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资料(知识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纵观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以下将就古代音乐的起源、乐器、音律体系、音乐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带您一起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精髓。

一、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以石制成的筑、敲击类乐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始的简单乐器逐渐演变为各类气韵生动的乐器,如丝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二、古代乐器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多,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包括丝弦乐器中的琵琶、古筝、二胡、竹笛等;吹管乐器中的箫、笛子、唢呐、洞箫等;打击乐器中的钟鼓、铙钹、大鼓等。

每种乐器都有其特殊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

三、音律体系中国古代的音乐音律体系主要有五声音律、八声音律和十二声音律。

五声音律在古代音乐发展初期较为常见,八声音律在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并广泛应用,十二声音律则是明清时代的主流音律。

四、音乐表演形式中国古代音乐的表演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雅乐、宫廷乐、民间乐、寺庙乐等。

雅乐是指古代帝王贵族聚会时进行的正式音乐表演,宫廷乐则是指古代宫廷内举行的各种音乐会和演出,民间乐则是古代百姓自发形成的音乐表演形式,寺庙乐则是在佛教寺院内进行的仪式音乐表演。

五、音乐与文化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化密不可分,音乐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是古代文人雅士必修的技能之一。

古代文人经常将自己的感悟、人生哲理融入音乐中表达,使音乐兼具艺术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六、音乐与宗教在古代,音乐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都在其仪式中使用音乐来达到宗教的目的。

这些宗教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各有特点,但都以宏大、庄重、肃穆的风格为主,给人以肃然起敬之感。

七、音乐的社会功能古代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提升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初三音乐:古典与流行知识点

初三音乐:古典与流行知识点

初三音乐:古典与流行知识点古典音乐1. 古典音乐的起源和特征古典音乐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是指欧洲上层社会所创作的一种严谨、复杂、高雅的音乐。

其特征是旋律优美、节奏精准、和声丰富。

2. 著名古典音乐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包括贝多芬、莫扎特、巴赫、海顿等。

这些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古典音乐的代表。

3. 古典音乐乐器古典音乐常用的乐器包括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等。

其中,钢琴是古典音乐常用的打击乐器,由于其音域广阔,既可以演奏旋律,也可以演奏和声。

4. 古典音乐形式古典音乐的形式较为复杂,主要有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合唱曲等。

其中,交响乐是指由大型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作品,规模宏大,格调高雅。

流行音乐1. 流行音乐的起源和特征流行音乐指的是当代年轻人所喜爱的音乐,它的特征是节奏明快、易于理解、易于传唱。

流行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

2. 流行音乐类型流行音乐包括摇滚乐、电子乐、流行歌曲等。

其中,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主流之一,它通常采用吉他、贝斯和鼓等乐器,旋律激情洋溢、充满力量。

3. 流行音乐明星流行音乐有很多著名的明星,如迈克尔·杰克逊、碧昂丝、泰勒·斯威夫特等。

他们的音乐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影响力很大。

4. 流行音乐与时尚流行音乐与时尚常常紧密相连,流行音乐的歌手也是时尚风向标之一。

流行音乐与时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以上是初三音乐:古典与流行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学习音乐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音乐常识介绍

中国古代音乐常识介绍

中国古代音乐常识介绍马汉麟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re)3(mi)5(sol)6(la)。

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就是五声音阶上的五个音级:宫商角徵羽1235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

变宫、变徵大致和现代简谱上的7(ti)和#4(fis)相当,这样就形成一个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 2 3 #4 5 6 7作为音级,宫商角徵羽等音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

这就是说它们的音高是随着调子转移的。

但是相邻两音的距离却固定不变,只要第一级音的音高确定了,其他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

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起点,《淮南子·原道训》说:"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

"宫的音高确定了,全部五声音阶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

七声音阶的情况也是这样。

古书上常常把五声或五音和六律并举。

《吕氏春秋·察传》说:"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

"《孟子·离娄上》说:"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可见律和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

十二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特定的名称,和现代西乐对照,大致相当于C #C D#DEFG#GA#AB等十二个固定的音。

从低到高排列起来,依次为:1.黄钟2.大吕3.太簇4.夹钟5.姑洗6.中吕C#CD#DEF7.蕤宾8.林钟9.夷则10.南吕11.无射12.应钟[4]#FG#GA#AB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做六吕,合称为律吕。

古书上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包举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阳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为六阴律。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1.三大安魂曲: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2.三大神剧:三大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孟德尔颂的伊利亚3.中国乐器分类:中国乐器依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4.中国传统音乐分类: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器乐、民歌、曲艺及戏曲四类5.西方乐器分类:西方乐器总括分为擦弦、木管、铜管及敲击四大类6.五大纲琴协是: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7.六大交响曲是: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z辽士的幻想交响曲8.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9.自然音:指的是自然音阶上的音,包括(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上的音!10.声音的基本要素:声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高、音量、音长与音色11. 音乐史上的3B(4B)是指: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巴赫(Bach, Johann Sebastian)与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van)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Bartok, Bela)12.音乐的要素:音乐的精髓透过音乐的要素来传达与表现,而音乐的要素包含了节奏、旋律与合声13.音乐的新旧约:在音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哈的十二平均律比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喻为新约圣经14.绝对音感与相对音感是指:能瞬间听出一些音音高的能力称为绝对音感;相对于绝对音感而言,在音的比较下才能听出音高的能力称为相对音感15. 圆舞曲之父是:圆舞曲之父指的是大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Vater))16. 圆舞曲之王是:圆舞曲之王指的是小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Sohn))17. 歌曲之王是:奥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 Franz (Peter))因为留有超过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称为歌曲之王18.标准音高:伦敦国际会议(1939)决定“标准A”音高为440赫兹,现今国际上普遍使用此规则19. 音乐理论中的“乐音”与“噪音”定义:有人定义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音称为乐音(musical tone)其余皆称为噪音(noise);也有人定义钢琴键盘上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十二个键为“乐音”,其余为“噪音”;也有不少书籍定义“乐音”为震动有规则的音响,“噪音”为震动无规则的音响20.乐谱:凡是使用符号或文字来记载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速度、表情、演奏法….即可称为乐谱21.交响曲之父:“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 Franz Joseph)。

中国音乐史大一知识点

中国音乐史大一知识点

中国音乐史大一知识点中国音乐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音乐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将介绍中国音乐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音乐古代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根据出土的乐器和文献记载,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这被称为“五声音律”。

古代音乐常用的乐器包括筝、琵琶、笛子、鼓等。

在古代社会,音乐起着丰富民生、祭祀神明以及激励军队等多种作用。

二、古代音乐理论在中国音乐史上,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是冯梦龙和元代音乐家明代音乐家明代音乐家冯梦龙制定的音乐理论系统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古代音乐理论注重乐律的平衡和调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三、古代宫廷音乐宫廷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自秦汉时期起,宫廷音乐逐渐成为帝王和皇后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主,雅乐中的乐舞和歌唱也培养了专业的音乐家。

唐代的乐府诗歌是宫廷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多样而丰富,不同地区和族群都有各自的音乐传统。

民间音乐以曲艺、民歌、戏剧音乐等形式存在。

中国民歌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情感内涵,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劳动和情感。

五、现代音乐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音乐逐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了各种风格独特的音乐作品。

中国现代音乐家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六、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是音乐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许多机构和学者致力于音乐教育和研究。

中国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院校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他们在传统和现代音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中国音乐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独特的音乐形式之一,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音乐、音乐理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以及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都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知识点。

深入了解中国音乐史,有助于我们欣赏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音乐史I总结归纳

中国音乐史I总结归纳

中国音乐史I总结归纳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自古至今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音乐史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

一、古代音乐时期(上古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尤其是先秦时代的音乐传承。

在这一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宴会和军队活动等场合。

著名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兼音乐作品,其中的歌谣和诗词体现了当时音乐的形式和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音乐逐渐发展,特色越发鲜明。

在秦汉时期,乐府音乐成为主流,它是由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

乐府音乐注重以琴、瑟、筝等弹拨乐器为主,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成为后世音乐的重要源头。

二、中古音乐时期(魏晋至唐宋时期)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音乐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在这一时期,宫廷音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统治阶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乐舞《高阳台》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代表之作,它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传达了华丽繁荣的氛围。

此外,唐朝还有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问世,如《乐府琐腐集》和《乐府杂录》等,为后来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近现代音乐时期(元明至现代时期)元明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走向衰落。

明朝后期,西洋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的影响逐渐显现。

清朝时期,民间音乐大量涌现,各地方戏曲、民间歌谣等形式的音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到了现代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和创新。

当代的中国音乐凝聚了传统和现代元素,不仅保留了传统乐器和唱腔,还引入了西方音乐的技巧和理论。

中国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等为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归纳:在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古代音乐、中古音乐和近现代音乐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音乐文化。

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的兴起,再到现代音乐的革新,中国音乐历经沧海桑田,不断融合变化。

中国古典音乐浅析

中国古典音乐浅析

中国古典音乐自发展以来,就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它以独特的英姿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开出一朵奇葩。

音乐是一门伟大而神奇的艺术,它以无形无色的声音荡开人们心中的涟漪,随着它的旋律波浪起伏,将人们引入一个神奇而美妙的艺术世界之中,让人如痴如醉,甚至忘记自我。

古人也常以美妙的音乐来修身养性,因而古典音乐体现的是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和对自然之音的追求。

古典音乐中那种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音律和美感,使音乐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一、古典音乐的简介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曾记:“黄帝令伶伦作音律。

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黄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自有音乐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中国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

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沉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

而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

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中国主流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涵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因此,中国古典音乐蕴涵着生命的哲学,它推崇自然之音,并强调具有朝气蓬勃的音乐节奏和情调以及与自然生命相通的悠远意境,强调着大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

二、古典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内涵中国古典音乐是利用文字来记谱的,“宫、商、角、微、羽”与简谱中的“1、2、3、5、6”相对应,而在周代之时形成七音阶,新增“变微”和“变宫”,虽然七音阶早已经形成,但是古代的音乐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为主。

中国古典音乐ppt分析

中国古典音乐ppt分析
• 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 如雁卵。”
葫芦丝
•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 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 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 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 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 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 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 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 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 浓郁的地方颜色。

扬琴 • 编钟




古筝
•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构造由面板、雁柱、琴 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 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 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 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 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 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 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 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 同制造,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 表古筝弦数21根。
古乐形式
• 原始时代的古乐常常是诗歌、 音乐、 舞蹈的不同 程度的结合体,且都与原始人类的生产活动他们与 自然灾难的斗争有较直接的联系。相传为尧、舜 时代的“以麋置(冒)缶而鼓之……以致舞百 兽”(《吕氏春秋》)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益稷》〕,实际就是人们在土鼓、石磬 之类原始乐器的伴奏下仿照兽类形态的舞蹈,它 是原始人类狩猎生活的反映,人们也从它得到鼓 舞的力气。葛天氏之乐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 歌八阕”〔《吕氏春秋》〕,即舞者拿着牛尾巴, 边舞边唱。
琴音“九德”:奇、古、 透、静、润、圆、清、 匀、芳。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中国音乐史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的学科,它探究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在大二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代器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

在古代器乐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乐谱记谱法等相关知识。

在宫廷音乐方面,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起源、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等内容是必要的。

此外,了解一些古代民间音乐的流派、特点和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理论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音乐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了解五音、六律、宫商角羽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代音乐调式的特点和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各种表情符号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曲艺和戏曲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京剧、豫剧、评剧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音乐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曲艺形式如评书、相声等的音乐背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四、现代音乐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和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了解不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了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以及从世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

此外,了解一些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对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大二中国音乐史的学习需要了解古代音乐、音乐理论、曲艺和戏曲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一、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指1898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前存在于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具有一定流传时间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二、宫廷音乐古代奴隶、封建社会中,专门在宫廷演出、运用于宫廷礼仪、宴飨、祭祀等场合的大型乐舞形式。

宫廷音乐自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建立之时,便随着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应运而生。

(一)“雅乐”:是指周族的传统音乐。

孔子后,“雅乐”成为礼乐的代称。

雅乐是祭典、朝礼时演奏的音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音乐。

节奏缓慢,气氛庄严肃穆。

(二)“燕乐”:指燕礼之乐,天子大宴群臣和宾客,叫燕享(宴享、宴飨)。

(三)先秦时期的钟鼓乐队:文献一般称为“钟鼓之乐”,是以编钟、编磬、建鼓为主要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

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

乐器制作精美,乐队规模较庞大。

1978年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初期(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墓中的钟鼓乐队为典型实例。

三、文人音乐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由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参与创作、表演的传统音乐。

主要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古琴音乐,包括琴曲、琴歌、琴箫合奏。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古琴便成为古代文人的自娱性乐器,“抚琴”成为文人抒发情怀、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

词调音乐,是一种配词歌唱的音乐表演形式,主要盛行于唐宋时期。

(一)文人音乐与生活方式古琴形制造成的音响特征,形成古琴清、幽、淡、远的含蓄、内敛、虚实交融的风格,与中国山水画的风格相似,追求弦外之韵和旷邈的意境。

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极具象征意义的乐器,象征文人的品性、人格,与玉、竹共同成为文人生活方式与人生追求的象征物。

明·徐上瀛《大还阁琴谱·溪山琴况》提出“独具超逸之品,自发超逸之音”的命题,李贽《焚书·琴赋》提出“有是格便有是调”的命题,都阐发了古琴音乐与文人人格的内在联系。

中国文人的处世哲学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古琴则成为古代文人“穷”时“善其身”的寄情之物,追求洒脱、逍遥的审美人生。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古代文化常识之音乐等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之音乐等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之音乐、文娱知识点一、古代音乐1.五音、六律古人把宫,商、角、微、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

即: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1、2、3、4、5 )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徽,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 2 3 4 5 6 7例如:“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荆轲刺秦王》)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

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

即: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例如:“夔于是正六律和无声。

”(《察传》)“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2.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3.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4.六么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本名《录要》,后比为《绿腰》《六幺》。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5.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全曲共十二遍,前六遍为散板,无拍,不舞,后六遍有拍有舞。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6.桑林古乐曲名。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7.无射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

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8.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

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

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9.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10.乐师可以演奏出动人的音乐,天籁之音的人被称为乐师。

11.十二律古乐的十二调。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点

大司乐(周)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职能:1.音乐教育 2.严格的行政管理3.音乐表演职能等级: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大司乐,乐师,大师,小师,典庸器出自:《礼记·内则》所学内容:乐德。

乐语。

乐舞。

场合:宫廷宴饮,祭祀目的: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十二律(周)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单数为“六律”,双数为“六吕”“六同”,共称“律吕”五声(周)宫商角徵羽旋宫(西周)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礼记·礼运》三分损益法(春秋)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以弦长比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徵-羽-宫-商-角缺点:1.黄钟不能还原2.不能旋宫转调《管子·地员篇》隔八相生法(春秋)每隔八位升一律《吕氏春秋·音律篇》曾侯乙编钟(战国)2400年前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持较好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共64枚,分三层,上层钮钟19枚,中下层甬钟45件。

另有一件楚惠王相赠的铜姑冼为宫五个八度2800个错金铭文多数甬钟可发大三度或小三度的两音(分别在鼓部和隧部)引发了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的范围。

意义以及出现年代的思考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近似,中层三组编钟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为复合律制《诗经》(春秋)分风、雅、颂,共305篇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音乐性质:可诵,可歌,可奏,可舞风---160篇。

民歌。

曲式结构:分节歌、主副歌、换头等表演形式:独唱、对唱、帮腔等思想性和艺术性《关雎》《》雅---105篇。

贵族文人作品分大雅和小雅多为朝会宴飨、个人抒情之作反映尖锐社会矛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颂---40篇。

作词语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楚辞》(战国)作品以屈原的辞赋《九歌》《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属于组曲形式东皇太一——叙述祭天神的排场云中君——祭女性的云神的歌湘君——祭《湘水》男神的湘夫人——祭《湘水》女神的歌大司命——祭主寿命的男神的歌少司命——祭主寿命的女神的歌东君——祭太阳神的歌河伯——祭男性的河神的歌山鬼——祭女性的山神的歌国殇——赞颂阵亡烈士的歌礼魂——祭祀结束时所唱的歌儒家孔子---1、提倡音乐2、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3、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4、思想完全是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古代音乐考研知识点总结

古代音乐考研知识点总结

古代音乐考研知识点总结一、古代音乐的起源及发展1. 古代音乐的起源古代音乐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人类情感与生活的表达形式。

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的部落音乐和宗教音乐。

在部落生活中,音乐是人们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感情交流的方式。

而宗教音乐则是在宗教仪式中产生的,它是人们向神灵祈求和表达敬畏的一种方式。

2. 古代音乐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在古代社会,音乐主要以声乐和器乐为主。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器乐曲比较常见的有《广陵散》、《将进酒》等;而声乐曲则比较常见的有《离骚》、《洛神赋》等。

此外,古代音乐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如舞蹈音乐、雅音乐等。

二、古代音乐的理论与表现形式1. 古代音乐的理论古代音乐的理论主要包括音乐的音韵学、音律学和音乐形式等方面。

音韵学是指音乐的声音与声音的共鸣关系,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音韵特征;音律学是指声音的音高和音程等乐音规律;而音乐形式则是指音乐的组织方式,如奏鸣曲、交响曲等。

2. 古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古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器乐曲、声乐曲、舞蹈音乐、雅音乐等。

在古代音乐中,器乐曲和声乐曲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器乐曲是以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而声乐曲则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形式。

此外,古代音乐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如舞蹈音乐和雅音乐。

三、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与艺术家1. 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如《广陵散》、《将进酒》、《离骚》等。

《广陵散》是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器乐曲,它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有名的乐曲之一;《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后来被谱成歌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杰出代表作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后来也被改编为歌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杰出代表作品。

2. 古代音乐的艺术家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家有很多,其中有许多故事传世。

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吴昌硕,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音乐家。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点汇总
二、 远古时期的乐器 1、 骨笛 骨笛是一种以动物、飞禽等兽骨为材料制作成的笛子,是迄 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
1 / 37
远古夏商时期
贾湖骨笛便是骨笛中的代表,其由丹顶鹤的尺骨所制。共 35 件,做工精良,可完整的演奏六声、七声音阶,以及若干变 化音。贾湖骨笛距今约 8000-9000 年左右,是目前我国出土 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乐器之一。 2、 鼓 鼓是由一个共鸣箱两面蒙皮制作成的一种打击乐器。在远古 时期,鼓身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 远古时期鼓声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不同的节奏可以传递出不 同的信息符号。 3、 磬 磬由石块打制而成,亦称为石磬。磬在我国的历史上十分悠 久,早期的石磬制作十分粗糙,如山西襄汾出土的距今 4000 多年的石磬,是我国所知最早的石磬。而到了商代时,其制 作工艺已十分成熟,如商代晚期出土的虎纹磬。 4、 埙 埙是汉族特有的一种闭口吹奏乐器,远古时期均为陶埙,外 形呈扁平的圆鱼状,只有上方一个吹孔,可吹奏 4-8 个音。 5、 青铜类乐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音乐制作的材料也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即青铜乐器。具有代表性的青铜乐器非钟 莫属,尤其是编钟,其余还有镈、铙、铎、铃、铜鼓等乐器。 青铜乐器不仅大大丰富了音响色彩,乐器上的铭文也为理解
d ī lóu
的乐舞,即秦、楚、吴、越一带的音乐。由宫廷所设的鞮鞻 氏掌管,用于祭祀和宴飨,其中吹奏乐与歌唱是其主要音乐 形式。
三、 民间音乐 “礼崩乐坏”后,民间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民间音乐的 兴起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6 / 37
周秦时期
1、 散乐 散乐是侏儒、倡优、角抵戏、相扑、体育竞技等综合性、感 官性很强的一种乐舞体裁。主要来自各地民间乐舞。周代我 国就出现了散乐,汉朝以后由于散乐与西域传来的百戏相似, 鼓二者融合,统称散乐,其对唐朝宫廷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2、 郑卫之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在郑国和卫国之间的民间俗乐,是一种活 泼而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这种音乐由于与雅乐冲突,故遭到 儒家的极力反对,成为雅乐的对立面,俗乐的代名词。 3、《成相篇》 《成相篇》是《荀子》中的一个篇章,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说 唱音乐。“相”是一种棒状打击乐器,成相即手持“相”击奏 而说唱,以分节歌的形式反复演唱,被认为是后来的快板书 及说唱音乐的鼻祖。

古典乐曲目知识点总结

古典乐曲目知识点总结

古典乐曲目知识点总结一、古典音乐的起源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当时音乐家们开始通过唱诗班和室内合奏团等形式演奏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并且在18世纪取得了巅峰。

二、古典音乐的特点古典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1. 严肃的主题:古典音乐通常以严肃的主题为主,如史诗、神话、宗教故事等。

2. 丰富的旋律:古典音乐以丰富的旋律为特点,通过不同的旋律和音调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3. 多变的和声:古典音乐中的和声综合了主旋律和伴奏,通过和声的结构来丰富音乐的层次和纯净度。

4. 精妙的节奏:古典音乐的节奏十分精美,通过不同的节奏组合来展现音乐的节奏美感。

三、古典音乐的曲目知识点1. 交响乐交响乐是古典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它由管弦乐团演奏,包括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等。

交响乐通常分为四个乐章,包括序曲、慢板、舞曲和终曲。

著名的交响乐作曲家包括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等。

2. 协奏曲协奏曲是古典音乐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由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共同演奏。

协奏曲通常包括三个乐章,包括快板、慢板和终曲。

著名的协奏曲包括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

3. 室内乐室内乐是古典音乐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由小型乐团演奏,包括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等。

室内乐通常由三到四个乐章组成,包括快板、慢板和舞曲等。

著名的室内乐作曲家包括海顿、贝多芬和莫扎特等。

四、古典音乐的发展古典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和浪漫等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音乐逐渐融入到当代音乐中,并且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古典音乐达到了巅峰,作曲家们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协奏曲和室内乐。

其中,贝多芬的作品对古典音乐和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结构严谨,而且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激情。

五、结语古典音乐是一种丰富多彩、充满历史价值的音乐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旋律、和声和节奏,以及严肃的主题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古风配乐知识点总结初中

古风配乐知识点总结初中

古风配乐知识点总结初中在中国古代,音乐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古风音乐中的配乐也在不断地演变和丰富。

本文将对古风配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古风音乐的魅力。

一、古风音乐的发展历程古风音乐源自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风音乐体系。

古风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古风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配乐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配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古风音乐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二、古风配乐的形式古风音乐的配乐形式主要包括器乐、雅乐和歌曲三种形式。

其中,器乐是古风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常使用古琴、古筝、琵琶等乐器进行演奏。

雅乐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它在古风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通常使用编钟、磬、簧管等乐器进行演奏。

歌曲是古风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形式,它通过歌词和旋律来展现古代诗词的魅力。

三、古风配乐的特点古风配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古风配乐注重情感表达。

古风配乐通常以古代诗词或传统故事为题材,通过旋律的抒情表达和情感的渲染来展现古代文化的魅力。

2. 古风配乐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古风配乐通常以古代雅乐和宫廷音乐为基础,将古代乐曲、古典诗词和古老传说融入其中,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 古风配乐注重古风音乐的魅力。

古风配乐通常使用古琴、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以及编钟、磬、簧管等宫廷乐器进行演奏,使古风音乐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四、古风配乐的演奏技法古风配乐的演奏技法主要包括琴谱演奏、排谱演奏和即兴演奏三种形式。

琴谱演奏是指根据传统乐谱进行演奏,保留古代乐曲原有的形式和风格;排谱演奏是指根据古代乐曲进行改编和编排,赋予乐曲新的表现力和魅力;即兴演奏是指根据现场的氛围和情感进行演奏,展现出演奏者的个人风格和表现力。

五、古风配乐的影响古风配乐在当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它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海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古代原始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古代原始音乐源于先民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人类生活的体验。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原始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包括石柱琴、骨笛、竹笛等。

古代原始音乐有着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用以祭祀神灵、贺喜庆典等。

宫廷音乐(公元前11世纪-公元14世纪)
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它在商代和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宫廷音乐是为了彰显官员的统治地位和宫廷的威严而存在的。

宫廷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有编钟、编磬、簧管等。

由于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宫廷音乐在古代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寺庙音乐(公元14世纪-公元18世纪)
寺庙音乐以佛教音乐为主,主要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追求超凡化境的精神。

寺庙音乐是从宋代开始趋于成熟和流行的。

寺庙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佛钟、和尚鼓、木鱼等。

寺庙音乐旋律悠扬,气氛庄重,反映出佛教信仰的深度。

民间音乐(公元18世纪-现代)
民间音乐源于百姓生活和文化活动,反映了百姓的欢乐和痛苦。

民间音乐以民谣为主,其中包括山歌、劳作歌曲、酒歌等。

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各异,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民间音乐旋律简单易懂,节奏明快,广泛传播于乡村和各地民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音乐历经了原始音乐、宫廷音乐、寺庙音乐和民间音乐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功能,反映了当时社
会、文化和宗教的状况。

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传统音乐知识点总结

传统音乐知识点总结

传统音乐知识点总结一、传统音乐的定义和特点传统音乐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

传统音乐通常是与特定民族、地区或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它是一个民族或民族群体的文化遗产,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传统音乐的特点包括:以口头传承为主要形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等。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统音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般来说,传统音乐可以按照地域、种族、流派、乐器、音调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传统音乐分类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印度传统音乐、非洲传统音乐、美洲原住民音乐、欧洲传统音乐等。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流派中国传统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音乐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包括:音乐形式多样、乐器种类繁多、音律丰富多彩、表现技巧高超、具有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的流派包括: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古代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

四、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流派印度传统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音乐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包括:音乐形式丰富多样、音调和谐美妙、表现方式独特、音乐与舞蹈、戏剧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印度传统音乐的主要流派包括:北印度音乐和南印度音乐。

五、非洲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流派非洲传统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音乐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激情。

非洲传统音乐的特点包括:节奏感强烈、鼓乐和声乐相结合、舞蹈表演丰富多彩、音乐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非洲传统音乐的主要流派包括:非洲西部音乐、非洲东部音乐、非洲中部音乐等。

六、美洲原住民音乐的特点和流派美洲原住民音乐是世界上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美洲原住民音乐的特点包括:表现形式多样、音乐器乐和声乐结合、节奏感强烈、具有神秘色彩。

美洲原住民音乐的流派主要包括:南美洲原住民音乐、北美洲原住民音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
一、《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
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四、《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
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

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

”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

”(《律话》)。

五、《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

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