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咏桂花阅读答案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这是一首咏花词。
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两句,便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
桂花的花朵娇小无比,自不以妖艳丰满取胜,作者紧紧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质。
笔触显得深刻、自然、贴切、生动。
“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都是轻柔的。
接下来笔锋倏然跳出,来了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
彦辅,是西晋末年被后人称为“中朝名士”的乐广的表字;因其官至尚书令,故又史称“乐令”。
据史传记载:乐广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慾”,被时人誉为“此人之水镜也,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矍嗵煲”。
于此可见乐彦辅之倜傥非常。
然而词人对历史名人乐广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离不开时代的原因:当时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乱世,恰像乐广之处于西晋末年一样,乐广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乱”之际,做到“清己中立,任诚保素”,无疑地这便是身处季世的词人所遵奉的.做人标则。
若此,则清照将桂比人、将人拟桂,便在情理之中了。
“太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人之水镜”──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样,是一副对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寒梅、丁香均为芳香科,为世人所深。
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笔下原亦不乏咏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风流”(《满庭芳》)等,但在这里为黯然失色?为什么竟以“俗”、“粗”加之呢?此时此地应是缘于有所“感”而产生的一种情。
《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浣溪沙》阅读答案1浣溪沙北宋·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
请简要分析这句比喻的“新奇”之处。
参考答案::13. “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不相类似,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分别有“轻”和“细”的相似点﹙2分﹚另外,一般的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似丝雨,却说飞花似梦,丝雨似愁,化具体为抽象,颇有意境。
﹙2分﹚。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的? (3分)(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4分)参考答案::10.(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
(1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的。
(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的。
(1分)(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
第一,“飞花”和“梦”本不相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2分)《浣溪沙》阅读答案2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摊声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摊声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摊声浣溪沙
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
毛滂
日照门前千万峰,睛飙先扫冻云空。
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①精明过少壮,次公②烦碎本雍容。
听讼阴中③苔自绿,舞衣红。
【注】①定国,于定国,西汉人,官至丞相,为人清廉,裁决案件公允准确。
②次公,盖宽饶,西汉人,官为司隶,勤于职政,行清能高。
③听讼阴中:传说西周召公行巡乡邑,在甘棠树下审理诉讼案件,故有“听讼阴中”之说。
8.前人把这首词归为豪爽词,请结合词的开头两句说明这样归类的理由。
(5分)
答:
9.下片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作用。
(6分)
答:
参考答案
8.(5分)理由:①意境开阔:晴空万里,日照千峰,体现了阔大的意境。
②语言富有气概:“千万峰”数量众多,“扫”有席卷、涤荡的豪迈气概。
(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两点得5分)
9.(6分)①用典。
(1分)应用于定国、盖宽饶、召公等人的典故,涵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孙使君清廉公正、勤政能高的讴歌之情。
(2分)②借景抒怀。
(1分)孙使君治郡清平,民无讼事,所以庭中绿苔白生,委宛地表达了作者对孙使君治政能力的讴歌之情。
(2分)③即事抒怀。
(1分)“舞衣红”描述了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表达了对孙使君治政有方的讴歌之情。
(2分)(答对其中2点便可得满分)。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咏桂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咏桂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桂花?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
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
(3分,色彩,形态,香气各占一分)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
令人崇敬欣赏。
(2分,言之成理即可。
)
2.①比喻。
用“黄金”比喻桂花,用“碧玉”比喻桂叶。
把桂花比做晋代名士,赞美桂花的品格。
②对比或反衬。
用梅花和丁香反衬桂花,从侧面衬托桂花的翩翩风度和高风亮节。
③用典:采用魏晋名士的典故,暗示桂花的精神风貌。
④反语:“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
(写出三点即给满分。
)
简析
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
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
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桂花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桂花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桂[唐]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咏桂花[宋]吕声之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业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郄生②手,万斛奇芬贮锦囊。
【注】①金张:西汉时金日磾(dī)、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者子孙相继,七世荣显。
后用为显宦世家的代称。
②郄生:指《晋书·郤诜传》中郤诜举贤良对策第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写桂树虽然长在无人问津之地,却绿叶繁茂,根柢芬芳,清阴怡人,劝告后人在自家院子多种一些。
B.李白的这首咏桂诗,全文只有一个“桂”字,寓意却极其深刻,主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C.吕诗首联“独”字突出了桂花一家独秀,别无对手;“三秋”表明时间之长;“压”字显得桂花超群绝伦。
D.吕诗尾联说桂花高枝已为郄生所折,是借郄生折枝代指英才折桂,以喻天上仙物和人间英才相配,堪称双美。
2.这两首诗借桂花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城桂①唐·白居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桂宋·戴复古金谷园林知几家,竟栽桃李作春华。
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
【注】①白居易在苏州东城的樵牧场看到一棵桂花,“惜其不得地”,于是赋三绝句以唁之。
此为第三首诗。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运用想象手法,设想让嫦娥在月亮上种桂花树,幽默诙谐,诗趣盎然。
B.戴诗一、二两句借金谷园的典故,将桃李写作被世人争相种植的庸俗之物。
C.戴诗后两句通过描写桂花的生长环境来烘托桂花的高雅,和前两句形成对比。
D.两首诗都提到月亮之中的桂花,采用神话传说作诗料,飘奇思妙想于天外。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
②酝藉:同“蕴藉”。
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1.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
(4分)2.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主要叙写了观景、熬药、读书、赏花等日常琐事,闲静中显出闲适、淡泊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末句将木犀拟人化,“酝藉”即写出木犀花温雅清淡的风度。
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借以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
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赏析】: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
李清照咏桂花
李清照咏桂花文/司马一民又到杭州满城桂花飘香的季节,想起了李清照在杭州写的一首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首词的大意为,病后已经稀疏的两鬓又添白发了,无力外出,只能躺在床上透过窗纱看看残月。
用沸腾的汤水煎豆蔻,没有兴致做分茶。
靠在枕上读书算是一种闲适,以为门前的景色因为下雨而比平时好看。
整日默默陪伴着我的,只有那窗前的木犀花(桂花)。
李清照(10841—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著名词人,曾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李清照的这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词大约写于五十岁左右,宋室南迁之后。
这首词写她病后的生活状态,纪事写实,用词平常,也没有用典故,与她以前的词作风格有很大不同,这大概与她当时的境遇和心情相关,以至于有人认为这不是李清照的作品。
关于李清照,很多人对她在宋室南渡之前的生活状况比较了解:她生于官宦之家,嫁与门当户对的赵明诚,尤其是她与赵明诚婚后琴瑟和谐,醉心于诗书和金石收藏,生活优裕,神仙眷侣,让人羡慕。
宋室南渡之后李清照的生活变故极大,先是赵明诚病故,后为避战乱,她携带所有的收藏,追随宋高宗赵构仓皇逃难于越州、台州、明州、温州、山阴,许多收藏被盗,兵荒马乱中的惊恐与艰苦可想而知。
绍兴二年(1132),李清照到了杭州,虽结束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但孤独无依,此时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张汝舟百般讨好李清照,很快李清照就嫁给了张汝舟。
其实张汝舟迎娶李清照,是听说她有珍贵的古文物收藏。
婚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财物,大失所望,经常恶语相加,甚至挥拳殴打,李清照难以容忍。
后来李清照发现张汝舟有骗取官职的行径,就向官府举报,并要求离婚。
当年秋,经查属实,张汝舟被撤职,官府准予李清照离婚。
我推测,南渡以来原本身心疲惫,再经此番折腾,很可能此时李清照病了一场。
摊破浣溪沙 阅读答案附赏析
摊破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摊破浣溪沙阅读答案附赏析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附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
2、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
A.婉约词
B.豪放词
C.抒情词
D.清旷词
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
4.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
A.南唐
B.北宋
C.南宋
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
5.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答案】
1.B (李清照的作品集《漱玉词》,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
1。
《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浣溪沙》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答案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得形象。
(6分)参考答案1.“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又表示词中女主人公情窦初开。
以花喻人,相得益彰,形象生动。
2.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
《浣溪沙》阅读答案2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
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
(3分)(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
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5分)赏析:春来涨潮,鱼游于水,如翔于天,拍打着柳桥而已。
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
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
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
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下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上句写自己沏茶。
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
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
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
句首虽下一个“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
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关于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鹧鸪天咏桂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4分)(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
(4分)(1)(4分)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2分)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
(2分)(2)(4分)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桂花抱屈。
(2分)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
(2分)【赏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
早期生活优裕,晚年遭兵火战乱,夫死国灭,境遇孤苦。
南渡前的词作多写儿女相思离别,南渡后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凄惨心境。
词作善用白描手法,刻画细腻,语言清丽,感情色彩浓烈。
这首咏桂词《鹧鸪天》托物咏怀,表面上为桂花鸣不平,实是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的上片描绘桂花的色彩与馨香。
桂有金桂、银桂、丹桂三种,常生于深山之中,以秋天开花者居多,香味浓郁。
作为观赏类花卉,色彩艳丽是重要前提。
词作开篇二句正面描绘桂花的色彩与馨香。
“暗”“淡”“轻”分别表现桂花暗黄、淡黄、轻黄的多样色泽,表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艳丽娇媚的色彩取悦于人。
“体性柔”,言桂花虽则色泽暗淡,却有着柔情温雅的体性。
接着盛赞桂花之“香”。
敏感的词人体悟到了桂树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芳香播洒人间的特点。
由此转入议论:“何须……自是……”浅碧、深红堪称美妙夺目的色彩,令人赏心怡情的了。
但对桂树来说,这些美妙的色彩是无须添加的。
《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答案「篇一」《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是五代宋初时期词人孙光宪创作的一首词。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孙光宪《浣溪沙》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浣溪沙孙光宪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
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阅读题⑴有人认为“望”字颇有韵味,你是否同意这样的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⑵“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激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4分)⑶“目送”两句运用了两对叠音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4. 词的第一句“蓼岸风多橘柚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5.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请找出其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并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分)《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参考答案⑴“望”字实际是这首送别诗的诗眼(1分),后面所写的是伫立“远望”的具体内容的描写(1分);“望”字也表示作者久久注视着友人船只,显示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1分)⑵本句运用借景抒情(或“景中含情”“融情于景”)的方法(1分),写帆影在斜晖下,于烟波浩淼的江流中闪烁着孤独的光芒,渐行渐远的的景象。
(1分)词人有意将“楚天”之“长”,与“帆”之“孤”对比(1分),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写帆影之孤,其实是衬托出离人行旅之孤。
也寄托了词人的对朋友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
(1分)⑶运用叠音词,既写出空间的.旷远、迷茫(1分),又承载了词人的缠绵悱恻之情(1分)。
音节和谐动听(1分)。
4.①首句写蓼花盛开,清风徐徐,橘柚散发扑鼻芳香,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令人喜悦的深秋画面。
(2分)②点明离别的时节、地点;以乐景衬哀情,第一句通过描写喜景(江边的美景给人带来享受),衬托出浓浓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却要送客)。
(3分)5.“孤”(2分)词人写帆影之孤,凸显离人行旅之孤,寄托了词人对朋友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原文翻译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原文翻译
原文: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文:
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注释:
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
属山东)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陈继儒《摊破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陈继儒《摊破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 题。
(共8 分)
摊破浣溪沙①
明•陈继儒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②歌归去草虫鸣。
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
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注释】①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
②棹:用桨划船。
③鱼罾:渔网。
1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一句的妙处。
(4 分)
1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的画面。
(4 分)
答案:
(三)诗歌阅读(共8分)
12.示例1:运用多感官写景的手法,花香是嗅觉,明月是视觉,渔歌、虫鸣是听觉,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梓花、明月是静景,渔歌归航是动景,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3: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草虫鸣叫衬托渔船归航后的宁静,写出了夏夜渔村的宁静、清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13.示例:翠竹修长,茂密成林,茅屋掩映其中。
宁静的夜色里,纸窗内亮着一星灯火,不时飞出几句读书声。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
《浣溪沙》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在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阅读答案1浣溪沙无名氏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5分)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参考答案】将定情信物剪碎反应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3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之极。
(2分)1.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6分)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阙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参考答案】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
(3分)下阕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
(3分)【鉴赏】这首词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
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
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真是悲痛之极。
接下来两句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和渲染别离的悲痛。
就在这剪碎香罗,泪眼相看,痛苦诀别之际,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哀鸣,和着催人远行的声声马嘶,又在黄昏的沉沉暮霭中断续相和,更使得这一对多情的离人肝肠寸断。
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
跟上片不同,没有从正面着笔,而只是写旅途风光,妙处就在从这一路风光中不难体味这可怜朋友的愁思。
【文言文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丝绸洗涤流
秦观
淡漠的小楼上透出淡淡的寒意,晨曦阴郁如寒秋,淡淡的烟水画屏幽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8.这个词表达什么情感?这种情绪是如何表达的?
答:
9.“自由飞翔的花朵如梦般轻盈”这句话是一个隐喻。
如今,沈祖禹在宋词鉴赏中称
之为“奇异隐喻”。
请告诉我“奇怪”这个比喻在哪里?
答:
10.填空下列著名的文章和句子。
(从问题a和B中选择一个答案;如果你回答了两
个问题,则根据问题a得分)(6分)
甲:(1)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它的奇异性可以分为两层。
首先,“飞花”和“梦”并不相似,所以没有类比。
然而,诗人发现它们之间有两个共同点:光与美,并将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恰当而新颖的隐喻。
第二,一般的隐喻是用具体的事物来描述抽象的事物,或
者将难以捉摸的事物与难以捉摸的事物相比较,但诗人在这里使用的是相反的隐喻。
他没
有说梦就像飞花,但飞花就像梦,这也是非常新奇的。
10.甲: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秦观词《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词《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秦观词《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浣溪沙》原文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3分)(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答案:10.(1)①:淡淡的忧愁。
(1分)②: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1分)(2)它的奇,表现在:①“飞花”和“梦”本不相似,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2分)②,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
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2分) 【注释】: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
漠漠者,弥漫、轻淡也。
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皆其意。
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
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在兹。
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
”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
穷秋者,九月也。
南朝鲍照《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人韩《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
”词境似之。
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 。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宋·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的变体,又名《添字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注“一作‘大’”。
太鲜明:《花草粹编》卷四作“大鲜明”。
在古代“大”通“太”、“泰”。
《说文释例》日:“古代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比如《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后人皆读为“太”。
在此词中,作者或缘此古例,故“太”、“大”相通。
此句是此词的难点之一,也是现存整个《漱玉词》的难点之一,或因此故,竟有不少选注本、乃至辑注本不予收录,即使收录,则极少为此句作注,而关于此句的罕见之注释或析文,又不无可议之点:比如“太”字不宜训为“过分”,而宜作“很”、“极”讲,意谓桂花的“风度精神”与乐彦辅极为相像。
鲜明:此处宜训作分明确定之义。
“鲜”字,《世说新语·品藻》作“解”、《晋书·刘魄传》作“鲜”,宜从《晋书》。
何俗甚:俗不可耐。
丁香千结:语出毛文锡《更漏子》词:“庭下丁香千结”。
苦(读作古)麄(“粗”之古体)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谓:“苦粗生,犹云太粗生,亦甚辞。
”苦粗:当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爱的意思。
苦:有嫌弃之意。
透:醒。
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
翻译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制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阅读答案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8.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5 分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桂花?请简要分析。
6 分
8. 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
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
3分,色彩,形态,香气各占一分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
令人崇敬欣赏。
2分,言之成理即可。
9. ①比喻。
用“黄金”比喻桂花,用“碧玉”比喻桂叶。
把桂花比做晋代名士,赞美桂花的品格。
②对比或反衬。
用梅花和丁香反衬桂花,从侧面衬托桂花的翩翩风度和高风亮节。
③用典:采用魏晋名士的典故,暗示桂花的精神风貌。
④反语:“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
写出三点即给满分。
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