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防洪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mm(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mm(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
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
55天)。
无锡南门水位站1923~1999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6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88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92米(1934年8月26日)。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南门超过4米的水位几乎每1~2年就出现一次。
第三条本次防洪规划所称无锡市区即为中心城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郊区、新区、马山共6区,共辖乡镇13个,街道29个;1999年末人口111.69万人,人口密度2158人/平方公里。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138亿元,占全省的11.8%,人均2.63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2.43倍,在全国主要经济城市GDP排名表中列第10位;1999年无锡市区GDP为377.95亿元,占全市33.2%,人均3.38万元,是全市人均值的1.29倍。
无锡市是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跨入了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投资环境40优的行列;无锡已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无锡境内交通发达,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四条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临长江,南滨太湖,境内地势低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成无锡市历来洪涝灾害频繁,解放以来较大的洪涝灾害就有1954、1962、1983、1991、1999年等5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其中以1954、1991年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最大。1991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70亿元,其中市区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5亿元。
第五条无锡市区现有的防洪体系是在历史留下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建成16个重点圩子,40个排水片区,基本能抗御外河4.50米的洪水位。
第六条由于受水乡河道的分割,目前已建的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现有的防洪体系依赖于流域和区域性的水利环境,圩区小而分散,防洪堤线长,防洪墙对城市景观、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2、城市现有的防洪工程标准不高;
3、堤防、建筑物险工险段多,渗漏严重;
4、城区排水体系混乱,标准偏低;
5、地面沉降造成水利工程防洪能力不断削弱;
6、城区河道普遍淤积,造成排水断面减小,排水不畅,河道填塞,调蓄水面大量减少;
7、河道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城市风貌和投资环境。
第三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第七条主要规划依据:
1、《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防洪标准》(GB50201-94)
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6、《城市排水规范》
第八条规划原则:以防洪治涝为主,结合调水,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在充分发挥已有工程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部分调控骨干工程,因地制宜地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规划尽量体现水利与水保结合、水利与航运结合、城市与农村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及与治太工程相结合的“五结合”指导思想。遵循“战线缩短、调度灵活、工程可靠、留有余地和尽量利用原有工程”的防洪基本思路。统盘考虑防洪安全、城市景观、古迹保护、交通航运、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定各方面的效益。第九条规划范围:本次防洪规划的范围包括无锡市区及锡山市紧靠市区的部分低洼圩区。
第十条防洪标准:规划区以京杭运河为界分为二大
部分,运河以东为城市繁华区,其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运河以西的人口、经济比较密集的山北北圩、山北南圩、盛岸联圩按200年一遇设防,其余圩区按50~100年一遇设防。
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水利计算
第十一条设计暴雨:对无锡市现有水文资料分析表明,造成无锡市城市河道水位涨幅较大的暴雨一般为1~3天,采用频率分析法推求得,无锡市区200年一遇标准的1日暴雨为247.9mm,3日暴雨为342.6mm,7日暴雨为422.6mm。
设计暴雨的时间分配采用同频率法,选择1991年7月1日至7日为典型暴雨过程,最大1、3、7日雨量按同频率法缩放至设计雨量,7天设计暴雨过程按典型7天暴雨对应时间嵌入1991年典型暴雨过程,综合考虑前期降雨和后期降雨对区域河网水位的影响。
第十二条采用水文水力学模型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位。在现状工况条件下,无锡市遭遇200年一遇暴雨时,南门水位站处的水位为5.36米,利民桥处为5.29米,江尖5.38米,双河口5.40米;在规划工况条件下,无锡市遭遇200年一遇暴雨时,南门水位站处的水位为5.05米,利民桥处为4.97米,江尖5.12米,双河口5.1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