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
常见植物科属

银杏别名:公孙树、白果树学名:Ginkgo bilobaL.性状: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分布:仅1科1属1种,为中国特有种;北京各公园、庭院、路旁及古庙内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华北落叶松学名: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性状:松科落叶松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条形;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上;北京山区海拔800米以上有栽培;耐寒;用途:用材树种;材质坚重,供建筑用;树干可采割松脂,树皮可提取取单宁;雪松学名:Cedrus deodaraRoxb.性状: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塔形,枝平展;叶针形;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原产喜马拉雅山等地,我国多引种栽培;北京广见于各大公园和庭院;用途:世界着名观赏树种及用材树种;对HF和SO2较敏感;白皮松学名:Pinus bungeana Endl.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斑驳状,灰白色;针叶,3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500~1500米山地;北京各地有栽培,耐瘠薄,抗SO2;用途:优良的绿化树种及庭院观赏树种;球果可入药,种子可食;华山松学名:Pinus armandii Franch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针叶5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常见栽培;用途:用材及庭院观赏树种;种子可食或榨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油松学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成年树树冠常平顶,树皮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中低山区有分布,各地广见栽培;耐寒,耐瘠薄;用途:用材、防护林及绿化观赏树种;种子可榨油,树干可采脂,松针及花粉可入药; 水杉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性状:杉科水杉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条形,交互对生,扭成2列;雌雄同株;球果近球形;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香山樱桃沟及部分公园有栽培;喜湿润;用途:速生用材树种及园林观赏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侧柏别名:柏树、扁柏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性状: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树皮淡灰色,小枝扁平;叶全为鳞片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分布:原产中国及朝鲜;北京城乡广见栽培;耐寒,耐干旱、瘠薄;用途:北京市树之一,重要的绿化树种;根、树皮、叶、种子均可入药;北美香柏别名:香柏学名:Thuja occidentalis L.性状:柏科崖柏属;常绿乔木,小枝排成地平面;叶鳞形,对生,揉碎有芳香;雌雄同株;球果红褐色,种子具翅;分布:原产北美;北京部分公园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叉子圆柏别名:沙地柏学名:Sabina vulgaris Ant.性状:柏科圆柏属;匍匐状灌木;叶二型:鳞形及刺形;球果卵形;分布:产于中亚及欧洲;北京的公园及延庆县有栽培,耐干旱、瘠薄;用途:庭院观赏及绿化先锋树种;枝、干、根可提取香精;圆柏别名:桧、桧柏学名:Sabina chinensisL. Ant.性状:柏科圆柏属;常绿乔木,树冠卵球形;叶二型:鳞形和刺形,3枚轮生或交互对生;雌雄异株;球果肉质,近球形,有白粉;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各地常见栽培;耐干旱、瘠薄;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枝、叶可入药;龙柏性状:柏科圆柏属圆柏栽培变种;常绿乔木,枝条向上直展并扭曲;叶全为鳞形叶; 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毛白杨学名:Populus tomentosa Carr.性状: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单叶互生;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有种子毛;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各地广有栽培;耐寒,抗大气污染;用途:用材及平原区主要绿化树种;新疆杨学名:Populus性状:杨柳科杨属银白杨变种;落叶乔木,树冠圆柱形,侧枝向上集拢,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雌雄异株,柔荑花序;分布:原产中亚;北京有栽培,在延庆县生长较好;耐干旱;用途:防护林及观赏树种;加杨别名:加拿大白杨学名: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性状: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纵裂;单叶互生,叶三角形;雌雄异株;分布:原产美洲;北京部分公园、路旁见栽培;喜湿;用途:四旁绿化及观赏树种;小叶杨学名:Populus simonii Carr.性状: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绿色,小枝具棱;单叶互生,近菱形,中部以上最宽;雌雄异株,柔荑花序;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山区有分布,平原风沙地区有栽培;抗风;用途:防护林及用材树种;山杨学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性状: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顺近圆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 用途:用材树种;树皮可入药;旱柳学名:Salix matsudana Koidz性状: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单叶互生,披针形,叶背灰白色;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具种子毛;分布:产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北京城乡常见栽培;耐寒,耐旱;用途:防护林及绿化树种,亦可作用材树种;垂柳学名:Salix babylonica L.性状: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枝细长,下垂;单叶互生,披针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有种子毛;分布:产于亚洲、欧洲、美洲;北京的公园、水旁常见栽培;耐寒,耐水湿;用途: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镘头柳学名:Salix matsudana Koidz. Rehd性状:杨柳科柳属旱柳变种;落叶乔木,分枝密集,树冠阔卵形,呈镘头状;单叶互生,披针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分布:北京公路旁、公园常见栽培;耐寒,耐旱;用途:观赏树种;龙爪柳学名:Salix matsudana Koidz. Vilm. Rehd.性状:杨柳科柳属旱柳变种;落叶乔木,枝条卷曲向上;单叶互生,披针形;单性异株,柔荑花序;蒴果;分布:北京各公园常见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核桃别名:胡桃学名:Juglans regia L.性状:胡桃科核桃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枚;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穗状花序;假核果;分布:北京山区广为栽培,城区公园亦常见;耐干旱;用途:重要的木本油料、用材及观赏树种;核桃仁可食,可榨油;枝、叶、果皮及种仁均可入药;别名:胡桃楸学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性状:胡桃科核桃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17;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穗状花序;假核果;分布:北京山区沟谷有分布;耐寒,耐旱;用途:用材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白桦别名:桦树学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性状: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单叶互生,侧脉5~8对;雌雄同株,柔荑花序;坚果具翅;分布:北京门头沟区百花山、房山县、密云县、怀柔县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有分布;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鹅耳枥别名:北鹅耳枥、土姜学名:Carpinus turczaninowii hance性状:桦木科鹅耳枥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卵形,侧脉8~12对;雌雄异株;坚果,果苞叶状;分布:北京房山区广见分布,生于阴坡或杂木林中;用途:用材树种;种子可榨油;别名:胡榛子、角榛学名:Corylus mandshurica Rupr.性状:桦木科榛属;落叶灌木;单叶互生,长圆形;雌雄同株;坚果,果苞管状,密被刚毛;分布:北京山区广见分布,常与榛子混生;用途:果仁可食及榨油;板栗别名: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 B1.性状: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具刺芒状锯齿;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3朵聚生;坚果,生于刺状总苞壳斗内;分布:北京花岗岩山区广见栽培;喜沙壤土;用途:重要的木本粮食植物;种子可食;枝、根可入药;栓皮栎学名:Quercus variabilis B1.性状: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树皮木栓层发达;单叶互生,叶缘具刺芒状锯齿;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单生或数个聚生;坚果,壳斗杯状;分布:北京低山阳坡多有分布;耐旱;用途:用材及水土保持树种;树皮制软木;壳斗含鞣质,果实含淀粉,可醇酒;蒙古栎别名:小叶槲树学名:Quercus mongolica Turcz.性状: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倒卵形,叶缘具波状钝锯齿,侧脉7~11对,叶柄短;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坚果,壳斗具瘤状突起;分布:北京昌平、密云、怀柔等县有分布;用途:用材树种;辽东栎别名:小叶青冈学名: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x.性状: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叶缘具波状锯齿,侧脉5~7对;壳斗杯状,坚果;分布:北京山区广见分布;生于山坡,常与山杨、白桦、油松混交或成纯林;耐寒; 用途:用材及水土保持树种;种子含淀粉,可酿酒,作饲料;柞栎别名:槲树、大叶波罗学名:Quercus dentate Thunb.性状: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单叶,近无柄;雌雄异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簇生;壳斗杯状,坚果;分布:北京山区有分布,常与其他树种混交或成纯林;耐干旱、瘠薄;用途:用材及水土保持树种;种子含淀粉,可酿酒,作饲料;嫩叶可饲柞蚕;榆树别名:家榆、白榆学名:Ulmus pumila L.性状: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具单锯齿;两性花,簇生;翅果,近圆形;分布:北京各地均有散生分布;耐寒,耐旱;用途:用材树种;树皮、根可造纸;幼果、嫩叶及树皮可食用或入药;种子可榨油; 青檀别名:翼朴学名: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性状:榆科青檀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单叶互生,三出脉;雌雄同株,雄花簇生,雌花单生;坚果具翅;分布:仅1属1种,中国特有树种;北京石灰岩山区有分布;耐干旱、瘠薄;用途:水土保持及用材树种;树皮为宣纸的主要原料;柘树别名:柘桑学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性状:桑科柘树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常具枝刺;单叶全缘或3裂;雌雄异株,头状花序;聚花果红色;分布:北京门头沟等山区有分布;耐干旱,常生活于石灰岩山区;用途:用材树种;树皮可造纸,果可食,根入药;桑树别名:白桑、家桑学名:Morus alba L.性状:桑科桑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异形叶;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聚花果俗称桑椹,黑色或白色;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山区有分布,平谷等县有栽培的桑园;较耐寒;用途:叶可养蚕,果可食,树皮可造纸,果、叶可入药;构树别名:楮树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la L. Vent.性状: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异形叶;雌雄异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头状花序;聚花果,橘红色;分布:北京各地有分布;耐旱,喜钙;用途:树皮可造纸;果、根入药;柴叶小檗性状:小檗科小檗属小檗变种;灌木,枝具刺;单叶紫色;花单生或簇生;桨果;分布:北京各公园、绿地有栽培;用途:观赏或作绿篱;二乔玉兰别名:朱砂玉兰学名:Magnolia soulangeana .性状:木兰科木兰属;落叶小乔木;单叶互生,倒卵形,先端短急尖;花被瓣9,外面淡紫色,里面白色,早春开花,先花后叶;聚合蓇葖果;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紫玉兰别名:辛夷、木笔学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性状:木兰科木兰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全缘;花单生枝顶;萼片3,绿色;花瓣6,外面紫色;聚合蓇葖果;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各公园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树皮、叶及花蕾可药用;玉兰别名:木兰学名:Magnolia denudate Desr.性状: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叶倒卵状椭圆形,先端突尖;花瓣9,纯白色,早春开花,先花后叶;聚合蓇葖果;分布:原产中国;北京的公园、庭院常见栽培;用途:观赏树种;鹅掌楸别名:马褂木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性状: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马褂形;花瓣9,黄色;花单生枝顶;聚合翅果;分布:北京各公园有栽培;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杜仲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性状: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具胶丝;单叶互生;雌雄异株,无花被;翅果;分布:仅1属1种,中国特有种;北京的公园、植物园有栽培;耐干旱,较耐寒;用途:特有经济树种及用材树种;树皮可入药,叶、树皮、果可提取杜仲胶;三球悬铃木别名:法国梧桐学名:Platanus orientalis L.性状:悬铃木科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树皮片状剥落;单叶,5~7深裂;雌雄同株,头状花序;聚花果3~7个串生;分布:原产欧洲及亚洲西部;北京的公园、绿地、庭院有栽培;用途:着名观赏树种;果可入药;李别名:玉皇李学名:Prunus salicina Lindl.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叶倒卵形,叶缘具重锯齿;花常3朵簇生,具花梗,花瓣白色;核果,被腊粉;分布:北京各果园和庭院习见栽培;用途:果可鲜食,核仁入药;白梨学名: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性状: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叶缘具尖锯齿及芒尖;伞形总状花序,白色;梨果黄色;分布:北京郊区及庭院广有栽培;耐寒;用途:北京主要鲜果之一,生食或加工成罐头、蜜饯;亦可观赏;山杏别名:野杏、安杏学名:Prunus armeniaca L. Maxim.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小枝褐色;近叶圆形;花2朵并生;核果,球形;分布:原产亚洲西部;北京低山区常见野生及栽培;耐寒,耐旱;用途:水土保持及观赏树种;种仁可食及入药;杏学名:Prunus armeniaca L.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嫩枝褐色;叶卵圆形,叶缘具钝锯齿;花单生,无梗,先花后叶,花瓣白色或浅粉红色;核果,被短柔毛;分布:北京各地广见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果可生食或制成杏脯、杏干,杏仁可食或入药;碧桃学名:Prunus persica L.Batsch f. ru bra-plena Schneid.性状:蔷薇科李属桃变型;落叶乔木;单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花常单生,重瓣,先叶开放,红色;核果;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有栽培;较耐寒;用途:观赏树种;榆叶梅学名:Prunus triloba Lindl.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叶先端常3裂,边缘具重锯齿;花1~2朵,先叶开放,粉红色;核果;分布:北京山区有分布,各公园、绿地广见栽培;用途:观赏树种;合欢别名:绒毛树、马樱花学名:Albizia julibrissin Duraxx.性状: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镰刀形,全缘;头状花序,粉红色;荚果扁平;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有栽培;喜温暖,耐沙质土及干燥气候;抗污染; 用途:观赏树种;木材可做家具,树皮及花蕾可入药;紫荆学名:Cercis chinensis Bge.性状:豆科紫荆属;落叶灌木;单叶互生,近圆形,全缘;花先叶开放,簇生于老枝上,紫红色;荚果;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树皮、木材及根可入药;红花锦鸡儿别名:金雀儿学名:Caragana rosea Turcz.性状: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小叶4枚,假掌状排列;花单生,蝶形花冠,黄色或淡红色;荚果,褐色;分布:北京郊区山地有分布,生于山坡、沟边、路旁或灌丛中;用途:观赏及水土保持树种;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性状: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具分枝刺,偶数羽复叶;花杂性,总状花序,黄白色;荚果;分布:北京山区有分布,公园、庭院有栽培;抗HF、SO2和CL2;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枝刺、果实、种子可入药;国槐别名:槐树、槐学名:Sophora japonica L.性状:豆科槐属;落叶乔木,小枝绿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荚果,念珠状;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市树之一,各地广有栽培;抗SO2、CL2、HCL和烟尘;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花、果入药;龙爪槐学名:sophora japonica L. Loud.性状:豆科槐属国槐变种;落叶乔木,大枝扭曲向上,小枝下垂;奇数羽状复叶;荚果念珠状;分布:北京的公园、庭院、绿地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紫穗槐学名:Amorpha fruticosa L.性状:豆科紫穗槐属;落叶灌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荚果,圆柱形,有瘤状腺分布:原产美国;北京沙地及路、渠旁有栽培;耐荫,耐旱,耐水湿和盐碱;用途:水土保持及防护林树种;枝条可编筐,嫩枝及叶可作饲料;刺槐别名:洋槐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性状: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具2托叶刺;总状花序,白色;荚果; 分布:原产美国;北京各地广有栽培;耐干旱、瘠薄;用途:用材及防护林树种;亦可观赏;花为蜜源;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性状:芸香科花椒属;灌木或小乔木,有香气,常具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花单性,圆锥花序,顶生;蓇葖果,红色;分布:原产中国;北京低山区陵区多有栽培;耐干旱;用途:果皮为调味料,又可入药;种子可榨油;臭椿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性状: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具2~4个腺齿;花杂性,圆锥花序,白色带绿;翅果;分布:北京各地有栽培或分布;耐寒,耐干旱、瘠薄及盐碱;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根、皮可入药;千头椿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 cv. Qiantouchun性状:苦木科臭椿属臭椿栽培变种;落叶乔木,分枝细密,树冠近球形;奇数羽状复叶,腺齿不明显;花杂性,圆锥花序,翅果;分布:北京公园及路旁有栽培;抗空气污染能力较用途:观赏材种;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 . Roem.性状: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树皮纵裂;多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或具浅锯齿;圆锥花序,白色;蒴果;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各地有栽培;耐水湿,耐寒、耐旱性稍差;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嫩叶可食,根皮,果实可入药;黄杨别名:小叶黄杨、锦熟黄杨、黄杨木、瓜子黄杨学名:Buxus sinica Wils.Cheng性状: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四棱形;单叶对生,全缘,革质;花簇生,无花瓣,蒴果;分布:原产日本;北京各地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常作绿篱,树皮可入药;火炬树别名:鹿角漆树学名:Rhus typhina L.性状:漆树科盐肤木属;灌木或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枝、叶柄、叶轴和花序密生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核果,果序红色,似火炬;分布:原产北美;北京东郊区广有栽培;耐旱;耐瘠薄,、耐盐碱分布:原产北美;北京郊区广有栽培;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用途:水土保持及观赏树种;冬青卫矛别名:大叶黄杨学名:Euonymus japonicus Thunb.性状: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绿色,四棱形;单叶互生,具钝锯齿;聚伞花序;蒴果,假种皮红色;分布:原产日本;北京各地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常作绿篱;树皮可入药;元宝枫别名:平基槭学名:Acer truncatum Bge.性状: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单叶对生,常3~5裂;花杂性;双翅果;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城乡广为栽培;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鸡爪槭学名:Acer palmatum Thumb.性状:槭树科槭属;落叶小乔木,小枝紫色;单叶对生,7~9掌状深裂,裂片边缘具重锯齿;伞房花序,杂性,花瓣紫色;翅果;分布:北京部分公园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七叶树别名:娑罗树学名:Aesculus chinensis Bge.性状: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掌状复叶,有长柄,小叶5~7;圆锥花序,白色;蒴果;分布:原产中国;北京的公园;寺庙有栽培;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栾树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性状: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羽状复叶或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具锯齿;圆锥花序顶生,黄色;蒴果,囊状;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山区有分布,公园、路旁有栽培;耐干旱,瘠薄;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花为蜜源;梧桐别名:青桐学名:Firmiana simplex . Wright性状:梧桐科梧桐赂;落叶乔木,树皮灰绿色;叶掌状3~5裂,具长柄;圆锥花序,花绿色;蓇葖果,叶装;分布:原产中国和日本;北京的公园、庭院常见栽培;不耐寒;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叶、花、根入药;柽柳别名:桧柽柳、山川柳、观音柳、西河柳、华北圣柳学名:Tamarix chinensis Lour.性状: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枝紫红色;叶鳞片状,淡蓝绿色;总状花序,粉红色,花两性;蒴果;分布:中国特有树种;北京永定河流域有少量野生,各公园有栽培;耐盐碱,耐水湿及干旱;用途:河滩及盐碱地绿化树种,亦可观赏;嫩枝、叶可入药;紫薇别名:痒痒树学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性状: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条光滑;叶近无柄,椭圆形;顶生圆锥花序,鲜红色;蒴果;分布:原产中国;北京有公园、庭院、绿地常见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树皮、根、花入药;石榴学名:Punica granatum L.性状:石榴科石榴属;小乔木,具刺;叶对生或簇生,全缘;花两性,红色;桨果;分布:原产亚洲南部;北京的公园、庭院有栽培;喜温暖,耐干旱;用途:观赏树种;果可食;红瑞木别名:椋子木学名:Cornus alba L.性状:山茱萸科梾木属;落叶灌木,枝红色;单叶对生,卵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黄白色;核果;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有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柿树学名:Diospyros kaki L.性状:柿树科柿树属;落叶乔木;叶椭圆形,背面淡绿色,沿脉有毛;雌雄异株;桨果大,橙黄色,萼宿存;分布:中国特有树种;北京郊县及各公园、庭院有栽培;坑HF;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果可食用;柿蒂及根皮可入药,叶代茶;黑枣别名:软枣、君迁子学名:Diospyros lotus L.性状:柿树科柿树属;落叶乔木;叶长圆形,背面灰绿色;雌雄异株;桨果小,黑色; 分布:中国特有树种;北京中低山区有分布,郊区县及公园有栽培;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果富含维生素丙,可食用或药用;美国白腊学名:Fraxinus americana L.性状:木犀科白腊属;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雌雄异株;翅果;分布:原产北美;北京的公园及街道有栽培;耐寒,抗烟尘;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常作行道树;连翘别名:黄寿丹学名: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性状: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叶单生或3小叶;花先叶开放,黄色;蒴果;分布:原产中国;公园、庭院、绿地广泛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果实入药,种子油可制化妆品;紫丁香学名:Syringa oblata Lindl.性状: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单叶对生,叶阔卵形,基部心形,全缘;圆锥花序,花紫色,芳香;蒴果;分布:原产中国;各公园,庭院及绿地广泛栽培;用途:观赏树种;种子药用,花可提取芳香油,嫩叶或可代茶;白丁香性状:木犀科丁香属紫丁香变种;落叶灌木;单叶对生,叶卵形,全缘;花白色;蒴果; 分布:北京广见栽培;用途:观赏树种;迎春花学名: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性状:木犀科茉莉属;落叶灌木,小枝近四棱;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花先叶开放,黄色,单生;分布:原产中国;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普遍栽培;用途:观赏植物;叶、花可入药;女贞学名:Ligustrum lucidum Ait.性状:木犀科女贞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单叶对生,常具尾尖;圆锥花序,白色;核果;分布:原产中国;北京的公园有栽培;用途:观赏及可用树种;果可入药;金叶女贞学名:Ligustrum X vicaryi性状:木犀科女贞属;半常绿灌木;单叶对生,先端渐尖,幼叶金黄色;圆锥花序,白色;核果;分布:原产德国;北京的公园及街头绿地常见栽培;用途:观赏树种;揪树性状:紫葳科梓树属;落叶乔木;单叶对生,近全缘,有长尾尖;总状花序,花冠白色,内具紫斑;蒴果,细长柱形,种子具长毛;分布:北京城乡公园、庭院有栽培;耐旱,稍耐盐碱;用途:珍贵用材及观赏树种;树皮、叶、种子可入药;。
青城山植物区系分析_论文

青城山植物区系分析【摘要】青城山植物,根据《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记载,初步估计约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
其中裸子植物8种6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
植物区系分布广泛,特有和珍惜濒危植物种类丰富,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相互交错,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青城山;种;植物区系一、前言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
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2007年记载,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仅为28.98%,全国排名第16位。
而青城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
青城山自然资源对其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对该地区进行植物区系分析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同时也对西南地区山地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具有积极地意义。
二、青城山环境概况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
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
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极端温度一7.1℃;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25.1mm;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
青城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地质构造复杂,奇峰叠嶂、幽谷深潭、古洞苍岩纵横其间。
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景点。
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植物区系

埃及 撒哈拉中部 摩洛哥 苏丹 刚果
39 11
47 8
— 53
53
—
3.2.3 植物区系区划 • 植物区划 • 世界植物区划 • 中国植物区划
植物区系区划
植物区划概念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 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 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 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 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 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 程度、关系密切程度, 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 物(区系)区划(flora division)。
3.2.5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距离对岛屿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应用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 响 S=cAz S:种数,A:面积,z 、c 为常数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 大,种数越多。 距离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
1)世界广布成分 2)泛热带成分 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 4)旧大陆热带成分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8)北温带成分 9 东亚-北美成分 10)旧大陆温带成分 11)温带亚洲成分 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 13)中亚成分 14)东亚成分 15)中国特有成分
3.2.2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 科属种数目统计 • 分布多度分析 • 分布多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示方法
• 统计表 • 制图:多度分布图 • 等值线:等种线
植物区系分析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各省的分布多度(引自王荷生,1992)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在世界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表7-1)。
按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种的数目,与世界植物区系丰富的国家相比较,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还表现在一些大科,特大科含有大量种类。
世界种子植物中4个含万种或万种以上的特大科,在我国都含千种以上,即兰科1040种、菊科2170种、豆科1080种、禾本科1160种。
另外还有50个大科,在我国各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912种)、唇形科(793种),杜鹃花科(792种),毛茛科(687种);玄参科(687种)等。
这54个科我国共含有19700多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种数的80%,广布全国,是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2.起源古老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
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
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
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
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
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
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
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
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

茵陈蒿
牡蒿
天名精:全草入药, 止血、利尿、清热解 毒、破血、生肌。瘦 果中药称“北鹤虱”, 可驱除绦虫、蛔虫。 全草水浸液可做农 药,杀青菜虫、地老 虎、守瓜虫等。
豨签草: • 用于风湿痹痛: 味苦寒,又有 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 病症尤为适宜。 • 酒治蒸熟能强筋骨,适用于四 肢麻痹、腰膝无力、中风口眼歪 斜 、半身不遂等症。 • 清热解毒,可用于疮疡肿毒, 以及风疹湿疮、皮肤搔痒等 症。 内服外用均可。 此外,现在又用于高血压症,有 降压作用。
传统认为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三大功效,常用量 5~15g。因其性走窜,药理学证实其还有解除食管、支气管、输 尿管、胃及胆道等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 用,因此,临床实践中又摸索出其许多新用妙方。 急性腰扭伤 、胆结石 、外伤性食道炎 、面神经麻痹 、外伤性 神经损伤 、痔疮出血 、头痛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食管癌 . 威灵仙有较强的走散力,气血亏虚者忌用。
藿香: 全草入药有止呕吐, 治霍乱腹痛,驱逐肠 胃充气,清暑等效; 果可作香料;叶及茎 均富含挥发性芳香 油,有浓郁的香味, 为芳香油原料。藿香 亦可作为烹饪佐料, 或者烹饪材料。
5、蔷薇科
蔷薇科为有花植物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共有126 属,近4 000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到亚热 带,南半球为数很少。本科植物化学成分类型多 样,包括酚类化合物、有机酸、二萜类、三萜类以 及含氮化合物。 本科的常用药用种多为木本植物,主要有乌梅、杏、 桃、郁李、皱皮木瓜、枇杷、金樱子、玫瑰及山楂 等。
唇形科为一世界性分布的大科,我国有 102属约800种。唇形科是进化较高级的一 个类群,化学成分类型多样,除富含挥发 油外,还含有萜类、包括单萜、倍半萜、 二萜及三萜类成分(通常为苷元),部分 类群富含芹菜素、木犀草素衍生的黄酮类。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总和称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为什么此地是这样一些植物聚集,彼处又是另一些植物组成?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汇合到一起的?这些地区之间(通过植物)有过哪些联系?这些问题要在了解植物种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虽然仅直接反映该区域环境特性的一个侧面,却常关联着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演变。
(一)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以中国为例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为若干地理成分。
凡是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或现代分布中心相近的所有类群均能合并为一种地理成分。
前面列举的各种分布区类型都是不同地理成分划分的依据。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若干发生成分。
例如前面提到的对生叶虎耳草和仙女木都是北极-高山式地理分布(成分),但前者起源于高山,第四纪冰期才向北极扩展,应属高山型发生成分,后者则属北极发生成分。
划分区系的发生成分需要研究各类群的分化进化和历史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
一个地区内通常有一些较古老的和较年青的区系成分混合生长,但起源古老的不一定很早就在该地区出现,也可能是后来从其他地区移来。
确定历史成分要依靠古植物学资料和孢子花粉分析。
我国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它们的分布区类型十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国有47个,每科种类很多,生态类型丰富,因而适应性广,许多是发生上较年青的类型。
世界分布属在中国有108个,占全国属数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淡水和沼泽地区。
这些世界分布类型很少反映当地的区系特点,在进行区系成分分析统计时常予以扣除不计。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和8300多种(占种数1/3以上)。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 期 李锡文 :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365
科都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特有科 。大血藤科或宜称为半中国特有科或准中国特有 。东亚特有的有 18 科 , 若 将含玉簪属 ( # F KHosta # FS) 的玉簪科从广义的百合科分出 , 则东亚特有的计 19 科 。在东亚特有科中 , 全 东亚分布的 9 科 , 中国 - 喜马拉雅分布的 7 科 , 中国 - 日本分布的 4 科 (表 2 及表 3) 。在东亚特有科中 , 特 别应提到青荚叶科 , 其中叶上生花的习性是极为独特的 , 但与其较为近缘的热带美洲 Dulongiaceae 科 (1 :8) 也具有相同习性 。这种东西半球叶上生花习性平行发展的情况 , 使人联想到 : 青荚叶科具有明显的热带亲 缘和东西半球种子植物区系的密切联系 。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1996 ; 18 (4) : 363~384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3
李锡文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昆明 650204)
摘要 中国种子植物初步统计有 337 科 , 3 200 属 , 26 276~27 268 种 , 其中裸子植物有 10 科 , 36 属 , 191~195 种 , 单子叶植物有 57 科 , 679 属 , 4 493~4 661 种 。本文对我国种子植物分别就 科 、属 、种分布区类型 , 大小顺序排列 , 特有性等方面进行区系统计分析 , 并在种级水平上对各区 系地区或具体区系进行对比 , 为中国种子植物区系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素材 。 关键词 中国种子植物 , 区系统计分析 , 科 , 属 , 种
中国植被-类型和区划

• • • • •
V. 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VA 东部偏湿性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域 VAi 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 VAi 南热带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 VB 西部偏干性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域 VBi 北热带季节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地带 VC 南海珊瑚岛植被亚区域 VCi 季风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 VCii 赤道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
•
• •
IV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IV A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 Ai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带 IV Ai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Aiii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 B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ii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iii 亚热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地带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
植被型组(针叶林,11个) 植被型( Vegetation type,如:寒温性针叶林,53个) 植被亚型(2个) 群系组(7个) 群系( Formation, 如:兴安落叶松林,960个 群系和亚群系) 亚群系(兴安落叶松-白桦林)
中国植被区划的等级
植被区域(Region, 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8个):为区划的最高级单位。 由具有一定性地带性的热量-水分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一个或数个植被型占优势 的区域,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占优势的植物区系成分。 植被亚区域 (Subregion):是植被区划的高级单位。在植被区域内,根据水分 条件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不同而引起的地区性差异。 植被地带( Zone, 如: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地带,28个):为中级植被区划单 位。在植被区内,由于水平或垂直变化所造成的水热变异而表现出植被型或 植被亚型的差异。 植被亚地带 (Subzone): 在植被地带内,根据伴生植物的差异进行划分。 植被区(Area 或 Province, 如:辽河平原栽培植被区,116个): 是区划的低级 单位。在植被地带内,由于局部的水热状况,尤其是中等地貌单元所造成的 差异,可根据占优势的中级植被分类单位(群系、群系组或其组合)划分出 若干个植被区。 植被小区(District 或 Area,464个): 是植被区划的最低级单位。它反映了植 被区内局部地貌结构部分的分异引起的植被差异和植被利用与经营方向的不 同。
344考题中国植物分布特点

中国植物分布特点
中国植物分布特点主要体现在植物种类丰富和植被类型多样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这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据统计,中国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具有2946个属。
在这些植物中,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
更有一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在世界其他地区已经绝灭,但在中国仍然有存活,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其次,中国的植被类型也非常多样。
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
而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则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
此外,中国的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植物分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以及植物资源丰富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在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

㊀Guihaia㊀Oct.2017,37(10):1348-1354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1612004引文格式:巫仁霞,熊康宁,容丽.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J].广西植物,2017,37(10):1348-1354WURX,XIONGKN,RONGL.CharacteristicsofspermatophytefloraofFanjingMountainanditsphytogeographicalsignificance[J].Guihaia,2017,37(10):1348-1354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巫仁霞,熊康宁∗,容㊀丽(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阳550001)摘㊀要:梵净山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区,是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面积约为77514hm2㊂该研究针对当地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问题,主要通过对种子植物科属种水平的地理成分㊁区系古老性㊁区系过渡性等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㊂结果表明:(1)该区物种丰富㊁地理成分复杂,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843属2584种,中国特有种1010种(含梵净山特有种46种),其中属的热带㊁温带地理成分比例相当,热带成分略占优势㊂(2)该区植物起源古老,保存有梵净山特有裸子植物梵净山冷杉㊁长苞铁杉㊁粗榧㊁水青树㊁伯乐树㊁领春木等大量古老树种㊂(3)该区与临近区系交汇㊁渗透现象明显㊁过渡性质突出,经初步确定以梵净山为典型分布边界点的植物共有120科197属288种,分别有103种㊁62种㊁87种㊁36种以梵净山地区为分布的北界㊁南界㊁东界和西界,即梵净山更多的阻碍了热带㊁亚热带植物的北迁和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的东扩㊂(4)该区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并茂发育,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竞争激烈㊂因此,梵净山在中国植物区系甚至东亚植物区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㊂关键词: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植物交汇,植物地理学意义中图分类号:Q948.1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3142(2017)10⁃1348⁃07CharacteristicsofspermatophytefloraofFanjingMountainanditsphytogeographicalsignificanceWURen⁃Xia,XIONGKang⁃Ning∗,RONGLi(SchoolofKarstScience,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Abstract:FanjingMountainislocatedinthetransitionalslopeareafromtheYunnan⁃GuizhouPlateautothehillsofWestHunan.Itisthehighestmainpeakofwulingmountainsandcoveringanareaofabout77514hm2.Thispaperre⁃portedtheresultsofstudyonfloristicfeatureofthespermatophyticfloraofFanjingMountainregion.Theresultswereasfollowed:(1)Theareawasrichinspeciesandcomplexingeographicalelements.Therewere2584speciesbelongingto843generaand163families,inwhich1010specieswereendemictoChina(amongthem46speciesareendemictoFanjingMountain).Thetropicalgeographicalelementsofgenerawasalittlemorethantemperatezone.(2)Thefloraof收稿日期:2017⁃04⁃16㊀㊀修回日期:2017⁃06⁃03基金项目:国家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项目(20140505)[SupportedbytheNationalProgramofWorldHeritageDeclarationandProtectionProject(20140505)]㊂作者简介:巫仁霞(1992-),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自然遗产㊁植物生态学等研究,(E⁃mail)wu.renxia@163.com㊂∗通信作者:熊康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喀斯特地貌与洞穴㊁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及自然遗产等研究,(E⁃mail)xiongkn@163.com㊂FanjingMountainwasrichofrelictandendemicspeciesandoriginaltaxa,e.g.Abiesfanjingshanensis,Tsugalongi⁃bracteata,Cephalotaxussinensis,Tetracentronsinense,Bretschneiderasinensis,Eupteleapleiosperma,etc.(3)ThefloraofFanjingMountainhadextensiverelationshipwiththesurroundingflora.TheanalysisindicatedthatFanjingMountainwasprobablysituatedataspecialdistributionboundary,wheretherewere120families197genera288species.Theywerethenorth,south,eastandwestboundaryof103,62,87and36speciesrespectively.Inotherwords,FanjingMountainwasthebarrierthatpreventedmanytropicalandsubtropicalplantsmovingfurthernorthandalsostoppedmanywestHimalayacomponentsmovingeastward.(4)Bothevergreentreesanddeciduoustreeshaddevelopedcollectively,andtropicalgeographicalelementsandtemperategeographicalelementshadcompetedstrongly.Furthermore,FanjingMountainisanimportantfloristicregiontoChinesespermatophyticfloraandEastAsiaflora.Keywords:FanjingMountain,characteristicsofspermatophyteflora,plantintersection,phytogeographicalsignificance㊀㊀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简称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在自然地理上处于热带㊁亚热带生物区系向温带生物区系的一个生态交错区(陈功锡等,2001;蓝开敏和杨传东,1990)㊂三叠纪晚期,梵净山岩体因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而出陆,南方热带和古南大陆区系成分移入梵净山(杨明德,1986;黄威廉等,1988),后经燕山运动㊁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次地质运动及气候变化,物种也不停的迁移与兴亡及地方种的形成与演化,且该区处于东亚成分由西向东方向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中南部(陈功锡等,2001),其生物区系既保留了古南大陆性质,又受近代喜马拉雅区系的影响,令其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总报组,1994;环境保护部,2011)㊂有关梵净山地区的植物区系方面的研究仅见有兰科植物㊁药用种子植物㊁蕨类植物(张玉武等,2010;廖雯和左经会,2008;邓莉兰和杨传东,1991),而梵净山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植被,且由于其特别的生物地理位置,其植物区系在学术上十分重要,但研究仍是空白㊂本文拟通过对梵净山的植物区系研究,为深入探讨该区的植物区系地理和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㊂1㊀区域与位置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部江口县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㊁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处中国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山原斜坡地带,总面积为77514hm2,提名地面积为40275hm2,缓冲区面积为37239hm2㊂山体高耸,南北纵长,呈NNE走向,山体垂直高差逾2000m,最高峰凤凰山2570m㊂梵净山山体高大,地形组合多样,气象变化复杂,共同成就了本区植物物种的丰富性与区系成分的复杂性㊂梵净山处于中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气候成分及其组合变化复杂,是典型的气候冲突区域,为气候交汇地带㊂梵净山从每年4月中旬开始受西南季风控制,直至7月中旬始受东南季风作用,而秋冬季节又被蒙古高压的寒流影响,且冬季的梵净山处于云贵准静止锋的北侧,春㊁秋两季往往处于准静止锋的锋面附近(梵净山科学考察团,1986),其气候成分复杂多变且冲突剧烈㊂这种在时空上稳定的动态交替变化的气候为梵净山的植被发育与群落演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㊂根据吴征镒等(2011)对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系统,梵净山属于东亚植物区 中国 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华中地区 川㊁鄂㊁湘亚地区,处于热带区系向温带区系的过渡区,尤其是北东方向延伸的武陵山系不仅是中国华南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区系向西南㊁华中及华东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扩散的桥梁和通道(陈功锡等,2001),也是西部中国 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分布区向华东㊁华中植物区系扩散的屏障,是中国植物南北过渡和东西渐渗的交汇地带㊂2㊀研究方法根据梵净山的具体情况,选择18个样地的172943110期巫仁霞等: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个样方进行植物物种调查,调查面积共17890m2,记录样地内所有维管束植物物种,并在每个乔木样方单元内进行每木调查㊂同时用手持气象仪㊁GPS㊁海拔表㊁坡度计㊁郁闭度测定仪等实测样方的地理坐标㊁海拔㊁坡度㊁坡向㊁郁闭度等环境因子,并目测坡位和坡形㊂结合中国植物志(1990)㊁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2011)㊁贵州植物志(1982)㊁梵净山研究(1990)㊁梵净山科考集(1986)等相关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校正及植物区系的相关统计和分析㊂3㊀植物区系特征3.1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古老川㊁鄂㊁湘亚地区因鹅掌楸属㊁金钱槭属㊁水青树属等孑遗植物的广泛分布,说明该区起源古老,冷杉属等植物的残留反映了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对该区植物的迁移和分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吴征镒等,2011)㊂处于该区的梵净山,分布有鹅掌楸属㊁金钱槭属㊁水青树属等孑遗植物充分表现出其起源的古老性,而梵净山丰富的伯乐树属㊁领春木属㊁连香树属㊁三尖杉属㊁杜仲属㊁珙桐属等东亚特有属有表现出其物种的多样性,且梵净山地方特有裸子植物梵净山冷杉的残存及其海拔分布范围的变化也表达出梵净山曾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李晓笑,2011),表明梵净山植物成分古老㊁物种丰富㊂3.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梵净山植被物种丰富㊁类型多样,植物区系过渡性质显著,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㊂根据吴征镒(1991)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划分原则,将中国种子植物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包括了除中亚成分以外的其他14个分布类型,分布型最多的为热带成分,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占优势;北方温带成分约占三分之一,且以北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其次为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㊂若将北方温带成分㊁古地中海成分和东亚成分共同并为温带性质,则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温带性质成分与热带性质成分差距甚小,可谓两者相当;而在东亚成分类型中,中国 喜马拉雅分布成分略多于中国 日本分布成分㊂可见,梵净山既是热带植物北上延伸的栖息地,又是温带植物南下扩展的 避难所 (蓝开敏和杨传东,1990),还是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与中国 日本成分东西渗透的缓冲区 ,成为典型的植物区系交汇地带㊁地理成分复杂㊂3.3植物区系过渡性质突出梵净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成为众多分属于不同区系的植物的分布交汇区㊂根据梵净山野生种子植物名录,结合中国植物志(1990)㊁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2011)㊁贵州植物志(1982)㊁梵净山研究(1990)㊁梵净山科考集(1986)㊁王文采(1992a;1992b)㊁中国木本植物分布图集(方精云等,2009)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草本种子植物图鉴(2009),经分析㊁统计得出以梵净山为分布边界的植物共120科197属288种(表1)㊂通过表1可知,在南北交汇中,以梵净山为分布北界的植物种类如滑叶润楠㊁闽粤蚊母树等,数量远大于以其作为分布南界的植物种类如五味子㊁拟木香等,即梵净山作为热带㊁亚热带植物 温带植物的南北过渡区,更多的阻碍了热带㊁亚热带植物的北迁;在东西过渡时,以其为分布东界的植物种类如细齿樱桃㊁毛曼青冈等较丰富,明显大于以其为分布西界的植物种类如天目玉兰㊁厚皮香八角等,即梵净山作为喜马拉雅 日本东亚成分东西过渡的中部地区,更多的阻碍了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的东扩㊂对交汇植物进行深入分析可知,樟科㊁蔷薇科㊁杜鹃花科㊁豆科㊁小檗科植物较多,且上述植物的同属植物出现在不同分布边界的频率也较高,如樟科的木姜子属和小檗科的小檗属植物均分别出现在以梵净山为分布北㊁南㊁东㊁西的四界,木姜子属的云南木姜子以梵净山为分布北界,湖北木姜子以梵净山为分布南界,毛红皮木姜子以梵净山为分布东界,豹皮樟以梵净山为分布西界㊂对交汇植物名录进行分布边界统计,结果见表2㊂由表2可知,以梵净山为单一分布边界的植物中,仍是以其为分布北界的植物最多,然后依次为以其为南界㊁东界和西界,即温度是影响单界分布植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杜英属的绢毛杜英㊁灰毛杜英等;而通过对比以梵净山为多分布边界的植物,发现以其为分布东界的植物(包括以其为分布北界和东界㊁以其为分布南界和东界及以其为分布0531广㊀西㊀植㊀物37卷表1㊀梵净山交汇型种子植物数量统计Table1㊀QuantitativestatisticsoffloristicintersectionofspermatophytesinFanjingMountain分界Boundary科Class数量Quantity百分比Percentage(%)属Genus数量Quantity百分比Percentage(%)种Species数量Quantity百分比Percentage(%)北界North4134.177337.0610335.76南界South2520.834120.816221.53东界East3125.835326.908730.21西界West2319.173015.233612.5合计Total120100197100288100表2㊀梵净山交汇型种子植物分布边界统计Table2㊀DistributedboundarystatisticsoffloristicintersectionofspermatophytesinFanjingMountain边界Boundary单界分布Oneboundary边界Boundary二界分布Twoboundaries边界Boundary三界分布Threeboundaries边界Boundary四界分布Fourboundaries北界North33/35(属/种)(Genus/Species)北南North&South2/5北南东North&South&East5/32北南东西North&South&East&West3/17南界Souht19/23北东North&East18/29北南西North&South&West2/16东界East14/19北西North&West7/9北东西North&East&West3/14西界West12/12南东South&East9/21南东西South&East&West0 南西South&West1/1北界㊁南界和东界的植物)明显多于其他分布边界植物之和,即湿度是影响多界分布植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如花楸属的红毛花楸㊁四川花楸等㊂综合来看,梵净山在满足相对喜温喜湿植物生长的同时,还阻碍了相对喜温且耐干植物的东扩㊂波动的温度 湿度组合及变化为不同区系的植物在梵净山交汇叠置提供了关键条件,而不同区系成分的交汇则构成了梵净山植物区系集合的复杂性和冲突性㊂根据梵净山植物属的交汇名录,结合吴征镒(1991)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划分原则,经分析统计得出表3㊂由表3可知,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交汇中,热带成分约占总数的六成,具有绝对优势,其中热带非洲分布最多,占热带成分的四成,其次为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共占四成,然后依次是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㊁旧世界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北方温带成分约占总数的三成,其中以北温带分布为最,约占六成,然后依次为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㊁旧世界温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东亚成分约占总数的1/10,中国特有成分仅1/100㊂特别的是在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交汇中没有地中海成分出现㊂可见,属的热带成分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温带成分,还有少量的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㊂153110期巫仁霞等: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表3㊀梵净山交汇型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Table3㊀FaunacomponentofgeneraoffloristicintersectionofspermatophytesinFanjingMountain分布型Distributiontype北界North南界South东界East西界West合计Total成分类型Ingredienttype属数Genus百分比Percentage(%)世界分布World 世界广布World泛热带分布Pantropical1517225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TropicalAsia⁃America646218旧世界热带分布TropicalofOldWorld61119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TropicalAsia⁃Oceania632112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TropicalAsia⁃Africa2 215热带非洲分布TropicalAfrica22712546热带成分Tropical11558.38北温带分布Northtemperate71113637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EastAsiatoNorthAmerica(In⁃terrupted)564722旧世界温带分布Temperateofoldworld11 2温带亚洲分布TemperateAsia11北方温带成分Northtemperate6231.47地中海区㊁西亚至中亚分布MediterraneanandWestAsia 地中海成分OldMediterranean 东亚分布EastAsia454518东亚成分EastAsia189.14中国特有分布UniquetoChina2 2中国特有成分UniquetoChina21.01合计(世界分布不列入统计)Total(exceptworld)73415330197合计Total197100表4㊀梵净山交汇型种子植物属的生长型Table4㊀GrowthtypesofgeneraoffloristicintersectionofspermatophytesinFanjingMountain生活型Growthtype北界North南界South东界East西界West合计Total比重Percentage(%)乔木Tree常绿Evergreen2781275728.93落叶Deciduous14101564221.32灌木Shrub231718116935.03藤本Vine83652211.17竹类Bamboo132173.55合计Total734130531971003.4热带与温带森林成分竞争激烈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梵净山种子植物交汇特征,对梵净山种子植物属的交汇名录进行生活型统计(表4)㊂表4显示,在梵净山交汇型种子植物属的2531广㊀西㊀植㊀物37卷生长型比较中,乔木占据总数的一半,且常绿乔木所占比重略大于落叶乔木;其次为灌木植物,且以落叶灌木为主,常绿灌木属有24个,占灌木总数的34.78%;再次为藤本植物和竹类植物,两者之和不足15%㊂以梵净山为分布北界的种子植物属中,乔木占绝对优势(20.81%),其中常绿乔木(13.70%)较落叶乔木(7.11%)丰富;其次为灌木(11.68%);藤本(4.06%);竹类(0.51%),可知热带成分十分丰富㊂以梵净山为分布东界的种子植物属中,乔木占优势(9.14%),其中落叶乔木(5.08%)较常绿乔木(4.06%)丰富;其次为灌木(5.58%);藤本(2.53%);竹类(0.51%)㊂以梵净山为分布北界的类群以常绿乔木为主,而以梵净山为分布东界的类群以落叶乔木为主,可知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竞争激烈㊂梵净山为常绿与落叶乔木的交叠㊁生存和竞争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并成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竞争与共存,群落演替发展的重要研究场所㊂4㊀讨论与结论梵净山植物物种丰富㊁起源古老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㊂梵净山广泛分布的鹅掌楸属㊁金钱槭属㊁水青树属等孑遗植物和伯乐树属㊁连香树属㊁三尖杉属等东亚特有古老属植物,以及梵净山特有裸子植物梵净山冷杉的残存都反映出梵净山植物起源的古老性和丰富度㊂其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类型,除中亚分布外的所有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热带成分最多,约占总数一半,北方温带成分次之,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再次之,其温性成分与热性成分相当;在东亚成分类型中,中国 喜马拉雅分布成分略多于中国 日本分布成分㊂梵净山更多的阻碍了热带㊁亚热带植物的北迁和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的东扩㊂梵净山既是热带植物北上延伸的栖息地,又是温带植物南下扩展的 避难所 ,还是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与中国 日本成分东西渗透的 缓冲区 ,成为典型的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㊂以梵净山为单界分布的植物中,分布北界的植物最多,即梵净山在热带㊁亚热带植物 温带植物的南北过渡时植物热带㊁亚热带性质明显;以梵净山为多界分布的植物中,分布东界的植物远多于其它植物之和,即梵净山在喜马拉雅 日本东亚成分的东西渐渗时植物耐干性质明显;综上表明梵净山在满足相对喜温喜湿植物生长的同时,还阻碍了相对喜温且耐干植物的东扩㊂梵净山热带森林成分与温带森林成分冲突激烈,是群落演替发展的重要研究场所㊂以梵净山为分布北界的类群以乔木为主,且常绿成分优势明显,以梵净山为分布东界的类群也以乔木为主,但落叶成分性质突出,可知梵净山常绿成分与落叶成分并向发展,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竞争激烈,是典型的热带 温带过渡区域㊂梵净山为常绿与落叶乔木的交叠㊁生存和竞争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并成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竞争与共存,群落演替发展的重要研究场所㊂梵净山处于中亚热带中部,水热条件良好,地带性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理论上常绿林占据绝对优势,但梵净山常绿林分布面积为16302hm2,落叶林分布面积为16464hm2,其常绿成分与落叶成分并茂发展,在Udvardy(1975)世界生物地理省分区系统中也被划分在东方落叶林生物地理省,上述种种有悖于中亚热带中部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的地理事实㊂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梵净山一年四季受西南季风㊁东南季风㊁蒙古高压㊁云贵准静止锋锋面作用,气候交汇频繁㊁冲突剧烈,加之山势高大,地形组合丰富,为常绿成分和落叶成分共向发展提供场所,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CHENGX,LIAOWB,ZHANGHD,2001.CharacteristicsofspermatophytefloraofMt.WulingshanregionfromCentralChinaanditsPhytogeographicalsignificance[J].ActaSciNatUnivSunyatseni,40(3):74-78.[陈功锡,廖文波,张宏达,2001.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3):74-78.]China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ctionplanreportgroup,1994.China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ctionPlan[M].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组 ,1994.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China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partment,2011.Chinabiodi⁃versityconservationstrategyandactionplan:2011-2030[M].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环境保护部,201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Chinavegetationeditorialcommittee,1980.Chinavegetation353110期巫仁霞等:梵净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植物地理学意义[M].Beijing:SciencePress.[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DENGLL,YANGCD,1991.ThepteridophytefloraofFanjings⁃hanmountain[J].Guihaia,(1):44-50.[邓莉兰,杨传东,1991.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J].广西植物,(1):44-50.]EditorialcommitteeoffloraofChina,1990.FloraofChina[M].Bijing:SciencePress.[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2004.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FANGJY,WANGZH,TANGZY,2009.AtlasofwoodyplantsinChina:distributionandclimate[M].Beijing:HigherEd⁃ucationPress:2-1902.[方精云,王志恒,唐志尧,2009.中国木本植物分布图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902.]HUANGWL,TUYL,YANGL,1988.Guizhouvegetation[M].Guiyang:GuizhouPeoplePress.[黄威廉,屠玉麟,杨龙,1988.贵州植被[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LANKM,YANGCD,1990.PreliminarystudyonforestflorainFanjingmountain⁃listofwoodyplantsinFanjingMountain[M]//StudyonFanjingMountain.Guiyang:GuizhouPeoplePress:321-375.[蓝开敏,杨传东,1990.梵净山森林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附梵净山木本植物名录[M]//梵净山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321-375.]LIXX,WANGQC,CUIGF,etal,2011.Structureanddy⁃namiccharacteristicsofawildpopulationofendangeredAbiesfanjingshanensis[J].ActaBotBoreali⁃OccidentSin,31(7):1479-1486.[李晓笑,王清春,崔国发,等,2011.濒危植物梵净山冷杉野生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31(7):1479-1486.]LIYK,HUANGWL,WANGXG,etal,1982.FloraofGuizhou:Vol.1-10[M].Guiyang:GuizhouScienceandTechnologyPublishingHouse.[李永康,黄威廉,王兴国,等,1982.贵州植物志:1-10卷合订[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LIAOW,ZUOJH,2008.StudyonfloraofmedicinalseedplantsinFanjingMountainNationalNatureReserve,Guizhou,China[J].JAnhuiAgricSci,36(34):15038-15042.[廖雯,左经会,2008.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36(34):15038-15042.]ThegroupforthescientificsurveyoftheFanjingshanMountain,1986.ComprehensivereportonthescientificsurveyoftheFanjingshanMountainPreserve[M]//ScientificsurveyoftheFanjingshanMountainPreserveGuizhouProvince,China.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1-12.[梵净山科学考察团,1986.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综合报告[M]//贵州梵净山科学考察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12.]ThegroupforthescientificsurveyoftheFanjingshanMountain,1986.ScientificsurveyoftheFanjingshanMountainMreserveGuizhouMrovince,China[M].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1-191.[梵净山科学考察团,1986.贵州梵净山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191.]UdvardyM,1975.AClassficationoftheBiogeographicalProv⁃incesoftheWorld[M].IUCNOccasionalPaper.No.18,Morges,Switzerland:IUCN.WANGWC,1992a.Onsomedistributionpatternsandsomemi⁃grationroutesfoundintheeasternAsiaticregion[J].JSystEvol,30(1):1-24.[王文采,1992a.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些分布式样和迁移路线[J].植物分类学报,30(1):1-24.]WANGWC,1992b.Onsomedistributionpatternsandsomemi⁃grationroutesfoundintheeasternAsiaticregion(cont.)[J].JSystEvol,30(2):97-117.[王文采,1992b.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些分布式样和迁移路线(续)[J].植物分类学报,30(2):97-117.]WUZY,1991.Theareal⁃typesofChinesegeneraofseedplants[J].ActaBotYunnan,suppl.Ⅳ:1-139.[吴征镒,1991.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增刊Ⅳ:1-139.]WUZY,SUNH,ZHOUZK,2011.FloristicsofseedplantsfromChina[M].Beijing:SciencePress:56-348.[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2011.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56-348.]XIONGYX,YANGCD,2009.IlustratedhandbookofcommonHerbaceousPlantsintheFanjingMountainNationalNatureReserve[M].Guiyang:GuizhouScienceandTechnologyPublishingHouse:1-231.[熊源新,杨传东,2009.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草本种子植物图鉴[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231.]YANGMD,1986.GeomorphologyandrecentcrustalmovementoftheFanjingshanMountainarea(abstract)[M]//ScientificsurveyoftheFanjingshanMountainPreserveGuizhouProvince,China.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44-55.[杨明德,1986.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地貌和新构造运动[M]//贵州梵净山科学考察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44-55.]ZHANGYW,YANGHP,YANGR,etal,2010.Theflorachar⁃acteristicoforchidaceaeinFanjingMountainBiosphereRe⁃serve,Guizhou,China[J].Guihaia,30(4):471-477.[张玉武,杨红萍,杨瑞,等,2010.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特征[J].广西植物,30(4):471-477.]ZHOUXZ,YANGYQ,CHENKX,etal,1990.StudyonFan⁃jingMountain[M].Guiyang:GuizhouPeoplePress:95-385.[周政贤,杨业勤,陈克贤,等,1990.梵净山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95-385.]ZHUSQ,YANGYQ,1990.ForesttypesinFanjingMountain[M]//StudyonFanjingMountain.Guiyang:GuizhouPeoplePress:95-252.[朱守谦,杨业勤,1990.梵净山森林类型[M]//梵净山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95-252.]4531广㊀西㊀植㊀物37卷。
药用植物学-豆科

相思豆(Abrus precatorius)
紫 藤
豆科植物的三个亚科
(1)含羞草亚科 Mimosoideae
合欢
(2)云实亚科 Caesalpinoideae
决明、苏木
(3)蝶形花亚科 Papilionoideae
黄芪、甘草、野葛、苦参、槐、胡卢巴、补骨脂
含羞草亚科
合欢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种子植物三大科种、属数量比较表
世界 菊科 兰科 1000属 700属 近30000种 近20000种 227属 171属
我国 2300余种 1200余种
豆科
684属
约18000种
169属
1576种
豆科重要的药用植物有合欢、决明、 苏木、黄芪、甘草、野葛、苦参、槐、胡 卢巴、补骨脂、榼藤子等。
本科化学成分复杂,类型多样,但以 黄酮类和生物碱最为主要。黄酮类在本科 分布广泛,有些为本科所特有,有些具有 重要的生理活性,此外本科还含有三萜皂 苷、蒽醌类、香豆素和单宁等。
与国外甘草药品标准对比
• 日本:收载2个种(甘草、光果甘草) • 美国:收载2个种(甘草、光果甘草) 两国检查甘草酸不得少于2.5%. • 欧洲:收载1个种(光果甘草) 检查甘草次酸不得少于4.0%.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的主要特点
• 密被鳞片状腺体,无 腺毛; • 叶边缘波状; • 荚果无腺毛。
树皮(药材名:合欢皮) 花蕾(药材名:合欢花) 均为养心安神药入药,有活血、安神、消肿、止痛功效。
落叶乔木
二回偶数羽状复叶,互生,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 镰刀形或长圆形,长6-12mm,宽1-4mm,先端锐尖,基部 园楔形,中脉极明显偏叶片的上侧,全缘,有夜晚闭合现 象,故又名夜合欢。
[课程]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
![[课程]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96a44ad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b.png)
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类型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的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3316属被划分为15个类型和37个变型,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实是揭示个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按照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对赤水河流域上游双子叶植物科进行了分析整理。
1.广布(世界广布)2.泛热带(热带广布)3.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4.旧世界热带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7.热带亚洲(及热带东南亚至印度—马来,太平洋诸岛)8.北温带9.东亚及北美间断10.旧世界温带11.温带亚洲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13.中亚14.东亚14-1(14SH)中国-喜马拉雅14-2(14SJ)中国-日本15.中国特有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本文参照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对中国种子植物属进行分析整理:1.世界分布Cosmopolitan 包括几乎所有遍布世界各大洲而没有特殊分布中心的属,或虽有一个或数个分布中心而包含世界分布种的属。
2.泛热带分布Pantropic 包括普遍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热带,和在全世界热带范围内有一个或数个分布中心,但在其他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的热带属。
有不少属广布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
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Trop. Asia & Trop.Amer.disjuncted. 包括间断分布于美洲和亚洲温暖地区的热带属,在旧世界(东半球)从亚洲可能延生到澳大利亚东北部或西南太平洋岛屿。
4.旧世界热带分布Old Word Tropics 是指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及其紧邻岛屿(也常称为古热带),以与美洲新大陆热带相区别。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Tropical Asia & Trop.Astralasia 是旧世界热带分布区的东翼,其西端有时可达马达加斯加,但一般不到非洲大陆。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作者:周志平林大雪陈雪丹杨伟华苏正荣冯进业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4期摘要:根据野外调查整理编制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报道了保护区植物资源状况,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21科、1093属、3539种,其中以被子植物最丰富,共168科970属3157种,分别占总科、属、种的76.02%、88.75%和89.21%;蕨类植物次之,共46科112属363种;裸子植物共7科11属19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共28种。
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按其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13类:材用植物198种,药用植物1481种,油脂植物213种,纤维植物111种,淀粉植物172种,杂果植物87种,花卉观赏植物55种,水土保持植物18种,有毒植物53种,绿化观赏植物132种。
关键词: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中图分类号:$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4-0030-031引言植物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重要组成因素,亦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重要保护对象之一。
南岭保护区总面积15750hm2,地处广东省北部的乳源、阳山、连县交界处,其北面与湖南莽山相连,位于北纬24°30’~24°26’,东经112°41’~113°4’,是广东省原生性的次生林森林植被保存得较好的保护区,除一些学者对该地区的局部地段进行植物调查,初步报道了南岭局部地区的植被、植物区系概况外,对该地区未进行过全面彻底的植物资调查。
本文结合近几年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调查及综合科学考察,对该区的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为深入开展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与植物资源等植物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为本区珍稀植物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方法植物资源的研究以南岭保护区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前人的调查结果,及区内野生植物进行补充调查,通过标本采集、资料查阅,专家鉴定,整理保护区的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对南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统计与分类。
中国植被类型图

II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区域
• • • • • • 本区域是以中国为中心,并包括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和沿海地区,以 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本区域在中国境内包括东北平原以北、以东,南以沈阳至丹东一线为 界,北部至黑龙江以南的山地。 地理坐标为北纬45°15 ´—50°20 ´ ,东经126°—135°30 ´。 本区域植物种类繁多,维管束植物大约3000种,从植物区系上看, 属“长白植物区系”,是该区系的中心部分。 地带性植被是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为优势 种,伴生有多种阔叶树的”阔叶红松混交林“。 本区域自然植被的大规模被破坏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现在原始林 的面积已经很小,次生林和人工林的面积不断扩大,至今仍然是我国 重要的木材产区。
• • • • • • • • •
•
中国1∶100万植被图研制任务,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农业委员会、国家科学 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该研究课题自1983 年开始,经过以侯学煜和张新时院士先后为主编的三届编委员会、全国70个 单位、260余研究人员耗时近30年的努力于2008年完成。 据本图件主编、中科院院士张新时介绍,中国植被图图件包括6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中国植被图(1∶100万)60幅,表示了全国868个基本植被分类单 位的分布,绘制图斑75785个。它详细显示了我国植被的分布状况和地理格 局,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及其与气候因子和地面环境因子的关系。 中国植被区划图(1∶600万)1幅,表示了我国8大植被区域的460年基本植 被区划单位的分布,它表现出我国植被的区域性分布和地带性分异,详细表 示了我国植被的局地分异和组合情况。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国植被 图(1∶100万)说明书(上、下卷),共1270页、230万字,并附彩版168 页,含867幅植被照片,它叙述了我国植被研究的基本理论、各级植被分类单 位和区划单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中国植被图及说明书的电子版(DVD)光 盘1个。中国植被图(1∶100万)电子数据库一份和植被信息管理系统(VIS) 一套。Biblioteka 内• • • •容
安徽琅琊山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析

Abstract :There are 925 species of seed plant s belo nging to 132 families and 522 genera in Langya Mo untain. Amo ng t hem ,t here are 39 species of gymno sperm belo nging to 8 families and 21 genera ,886 species of angio sperm belo nging to 124 families and 501 genera. Based o n t he analysis of geo grap hical co mpo sitio ns of seed plant s flo ra in Langya Mo untain ,it is indi2 cated t hat geograp hical co mpo sitio ns of seed plant s flo ra are co mparatively co mplex and t he t ransitio n feat ure is evident . 132 families can be divided into 15 areal t ypes ,522 genera into 15 areal t ypes and 14 areal subt ypes in Langya Mo untain. This flora has t he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temperate zo ne. According to t he cluster analysis ,t he co nclusio n is acquired t hat t he flora has a clo se relatio nship wit h t ho se of Qingliangfeng ,Mazo ngling ,Lo ngqishan and Gutianshan in seven relevant mo untains. Key words :Seed plant s ; Flora ; Geograp hical co mpo sitio ns ;Cluster analysis ;Langya Mo untain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
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
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
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
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
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
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
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
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
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
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
鹿角菜、裙带菜。
鸡毛菜、皱紫菜。
海黍子、宣藻。
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
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
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
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类型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类型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类型较多,以下列举部分:
- 广布(世界广布);
- 泛热带(热带广布);
- 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
- 旧世界热带;
-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 热带亚洲(及热带东南亚至印度—马来,太平洋诸岛);
- 北温带;
- 东亚及北美间断;
- 旧世界温带;
- 温带亚洲;
- 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
- 中亚;
- 东亚(14SH)中国-喜马拉雅、(14SJ)中国-日本;
- 中国特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类型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植物分类学书籍或资料。
国内外作物及作物分布和分类

国内外作物及作物分布和分类什么是农作物?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其中包括粮食作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主食,以及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但粮食作物其实是草。
如果你到田里去,取水稻或小麦的秆来观察,你会发现它们与一些草很相似。
在科学上,它们被称为禾谷类作物。
与蔬菜和果树不同的是,粮食作物的种子含水较少。
因此,它们比蔬菜或水果耐贮存。
粮食作物中的三种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
粮食作物是农作物中的主导作物,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0%。
粮食作物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粮,以维持生命的需要,并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故粮食生产是多数国家农业的基础。
目前,关于作物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各国家或地区均按照本国或本地区作物生产及消费的情况进行作物的登记和管理。
美国以两个方面定义作物:种植面积低于30 万英亩或种植面积较大但农药使用较少造成不足以支持登记所需费用。
OECD 确定用于残留目的的作物分类标准为每日膳食摄入贡献低于1.5 g(基于 60 kg 体重的平均每日摄入量)和/或种植面积小于 600 ha(低于总种植面积的万分之0.35)。
CAC则将贸易量小于0.1%的作物作为作物。
作物的含义包括种植面积小或农药“少量种植作物”(minor uses)和特殊作物(special crops)。
CAC 于 2008 年建立关于作物的电子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推进作物上MRL的制定提供指导。
2010 年,CCPR 会议中对作物的定义做了相关深入探讨。
会议结合 OECD 作物定义指南文件,探讨了该指南文件的适用性,以作物残留试验数据点数要求数据库的形式解决作物限量制定及农药登记的问题。
目前通用办法是将各种作物分成组或类,按照分类划分后。
选择本组具有代表性的作物,2007年12月,FAO在罗马召开的会议,强调了小宗作物的重要性。
植物学植物分类

裸子植物的分类现存裸子植物有 71属 800余种;我国有41属 236种..分五个纲铁树纲苏铁纲:9属110种银杏纲1科1属1种;我国特产;国家一濒危级保护植物松柏纲球果纲:7科51属600余种红豆杉纲紫杉纲:3科14属162种买麻藤纲3科3属80种1. 苏铁纲 Cycadopsida 苏铁Cycas revoluta苏铁科;苏铁属主要特征:常绿木本茎不分枝羽状复叶集生茎顶雌雄异株2. 银杏纲 Ginkgopsida 银杏Ginkgo biloba银杏科;银杏属特征:高大落叶乔木;有长枝和短枝之分;叶扇形;叉状脉;雌雄异株..3. 松柏纲分类及代表植物种类最多;有600余种;分为 7 个科本纲主要特乔木;多分枝;叶针形、线形、鳞片形具有树脂道孢子叶球球果状球果植物;大孢子叶球由多枚大孢子叶珠鳞和苞鳞组成胚珠在大孢子叶腹面倒生小孢子有气囊或无气囊精子无鞭毛可分为3个科:松科:种鳞与苞鳞离生 ;每种鳞有2粒种子杉科:种鳞和苞鳞半合生;每个种鳞有2—9 粒种子柏科:种鳞和苞鳞完全合生;每个种鳞有1—多胚珠1松科:叶常针形或线形;每种鳞两粒种子;种鳞与苞鳞离生..冷杉属Abies枝具圆形微凹的叶痕叶条形球果直立;当年成熟该属约5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及非洲北部的高山地带..我国有19种3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浙江、台湾各省区的高山地带;常组成大面积的纯林;为令后开发利用的森林资源;有些种类是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多为耐寒的耐荫性较强的树种;常生于气候凉润、雨量较多的高山地区..2杉科:叶披针形、条形或鳞状;种鳞和苞鳞半合生;每个种鳞有2--9粒种子常见植物有:杉木属Cunninghamia南洋杉属南洋杉科植物..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诺和克岛;它的名称繁多;按属地称谓有英杉、澳杉、南洋杉等..南洋杉树形高大;姿态优美;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之一..最宜独植作为园景树或作纪念树;亦可作行道树..但以选无强风地点为宜;以免树冠偏斜..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南洋杉为美丽的园景树;可孤植、列植或配植在树丛内..也可作为大型雕塑或风景建筑背景树..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用于厅堂环境的点缀装饰;显得十分高雅..3 柏科:叶对生或轮生;具两型叶;种鳞和珠鳞完全合生常见植物:圆柏属Sabina :龙柏侧柏属Platycladus刺柏属Juniperus4 南洋杉科:栽培种南洋杉Araucaria 原产大洋州4.红豆杉纲 Taxopsida 有162种;隶属于3 科14属大孢子叶特化为盘状珠托、杯状或囊状套被..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套被:罗汉松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珠托:粗榧中国特有种;抗癌植物枝、叶、根红豆杉科 Taxaceae 珠托:红豆杉5. 买麻藤纲 Gnetopsida或盖子植物纲有80种;隶属于3 科3属1. 木质部中出现了导管2. 孢子叶球有盖被类似花被3. 除麻黄类外;不具有颈卵器..分为三个科:麻黄科 Ephedraceae :麻黄买麻藤科 Gnetaceae :买麻藤百岁兰科 Welwitschiaceae :百睡兰典型旱生植物;分布非洲西南部;靠近海岸的沙漠地带被子植物分类一双子叶纲木兰科主要特征:木本..单叶;全缘;托叶早落;在枝上留有环状托叶痕..花单生;两性;同被;雄蕊及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穗状;种子有胚乳..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全世界约12属220种;我国有11属130与种..1木兰属Magnolia特征:花大;顶生;花被多轮;雌雄蕊群紧接;蓇葖果;背缝开裂..玉兰:落叶乔木..早春开花;先花后叶..花洁白如玉;芳香似兰 ..广玉兰洋玉兰、荷花玉兰:叶常绿革质;下表面密被锈色绒毛;花大;白色芳香;似荷花..观赏树木;作人行道树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抗性强;可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栽植..花蕾可药用..紫玉兰辛夷:落叶小乔木..先花后叶;花瓣紫色或紫红色..凹叶厚朴:落叶乔木..叶大;顶端凹陷;集生枝顶2含笑属Michelia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托叶与叶柄分离;花腋生;常不满开;有雌蕊群柄..含笑花:常绿灌木;嫩枝、芽及叶柄均被棕色毛..花芳香..白兰花黄葛兰: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花白色;花瓣狭长有芳香3鹅掌楸属Liriodendron特征:叶分裂;先段截形;具长柄..翅果不开裂..鹅掌楸马褂木:落叶高大乔木;叶中部每边具1宽裂片..内面的花被片有黄色条纹..叶似马褂;故又名马褂木;为世界珍贵观赏树木;树皮入药..北美鹅掌楸百合木:叶片每边有1-2个;少为3-4个短而渐尖的裂片;花被片灰绿色;有蜜腺..小结:本科是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科;其主要原始性状有:1木本;• 2花两性;同被;• 3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 4花药长;花丝短;花丝肉质;• 5单沟花粉..2、樟科主要特征: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革质全缘;无托叶;三出脉或羽状脉..两性整齐花;轮状排列;花部3基数;花药瓣裂;子房上位;1室..核果..种子无胚乳..(1)樟属:特征叶常为3出脉;发育雄蕊3轮;基部有腺体;第4轮为退化雄蕊圆锥花序;萼常脱落..樟树C. camphroaL.:叶离基3出脉;脉腋具腺体..产长江以南;为重要用材和绿化树种..楠木桢楠Phoebe zhennan :常绿大乔木 ;幼枝有棱;被黄褐色或灰褐色柔毛;二年生枝黑褐色;无毛..叶长圆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窄椭圆形;上面有光泽;中脉上被柔毛;下面被短柔毛;叶柄纤细;初被黄褐色柔毛..山胡椒:叶椭圆形;叶背灰白绿色;叶至冬季枯而不落..材用及提取芳香油..毛叶木姜子;天竺桂;三桠乌药小结:花三基数、轮状列;木本单叶、油腺多..花被同形、药瓣裂;子房上位、结核果3、毛茛科主要特征:草本;单叶掌状分裂或羽状复叶..花两性;整齐;常5基数..萼片、花瓣常各5或无花瓣而萼片花瓣状;雌、雄蕊均多数;常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常为聚合瘦果或蓇葖果..毛茛: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掌状;常作3深裂乌头:单叶掌状3全裂或几近全裂;两侧裂叶再2裂..黄连:根状茎黄色;叶基生..为重要的中药..另提制黄连素;为抗菌止泻药..小结:本科与木兰科相似;是具有原始性状的科..双子叶草本植物即由本科保留草本性质演化而来;与木兰科是平行发展的科..主要识别特征:草本、单叶或复叶;花为两性辐射多..雌、雄蕊多螺旋列;常结蓇葖或瘦果..4、桑科•主要特征:•木本;有乳汁;单叶互生;托叶明显..•花小;单性、单被;4基数;集成各种花序有头状花序、穗状花序、圆锥花序、隐头花序等..•坚果、核果常集合为各式聚花果..桑树:叶卵形或阔卵形;葇荑花序;花柱极短;株头二裂;叶是养蚕的主要饲料..构树叶阔卵形;常不规则3-5裂;两面均有较多的毛;雌花序头状;雄花序为葇荑花序..聚花果球形;桔红色..叶常为猪饲料;茎为优质造纸原料..果、根皮入药;有补肾利尿、强筋健骨之效..抗空气污染性强;可作工矿区绿化树种..无花果:叶大;粗糙;常3-5裂..隐头花序;果熟时紫色;可食用;作蜜饯、饮料;有清热润肺之效..小叶榕:常绿乔木..不耐寒;半耐荫;怕旱;耐水湿;气生根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萌芽力强;抗污染;耐烟尘;根部发达;地表外根系常明显隆起 ..•识别特征:•本本、常含乳白汁;单叶互生托叶明..•花小、单性又单被;雌蕊二心皮合生..6. 蔷薇科蔷薇科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重要类群..1.物种丰富本科有100余属;3000余种;主产北半球温带;我国有51属;1000余种;全国各地均产..2.经济价值高蔷薇科的一般特征叶互生;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凸起至凹陷;花部5基数;轮状排列..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至1枚;子房上位;少下位;种子无胚乳..蓇葖果、梨果、聚合瘦果或核果..二、分类二、分类为•亚科Ⅰ.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亚科Ⅱ.蔷薇亚科Rosoideae•亚科Ⅲ.苹果亚科Maloideae•亚科Ⅳ.李亚科Prunoideae•本节的重点:蔷薇科的一般特征以及各个亚科的主要区别特征..难点:两个结合解剖学与分类学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亚科Ⅰ.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木本;常无托叶;花托浅盘状;花部5基数;雄蕊多数;心皮通常5个;常分离;每心皮内胚珠2枚;子房上位;果实为开裂蓇葖果..本亚科共有22属;我国产8属;主要用于观赏..代表属:一绣线菊属Spiraea亚科Ⅱ.蔷薇亚科Rosoideae木本或草本多为羽状复叶;托叶发达花部5基数;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分离;着生于凹陷或突起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瘦果..共有35属;我国产21属;观赏和食用..一蔷薇属Rosa托叶与叶柄帖生;蔷薇果..全世界约15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我国约60余种;南北均产之;主供观赏用;“蔷薇果”:多数瘦果集于肉质杯状的花筒花萼基部与杯状花托愈合而成内;组成的聚合果;称为蔷薇果..二悬钩子属属的主要特征: 1.灌木或半灌木 2.花托肉质膨大 3.核果集生成聚合果本属现知约70O余种;分布于全世界;主产北半球温带;我国有194种..三草莓属 Fragaria多年生草本..茎细长匍匐;节上生根与叶..羽状复叶互生成簇;小叶3至5枚;托叶鞘状;附着在叶柄基部..花托肉质突出成圆锥状;萼片5;在果时宿存;花瓣5;白色..瘦果聚合果成头状..草莓属约有50种;分布亚洲、欧洲和美洲..中国产9种..亚科Ⅲ.苹果亚科Maloideae木本;有托叶..子房下位;心皮2-5个;与下陷成壶状的花托内壁愈合..果实为梨果..约20属;我国产16属一梨属Pyrus:落叶小乔木;花柱2-5;离生;基部有花盘环绕;本属约25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4种..二苹果属Malus:花柱2-5;常在基部合生;约35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20余种;产西南、西北、经中部至东北..亚科Ⅳ李亚科 Prunoideae木本;单叶;有托叶;花托杯状;子房上位;心皮常为1个;果实为核果..桃:小乔木;叶披针形;叶柄上有腺点..侧芽3;有顶芽..花叶同放..花单生;粉红色;核果具纵沟;原产我国;果可食用..李:侧芽单生;顶芽缺;叶缘具重钝锯齿;花叶同放;花3朵同生..核果;光滑无毛..杏:侧芽单生;顶芽缺;先花后叶;花白色;果杏黄色;子房和果实常被短毛..果食用;杏仁胚入药..蔷薇科小结• 1 野外识别要点:•蔷薇科中水果多;山楂李子桃苹果..•两性花中雄蕊多;萼片花瓣各五个..• 2 蔷薇目的进化地位:•蔷薇目似起源于木兰目的毛茛科..两者都有两性花、异被花、5基数、雄蕊多数;花被轮状排列;定数..作业:请比较蔷薇科4亚科的特征区别..比较特征比较特征子房位置果实类型心皮数目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李梅亚科托叶10、十字花科主要识别特征:草本;常含辛辣汁..花两性;整齐;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子房上位;2心皮;1室;具假隔膜;使子房成为假2室..侧膜胎座;角果..本科有350属;约3200种;全球分布;主产北温带..我国产95属; 425种;124变种;引种7属;20余种..主要识别特征:草本常含辛辣汁;子房室具假隔膜..雄蕊六枚呈四强;十字花冠结角果..3蝶形花科•主要特征:•木本至草本;具托叶;叶枕发达..•花两侧对称;蝶形花冠;花瓣下降覆瓦状排列最上方1片为旗瓣;位于最外方;雄蕊10;常合生成两体或单体..•荚果..食用、观赏、绿肥、药用..4唇形科主要识别特征:常为草本;含挥发性芳香油;茎四棱;单叶对生或轮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雄蕊4个;2强稀2个;子房上位;四分子房2心皮;常深裂成4室;每室有1个胚珠;形成4个小坚果..唇形科小结• 1 野外识别要点:叶对生茎四棱;轮伞花序花冠唇形二强雄蕊四分子房小坚果..二、单子叶植物纲1、棕榈科Palmae•主要识别特征:•木本;树干不分枝;•大型叶丛生于树干顶部;形成“棕榈型”树冠;叶柄基部常扩大成纤维状的鞘..•肉穗花序;3基数;具佛焰苞•果为核果或浆果•热带植物之王;重要纤维、油料、淀粉及观赏植物..•代表:棕榈、蒲葵、棕竹、椰子、鱼尾葵、假槟榔、散尾葵等野外识别要点:秆茎常实心呈三棱;叶排三列鞘闭合..小穗组成各花序;子房上位、小坚果..4、百合科Liliaceae•常为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鳞茎;单叶互生..•常具总状花序;花两性;整齐;3基数;子房上位;中轴胎座;蒴果或浆果..•食用、药用、观赏..洋葱金针菜黄花菜百合丝兰玉簪麦冬天门冬郁金香小结小结:• 1 识别特征•花三基数;同被..•被、蕊共为五轮列;子房三室、中轴胎座..• 2 经济价值:•药用:浙贝母、七叶一枝花、延龄草•观赏:麦冬、凤尾兰、文竹、万年青•食用:百合、葱、蒜、洋葱、萱草5、兰科主要识别特征:草本;陆生或附生或腐生植物;花两侧对称;内轮一个花瓣特化成唇瓣;能育雄蕊1或2;花粉结合成花粉块;雄蕊和花柱结合成合蕊柱;子房下位;扭转180;侧膜胎座;蒴果..兰科植物的花;对昆虫传粉的适应非常复杂;一般说来;兰花常大型而美丽;有香气;易引诱昆虫;花的蜜液;多藏于唇瓣基部的距内或蕊柱的基部;昆虫进入花内采蜜时;落在唇瓣上;头部恰好触到花粉块基部的粘盘上;昆虫离开花朵时;带着一团胶状物和粘附其上的花粉块而去;至另一花采蜜时;花粉块恰好又触到有粘液的柱头上;完成授粉作用..•兰科几乎被植物学家公认为代表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类群;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1 草本植物;稀为攀援藤本..附生或腐生;2 兰科已知种类约2万种;约占单子叶植物的1/4;3 花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腺的囊或距;5 雄蕊数目的减少并与花柱合生成合蕊柱;子房下位;柱头常具有喙状小突起的蕊喙;6 花部的所有特征表现了对昆虫传粉的高度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类型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的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3316属被划分为15个类型和37个变型,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实是揭示个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按照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对赤水河流域上游双子叶植物科进行了分析整理。
1.广布(世界广布)
2.泛热带(热带广布)
3.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
4.旧世界热带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7.热带亚洲(及热带东南亚至印度—马来,太平洋诸岛)
8.北温带
9.东亚及北美间断
10.旧世界温带
11.温带亚洲
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
13.中亚
14.东亚
14-1(14SH)中国-喜马拉雅14-2(14SJ)中国-日本
15.中国特有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本文参照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对中国种子植物属进行分析整理:
1.世界分布Cosmopolitan 包括几乎所有遍布世界各大洲而没有特殊分布中心的属,或虽有一个或数个分布中心而包含世界分布种的属。
2.泛热带分布Pantropic 包括普遍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热带,和在全世界热带范围内有一个或数个分布中心,但在其他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的热带属。
有不少属广布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
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Trop. Asia & Trop.Amer.disjuncted. 包括间断分布于美洲和亚洲温暖地区的热带属,在旧世界(东半球)从亚洲可能延生到澳大利亚东北部或西南太平洋岛屿。
4.旧世界热带分布Old Word Tropics 是指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及其紧邻岛屿(也常称为古热带),以与美洲新大陆热带相区别。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Tropical Asia & Trop.Astralasia 是旧世界热带分布区的东翼,其西端有时可达马达加斯加,但一般不到非洲大陆。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Trop. Asia to Trop. Africa 是旧世界热带分布区类型的西翼,即从热带非洲至印度-马来西亚,特别是其西部(马拉西亚),有的属也分布到斐济等南太平洋岛屿,但不见与澳大利亚大陆。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Trop. Asia(Indo-Malesia) 是旧世界热带的中心部分。
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菲律宾及新几内亚等。
其中分布区的北部边缘,往往到达我国西南、华南及台湾,甚至更北地区。
8.北温带分布North Temperate 一般是指那些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温带地区的属。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有些属沿山脉向南伸延到热带山区,甚至远达南半球温带,但其原始类型或分布中心仍在北温带。
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E. Asia & N. Amer. Disjuncted 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洲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10.旧世界温带分布Old Word Temperate 一般是指广布于欧洲、亚洲中-高纬度和寒温带、或最多有个别种延伸到亚洲-非洲热带山地或甚至澳大利亚的属。
11.温带亚洲分布Temp. Asia 是指主要局限于亚洲温带地区的属。
分布区的范围一般包括从苏联中亚(或南俄罗斯)至东西伯利亚和亚洲东北部,南部界限至喜马拉雅山区,我过西南,华北至东北、朝鲜和
日本北部。
也有一些属分布到亚热带,个别属种到达亚洲热带,甚至到新几内亚。
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Mediterranea, W. Aisa to C. Asia 是指分布于现代地中海周围,经过西亚或西南亚至苏联中亚和我过新疆、青藏高原及蒙古高原一带的属。
中亚乃指亚洲内陆整个干旱中心地区,包括苏联中亚部分(中亚西部),我国新疆、青藏高原至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南部(中亚东部),亦即古地中海区的大部分。
13.中亚分布C. Asia 是指只分布于中亚(特别是山地)而不见于西亚及地中海周围的属,即约位于古地中海的东半部。
14.东亚分布E. Asia 是从喜马拉雅一直分布到日本的一些属。
西北一般以我国各类森林边界为界。
和温带亚洲的一些属有时难以区分。
14-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诸国至我国西南诸省,有的达到陕、甘、华东或台湾省。
14-2中国-日本分布分布于我国滇、川金沙江河谷以东地区直至日本和琉球,但不见于喜马拉雅。
15.中国特有分布Endemic to China 以云南或西南诸省为中心,向东北、向东或向西北方向辐射并逐渐减少,而主要分布于秦岭-山东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个别可以突破国界到邻近各国,如缅甸、朝鲜等。
总之以中国整体的自然植物区为中心而分布界限不越出国境很远。
大致可分为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华北和西北五个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