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提纲)题目:浅析行政公文的语言艺术指导教师:__马容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372200200076_____________考生姓名:__ 张晓明 ___ 巴中市(地、州)_南江县(市、区)工作单位:__国家统计局南江调查队写作时间:__2011年6月___ _____ _____浅析行政公文的语言艺术概论:行政公文是社会组织在行政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的和规范体式的凭证性信息记录。
它区别于图书、情报、档案等其他文献形式的特殊属性.行政公文写作中通常涉及到公文的主体、材料、结构和格式。
行政公文不仅要做到主旨明确、材料充实、绪构合理、格式规范,还要做到语官简洁明了。
公文语言是机关、团体或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书面语言系统,它不是专指某一篇其体的公文,而是从众多的公文中,抽取其本质的语言要素而形成的系统。
第一部分:什么是行政公文的语言及其行政公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明、庄重等特点(500字左右)第二部分、把握行政公文的语言艺术(2500字左右)(一)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二)用语准确,表意分明(三)言词规范,严谨周密(四)庄重严肃,体现效力(五)平实质朴,谨慎修辞第三部分、注重行政公文语言与环境的运用(2500字左右)(一)公文语言的公务语境(二)公文语言的表征形象一是政治的表征形象,二是法制的表征形象,三是人文精神的表征形象,(三)公文语言的语体色彩一是庄重性:二是准确性:三是简要性:四是模式性:第四部分、结论(200字左右)综上所述,我们在公文写作中,就要准确把握好公文简洁明了、开门见山,用语准确、表意分明,言词规范、严谨周密,庄重严肃,体现效力,平实质朴、谨慎修辞的语言特点,从而最大的发挥公文在公务活动中的实际作用。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1.准确得体。
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
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若题名语意未尽,可以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署名作者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摘要1.摘要规范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就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浓缩。
摘要一般在论文完稿后再撰写。
学位论文还应有英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
例如,对于专科3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200字。
对于本科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外文摘要相应地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1)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
(2)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客观反映,不要作自我评价(要避免主观评价),避免使用诸如"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词句。
(3)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摘要应为一篇相对完整的短文,读者即便不读论文全文,也能通过摘要对论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
(4)论文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
汉语言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汉语言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在写之前,我们最好提前列好,把要写的要点列好,有助于我们把握论文的整体,下面是收集的汉语言毕业论文提纲,供大家阅读参考。
Abstract4-7一、选题背景及研究对象界定7-8二、研究目的和意义8-9三、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9-10(一) 研究方法9(二) 研究思路9(三) 主要内容9-10第一节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10-11一、定义10二、地位10-11第二节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11-18一、传统派12-14二、改革派14-17三、其他教学法17-18第三节国内外二语教学法研究综述18-22一、国外二语教学法研究18-19二、国内二语教学法研究19-22第一节研究方法22-23一、访谈22二、课堂观察22-23三、调查问卷23第二节研究过程23-25一、前期准备阶段23-24二、中期撰写阶段24三、后期撰写及修改阶段24-25第一节访谈结果分析25-30一、关于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开展历程的访谈25-28二、关于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28-30 第二节课堂观察结果分析30-33一、对教师所用教学法的课堂观察30-32二、对学生互动情况的课堂观察32-33第三节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3-49一、被试的根本情况分析33-34二、基此题目分析34-38三、独立样本 T 检定与分析38-49第四节小结49-54一、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应用教学法的特点49-52二、学生对教学法的反响情况52-54第一节教师对教学法的改进54-59一、理论研究要更扎实54-57二、实际应用要更灵活57-58三、交流创新要多进展58-59第二节教研小组对教学法的改进59-60第三节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法的改进60-64一、加强校际校内的专业交流与合作61-62二、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利用62-63三、加强教学分班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考察63-64 第一节结论64-65一、教师偏向应用固定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法64二、教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少、交流学习少64三、学校层面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64-65四、学生的反响很重要65第二节研究中的缺乏65-6666-69附录69-78在读期间清单78-79致谢79。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有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文篇1论文题目: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论题观点来源:最近,苏州的学者对苏州话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东北话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还没有学者介入这一方面的研究。
在与论文指导老师讨论有关东北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时,老师的提示给了我灵感。
苏州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较大,有的学者对苏州话语音的演变进行归纳。
每一个地方方言随着时代的变迁都会发生变化,我身边的东北人由于生活的年代和环境不同,日常用语也有很大地差别。
所以我对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进行一个比较清晰的归类。
论文结构:目录摘要每个地方的方言经过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使用在30年代、60年代和80后都存在很大不同。
一般词语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义的演变。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也可从这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出规律。
关键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消失的词新生的词一. 绪论东北方言常用词语总述。
………2000字二. 词义扩大30年代老一辈人生活中的词语我们这些80后的人仍然在用,但有很多词语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老一辈人口中单义的意思了,还包括了随着时代发展而注入的诸多新意。
……………………………… 2000字三. 词义缩小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词由原本的多义,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单义。
…………2000字四. 消失的词事物的消失、生活环境的改变、现象的消失等都会使与之相应的词语退出历史舞台。
………………… 2000字五. 新生的词新生的事物、新的现象很容易带来一批新生的词语。
……………… 2000字六. 演变的原因引起词语发生演变的原因有很多。
…………… 1000字参考文献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文篇2论文题目:唐诗中的色彩服饰词语隋唐五代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先秦两汉的古语词,同时又有大量口语词出现,而唐诗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唐代的语言面貌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大纲为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求毕业论文为5学分。
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2.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的门类,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
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
学生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而不应脱离汉语文学专业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既是一项科研活动,同时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步骤。
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选题还应鼓励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5.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6.毕业论文不得少于5000字。
7.毕业论文应由以下项目构成:(1)封面封面既可以提供有关信息,又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封面可统一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上下载)封面所登载的内容主要有:1)分类号分类号要在封面的左上角标注,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也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的类号。
2)标题要用大字号标于显著位置。
3)责任者包括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及学位授予单位。
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所在单位名称及其地址,应当一并注明;责任者如为单位或集体,应当写明全称和地址。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大全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大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大全中国古代文学类——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16)论归有光的散文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22)金瓶梅人物论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26)论纳兰性德词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28)桃花扇人物论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32)论易安体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中国现代文学部分——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6)论丁西林的话剧7)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8)老舍的小说与“京味”9)论巴金的《寒夜》10)论沈从文的〈边城〉11)论“京派小说12)论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或啼笑因缘〈金粉世家〉13)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14)论李健吾的剧作15)论胡风的文艺思想16)论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17)论徐讦的小说18)论穆旦的诗19)论陈白尘的剧作20)中国当代部分文学21)论贺敬之的诗歌创作22)论秦牧的散文23)论刘心武的小说创作24)论张洁的小说25)论谌容的小说26)论王蒙的反思小说27)论张贤亮的小说28)论王安忆的小说29)论“寻根文学”30)论佘华的小说创作31)论“新写实”小说‘32)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33)论陈祖芬的报告文学34)论“第三代诗人”35)论沙叶新的戏剧创作36)论“京派”对老舍风格的继承37)论陈忠实的《白鹿原》38)论巴金的散文创作39)论9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小说40)论90年代的“女性小说”。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提纲最起码要能清楚的显示您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篇1论文题目:明清《西厢记》研究论文第一次比较全面深入地对明清有关《西厢记》的批评研究进行了梳理评论,对明清《西厢记》研究批评中的重大问题、争鸣的焦点热点,在探本溯源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两代的具体文化特征及其背景作深入全面的论证剖析,对其理论的正误,尽量以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阐释评价。
全文主要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对明清两代《西厢记》研究批评状况进行总体评介,论述中努力突出明清《西厢记》研究批评中的演变过程及前后联系。
为了对古代《西厢记》研究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第一章中还对元代涉及到的《西厢记》有关文字进行了归纳描述。
第二章主要探讨研究明清两代有关《西厢记》作者诸种说法及其相关意见,归纳总结了《西厢记》作者曾有先后六种说法出现。
然后针对富有讨论意义的四种主要说法王实甫作、关汉卿作、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王实甫作关汉卿续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详尽考察了四种说法的生成原委,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明清学者在此问题所作的考证论述进行了评价分析,指出除王实甫作《西厢记》外,其余诸说,纯属无稽之谈,有些版本署名的“王作关续”,均系以讹传讹,毫无根据。
第三章对明清两代的《西厢记》地位之争进行评述分析,对诸家之论的本质、目的给予了剖析,指出特定文化背景下不同美学观念导致的对作家作品的偏爱,是《西厢记》地位之争产生歧义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场地位之争,《西厢记》“天下夺魁”、为“古戏之首”的崇高地位得以基本确立,《西厢记》的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第四章评价明清《西厢记》风格论及存在的问题。
《西厢记》风格论是明清两代研究批评的热点与焦点,入明后,社会文化审美心理发生转变,风格论争的本质就是“雅”与“俗”之争,文章在进行深入的分析后指出,片面强调“雅”或“俗”,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限,至于“尚雅”论把风格与作者问题纠缠在一起,实际是审美心理畸变的产物。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毕业论文提纲-论徐志摩康桥情结的诗化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毕业论文提纲论文题目:论徐志摩康桥情结的诗化意义一、选择此题的原因,研究此题的价值和理论意义。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个罕见的特例。
想做诗便做得一手好诗,并为新诗创立新格、开辟新路;想写散文便把散文写得绚丽缤纷、独树一帜;想恋爱便爱得昏天黑地、无所顾忌。
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甚至生命都短暂得如同一缕飘向天空的轻烟,没来得及领略中年的成熟便骤然消逝了。
即便如此,他仍如一颗璀灿的星辰长挂在文学的天空,他的那些优美的诗作至今仍拥有广泛的读者。
徐志摩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毀誉参半,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政治的原因,他和他的诗在文学史上被人否定被遗忘。
而今天他却又获得了比他同时代的作家更多的认同。
他的许多作品,特别是《再别康桥》,成了千万学子的精神营养。
因此研究徐志摩及康桥情结是很有必要的。
2、因为我喜欢徐志摩。
品读徐志摩的诗,追随他成长的足迹,与其思想对话,心灵每每都受到强烈的震撼。
为他字句清新、意境优美、富于变化的诗文以及鲜明的艺术个性,也为他以洞彻的认知和极度的热情所扮演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更为他执着于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他惊世骇俗地挑战中国传统社会、放肆率性的追寻人性的自由。
我喜欢他,不只为他的诗歌成就,也不仅仅是他诗坛上的地位,更是敬佩他坚守信仰、追求真爱的精神。
3、康桥对徐志摩有着特殊的意义,康桥情结是解读徐志摩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诗文的一把钥匙,也是了解他的人生观和文艺观的一条红线。
如一禅诗所说:“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康桥,因为有了徐志摩,而成就了它的灵性,径自走入中国文学灿烂的一页;而徐志摩,因为有了康桥,找到了他精神的皈依与寄托。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曾经在《猛虎集•序文》中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
汉语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汉语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汉语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一致谢 3-4摘要 4-5Abstract 5前言 8-160.1 选题依据 80.2 研究现状 8-140.2.1 量词的研究现状 8-130.2.2 器官名量词的研究现状 13-140.2.3 既往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140.3 相关概念界定 14-150.4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意义 15-160.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50.4.2 语料来源 150.4.3 选题意义 15-16第一章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研究 16-361.1 器官名量词“口”的语义研究 16-271.1.1 器官名量词“口”的语义原型 16-171.1.2 器官名量词“口”的语义演变过程 17-271.2 器官名量词“嘴”的语义研究 27-321.2.1 器官名量词“嘴”的'语义原型 27-281.2.2 器官名量词“嘴”的语义演变过程 28-321.3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对比 32-361.3.1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相似之处 32-331.3.2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不同之处 33-341.3.3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的语义演变规律 34-36第二章器官名量词“口”与“嘴”构成短语中心语的研究 36-452.1 中心语对量词“口”与“嘴”的制约 36-422.1.1 中心语为名词 37-402.1.2 中心语为形容词 40-422.2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对中心语的选择 42-452.2.1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对中心语选择的相同点 432.2.2 器官名量词“口”与“嘴”对中心语选择的不同点 43-45第三章器官名量词“口”与“嘴”构成短语中限定词 Q 的研究 45-53 3.1 Q 为基数词 45-493.1.1 Q 选择“一”或“满”的情况分析 45-483.1.2 Q 为任意系数词语 48-493.1.3 Q 为位数词 493.2 Q 为序数词 49-503.3 Q 为概数词语 50-523.3.1 标记添加法 50-513.3.2 数字并用法 51-523.4 小结 52-53结语 53-5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56参考文献 56-59汉语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二致谢 3-4摘要 4-5Abstract 5前言 8-150.1 研究对象 8-90.2 研究意义和方法 9-100.3 理论依据 10-110.4 语料来源 110.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5第一章现代汉语温度词的类别及特点 15-251.1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类别 15-161.1.1 基本温度词 15-161.1.2 一般温度词 161.2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特点 16-241.2.1 语音特点 16-201.2.2 结构特点 20-221.2.3 属性特点 22-241.3 小结 24-25第二章现代汉语温度词的认知研究 25-402.1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隐喻 25-352.1.1 “冷寒”词族的隐喻 25-292.1.2 “热”词族的隐喻 29-322.1.3 “暖温”词族的隐喻 32-342.1.4 “凉”词族的隐喻 34-352.2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转喻 35-382.2.1 基本温度词的转喻 35-362.2.2 “冷寒”词族的转喻 36-372.2.3 “热”词族的转喻 37-382.2.4 “凉”词族的转喻 382.3 小结 38-40第三章现代汉语温度词的修辞用法 40-48 3.1 温度词的对比用法 40-413.1.1 外界温度与内心温度的对比 40 3.1.2 心理温度变化的对比 403.1.3 身体温度变化的对比 40-413.1.4 环境温度变化的对比 413.2 温度词的通感用法 41-433.2.1 视觉转换的通感 413.2.2 听觉转换的通感 41-423.2.3 味觉转换的通感 423.2.4 嗅觉转换的通感 42-433.3 温度词的移情用法 43-443.3.1 移愉快之情 433.3.2 移忧郁之情 433.3.3 移悲伤之情 43-443.3.4 移恐惧之情 443.4 温度词的映衬用法 44-45 3.4.1 正衬 453.4.2 反衬 453.5 温度词的比喻用法 45-46 3.5.1 明喻 45-463.5.2 暗喻 463.5.3 借喻 463.6 小结 46-48结语 48-49参考文献 49-51附录 51-54。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追凶者也》复调叙事提纲一、论文的基本观点巴赫金在他的复调叙事理论中指出:小说的复调是“有着众多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 ,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也就是说 ,复调叙事的本质在于作品中多种声音的并存甚至对立 ,这些声音表现了同一语境中多种观念的叠加和冲突,透视出人物内心的焦虑、困惑与分裂,有助于更丰富、更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作家的艺术思考。
基于多种声音的独立存在 ,复调小说结构的特点是开放性包容性的 ,而非确定的单调的板滞的,其诸多叙述视角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但并没有一种权威性的评判声音。
这种开放性的结构不仅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而且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让读者自己透过这种多层的声音交响去作出判断和阐释,从而激活了读者审美接受的积极性。
《追凶者也》最为经典和最为艺术感染力之处几乎全部来自复调叙事,曹保平也凭借着这种鲜明的对形式主义的探寻而跻身于中国当代电影思维创新的前沿.影片即以此为切入点,从叙事复调、时空复调、情感复调等多方面分析推理,对“猫哥之死”这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中形成复调叙事。
叙事者在安排刘警察在指定的时间里调查猫哥之死这一事件时,选择了推理的几种可能,这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可能形成了复调叙事,这不仅丰富了电影叙事的表现技巧,也传达出了导演对电影和现代生活的观点和看法。
曹保平一直以来在电影艺术上体现了对于底层的体察和叙事的偏好,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信息通讯不发达的西南地区:一个荒蛮的、混乱的、失控的、秩序之外的边缘场域,这是典型的蠕动的底层社会生活场景。
影像空间中充斥着黄土飞扬的无人地带,狭窄压抑的村间小道,灯红酒绿的夜总会包房,河边停靠的废弃轮渡,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中更容易生发出复杂的故事,也更容易揭露出深刻的人性。
在电影《追凶者也》中,导演则更多地将现代性的思辨与人性的悖论带入到影像叙事层面。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底层社会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即未受过良好教育,没有学历也缺乏专业技能的失业群体,他们在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中逐渐丧失自我,而陷入存在感的危机之中,这也成为现代社会日益凸显的矛盾之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追凶者也》复调叙事提纲一、论文的基本观点巴赫金在他的复调叙事理论中指出:小说的复调是“有着众多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也就是说,复调叙事的本质在于作品中多种声音的并存甚至对立,这些声音表现了同一语境中多种观念的叠加和冲突,透视出人物内心的焦虑、困惑与分裂,有助于更丰富、更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作家的艺术思考。
基于多种声音的独立存在,复调小说结构的特点是开放性包容性的 ,而非确定的单调的板滞的,其诸多叙述视角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但并没有一种权威性的评判声音。
这种开放性的结构不仅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而且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让读者自己透过这种多层的声音交响去作出判断和阐释,从而激活了读者审美接受的积极性。
《追凶者也》最为经典和最为艺术感染力之处几乎全部来自复调叙事,曹保平也凭借着这种鲜明的对形式主义的探寻而跻身于中国当代电影思维创新的前沿.影片即以此为切入点,从叙事复调、时空复调、情感复调等多方面分析推理,对“猫哥之死”这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中形成复调叙事。
叙事者在安排刘警察在指定的时间里调查猫哥之死这一事件时,选择了推理的几种可能,这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可能形成了复调叙事,这不仅丰富了电影叙事的表现技巧,也传达出了导演对电影和现代生活的观点和看法。
曹保平一直以来在电影艺术上体现了对于底层的体察和叙事的偏好,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信息通讯不发达的西南地区:一个荒蛮的、混乱的、失控的、秩序之外的边缘场域,这是典型的蠕动的底层社会生活场景。
影像空间中充斥着黄土飞扬的无人地带,狭窄压抑的村间小道,灯红酒绿的夜总会包房,河边停靠的废弃轮渡,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中更容易生发出复杂的故事,也更容易揭露出深刻的人性。
在电影《追凶者也》中,导演则更多地将现代性的思辨与人性的悖论带入到影像叙事层面。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底层社会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即未受过良好教育,没有学历也缺乏专业技能的失业群体,他们在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中逐渐丧失自我,而陷入存在感的危机之中,这也成为现代社会日益凸显的矛盾之一。
汉语言学毕业论提纲的编写及开题报告的编写
《孟子》的“之”字研究
一、实词用法 (一)动词“之” (二)名词“之” 二、虚词用法 (一)代词“之” (二)助词“之” (三)连词“之”
战国策中“是”字研究 一、“是”的语法功能
(一)是作代词 (二)是作谓语 (三)是作宾语(定语、状语、系动词、形容词) 二、是的语用功能
(一)是的句法功能 (二)是与句子内的结构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并誉为唐代文 学的两大高峰。它在文学史上起到了前承魏晋小说,后 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唐传奇的“诗化”是是唐代叙事文 学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是我国古代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 高度融合的产物。唐传奇的“诗化”,即唐传奇的诗歌 特质和创作手法,使唐传奇真正突破了子、史的束缚而 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由于自春秋战国以来 形成的视“小说为小道”的观念的影响,深入研究唐代 传奇文学者寥寥无几,对唐传奇诗化现象的关注更少。 本文通过分析唐传奇诗化的内涵、唐传奇诗化的表现形 式、唐传奇诗化的创作手法,旨在探索找寻唐传奇“诗 化”的背景、特点、作用及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小说与 诗歌所共同构建出的美学氛围。
伏羲肖像的宗教印记 由女娲、伏羲肖像窥见狞厉美的审美意蕴及根源
二、中和美:儒家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在肖像上呈现的表 征 (一)儒家追求的美的最高境界是中和美
(二)肖像描绘所体现的中和美 材料:司马迁描绘刘邦 王充描绘孔子 宋玉描绘东邻美女
三、自然美、空灵美:道教的美学意蕴在肖像上留下的痕 迹 (一)道教的美学理想主要体现为自然美
一、诗化唐传奇的含义
(二)诗化唐传奇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唐传奇的“诗化”特征
(一)情节结构上:层次分明
(二)人物描写上:简笔传神
(三)语言载体上:大增华艳 (四)表现手法上:疏而不漏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撰写论文提纲是论文的骨架,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篇1第一章引言第一节冯梦龙及三言著作概述第二节奇遇故事分类研讨的价值第二章因果报应类第一节故事类别简述(一) 情节简析(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第二节条件剖析(一) 客观条件(二) 客观条件第三节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一)创作手法剖析(二) 创作心思剖析第三章色欲考验类第一节故事类别简述(一) 情节简析(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第二节条件剖析(一) 客观条件1. 社会经济条件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二) 客观条件1. 创作意图2. 学问积聚第三节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一)创作手法剖析(二) 创作心思剖析第四章转世轮回类第一节故事类别简述(一) 情节简析(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第二节条件剖析(一) 客观条件1. 社会经济条件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二) 客观条件1. 创作意图2. 学问积聚第三节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一)创作手法剖析(二) 创作心思剖析第五章发迹变泰类第一节故事类别简述(一) 情节简析(二) 人物及情节评价第二节条件剖析(一) 客观条件1. 社会经济条件2. 文明和价值观气氛(二) 客观条件1. 创作意图2. 学问积聚第三节创作手法及心思剖析(一)创作手法剖析(二)创作心思剖析第六章完毕语参考文献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篇2中文摘要 3-5Abstract 5-6绪论 9-17一、从诗歌到戏曲------李杨题材的文学价值 9-11二、从情到理------明清文人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11三、从《彩毫记》到《天宝曲史》------李杨题材传奇选题范围11-15四、从个体到整体------李杨题材传奇研究方法与现状 15-17第一章李杨题材传奇的历史探源 17-22第一节李杨题材的史实记录 17-19第二节李杨题材的戏曲演变 19-22第二章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思想主题 22-36第一节明后期个人化的情感抒发 23-30一、《彩毫记》:传达追仙求道的隐逸思想 24-27二、《惊鸿记》:流露忍辱尊君的传统理念 27-28三、《磨尘鉴》: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规范 28-30第二节清前期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0-33一、《天宝曲史》:强调史鉴的批判主题 30-32二、《长生殿》:突出悔情的反思主题 32-33第三节明末清初李杨题材传奇主题不同的原因 33-36一、历史成为个性表达的载体 34-35二、政治是主题走向的指向标 35-36第三章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典型人物 36-48第一节具有复杂性的李隆基形象 37-41一、李隆基身份上的二重性 38-39二、李隆基性格上的矛盾性 39-41第二节具有易变性的杨玉环形象 41-45一、杨玉环形象包含多种文化冲突 41-43二、杨玉环形象担当不同脚色的善变 43-45 第三节具有代言性的其他人物 45-48一、李白形象是文人性的典型 45-46二、梅妃形象是文人性的延展 46-48第四章明清李杨题材传奇的审美特征 48-58 第一节文本创作中雅丽的审美特色 49-52一、诗情画意的独白式语言 49-51二、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 51-52第二节园林剧演中精致的审美要求 52-58一、规范化的演出形式 53-54二、虚幻式的表演场面 54-58结语 58-59参考文献 59-63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64致谢 64-65。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课程代码:02171002 )一、基本情况(一)学分:8(二)周数:18(三)性质:必修(实践环节)(四)执行学期:第8学期(五)大纲执笔:徐慧文(六)大纲审批:孙洪军(七)制定(修订)时间:2008年10月27日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一)目标:毕业论文教学是高等学校实施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是本科学生毕业时必须完成的重要科目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系的教学质量,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效果。
(二)任务1.毕业论文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自研究、独立设计与独自完成的新认识成果,它可以借鉴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不能直接照搬或重复已出版的文献资料。
2.毕业论文要以学生本专业所属学科领域内有价值或有意义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3.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它的内容必须是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与特征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即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做系统的论证。
4.毕业论文要作到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推理合乎逻辑,论述准确,章法严谨,行文简洁生动,尽可能使内容与形式达成有机的统一。
5.按标准的学术论文体式完成,篇幅一般在10000字以上。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一)选题公布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参考题目及评分标准,配备指导教师,并指导学生确定论文的题目。
指导教师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下达书》,并下达给学生。
参考:附件一《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导》附件二《中文系教师拟定2008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备选题目》(二)调研选题基本确定后,由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充分了解研究的对象,搜集与所选题目有关的材料,做好写作的准备。
(三)开题学生接到《任务下达书》后,必须按照教学进程的要求参加论文开题,并填写《滨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递交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小组审核通过。
开题未通过的,必须重新选题,重新递交开题报告,并获开题小组审定通过后方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汉语言毕业论文提纲
汉语言毕业论文提纲汉语言毕业论文提纲
引言:
- 简要介绍汉语言的历史和地位
- 引出研究汉语言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部分:汉语言的语言特点
- 探讨汉语言的音韵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 分析汉语的词汇特点,如词义丰富、词汇构词方式等- 讨论汉语的语法特点,如主谓宾结构、语序等
第二部分:汉语言的历史演变
- 追溯汉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 探讨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汉字的结构特点
- 分析汉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影响
第三部分:汉语言的地域差异
- 分析汉语言在不同地区的方言和口音差异
- 探讨汉语言在不同地域的词汇和语法差异
- 讨论现代汉语的标准化和普通话的推广
第四部分:汉语言的文化内涵
- 探讨汉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分析汉语言中的成语、谚语和俗语对文化的体现
- 讨论汉语言在文学、诗词和戏曲中的表现形式
第五部分:汉语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探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 分析汉语教材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利用
- 讨论汉语教学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结论:
- 总结汉语言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强调汉语言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
附录:
- 提供相关数据和统计资料
- 列出参考文献和引用来源
以上提纲仅供参考,具体的论文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调整和扩展。
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以支持论点和观点。
同时,可以使用实例和案例来说明和论证论文的观点。
最后,注意论文的结构和逻辑性,确保论文的章节和段落之间有明确的连接和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论文题目:明清《西厢记》研究论文第一次比较全面深入地对明清有关《西厢记》的批评研究进行了梳理评论,对明清《西厢记》研究批评中的重大问题、争鸣的焦点热点,在探本溯源的基础上,结合明清两代的具体文化特征及其背景作深入全面的论证剖析,对其理论的正误,尽量以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阐释评价。
全文主要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对明清两代《西厢记》研究批评状况进行总体评介,论述中努力突出明清《西厢记》研究批评中的演变过程及前后联系。
为了对古代《西厢记》研究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第一章中还对元代涉及到的《西厢记》有关文字进行了归纳描述。
第二章主要探讨研究明清两代有关《西厢记》作者诸种说法及其相关意见,归纳总结了《西厢记》作者曾有先后六种说法出现。
然后针对富有讨论意义的四种主要说法王实甫作、关汉卿作、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王实甫作关汉卿续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详尽考察了四种说法的生成原委,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明清学者在此问题所作的考证论述进行了评价分析,指出除王实甫作《西厢记》外,其余诸说,纯属无稽之谈,有些版本署名的“王作关续”,均系以讹传讹,毫无根据。
第三章对明清两代的《西厢记》地位之争进行评述分析,对诸家之论的本质、目的给予了剖析,指出特定文化背景下不同美学观念导致的对作家作品的偏爱,是《西厢记》地位之争产生歧义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场地位之争,《西厢记》“天下夺魁”、为“古戏之首”的崇高地位得以基本确立,《西厢记》的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第四章评价明清《西厢记》风格论及存在的问题。
《西厢记》风格论是明清两代研究批评的热点与焦点,入明后,社会文化审美心理发生转变,风格论争的本质就是“雅”与“俗”之争,文章在进行深入的分析后指出,片面强调“雅”或“俗”,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限,至于“尚雅”论把风格与作者问题纠缠在一起,实际是审美心理畸变的产物。
第五章对明清两代有关《西厢记》思想内容不同观点进行评论。
肯定论与否定论表现出的矛盾冲突,实际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的斗争与对立,但对肯定论者也不作不切实际的褒扬,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历史地评价其观点的积极意义与进步价值,对折衷调和派既看到其不足,又肯定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其主张有利于《西厢记》的传播与进步价值的发挥。
第六章从语言的构成与音韵、情节结构、创作技法三个方面,将明清人关于《西厢记》艺术的研究评价进行了评述归结。
关于《西厢记》语言的构成,从当时戏曲语言风格本色与骄俪争论的大背景下进行具体分析后,《西厢记》语言构成论的内在本质意义马上便令人豁然开朗;情节结构中金圣叹的“一人论”、李渔的“一事论”等也都有理论上的深层阐释;创作技法的总结和归纳实属首次尝试。
第七章主要就明清《西厢记》有关版本的整理研究及其文献资料的搜集汇总工作进行述评。
明清两代《西厢记》版本与文献的整理以王骡德、凌漾初、刘世须为代表,本章主要探讨的就是王骇德在版本研究上的贡献,凌檬初刻本体例与元杂剧最相契合的特色,刘世琉对《西厢记》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此外还总结口顾了明清人关于“崔氏墓碑”的辨伪与考证,指出“崔氏墓碑”的反复“出土”的实质是在作《西厢记》的翻案文章,从文化观念层面上指出了作伪者的动机根源。
中文摘要3-5英文摘要5-8目录8-10引言10-12第一章《西厢记》研究嬗变轨迹12-34第一节元末明初《西厢记》研究拉开序幕12-20第二节明末清初《西厢记》研究掀起高潮20-28第三节清代后期《西厢记》研究步入困境28-34第二章《西厢记》作者诸说及其考定34-61第一节《西厢记》作者问题与作者诸说35-41第二节“关作”与“关作王续”说考辨41-48第三节“王作关续”说诸家考论48-61第三章《西厢记》曲坛地位论争61-78第一节《西厢记》与《琵琶记》《拜月亭》的品评62-69第二节《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比较69-72第三节王实甫与元曲“四大家”72-78第四章《西厢记》风格殊遇及越位78-97第一节风格美誉后的分歧79-85第二节“雅艳”又“本色”的风格定位85-91第三节风格论的越位及其失误91-97第五章《西厢记》思想内容评价97-116第一节《西厢记》思想内容否定论97-102第二节《西厢记》思想内容肯定论102-109第三节《西厢记》思想内容“折衷”论109-116第六章《西厢记》艺术形式评析116-136第一节《西厢记》语言构成与音韵鉴赏116-124第二节《西厢记》情节结构论评124-129第三节明清《西厢记》创作技法剖析129-136第七章《西厢记》版本文献整理研究136-161第一节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136-144第二节凌漾初刻本《西厢记》144-149第三节刘世珩《西厢记》研究资料汇总149-156第四节“出土文物”《崔氏墓志》辨识156-161参考文献161-168论文题目: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带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这让一直处于失语状态的东方话语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注意。
受西方和日本“泰戈尔热”的影响,从1913年起,泰戈尔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就开始在中国文学的园地上传播开来,到了1923年,“泰戈尔在中国,不仅已得普遍的知名,竟是受普遍的景仰。
”徐志摩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泰戈尔对中国文学存在着广泛的影响。
1924年,泰戈尔来华讲学,一时间,各大报纸、杂志纷纷刊登欢迎泰戈尔的专号,文学青年们竟相翻译、介绍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戏剧,还有一些团体排演了泰戈尔的剧本,泰戈尔在中国所做的20次公开讲演及数十次小型谈话被各大报刊纷纷转载,掀起了中国的“泰戈尔热”。
今天看来,泰戈尔在中国的影响本身已经蒙上了历史尘埃,但只要拭去灰尘,我们就会发现,泰戈尔研究还有很多“问题点”,值得我们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当前,一些学者即使研究泰戈尔,也是把兴趣集中在泰戈尔的个体研究和泰戈尔与中国作家的比较方面,而相对忽略了泰戈尔在中国文学转型期间所起到的虽不十分重要,但也不可或缺的作用。
也就是说,泰戈尔在中国现代文学转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始终未被中国人看清过。
其人其文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文学对其的“学习”程度,以及这其中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我所关注的,我想在重新审视、重新评价、重新思考中,将泰戈尔影响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展现出来。
本文主题是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的,共分六章。
在第一个层次上,做史实层面的梳理,具体阐述泰戈尔传入中国的过程;他与中国知识界发生关系的历史过程,有关他的种种论争,力求从历史的横截面上再现历史的真实。
在这一层次上,共分二章:第一章论述泰戈尔传入中国的种种情况;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翻译中的频繁论战。
第二章围绕泰戈尔来华所引起的激烈论争做史实的描述,论述泰戈尔对中国思想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他是如何被卷入了“科学与玄学”的论争、传统与现代的论争、“东西方文化”的论争以及救国话语论争的漩涡之中的。
在第二个层次上,我将梳理泰戈尔对“五四”前后文学的影响,意在从中国文学流变的大势中考察泰戈尔的艺术精神、创作机制和创作方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从而将泰戈尔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加以重新定位,共分以下四章:第三章研究泰戈尔文学主题基本倾向的三大方面:“爱”的福音。
“梵”的现实,“我”的尊严,如何影响了现代文学中的情爱观、自然观和生命观。
分析泰戈尔的审美意识、文学思想与中国作家的接受心理形成了怎样的对接,中国现代文学与泰戈尔创作的基本主题或从属主题具有了怎样的渊缘关系。
第四章从“五四”时期新诗、小说和戏剧的横切面,分析泰戈尔。
对中国文学体式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泰戈尔与中国的散文诗、小诗和诗剧的因缘关系。
第五章分析泰戈尔小说的叙事形式与审美取向和小说、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为中国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怎样的潜在范本。
一方面,作家阅读泰戈尔的文学作品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在写作过程中成为不易觉察的背景力量,潜在地影响或指导他们的写作理念;另一方面,中国作家对泰戈尔小说的结构形态、人物形象的模拟写作,往往与自己的。
艺术追求和叙事习惯有关,学习和接受的程度也因人而异。
我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选取的小说、诗歌、戏剧都是抽样提取的,并且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受到泰戈尔叙述策略影响的,因而这些作品的数量是有限的。
第六章从宏观角度分析泰戈尔研究在20世纪中国所走过的历程,我将重点分析泰戈尔研究的历史概况,力求反映出一定时期内中国文学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其人其文的接受态度等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在泰戈尔影响发生的同时,始终伴随着中国思想界的过分抵制和文学者的过分模仿,在中外文学交流和批评史上,还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在中国受到过如此矛盾的批评和模仿。
但不可否认的是泰戈尔文学作品为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体现了泰戈尔影响中国文学的独特性。
中文摘要3-6英文摘要6-10目录10-12第一章泰戈尔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12-34第二章泰戈尔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论争34-90第一节泰戈尔同中国“五四”时期科学与玄学、传统与现代的论争35-49第二节泰戈尔与中国“五四”时期东西方文化的论争49-70第三节泰戈尔与中国“五四”时期救国话语70-90第三章泰戈尔影响下的中国“五四”时期文学观的流变90-156第一节泰戈尔的“爱的哲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的情爱观90-117第二节泰戈尔的“梵的现实”影响下的中国文学的自然观117-140第三节泰戈尔的“我的尊严”影响下的中国文学的生命观140-156第四章泰戈尔与中国“五四”时期文学体式的变革156-220第一节泰戈尔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散文诗156-182第二节《飞鸟集》与中国的小诗气象182-207第三节泰戈尔影响下的中国诗剧207-220第五章泰戈尔影响下的现代文学的叙事与美学特征220-258第一节泰戈尔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与审美取向220-235第二节泰戈尔影响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235-258第六章二十世纪中国的泰戈尔研究述评258-288附录一泰戈尔研究资料选目288-301附录二泰戈尔在中国的行程和讲演表301-303附录三主要参考文献303-306后记306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