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补充概括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 (H 20)m ),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 6H 12O 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 、乙酸CH 3COOH 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 6H 12O 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3、葡萄糖的还原性:和银氨溶液反应:3224324422()()23()Ag NH OH CH OH CHOH CHO Ag NH CH OH CHOH COONH H O +−−−−→+++水浴加热↓↑;和新制Cu(OH)2反应:22422422()()()2Cu OH CH OH CHOH CHO Cu O CH OH CHOH COOH H O+−−→++△↓。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6126222666;0C H O O CO H O H +−−→+酶△<;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 、直接氧化供能;b 、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 、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122211261266126C H O H O C H O C H O +−−→+酶(蔗糖)(葡萄糖)(果糖)122211261262C H O H O C H O +−−→酶(麦芽糖)(葡萄糖)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 6H 10O 5)n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

高二化学新教材补充内容

高二化学新教材补充内容

高二新教材补充内容一、铝热反应:(高二上p15)反应原理: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在加热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合物达到很高的温度,生成氧化铝和液态铁。

现象:可以看到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三氧化二铁粉沫和铝粉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纸漏斗被烧穿,有熔溶物落入沙中,待熔溶物冷却后,除去外层溶渣,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落下的是铁珠。

高温化学方程式:2Al+Fe2O3Al2O3+2Fe反应的仪器:三角漏斗和滤纸、蒸发皿。

反应试剂:氧化铁、铝粉、氯酸钾、镁条。

操作步骤:用两张圆形滤纸折成漏斗,把5克氧化铁粉末和2克铝粉混合均匀,放入纸漏斗中,在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湿润后,放在用硬纸做成的三角漏斗里,把漏斗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个盛沙的蒸发皿。

在纸漏斗中加入少量氯酸钾,在混合物中间插上一根镁带,用小木条引火点燃。

二、铝的氧化:课堂实验(高二上p15)用硝酸汞处理的现象与分析: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容易被空气氧化变成氧化铝。

通常的铝制品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于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外衣保护着。

当在铝箔的表面涂上硝酸汞溶液以后,硝酸汞穿过保护层,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液态金属——汞。

汞能与铝结合成合金,俗称“铝汞齐”在铝汞齐表面的铝没有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

当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铝箔上的铝会不断溶解进入铝汞齐,并继续在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铝。

最后使铝箔长满白毛而且越长越高。

化学方程式:2Al +3Hg(NO3)2→3Hg+2Al(NO3)34Al+3O2→2Al2O3习题1、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三、铝跟碱反应的原理:学生实验(高二上p16)操作步骤:用砂纸擦去铝条表面的物质,将铝条浸入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初中化学钙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钙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钙锌知识点总结一、钙的化学性质1. 原子结构:钙的原子序数是20,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为2, 8, 8, 2。

2. 化学性质:钙是一种灰白色的金属元素,相对较软,能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并且与氧、氮等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二、钙的生物作用1. 骨骼结构: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物质,对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起着重要作用。

2. 神经传导:钙是神经传导过程中的必需物质,能够帮助神经系统传递信号。

3. 肌肉收缩:钙是肌肉收缩的必需物质,能够参与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

三、钙的摄入量和食物来源1. 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17岁青少年的钙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天。

2. 食物来源:丰富的钙食物包括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等)、豆类、鱼类、蔬菜(芹菜、菠菜等)和坚果(杏仁、核桃等)。

四、补充钙的方式1. 饮食补充:通过食物摄取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和坚果。

2. 补充剂:饮用含钙的营养补充剂,如钙片、钙粉等。

五、锌的化学性质1. 原子结构:锌的原子序数是30,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为2, 8, 18, 2。

2. 化学性质:锌是一种蓝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塑性,能够与氧、氮等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六、锌的生物作用1. 酶的活性:锌是多种酶的活性中心,对细胞内代谢和生物反应起着重要作用。

2. 免疫功能:锌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

3. 生长发育:锌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七、锌的摄入量和食物来源1. 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17岁青少年的锌摄入量为11-12毫克/天。

2. 食物来源:丰富的锌食物包括瘦肉、鱼类、奶制品、豆类、坚果和全谷类食物。

八、补充锌的方式1. 饮食补充:通过食物摄取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和豆类。

2. 补充剂:饮用含锌的营养补充剂,如锌片、锌颗粒等。

综上所述,钙和锌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学习中的补充)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学习中的补充)

特殊标志判断法
反应体系的总压强、总物质的量、总质量、颜色、 反应体系的总压强、总物质的量、总质量、颜色、混合 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密度等都是有条件的特殊规律, 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密度等都是有条件的特殊规律,视具体 反应、具体条件决定是否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反应、具体条件决定是否可作为平衡的标志。
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加1molSO2和 1molO2,发生反应 2SO2+O2 2SO3 ,
思考: 思考:
(1)开始阶段有什么特征? )开始阶段有什么特征?
c(SO2) 、c(O2)大,c(SO3) =0, v(正) >0 ,v(逆)=0 大 , 正 逆
练习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 当下列物理量不再 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表明反应: 发生变化时 表明反应 A(固)+3B(气) 固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气 气 气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其中只有B气体有颜色 气体有颜色) (其中只有 气体有颜色) ( BCD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压强 C.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B.混合气体的密度 混合气体的密度 D.气体的颜色 气体的颜色
练习
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 + Q(气) 气 气 状态的是( 状态的是( A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 气 气 )
(A) 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 、 、 的浓度不再变化 (B) P、Q、R、S的分子数比为 的分子数比为1:1:1:1 、 、 、 的分子数比为 (C)反应容器内 、Q、R、S共存 反应容器内P、 、 、 共存 反应容器内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初中生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

初中生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

初中生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化学基本概念》①基本定义: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很多小概念。

比如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就好比一个大家族,家族里的成员(原子)有着相同的姓氏(质子数)。

物质的分类概念,像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就像水果沙拉,里面有各种水果(不同物质)。

纯净物就像单独的一颗苹果,只有一种物质。

②重要程度:这些基本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没有搞清楚元素概念,后面学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就很麻烦。

就像盖房子,基石没打好,房子肯定盖不结实。

③前置知识:其实只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数学计数知识,比如区分个数之类的就好。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中很有用。

比如知道了成分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可以判断一些东西的质量好坏或者纯度。

就像买黄金,如果知道纯金是纯净物,要是混进了别的金属(变成混合物),就不是纯金了,价值就不一样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这棵大树的根,从这里生长出关于物质性质、反应等其他枝干。

②关联知识:和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这些知识紧密相连。

例如有某种元素了,才看它组成物质有什么化学性质等等。

就像一家里的人特性和这个家族有些基本关系。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概念的区分。

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有时候很容易混淆。

关键是看组成元素是一种(单质)还是多种(化合物)。

感觉像是区分单性别和多性别群体一样,要是不细心就搞混了。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超级重要。

一般会出选择题直接考概念,或者在填空题里让填写概念相关的内容。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元素概念一定要强调质子数相同。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它是哪一种元素。

好比人的身份证号决定了你是谁一样。

②特征分析: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就像每一种型号的手机就有它固定的功能和外观设计(性质),不会变来变去。

混合物呢,最大特点就是各成分都保持自己的性质,像盐和沙混一起,盐还是咸的,沙还是硬的。

③分类说明: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经常用到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1、观察法:(1) 概念: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感官包括:➢眼看: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鼻闻: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闻有毒气体时,不能直接靠近➢借助仪器:可以借助仪器来观察,从而提高观察的灵敏度(2) 要求: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2、实验法:(1) 概念:是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者探究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2) 要求:➢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分类法: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类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研究,可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和特性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二、观察法例子:可以通过实验法来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反应的相关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两点:熔沸点低➢两度:硬度、密度小(密度比水小)2、钠与水反应(1)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块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发出嘶嘶的响声,说明反应生成气体(经检验可知该气体为H2) ➢小球迅速向各个方向游动,是因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碱因此: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 注意事项:➢取金属钠时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拿➢实验时切取的钠不能太多,一般黄豆粒大小就可以了➢切完后,剩余的钠必须要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乱丢知识点补充:钠与水溶液的反应情况(1)钠与酸溶液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来的极少量的H+反应生成H2,在酸溶液中,酸电离出的H+浓度远大于水,因此钠在酸溶液中,先与酸反应,当酸反应完时,剩余的钠再与水反应。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很多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化学基础知识: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价态。

常见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
酸的性质和反应: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等。

碱的性质和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等。

盐的性质和反应: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能与某些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等。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简单化合物外。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氯化钠等。

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体积分数及其有关计算补充资料

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体积分数及其有关计算补充资料

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体积分数及其有关计算补充资料一、必备知识1、平衡转化率α(A)=c 0(A )-c 平(A )c 0(A )×100% (或=)()()(00A n A n A n -×100% )2、体积分数ψ(A )=V A V )( ×100% (或=n A n )( ×100% )(公式中的“V ”不是容器体积,是气体本身的体积,这个体积并非空间体积,而是表示数量意义,这个体积越大,意味着充入容器中的气体物质的量就越多)3、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c p B c A c D c C n m q ⋅⋅ 。

(表达式中的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4.化学平衡常数的特点(1)对于一个已给定的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与体系压强大小无关,与某物质的转化率大小无关(K 可以影响转化率,但转化率不影响K 。

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K 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 值就不变)。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1”(100%)而不代入公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但意义不变。

所以化学平衡常数还跟化学反应本身有关! 5、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利用K 可以推测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 的大小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 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 值越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2)利用K 可判断反应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 ,Q 叫做浓度商,表达式与平衡常数相同,但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不一定是平衡浓度,要比较Q 与K 的大小关系:① Q < K ,反应未达平衡,反应向正方向进行,υ正>υ逆 ; ② Q =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υ正= υ逆 ;(这时Q 表达式中的浓度就是平衡浓度了)③ Q > K ,反应未达平衡,反应向逆方向进行,υ正< υ逆 ;平 平平 平 平(总) (总)1.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1)N 2(g) + 3H 2(g) 2NH 3(g) (2)2NH 3(g)N 2(g) + 3H 2(g)(3)1/2 N 2(g) + 3/2H 2(g) NH 3(g) (3)Fe 2O 3 (s) + 3CO(g) 2Fe(s) + 3CO 2(g) (4)NH 4+ (aq) + H 2O(l) NH 3•H 2O(aq) + OH -(g ) (5)C(s) + H 2O (g)CO(g) + H 2(g)(6)CH 3COOH + 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 + H 2O(7)CO 吸入肺中与血红蛋白(Hb)反应:CO +HbO 2O 2+HbCO2.在300℃时,将0.23 mol SO 2和0.11 mol O 2放入的密闭容器中,2SO 2+O 2 2SO 3达到平衡时得到0.12 mol SO 3,则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23.8V (或23.8 Vmol·L -1)] 3.2SO 2(g)+O 2(g)2SO 3(g) ΔH <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 正 ,K 逆(填“增大”或“减小”,下同),降低温度,平衡常数K 正 ,K 逆 。

植物化学保护补充知识点

植物化学保护补充知识点

粉剂加工:母粉法、直接粉碎法、浸渍法一般粉剂、无漂移粉剂,超微粉剂真菌几丁质、细菌肽聚糖、哒螨灵杀卵代森锰锌影响脂肪酸氧化高毒小于50mg/kg极性化合物容易被根吸收Ames氏测定法农药剂型发展方向:水性、粒状、缓释、高含量、多功能、安全、省力化和精细化。

当代科学使用农药要求:一是提高农药利用率,二是提高施药效率,节省人力。

农药剂型加工涉及多学科理论,目的主要一是分散原药,二是对农药“赋形”,便于流通和使用。

到底加工成什么剂型?取决于:首先原药理化性质;其次是必要性、安全性(人员、环境等)和经济性。

颗粒剂不适于防地上部害虫,由原药、载体、助剂组成,可湿性粉剂由填充料、原药、表面活性剂。

水分散粒剂加工有干法与湿法。

乳油,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工、储运安全性差,环境相容性差。

可溶性液剂须在与水混溶的溶剂(醇或酮类)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胃毒剂主要作用于中肠静止电位50-100mv,动作电位90-140Mv三唑磷促进褐飞虱再猖獗,含杂环有机磷使毒力不变,毒性降低阿维菌素为链霉菌发酵产物螺环季酮酸类: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质合成)抑制剂性诱剂:天然微量专一,无残留芽管长度短于孢子直径视为未萌发 杀菌作用一般无内吸作用,多作用位点,仅作保护剂。

抑菌作用作用位点单一,许多是内吸剂,为保护剂和治疗剂。

烯丙苯噻唑防治稻瘟病,植物激活剂气传病害来源具有持续性,因此杀菌剂必须有足够的持效期无机硫防治白粉病,福美双是无机硫类防治锈病。

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敏感根部表面的保护层缺乏蜡质与角质,因此极性化合物比较容易吸收,而非极性化合物则较难吸收。

土壤胶体微粒对除草剂吸收是可以被解吸附的(如水分充足),但有机质胶体微粒,对除草剂的吸附是不可逆转(因多数除草剂是有机合成的)鼠类超强适应能力与繁殖能力由于钠离子通道改变,引起杀虫剂敏感性下降,产生击倒抗性,通常具有击倒抗性的昆虫有明显的交互抗性。

农药生态毒理学评价指标生物陆生蜂鸟鱼蝉,土壤水体生物土壤微生物蚯蚓、水蚤。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补充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补充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补充晶子学说和无规网络学说的异同。

无规网络模型:网络中,一个氧离子最多同两个形成网络的正离子连接(保证价态平衡),正离子的配位数是3—4.。

正离子在氧多面体的中央,这些氧多面体通过顶角上的公共氧依不规则方向相连,但不能以氧多面体的边或面相连,这些公共氧将两个网络形成离子相连形成“氧桥”,通过“氧桥”搭成向三维空间发展的无规则连续网络。

无规则网络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保持原子的键长、键角关系基本恒定,以满足化学价的要求。

用一个球代表原子,一根杆代表键,在保持最近邻关系的条件下,无规则地连成空间网络。

该模型认为玻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网络形成剂的不规则排列的非对称的三维网络,这个网络被碱性氧化物(网络改变剂)所改变或破坏。

加入的碱性氧化物在一定的范围内起着玻璃骨架的断开和破坏作用;阳离子进入网络空隙,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以局部群集的形式分布的。

晶子模型:在研究玻璃软化温度下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中,发现硅酸盐玻璃在淬冷过程中所引起的折射率变化,不能单纯用玻璃的应力解释。

这现象被解释为玻璃种存在石英的“微晶”。

晶子模型认为,非晶态结构是无数的原子集合体(“晶子”)分散在无定型介质中,从晶子部分到无定形部分的过度是逐步完成的,两者之间无明显接线。

晶子不同于一般微晶,它是带有晶格变形的小区域,在晶子中心,质点排列较有规律,越远离中心变形程度越大,其尺寸也比一般多晶体中的晶粒小。

这两种模型在各自提出的初期,都比较强调非晶态结构的某一方面。

例如,无规则网络模型着重于非晶态结构的无序、连续、均匀和统计性;晶子模型则强调非晶态结构的微不均匀和有序性。

两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非晶态具有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结构特点,但对有序无序的比例和结构还有分歧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自由基有相互作用的强烈倾向,两基相遇时由于单电子消失而使链终止。

终止反应有双基偶合和双基歧化两种形式,都成为双基终止。

双基偶合反应是两链自由基头部的单电子相互结合成稳定的共价键,其结果大分子链增长了一倍,两端都带有引发剂的根基;双基歧化反应是两个生长着的大分子链相互作用,一个链自由基夺取另一个链自由基上的氢原子,获得氢原子后的大分子端基饱和,失去氢原子的大分子端基则不饱和,其结果聚合度与链自由基中的单元数相同,每个大分子都有一端连有一个引发剂的根基,生成一个饱和,一个不饱和的聚合物电子转移引发:直接和间接锂、钠、钾等碱金属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其他物质,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常考的过渡金属元素知识点补充

常考的过渡金属元素知识点补充

常考的过渡金属元素知识点补充嘿,同学们!咱们来聊聊常考的过渡金属元素那些事儿。

说起过渡金属元素,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一群“活跃分子”,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比如说铁,这可是个“大明星”!生活中哪儿都离不开它。

你想想,要是没有钢铁制造的各种工具、建筑,那我们的世界会变成啥样?是不是不敢想象?再说说铜,那可是电线里的“常客”。

为啥电线爱用铜?因为它导电性能好啊!这就好比在道路上跑得快的车,能快速把电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还有锌,在人体里也起着重要作用呢。

就像一个小卫士,守护着咱们的健康。

要是缺锌了,身体可就容易出毛病啦。

铬也是个厉害角色,不锈钢里有它就能变得更耐用,不容易生锈。

这不就像给金属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吗?那为啥这些过渡金属元素这么重要,还经常被考呢?因为它们性质多样,用途广泛啊!它们就像化学世界的多面手,能在不同的场合发挥独特的作用。

比如在化学反应里,铁能发生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一会儿变成二价铁离子,一会儿又变成三价铁离子,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一个会变魔术的高手,不停地变换着模样。

铜离子的颜色也是个常考点,蓝色的铜离子在溶液里特别显眼,就像舞台上的明星,一眼就能被看到。

而铬的氧化态也不少,不同的氧化态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得随时切换状态。

咱们学习这些过渡金属元素的知识点,可不能死记硬背。

得像了解朋友一样,知道它们的脾气性格,用途特点。

比如说,你知道怎么通过实验来检验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吗?要是不知道,那可得加把劲啦!总之,常考的过渡金属元素知识点,就像是一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去理解,就能在化学的世界里畅游,不怕考试的难题!同学们,加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水壶烧水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粮食酿酒、米饭变馊3.易错辨析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知识点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稳定性、还原性、酸性、碱性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知识点3】实验室操作1.仪器名称书写A 锥形瓶,B 胶头滴管,E 集气瓶, F 长颈漏斗, G 水槽, H 酒精灯。

(1)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D ;(2)用于配制溶液的仪器是C ;(3)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E ;(4)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B 。

2.取用药品①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②用托盘天平称一般固体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等质量洁净的纸,易潮解或腐蚀性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③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药液流出④用量筒量量取液体时,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3.物质的加热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②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③加热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飞溅④操作注意事项4.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补充】判断下列实验操作错或对(填“√”或“×”)【知识点4】空气1.组成:氮气78%(保护气),氧气21%(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稀有气体0.94%,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3.空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不属于污染物)【知识点5】氧气1.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时为淡蓝色2.检验气体是氧气: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3.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4.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5.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6.工业制取氧气,利用沸点不同物理变化【知识点6】分子和原子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运动速率影响因素:外界温度,自身种类分子之间有间隔2.分子运动现象实验中,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分子运动速率快)3.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分子与原子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5.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铁,铜,锰(金属单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氧气,氢气,氮气,氯气固态非金属单质:碳、硫、磷、硅、稀有气体:氦、氖、氩【知识点7】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4.分层排布中,第三层最多排18个,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为2n2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6.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7.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比叫做相对原子质量8.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识点8】元素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的原子的总称,元素不讲个数只讲种类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物质种类变,分子种类变,元素不会改变3.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所含元素最多的是:氧;所含金属含量最多的是:钙4.元素符号书写①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②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2O表示:2个氧原子,2O2表示:2个氧分子,H2表示:1个氢离子)5.同一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实验总结【实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冒出的白烟成分是石蜡固体小颗粒3.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4.检验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现象:空气样品中木条照常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氧气含量多3.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现象:空气样品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氧气含量少(若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浑浊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现象:哈气的玻璃片有水雾出现结论:空气比呼出气体水蒸气质量少5.适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难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6.用集气瓶收集室内的气体:集气瓶先装满水,带到室内倒掉,再盖上瓶盖7.在比较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时,取相同滴数的石灰水:保证在其它条件相同下作对比(这种实验的方法叫对比法)【实验3】红磷燃烧实验1.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固体小颗粒)分析: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2.实验结果分析:小于1/5体积的原因:①红磷不足;②氧气没有被消耗完;③装置漏气;④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大于1/5体积:燃烧匙过慢伸入3.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吸收产生的白烟,减少空气污染4.红磷不可替代:只能和氧气发生反应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5.化学式:【实验4】硫的燃烧1.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发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实验5】铁丝的燃烧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到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2.将细铁丝打磨至光亮:除去表面的锈盘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氧气充分反应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铁丝预先放入一些水: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3.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实验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排水法)1.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2.加热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再收集气体原因:防止收到的氧气不纯4.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5.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沿导管倒吸回试管底部【实验7】过氧化氢制氧气1.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粉末,不溶于水2.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能源【实验8】氯酸钾制氧气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且自身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催化剂可代替,不是唯一的。

化学竞赛知识点梳理

化学竞赛知识点梳理

化学竞赛知识点梳理原子结构1.清楚四个量子数?清楚了s.p.d的轨道2.清楚了高中学的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徐光线规则,屏蔽效应,斯莱脱规则,钻穿效应,能级分裂,能级交错?3.清楚了镧系收缩,电子亲合能及相关规律?4.学会了核反应式的书写?分子结构1.清楚了高中分子结构的基础理论?2.能理解离域和共振的概念?能熟练书写路易斯结构式和共振式3.能根据结构式简单比较物质那种结构更稳定?能通过简单计算和略难一点的轨道理论找出大派键类型?4.能灵活运用轨道理论来写出较复杂分子的构型?5.掌握了初步的分子轨道理论没有?比如键级概念和相关计算,并由此判断物质稳定性。

比如掌握了一般分子的分子轨道式的写法。

这个需要你理解一下大学教材里说的那些对称类型……6.清楚了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具体的相关概念并由此能初步比较简单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没有?7.对氢键的非传统类型了解不?……这个很重要,比如二氢键等等……8.理解了离子键和离子极化作用了没?并能根据离子极化初步分析物质性质。

比如为什么碘化银难溶等等9.对一些特殊价键有没有了解。

比如3-c-4e等等,这类楼主记得国赛考过ch5+离子……10.补充两个问题。

第一个。

为什么二氧化锰的熔点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熔点高?锰的最高价离子电荷多,半径小,因此极化能力很强。

所以锰的最高价氧化物已经是共价化合物了。

而氧化锰是离子化合物。

第二个,这个可能好多人不大知道。

有点偏。

有一化学式为BnHn2-的阴离子,n<5。

他有多少个2c——2e和3c——2e键?晶体结构1.掌握了高中的晶体结构基本理论了吗?注意,部分地区教材的科学视野部分也挺好的,比如岩浆析出规则……2.晶体多面体的基本概念,比如晶面,晶尖等等了解吗?这里需要重点提醒大家的是一个欧拉定理。

面数+顶数=棱数+2。

楼主打算补充一个相关题目。

各位有心的大神和童鞋也可以补充,毕竟关于欧拉定理的题目不多,楼主记得福山模拟题上有一个3.晶体的五个基本宏观共性清楚不?各位不妨注意一下各向异性和对称性。

初中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概括

初中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概括

初中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概括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应用的科学学科。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学科必考知识点进行概括。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

反应过程中,有物质的分子之间发生解离、组合、重新排列等。

反应前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产生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

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最重要也最常见的一类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和共享。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表格,可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的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过渡元素的元素符号由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小写字母组成。

四、离子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指失去电子的原子或分子,通常带正电荷;阴离子是指获得电子的原子或分子,通常带负电荷。

常见的离子有氢离子(H+)、氧化铁离子(Fe3+)等。

五、酸碱性和中性酸碱性是指物质的性质,常用pH值来表示。

pH值小于7的物质被称为酸性物质,大于7的物质被称为碱性物质,等于7的物质被称为中性物质。

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中性物质的过程。

六、常见的离子和化合物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离子和化合物。

例如氢离子(H+)、氧化铁离子(Fe3+)、氯离子(Cl-)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如水(H2O)、氯化钠(NaCl)、硫酸(H2SO4)等。

七、实验室技术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室技术。

例如使用试管、烧杯、量筒等实验器材;掌握称量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了解振荡、过滤、加热等操作技巧。

八、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例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概括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概括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概括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要点。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知识要点进行概括。

1. 原子和元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名称、符号以及一些基本的性质。

2. 化学式和化合物化学式描述了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比例。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我们需要学会写化学式,了解一些常见的离子和化合物。

3. 反应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我们需要学会平衡反应方程式,并了解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原子数的大小排列的一种表格。

我们需要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成,包括周期、族、主族和过渡金属等概念,以及元素周期性的规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的变化规律。

5. 酸、碱和盐酸是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我们需要了解酸、碱和盐的基本性质、常见的实验方法和一些应用。

6.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导性的物质,非金属则相反。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的一些性质和应用。

7.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度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出来。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和结晶等。

纯净度是指物质中所含杂质的少多少,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纯净度评价方法,如质量百分含量和体积百分含量等。

8.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我们需要了解化学能的转化,以及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9. 燃烧和氧化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

化学总结(9篇)

化学总结(9篇)

化学总结(9篇)化学总结(通用9篇)化学总结篇1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c强碱(NaOH、KOH)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乙烷(C—C单键)乙烯(C—C双键)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b化学键弱的多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三、氢键1,存在元素:O(H2O)、N(NH3)、F(HF)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第三单元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氧元素(O2、O3)磷元素(白磷、红磷)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1,C4H10(正丁烷、异丁烷)2,C2H6(乙醇、二甲醚)三,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1,离子化合物(KNO3、NaOH)2,NaCl分子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1,共价化合物(CO2、H2O)2,共价单质(H2、O2、S、I2、P4)3,稀有气体(He、Ne)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金属晶体:一切金属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化学总结篇2针对这次期中考试,很多同学反映考得不错,甚至部分同学数学、物理、化学还考取了满分。

概述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补充和转型

概述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补充和转型

概述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补充和转型1 实验改进1.1 钠的燃烧实验钠的燃烧实验是在坩埚或蒸发皿中进行的。

由于所用仪器的局限性,后排的学生不能观察到钠块的熔化过程,观察钠的燃烧现象和产物也不太容易。

而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一般是用石棉网做该实验,这样仪器和学生的视线在同一平面上,学生能观察到整个实验现象及产物颜色,但用后的石棉网会被烧破或污染,不能再次使用,损耗率较大。

因此在做该实验时,可以用一块硬铁片代替石棉网,将铁片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吸干煤油的钠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在铁片底下加热,很快学生就可以看到钠块熔化,剧烈燃烧起来,火焰为黄色,淡黄色的产物也较明显。

改进后,由于铁片良好的导热性,反应时间短,用后的铁片容易清洗,洗时也不损耗,就是有烧黑的地方,用砂纸打磨后,又是光亮如新,可以反复使用。

这样改进,节约了实验成本,缩短了实验时间,还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1.2 “钠与水反应产物氢气的检验”的实验《纳》一节中“钠与水反应产物氢气的检验”的实验,实践证明存在安全隐患:(1)因钠与水反应剧烈放热,钠的密度比水小,大头针上的钠一旦与水接触,就会马上熔化成小球窜到水面不停地游动,在无序快速运动中的钠球接触到塑料瓶壁时,会将瓶壁熔穿。

(2)钠的用量不易控制,若加入的钠太多,反应产生的氢气已经可以“使挤瘪的瓶子复原”,而钠与水反应还未停止,就会使胶塞被冲开;若加入的钠太少,塑料瓶不能复原,取下胶塞时,瓶子复原的弹力会吸入一定量的空气,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实验装置进行创新改进。

具体操作是:先取下瓶塞,向广口瓶中注水,使水面紧邻着瓶塞(瓶内不要留有空气),实验时先用止水夹把胶管夹紧,然后向广口瓶中投入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迅速将瓶塞塞紧。

此时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的氢气将瓶中的水挤压到漏斗中,等钠与水反应完毕,打开止水夹,在尖嘴玻璃管处点燃气体,可看到氢气燃烧的火焰。

2 实验补充2.1 钠与水反应补充实验在高中阶段,钠与水的反应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实验变形也就比较多了。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专题=========================在初高中化学学科的衔接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关注和补充。

1.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学科中,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掌握好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重要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 初中化学学科中,可以通过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初步理解来帮助快速衔接。

- 高中研究阶段,应更加深入地研究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区块的特点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2. 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主要研究化学式的拼写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平衡规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 初中研究阶段,应强化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拼写规则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为高中阶段的更复杂的化学反应做好准备。

3. 单质与化合物- 初中研究阶段,应掌握常见单质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简单的性质。

- 高中研究阶段,应进一步研究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应用,包括更深入的酸碱盐知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

4. 化学反应- 初中研究阶段,学生应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变化原理,并研究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 在高中研究阶段,应深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酸碱等反应机理和理论,并掌握反应速率、平衡等相关概念和实验方法。

注意:在衔接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温故而知新,理解初中阶段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逐步加深和扩展化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同时,注重实践和实验的培养,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初中 化学 速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初中 化学 速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初中化学速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边的物质、现象和变化,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文将以初中化学为主题,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反应与方程式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力求通过简洁明了的阐述和实例让读者快速掌握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将介绍化学基础知识,涵盖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等内容。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和组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反应与方程式的概念。

反应类型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分类和理解各种化学反应,比如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而方程式的平衡则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比例保持不变的状态。

掌握平衡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的结果。

最后,我们将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而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时,发生电子的转移。

了解这些反应的特点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业上的化学变化过程。

总之,化学是一门重要而有趣的学科,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快速掌握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强调实践应用,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理论和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初中化学的速学方法。

首先,我会在第二部分的开头介绍化学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涵盖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和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结构 struture(constitution)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以及在空间的排布。

分子结构至少应包括分子的构造、构型和构象,结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时还与“构造”一词混同泛用。

构造 constitution 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即指具有一定分子式的物质,其分子中各原子成键的顺序和键性。

构型 configuration 具有一定构造的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状况。

构象conformation 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布形象。

构型和构象虽然都是表述分子的立体模样或空间形象的概念,但两者不能并列,构象比构型更为精细。

在室温下,分子的一种构象可以通过单键的“自由”旋转,变成另一种构象。

一般地讲,分子的构型是不能通过单键的旋转而改变的,必须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才能改变分子的构型。

手性 Chirality 也称手征性,物质的分子和它的镜象不能重合的性质。

手性是物质具有旋光性和产生对映异构现象的充分必要条件。

手性分子 Chiral molecule 具有手性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一定具有旋光性,并存在一对对映体。

对映体 Enantiomer对映异构体的简称,两个互为镜象的立体异构体。

在非手性条件下,对映体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对映体Diaseromer 非对映异构体的简称,两个不呈镜象关系的立体异构体。

非对映体的物理性质不同。

由于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同属一类化合物,因而化学性质相似,即可发生相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但活性不同。

次序规则sequence rule 各种原子或取代基按其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成序的规则,顺、反异构体的Z、E标记法和手性中心的构型R、S标记法,都是按次序规则来进行标记的。

立体选择反应Stereoselective reaction 一个反应不管反应物的立体化学如何,如果生成的产物只有或主要是某一种立体异构体(或一对映体),这样的反应叫做立体选择性反应立体专一反应 Stereospecific reaction从立体化学上有差别的反应物分别给出立体化学上有差别的产物的反应对映体过量百分数(%e,.e.) enantiomeric excess percent 评价手性合成优劣的一种指标。

旋光纯度百分率(%O.P.)optical purity percent 也是评价手性合成优劣的一种指标。

由于构型的百分含量很难测量,比旋光度是可测量的,在实际工作中更方便的是应用%O.P.,多数情况下%O.P.与%e,.e.数值相等。

克莱姆规则Cram rule 是判断含有α-手性碳原子的酮类分子羰基的某些加成反应主要产物的一种经验规则。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分子中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一种电子效应,以I表示。

-I为吸电诱导效应,+I为供电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 在共轭体系中原子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电子效应,用C表示。

-C为吸电共轭效应,+C为供电共轭效应。

空间效应,或叫立体效应 steric effect与原子或基团的大小即空间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分子中的原子间的相互影响。

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阻碍和空间张力,空间张力又分为B-张力、F-张力和I-张力。

B-张力,也称后张力 back strain 从四面体的反应物转变为三角形的活性中间体,松弛了比较大的空间张力,提高了反应速度。

F-张力,也称前张力 face strain 共价键被面对面的空间排斥张力。

I-张力,也称内张力 internal strain 分子内固有的张力。

又表现为三种:角张力 anglestrain 任何原子都要使键角与轨道的角相一致,与正常键角的任何偏差都会引起张力,这种张力就是角张力;扭转张力 twist strain 两个连接的四面体碳原子,他们的键角都倾向于交叉型构象,与交叉型的任何偏差都会引起扭转张力;范氏张力 两个不成键的原子或基团,当它们的的距离小于范德华半径时而产生的斥力。

场效应 field effects 不是通过键链而是通过空间传递的诱导效应。

芳香性 aromaticity 经典的芳香性的概念是指苯环的特殊的稳定性,不易加成、不易氧化,而容易发生亲电取代。

近代的芳香性概念是休克尔规则所描述的内容。

休克尔规则 H ückel rule 是判断环状共轭多烯是否具有芳香性的一种规则。

凡含有4n+2个n电子的平面单环化合物应具有芳香性。

反芳香性 antiaromaticity 是指一环状多烯的稳定度甚至比相应的无环类似物还要小的现象。

例如环丁二烯的稳定性比1,3-丁二烯还要小,环丁二烯是反芳香性分子。

富烯 fulvene 亚甲环戊二烯的俗名 ,是非芳香性分子,苯的一种价键异构体,当苯用254nm的光照射时可得到富烯。

杯烯 Calicene 环丙烯亚基戊二烯,分子式C 8H 6 。

杯烯和其取代物的性质表明化合物是以偶极形式存在的,它们既是三元环又是五元环芳香性化合物的例子。

tropilidene 环庚三烯的俗名。

其正离子具有芳香性;它的许多衍生物也具有芳香性,如酮和酚酮等 轮烯annulene 是一类单键与双键交替的环状多烯烃类,其分子式的通式为CxHx ,一般把x ≥10的称为轮烯。

[10]轮烯和〔14〕轮烯的π电子数都符合休克尔规则,但由于环内氢的张力,使得整个分子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故都没有芳香性。

[18]轮烯是具有芳香性的轮烯的一个典型例子。

卟吩 porphine 由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CH=)交替相连组成的大环。

这个环过去曾叫“(音lei )环”。

天然色素血红素和叶绿素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这个基本结构。

卟吩结构中有十八个π电子的共轭体系,这个体系符合休克尔规则()4=n ,是一个大型芳香杂环。

薁,又名阿族林(azulene ), 深蓝色固体,又称兰烃。

薁是由一个五元的环戊二烯和七元环的环庚三烯稠合而成,具有明显的芳香性。

是少数的非苯稠环芳烃。

反应历程 reaction mechanism 反应所经历的过程的总称,即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变成产物所经历的全过程,也称为反应机理或反应机制。

有机反应历程是高等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亲核试剂 nucleophilic reagent 在离子型反应中提供一对电子与反应物生成共价键的试剂,路易斯碱都是亲核试剂。

亲电试剂 electrophilic reagent 在离子型反应中从反应物接受一对电子生共价键的试剂,路易斯酸都是亲电试剂。

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 也称活化络合物理论,是关于反应速度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假定反应物分子在互相接近的过程中先被活化形成活化络合物即过渡态,过渡态再以一定的速度分解为产物,反应物→过渡态→产物。

用反应进程图表示反应物到产物所经过的能量要求最低的途径。

过渡态 transition state TS 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中间状态,在反应进程图中位于能量最高处。

很不稳定,不能用实验方法来观察,只能根据结构相近则内能相近的原则,对它的结构作一些理论上的推测或假设。

微观可逆性原理对于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必然是以相同的反应历程以相反的方向进行反应。

速度控制 speed control 也称动力学控制,对于可逆的可向多种方向进行的反应,利用反应速度快的特点来控制产物。

降低反应温度或缩短反应时间往往有利于速度控制的反应。

平衡控制 balance conrtol也称热力学控制。

对于可逆的可向多种方向进行的反应,利用达到平衡时进行的控制。

提高反应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则通常有利于平衡控制的反应。

同位素标记 isotope label 利用同位素标记反应物(通常是部分标记),反应后测定产物中同位素的分布的一种实验方法。

可使我们知道反应发生在什么部位。

是研究反应历程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位素效应 isotope effect 在化学反应中,H与D的反应速度不同的现象。

以K H/K D之比来表示。

同位素效应可为确定多步反应中的定速步骤提供的依据。

有机锂化合物Organolithium compound 也称有机锂试剂。

有机锂和有机镁的化合物(格氏试剂)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溶于乙醚和其它醚类溶剂中,它们的化学性能相似,凡是有机镁能发生的反应,有机锂化物都可以发生,它还比有机镁化物活泼一些,格氏试剂不能起的反应,有机锂化物则可能进行。

但由于有机锂比较贵,凡是能用有机镁的反应,就不必用锂化物。

当然有时必须用有机锂化物才能完成的反应除外。

锂、镁的电负性钠、钾要大,C—Li键和C—Mg键都是极性共价键,因此这两种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要温和些;使用起来也就更方便;并且,它们又具有多样的反应性能,几乎可用来制备各类有机化合物,这也就是有机锂和有机镁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反应中间体也称活性中间体 reactive intermediate 多步有机反应中活泼的中间产物。

碳正离子carbocation 含有带有正电荷的三价碳原子的原子团。

超酸 super acid 一般指酸性特强、超过98%硫酸的酸性、比普通的无机强酸酸性高106~1010倍的酸性溶液。

碳负离子 Carbanion 是碳原子上带有负电荷的活性中间体。

碳质酸 Carbon acid 一些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具有一定的酸性,称为碳质酸,也称碳氢酸。

碳质酸的酸性一般很小。

其共轭碱是碳负离子杂化效应由于原子杂化状态的不同,对物质性质产生的不同影响。

因为这种不同的影响是由于杂化轨道中S轨道成分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也叫S-性质效应。

例如在烷、烯、炔中,与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质子化离去的难易程度,即酸性的强弱是不同的,所生成的碳负离子的稳定性也不同。

自由基 free radical 也叫游离基,自由基是共价键均裂的产物,带有未成对的孤电子,也是重要的活性中间体,碳自由基中心碳原子为三价,价电子层有七个电子,而且必须有一个电子为未成对的孤电子。

碳烯,也称卡宾 Carbene, 是亚甲基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碳烯中心碳原子为中性两价碳原子,包含有六个价电子,四个价电子参与形成两个σ键,其余两个价电子是游离的。

最简单的碳烯为:CH2,也称为亚甲基。

碳烯也是一类重要的活性中间体,是非常活泼的反应中间体。

瑞穆-悌曼反应 Reimer-Tiemann reaction 在碱性条件下,苯酚和氯仿作用,生成邻羟基苯甲醛的反应。

反应是通过二氯碳烯与富电子的苯环加成而后水解实现的。

乃春 Nitrene, 也叫氮烯,是一价氮的活性中间体。

最简单的氮烯为H—N:,也叫亚氮,是氮烯的母体,其他氮烯为H—N:的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