度等。

这样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和实时的病情信息,以便医生能够根据这些信息作出适当的治疗决策。

六、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在处理病人心脏病急救时,不仅需要关注病人的生理健康,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他们可以通过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焦虑感。

此外,护士还可以为病人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服务,如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

七、协调和合作在处理病人心脏病急救时,护理实践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合作和协调。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活动: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5、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6、及时准确的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治疗、护理;7、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8、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9、保证抢救器械、药物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二、CCU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遵医嘱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道1-2条;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5、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6、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坠床及压疮的发生;7、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8、保证急救器械及急救药品处于完好齐全的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三、高血压护理常规概念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压的波动范围;3、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用药史及对用药的依从性;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的血压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用药后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严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4、遵医嘱给予降压治疗,观察降压药的疗效和副作用;5、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大便;6、并发心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者按相关疾病护理常规护理;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等;2、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如出现血压急剧上升、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需立即就地休息,尽快到医院就诊;四、心绞痛护理常规概念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2、监测生命体征;3、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患者胸痛时给予吸氧;4、心绞痛严重时,遵医嘱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用药时注意滴速和血压的变化;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和沐浴等;2、告诉患者疼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随身携带“保健盒”,学会正确服药和疗效观察;3、指导患者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五、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概念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3、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4、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6、溶栓治疗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7、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护理;8、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和沐浴等;2、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就医;4、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六、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概念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2、评估血压、呼吸、心率、脉搏及脉压的变化;3、评估有无恶心、呕吐、水肿、尿少、体重增加等症状;4、评估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3、给予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4、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静脉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监测血压的变化;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出现心率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等,应暂停用药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5、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6、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劳累、饮食过咸等;2、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活动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3、嘱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4、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并发症;七、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概念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2、评估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神志等,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3、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注意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发心搏骤停;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遵医嘱给予吸氧;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避免易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八、心肌病护理常规概念心肌病是由遗传、感染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组心肌疾病;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其他疾病;2、评估患者有无心衰、心律失常;3、评估患者对活动的耐受程度;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限制体力活动;并发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促、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防猝死的发生;4、遵医嘱给药,注意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5、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酒;2、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3、遵医嘱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九、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概念病毒性心肌炎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1-3周内是否有病毒感染的病史;2、评估患者有无心脏受累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隐痛等;评估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评估患者活动耐受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受限;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病情恢复后3~6个月逐渐恢复轻体力劳动;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3、严密监测心律、心率,急性期给予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4、协助做好生活护理;5、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以免加重病情;2、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脉搏,心率,心律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十、心脏介入护理常规概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组治疗技术;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以及饮食、休息和睡眠情况;2、评估术区皮肤情况;3、了解术前常规检查是否完成,了解脏器功能;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操作过程,训练病人深呼吸、憋气、咳嗽,便于术中配合;2、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必要时遵医嘱给药;3、术前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抢救器械;4、左侧肢体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5、术前禁食或食少量流食,排空尿液,术前30分钟肌注10毫克安定;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术后护理:1、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尿潴留、出血、冠脉急性闭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2、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及出血;经桡动脉穿刺应注意观察术侧手部皮温及颜色;经股动脉穿刺应注意观察术侧肢体皮温及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经桡动脉穿刺者:需静腕12小时,为避免其他并发症及便于观察病情,建议患者卧床休息;4、经股动脉穿刺者:动脉鞘管撤除后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后方可下地活动,避免承重或用力;5、术后即可进食,但勿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术后4-6小时尿量达1000~2000毫升,以减轻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健康指导1、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2、告知患者如感觉肢体疼痛难忍或发现伤口渗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3、嘱术后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4、服抗血小板药物者,观察有无出血征象;5、出院后定期复查;。

护士在心脏病护理中的工作职责

护士在心脏病护理中的工作职责

THANKS
感谢观看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 吸、血压等指标,及时发 现心力衰竭的征兆。
调整饮食和活动量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 调整饮食和活动量,避免 加重心脏负担。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 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治 疗信心。
04
护士在心脏病预防中的职责
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心脏病健康教育讲座, 向公众普及心脏病预防知识。
准确记录生命体征的 变化,为医生提供可 靠的诊断依据。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如心率失常、血压波 动等,并采取相应措 施。
执行医嘱和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医嘱,按时给病人发 放药物,并确保其正确服用。
监督病人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 错服。
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向 医生反馈情况。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
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教育计
划。
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风险评估和干预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脏病风险评估, 包括家族史、生活习惯、体格检查等 。
定期跟进患者的风险控制情况,及时 调整干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 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运动锻炼、 心理辅导等。
社区和家庭护理指导
为社区居民提供心脏病预防和护理的指导和支持。 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照顾患者,包括病情监测、药物管理、生活护理等。
为患者提供家庭康复和长期护理的指导和建议。
05
护士在心脏病护理中的专业发展
持续的专业学习和进修
掌握最新的心脏病护理知识和技能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心脏病护理的最新进展和趋势,以便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护理中的心脏病急救关键要点

护理中的心脏病急救关键要点

护理中的心脏病急救关键要点心脏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各地许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护理中,掌握心脏病急救的关键要点至关重要,这能够为病人提供迅速、有效的治疗,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关于心脏病急救的关键要点,帮助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和处理。

一、了解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因素在护理中,首先需要了解心脏病的风险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都与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询问病人的病史,了解他们是否存在这些风险因素,以便提供更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二、迅速判断心脏病的症状和表现心脏病突发时,病人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症状和表现。

护理人员需要迅速判断并识别这些症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出汗等。

此外,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率不齐等症状,这些也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警惕。

三、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在确认病人可能患有心脏病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最重要的是迅速叫救护车,同时配合病人使用常规急救措施,如静置、松解紧身衣物、给予心绞痛药物等。

如果病人发生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使用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AED)进行除颤。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四、疑似心脏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在心脏病护理中,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的制定非常重要。

在处理病人的护理计划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份定期监测心脏状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用药管理等方面的计划。

在护理措施上,应重点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康复训练,控制心脏病的进展,并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

结语:护理中的心脏病急救是一个紧迫而关键的环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迅速应对不同情况。

通过了解心脏病的风险因素、症状和护理计划等方面的要点,护理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54
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
出现心绞痛、昏厥或心力衰竭等症状且 狭窄较严重者——需尽早施行人工主动 脉瓣膜替换术。 对于单纯性主动脉瓣狭窄、瓣膜无钙化 又不适合手术者——经皮穿刺气囊导管 扩张分离术。
55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6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
左心室舒张期充盈过度,左室扩大、 肥厚,失代偿时可出现左心衰。舒张 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和左室 肥厚,耗氧量加大,造成心肌供血不 足。
73
术后护理措施
除开胸手术常规的护理措施外还包括: 1. 循环系统监测 2. 呼吸系统监测与护理 3. 肾功能监护 4. 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 5. 体位活动与功能锻炼 6. 心理护理 7. 并发症的观察、预防与护理 8. 神经系统的监护
74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内手术的基础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12
人工心肺机的主要配件
血泵 氧合器(人工肺) 变温器 滤器
13
体外循环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1. 血液变化: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蛋 白升高、溶酶激活、纤维蛋白原和血 小板减少等。 2. 代谢变化:代酸或有呼碱的变化。 3. 肾、肺等器官功能减退。 4. 电解质失衡:如低血钾等。
15
肺动脉口狭窄使右心室排血受阻,右心 室压力上升超过左心室,迫使血液经室 间隔缺损由右向左分流,使动脉血氧饱 和度下降,肺循环血流量减少。为代偿 缺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增多。
36
法洛四联症的临床症状
新生儿即有紫绀,哭闹或活动时 加重,多有发育障碍、杵状指等。 病情严重者可突发缺氧性昏厥、 抽搐。
43
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

外科护理学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心脏疾病是指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引起心脏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类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外科护理学是指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工作。

以下是针对心脏疾病患者的外科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病人的病情,并启动各项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如心电图、血压、血常规、心脏超声等。

此外,护士还要向病人解释手术的过程和风险,让病人了解并配合。

2.术后护理:在患者完成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特别是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第一个小时,血栓溶解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护士应该严密监测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3.疼痛管理:心脏疾病手术的疼痛程度不同,对于病人的疼痛管理需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护士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等方式控制疼痛,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4.呼吸护理:心脏疾病手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咳嗽等情况。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态,并定期评估肺部听诊和呼吸音,以及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5.体位护理:病人在手术后应该保持适当的体位,避免压迫心脏和防止淤血。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被要求保持平卧或半卧位。

护士需要定期更换体位,以避免压疮和肌肉萎缩。

6.感染控制:术后感染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护士需要严格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和全身性感染的风险。

这包括定期更换切口敷料、洗手、佩戴手套和口罩等。

7.饮食管理:手术后,病人可以逐渐开始摄入流食和普通饮食。

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8.心理护理:心脏疾病手术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护士需要给予病人及其家属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宣教。

护士可以通过与其交谈、提供信息、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病人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总之,心脏疾病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细心、细致地进行观察和护理。

通过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护士应该知道的心脏病护理技巧

护士应该知道的心脏病护理技巧

护士应该知道的心脏病护理技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护士的护理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护士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心脏病护理技巧,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一、了解心脏病的种类和病情作为一名护士,在心脏病护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心脏病的种类和病情。

心脏病可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心脏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护士应当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心电图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律是否正常,生命体征的监测可以发现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等是否正常。

护士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监测仪的使用方法,并能准确解读监测结果,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

三、维护患者心脏病药物治疗心脏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的干预,因此护士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负责维护患者的药物治疗。

护士应了解心脏病常用的药物种类和作用机制,按医嘱合理给药,并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同时,护士还需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的教育,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

四、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适当的饮食对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应与营养师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

一般来说,心脏病患者需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

护士应与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提醒患者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并教授患者一些简单易做的健康食谱。

五、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心脏病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和不可逆转性,常常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往往会对患者的心脏病康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心脏病,提高康复的信心和意愿。

心内科护理常考知识点总结

心内科护理常考知识点总结

心内科护理常考知识点总结心内科护理是护理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涉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护理、康复等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心血管患者提供全面、科学、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下面将重点总结心内科护理的常考知识点。

一、心血管疾病的护理1. 心绞痛护理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病症,患者常表现为胸痛或胸闷,甚至出现心绞痛发作。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定期测量血压、脉搏和心电图,协助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提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控制饮食、戒烟戒酒,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

2. 心肌梗死护理心肌梗死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保护患者心肌,减轻症状,避免并发症。

在急性期,应将患者细心照料,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协助患者进行血栓溶解治疗或介入手术,提供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自信。

3. 心力衰竭护理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病症,患者心脏功能减退,心排血量下降。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呼吸情况,促进患者体液平衡,协助患者进行心脏康复锻炼,进行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应教育患者注意休息,调整饮食结构,规律服药,避免情绪激动等。

二、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技术1. 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心内科护理的重要技术之一,用于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护理人员应熟练操作心电监护仪器,正确安装导联,保持导联良好的电极贴合,时刻关注波形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发现异常情况。

2.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心内科护理中常用的治疗手段,用于给予患者药物、液体等治疗。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输液的原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保持输液管路通畅,避免感染交叉传播,密切观察患者输液反应。

3. 心脏按摩和除颤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迅速进行心脏按摩和除颤,挽救患者生命。

正确的心脏按摩和除颤操作是关键,护理人员应经常进行模拟训练,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1. 心脏康复护理心脏康复是心内科病人重要的康复阶段,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和饮食方案,监测患者康复效果。

心脏病人的日常护理要点

心脏病人的日常护理要点

心脏病人的日常护理要点心脏病患者的日常护理要点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进行有效的日常护理,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发作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心脏病人的日常护理要点,旨在帮助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1. 饮食调整心脏病患者的饮食调整是日常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减少或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酪等。

其次,增加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全谷类、新鲜蔬菜和水果。

此外,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也是必要的。

患者应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营养师,以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2. 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心脏病人的日常护理中的关键一环。

过重会对心脏负荷增加,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因此,心脏病患者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合理安排饮食、限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维持适当的体重。

3. 定期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对心脏病患者非常有益。

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心脏肌肉力量,减少病情发展的风险。

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跳绳、骑自行车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在进行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锻炼。

4. 正确用药心脏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在日常护理中,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处方指导,准时、规范地服药。

同时,患者应定期复诊,检查血压、血脂、心电图等指标,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冲突。

5. 管理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心脏病患者容易面临的一个问题,长期紧张和焦虑会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如参加心理疏导、学习放松技巧、与家人朋友沟通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对控制心脏病发作非常重要。

6. 遵循医生的建议最后,心脏病患者应始终遵循医生的建议。

心肌病患者护理常规

心肌病患者护理常规

心肌病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肌病为非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

根据心脏结构和功能表现分: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未定型心肌病。

【护理诊断】1.疼痛2.活动无耐力3.焦虑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栓塞【护理措施】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评估疼痛的情况,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通道阻滞剂,注意有无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不宜用硝酸酯类药物。

嘱病人避免激烈运动、突然屏气或站立、持重、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3.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直至完全恢复。

病情稳定后,和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活动计划。

4.做好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5.心肌病病人并发心力衰竭时,护理措施详见“心力衰竭”的护理。

【健康教育】1.告知病人及家属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一级亲属应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基因筛查,以协助早期诊断。

2.心肌病病人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注意低盐饮食。

3.扩张型心肌病按心功能分级进行活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应避免竞技性运动或剧烈的体力劳动;有晕厥史或猝死家族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作时无人在场而发生意外;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直至完全恢复。

4.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应遵医嘱服用β受体阻断药、ACEI或ARB 类药物,以减缓心室重构及心肌进一步损伤。

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坚持服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通道阻滞剂,以提高存活年限。

说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教会病人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病人有猝死风险者,应教会家属CPR技术。

6.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

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

心内科专科护理要点

心内科专科护理要点

心内科专科护理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心内科专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患者的护理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在心内科专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有效地进行护理工作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从几个关键要点来介绍心内科专科护理要点。

1. 了解患者病情:在心内科专科护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

包括患者的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规范用药:在心内科专科护理中,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士要根据医嘱正确给患者服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频次和途径,避免药物的过量或者错用,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

4. 疼痛管理:患者在心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难免会有疼痛的感觉,护士需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制定有效的疼痛管理计划,给予患者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心理支持:心内科患者往往需要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护士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态度,对疾病进行积极的应对和治疗。

6. 安全防范:心内科患者常有心脏病突发的风险,护士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避免出现危险和意外。

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安全防范,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预防患者的并发症和恶化。

7. 康复护理:心内科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护士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避免疾病复发。

同时要给予患者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指导,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心内科专科护理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使命感的工作,护士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护士们能够牢记心内科专科护理的要点,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

9种常见的心内科护理常规早安,朋友们。

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心内科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方面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将病危病人病情通知家属。

做好入院介绍。

三、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应注意休息。

心功能三级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丧失,须绝对卧床休息,并注意精心护理,避免不良刺激。

四、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2分钟,有脉搏短绌时,需2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并做好记录。

五、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

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

六、给无盐或低盐饮食,严重水肿者应限制摄水量。

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禁烟、酒、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七、病室要安静、清洁并减少探视。

八、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尿量、体重、咳痰量及性质的变法,记录出入量。

九、长期卧床及全身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

床铺要平整,定时翻身,动作轻柔,避免病人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十、用洋地黄类或奎尼丁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每次给药前前应数心率。

遇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洋地黄、奎尼丁药物中毒。

如心律<60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物不清、黄视、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

十一、备好各种与急救有关的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器、血液动力学检查装置、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心律失常等。

仪器要放在规定位置,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十二、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足够的血液泵出,导致心脏无法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氧量的一种疾病。

对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旨在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针对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监测 vital signs (体征):定期检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及时观察异常表现。

2.观察症状变化: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变化,特别是呼吸困难、水肿、疲劳、胸痛等。

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体重监测:每天测量病人的体重,及时发现体重增加提示身体出现积液。

建议病人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进行体重测量。

4.限制液体摄入:对于心功能不全病人,建议限制液体的摄入量,避免进一步积液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按医嘱控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

5.适量控制盐摄入:合理调节盐饮食,避免过多摄入盐分导致积液。

避免食用高钠食品,如腌制品、咸菜、零食等。

6.用枕头垫高上体:睡觉时,建议让病人将上半身抬高15-30度,以减轻心脏负担,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7.鼓励小而频繁进食:心功能不全病人常有食欲不佳、消化功能减弱的问题,可以鼓励病人采用小而频繁的进食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8.控制体力活动: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方式。

建议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提高心脏功能。

9.提供心理支持:心功能不全病人常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积极提供心理支持,安抚病人的情绪,减轻其精神负担。

10.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处方合理给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提醒病人按时服药,并定期检查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1.合理安排休息:病人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鼓励病人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

12.协助调整生活方式:提供健康饮食指导、戒烟戒酒指导等,帮助病人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心脏负担,促进康复。

13.及时就医:如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建议病人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诊疗和治疗。

心衰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心衰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心衰病人护理注意事项以心衰病人护理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和管理以维持其健康状况。

下面介绍一些心衰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心衰病人。

1. 精心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心衰病人的生命体征常常波动不定,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准确监测这些指标对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期测量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参考。

2. 观察病人的症状:心衰病人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是否有加重或变化,并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 保持良好的液体平衡:心衰病人容易出现液体潴留,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和监测尿量。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病人的饮水量,并观察病人的尿量是否正常。

4. 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心衰病人常常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口味和消化能力,提供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5. 管理病人的药物治疗:心衰病人通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人按时服药,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 管理病人的体力活动:心衰病人的运动能力受限,需要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管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监测病人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耐受力。

7. 提供心理支持:心衰病人常常感到焦虑、沮丧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帮助病人应对心理压力。

8. 防止并发症:心衰病人易发生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水肿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9. 定期随访:心衰病人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以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和管理。

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醒病人按时复诊。

10. 教育病人和家属:护理人员应向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心衰知识,包括病因、病情变化、药物使用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酸 补碱 20~30分钟后复查
代碱
醋氮酰胺 定时复查 4mg/kg/d
六 肾功能维护
监测尿量、 BUN、Cr 高危因素 术前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 充血性心衰 肾动脉硬化 长时间CPB 高龄 尤其是急诊CABG 维持尿量1ml/(kg · h)

肾功能维护
肾前性少尿:注意纠正低心排、出血、低容量、低 体温、强烈血管收缩 应用多巴胺、速尿,改善肾血流, 确保足够的心 输出量和满意的血压. 急性肾衰:透析、降低血清钾浓度,清除毒性代谢 产物。 评估周身情况、预防感染。 发生血红蛋白尿,应予利尿或碱化尿液.

血糖
血糖控制:不论是合并糖尿病或是存在应
激性高血糖症的病人,血糖不能充分的控
制,对于炎症反应、创伤以及缺血/再灌 注损伤后的器官功能可能会产生进一步的 损害,并影响疾病的转归

血钾
电解质
术后定时监测血钾的变化,维持4-5.5 mEq/L 先心病儿对缺氧耐受性差,加之输入库血要注意防止血 钾过高,尤其是在少尿时更应及时化验审慎评估。注 意识别高血钾特征
二、低温麻醉 分类:
(1)浅低温 30~35℃ (2)中低温 25~30℃ (3)深低温 <25℃
方法:体表降温和血液降温
三、心肌保护
心停搏液的组成
2、低温(04℃)。
1、心停搏剂: 高钾、镁、普 鲁卡因。
3、调节 pH>7.4,缓冲 和抗衡厌氧代 谢所引起的酸 中毒。
心脏外科常用的仪器设备
除颤器
1968年Kantrowitz等首先应用于临床 围手术期使用率8%-12% -适应征 -禁忌征
二 维持正常体温
体温≤35℃应保暖复温,体温回升至常温时, 及时撤除保暖措施,防止体温反跳。 体温≥38℃,立即采取预防性降温措施; 体温>39℃时,采取冰袋或水袋物理降温或加用 药物及冰盐水灌肠降温。
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
冠状动脉搭桥术
概念:是指利用病人自身的血管(静脉或动脉,称桥 血管)以外科缝合技术,将阻塞远端通畅的冠状动 脉连接到升主动脉上,使大血管血液流经桥血管灌注 到远端冠状动脉,让缺血的心肌重新获得血供,改善
了心脏功能。
以大隐静脉为移植材料
大隐静脉的提取
左乳内动脉-前降支移植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常见并发症:脑缺氧、水肿、梗塞、出血 术后评估意识水平、肢体活动、对语言命令反应、交谈
预防:术前要评估脑血管及颈A状况.
八 胃肠系统
与手术中的低灌注压、低血压期内内脏血流 减少有关,常见上消化道出血、肠系膜缺血 听诊肠鸣音、腹部触诊观察触痛、肌紧张、 腹胀。应用H2受体阻滞剂
心脏疾病病人的术后护理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伍长学 Company
LOGO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心内手术的基础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后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护理
第一节
概 述
心包
心血管 系统简介
心室
血管
二、心脏疾病的特殊检查
心脏基本解剖
感。重者常有心绞痛发作、气促、并可出现阵发 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或急性肺水肿。 四、主动脉瓣狭窄 症状:中、重度患者出现乏力、眩晕或晕厥、心 绞痛、劳累后气促、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或急性 肺水肿,并可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或猝死。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
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
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
TOF
(二)病理生理
肺动脉口狭窄 右心室排血受阻 右心室压 力超过左心室压力 血液右向左分流 动脉
血氧饱和度下降(紫绀),肺循环血流量减
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缺氧)。
手术适应征 1、症状轻,5岁后施行根治术。 2 、婴幼儿缺氧严重,频发呼吸道感染和晕 厥,先行姑息性分流术,长大再行根治术。
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
Company
Organization
左心辅助装置
其他
心脏病种类
风湿性心脏病
动脉瘤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肿瘤
冠心脏病
心包炎
心肌病
心率失常
心脏外科手术的危险因素
高龄(>65岁) 心脏功能严重降低 肺动脉高压 呼吸功能减低或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肝、肾功能减低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恶液质 血液系统疾病 婴幼儿或低体重患者
手术方法:
1、分流术
2、根治术
第四节 后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
1 二尖瓣狭窄
2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
4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瓣膜手术的基本原则
恢复或重建瓣膜的启闭功能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恢复心室功能
重塑心房、心室的解剖形态
主要有: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
瓣膜类型
九 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是排出心包、纵隔或胸腔 内的积血。 (1)术后8小时内,每隔15—30分 钟要挤压引流管1次,保持引 流管通畅。 (2)每1h记录引流液量、色与性 质的变化。

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
(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手术后初期是暗红色, 以后逐渐变成浆液性。 (4) 如有下列情况:10岁以下小儿引流量>50ml/ h,成人>100ml/h,引流液呈鲜红色, 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快;表示有活动性出血; 或引流突然停止,并伴有静脉压升高、少尿、 呼吸困难,表示有心包填塞,应立即通知医生, 并作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拔管后的支持
氧流量>4L/min SpO2>95% SaO2>95% (最初2-3天内) 肺膨胀物理疗法
延长机械通气(6-18h及以上)
气管吸痰严格无菌操作 充分湿化 半卧位(30-45º) --避免返流及误吸 7天更换一次呼吸管道 不宜过频! 加强营养、皮肤护理
7-10天不能脱机者,应行气管切开,充分湿 化,防阻塞,妥善固定防早期脱管
法鲁氏三联症 法鲁氏四联症 心内膜垫缺损 右室双出口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三尖瓣下移
主动脉弓缩窄 主动脉弓离断 右室双腔心 三房心 肺动脉瓣狭窄、缺如或闭锁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解剖畸形型)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基本原则
动脉导管结扎或缝 合术
房、室间隔修补术
纠正心脏解剖畸形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呼吸管理
CPB对肺的影响:补体激活、肺水↑…… 评估病人的呼吸状况 呼吸机设置、肺表面活性物质、NO 、液体通气 血气监测:永远保持 PH 7.35-7.45 PO2>90mmHg PCO2<45mmHg SPO2>95%
选择性早拔管(术后4-6小时)
预防肺炎 早进食、舒适 预防气管狭窄 预防呼吸肌群废用
异丙肾上腺素兴奋β1、β2受 体用于心脏移植术后心肌顿抑 (Stun)
药物支持
非儿茶酚胺
— 米力农:改善心肌和冠状动脉舒张功能,
偶尔诱发心律失常
— 钙:离子钙对心肌兴奋—偶联起作用,低 钙抑制心室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Drop等认为注射钙可暂时改善血液动力学, 但持续静点不能维持这种效应。
机械辅助-IABP
1.定义: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心
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 氧化碳,气体交换后,再由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继
续血循环。
一、体外循环
2.人工心肺机主要配件:血泵、氧合器、变温器、 滤器 。
3.体外循环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体外循环对心脏及全身脏器的影响
— CPB非生理状态、释放大量炎性介质 — CPB以一种时间依赖模式激活血浆蛋白、 血液及内皮细胞,激活补体 — 引发出血倾向,微栓、体液潴留、激素水 平变化
上、下腔静脉
心脏基 本解剖
主动脉、肺动脉 左、右肺静脉
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
心脏病相关的检查
心脏三位像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检查
检查
心导管检查
右心导管 冠状动脉造影 心室造影
同位素扫描
磁共振检查
第二节 心内手术的基础
1 体外循环
2 低温麻醉
3 心肌保护
一、体外循环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略) 术后护理
ICU的准备工作
(1)准备好病人的床位 (2)准备好监测仪、呼吸机、除颤器以 及血 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3)检查及准备好急救抢救备用的设备条件及 各种溶液、药物等,
ICU接收病人的程序
1)将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观察病人双侧胸廓起伏 运动是否对称,双侧呼吸音有无异常。
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
2.有体液成分异常:电解质紊乱的危险
3.语言沟通障碍
4.体温异常
5.潜在并发症:出血、心包填塞、心律失常、肾功
能不全、高血压、肺部感染等
护理诊断
6.分离性焦虑
7.有感染的危险
8.活动无耐力
9.心绞痛发作的危险 10.有心肌灌注异常的危险 与冠状动脉或移植的 动脉痉挛及血栓形成有关
生物瓣
机械瓣 同种瓣
自体瓣
一、二尖瓣狭窄
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狭窄程度。轻者静息时无症状、重者可出现 气促、咳嗽、咯血、发绀等症状。 体征:面颊与口唇轻度发绀(二尖瓣面容),脉律不齐 (心房颤动),心尖区扪到舒张期震颤,闻及舒张期隆隆 样杂音。左心衰,肺水肿、右心衰。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症状:早期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强烈搏动
实施的手术方法和名称,手术矫正是否பைடு நூலகம்意,对术 后护理的特殊要求。
将病人情况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在特殊护理 记录单上。及时正确执行医嘱。 密切观察并注意发现病情变化。 病人清醒前约束固定好肢体,以防止躁动将气管 插管、输液管、引流管拔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