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课件
福利经济学PPT精选课件

UA1
UB2
[教材P253图9-2]
Y X
2、消费者A与B的无差异曲线在埃奇渥 斯盒状图中的 切点的连线vv’称为交换的 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它表示两种 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的最理想的 轨迹,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集合。(教 材P254)
3、在交换的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比 曲线外面的点代表的交换状况好,但同 在契约曲线上的各点不可比较!
而将生产与交换连接起来的纽带就是产品。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为了使生产的契约曲线能够较为清晰的
与具体产品相联系,我们假设 C厂商使用L和K要素生产商品X, D厂商使用L和K要素生产商品Y。 其余条件不变。
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学家说“我真没有想到打高尔夫球花这么长的时 间。”
在打到第九洞时,心理学家忍受不了这样的节奏,就 走向那两位缓慢者的球童,要求让他们这些后来者先 打。
球童说可以,并解释说他们二位是双目失明的 退休消防队员,所以球打的很慢;他们都是因 为在大火中救人而致盲的,所以希望三位不要 再提高嗓门抱怨了。
牧师听罢深感惭愧地说“我身为神职人员,可 我居然一直在诅咒盲人球打得慢。”
心理学家亦感到惭愧“我是一位职业为人排忧 解难的人,可我一致在抱怨需要帮助的盲人的 球打得慢。”
经济学家见状表情凝重地对球童说“听仔细了, 下次让他们晚上来打球。”
白天与黑夜对盲人是一样的,经济学家的的话 形象的揭示了帕累托改进、最优的含义
福利经济学
(优选)福利经济学
(三)资源最优配置与福利最大化
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经济活动的 效率。
所谓资源最优配置就是使经济最具有效 率的资源配置,即经济效率最高的资源 配置。
福利经济学教程PPT讲义课件

一、旧福利经济学
▪ 客观的效用具有可度量性,能够进行人际比较,即基 数效用论;
▪ 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有利于穷人的分配能够提 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国家应使整体社会福利之和达到 最大化。
▪ 1.3对旧福利经济学的批判
▪ 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数效用论受到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的 责难,其分配价值观也受到严重的批评。但无论如何,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组各自独立决定自己的偏好。 ▪ 任何人都有由自由作自己喜欢的事。
23
五、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 5.1帕累托标准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以建立 “价值中立”的理论;
▪ 5.2帕累托标准是一个关于效率方面的标准, 可以评价自边际革命以来的经济学问题;
▪ 5.3帕累托标准不能得出完全的社会排序; ▪ 5.4帕累托标准与自由等非效率标准相冲突。
6
三、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3.219世纪30年代的争论
▪ 罗宾斯(1932)认为:①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在逻 辑上是不可能的;②经济学不需要以价值判断为主的 规范分析,避免使用技术效用。
▪ 帕累托把无差异曲线引进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中,并由 此发展起序数效用论,提出帕累托标准。
▪ 希克斯和艾伦根据帕累托标准发展了新福利经济学, 在历史上被称为“希克斯-艾伦革命”。图2:弱帕累托标准来自17三、帕累托标准
▪ 3.3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 特点1:帕累托标准的“外部效应” ▪ 例:一项政策使富人的钱更多而穷人的钱没变,按照
帕累托标准,这项政策是可取的。实际上,穷人会都 相对差距的增加而不满,会降低福利,这不符合帕累 托标准。这被称为“外部效应”。 ▪ 特点2:帕累托标准忽略了分配问题 ▪ 例:A和B的福利都增加了,但两人的福利相差极大, 按照帕累托标准社会福利增加了,但却存在严重的分 配不平等。帕累托标准假定分配状态是给定的。
《福利经济学》课件

效用可能性边界
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在给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所有可能的效用组合中, 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或最小效用水平所形成的边界。
效用可能性边界反映了社会福利的潜在空间,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优化资源配置 和提高社会福利的方向。
效用可能性边界的存在说明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以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挑战。
保障公平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保障消费者 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社会 公平。
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
法律法规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公 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税收政策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 市场供求关系,纠正外
部性和公共品问题。
政府采购
政府通过采购公共品和 服务,促进市场竞争和
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所 有成员的偏好或效用的函数,它能够将 所有成员的偏好或效用加总为一个单一 的指标,用于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
社会福利函数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评估社会福利
水平和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工具。
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需要解决一些难题 ,如个体偏好的加总、公平与效率的权 衡等,这些难题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得到
垄断
市场上的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 和抬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效 率低下,消费者福利受损。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纠正市场失灵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纠正外部性 、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问题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机制,保障经济稳 定发展,减少经济波动对社会的影响 ,维护社会稳定。
02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帕累托最优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七章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 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
点e,是效用可能曲线和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达到社会福利最大。
0 最大社会福利 U’
S’
UA
10.4.3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 对个人的偏好无法进行社会优劣排序。
(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1963)
• 阿罗证明,一个社会如果必须满足以下所有四个条件,就 不存在从个人偏好顺序出发进行社会排序的可能性。 A、“无限制选择”:个人有权进行“自由选择”,而无论 个人偏好如何,都应成为社会选择的基础。 B、 “帕累托原则”:个人效用与社会福利正相关。
第10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是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同时均衡。
本章内容:考察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是否 存在一般均衡状态(一般均衡论对)?如果存 在是否具有经济效率(福利经济学)?
第10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10.1 一般均衡 10.2 经济效率
10.3 帕累托最优条件
10.4 社会福利函数
10.3.4 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
• 整个经济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交换领域 (2)生产领域
P B M R S X M R S X Y P Y
A X Y
P Y M R T S L M R T S L K P K
X L K
P X (3)生产与交换 M T R M R S X Y X Y P Y
C、“独立选择”:其含义是,对三件事A、B、C进行的选择 与排序,不取决于是否存在另一些不相关的事件D或E,也 不取决于人们对D或E的态度。 D、“不存在独裁”:这是说,任何一个人的偏好不能自动 地占据统治地位,成为社会偏好。
福利经济学导论(ppt 44页)

12.09.2019 14:04:06
山西省财经大学 赵怡 44
12.09.2019 14:04:06
第一节 相对福利学说
福利经济学
12.09.2019 14:04:06
山西省财经大学 赵怡 36
第二节 次优理论
历史来源 基本内容 问题的存在 解决方式 条件 政策含义 评论
12.09.2019 14:04:06
福利经济学
山西省财经大学 赵怡 37
问题?
主流微观经济学的几乎每一条理论原理都是依据“完 全理性”这个假设前提推导出来的,经济学模型全都 以“完全理性”为分析的前提条件。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会带来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2.09.2019 14:04:06
山西省财经大学 赵怡 14
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定义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福利经济学与福利国家
12.09.2019 14:04:06
山西省财经大学 赵怡
8
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学的本质——代表不同阶级(利益集团)
社会分成了穷人与富人看来注定使经济学本身也出现 了分化。即使是前提一致,最后的结论也因为有了穷 人富人也完全不同。谁还能说经济学没有立场?马克 思主义的经济学就是穷人的经济学,而新自由主义的 经济学就是富人的经济学。在穷人看来,前者是对的, 争的是穷人与富人的平等;而在富人看来,后者是对 的,争的也是富人与穷人的平等。不过两个平等的含 义各不相同而已。
福利经济学
主讲教师:赵怡
12.09.2019 14:04:06
目录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
1
第一讲 帕累托最优标准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
2
§1 经济效率及判断经济效率的 标准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经济学是研究整个 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即福利经 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 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
资源的最优配置即经济效率。
MRTXY=|Y/X|=|MCX/MCY|
= PX/PY= MRSXY
所以:完全竞争市场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交换的P最优条件:
MRSAXY RTSDLK
(3)交换和生产的P最优条件
MRSXY=MRTXY
.
14
§6 帕累托最优的补充说明
(1)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点的不确 定性。
(2)如果存在社会福利函数和社会 无差异曲线,则社会资源可能达到 帕累托最优。
(3)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论证 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的福利函数 不存在。[注]
.
15
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以严谨的理论
方式证明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可能
从不同的个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所
有者、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偏好中,
g
最优条件:MRSAXY= MRSBXY
X
.
7
§3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1)两个厂商的等产 量线的交点不是帕 累托最优状态
(1)两个厂商的等产 量线的切点是帕累 托最优状态。称为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K 状态。
(3)所有帕累托最优点 的集合组成的轨迹 qq`叫做生产的契 约线(效率曲线)
q OC
埃奇渥斯盒: fa
.
6
§2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1)两个消费者的无 差异曲线的交点不 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福利经济学
23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一、帕累托与新福利经济学 1.提出序数效用论 2.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 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
新福利经济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教程》
福利经济学
24
帕累托改进
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 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 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 帕累托 改进 ”
福利经济学
12
社会福利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程 度,也受政治制度的制约。
福利经济学
13
2.效用的内涵和测量
效用 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
效用的测量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福利经济学
14
3.消费者剩余
指一个人为了不失去(或为了拥有)某 种东西,而愿意支付 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 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
福利经济学
5
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福利经济学,二者 都关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福利的界定; 第二、效用的定义。
福利经济学
6
一、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福利经济学通过“ 福利 ” 和 “ 效用 ” 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来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 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
福利经济学
7
1、福利的经济学内涵
福利经济学
19
第二节 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
1、庇古和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庇古与1920年的《福利经济学》 主要观点:
第一、福利的分类,包括 “ 社会 福利 ” 和 “ 经济福利 ”;
第二、认为个人的福利是可以计 量的,主张效用基数论;
福利经济学
20
第三、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
福利经济学课件(PPT 41张)

柏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表达式
W=(U1,U2, …… Un) 最简单的形式:W=(UA,UB)
具体化: W=(X1,Y1,A1x,B1x,A1y,B1y …… , Xn,Yn,Anx,Bnx,Any,Bny, Cx,Dx,Cy,Dy, r,s,t, …… )
– UA=UA(q11,q12,X1) – UB=UB(q21,q22,X2)
F2
社会转换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
F1
O
X1 X2
X3
X*
X
• 发生贸易关系
Y E C F A B
R(最优点) Q
P T
I2 I I01
O
G
X
5. 两国之间生产和交换的最优状态
• 假定有A、B两个国家,有X、Y两种商品。 • 前提:
自由贸易; 有可能实行生产专业化; Pi > AX/AY或Pi < BX/BY,或反之。 • LA=AXX+AYY, LB=BXX+BYY • 国际贸易条件:Pi=PX/PY
富人和穷人从不同的收入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是无法 加以比较的。 从富人向穷人的转移未必会增加社会满足总量; 否定庇古的收入再分配理论,把现存收入分配状况当 作既定条件来对待。
(二)最优条件论
• 1. 最优条件的含义:
在一定的经济组织下,为达到最大社会 福利地位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帕累托最先(1896)提出。
(六)黄有光的分组补偿检验
• 把人群进行分组,只要补偿检验能够在组
内以及组间通过即可; • 仍然不是判断社会状况改进的充要条件。
四、社会福利函数
(一)柏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swf)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社会福利课件

(一)特征 1、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问题的
2009-5
9
2、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这样的概念,基 本上等同于生产力
3、如个人的健康状况等,它与人的生产能力 有关,进而与生产效率有关,故这样的效用 概念是客观的
4、继承了英国效用主义的伦理学传统,认为 个人的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是可以 进行人际间比较的
(六)主要特点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 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2、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 福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4、结论往往具有政策意义
2009-5
6
二、边际效用学派与霍布森
(一) 边际效用
1、效用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 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4、李特尔的三重检验标准
(1)引入收入分配标准
(2)无法排除价值判断
2009-5
16
(3)三重标准
•受益者能够补偿后损者而有剩余吗?
•斯托夫斯基标准满足了吗?
•收入再分配好吗?
•如果对第三条标准的回答是肯定的,并对 第一、二的回答至少有一条是肯定的,则这 种政策或经济变动就是可取的。
•如果对第三条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一、二 的回答至少有一条是否定的,则这种变动就 是不可取的;在其他情况下,变革是否可取 无法辨别
2009-5
13
(二)帕雷托最优
(三)补偿原则论
1、虚拟补偿原理
卡尔多(《经济学的福利命题与效用在个人之间 的比较》):在一项社会变革中,如果受益 者在补偿受损者之后仍有剩余,则这项变革 应该肯定,应认为其提高了社会福利
第七讲福利经济学共95页PPT资料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 帕累托标准:
o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优 于另一种,而没有人认为其劣于另一种, 则从全社会来看该种状态也较优。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经典精英理论的 创始人,社会系统论的代表人物
•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年7月15日 - 1923年8月19日),意
我们可以发现:
• 交换是有好处的,但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无差异曲 线相切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等的,分配处于帕累 托最优状态。
• 两组无差异曲线的所有切点都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 帕累托最优分配发生在交换将使某个人境况变坏的时候。 • 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在契约线上,
(二)福利经济学是规范(normative)经济学
1、实证(positive):描述经济事实和行为,研究是什 么和不是什么 2、包括道德和价值判断,用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经济 事实和经济标准是好还是坏 (1)早期:个人的行为目的是求得最大满足;社会福利 是 所有个人满足的总和
4
(2)后期:个人是他自己福利的唯一判断者;社会福利 取决于组成社会的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状 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 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3、具有规范性和实证性(福利经济学)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X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Y的数量。从
OA水平向右是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A,垂直向上是 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A。从0B水平向左是消费者B对X的 消费量XB,垂直向下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B。
(2)、分析过程
以OA和OB为原点画出A和B的无差异曲线。可 以看出,如果初始的产品分配在两条无差异曲线 的切点上,则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连 接切点的轨迹,叫做交换的契约曲线。
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PPT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基本概念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 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以边际效用基数论和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历史沿革
1
旧福利经济学
2
新福利经济学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历史沿革(1)
经济福利是福利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 费商品或服务时所 感到的满足程度。 有两种衡量方法: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 用。效用与福利在 重要方面是等同的, 但在使用上存在一 定差异。
福利经济学是从生产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 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 间的分配两方面,研 究社会福利最大化以 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 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 分支学科。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历史沿革(2)
①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2)社会福利的 补偿原则论
②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 利。
③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 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 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如果任一改变使一 些人的福利增加而使另一些人的福利减少, 那么只要增加的福利超过减少的福利,就 可以认为这种改变增加了社会福利。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历史沿革(2)
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价值观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分析工具
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分析工具
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1848-1923
帕累托最优: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和使用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资源的任 何重新分配,在不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 坏前提下,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 处境变好。 帕累托改进: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 调整,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 他人的状况至少不变坏。
福利经济理论课件

福利经济理论课件福利经济理论课件第一节:福利经济理论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分配资源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为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助推社会进步和公平发展2.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效用理论:个体决策行为与福利最大化的关系- 公共物品理论: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特征的公共物品对福利的影响-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机制无法完全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个体理性假设-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个体理性行为是福利经济学分析的基础2.信息对称假设- 市场各参与方对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是对称的-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3.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 个体的效用函数描述了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 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第三节:福利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1.效用函数的量化- 辅助工具:边际效用和间接效用函数- 量化方法:偏好调查和实证分析2.效用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 最大化效用和福利是个体和社会的共同目标- 调整资源配置以实现福利最大化3.市场失灵的分析方法- 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第四节:福利经济学中的政策应用1.资源分配政策- 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 优化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2.市场监管政策- 保护消费者权益- 限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3.环境保护政策- 调整环境税收和排放标准- 鼓励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使用第五节: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挑战1.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 假设的限制性:福利经济学的结论依赖于合理的假设- 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难以用统一的福利标准来衡量2.福利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和跨国经济合作的复杂性- 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带来的社会变革结语: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然而,福利经济学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限制,需要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深化其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福利经济学课件(PPT 124页)

多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个人选择的分析中。 他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并用无差异曲线来帮助发展了个体
经济学领域。
帕累托因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著名,
后来被约瑟夫·朱兰和其他人概括为帕累托法则(80/20法则),
后来进一步概括为帕累托分布的概念。
帕累托指数是指对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
MRX ASYMRX BSY
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研究两种既定数量的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假定:两种要素L、K
两个生产者C、D 工具 :埃奇沃斯盒状图
C和D各有一组等产量曲线 图中任意一点存在:
LC + LD= L KC+ KD= K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L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K的数量。
1)性质 由生产的契约曲线可以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
生产可能性曲线
2)边际转换率 当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运动时,一种产出的
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
如果设产出X的变动量为△X,产出Y的变动量 为△Y,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Y/△X可以衡量 1单位X商品转换为Y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则 定义为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转换率MRT,
2、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1)、假设条件
①完全竞争经济在一些假定条件下存在着一般均衡状态。 ②一般均衡状态要求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恰 好相等。 ③设这一组均衡价格为Px,Py,…,Pl,Pk,…。式中, Px,Py … 分别表示商品X, Y…的均衡价格;Pl,Pk…分别表示要素L,K…的价格。 ④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和每个生产者均是价格的接受 者,它们将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来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两人两物交换的最优点。
• 交换最优条件:
(消费最优化)
MRS
A X
,Y
MRS
B X
,Y
Y0 YA
E OA
XB
P E3
E2 E1
XA B4 A1B3
OB
E’
E4
YB
A4 B1 A3
B2 A2
X0
3. 生产最优条件
• 两个生产者C和D,使用两种要素L和K生产。
前提:完全竞争、产品价格和技术条件既定。
最大满足点。
无差异曲线斜率=ΔQy/ΔQx=-MRSXY 预算线斜率=-PX/PY 均衡公式:MRSXY= PX/PY
Y 8
6
4
2
X 0
0
1
2
3
4
5
6. 收入、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 (1)收入变化:
Y
N3
收入——消费曲线
N2
N1
P3 P2
P1
I3 I2
I1
O
M1
M2
M3
X
(2)价格变化
2. 新福利经济学之所谓“新”
• 采用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摆脱旧
福利经济学难以回答的福利命题;
• 排除旧福利经济学的收入均等化理论,仅以交
换上和生产上的最优条件作为达到最大福利的 条件;
• 提出福利标准以及补偿验证,来代替旧福利经
济学关于个人之间的效用的比较;
• 以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作为理论的前提,以论
——具有递减规律。
组合
A
B
C
D
X
1
2
3
4
Y
6
3
2
1.5
3. 无差异曲线:
• 定义:是一条表示消费者对不同组合的商品的
偏好没有差异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 斜率=ΔQy/ΔQx=-MRSXY
距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
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通常都凸向原点。
帕累托最先(1896)提出。
帕累托标准
• 严格的帕累托标准:
只有在一定收入分配的条件下,生产和 交换情况的改变使得有些人的境况变得 好些,而其他人的境况并未变得坏些, 社会福利才能说是增加了。
• 弱的帕累托标准:
只有在一定收入分配的条件下,生产和 交换情况的改变使得所有人的境况都变 得更好,社会福利才能说是增加了。
• 商品X的价格下降:
Y
N
价格——消费曲线
Q2 Q3
Q1
O
M1
M2
X M3
价格变化的收下降而引起的实际收入的
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 替代效应:在消费者购买一种以上的商品时,由于一种商
品价格上升或下降而引起的不同商品的购买量的变化。
Y N
N’
A
B
C
Y*
MRTLC,K MRTLD,K Y2
Y1
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转换曲线 F2(生产可能性曲线) Q
F1
O
X1 X2 X3 X*
X
• 发生贸易关系
Y
E
C R(最优点)
Q F A
P
B
II0I12
T
O
X G
5. 两国之间生产和交换的最优状态
• 假定有A、B两个国家,有X、Y两种商品。 • 前提:
自由贸易; 有可能实行生产专业化; Pi > AX/AY或Pi < BX/BY,或反之。
契约曲线是两生产者等产量线的切点。
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两生产者两要素生产的
最优点。 K0
LD
OD
F’
KC
Q
F4
KD
F OC
F3
F2 F1
LC D4 C1D3
C4 D1 C3
D2 C2
L0
• 生产最优条件:
资源利用最优化
MRTS
C L ,K
MRTS
D L ,K
( MRTSL,K
dK dL
第七讲 新福利经济学
一、新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 对旧福利经济学的质疑:罗宾斯《论经济 科学的性质和意义》(1932) 否认个人间效用比较的可能性;
主张经济学家研究“是”与“否”的问 题,而不要涉及“应当”与“不应当” 的问题;
强调经济科学的中立性,认为“凡是使 我们说明政策好坏的经济学都是不科学 的”。
• LA=AXX+AYY, LB=BXX+BYY • 国际贸易条件:Pi=PX/PY
• Pi > AX/AY:A国生产X相对有利。
YA
SA
EA2
RA
IA2
EA1
IA1
OA AX/AY Pi=PX/PY
QA
XA
• Pi < BX/BY:B国生产Y相对有利。
7Y
A
6
5
4
B
3
C
2
D
1
0
X
0
1
2
3
4
5
4. 预算线(消费可能线):
• 定义:在一定的收入和价
格条件下,消费者利用自 己的收入所能得到的X和Y 两种商品的数量。
斜率=-PX/PY
Y 8
6P Q
4
2
0
0
1
组合
P
Q
R
X
0
1
2
Y
6
4.5
3
R S
2
3
S 3 1.5
T
X
4
5
T 4 0
5. 消费者均衡:
• 均衡点: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O X1 X3 M1X2
总效应=OX2-OX1= X1X2 =X1X3+X3X2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I
替代效应=OX3-OX1=X1X3
I
2
收入效应=OX2-OX3=X3X2
1
M3
M2
X
7. 从序数效用论得出的福利概念
• 一个人达到最大的满足,不是指达到最大的满足
总量,而是指达到最高满足的水平。
PL PK
MPL MPK
)
产品组合最优化
MRTLC,K MRTLD,K
( MRTXY dY MCX ) dX MCY
4. 生产、交换最优条件
——社会福利最大化
• 收入分配既定条件下,全社会消费者的需求与生
产者的供给共同达到均衡。
• 生产和交换最优条件:
Y
MRS
A X
,Y
MRS B X ,Y
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 适用于“外部效应”; • 忽略分配问题; • 不能获得完全的社会排序; • 个人“虚拟的变化”; • 强调“很小的变化”、“微小的变化”; • 与自由主义不相容。
2. 交换最优条件
• 两个消费者A和B,消费两种商品X和Y。
前提:完全竞争、价格和收入分配既定。
契约曲线是两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 每个人得到的效用或满足是无法比较。
富人和穷人从不同的收入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是无法 加以比较的。
从富人向穷人的转移未必会增加社会满足总量; 否定庇古的收入再分配理论,把现存收入分配状况当
作既定条件来对待。
(二)最优条件论
• 1. 最优条件的含义:
在一定的经济组织下,为达到最大社会 福利地位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证社会福利标准。
二、两大理论基石
(一)序数效用论 (二)最优条件论
——帕累托标准
(一)序数效用论
• 1. 效用序数的含义:效用只能用序数(次序
先后)来衡量。
效用不能相加,只能有水平高低。
• 2. 边际替代率:为了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不
变,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商品X而放弃的商品 Y的数量。MRSXY=-ΔQy/Δ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