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语文课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作文语文课上

【篇一:语文课上作文】

题目:语文课上

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属于“校园生活类”的题材范畴。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叙写自己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是本题命题的初衷。“语文课上”是一个表明时空范围的短语,写作面看似很窄,其实则不然,它需要考生思考、拓展的内涵很多:谁在语文课上?在何处的语文课上?语文课上发生了什么?语文课给了“我”怎样的情感体验?“我”为什么要写它?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给予考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方向,成为考生审题构思的具体思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题将“校园生活”具体为“语文课堂”客观上限定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这道题目对于眼下愈演愈烈、考前喜欢猜题和押题的不正之风却是有益的鞭策。命题人的创意和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构思如下: 1. 写“事件”,精心写好语文课上的一个故事。如:开心的事、幽默风趣的事、动人

心魄的事、恶作剧、同学间的私密事、课上风波、刻骨铭心的事、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等等。

2. 写“人物”,刻画人物的鲜活形象。如:以“语文老师”为题材,通过语文老师上

课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刻画其个性,突出其鲜明的形象特征。

3. 写“课堂内容”,以语文课的内容为核心,阐明某一主题。如:通过学习《岳阳楼

记》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做人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

4. 写“语文课的美丽风景”,通过一组“语文课中的美好事物”展现语文课的“美”。

如:读《三峡》,我们领略了祖国山川河流的壮阔秀美;读《过零丁洋》,我们感悟到古代“仁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读《陈涉世家》,我们感受到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误区】

1.对于“语文课”的理解局限于常规意义上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语文课”,不能讲语文课的范畴拓展为包括课文教学、文学欣赏、文艺沙龙、文化博览、写作、朗诵、演讲、活动、辩论会、实践、口语交

际等在内的语文课。

2.随意扩大了语文课的“外延”,“语文课上”限定写作的空间范围只

能是“语文课堂”之内,而非“校内”“班里”。【范文】

语文课上

听雨时,也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让我心事如潮的

时刻。——题记

又是夏雨倾盆的时节,总喜欢隔窗听雨。从前不懂得聆听,是因为

不曾懂得语文之美,而今,在语文课上,我将词赋诗曲如雨般聆听。语文课不只有写作、词语的解释,更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一种

精神的升华。

我喜欢把上语文课比作听雨,是因为语文如雨一般能够荡涤人心。

雨雾朦胧,让人恍若走进了曾经。去聆听那天外之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去观赏那长安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

遥看近却无”。去体会那沙场悲凉——“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

所以,我感到语文课如一阵雨,每当下课,却总有些从雨给我带来

的幻梦中惊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的沧桑。

在语文课上,曾学过一词,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语文告诉我们,人

生境遇不同,看到的听得到感受也各异。顿时,狂风起,雷电吼,

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生命,狂风告诉我,“君子当行如风”;雷

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雨告诉我,“人活得当淋漓尽致”。一切又归入平静。窗外,雨淅淅沥沥。大雨依旧,风景仍旧,多了

的只是心灵的喘息,岁月的回响和心灵的升华。

语文课上,书声依旧,雨声悠远??

【解读】

一、构思新颖,妙趣横生。作者将上语文课比作听雨声,源自语文

课的无穷魅力,也缘于语文课和雨声的许多相通之处,如:有声、

有形、有味。基于两者众多的相似之处,作者进一步将语文课具体化,将它幻成诗文名句中的各种雨声。这样的构思,大胆,富有创意,且新意盎然。

二、积淀丰厚,意蕴深远。文中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引

用自然贴切,不露痕迹,显示了作者厚重的古诗词文化积淀。此外,本文的语言锤炼也很显功力,众多的短句言简意赅,内蕴丰厚,颇

值得用心玩味鉴赏。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

阔的。我喜欢阅读古诗词,那些在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名家,是优

秀的语文老师,令我领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语文课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人生感悟。人一生

存在的意义在于学习,人生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课程组成的,其中,

语文课的影响尤为深刻,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文化,更重要

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做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我国古人对待客人的态度,尽管没有了古时繁杂的礼节,但这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有客人来到,互相

问候一番后请他进屋。给客人备好干净的拖鞋,请他入座。沏好茶,用双手递茶杯给对方,如果是长辈还要向他问好以示尊重。与对方

交谈时眼睛直视对方,不可东张西望。客人想去哪里,主人亲自带路,没有丝毫怠慢。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待客之道,但都是几

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正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接人待物

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堂教育我们礼仪的语文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这样感慨过。看着窗外

日益拔高的柳树,树上有些日益枯黄的枝条;檐上的雏鸟逐渐长大,

有的鸟羽翼却逐渐暗淡。时间就是无情地流逝着,我们在这长河中

逐渐长大,有小小孩童长成翩翩少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在《浣溪沙》中如此沉吟。大自然的景色总是交替着,一年又一年,警醒我们“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教育我们自然哲理的语文课。

阅读着古代名家的著作,环顾生活中的周遭,我分明感到,生活中

处处有语文课,人、花、草、树木、山石,都是优秀的语文老师。

我们要从中有所得,有所悟,怀着求知的心态,才能做到胡适所说的:“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我坚信这句话

没有错!

语文课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