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1 水中铁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比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2. 测定水中铁的含量【实验原理】用比色法测定无机离子时,通常需要用显色剂生成有色配合物,然后进行比色法测定。

用于铁的显色剂很多,硫氰酸钾是测定微量铁的一种较好的显色剂,它是测定Fe3+一种高灵敏和高选择性试剂,遇三价铁盐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与亚铁盐不反应,Fe3++3SCN-= Fe(SCN)3因此在进行比色之前,需要将待测液中Fe2+氧化成Fe3+。

一般以总铁量(mg/l)来表示水中铁的含量。

【实验用品】1.仪器:比色计、容量瓶、移液管2.试剂:(1)配制硫酸铁铵标准液称取0.8634g分析纯的NH4Fe(SO4)2·12H2O溶于盛在烧杯中的50ml蒸馏水中,加入20ml98%的浓硫酸,振荡混匀后加热,片刻后逐滴加入0.2mol/L的KMnO4溶液,每加1滴都充分振荡混匀,直至溶液呈微红色为止。

将溶液注入1000ml的容量瓶,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含铁量为0.1mg/ml。

(2)配制硫氰酸钾溶液称取0.5g分析纯的硫氰酸钾晶体,溶于50ml蒸馏水中,过滤后备用。

(3)配制硝酸溶液取密度为1.42g/cm3的化学纯的硝酸191ml慢慢加入200ml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拌,然后用容量瓶稀释至500ml。

【实验内容】1.准备有关试剂2. 配置标准比色液取六支同规格的50ml比色管,分别加入0.1ml、0.2ml、0.5ml、1.0ml、2.0ml、4.0ml 硫酸铁铵标准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40ml后再加5ml硝酸溶液和1滴2mol/LKMnO4溶液,稀释至50ml,最后加入1ml硫氰酸钾溶液混匀,放在比色架上作比色用。

3. 测定水样的含铁总量取水样40ml装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加入5ml硝酸溶液并加热煮沸数分钟。

冷却后倾入与标准比色液所用相同规格的比色管中,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处,最后加入1ml硫氰酸钾溶液,混匀后与上列比色管比色,得出结果后用下式进行计算并得到结论。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础操作班别:11环科二学号:3111007390姓名:蔡辉东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基础操作;2. 学习正确执行仪器的开机、关机;3. 参观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

二、实验原理: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调谐目的:采用标准物质全氟三丁胺(FC-43)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对质谱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最好的峰形和分辨率;消除质量歧视;2. EI离子源可获得特征谱图以表征组分分子结构,目前有大量的有机物标准质谱图。

由计算机自动将未知质谱图处理成归一化棒状质谱图,按一定的检索方法与谱库中的标准谱图进行比较,计算它们的相似性指数(匹配度),把最相似的谱图化合物最为未知组分的鉴定结果,并按照相似性指数大小顺序,列出其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等以供分析参考。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型号7890A-5975C)试剂:全氟三丁胺标准品、高纯氦气四、实验步骤:1.打开氦气(纯度99.999%以上)瓶开关;打开UPS电源;打开打印机电源;启动联机电脑后打开气相色谱仪电源开关;2.待气相色谱仪自检完成后,打开质谱仪电源开关。

若质谱长时间未使用,真空仓侧门已打开,开质谱电源时需用手轻按真空仓侧门1min,以利于抽真空。

3.开机约1.5小时后打开工作站预热;待开机约2小时,检查真空度合格后,进入调谐菜单,点击自动调谐,进行调谐。

4.待调谐完毕,进入仪器操作界面,建立方法,进行定性分析(苯系物的GC-MS定性分析)5.分析完关机。

进入view菜单,点击“诊断”后,进入“真空”菜单,点击“Vent”,等Vent 结束后(≥50分钟),同时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温度降至80℃以下后,退出工作站,依次关闭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和气瓶开关,关闭UPS电源开关。

五、注意事项:1. 必须严格按操作手册规定顺序进行开、关机程序;2. 仪器通过调谐后才能进行样品分析;3. 谱库检索结果并非定性分析的唯一方法,匹配度大小只表示可能性大小。

《仪器分析实验》课件

《仪器分析实验》课件

异常情况处理
遇到异常情况时,应冷静处理, 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仪器使用与维护
正确使用仪器,注意仪器的保养 与维护。
实验结束阶段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汇报
以报告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包括数据、图表和 结论。
仪器清洁与归位
清洗并整理实验器具,确保仪器归位。
0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意义。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误差来源,如仪器 误差、操作误差、环境
因素等。
误差传递与控制
研究误差在数据处理过 程中的传递规律,采取 有效措施减小误差对结
果的影响。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技能提升
0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多种仪器分析实 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01
实验目的明确
了解实验的目标,
为后续步骤提供指
02
导。
仪器检查与准备
确保所有仪器干净 、完好,处于正施准备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03
,穿戴必要的防护
装备。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 确配置所需的试剂

实验进行阶段
操作规范
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 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
实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 象。
数据筛选与取舍
将不同量纲或不同单位的数据转换为 统一标准,便于比较和分析。
异常值处理
识别并处理异常值,排除实验误差和 异常情况对结果的影响。
数据归一化处理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筛选关键数据 ,合理取舍无关紧要的数据。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仪器分析教学实践(3篇)

仪器分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具备仪器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仪器分析课程。

本文以某高校仪器分析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提高仪器分析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仪器分析基础理论: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等。

2.仪器分析实验: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3.仪器分析应用:涉及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领域。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分组实验、虚拟实验、现场实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

3.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实践1.理论教学实践(1)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仪器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教学实践(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虚拟实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使学生熟悉仪器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现场实验: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使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最新进展。

3.实践教学实践(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

(3)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获
取样品的成分和含量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试剂为甲醇、乙醇、水等。

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将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称重。

2. 样品提取,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将样品中的目标成分提取出来。

3. 色谱条件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参数。

4. 样品分析,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根据色谱仪输出的数据,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得到目标成分的
含量。

实验结果:
通过HPLC分析,得到了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信息,同时也确定了样品的成
分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较高的目标成分,达到了预期的分析要求。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仪器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对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
有意义的数据结果。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HPLC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为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仪器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运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概述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分析和识别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提供数据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三种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判断苯甲酸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证明其有芳香环结构;同时,其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实验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0.4mg/L和0.5mg/L,与标准值相接近,说明该方法可靠。

实验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分析香料中的各种成分,并通过母离子扫描和碎片离子扫描来确定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香料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香料的主要特征。

同时,根据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该香料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通过对三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与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技能,掌握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和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1.2学时安排:32学时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1.4学时分配:-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二、教学目标2.1知识与理解-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2能力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2.3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教学内容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仪器校正与标定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四、教学方法4.1理论讲授4.2仪器操作演示4.3实验操作指导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5.3实验报告撰写和考勤20%5.4实验室安全与卫生10%5.5队伍合作与表达能力10%六、实验设备及耗材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1.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光的特性,通过测量溶液中所吸收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即吸收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浓度测定。

2. 电位滴定法:利用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分析物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待测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电位的变化。

3. 气相色谱法:借助气相色谱仪对待测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样品被气相载气带到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在色谱柱内会根据其亲和性以不同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仪器与试剂1. 分光光度计2. 电位滴定仪3. 气相色谱仪4. 待测溶液:某种含有未知物质的溶液5. 标准溶液:含有已知浓度物质的溶液实验步骤及结果1. 分光光度法a. 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建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b.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

2. 电位滴定法a. 准备滴定溶液和待滴定溶液。

b. 用电位滴定仪滴定待测溶液,记录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以此判断滴定终点。

c. 根据滴定所需的滴定液体积和滴定终点电位变化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气相色谱法a. 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

b. 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设置合适的操作参数。

c. 通过检测样品中某种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并参照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确定待测样品中该组分的含量。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未知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可对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与改进。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铁在深层地下水中呈低价态,当接触空气并在pH大于5时, 便被氧化成高铁并形成氧化铁水合物(Fe2O3·3H2O)的黄棕色沉淀,暴露于空气的水中, 铁往往也以不溶性氧化铁水合物的形式存在。

当pH值小于5时,高铁化合物可被溶解。

因而铁可能以溶解态、胶体态、悬浮颗粒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 水样中高铁和低铁有时同时并存。

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可以分别测定低铁和高铁,适用于较清洁的水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快速且受干扰物质影响较小。

水样中铁一般都用总铁量表示。

一、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1.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总铁的含量。

2. 钴、铜超过5mg/L,镍超过2mg/L,锌超过铁的10倍对此法均有干扰,饿、镉、汞、钼、银可与二氮杂菲试剂产生浑浊现象。

3.本法最低检则量为2.5μg, 若取50mL水样测定, 则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

二、基本原理在pH 3~9的条件下,低铁离子能与二氮杂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在波长510nm处有最大光吸收。

二氮杂菲过量时,控制溶液pH为2.9~3.5,可使显色加快。

水样先经加酸煮沸溶解铁的难溶化合物,同时消除氰化物、亚硝酸盐、多磷酸盐的干扰。

加入盐酸羟胺将高铁还原为低铁,还可消除氧化剂的干扰。

水样不加盐酸煮沸,也不加盐酸羟胺,则测定结果为低铁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一)仪器1.100mL容量瓶。

2.50mL容量瓶。

3.分光光度计。

(二)试剂1.铁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7022g硫酸亚铁铵[Fe(NH4)2(SO4)2·6H2O],溶于70mL 20+50硫酸溶液中,滴加0.02mol/L 的高锰酸钾溶液至出现微红色不变,用纯水定容至1L。

此贮备溶液1.00ml含0.100mg铁。

2.铁标准溶液(使用时现配):吸取10.00mL铁标准贮备溶液, 移入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100mL。

此铁标准溶液1.00mL含10.0μg铁。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一、简答1.测量电导时,要用高频交流电源,防止电极极化,测量高纯水时要用光亮铂电极。

2.电导法测量水时随试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增长,电导增大,可能影响因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灰尘等溶于水,离子杂质增多形成电解质溶液,电导增大;也可能由于温度影响。

3.使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时,应该匹配电位计的类型是:(高阻抗型电位计)高输入阻抗电位计。

4.简述PH玻璃电极的使用注意事项:A、在使用电极前,将电极浸泡在蒸馏水中两小时以上,活化电极。

B、活化后的电极,不能用浓硫酸、浓硝酸、纯乙醇、丙酮等洗涤C、侧碱性溶液时速度要快,注意电极老化现象。

5.测定氟离子时,加入的TISAB由大量氯化钠溶液(控制溶液离子强度),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控制PH),柠檬酸钠(可以掩蔽干扰离子)组成。

6.测量标准溶液时,为什么按照从稀到浓的顺序进行?答:为了保持溶液不受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

8.溶出伏安法实验中,由于待测组分经过预先的富集,在溶出时迅速氧化,使得检测信号溶出峰电流显著增加,因此溶出伏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为使富集部分的量与溶液中的总量之间维持恒定的比例关系,实验中富集电位、时间、静止时间、扫描速率、电极的位置和搅拌状况,电极面积,实验参数,样品体积等都应严格相同。

9.极谱测定中除氧的方法:一、通入纯净氮气氢气等惰性气体,二、在中性或碱性试液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晶体或新配制的饱和溶液,三、在较强酸性溶液中加入纯铁粉,四、在弱酸性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抗坏血酸。

10.极谱分析中加入支持电解质的作用是消除迁移电流,表面活性剂,消除极谱极大。

11.原子吸收法测定铜,波长324.7纳米,仪器波长已经显示324.7纳米,还应调整空心阴极灯与燃烧器的相对位置,将对光板???在燃烧器的缝隙上,使其沿缝隙方向来回移动,观察发射光斑在对光板上变化情况,调节灯座和燃烧器的高低和左右,使光轴平行于燃烧器缝隙,并使光斑保持在对光板的同一高度上,以获得最大吸光度??12.在原子吸收光度法实验中,某样品经前期处理最后溶液中含90%的水和10%的乙醇,工作曲线法测定时,对标准系列的溶剂也用90%的水和10%的乙醇。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_4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_4

实验一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离子一、实验目的1、巩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理论知识。

2、掌握测汞仪的基本构成及使用方法。

3、掌握水中汞离子的冷原子吸收测定方法。

二、概述1、方法原理仪器根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即汞子对波长为253.7nrn的共振线上有强烈吸收作用制造的。

吸收的大小与汞原子蒸汽的浓度的关系符合比耳定律。

A=lg1/T = lgI0/I = KCL式中:A一吸光度I一透射光强度C一汞蒸汽浓度T一透光率I0一入射光强度K一消光系数L一吸收光程的长度由于汞的沸点很低容易挥发,同时汞离子能定量地被亚锡离子还原为金属汞,因而在常温下就可以利用汞蒸汽对253.7nm共振线的强烈吸收来测定溶液中的汞含量。

化学反应式为:Hg2++ SnCl62-= Hg + SnCl64-2、仪器F732—V智能型测汞仪或其它类似仪器。

3、试剂与标准溶液(l)硝酸:优级纯,分析纯。

(2)盐酸:分析纯。

(3)重铬酸钾:光谱纯。

(4)氯化业锡:分析纯。

(5)汞标准物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检定用的汞标准物质要求均匀、稳定、密封在玻璃安培瓶内,有效期为一年,汞浓度值为1.00±0.05mg/ml。

由上海测试技术研究所提供。

汞标准物质使用注意事项:a.使用前注意有效期:从生产日起,一年有效。

b.使用时振摇均匀,保持瓶口清洁,在无汞实验室内方能开启。

C.汞标样放在阴凉干燥处,或冰箱内保存。

d.使用的容器,临用前均需5%硝酸溶液浸泡24小时。

(4)汞标准工作溶液:根据工作需要,使用时配制,即对高浓度汞标准溶液,用硝酸重铬酸钾溶液逐级稀释。

(5)硝酸重铬酸钾溶液:称取0.05g重铬酸钾,溶于无汞去离子水,加入5ml 优级纯硝酸,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

(6)5%硝酸溶液:量取50ml分析纯硝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供洗涤用。

(7)临用前配制10%氯化亚锡溶液(w/v):称取10g氯化亚锡于小烧杯内,加人20ml浓盐酸,微微加热至透明,冷却后,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仪器分析方法,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仪器有光谱仪器、色谱仪器、质谱仪器等。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使用光谱仪器进行样品的分析。

光谱仪是指利用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进行分析的仪器。

三、实验步骤1.将待测样品放入光谱仪器中,确保样品与光源之间没有空气或其他杂质。

2.打开光谱仪器的电源,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调整波长和光强。

3.开始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或发射光强。

4.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出样品的浓度或其他需要的物理量。

5.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吸光度数据可以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曲线的关系,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通过对标准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仪器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使用光谱仪器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了样品的吸光度数据,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六、实验改进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光源的调试和准确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1.林国维.仪器分析实验室教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张青山.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以上为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全集,共计1200字。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一气相色谱分析法实验1 填充色谱柱柱效能的测定1.测定H-u关系曲线有何实用意义?2.如何选择最佳载气流量?实验2 大气中苯系物的色谱分离3.样品采集与处理中应注意些什么?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实验1 有机混合物气-质联用分离与鉴定1.在进行GC-MS分析时需要设置合适的分析条件。

假如条件设置不合适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扫描范围过大或过小结果如何?2.如果把电子能量由70eV变成20eV,质谱图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3.进样量过大或过小可能对色谱和质谱产生什么影响?4.如果计算机检索结果可信度差,还有什么办法进行辅助定性分析?5.写出苯质谱图中几个主要碎片峰的裂解方程式。

实验2 天然产物中挥发性(油)成分分析1.拿到一张质谱图如何判断分子量?如果没有分子量,还有何方法得到分子量?2.根据柠檬烯的质谱图解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三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芳烃1.解释所得色谱图上观察到的洗脱次序。

2.你认为苯甲酸在本实验所用的柱上滞留是强还是弱。

实验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和茶叶中的咖啡因1.用标准曲线法定量的优、缺点是什么?2.设法查找咖啡因的结构式。

根据结构式,咖啡因能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吗?为什么?3.若标准曲线用咖啡因浓度对峰高作图,能给出准确结果吗?与本实验的标准曲线相比何者优越?为什么?实验3 有机酸的分析1.若用50%的甲醇或乙醇作流动相,有机酸的保留值是变大还是变小。

分离效果是变好,还是变坏。

说明理由。

实验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磺胺类药物1.写出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的分子式。

2.试分析HPLC法与GC法的原理和仪器的异同点。

四离子色谱分析法实验1 离子色谱法分析混合阴离子1.离子色谱进行阴离子检测时,为什么会出现负峰(倒峰)?2.化学自再生连续阴离子抑制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实验2 水中阴离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影响阴离子分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单柱理型离子色谱和双柱离子色谱主要区别是什么?五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实验1 有机化合物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1.根据3种物质的酸碱离解常数,确定各自在分离条件下的形态及其极性,试解释3种组分的出峰次序。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1) 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0g、液体样品不少于0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 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L,加入正己烷2.0L,振荡1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S分析。

(3) 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S分析。

(4) 色谱条件:色谱柱:HP-5S石英毛细管柱30×0.(内径)×0.μ]; 进样口温度:2℃;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in,以℃/in升温至2℃,保持1in,再以5℃/in升温至280℃,保持4in; 载气:氦气,流速1L/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 质谱条件: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溶剂延迟:5in。

(6) 分析。

(二)结果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质谱图丰度/z-->(三)分析查阅资料得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结构为推论:质荷比为113的结构为质荷比为149的结构为质荷比为167的结构为质荷比为279的结构为二.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防腐剂的实验(一)方法 1仪器:aters超高压液相色谱仪(AQUITY UPL)、超声波清洗仪、超纯水制备仪、万分之一天平。

2试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乙腈、甲醇(均为分析纯)、超纯水。

3步骤:(1) 标准液的制备:标准混合使用液:精密称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各0.01g,用一只100L容量瓶以乙腈:水=1:1中定容,吸取1L,于L容量瓶中水定容,配制浓度均含4μg/L的酯类混合物的标准溶液,混匀备用。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及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 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3. 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操作及样品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美国安捷伦公司7890A-5975C型号。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日立F-4700FL型号。

3. 液相色谱(HPLC):Agilent 1200系列。

4. 试剂:全氟三丁胺标准品、高纯氦气、实验样品等。

四、实验原理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通过气相色谱将样品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实验中,利用全氟三丁胺标准品对质谱仪的质量指示进行校正,并对质谱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最好的峰形和分辨率。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发射荧光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中,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得到相应的光谱文件,并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液相色谱(HPLC):通过高压泵将流动相输送至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

实验中,利用反相HPLC对-VE进行定量分析。

五、实验步骤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气相色谱条件,如载气流量、柱温等;(3)设置质谱条件,如扫描范围、碰撞能量等;(4)进行样品分析,记录色谱图和质谱图;(5)关闭仪器。

2. 荧光分光光度计(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1)开机,预热仪器;(2)设置光谱扫描条件,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等;(3)对四种不同的溶液进行三维光谱扫描;(4)使用Excel和Matlab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5)关闭仪器。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火焰光度计3.原子吸收光谱仪4.质谱仪5.气相色谱仪6.液相色谱仪7.电化学分析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组成结构;2.了解常见的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尝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给定物质的吸收光谱;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二: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构造;2.探究不同火焰的颜色与物质的关系;3.使用火焰光度计进行定性分析,鉴别不同金属离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2.熟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方法;3.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定量分析给定溶液中的金属元素;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四:质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质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质谱仪进行物质的质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五: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气相色谱仪对给定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六: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构造;2.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性分析给定混合溶液中的化合物;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七: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电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溶液中物质的定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红外(3篇)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红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3. 熟悉红外光谱图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区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从而获得物质的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如官能团、化学键、分子构型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移液器、烘箱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剂、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移入样品池中,并加入适量溶剂,使样品充分溶解。

将样品池放入烘箱中,在规定温度下烘干,直至样品池中的溶剂完全挥发。

2. 样品池清洗:将烘干的样品池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用干燥剂干燥。

3. 红外光谱扫描:将干燥后的样品池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分辨率和扫描次数。

4.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红外光谱图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峰位和峰强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光谱图: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到多个吸收峰。

根据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2. 官能团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3350-3400 cm^-1处的宽峰属于O-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羟基;2920-2850 cm^-1处的峰属于C-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烷基;1730-175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羰基。

3. 化学键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1500-1600 cm^-1处的峰属于C=C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烯烃;1200-130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醚键。

4. 分子构型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分子构型。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样品池的清洗和烘干,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一、目的要求1.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观察溶剂极性对丁酮、异亚丙基丙酮的吸收光谱以及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3.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 400nm)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H 值、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未知物的紫外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比较,如果两者一致,说明至少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是相同的。

E1带、E2带和B带是苯环上三个共轭体系中的的π→π*跃迁产生的,E1带和E2带属强吸收带,在230~270nm范围内的B带属弱吸收带,其吸收峰常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共轭效应、空间位阻、助色效应)和外因(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

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不仅影响待测物质吸收波长的移动,还影响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它的形状。

三、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扫描型)石英吸收池容量瓶(10 mL,5 mL)吸量管(1 mL,0.1 mL)四、试剂苯、乙醇、氯仿、丁酮、异亚丙基丙酮、正庚烷(均为A.R)苯的正庚烷溶液(以1︰250比例混合而成)、甲苯的正庚烷溶液(以1︰250比例混合而成)0.3 mg ·mL-1苯酚的乙醇溶液、0.3 mg ·mL-1苯酚的正庚烷溶液、0.4 mg ·mL-1苯酚的水溶液、0.8 mg ·mL-1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0.8 mg ·mL-1苯甲酸的乙醇溶液、0.3 mg ·mL-1 苯乙酮的正庚烷溶液、0.3 mg ·mL-1苯乙酮的乙醇溶液异亚丙基丙酮分别用水、甲醇、正庚烷配成浓度为0.4 mg ·mL-1的溶液五、实验步骤1.苯及其一取代物的吸收光谱的测绘在五只5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0 mL苯、甲苯、苯乙酮、苯酚、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它们依次装入带盖的石英吸收池中,以正庚烷为参比,从220~320 nm进行波长扫描,得吸收光谱。

观察各吸收光谱的图形,找出最大吸收波长λmax,并计算各取代基使苯的λmax红移了多少?2.溶剂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1)溶剂极性对n→π* 跃迁的影响在三只5 mL的容量瓶中,各加入0.02 mL(长嘴滴管1滴)的丁酮,分别用水、乙醇、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它们依次装入石英吸收池,分别相对各自的溶剂,从220~350 nm进行波长扫描,制得吸收光谱。

比较它们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并解释。

(2)溶剂极性对π→π* 跃迁的影响在三只10 mL的容量瓶中依次加入0.20 mL分别用水、甲醇、正庚烷配制的异亚丙基丙酮溶液,并分别用水、甲醇、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它们依次装入石英吸收池,相对各自的溶剂,从200 ~300 nm 进行波长扫描,制得吸收光谱。

比较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变化,并解释。

(3)溶剂极性对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形状的影响在三只5 m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0 mL苯酚、苯乙酮、苯甲酸乙醇溶液,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它们依次装入带盖的石英吸收池中,以乙醇为参比,从220~320 nm进行波长扫描,得吸收光谱。

与苯酚、苯乙酮、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的吸收光谱相比较,得出结论。

3.溶液的酸碱性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在二只5 mL的容量瓶中,各加入0.50 mL苯酚的水溶液,分别用0.1 mol·L-1HCl、0.1 mol·L-1NaOH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它们分别依次装入石英吸收池,相对水,从220~350 nm进行波长扫描,制得吸收光谱。

比较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并解释。

六、思考题1.举例说明溶剂极性对n→π*跃迁和π→π* 跃迁吸收峰将产生什么影响?2.在本实验中能否用蒸馏水代替各溶剂作参比溶液,为什么?实验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芳香族化合物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结构分析的应用;借助“标准吸收光谱图”鉴定未知物;2、学习有机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许多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具有特征的吸收光谱,从而可以用来进行有机物的鉴定及结构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此外,还可对同分异构体进行鉴别。

对具有π健电子及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特别灵敏,且在紫外光区具有强烈吸收。

该法在有机物分析中可进行:(1)纯度检查;(2)未知样品的鉴定;(3)分子结构的推测;(4)互变异构的判别;(5)定量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751GW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 石英比色皿2、试剂:苯酚,环己烷,10%NaOH四、操作步骤1、未知物的鉴定(1)在10mL 比色管中取固体未知芳香化合物一小粒(约0.1mg),用5-10mL 环己烷溶解,加塞摇溶为止。

(2)以空白为参比溶液,用1cm 石英比色皿,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氢灯为光源,测定吸收曲线。

测定波长从242nm 开始,每隔4nm 测一次到290nm 为止。

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Ⅰ、测定时波峰谷处间隔1nm 或0.5nm;曲线上升或下降部分可间隔2nm 或更大一些。

Ⅱ、从242nm 连续向长波方向测定。

每测定一个数据均需以参比溶液调节仪器零点及透光率100%;Ⅲ、防止参比溶液及环己烷溶剂污染。

图一苯酚吸收光谱图(溶剂环己烷)2、酚的定量测定(1)配制标准系列:取酚标准溶液0.1mg/mL0.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50.00mL 容量瓶中,各加10 滴10%NaOH 水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2)绘制吸收曲线及标准曲线:用1cm 石英比色皿,在波长242~290nm 内每间隔4nm,以空白为参比,测定标准系列中3 号(或4 号)的吸光度A,绘制吸收曲线(按上面的注意所示),找出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与图一比较,有何不同;为什么?)用1cm 石英比色皿,在选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下分别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以空白为参比;(3)测定未知液:取未知液10.00mL 置于50.00mL 容量瓶中,加10 滴10% NaOH 水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用1cm 石英比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以空白为参比。

(4)计算未知液的含量(mg·mL-1)。

【思考题】1、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分析中的特点。

2、本实验与普通的分光光度法有何异同?实验三、UV-2401PC紫外光谱仪的使用及氯霉素含量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光谱仪的结构和原理,学习紫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2.了解氯霉素最大吸收峰波长的测定方法。

3. 掌握紫外光谱分析氯霉素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UV-2401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使用规程1. 开机(顺序:稳压电源、光学台、电脑)。

2. 预热二十分钟后,在UVPC v3.9菜单下进入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程序,然后仪器进行自检。

3. 自检完后,在Acquire Mode 菜单下,选取Spectrum ,设计参数 4. 放入样品,按Start 进行自动扫描。

5. 在Manipulate 菜单下,选Peak Pick ,用鼠标拉出隐藏的参数和最大吸收峰波长。

6. 在Presentation 菜单下,选Plot,然后点Print ,打印扫描谱图。

7. 在Acqurie Mode 菜单下,选Quantitative ,对定量参数进行设计。

8. 放入样品,点Read ,输入标准物浓度值。

9. 标准物做完后,点Unknown ,做未知浓度样品。

10. 在Presentation 菜单下,选Plot,进行图形位置设计,点Print ,打印谱图。

11. 关机,顺序与开机相反 三、氯霉素最大吸收峰波长的测定1. 实验原理氯霉素具有消炎、镇静的作用,是一种抗菌素,分子结构较简单,其结构式为:氯霉素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四个异构体统称为“氯胺苯醇”,由于氯霉素分子中含有π910大π键,氯霉素水溶液在λ=270nm 左右的近紫外区有一最大吸收峰,因此,在400-200nm 的波长范围内即紫外区我们可测定氯霉素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如图1所示:2. 仪器与试剂仪器:UV-2401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50ml 容量瓶6个,1000ml 容量瓶1个, 10ml 吸液管1支 试剂:氯霉素注射液(250mg/支)或氯霉素药片(50 mg/片)3. 操作步骤① 氯霉素标准液的配制用氯霉素水剂1支(含氯霉素250mg ),加水至1000mL 配制成浓度为250 ppm 的氯霉素标准溶液。

②氯霉素测定液的配制用10ml 吸液管分别移取2、4、6、8、10ml 的氯霉素标准溶液于5个5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其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 ppm 。

③最大吸收峰波长的测定以40ppm 的溶液为例,用石英比色皿取2/3到3/4体积的氯霉素测定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00-2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得氯霉素吸光度与波长关系图(图1),找出最大吸收峰波长。

从图1可知,随着吸收峰波长的下降,吸光度A 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又下降,其最大值处即为最大吸收峰值。

图1:氯霉素吸光度与波长关系图H O 2N — C —C —CH 2OH OH NHCOCH Cl 2 H 200 300 400 λ(nm)吸光度A 2.0 1.5 0.5 1.0最大吸收峰波长λ最大在270nm 左右。

四、氯霉素含量分析实验原理:由于氯霉素分子中含有π910大π键,在近紫外区λ=270nm 左右有一最大吸收峰。

当氯霉素浓度不太大时,在最大吸收峰处,氯霉素的浓度(C )与吸光度(A )具有线性关系: C=KA+C 0如果说以上面的数据作吸光度(A )对浓度(C )的工作曲线图,图示(图2)如下:图2 氯霉素的标准曲线图从图2中亦可求出,氯霉素的浓度C=35ppm 。

①标准曲线图的绘制在最大吸收峰波长下,分别测定浓度为0、10,20,30,40,50ppm 的氯霉素的吸光度A ,绘制成工作曲线。

②未知氯霉素溶液浓度测定配制未知氯霉素溶液(浓度约在20-40ppm 之间,以便在标准曲线内查找浓度),在最大吸收峰波长(前已测定的λ最大)下测定未知溶液的吸光度A 值,根据A 值在标准曲线上找出未知液的浓度或由计算机处理得出C 未。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①最大吸收峰波第测定③未知液的测定在最大吸收峰波长下,测出未知液的 A 未= 从工作曲线上查出:未知液的浓度:C 未= 五、 注意事项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属大型精密仪器,必须由专人管理和使用;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管理人员每周至少开一次机或更换干燥剂,以除去机内湿气;3、易挥发、具有腐蚀性的样品、对主机内塑料或石英池有溶解作用的样品等应尽量少做或不做;4、要遵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则: 另外还注意1.全班共分6组,每组9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