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全】-考试必备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Y)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Y)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Y)答案: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
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
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
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Y)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 ,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人与和谐社会,自然间的联系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5、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P981.如何理解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2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P75-78.3.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4.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第三章.P147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5.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6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答案alpha版)
思考与练习(一):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1.哲学的物质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1)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任何⼀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产⼒同⽣产关系的⽭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产社会化同⽣产资料资本家私⼈占有之间的⽭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产⼒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盾和⽃争。
资本主义固有⽭盾的发展,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盾引发了⽆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40年代发⽣在法、英、德的三⼤⼯⼈起义标志着现代⽆产阶级作为独⽴的政治⼒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起义的失败从反⾯说明,没有⾰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产阶级的解放⽃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千年来⼈类思想和⽂化发展中的⼀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类⽂明成果,⽽且他们⾸先是⾰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运动,他们毕⽣的使命都是和争取⽆产阶级和⼈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且也从各个⽅⾯为创⽴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性:马克思主义诞⽣150多年来,指引各国⽆产阶级和劳动⼈民进⾏了艰苦卓绝的⽃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民群众的实践,⼈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1.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5.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阶级性和实践性是根本特性。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马原课后复习及思考答案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②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③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②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开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开展其自身。
它之所以是开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世界,研究时代提出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历,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其进展批判的研究,剔除错误,吸收合理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理论体系,它具有自我批判意识,根据时代的开展完善自身。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等继承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畴的理论,必须是根本观点、立场、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本质相一致。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局部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深刻性,以及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提醒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开展规律,并能动的改造世界。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表达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原课后思考题及(2015版)
绪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课后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绪论(教材P23略)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4)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7)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1)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3)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6)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6)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9)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通过经典作家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产生,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他的创立是时代的需要。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首先,要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它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同时,还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其次,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马原课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2页)[日期:2012-06-24] 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网作者:admin 阅读:19次[字体:大中小]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既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取得了胜利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一矛盾的发展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怎么消灭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断。
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在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现了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决心。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革命的统一?(2022年第10版)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建立和实现的。
科学与革命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是因为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才有强烈的科学欲望,特别是科学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21年修订版p13)① 这种品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保持青春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完全革命性的。
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第一章:哲学的名词和概念教学要点•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哲学名词的概念和内涵•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的关系思考题目及答案1.什么是哲学?它有哪些特点?–答案:哲学是研究宇宙本原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抽象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2.哲学名词有哪些主要概念?–答案:哲学名词包括实在、现象、本体、范畴、关系、属性、因果、自由等。
3.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有何区别?–答案:哲学着眼于宇宙的本原及其规律,而科学关注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和其规律,宗教强调信仰和超越,艺术致力于审美和艺术表达。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思考题目及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答案: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有何区别?–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把事物看作孤立的、静止的实体。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怎样的?–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根据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任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题目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革命的、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践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答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马原课后思考题答案〔5-7章〕及相关材料〔2009.12.16〕
马原课后思考题答案〔5-7章〕及相关材料〔2009.12.16〕马克思内容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相关材料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答:(一)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二)垄断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三)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
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
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一)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我们建国50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
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结合。
我们在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考、正确的方法,了解事物的要素系统,把握事物的联系发展,辩证地看问题,避免认识中的片面性、绝对化。
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 、“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四、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2)矛盾具有普遍性,只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现阶段,我国及世界普遍存在这一矛盾,我国面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金融危机这一矛盾。
(3)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危机与过去的金融危机不同,与其他国家面对的金融危机不同,所以我国政府根据我国金融危机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解决金融危机的政策。
(4)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国政府作出这一政策既看到了金融危机的普遍性又看到了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作出的政策及适合我国国情,又可疑缓解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危机,作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另外,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原理,要求我们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
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于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
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
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必将一事无成。
事物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这样才能经受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总之,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按辩证法办事”,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就能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
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
因此,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着重点是“实”字,要根植于实践,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更关键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重要实践。
二、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
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就是进行理论创新。
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能对制度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经济领域创新提供能动的反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工作。
3、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是要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发展新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有力地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