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
古词《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作者李璟)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五代]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何限恨一作:无限恨)标签婉约、宋词三百首、思念、闺怨、写景、荷花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菡萏:荷花的别称。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亦作鸡禄山。
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
韶光,指春光。
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
“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赏析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
韶光,指春光。
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
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
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
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
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
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
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
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
摊破浣溪沙古诗译文
摊破浣溪沙古诗译文
哎呀呀,这首古诗啊,那可真是韵味十足!就好比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你想想看,那荷花的香气渐渐消散,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西风吹过,在那绿波
之间涌起了阵阵愁绪,这是多么形象又生动的画面呀!就好像我们看
到秋天树叶凋零时心中涌起的那一丝惆怅。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简直就是在说时光和人一起变得憔悴了呀,让人都不忍心去看呢,这不就跟我们感叹岁月流逝时的心情一样吗?“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在细雨中从梦中醒来,感觉那塞外是那么遥远,在
小楼上吹完玉笙,都感觉到了寒意,哇,这意境,真的是绝了!就好
像我们有时候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每一句诗都
像是一幅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觉得啊,这的译文真的是太美太有
意境了,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情感呢!。
摊破浣溪沙译文
摊破浣溪沙译文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作者】李璟【朝代】五代十国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标签: 情感写景婉约思念宋词三百首闺怨动植物荷花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
李璟《摊破浣溪沙》宋词赏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①,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②,小楼吹彻玉笙寒③。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
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
③鸡塞:即鸡禄塞。
汉朝为北边要塞。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
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
也可作玉笙凄凉解。
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意译】: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
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
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
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
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译文2:莲香销尽,荷叶凋残,萧索的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吹起。
自己的美好时光,就像这荷花一样香销叶残了,眼前的景象让人不堪回首。
细雨迷朦中,与日夜思念的丈夫相见了,醒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怀恋的丈夫仍远在边塞,在她居住的孤寂的小楼上,整夜回荡着凄冷的玉笙声。
流了许多眼泪,有无限多的怨恨,无可奈何,只好独倚栏杆。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
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
他留下的词作只有四首。
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原文、赏析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这首《摊破浣溪沙》,从“病起萧萧两鬓华”可以看出创作时间,当是李清照后期作品。
“木犀花”点出月份当在八月,桂花开时。
当时正值大病初愈,心情渐好遂填此词。
此词明确的创作时间无定论。
译文。
2024年《摊破浣溪沙》的原文
《摊破浣溪沙》的原文1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摊破浣溪沙》的原文3
摊破浣溪沙·葬名花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古诗简介
《摊破浣溪沙》是一首悼亡词,但至于悼亡的是谁就无法准确得知,只有后人的一些推测,但知道的是,容若所悼亡的这位女子一定是有着跟谢道韫一样的才气与风度,一定是一位很美的女子!“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旧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
《摊破浣溪沙》全文及解析《摊破浣溪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词作,全文如下: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描绘荷花凋落、西风愁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则通过细雨、玉笙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句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意境深远,充满了忧伤和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通过“香销”和“叶残”两个词语表现了荷花的衰败和凋零,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而“翠叶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萧瑟和破败。
“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西风”和“绿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湖水的清冷。
而“愁起”二字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伤感。
这句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衰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这首词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残荷、西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上阕中,作者用“香销”和“叶残”来形容荷花的衰败和凋零,“西风愁起”则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作者内心的愁苦。
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国事衰败的感伤之情。
下阙中,作者通过“细雨梦回鸡塞远”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而“小楼吹彻玉笙寒”则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整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
《摊破浣溪沙》译文
《摊破浣溪沙》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知识拓展:
赏析: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
韶光,指春光。
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
“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人的主观感情。
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
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
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
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
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
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赏析】
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
”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
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里落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作者:佚名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摊破浣溪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此写离恨。
上下片结构相似,皆作前景后情之语,又交织浑成。
语言浅淡,明白如话。
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1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纳兰性德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
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一)这首词写离恨:孤灯之前,一下子沉醉不醒,又怕醉中梦境与现实分割开来。
窗外有舒云淡月,细雨声声。
人说若太多情,情谊就会变得淡薄,而现在我已经真的不再多情了。
可是,窗外又传来鹧鸪啼鸣之声,不知那送别的短亭长亭之处是否有人驻足倾听?作为伤感之词,这首词写得十分哀伤,自怜自伤太甚。
纳兰自己也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这首词抒写是离情,但纳兰声声感慨真是多情不似无情,只有品尝过情爱之苦的人,才能做出如此深的体会。
在这首词上,纳兰做了一些词语上的技术处理,开那句“一霎灯前醉不醒”仿佛是一组动静交替的画面,做到了情景交融,相互映衬。
这句起,令整首词有了似醒似醉、似睡非睡的模糊意境。
写道离愁的诗词有许多,但这首离愁的词因为是纳兰写的,便与其他的词有了很大的不同。
纳兰是一个天生内心纤细的人,他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比别人更加敏感,更加透彻。
离愁在纳兰的眼中比别人的更加沉重,仿佛天地万物同悲的味道。
在纳兰的离别词中,“淡月淡云窗外雨”,云和月在雨夜淡淡的,看上去朦朦胧胧似乎要落泪的样子。
这真是将离愁写到了极致,而前一句“恨如春梦畏分明”也分明说道,这份悲愁,无可替代。
唐人张泌《寄人》诗有:“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纳兰在这首词中,将一个“畏”字与前人的诗句中相替换,更使得词意显得矛盾哀愁。
在这首词中,纳兰采用了许多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手法令这首词读起来不乏趣味,虽然写道离愁,但也有着明快的色彩。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翻译赏析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前言】《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现存最早的版本收录在《花草粹编》中。
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
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
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注释】①摊破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的变体,又名《添字浣溪沙》。
②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③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④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⑤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注“一作‘大’”。
⑥何俗甚:俗不可耐。
⑦丁香千结:语出毛文锡《更漏子》词:“庭下丁香千结”。
苦(读作古)麄(“粗”之古体)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谓:“苦粗生,犹云太粗生,亦甚辞。
”苦粗:当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爱的意思。
苦:有嫌弃之意。
⑧透:醒。
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
【翻译】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花词。
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接下来笔锋倏然跳出,来了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诗句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诗句
【实用版】
目录
1.李清照简介
2.摊破浣溪沙的创作背景
3.诗句赏析
4.结论
正文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著名女词人,生于书香世家。
她的词作以其优美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文学成就,被誉为“词中之冠”。
李清照一生坎坷,经历了北宋王朝的繁荣和南宋时期的动荡。
她的词作多以婉约、柔美、悲壮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据考证,这首词作于南宋建炎年间,当时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避难江南。
在逃难途中,赵明诚病故,李清照丧偶独居,生活艰辛,心情悲痛。
这首词描绘了李清照内心的哀伤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摊破浣溪沙词句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中酒,销几番风月银钩。
水云乡国信无恙,耐可乘风破万里浪。
”
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词人独行、吟啸、穿林等动作,展现了她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词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词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泰然处之的乐观态度。
最后两句“水云乡国信无恙,耐可乘风破万里浪”,寄托了词人对故国河山的思念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以其优美的词句、悲壮的情怀、深刻的寓意,成为了她词作中的佳作。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_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_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_李清照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宋代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大一作:太)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文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的变体,又名《添字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注“一作‘大’”。
太鲜明:《花草粹编》卷四作“大鲜明”。
在古代“大”通“太”、“泰”。
《说文释例》日:“古代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比如《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后人皆读为“太”。
在此词中,作者或缘此古例,故“太”、“大”相通。
此句是此词的难点之一,也是现存整个《漱玉词》的`难点之一,或因此故,竟有不少选注本、乃至辑注本不予收录,即使收录,则极少为此句作注,而关于此句的罕见之注释或析文,又不无可议之点:比如“太”字不宜训为“过分”,而宜作“很”、“极”讲,意谓桂花的“风度精神”与乐彦辅极为相像。
鲜明:此处宜训作分明确定之义。
“鲜”字,《世说新语·品藻》作“解”、《晋书·刘魄传》作“鲜”,宜从《晋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摊破浣溪沙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一名"山花子"。
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
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
代表作有李璟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等。
【作者】: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内容】: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辞海》1989年版)【注释】: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彦辅:即东晋·乐广,字彦辅。
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梅蕊:指梅花的花蕊。
丁香千结:南唐·李煜《摊破浣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毛文锡《更漏子》:“庭下丁香千结”。
苦粗生:苦,这里指厌苦,嫌。
生,形容词后之词尾,传指李白嘲杜甫云:“借问别来太瘦生。
【赏析】:此词是咏桂花的。
赞美桂花金黄的色泽,轻而小的花朵,层层的碧叶,沁人心脾的芳香。
金花玉叶,黄绿辉映,旖旎动人。
他平和淡泊,不与群芳争艳。
作者通过对桂花形象的描写,赞扬了桂花的精神、风度、气质、品格,借以称颂如同彦辅一样的人,表现了作者喜爱“鲜明“的审美观。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内容】: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辞海》1989年版)【注释】: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花,果实种子可入药,性温辛,能去寒湿。
熟水:宋时的一种饮料。
分茶:宋·杨万里《谈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
煎茶不似分茶巧。
”是宋人加工茶水的一种方式。
书:《历代诗余》作:“篇”木犀花:即桂花。
【赏析】:此词的写作时代,当在作者晚年患病将愈之时。
作者撷取家庭生活中的事物来写,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拟人手法、对偶句的运用,在表达上都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折叠编辑本段摊破浣溪沙李璟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作者简介】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昇的长子公元943年嗣位称帝,年号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庙号元宗。
好读书,多才艺。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注释】①菡萏: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
这里泛指边塞。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评解】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
构思新颖,自然贴切。
那销歇的馨香、摧败的残叶,那绿池的西风愁波、美人憔悴自伤,经此气息的熏染,遂相绾而上臻于凄美绝伦之境界--一声"不堪看"的轻叹,竟化作群芳芜秽、美人迟暮的千古同叹。
过片字句更精美至绝,意象更凄迷朦胧。
此首与上首一咏春恨、一咏秋怨,而格调亦一清空,一沉郁。
才人才情,真无限量,宜后之才人如苏东坡、王国维辈,折服推赏无已。
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解析】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述语,便已经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
“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
“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传达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
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则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次句继之用“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
“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
“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韶华”一般指“春光”,伸引为青春岁月。
这里的“韶光”后紧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
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
此词前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不堪看”做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的景色。
词的下半阕,过片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前阕的呼应。
前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基本上却是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半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
“鸡塞”者,鸡鹿塞的简称,原句出自《汉书·匈奴传下》:“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因此后人多用“鸡塞”以代指边塞远戍之地。
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因而才有着“细雨梦回”的情意。
“小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
这一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何限恨”,方将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正好像引满的弓箭,一举中的。
然而一发之后,却又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不复再作情语,而只以“倚栏干”三字做了结尾。
遂使得前一句之“泪”与“恨”也都更有了一种悠远含蕴的余味。
【集评】王国维《人间词话》: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不仅十分贴切地描绘了深秋的景色,也含蓄地表达出人物的心情,具有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荆公尝问山谷曰:“江南词何者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
荆公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妙。
冯延已对中主语,极推重“小楼”七字,谓胜于己作。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南唐中宗《出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
后主虽善言情,辛不能出其右之。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选声配色,恰是词语。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细雨梦回”二句,意兴清幽,自系名句。
结尾“倚阑干”三字,亦有说不尽之意。
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三楚地域,说法不一。
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
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
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
“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评解】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
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李璟的词,已摆脱雕饰的习气,没有晦涩之病。
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
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
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
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集评】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情景融为一体,气象雄伟,意境深沉委婉,留有余韵,可称词中之神品,不为过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