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4灯笼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课件

预习反馈
读准字音

恐吓

斡旋
kān
神龛
犬吠fèi

wǎng
熙熙然 怅惘
sòng
争讼
qiāng
锵然
piào
霍骠姚

溺炕
liáo

燎原 领域
yì péi
司马懿 裴公
tuì
褪色
识记词义 斡旋:调停,调解。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 宅第的奢华。 未始:未必。 幽悄:幽深寂静。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令人忘路之远近”可以看出语言的书面 语化,“忘路之远近”出自《桃花源 记》,引用古语,使文章语言典雅含蓄。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 是孩子群里少有意外的事”,运用短句,语言简 净,抒情节制含蓄。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 早已褪色了”,书面语化,充满韵味和意境。
提着灯笼迎接祖父

上学放学母亲接灯 跟着各种灯跑
族姐家门的官衔灯
文化 意义
情感 意义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 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鲁迅
推荐阅读
《吴伯箫散文选》
灯 笼
关于灯笼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眠
情 感
的一些记 族姊远嫁,姊家衰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忆和联想
在纱灯上描红状元成才路
对宫灯的想象 状元成才路
文 化
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


散文:“形散神聚”
对亲人的 感激 对乡俗民 俗的回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精美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精美课件
(12)灯笼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团结抗战,保卫家园。
(11、12)对灯笼的联想,表现了浓浓的家园情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1-2)
灯 笼 关于灯笼的一
些记忆和联想 (3-12)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眠 族姊远嫁,姊家衰败 在纱灯上描红状元成才路 对宫灯的想象
状元成才路
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
散文: “形散神聚”
对亲人的感念 对故乡的眷恋 对文化的迷恋 对国家的热爱
亲人乡人→家族朝代→国家民族
以灯笼为线索,回忆联想了的相
状元成才路
关事情,表现出浓浓的家园情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本文的“形散”,体现在选材较为广泛。既有孩提时代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 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情感及 文化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 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邹垚娟3524
注意字音
焚身(fén) 溺炕(nì) 神龛(kān) 皎洁(jiǎo)犬吠(fèi)乡绅(shēn) 斡旋(wò) 怅惘(chàng wǎng) 锵然(qiāng) 裴公(péi) 燎原(liáo) 司马懿(yì) 熙熙然(xī) 星阑(lán) 霍骠姚(piào)
状元成才路
(9)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状元成才路
(8-10)在对灯笼的认知中,感受到了家族和朝代的更替 变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19张PPT)

4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作者从哪些方面来 表达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的?)
(1)文化方面:详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 (2)情感方面: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以及 亲人的感情。又能为夜行的人指路等。 (3)思想方面: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技巧探究
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本文以回忆为主线,在回忆 中插入自己的情感。以第3段为例,作者写去接祖父和听祖父讲 故事,这是叙事;“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 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这是抒情。
二是结构十分严谨。作者由小孩子喜欢光和火入题民,最后 由灯笼联想到可以“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个“壮”字升 华主题,使文章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用平常的灯笼,揭示深 刻的主题民,由此可见作者的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议论,灯笼照路,传达温暖的亲情。
(3)慈母之爱:第5段: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
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记叙、抒情。母爱的珍贵。
(4)第11段,: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
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 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 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 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震碎了许多文 人墨客们心中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含作者吴伯箫。然而,国民党 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这使得吴伯箫感到十分愤慨,忧心如焚, 怒火中烧,不吐不快。于是他在坚持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用以 排解满腔的愤慨。他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激越着爱国的热情,即使 是在加快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里,也充满着这种爱国的激情。《灯笼》 正是这一时期这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课件

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喜欢灯笼
提灯迎祖父
上下灯学

乡俗还愿挂红灯

回忆往事
元宵观灯、猜灯谜 族姊远嫁
纱灯描红
想象宫灯
挑灯看剑
抒发情怀——保家卫国
喜爱灯笼 家国情怀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 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鲁迅
推荐阅读
《吴伯箫散文选》
材料链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 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 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 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 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 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 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 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即使
写作特色
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 了强烈的情感。
2.结构严谨。文本前两段 与结尾联想之两段紧密联系, 中间诸段俱为回忆,不可不谓 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 构。
写作特色
3.使用方言,地方味浓。如
写除夕“燃滴滴金”、上下“灯学” 以及写回家睡觉用“家来睡”,都 富有浓浓的家乡味道。
等职。
《羽书》《难老泉》《黑红点》《菜
园小记》《记一辆纺车》《我还没有见过
长城》《 景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中 期,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 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 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 对于他及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 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 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 着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的 内心世界。
2.真是,若有孤行客……而默默高 兴起来的吧。
3.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却早 已褪色了。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灯笼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灯笼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在学习《灯笼》这一课时所展现出的热情和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通过灯笼所表达的思念之情,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深入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情感的引导,通过设置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份深厚的情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灯笼背后的文化内涵,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灯笼表达情感的,并启发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类似的象征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灯笼》一文中灯笼的象征意义、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对于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针对文章结构的难点,教师可以绘制结构图或思维导图,直观展示文章的框架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
-对于语言特色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背,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并尝试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对于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展示成果时也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说明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大实践活动的比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课件

文化常识: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 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 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 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 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 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 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 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 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 灯。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 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 “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 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 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 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 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 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4.读第十一段,说说“雪夜入蔡,与胡人 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 人的耳目的”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 么作用?
【交流点拨】:“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将李晟之子李愬的故事,他有谋略,善 骑射。宪宗元和八年(814年),淮西吴元济反叛,朝廷出兵讨伐,屡招败绩。这时,李愬 自求参战。元和十一年(817年)十月,雨雪不止,李愬乘吴元济不备,突出奇兵,袭击吴 元济的重地蔡州。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交流点拨】: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从小处写 起、小中见大的写法。课文中的“灯笼”可以 说是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微小事物,这里的 “小”,不仅指所写之事的体量小,还包括事 件的细碎以及情感的细微。本文的小中见大, 体现为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 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 所抒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
2.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31张PPT)

名师导练
6.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___表__面__写__族__姊__家__华__贵__朱__门__颜__色__变__暗__淡__了__,__不________ ___再__鲜__艳__了__,__实__际__上__是__写__族__姊__家__庭__早__已__衰__败__。______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 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 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 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 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 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 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 路
4* 灯笼
考点链接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 习
2. 排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分析层次
目 标
3. 体会散文的人文色彩和古典气息
4. 品味文章语言上融入文言词汇、诗词佳 句、成语典故等特色
考点链接
【考点1】抓住线索,理清写作思路
文章以“灯笼”为线索,抒写了与灯笼相关的
回忆,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
⑧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 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 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 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
名师导练
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 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⑨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 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 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 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 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 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 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26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共26张PPT)

知识备查
典故
“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将李晟之子李愬 的故事,他有谋略,善骑射。宪宗元和八年 (公元814年),淮西吴元济反叛,朝廷出兵 讨伐,屡遭败绩。这时,李愬自求参战。元 和十一年(公元817年)十月,雨雪不止,李 愬乘吴元济不备,突出奇兵,袭击吴元济的 重地蔡州。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知识备查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 学体裁。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 不拘一格; “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 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整体感知
快速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达“我”对灯笼的喜 爱的那个句子?
【燎原】(大火)延烧原野。 【争讼】 因争论而引起诉讼。
预习检查
【静穆】
安静庄严。
【褪色】
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熙熙然】 温和欢乐的样子。
【垂珠联珑】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吹角连营】 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斗方大字】 文中指一尺见方的大字。斗方,书画所用的一 尺见方的纸。
【人情世故】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马前卒】 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 面奔走效力的人。
知识备查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指的是蒙恬率军反击匈
奴的故事。公元前215年,在黄河之滨,蒙恬率 军与匈奴骑兵开战,蒙恬的军队击败匈奴各部大 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结合2-9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寄寓 着怎样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灯笼有着怎样的重大意 义?)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事情,倒是一路 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那种熙熙 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4. 灯笼ppt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4. 灯笼ppt

(4)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斡旋:___调__停__,__调__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熙熙然:___快__乐__满__足__又__舒__适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
2021年春季 下学期
6
课内知识优化练
2. 读下面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写出相应的词句。 (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 色了。”这让你想起了李煜《虞美人》中的两句词: _雕__栏__玉__砌__应__犹__在__,__只__是__朱__颜__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 在 挑 灯 看 剑 ……” 这 让 你 想 起 了 辛 弃 疾 的 两 句 词 : _醉__里__挑__灯__看__剑__,__梦__回__吹__角__连__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好像一样,同学们以后有问题要就找你帮忙。
5.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20样21的年!春季 下学期
2021年春季 下学期
7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文 章优美雅致。 B.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 C.作者在文章最后,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 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D.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 容优雅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表达了自己对灯笼的喜爱。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灯 笼(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 灯 笼(共31张PPT)

课前预习
一、给加点的生字词注音,读读写写。 sînɡ 争讼 ( . wî 斡旋 ( . mù 思慕 ( ) ) )
yù 领域( mù 静穆(
chànɡ wǎnɡ 怅惘
) . ) .
(
kēnɡ .
铿然 ( liá . 燎原 o(rïnɡ . ) )
)
tuì 褪色( xī 熙熙然( zú .
.
. ) )
(2)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 yuán燎原 ( 火! 领域 sînɡ( (3)什么zhēnɡ yù( sâ( )的。 )了。 )。 )还不懂,好 )的一把烈
争讼
)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lǐnɡ
褪色 (4)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tuì
怅惘 (5)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 人情世故 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chànɡ wǎnɡ( (6)那时自己对rãn qínɡ shì ɡù(
课内精读
评价: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作 ______ 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 ____________ 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灯笼》课件(共5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灯笼》课件(共51张PPT)

( s*
( ch1 )差别、差强人意 我们红庙村的灯笼产业正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的张灯结彩,或想起宫廷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 焚身(fén) 神龛(hé) 犬吠(fèi) 斡旋(wò)
宿 ( xi*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差 作者借古喻今,充满豪情,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慕之情,同时又表达了自己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跟踪检测
1.下列句中标红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焚身(fén) 神龛(hé)kān 犬吠(fèi) 斡旋(wò) qiāng
B.皎洁(jiǎo) 施粥(zhōu) 锵然(jiāng) 官衔(xián)
C.争讼(sòng) 领域(yù) 鹦鹉(yīng) 可悯(mǐn)
D.联珑(lǒng) 磷火(lín) 姊妹(zǐ)
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1.分析课文中“灯笼”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
内容 分类
段落
相关描述
蕴含意义
1 大人管制小孩“玩火”,但他们自己 “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灯笼”
村民 日常 生活
“我”夜晚随大人去迎接进城归来的祖父, 与村民
3
祖父“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 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
生活不 可分离,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
开篇说“火”,叙议结合,为后文写“灯 笼”做铺垫。
第二部分(2—11) 写“我”对灯笼的回忆与联想。
第三部分(12) 卒章显志,情感升华为情怀。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哪些与“灯笼”相关的事件, 可分为哪几个方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灯笼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灯笼》一文中灯笼的象征意义。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光明、团圆和希望。它是节日庆典中的重要元素,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灯笼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灯笼如何在课文中表达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பைடு நூலகம்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灯笼》这一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灯笼,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以便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灯笼》一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生词和短语,如“飘摇”、“璀璨”、“缅怀”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4)了解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的文化情怀。
-对于修辞手法的分析,学生可能在区分和运用上存在困难,教师应通过对比、示例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要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
他有谋略,善骑射。宪宗元和八年(814年),淮西吴 元济反叛,朝廷出兵讨伐,屡招败绩。这时,李愬自 求参战。元和十一年(817年)十月,雨雪不止,李愬 乘吴元济不备,突出奇兵,袭击吴元济的重地蔡州。 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共55张PPT)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作者从哪些方 面来表达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的?)
(1)文化方面:详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 (2)情感方面: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以及 亲人的感情。又能为夜行的人指路等。 (3)思想方面: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指的是蒙恬率军反击匈奴的故 事。公元前215年,在黄河之滨,蒙恬率军与匈奴骑兵 开战,蒙恬的军队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 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这里借用典故,写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 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 英雄的敬慕之情,也暗含着作者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共55张PPT)
开篇说火,为写灯笼做 (记叙) 铺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灯 笼
抒写关于灯笼的记忆与状元成才路联(记叙、描写、抒情) 想,说明灯笼的意义重大
状元成才路
结尾说“火”,团结抗战,保家卫国,(抒情) 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课件(共55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35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4课《灯笼》课件(35张PPT)
















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了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祥 , 民 富 国 强 ” , 花 灯 的 风 气 至 今 仍 还 广 为 流 行 。 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与“灯笼”相关的各情节有序的结合在一起的。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 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 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 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 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 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 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深入探究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 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初读感知
2、速读课文3-11,概括:作者由小孩喜欢亮光引出了哪些关于“灯 笼”情节的回忆?(每个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1、无月之夜,接回从城中祖父的灯笼; 2、小时候妈妈给我的上学放学的小纱灯笼; 3、黑夜村头为孤行客照着亮的灯笼; 4、元宵节我跟着跑半条街的龙灯、跑马灯、灯谜; 5、族姊远嫁时象征进士官衔的灯笼; 6、描着宋体字标志着权势的宅第灯笼; 7、宫廷内融融春宵的宫灯; 8、塞外军营中的写着斗方大字的将军的灯笼;
观灯的习俗起源于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
4、本文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是 为 了 庆 祝 国 泰 民 安 , 才 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6)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mǎ qián z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习题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精品习题课件
灯笼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 意境。
2.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赏析文本写作特色。 3.感受灯笼浓厚的文化内涵,体悟作者由灯笼而生发 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知
传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 来去打,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被错杀。天帝震怒,传旨让天兵于正月 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不忍心 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 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 、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 了。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 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 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村口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进士弟官衔灯高照朱红门,感悟历史沧桑 朴
灯纱上描红,承载传统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联相爱国名将,做灯笼下马前卒

燎原的火把
抒发爱国热情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推荐阅读
《记一辆纺车》 《马》
导入新知
这是关于打灯笼的一个传说, 灯笼作为一个传统工艺品,历来受 到人们的喜爱,著名作家吴伯箫也 不例外,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灯 笼又有着怎样的情怀。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课堂小结
小孩子爱火天性
首尾呼应
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
八年级
内容精选
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
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4 灯 笼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
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
1.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

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2.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

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

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
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
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
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三:结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读爱国情感
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⑩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唉,壮……”作○11
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
析。

材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
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
中就包括吴伯箫。

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
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
舒解一腔积郁。

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即使在回忆童年
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

《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明确: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是为后面
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
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皆借灯笼表
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
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体会文本写作特色
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到寓情自然的目的,还在
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
用。

明确:以第③段和第段为例,第③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灯
○11
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

第段
○11
“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

多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特色二:结构严谨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析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的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写出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又自然
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结尾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
“壮”字,再次升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

可见,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的两
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构。

小结:《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

文章
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
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三、板书设计
灯笼首尾呼应 {小孩子爱火天性
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感悟历史沧桑
纱灯上描红,承载传统文化
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燎原的火把
}
,寄寓淳朴情感F
抒发爱国热情
可取之处
运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授课,可以集中概括文章内容,迅速让学生了解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回忆的事,因为所写年代距离当代初中生太遥远,他们理解起来有时代上的隔阂。

授课时应该加强对背景的介绍,以便学生
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