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建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tor Agent algoPluginAgent Role Pluginperson Attribute constant agenttid:AgentCode Attribute constant fathertid:AgentCode Attribute constant childid:AgentCode Attribute constant algoid:AgentCode Attribute constant apid:AgentCode Protocol Read AlgoID Protocol CheckPlugID Permissions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集成建模理论——
形式建模 形式建模有两种基本的形式化策略,即基于逻辑的形式化与 基于非逻辑的形式化 描述逻辑中的属性构造符 时序操作符 形式描述中的操作符的目的为采用形式化的技术规范, 被描述系统中各对象与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5.3成员建模 5.3成员建模
成员建模 在组织框架里,,成员可以从成员类型,成员角色,角色, 特征,以及属性等维度加以描述。 成员类型包括如下几种:智能体,服务,人,工作空间, 资源等。
5.3成员建模 5.3成员建模
成员名称 符号表 示 人 描述性说明 实例
成员类型人是表达组织中人的社会角色,不同的 是人与系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互;并受制于一 定的许可,系统中的人可以是客户,管理员,特 定用户,技术或者是业务专家等。 成员空间指的是系统中所有成员,交互以及活动 执行场合;一个常见的工作空间是所要构建的系 统本身。 成员智能体是人工角色,如系统构件等;它可以 使自主的,自适应的实体,自行负责执行一定的 职责或者作出决策。 成员服务指成员所具有的那些可以被执行的活动 或者活动等。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集成建模理论——
可视建模 可视建模或者称为可是需求分析,是以图形化的方式将目标系统 中的相关对象实体与对象类等之间的关系表达给用户,由相关的 需求分析方法论,模型构件元件,构建过程支持等组成。 可视建模工具有通用性工具/领域专用性工具,如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中文名:统一建模语言 ,主要用于地理学,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模中 )/SYsML(可视化建模的在系统工程应用领 域的延续和扩展),BPMN( 建模标注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Notation) 可视建模方法论CASE(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 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以及相关的USE CASE用例工具。应用这 些工具时进行系统系统建模时,通常建立多种用例图,如类图, 活动图,序列图。 采用CASE工具辅助开发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方法,它必须依 赖于某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如结构化方法、原型方法、面向对 象方法等,一般大型的CASE工具都可以支持。
消极事务
5.3成员建模 5.3成员建模
成员的形式化描述 Actor Actor_type Role:human/workspace,agent/service/resource Attribute Activity Property Property_type Property_mode
5.3成员建模 5.3成员建模
对于algoid:agentid.CheckPlugID(algoid)>apid,existed()=True Pluginperson向系统注册所要插入的算法或者功能组件。该智能 体执行此角色时先后执行协议CheckAlgorithmValiddity(检查算 法的有效性) ApplyRegisterration(实施注册)以及 FillinAlgoRegisterOntologies(存储算法注册本体项),如果 这些协议被顺利执行,就接着执行协议 SubmitAlgoPluginRequest提交算法插入请求,完成算法插入申 请。
面向目标的需求
面向业务的需求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集成建模理论——
1.早期需求分析 早期需求分析旨在理解所要设计的软件系统最终应处于什么 样的组织背景与环境,提供什么样的功能等。在此基础上, 进行组织分解,整理出系统所包含的成员名单。 2.晚期需求分析 晚期需求分析定义所要设计的软件系统的模型构建,运行环 境,以及相关功能与品质要求。在面向智能体,组织与服务 的集成计算方法里,晚期需求分析按照组织抽象框架确定构 成成员,并针对上述模型与早期的需求分析所得进行情景分 析,连锁状态分析,服务品质分析等,以期获得早期分析一 致与完备的输出。 3.功能性需求分析 功能性需求分析定义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内在工作机制 和系统行为。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集成建模理论——
4.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需求定义对系统设计与实施的约束,对成本与可靠性的要 求等。 5.面向目标建模 面向目标建模将目标这个概念年作为需求获取与规范化的关键词 之一。目标或手段设计一些基本的问题,如“为什么”“怎么 样”“其他如何”等,目标建模保目标定义,分解,层次划分, 实现目标的手段,实现目标的利益相关者,目标精炼等。 6.面向业务建模 面向业务建模定义系统所应满足的业务需求与特点,并符合业务 约束,包括业务期望目标,适应业务过程分析,业务逻辑,业务 规范,相关业务部门(用户),业务中被动角色等,并体现领域 约束,数据约束,业务评价约束,系统提交越是等。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集成建模理论——
7.形式建模 形式建模是概念建模的主要形式。形式建模采用形式化的规范, 定义被描述系统中各对象与类之间的关系。 8.可视建模 可视建模是对概念建模中形式建模的补充形式,可视建模采用图 形表达方式对系统中的对象以及关系进行描述。 9。集成建模 集成建模是将形式建模与可视建模有机的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 充,从而形成技能准确表达被分析系统中的概念,实体,关系与 逻辑层次等,又能给用户展现生动具体,清晰可视的结构与关系 图。
5.1面向组织系统分析任务与过程 5.1面向组织系统分析任务与过程
(5)优化备选:对照形成的需求收集备选项,进行相关 对比分析与优化,从而确定最终需求项;可借助情景分析, 模型检查等进行优化与完善。 (6)需求建模:采用可视与形成建模方法对所确定的单元 构成单元进行表达。 (7)评价推荐:对最终需求选项进行评价,决定分析阶段 任务是否结束,是否继续妄下进行系统设计。 (8)转换机制:如果进行系统设计,确定从系统分析结 果向系统设计模块的转化与对应关系。
客户
工作空间
一个金融决 策支持系统
智能体
接口智能体
服务
本体服务
资源
成员资源指各种数据库,知识库,配置库,模型 库,方法库等。
知ຫໍສະໝຸດ Baidu库
5.3成员建模 5.3成员建模
角色模型
名称 载体成员 属性 协议 许可 职责 活动 积极事务 说明 该角色归属哪个成员 该角色以什么属性加以描述 该角色的载体成员所执行,需要与其他成员进行交互的活动 表明在执行角色时哪些不能做 角色所期望承担的行为 成员所执行的一个动作单元,该动作不涉及与其他成员的交互 与角色有关的,在给定条件下该成员必然导致的事件状态,这 些事情对于角色实施是积极有利的(“something good happens”) 与角色相关的不利的消极的事务,必须加以处理(“nothing bad happens”)
第五章第五章-开放复杂智能系统分析
——5.1面向组织系统分析任务与过程 ——5.1面向组织系统分析任务与过程 5.1 ——5.2集成建模理论 ——5.2集成建模理论 5.2 ——5.3成员建模 ——5.3成员建模 5.3
5.1面向组织系统分析任务与过程 5.1面向组织系统分析任务与过程
两个基本过程: 实施早期需求分析; 实施晚期需求分析; (1)收集信息:抽取所要构建的开放复杂智能体系统中关于 业务目标,技术目标,利益相关者,规则,环境等的基本信息; 获取关于精神状态信息,如信念,意图与期望等。 (2)定义需求:获取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包 括利益相关者,规则,环境等;非功能性需求包括全局特性要 求等。 (3)筛选需求:对获取的需求进行整理,精炼,排序与筛选 等,形成基础需求清单。 (4)构建原型:基于所筛选的需求,进行快速原型设计,从 而进一步精炼与确定可信需求清单,检查充分性与必要性。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5.2集成建模理论——集成建模方法 集成建模理论——
形式概念语言, 连带表达语言以 设定规则与约束 形式规范 整体质量,如灵 活性,可用性, 安全与适用性等。 非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 集成建模 非形式图形标记、 最少的语法,具 有或者没有本体 与与语义 可视建模 组织模型,包括 成员,目标,相 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