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单元复习课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巩固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PPT等3.学具:化学实验记录本、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例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特点?2. 梳理知识框架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总结和归纳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青葱的pH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准备青葱、盐酸和苏打粉。
•将青葱切成细碎的小块。
•将盐酸滴在一片青葱上,并观察变化。
•将苏打粉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盐酸滴在溶液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青葱受到盐酸滴到后变色。
•盐酸滴到溶液上产生气泡,苏打溶液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盐酸为酸性物质,其与青葱和苏打产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步骤:•准备红色、蓝色和紫色酸碱指示剂。
•分别将指示剂滴在不同的物质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指示剂在碱性物质上变为蓝色或紫色。
•蓝色指示剂在酸性物质上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不同的指示剂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表示物质的酸碱性。
4.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酸和碱复习 教学设计
(3)处理100t 3.65%的工业废盐酸,需要熟石灰多少吨?
(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Ca-40 CI-35.5)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需要熟石灰的质量为:to
教与学的策
略
让学生出来板演
反馈评价
加强知识运用;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活动6:总结和提升
活动目标
让学生谈论这节课的收获,或解答耒解决的疑惑。
技术资源
实物投影,
常规资源
课本,练习
活动概述
1、你能说出关于酸和碱分别跟哪一类物质发生反应?
2、课本P67-68填写有关表格,书写化学方程式。
3、盐的组成:盐f+o
例如:、、等。
教与学的策
略
投影正确答案,自行批改。
反馈评价
化学方程式过关。完善盐的组成特征。
教学活动5:学生活动4
活动目标
加强知识运用;提高答题技巧。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节是初三化学第十单元的复习内容,第十单元是初三化学的 重点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通过从“个别” 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化学 性质。
教学目标
1.利用酸和碱微观组成上的特征,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 加强对酸碱化学性质的掌握。
2.让酸碱的“组成决定其化学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知识发展 成为一种观念。
3.运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从组成上认识事物化学性质的方法,学会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酸和碱单元复习课 教案设计
《酸和碱》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中考研讨公开课)课题酸和碱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备课团队:城关初中化学组班级城关初中2011级9班时间2014.3.7教学目标分析: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浓酸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者特征分析:11-9班的学生比同类班级的基础稍微差些,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但学习的心态兴趣比较浓厚,也有表现欲望。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3分1.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我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吸引学生参与复习活动。
2.提出酸碱度的意义,有何方法测量?3.展示学习目标。
1.个别学生示范鉴别操作方法或口头表达。
2.参与分析思考和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3.参与回答问题。
1.复习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
3.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归纳与表达6+6分1.组织学生阅读(只看、想而不写)课堂练习中的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男同学完成酸,女同学完成碱。
2.先个人思考再组内交流,以4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以“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归纳的书写与表达。
1.配合老师,利用幻灯片填空。
2.组间交流,选择最佳方案进行书写与口头表达。
1.复习酸、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强化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直击中考15分1. 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近三年来宾市和其它省市中考题中的相关试题(基础题4题、中档题1题、提高题1题)。
2.组织4人小组组内交流意见。
3.随机组织学生解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
1.独立思考完成6小题。
2.组内交流意见。
3.尝试说出试题答案的理由和所考查的知识点。
1.体验中考题的难度。
2.生生互动。
3.学会分析。
拓展创新15分1.假如你是今年的命题教师,你怎么出题?请单独思考后8人小组出1到2个题目。
2.引导评价所出试题的优劣,并作解答。
酸和碱《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位于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单元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食醋、柠檬、熟石灰较为常见、对碳酸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许多学生知道用胃舒平可以治疗某些胃痛病,在学习金属性质的时侯对酸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酸和碱的学习来说这些知识不仅是零碎的,甚至有些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
2、本单元学生探究性实验特别多,虽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前面都已涉及,但仍需要在探究活动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使探究能力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知上,对产生的现象感到新奇而不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的本质;只停留在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而不注意去比较和归纳上升到一般规律;只停留在记住课堂上探究的现成结论而忽视运用规律性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停留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而忽视探究活动的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3、分组实验中应避免学生当实验现象的旁观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实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和碱的有关知识,但还没能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知识。
三、设计思想本单元复习,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训练。
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
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鲁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酸与碱的性质活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酸碱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3.能够将酸碱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释生活中的酸碱相关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治疗胃酸过多、改良土壤等,引起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对酸碱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酸碱反应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于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教学策略: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胃酸过多时服用抗酸药、农业上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引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有哪些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策略: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形成长期记忆。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确保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1.帮助学生巩固酸碱基本概念,强化对酸碱反应类型的认识。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复习教案及学案
酸和碱复习教案及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初步学会酸碱的稀释、测定溶液的pH值方法;(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回顾已有知识,再自主解决问题,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比较、归纳等加工信息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酸和碱主要性质,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三、教学设计意图:本课题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旨在夯实基础,适当延伸知识,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中降低重心,围绕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并能逐步运用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拓展”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教学过程:通过课件展示复习内容及相关练习(一)酸和碱的概念【课件展示,学生回答】1.酸。
【学生上黑板书】常见酸的化学式:。
【课件展示,学生回答】2.碱。
【学生上黑板书】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
【议练】1、当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的瓶塞时,在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A.产生白烟B.产生白色烟雾C.产生白雾D.产生氯化氢气体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A.能与指示剂作用B.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C.能解离出H+D.都含有氢元素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A.H2SO4、Na2O、MgCl2、C B.NaHCO3、Ba(OH)2、NaCl、ZnC.HNO3、KOH、Na2CO3、O2D.HCl、NaOH、Na2CO3、SiO2(二)常见的酸【课件展示,学生回答】1、浓盐酸特性:浓盐酸易,打开瓶盖,瓶口会出现(挥出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形成盐酸小液滴),敞放于空气中其质量会,溶质质量分数会。
2、盐酸的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胃液中含有,助消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如柠檬汁、食醋、肥皂水等,并让学生亲自品尝和触摸,体验酸碱的不同性质。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兴趣氛围。
1.部分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不同酸碱之间的特点。
2.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学生普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训练。
3.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实验操作和理论应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化学方程式配平比赛、计算题讲解与练习,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采用分组实验、教师示范、学生互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的碱性,引起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
在学生体验过酸碱性质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有酸碱之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酸碱的奥秘。”
酸和碱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酸和碱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PH。
(2)知道酸和碱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总结构建出酸碱性质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案例的讨论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酸碱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难点:将有关酸碱性质及用途等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和碱》教学设计
-结合酸碱知识,探讨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酸雨的措施。
-研究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滴定实验。
4.小组合作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一份展示酸碱知识的小报或PPT,并进行班级分享。
5.反思与评价作业:
-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酸碱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知识的好奇心。
-通过化学实验,演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有酸碱性?酸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教学目标:
-唤起学生对已有酸碱知识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关注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酸碱反应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提问:酸和碱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第十单元酸与碱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回顾已有知识,总结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与碱的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酸与碱的性质的对比与掌握。
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学方法:对比与讲练相结合实验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设计意图:酸与碱的知识,无论是从它们的物理性质还是从化学性质上来讲都比较易混淆,更主要的是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知遵循哪些规律。
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酸与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进一步掌握。
从而对盐的学习打好基础。
酸与碱的知识,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酸碱化学性质的教学。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酸与碱复习成秉福下伍旗镇初级中学。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习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
2、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型:复习课。
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十单元我们学习了些什么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这个单元里我们主要认识了酸和碱两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知道同种类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类有酸类的性质,碱类有碱类的性质。
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物质的简单分类,再记住每一类物质有哪些化学性质。
[练习1、2] 学生尝试自己去归纳酸碱。
[提问][练习2] 把给出的物质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从组成上看酸和碱分别有什么特点,其溶液中离子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提问][教师讲述]酸类物质溶液中都含有H+,碱类物质溶液中都含有OH-它们的组成有相同的地方,决定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练习] 参考课本66页表,完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归纳酸、碱的通性。
[练习3] 归纳酸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练习4] 归纳碱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师讲述] 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后,要求同学们记住酸和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而且能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5~9][教师小结]要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般的解题思路都是从物质的分类入式手,结合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的条件,作出解答。
所以学习完本单元后,同学们要熟悉物质的分类、要记住酸、碱的化学性质。
[练习10、《酸和碱》复习初三()班姓名1、(1)有下列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氦气、硫酸、氧化铜、氯化钠、氢氧化钾、碳、盐酸、硫酸铜。
(2)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酸溶液里都含有。
碱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碱溶液里都含有。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提升,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提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的掌握。
2.提高学生运用酸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概念与性质2.酸碱中和反应3.酸碱指示剂4.酸碱溶液的pH值5.生活中的酸碱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中和反应及pH值的应用。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pH值的测定。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酸和碱的知识?2.复习酸和碱的概念与性质(1)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
(2)学生举例说明酸和碱的性质。
3.酸碱中和反应(1)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举例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
(3)引导学生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4.酸碱指示剂(1)讲解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2)介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3)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5.酸碱溶液的pH值(1)讲解pH值的概念。
(2)介绍pH值的测定方法。
(3)让学生动手实验,测定不同溶液的pH值。
6.生活中的酸碱知识(1)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酸碱知识的运用?(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酸碱知识。
7.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8.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提升,学生对酸和碱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酸和碱的概念与性质(1)难点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吗?(2)学生回答: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 回顾酸的定义和性质,加深对酸的概念的理解。
2. 掌握酸的化学式和酸的离子化过程。
3. 了解酸的分类和常见酸的名称。
教学内容:1. 酸的定义:回顾酸的定义,强调酸的共轭碱和氢离子的关系。
2. 酸的性质:复习酸的离子化过程、酸的强度和酸的酸性常数。
3. 酸的分类:介绍有机酸、无机酸和混合酸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1. 引导复习: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酸的定义和性质。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酸的分类和常见酸的名称,分享结果。
3.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解答有关酸的定义和性质的问题。
评估方式:1. 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酸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酸的分类的了解。
3. 练习题:评估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
第二章:复习碱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 回顾碱的定义和性质,加深对碱的概念的理解。
2. 掌握碱的化学式和碱的离子化过程。
3. 了解碱的分类和常见碱的名称。
教学内容:1. 碱的定义:回顾碱的定义,强调碱的共轭酸和氢氧根离子的关系。
2. 碱的性质:复习碱的离子化过程、碱的强度和碱的碱性常数。
3. 碱的分类:介绍有机碱、无机碱和混合碱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1. 引导复习: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碱的分类和常见碱的名称,分享结果。
3.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解答有关碱的定义和性质的问题。
评估方式:1. 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碱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碱的分类的了解。
3. 练习题:评估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
第三章:复习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过程。
3.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回顾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的性质和应用。
2.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等,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讨论中和反应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300字。
5.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制作一份酸和碱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要求内容全面、结构清晰,以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完成过程中,注重思考、分析和总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酸和碱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然而,由于酸和碱的知识点较为繁杂,学生在掌握和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酸碱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对中和反应的实质和应用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好奇心。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出生活中至少三个与酸和碱相关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教案_4
分别提问学生归纳的酸和碱的性质
齐声朗诵复习目标。
回答教师问题。
利用学案,讲酸碱准确的概念归纳出来。
回答酸和碱的相关性质,展示学案的完成情况。
补充方程式,思考老师布置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水平,自主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
酸和碱的相关性质
教学难点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已经知道酸和碱的相关性质,但是对其化学性质及相关方程式的掌握不够熟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向学生展示家常菜,凉拌皮蛋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凉拌皮蛋要加入醋?
加深学生印象,并通过自己展示,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提升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
在复习完酸和碱的性质后,让学生实行随堂练习,完成学案上的自我检测。并鼓励学生完成后主动展示完成的成果
主动展示练习成果,并解释选择答案的原因。
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实行补充。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表达水平,并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竞争意识,争取回答的更准确,表达更清晰。
学生展示自己的归纳成果。如有不完整,别的学生实行补充。
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通过提问,让学生再次复习如何从结构上区分酸和碱,这些物质的特征是什么。
让学生的知识更准确、更科学化。
让学生自主回忆学习内容,加深学习印象。
不但巩固了方程式的书写,并且回忆了方程式的相关应用。同时自主的将酸和碱的通性归纳出来。加深了记忆。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和碱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包括酸碱度、酸碱中和反应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讲授新知
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酸和碱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酸和碱的性质:运用对比法,分析酸和碱的性质,如酸的酸性、碱的碱性等。
3.酸碱中和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
4.实验操作方法: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如溶液的配制、滴定实验等,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思维密度。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为导入,如烹饪中的调味品、环境保护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魔法液体”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酸碱中和反应的奇妙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问题情境:创设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会生成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4.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提升,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提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用途。
2.培养学生运用酸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用途。
2.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酸和碱的概念与性质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二、探究活动1.酸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盐酸、硫酸、醋酸等酸的性质。
2.碱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的性质。
三、课堂讲解1.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分类、性质。
2.强调酸和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当堂检测学生对酸和碱的概念、性质的理解。
第二课时:酸碱中和反应一、导入1.回顾酸和碱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二、探究活动1.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实验观察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三、课堂讲解1.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原理。
2.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当堂检测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第三课时: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一、导入1.回顾酸和碱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二、探究活动1.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实验观察不同pH值溶液的酸碱性。
三、课堂讲解1.讲解溶液的酸碱性、pH值的概念。
2.强调溶液酸碱性与pH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当堂检测学生对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理解。
第四课时:复习提升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二、拓展提升1.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如胃酸过多、土壤酸碱度调整等。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酸碱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三、课堂练习1.当堂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四、课后作业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酸和碱的应用。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2)了解酸和碱的常见化学反应;(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2)运用滴定实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3)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1)酸的定义及特性;(2)碱的定义及特性;(3)酸碱的相对性及离子化。
2. 酸碱的常见化学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2)酸碱滴定反应;(3)酸碱催化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2)引导学生思考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实验;(2)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3. 知识讲解:(1)讲解酸碱的相对性及离子化;(2)介绍酸碱滴定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酸碱滴定实验报告;(2)布置有关酸碱知识的练习题。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1)滴定管;(2)烧杯;(3)试管;(4)酸碱指示剂。
2. 教学课件:(1)酸碱概念及特性;(2)酸碱反应示意图;(3)酸碱滴定实验操作步骤。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酸碱反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讲授法:在讲解酸碱知识时,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酸碱概念及特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步骤1. 实验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酸和碱》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酸、碱、盐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2.通过实验、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现象及其应用。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学生的认知难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突破知识障碍。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实验和实例分析的结合:利用实验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现象及其应用。
4.小组合作的运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与酸碱相关的日常用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酸碱反应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中和现象,加深他们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pH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与酸碱相关的日常用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酸碱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中考研讨公开课)
课题酸和碱课型方式:
要素组合
备课团队:
城关初中化学组
班级
城关初中
2011级9班
时间2014.3.7
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浓酸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者特征分析:
11-9班的学生比同类班级的基础稍微差些,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但学习的心态兴趣比较浓厚,也有表现欲望。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3分1.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我鉴别失去标签
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吸引学生
参与复习活动。
2.提出酸碱度的意义,有何方法测量?
3.展示学习目标。
1.个别学生示范鉴别操
作方法或口头表达。
2.参与分析思考和回答
(要求说出理由)。
3.参与回答问题。
1.复习酸碱指示剂
的性质和作用。
3. pH试纸的使用方
法
归纳与表达6+6分1.组织学生阅读(只看、想而不写)课
堂练习中的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
用途。
男同学完成酸,女同学完成碱。
2.先个人思考再组内交流,以4人小组
分工合作完成以“常见酸、碱的化学
性质”归纳的书写与表达。
1.配合老师,利用幻灯
片填空。
2.组间交流,选择最佳
方案进行书写与口头
表达。
1.复习酸、碱的物
理性质和用途。
2.培养独立思考和
团队合作的精
神。
强化常见酸
和碱的化学性
质。
直击中考15分1. 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近三年来宾市和其
它省市中考题中的相关试题(基础题4
题、中档题1题、提高题1题)。
2.组织4人小组组内交流意见。
3.随机组织学生解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
1.独立思考完成6小题。
2.组内交流意见。
3.尝试说出试题答案的
理由和所考查的知识点。
1.体验中考题的难
度。
2.生生互动。
3.学会分析。
拓展创新15分1.假如你是今年的命题教师,你怎么出
题?请单独思考后8人小组出1到2个
题目。
2.引导评价所出试题的优劣,并作解答。
1.思考、命题。
2.选择优题并解答。
1.体验转换角色的
快乐。
2.强化知识的运用。
请你调查这些大众明星的档案快速浏览,只要求能描述,不需要填写
性质浓盐酸
(HCl)
浓硫酸
(H2SO4)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
﹝Ca(OH)2﹞
颜色
状态
气味
吸水性
腐蚀性
溶解性
用途
直击中考
1.(来宾市2013年中考题)下列有关酸和碱的描述错误
..的是()
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B.胃液中的盐酸可帮助消化
C.氢氧化钠不需密封保存D.氢氧化钠可作炉具清洁剂
2.(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2011年6月6日,浙江某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造成苯酚(显酸性)泄漏,污染新安江江水。
当地政府应向江水中投放的物质是()
A.食盐B.熟石灰C.硝酸钾D.稀盐酸
3.(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化学实验操作中,不小心让氢氧化钠溶液沾到手背,应该采取的正确处理措施是()
A.迅速涂上适量稀硫酸,然后用较多水冲洗
B.迅速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碳酸氢钠溶液
C.迅速涂上适量硼酸,然后用较多水冲洗
D.迅速用较多水冲洗,然后涂上适量硼酸
4.(烟台市2012年中考题)某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
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
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紫色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液
稀盐酸
5.在H 、O 、C 、S 、Ca 一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
化学式赶往空格中。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_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_____ (3)可改良本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___ (4)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 6.(来宾市2011年中考题)右图中,铁丝在试管内长时间放置,铁丝表面有红棕
色物质出现,水面会上升,约占原试管内空气体积的 。
该红棕色物质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 外 延 伸
7.(来宾市2013年中考题)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 如下:
物质 苹果汁 番茄汁 糖水 洗洁精 pH
3
4
7
10
(1)洗洁精呈 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色;
苹果汁的酸性比番茄汁的酸性 (填“强”或“弱”);
(2)测定pH 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 。
8. (四川省邛崃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如右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