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不对称遗传分析(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酿酒酵母不对称遗传分析

生物科学10300700042 周博言周五下午108 注:这个实验设计我上传了百度文库,老师如果在百度发现和我这个一模一样的设计不要误会,那个就是我设计的,不是我抄袭。

原理

在酵母细胞出芽过程中,细胞衰老造成的损伤在母细胞和子细胞之间的分配是不对称的,绝大部分损伤被母细胞所保留。然而,这种不对称遗传也不总是这样,在母细胞衰老到达一定程度时,它所产生的子细胞将不可避免地带有母细胞的部分衰老物质。

酿酒酵母很早就被当做研究衰老的模式生物,早在1989年,Egilmez和Jazwinski就提出了“细胞质衰老因子”假说。1997年,Sinclair等人提出了酵母复制衰老的ERC积累学说,认为染色体外rDNA环——ERC可能就是“细胞质衰老因子”。酿酒酵母rDNA座占整个基因组的10%,由编码rRNA的9.1kb重复单元串联重复100~200个拷贝组成,定位于染色体ⅩⅡ。ERC可以通过胞内DNA加工系统的作用,由串联重复的rDNA经同源重组从基因组中切出。而ERC具有自身ARS(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能在每一次S期复制1次,而在母细胞内呈指数型增长。同时由于酵母细胞出芽分裂的不对称遗传,ERC在分裂时保留在母细胞中而不进入子细胞,从而使母细胞中大量积累ERCs。但随着母细胞持续地衰老,这种不对称遗传将无法维持下去,最终极度衰老的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也将不可避免地带有ERCs。

本实验将通过培养酿酒酵母,分离检测ERCs,对比不同代数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及衰老母细胞中ERCs的含量,验证酿酒酵母的不对称遗传。

注:

关于ERCs的不对称遗传的机制,Shcheprova等人提出了一种氯苄乙胺依赖的细胞核扩散屏障,它阻碍了母细胞核孔通向子细胞的通道。而环形DNA分子,比如ERCs,缺乏一种着丝粒序列而无法通过该屏障,最终被留在了母细胞中。

尽管ERCs如何造成酵母细胞衰老的机制尚未明确,但很多假说已被提出。一种猜测是,ERCs会与那些在复制、转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子发生物理上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它们无法行使正常的功能。另一种可能性是,过多的ERCs导致了rRNA和核糖体蛋白之间数量的不平衡,进一步削弱了核糖体其本身的功能。而Ganley等人的研究则认为,ERCs通过诱导rDNA使其不稳定性限制了酵母细胞的RLS(复制型寿命),并且,他们认为这正是衰老的最根本的原因。

材料

酿酒酵母细胞

培养基1(单位均为g):葡萄糖25、酵母浸粉2、(NH4)2SO42、KH2PO45、MgSO4•7H2O0.4、CaCl20.2、1000ml蒸馏水

培养基2(单位均为g):葡萄糖10、酵母浸粉2、(NH4)2SO42、KH2PO45、MgSO4•7H2O0.4、CaCl20.2、1000ml蒸馏水

仪器与试剂

1.仪器

恒温摇床,高速离心机,振荡器,电泳仪,电泳槽,透视式紫外分析仪(或凝胶成像仪),离心管,摇瓶

2.试剂

蔗糖、酵母质粒小提试剂盒中相关试剂(北京庄盟国际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也可采用其他公司试剂盒,那样步骤中数值可能要作改变)、琼脂糖、溴化乙锭等

操作程序

1.酵母细胞的培养与分离

(1)活化:取适量酵母菌体,接入培养基1的摇瓶中,于30℃在150r/min摇床中培养24h,菌体密度约为4×107个/ml。

(2)蔗糖梯度制备:于15ml(内径1.4cm,长11cm)离心管中自上而下铺加40%蔗糖溶液1.5ml,再加20%、10%及2%的蔗糖溶液各3ml制成不连续梯度。

(3)离心筛选:收集菌液,在800g离心力下离心5min,收集菌体重悬于1.5ml无菌水中。将菌体铺在蔗糖梯度溶液顶层,60g离心5min,收集最上层清液(约占

总体积5%~10%),得到的为刚脱离母体的芽殖细胞。

(4)同步培养:将得到的菌液转入50ml培养基2摇瓶,30℃下150r/min摇床中培养。

2.ERCs的提取(参照部分质粒提取操作,部分地方改动以适应ERCs的提取)

(1)取1-5 ml 酵母培养物(不超过5×107 酵母细胞),12,000 rpm (~13,400×g )离心1分钟,尽量吸除上清(菌液较多时可以通过几次离心将菌体沉淀收集到一个离

心管中)。

(2)酵母细胞壁的破除:酶法:向菌体中加入300 μl Lytic ase buffer,充分混匀,并在摇床上220rpm/min,30℃处理1 小时。4000 rpm(~1500×g)离心10 钟,弃上

清,收集沉淀。加入250μl 溶液1(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RNaseA)重悬沉淀。注

意:根据酵母菌株和酵母细胞数量的不同,所用Lyticase buffer 的浓度和孵育时

间应该进行适当调整。

(3)向管中加入250 μl 溶液2,上下翻转6–8 次使菌体充分混匀,室温放置5-10 分钟。注意:混匀,略微用力。此时菌液应变得清亮粘稠。

(4)向管中加入350 μl 溶液3,略微用力上下翻转6–8 次,充分混匀,此时会出现白色絮状沉淀。9,000 rpm (~13,400×g )离心15 分钟。注意:溶液3 加入后应立即

混合,避免产生局部沉淀。

(5)小心地将上清液加入吸附柱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9,000 rpm (~13,400×g )离心1 分钟,倒掉废液,将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

(6)向吸附柱中加入500 μl 去蛋白液W1,12,000 rpm (~13,400×g )离心1 分钟,倒掉废液。

(7)向吸附柱中加入600 μl 漂洗液W2(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12,000 rpm (~13,400×g )离心1 分钟,倒掉废液,将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重复此步聚一次。

(8)将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置于12,000 rpm (~13,400×g )离心2 分钟,目的是将吸附柱中残余的漂洗液去除。

(9)将吸附柱置于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向吸附膜的中间部位滴加50–100 μl 洗脱缓冲液TE,室温放置2 分钟,12,000 rpm (~13,400×g )离心2 分钟将质粒溶液收集

到离心管中。

3.实际步骤顺序

(1)进行操作1——酵母细胞的培养与分离。

(2)取第0代细胞,即同步培养0h的细胞,提取ERCs,电泳并紫外检测(具体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