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下)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1919-1949)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最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得极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反官资的统治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a.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无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多选)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探索,虽对社进有小响,但终究没有帮助中国摆脱失败的命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以毛为主表的中党人,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单选)无产阶级的优点:a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c富有组织纪律性d 中国工人阶级受“三义”剥削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少见的,他们的斗争最坚决、最彻底。

e中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

d 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来自于破产的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同盟,共同团结战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这些富有独创性的新内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早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就已开始,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中国的构想”。

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渗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阐述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的理论。

在此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认为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不仅不存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而且完全可能采取和平的手段来实现。

然而,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复杂特殊,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中所遇到的是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所没有的特殊而困难的任务,解决这一难题的方针、政策、路线,无论哪一样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马列主义规定了世界革命的基本原则,中国革命的具体做法还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做出科学的理论概括。

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极为关键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极其复杂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冲破党内教条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的错误指示,勇敢地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总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中注入了新鲜活力。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 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新民主主义- 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说,反对封建主义,就是在经济上消灭以地主土地占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剥削制度;从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和地主买办势力的集中代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反对封建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土地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后,我们党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第二讲 新民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讲 新民主义革命理论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 3、讲授4学时
第二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 • 本纲领 •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 • 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 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农村包围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的依据及其内容
• (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 第一,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 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 • 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 • 革命主力军 •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领中心城 • 市,农村则他们力量薄弱环节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 第三,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两个积极性
• (2)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垄断 • 资本归新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附:2007年考研分析题
• 减租减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 策,减租又称为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 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 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 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4)贯彻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 • 坚持独立自主,实现无产阶级的 领导权
(5)实行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方针

采取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的策略方针
•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 固势力
对顽固派的原则
•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表明(或标志)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 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创造制度条件; (2)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 史性胜利; (4)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原因:
•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 •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 克思主义; •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 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必然性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中国实现工业化任务要 靠国营经济来承担; • 国营经济主要来源于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是控制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保障人民和社会利益 的主要经济力量。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 经验说明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途径已经形成; • 面对工业经济落后国家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 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同时限制其不利的方面为扶持其生 存和发展,国家创造了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和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把其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
2、实践意义: (1)它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道路和基本经验1、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定了基础1、《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2、《井冈山的斗争》2、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1938,《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4、毛泽东对基本经验的集中概括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2、大革命失败后地我力量对比和分布决定到农村去积蓄力量3、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必要性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2、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3、党的建设1、思想建设内容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3、必须坚持整风这一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思想建设是首要的2、组织建设3、作风建设(三大作风)内容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1、解决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殖民主义的斗争义基本纲领1、1940,《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2、1945,《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政治纲领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决定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革命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必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政治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3、保护民族工商业原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决定的3、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表现所决定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转折点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资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是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革命性质旧的: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的条件1、国际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3、阶级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八七会议 1927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总路线1、提出: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2、1948,《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对象1、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2、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3、革命的主要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革命的动力1、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资资产阶级2、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3、主力军:农民贫农: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可靠的同盟军4、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5、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6、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妥协性又斗争,又联合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1、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1、从诞生起就受压迫2、分布集中,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思想传播3、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通过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性质和前途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第三章 新民主义革命理论(概论课)

第三章 新民主义革命理论(概论课)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辨析:
“侵华有功论”
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
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
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
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2)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
革命统一战线 (1921年7月—1927年)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年—1937年7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945年)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在 西安发动西安事变
•中共派叶剑英、秦邦宪、 周恩来组成代表团到西安调 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教学目标: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的形成、基本内容晶,是中国革命 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 果。
教学重点: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内容;
◆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内 容及其重要地位。
3、中国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 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 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
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 毛泽东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下)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下)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 解,不正确的是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 的历史
• 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 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 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 (1)材料一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 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 分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人民 解放战争,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中国新民主主义基本胜利的标志是( A、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 B、1949年政协会议的召开 C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去过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 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 大军事战略行动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
5、走向胜利
(1)北平谈判:国民党假和谈、真备战
(2)渡江战役: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3)南京解放:标志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4)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
(5)追剿残敌:解放除台湾外的全部领土
(6)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基本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 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 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 国即将诞生。。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 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 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 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弄清这条道路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学习了解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弄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1.中国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2.三大法宝及其同盟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3、如何加强的自身建设教学方式:讲授、多媒体、讨论与分析结合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1、新民主主革命的总路线?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1、党的工作中心放在城市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①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性?(客观依据)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毛邓第三章(下)

毛邓第三章(下)

• 3、双方没有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 定的组织形式。 • 4、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
问题1: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大资产 阶级始终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
问题2: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问题3: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势力曾 经是我们暂时的盟友。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 任务:反对美蒋反动派 阶级基础: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

皖南事变(3)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1941年1月17日发布命 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 下令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 • 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坚决的回击,命令 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 奇为政治委员。不久,新四军新军部在苏北盐 城正式成立。随后,新四军扩编为9万余人。同 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 揭露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真相。在一片反对 声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更陷于孤立。 • 1941年3月,蒋介石被迫“保证”决不再有 “剿共”的军事行动。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 二次反共高潮被彻底击退。(人民网)
它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 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它从中国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列 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 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 法论意义。

皖南事变(2)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 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 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 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 击。 • 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 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 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 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 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概况和总结;牢记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对中国近代国情的学习和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独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能根据新道路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重视当前的“三农”问题,关心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对三大法宝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环境下的价值新认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意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1)关系类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2)概念类难点:如何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官僚资本主义的基本内涵;(3)观念类难点:如何理解近代中国革命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

三、教学方法1、教师的教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2、学生的学法:讨论法;社会实践等。

四、课时安排:4学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1948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给与了这样的回答,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有2个:第一,中国的人口太多,没有饭吃;第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激起了“骚动和不安”。

请问这样的分析是否正确?显然美国国务院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中的回答是错误的。

中国有一句老话:哪里有剥削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一、认清近代中国国情的极端重要性。

二、认清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三、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四、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五、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

六、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教学重点:一、认清近代中国国情的极端重要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发展道路和三大法宝。

授课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思考: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它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成熟于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其基本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和三大法宝。

其基本点,一是资产阶级问题,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

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二是革命形式问题,认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_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_课件

3.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创 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提出了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 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即不同阶级、阶层、政党直至民族、 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具有共同利益 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联盟。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 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 要保证。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 际出发,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 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 主义理论。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 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 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变 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 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第一步的革命已经 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中国式 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一)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三)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四)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理论和实 践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中国革命 分两步走
中国革命的三 大法宝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可以 走社会主义道路。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完全新 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共产主义为目 标的工人阶级的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三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3.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4.深刻认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

教学内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封建经济解体,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但在整个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军阀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结果。

从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到1948年4月毛泽东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经过长达26年最终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 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丰富发 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是运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光辉 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 的方法论意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 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农村革命根据地 示意图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 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 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南昌起义 指挥部一江西
大旅社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毛泽东等人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进行了理论论述。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以 根据地为依托,以政权为杠杆,以土地革命为基本 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夺取全国胜利 的道路。
2、武装斗争
(2)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有 根据地的农民战争(实质) 第一,农民是武装斗争最广大最深厚的力 量源泉 第二,农民深受三重压迫,是无产阶级最 可靠的同盟者 第三,农村是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3、党的建设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 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条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领导阶级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二是与农民有天然联系,易于形成工农联盟。

三是高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关键优点:有自己的先锋队组织
.
59
(2)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途径
❖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是自然而然得来的?
.
60
第一、加强无产阶级的政党建设
第二、无产阶级领导权必然是在与资产阶 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第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统一战线
.
2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 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基本经验、 理论的意义。
• 难点:中国选择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1919年五 四运动的爆发为起点,到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结束,历时30年。
.
4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就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
总之: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是中国民主革命
的对象和敌人。 .
40
不同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敌人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
.
41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 级。中国革命的参加者除无产阶级(即工人 阶级)外,还包括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共 同构成了中国革命的动力,其中工人和农民 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资本主义
65
2、前途:社会主义
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 到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社会,错综复杂矛盾,在客观 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 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历来差不多上革命的对象。然 而,由于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 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 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 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 候.在革命的锋芒要紧地是反 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 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 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 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 帝国主义的斗争。
2、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在 强大的敌人面前,中国革命的要紧 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 装的。
3、中国农民占人口的80%以上,农民 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 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战争真的 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胜利,必须深 入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游击战争, 建立农村革命依照地。
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 是中国共产党由城市斗争转向 农村斗争战略思想的光辉起点。
井冈山等农村革命依照地的建 立初步实现了中国革命战略重 心的转移。
继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依照 地以后,从28年-30年党领导 开辟了10几块革命依照地,在 实践上开始了对走农村包围城 市革命发展道路的探索。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 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为胜利 实现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 命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转折奠 定了重要基础 。
我们党从前的错误,真的是忽略 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 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 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
—— 毛泽东
【二】中国革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的缘故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下)
要紧讲授的问题
1、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 的认识
2、中国革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的 缘故
要紧讲授的问题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
4、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 意义
5、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思想
【一】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 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 重要性的认识
(三)人民军队政治工 作原那么
(1) 官兵一致的原那么, (2) 军民一致的原那么, (3) 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的原那么
(四)人民战争思想
所谓人民战争,真的是在无产阶 级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 坚决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 参加,建立和发展农村依照地, 进行革命战争。
(四)人民战争思想
兵民是胜利之本; 依照地是人民战争的重要依托; 必须实行正规军、地方军和民
农村革命依照地图示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缘故与条 件的分析,初步回答了农村包围城市 的可能性;为这一理论奠定基础。
(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揭示了实现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三)明确系统提出“以乡村为中心” 的思想,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理论的差不多形成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 要性
第一,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是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策略 原那么。
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 级革命,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 革命必须正确解决的关系到革 命成败的关键问题
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 能够同魔鬼结成同盟,只是必 须确信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 魔鬼领着你走。
党成立初期,把要紧精力放在组 织工会,发动工人运动上。
国民革命时期,党尽管对武装斗 争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在陈 独秀右倾错误思想指导下,放 弃了对革命武装的掌握。
大革命的血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 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
重要性的认识
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共产 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 第一枪。
-马克思
为了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尽 最大的努力,同时必须极仔细、极 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 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 是极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 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 各个集团或各种类别之间利益上的 一切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 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 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 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不 可靠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 点,谁真的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 义,丝毫不懂得现代的科学社会主 义。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 辟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 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 重要标志。
第五,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 展道路的理论及事实上践,自 始至终贯穿的差不多思想真的 是把马克思主义差不多原理同 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 的路,这关于中国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中国革命战略重心发生 转移的缘故
1、中国的特殊条件和大革命 失败的特定形势迫使中国革 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中国革命战略重心发生 转移的缘故
2、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实现 由城市转向农村,也是在党 多次领导的城市武装起义遭 受挫折和失败的情况下,党 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 同志努力的结果。
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起义的城市 武装斗争的失败和挫折说明,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 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 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 中心城市,要夺取革命胜利,实行 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传统 模式是行不通的。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 要性
• 第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环境决定必须建立统一战 线。
• 它是由中国社会“两头小,中
间大”的社会结构决定的。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 要性
• 第三,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 残酷性和不平衡性也决定了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广 泛的统一战线策略。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毛泽东
1930年1月
关于农村革命依照地的意义,毛泽 东指出:“必须如此,才能树立 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 于全世界然。必须如此,才能给 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 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 也必须如此,才能真正地创造红 军,成为今后大革命的要紧工具。 总而言之,必须如此,才能促进 革命的高潮。”
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 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 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接着向前 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 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 缘故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 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 政策的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 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 重要的主观条件。
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 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 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 人民服务,真的是那个军队的 唯一的宗旨。
--毛泽东
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 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 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 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 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 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理论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 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 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 路的开辟,提示了中国革命发 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 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 创性的贡献。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理论的发展
(二)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法宝,同时阐明 了三者的关系。(三)提出了依照 地的武装斗争要同其它的各种必要 的斗争形式相配合。
“没有城市工作和其它农村工作,农 村依照地就处于孤立,革命就会失 败。”
【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意 义
• 途径:
(1) 、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军的指导 思想,教育全军,保证党在思 想上的领导。
(二)坚持党对人民军
队绝对领导原那么
• (2)、依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正确,以及强有力的政 治工作,保证党在政治上的领 导。
• (3)、在军队中建立和健全各 级党的组织,把支部建设在连 上,班排建立小组,保证党在 组织上的领导。
-毛泽东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下)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统一战线
要紧讲授的问题
1.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 性和可能性
2. 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原 那么
3.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 能性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阶级、阶 层、政党、集团、派别、直至 民族、国家等社会政治力量, 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在具有 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 政治联盟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 想内容是
把革命斗争的重心长期放在农 村,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和组 织农民,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 命,在农村发展和聚集力量, 建立农村革命依照地,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并依照敌 我力量对比的变化,逐步夺取 全国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理论的发展
30年代后期,毛泽东同志先后 写下了《战争与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进 一步发展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 道路理论。具体表现在: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理论的发展
(一)回答阐述了走农村包围城 市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 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 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特殊国 情,使它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 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那个地 方,共产党的任务,差不多地不是 通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 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 是走相反的道路。
兵三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
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缘故
(1) 民众是战争人力的资源。 (2) 战争离不开物质基础,
民众也是战争物力和财力的源 泉。 (3) 民心的向背,民众拥护 和支持,是战争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