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转型与区域外交策略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外交转型与区域外交策略选择国际格局和我国自身情况发生变化的今天,中国外交已经开始向大国外交“转型”。与此同时我国对主要发展中地区的外交策略也将面临着新的情况。本文综合《学术前沿》和《国际关系研究》的有关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开启和中国外交战略转型基于以下两点:一是当今世界的变化;二是中国自身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中国自身的变化,正在重塑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谓开启大国外交就是顺应国内外的重大变化,提升中国外交的能力和水平。这要求中国外交在战略上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加前瞻,更加主动,更具有创造性,即所谓的“战略调整”或“转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顾问崔立如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刊发文章探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型。

一、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型

从单极向多极过渡的国际格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们目前正处于世界历史性变化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从量的积累进入到质的转变的过程。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催化了这个质变进程。所谓质的变化指的就是国际关系结构的大变化。

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即现实主义理论所描绘的权力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的转变,即从冷战后的“单极时刻”进入多极时代。这一权力格局的变化影响重大。2008年是个分水岭,华尔街一手造就的巨大金融泡沫一夜之间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实力地位削弱和新兴经济体实力地位相对提高,而中国则是新兴经济体中主要的代表。由此,美国实力和对国际事务控制力大大削弱,新兴力量群体性崛起。

世界从单极格局走向多极格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当下还处在这个过渡时期的前段,即单极格局的解构过程中。目前看来,走向多极世界的国际权力格局构成的主体仍将是民族国家,这大致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传统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再加上另外两个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印度和巴西。二是在地区经济、政治层面出现的一批影响越来越大的国家和国家集团,可以称作“第二层次力量中心”。

在权力扩散的同时,国家间的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却变得更加密切和相互依赖。经济全球化促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经济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相伴而生。与此同时,政治的多极化也在积极发展之中。首先是冷战时期的西方政治——军事同盟体系开始松散化。其次,在拥有众多人口的几大新兴经济体崛起进程中,发展模式的多样化逐渐成为令人关注的世界政治经济现象。

单极格局走向解构首先是因为新兴力量崛起和美国实力地位的削弱,其次也和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形成深度的相互依赖关系有关。尽管美国依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在利益捆绑的全球化时代,其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制约大大增加。

国际格局的核心是权力格局。从格局的解构到建构,要经历在某种程度上的失衡和失序,之后再重建平衡和秩序。当前正在发生的格局转换,则是超级力量中心实力削弱,更多力量中心崛起造成的。结构改变造成的失衡是深层的失衡,失衡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失序,而新的平衡的形成有待于新的权力结构的建立。

国际格局的转变和中国实力地位的极大提升,使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使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首先是大国关系的变化。坐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交椅,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变化在于美国对华关系的定位由“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变为“最重要的外交关系”。而对要继续维持其领导地位的美国而言,对中国作为最大潜在挑战者的担心和防范也提高到新的水平。

其次是一些周边国家对华心态的变化。中国本身的超大质量决定了其崛起过程的“外部效应”的巨大,周边国家对此感受最为直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对美国的“再平衡”战略采取欢迎的态度,并与之发生互动,形成对中国周边外交更为复杂的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四个立足点

中国是一个传统大国,但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大国概念有很大差异。作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迅速崛起、与外部世界深度融合的新兴经济体,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这是中国外交在国际格局转变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今国际形势最大的变化是国际格局的转变,多极化加速发展已进入一个由解构到建构的历史过渡时期。中国崛起成为第二大力量中心,并因其继续处在上升期而成为各方最为关注的变量。如果说,中国外交的使命还是继续为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那么现在指导其谋篇布局的理念和战略思想则必须提升到与国际秩序建设相关联的高度和全球范围的广度。

首先,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要立足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这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地位决定的。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正式“身份”标签,不仅是兼顾经济与政治、国际与国内几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国传统外交特色。

其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要根植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理念”。这是中国的政治旗号,是共产党执政下当代中国追求的国家政治发展模式。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外强调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以及和谐世界的理念。

再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当然,这绝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挖掘能适用于当今需要的某些思想观念,而是真正能抓住那些具有大智慧的思想观念的精髓,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使之成为可以真正因应现今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问题的思想和智慧。

最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还要继承新中国的外交优良传统”。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一些重要方面保持连续性是长期以来一个受到普遍赞赏的特点。但审时度势,根据变化作适时调整更是外交政策的生命力所在。所以,所谓“优良传统”的精髓不是连续性本身,而是支持连续性符合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合理性”。

中国新时期的大国外交将更加突出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在推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速,意味着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但格局转变造成的国际关系失衡与失序,使中国外交进入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历史阶段。

二、关于中国外交转型的几点思考

在上述开创新时期大国外交的总体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何实现战略转型的课题,即能体现主动引领和塑造大外交战略的总体设计。

拿出比以往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处于有意无意之间的战略模糊是以往中国对外战略的一大特色。一方面,这与中国当时的实力地位有关,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目的是便于避实就虚,辗转腾挪。另一方面,因为客观上我们尚未真正进入大国角色,对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深入研究。从现在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要求来看,确定中国究竟要什么样的大国外交和如何实现外交经略,其实质就是要求更加清晰的政治设计,这是所谓“顶层设计”的核心。因此集中力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提出适合中国当前外交需要的国际政治指导思想,是中国外交战略转型最大的挑战。

转变观念问题

观念转变就是要站到历史发展前沿来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外交要有两个本体意识:一个是中国本体意识,就是从中国来观察世界;另外一个是世界本体意识,即要从世界来反观中国,站在全球层面看待中国的发展、看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中国外交上的重要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而不同”的理念相契合。如何将这种博大、开放的理念变成具有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