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跨越千年的交流之路——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跨越千年的交流之路——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跨越千年的交流之路——五年级《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这个教学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学习关于古代商业和文化交流的知识。

学生将观察、研究并探索文物,了解其与劳动、生活、信仰和交流的关联,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古代文化。

2.教学步骤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我们会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丝绸之路。

我们将给学生听一些古代的历史故事,邀请他们探索里面包含的信息,以及如何看待和理解这些故事。

我们会给学生介绍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贸易交流,宗教和文化交流,军事侵略,以及不同文物和文化的交流。

我们也会邀请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在这些历史故事中发现了什么,以及那些信息似乎最相关或有意义。

在下一堂课上,我们会带领学生一起制作丝绸绸缎,以深刻了解这个商品的制作过程。

学生们将了解到这个复杂制作过程的每个阶段。

我们还将讲解从漫长的制作过程中,丝绸绸缎是如何传递到丝绸之路上各个地方的,累计富有的商人、船长和商队如何帮助它们传播到不同的文明和地区。

在第三节课中,我们会邀请学生和同伴们一起探索古代的文化。

通过展示古代文物和历史物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物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和制作技术。

设计任务是让学生们分组调研并制作一个文物盒子,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描述这些文物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

这个团队也将讨论如何拯救文物,并展示一些成功示例。

学生们还将研究和探讨失落的文化和一些缺乏保护的文物,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在第四堂课上,我们将让学生了解文化交流的概念,以及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我们将介绍贸易路线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会展示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

这些展品将向学生展示古代文化交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今世界中促进文化交流。

在最后一节课上,学生们将分组并观看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纪录片和一些丝路文化与信仰的短片。

回过头来,我们将讨论古代丝绸之路如何在文化和社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新奇的文化遗产财富。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138年,一个名叫张骞的使者打通了这条陆路交通要道。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

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赏析《丝绸之路》是一篇描绘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章开篇以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为引子,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

接着,文章通过叙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

这一部分的描写生动具体,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张骞勇敢探索的精神和丝绸之路开辟的艰辛。

在描绘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时,文章通过描绘商旅不绝、驼铃声声的生动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丝绸之路上。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发展。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叙事清晰,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魅力和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还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2课_丝绸之路》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2课_丝绸之路》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2课丝绸之路》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 辨字组词。

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3. 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选词填空。

矗立挺立伫立(1)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________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2)爸爸久久地________在窗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3)高高的白杨树________在公路两旁。

5.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________(2)高而险峻的山岭。

________(3)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________(4)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________6. 按课文内容填空。

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________、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

7. 给句子中标点(1)两千多年后的今天________每当人们凝望________丝绸之路________巨型石雕________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________(2)我国的音乐________舞蹈________绘画________雕刻________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美轮美奂________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根据课文《丝绸之路》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全都称丝绸之路为“伟大的路”是因为()A.这条路的景象壮观B.这条路把两个国家连起来了,使交通便利C.这条路使两个国家的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文化交流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丝绸之路》同步练习填空题1. 我能写词语。

2. 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广阔壮大。

________②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________③高而险峻的山岭。

________3. 填上合适的词语。

古朴________________饱满栩栩________浩浩________ 五彩________ 崇山________4.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________首________(bǐ bì)________立________(chùzhù)________麻________(zī zhī)包________(fu fū)________装________(róng yóng)栩________如生________(xúxǔ)5.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飘忽飘荡①校园里________着欢乐的歌声。

②望着这座群雕,人们仿佛听到了________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欢呼欢腾③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________。

④“来了!来了”安息国土士兵________起来。

6. 课文内容我知道①文中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________朝。

我国的________第二次出使西域,走的就是这条路。

②“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语言表达按要求写句子。

①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②一条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扩句)③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大道。

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体会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丝绸之路》,就是讲述了这条古老而神秘的通道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对丝绸之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句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四、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交流的精神?”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丰富课堂内容。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感想或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丝绸之路》一、历史背景二、历史意义1.商贸往来2.文化交流三、文化价值1.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2.传承和发扬文化交流精神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分享资料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课件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课件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课件7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课件1【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语文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语文教案及原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语文教案及原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语文教案,感谢您的观赏。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一座古朴高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耸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家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眠国边疆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立刻,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眠国国王的命令,正在等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模糊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消失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艳丽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眠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

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眠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眠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

”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

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眠国将军兴奋地连连点头,说道:“希望已久的大汉使者最终到了!我谨代表安眠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

”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很多特殊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

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刚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五年级下语文《丝绸之路 》课件(5)

五年级下语文《丝绸之路 》课件(5)
贸易的繁荣。 ——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回答: 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1、政治:
(1)实力下降,陆路中断; (2)政府积(Ji)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
——[古罗马]普林尼
第八页,共四十八页。
回答:西汉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
1、政治: (1)国内:汉朝积极的对外(Wai)政策; (2)国际: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 2、经济: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3、国际: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第九页,共四十八页。
汉代(Dai):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 冯天瑜:《开辟“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
第四十七页,共四十八页。
指导老师 肖利军 李自斌 陈伟法 李光成(Cheng)
监制 襄阳四中历史学科室
2015.11
第四十八页,共四十八页。
更低;
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四)元(Yuan)明清:
《马可·波罗行记》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郑和下(Xia)西洋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贸易主思体考、三:对象、范围、结构、地位等
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六 明代后期部分开放海禁……私人出海贸易毕竟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英使马噶尔(Er)尼使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
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
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
用有资,并沾余润。”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确保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我还会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通过播放丝绸之路的相关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历史场景再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辉煌的时代,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3.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问题导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路线及文化交流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美好。
3.结合相关资料,拓展丝绸之路的知识,如古代贸易品种、沿途国家和地区等,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话题:“你们认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丝绸之路为什么能够成为古代世界的贸易大动脉?”“你觉得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2、丝绸之路(图文完整)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2、丝绸之路(图文完整)
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2、丝绸之路 (图文完整)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敦 煌 莫 高 窟 全 景
敦煌壁画: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玉门关
阳关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沙漠里的匈奴兵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沙漠中的商队
鸣沙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峻险的雪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葱岭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楼兰遗址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 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 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 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 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
zài
(重载)

zǎi (记载)
xìng
(助兴)

xīng (兴奋)
zēng (姓曾) 曾
céng (曾经)
1、边自由朗读课文,边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 话来说明。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利大意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丝绸之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 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 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小学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让孩子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小学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让孩子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让孩子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历史背景和主要沿线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交流成就,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和丝路文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相关文章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读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类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丝绸之路2.丝路文化三、教学方法1.板块式教学法2.交互式教学法3.语境式教学法4.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丝绸之路的图片,并简单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核心环节(40分钟)Step 1 熟悉新词汇(10分钟)教师向学生出示新词汇,如轻工业、骆驼、驿站、汇率等,让学生熟悉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Step 2 阅读文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章,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交流成就,例如宣扬佛教、道教,传播中医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世界性文化。

Step 3 语言运用(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关于丝绸之路和丝路文化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口头回答和讨论。

Step 4 落实作业(10分钟)教师布置学生阅读《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章,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和感悟。

3.巩固环节(10分钟)教师点评和评价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展示,并介绍丝绸之路和丝路文化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阅读《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章,并且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交流成就。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词汇,并进行口头回答和讨论。

3.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和感悟。

4.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多元文化素养。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软件2.丝绸之路相关的资料和图片3.相关教学辅助资料和参考书目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沿线国家的文化特点,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和丝路文化的重要性。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理解丝绸之路的影响和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运用组合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既是商业贸易路线,更是文化交流平台;
2.帮助学生体会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沿途的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测丝绸之路是什么。

二、教学
1.通过课文讲解,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各国的影响;
3.统一复习关键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展示他们的独立见解。

三、活动
1.让学生分组表演丝绸之路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举行模拟贸易活动,让学生体验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括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文化。

【课后作业】
1.以自己的话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2.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读后感。

【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等;
2.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意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五年级语文下册 丝绸之路 1张骞出使西域资料拓展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丝绸之路 1张骞出使西域资料拓展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张骞出使西域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倾听了年轻的张老师的《丝绸之路》这一探究课,感到受益匪浅,特总结如下:一、从教师本身的素养来看:语言亲切、教态自然,永久的微笑像暖暖春日,为可怕的学生鼓起学习探究的勇气和信心,好几个学生在怯生生地站起来,害羞地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是老师的微笑感染了羞涩于回答的学生,我听到学生的回答因此变得响亮了,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手臂升得又高了一点,越上到后面,小孩们的笑脸越辉煌,就像看到了丰收在望的红石榴一样欢乐,课堂气氛因此活跃轻松,水到渠成,表达了一个年轻老师沉稳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令我那个老教师感叹,后生可敬! 从教学过程来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

用学生感爱好的话题“凯撒大帝为何穿得上中国的丝绸衣服?”提问,紧扣本节课的中心和主题,又巧妙地链接上同时代的汉朝中国,即丝路开创的那个年代,可谓构思精巧,缜密之至,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了解的爱好,又有效地复习了学生已有的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可谓一举两得。

开头费考虑,巧把课来导!紧接着从丝路之远-----丝路之通------丝路之盛,三大版块入手,用演绎的手法,富有逻辑的设计,将三大版块顺理成章地一一出现出来,既符合历史事件认知的规律,是如何样?如何会如此?会如何进展?又综合了各种历史学习的多种教学资源,即历史地理地图、古籍摘录、文物图片、现代历史专家的研究成果,使学习过程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最后用简单明了的板书加以小结,化繁为简,匠心独到!二、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注重学法指导,各有侧重。

丝路之远版块侧重读图学史的方法指导,从图的整体到局部,从方位到图例,耐心细致地教学生一一关注,自然得出学习成果,如从地势图和丝路图的对比中,得出丝路漫长艰巨,从丝路图和亚洲政区图的对比中,发觉丝路和今天哪些国家相关;在丝路之通中,注重引经据典,但不忘从学生实际动身,即时加括号内注释,让学生在现有水平下轻松读明白,明白得得出问题的答案;在第三版块中,偏重文物悟史,用墓砖壁画,形象生动展现丝路沿线古时百姓的生活、生产场景,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加强对丝路之盛的理性摸索,而且不时提醒学生如何观看,如何发觉历史信息,一堂课讲三种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可见张老师的用心之至。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丝绸之路在当代意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丝绸贸易的重要通道,它不仅是商贸之路,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了解丝绸之路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描述了丝绸之路上商队的旅程,展示了丝绸之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1.掌握课文生字词,如:丝绸、西域、骆驼、商贸、瑰宝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途径地区以及文化交流的意义;
3.领悟课文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4.学会通过阅读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丝绸之路在当代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但也有一些观点过于片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课堂时间的把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
3.培养跨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交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意义。

1.2学习课文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词语。

1.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讲述、展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友好交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意义。

1.2学习课文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词语。

2.教学难点2.1把握课文结构,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一张丝绸之路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张地图上的路线代表什么?2.学习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2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a.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b.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丝绸之路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3.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4.活动环节4.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丝绸路上的商人、使者等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4.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6.作业布置6.1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城市和景点。

6.2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短文,介绍其历史背景、路线及意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课堂讨论、活动环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意义。

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范文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范文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范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__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你们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集体讨论,小组相互补充。

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小结进入课题。

2.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丝绸之路》,看了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引导: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在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两家子小学宋喜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略读课文)《丝绸之路》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自读,自学,自写课文内的生字词,能独立阅读文章,会查阅课外资料,有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通过引导阅读,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集体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探究式、交流互动、角色扮演学习方式,能用简洁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理通课文的故事情节,从故事理解丝绸之路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从课文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展示,沉美朴实的图片吸引学生对图片主题的兴趣。

师:现在我们要去罗马,可以搭飞机,坐轮船,但古代的人,又是怎样到达遥远的罗马呢?(学生小声讨论)师:条条大路通罗马,今天,我们就走一条特别的道路,感受东西文明是怎么通过这条道路交流的。

这条路便是——丝绸之路(板书)二、新授:生:齐读课题:丝绸之路师:从课题中,大家对丝绸之路有什么了解吗?(学生自由发表,)让学生略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可同桌间相互帮助学习。

老师个别辅导。

1、读读记记“矗立、凹陷、戎装、循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美仑美奂”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2、在认识生字后,学生再细读课文,熟悉课文。

3、老师导读第一段:“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

提问: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听到了什么?生: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师:丝绸之路是怎样的景象,又有怎样的悠悠驼铃声?现在我们也随作者看一看丝绸之路的繁华,听一听丝绸之路的故事,好不好?4、师:大家读读第2到第12自然段,看看文章介绍了在丝绸之路上一个怎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进入第一个场景师:走进“丝绸之路”,课文首先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学生读课文)生:安息国人民热情接待中国使者。

师:文中的哪些字词和句子表现了热情?(学生交流,提问回答。

学生分角色读出相的字词,分小组读相关的句子)师:由第一个场景,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丝绸之路的第一层意义?(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板书)进入第二个场景师:丝绸之路仅仅是一条友谊之路吗?两国人民见面后就立刻分手吗?(学生反应很强烈,立即提出从课文看出的故事发展情节,小组讨论,读课文)引导学生画出赠送的礼物,提问若送其他礼物好不好?为什么?赠送的礼物有什么象片意义?(读出礼物及表演的相关句子)师:由第二个场景,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丝绸之路的第二层意义?(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板书)5、直接引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全班齐读句子)“联系”的意义?“伟大”的表现?让学生齐读课文13自然段,提问:丝绸之路对我们有什么重大的意义?联想到没有这条路,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答案多样,扩展学生思维)(板书意义)6、播放视频,穿插张骞的事入,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跟着作者重走丝绸之路,重见了我们国家与安息国国民欢聚交流的一幕。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在以后,们要继续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及其意义。

四、作业:读读课后的资料袋,回去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丝绸之路东西方友好交流(友谊之路)东西方互赠礼物(经济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丝绸之路》相关链接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

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

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

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

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

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

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

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

”(《史后汉书·班超传》)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

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

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

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

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

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

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

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

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

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

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