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临床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临床研究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宋丹蕾 程丹 牟依卡 徐立雷 沈醉
摘 要:临床上,腹泻往往是多病原、多因素所诱发的消化道疾病,在儿科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其中,儿童为
高发群体,这主要是由于儿童肠道发育尚未成熟,自身免疫能力较低,极易感染,出现腹泻症状,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 对此,临
上对其的治疗主要采用西医,但据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西药
常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对此,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所学知
识与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提出中医推拿疗法治疗方案,现汇
报如下:
二、 病因病机
中医“ 泄泻” 中“ 泄” 指大便溏薄而势缓者,“ 泻” 指大便
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病位在脾胃。 小儿属于稚阴稚阳身体,
脏腑十分娇嫩,形气尚未充实,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些特
量,有助于体温降低。 ⑤注意患儿饮食卫生,患儿使用的餐
具应用开水消毒,在进行母乳喂养之前,母亲应清洗自己和
患儿双手,并清洗乳房。
四、 作用机制
在小儿疾病中,特定穴位的使用频率以及疗效远高于传
统腧穴,对于小儿腹泻来说一般会选择大肠、小肠、七节骨、
龟尾、脘穴、板门、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 在不同位置采
研究[ 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8) :934-935.
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病脾虚湿困证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的随机 双 盲、 阳 性 药 和 原 剂 量 平 行 对 照、 多 中 心 临 床 试
验[ J] .天津中医药,2018,35(5) :324-328.
[3] 邹扬军.中医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
察[ J] .临床医药实践,2015,24(4) :268-270.
点表明了小儿脾胃相比于成年人更弱,容易受损,且脾胃为

推拿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推拿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推拿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推拿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性腹泻的婴幼儿,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其中观察组同时联用推拿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商口名:杜拉宝,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6-9月10mg/次,10月—30月20 mg/次,均每天3次,疗程3天。

观察组同时联用推拿治疗[3],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

每次约15分钟,每分钟推拿次数150次。

推拿治疗的操作步骤及功用如下:顺运八卦: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蘸上滑石粉,在内劳宫穴周围,从小指侧顺时针向拇指方向做环向推动150次。

作用:调畅气机、宽胸理膈。

推清胃穴:用右手食、中指腹面或中指尺侧边缘沿患儿腕横纹开始沿大鱼际赤白肉际推向拇指根300次。

作用:和胃消食,降逆止呕。

补脾:用右手拇指腹面或挠侧缘从患儿拇指端沿挠侧赤白肉际推向指根300次。

作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补大肠:用右手拇指的边缘或指腹面由食指指端桡侧面推向指根300次。

作用:固肠涩便。

运土入水:用右手食、中指指腹面从患儿拇指桡侧端赤白肉际处沿大鱼际、小鱼际赤白肉际推向小指根100次。

作用:固肠止泻,调和脾胃。

利小便:用右手食中指指腹面从患儿小指根沿尺侧赤白肉际推向指尖150次。

作用:利尿通淋,分清降浊。

顺揉长强:用右手拇指指端腹面,顺时针揉动尾骨下端100次。

作用:固肠涩便,收敛止泻。

推上七节骨:用右手拇指边缘从尾骨向上沿骶骨七节推至第四腰椎,反复推300次。

作用:升提止泻,调节气机。

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方法:在2019.6月~2020.6月这个时间段中开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独使用中药敷脐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脐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疗效对比和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

结论:在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推拿联合中药敷脐的治疗方案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推拿;中药敷脐;小儿腹泻在临床上,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的发病群体为婴幼儿。

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自身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因为天气变化食物不合适等而引起腹泻的现象[1]。

小儿腹泻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大便稀释、上厕所次数增多、腹痛呕吐以及电解质絮乱等。

在发病之后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出现脱水发热以及酸中毒的现象,会对患儿的身体发育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中医的理念中腹泻属于“泄泻”的范畴,主要的致病原因为人体感受到了外邪、脾胃虚弱以及湿热内蕴等。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采用中药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探讨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1.1资料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根据样本的容量纳入60例患儿进入到本次研究中并进行平均分组。

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4例,年龄段为1岁~4岁,取中段位数值为(2.5±0.9)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例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年龄段为1岁~5岁,取中段位数值为(3±1.1)岁。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一般资料分析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方法两组患儿在入院之后都进行常规的治疗,指导患儿进行正常科学的饮食,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并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使用蒙脱石散让患儿进行口服,对于2岁及其以下的患儿使用的药物剂量为每天1袋到2袋,对于年龄在2岁以上的患儿使用的药物剂量为每天2袋到3袋,连续用药的时间为5天。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表2 两组 患者 相 关观 察指标 变化 情 况比较

中医中药 ・ 5 0 9
能 降低 肾小管 的阻力 ,增强 肾血循环 ,提 高供养能力 ,抑制 肾素 的排
放 ,其还 具有延缓 肾脏细胞死 亡的功能从 而抑制 肾功 能的衰竭 ;另外 丹参还 能降低 机体血 脂含量 ,调 节血 浆容量 ,改善 肾功 能 】 ;大黄 可
[ 4 】 汤伟 . 。 肾衰宁 片 治疗 慢性 肾衰 竭临 床研 究 [ J ] . 西部 中 医药 , 2 0 1 1 ,
2 4 ( 1 2 ) : 1 - 3 .
[ 5 ] I - 训亚. 肾衰 宁治疗 慢 性 肾功 能不全 3 6 例[ J 】 . 中国 中医药 现代远 程 教育 , 2 0 1 2 , 1 4 0 ( 1 2 ) : 2 9 .
4 , J L 腹 泻 是 临 床上 的 常见 病 、也 是多 发病 ,一般 多 发于 夏秋 季 ,由于夏季 气温高 ,稍有饮食 不当 ,易 发腹 泻 ,秋季是 季节交替 ,
次 ,顺运 内八卦是 8 0  ̄ 1 2 0 次 ,清 天河水是8 0  ̄ 1 2 0 次 ,下六腑是8 0  ̄ 1 2 0
宁 中医药 大学学 报 , 2 0 1 l , 8 9 ( 9 ) : 1 5 9 — 1 6 0 .
以抑制 肾脏的高代谢 状态 ,使 氮质血症得 到改善 ,防止脂质过氧 化 ,
并具有纠钙作用 。
本 研 究采 用 肾衰宁 胶囊 对研 究 组患者 进 行治疗 ,总有 效率 达 到 8 4 . O %,高于对照组 的6 0 . 0 %。另外肾衰宁胶囊 还能有效降低尿素氮、血 肌酥 、尿酸的含量 ,提高血色素的水平 ,从而达到改善 肾功能的 目的。 参 考 文献 【 1 】 何 延平 , 柳青春, 张 红霞 . 肾衰 宁胶 囊 对 维 持性 血 液 透析 患 者 残

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论文

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论文

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摘要】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且简便、无副作用、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小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本文以3岁以内除急性重病以外来我科诊治的50例,吐、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验组用手法推拿治疗,缩短疗程,效果好,治愈后可作预防保健的方法进行推广,特别受到欢迎。

1 对象1.1 一般资料共选50例,3岁以下1岁以内占半数的患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两组患儿的男女比例、月龄大小,一般情况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2010年4月—11月来我院诊治的患儿,腹泻每天10余次,大便呈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量多、味酸臭、有泡沫粘液、排便前常有啼哭不安、即腹痛、肠鸣音亢进、便后安静、可伴有呕吐、食欲不降、t38.5℃以下,一般情况尚好,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1.3 方法1.3.1 一般方法儿科治疗、护理常规。

对实验组患儿及家长说明手法推拿的原理和方法,以征得同意配合。

1.3.2 资料收集方法从患儿入院开始,持续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大便次数、性状等。

记录手法推拿的次数、时间、患儿反应。

1.3.3 手法推拿方法一般一日一次,每次20分钟。

①补脾经: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循患儿拇指挠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100次。

②推大肠经:操作者拇指罗纹面循患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直推向虎口,然后方向相反,来回推200次。

③推三关:操作者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面沿着患儿前臂挠侧从腕部向肘部直推200次。

④揉中脘:患儿仰卧,操作者以手掌在患儿中脘穴轻揉5分钟。

⑤摩腹:患儿仰卧,操作者以手掌从患儿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顺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抚摸腹部5分钟。

⑥捏脊:患儿俯卧位,操作者双手食指抵于患儿脊背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面,合力挟住肌肉捏起,采用食指向前拇指后退之翻卷动作,双手交替移动,自长强穴到大椎穴直线捏脊5-6次。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应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当中的效果。

方法:将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8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医推拿按摩治疗与西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推拿按摩治疗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患儿预后更优。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治疗效果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一般是因为不当的饮食导致发病的,如果患儿在食用食物过量,或者不当后,会导致患儿发生脱水情况或者电解质紊乱情况[1]。

临床中,小儿患者一般会出现四种疾病,分别为小儿腹泻、贫血、佝偻病以及小儿肺炎情况,以上四种疾病均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发育障碍或者营养不良情况,如果情节严重,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病后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哭闹、大便改变的情况。

腹泻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育,容易造成脾胃损伤。

常规的西药治疗方式,患儿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导致疗效欠佳[2]。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中医推拿按摩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本院就诊时间为2021年4月-2023年1月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1.3±0.2)岁。

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1.2±0.3)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西医治疗,给予患儿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及止泻药物,严重患儿需行静脉补液干预。

观察组结合中医推拿按摩治疗:首先指导家属将患儿放于按摩床上,帮助患儿取仰卧位,医者摊平手掌进行推腹,用拇指指腹从剑突部位向下推按到腹部,缓慢适力进行约 5 min,从患儿神阙穴至两侧分推。

推拿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推拿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推拿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秋季是婴幼儿容易患上腹泻的季节之一,由于气温逐渐下降,细菌病毒活动频繁,加之婴儿的抵抗力较弱,使得秋季腹泻在婴幼儿中相对较为普遍。

除了正规医疗手段外,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为大家科普推拿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1.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因秋季是呼吸道病毒活动的高峰期,例如诸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这些病毒容易通过空气传播或者飞沫传播。

当婴儿暴露于感染源时,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可能出现秋季腹泻的症状。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对于细菌的抵抗力相对较低。

食物中可能携带有致病性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进入婴儿的消化道后,可能引发肠道感染,导致秋季腹泻。

秋季时,一些常见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成熟上市,而婴儿的消化系统可能对新鲜食材过敏,引发腹泻。

过早引入较为复杂的辅食,或者婴儿个体对某些食物过敏也是导致秋季腹泻的原因之一。

气温的快速变化容易使婴儿的免疫系统出现不适应,特别是对于初生婴儿而言。

这种免疫系统的不适应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外部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起秋季腹泻。

婴幼儿的饮食是秋季腹泻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度进食、进食不洁净的食物、吃得太快等都可能导致婴儿的胃肠道负担过重,引发腹泻。

秋季是一些细菌、病毒繁殖的季节,婴儿接触不洁净的环境容易导致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胃肠道问题。

因此,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于预防秋季腹泻至关重要。

由于秋季腹泻的病因多样,因此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及时就医、合理饮食、注意环境卫生,配合中医推拿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更有效地缓解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症状,促进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婴儿能够尽快康复。

2.推拿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作用2.1调整脾胃功能推拿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整脾胃功能方面。

浅谈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浅谈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

2016.09临床经验83浅谈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观察蒋 晟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1【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推拿在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中能够发挥的效果和价值。

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出现腹泻问题的婴幼儿进行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小儿推拿方式的具体应用疗效。

结果:本研究针对该10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小儿推拿后观察效果发现,痊愈婴幼儿患者为49例,占总数的49%,有效婴幼儿为48例,占总数的48%,无效婴幼儿腹泻患者为3例,占总数的3%,故小儿推拿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的总有效率为97%。

结论:在婴幼儿腹泻问题的临床治疗中,恰当的运用小儿推拿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效果和价值,有效率相对而言也比较高,进而也就值得在今后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婴幼儿腹泻是当前小儿常见病症之一,其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脾胃功能失调造成的,这种消化道疾病如果得不到快速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给婴幼儿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会造成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迟缓以及疳积等严重问题的出现,导致婴幼儿健康受阻,因此,针对婴幼儿腹泻问题进行重点探究,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具备着较强的临床研究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主要涉及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出现腹泻问题的婴幼儿患者,该100例婴幼儿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6例,女性患者为44例;年龄分布在4个月到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5±0.8)岁。

针对该100例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发现,其均符合于《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条件,并且根据其具体的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发现,100例患者中存在25例伤食泻型腹泻患者,27例湿热泻型腹泻患者,22例风寒泻型腹泻患者以及26例脾虚泻型腹泻患者。

基于该100例患者的选择来说,除了要求符合《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之外,还要求其年龄满足在3个月到5岁之间,腹泻症状持续时间在8天以内,对于存在其它并发症或者是已经出现脱水问题的婴幼儿患者则不纳入本研究中;此外,在临床治疗之前告知患者家长相应的研究目标和具体方法,获取患者家长的认可,签署同意书。

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

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

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在国内外皆呈现高发病率。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与改善神经调节功能和胃肠功能,促进肠管蠕动和吸收有关。

标签:中医;推拿;腹泻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疾病,以夏季更甚。

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为特征。

既往治疗多用抗炎、补液、纠正酸中毒、助消化药等,但部分患儿因口服药物困难、呕吐,疗效不明显。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在国内外皆呈现高发病率。

如克利夫兰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每人每年发病1.52次,中国每年为1.76次/人,农村高于城市[1],估计中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有3~4亿人次腹泻。

其病原有细菌、病毒、原虫等,以病毒多见,尤其是轮状病毒。

其中夏季多发细菌性腹泻,秋冬季节则多发轮状病毒肠炎,据统计中国秋冬小儿腹泻中有半数为轮状病毒所致,可见轮状病毒是中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与外国的报道一致。

轮状病毒感染以6月~2岁婴幼儿为多见(约占93.5%),2岁以后小儿感染轮状病毒逐渐减少。

至于其它病毒,尤其是肠道腺病毒,在小儿腹泻中的病原地位,墨尔本调查占6%,中国是小于5%。

同样,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小圆病毒也能引起腹泻。

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得出普遍适用的一般结论。

本论文主要参照国内近年来相关临床案例,研究小儿腹泻的病因病理,推拿治疗方法。

1 小儿腹泻的病因病理分析小儿腹泻常见的病因病理有以下几点[2]。

①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为外邪所侵,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则合污而下为泄泻;②内伤饮食。

由于调护失宣,饮食失节,过食生冷或肥甘厚味,营养过乘,皆损伤脾胃。

脾伤则运化失司,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故成泄泻;③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均可导致脾胃虚弱。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50例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50例

黄或厚滞 , 脉滑 , 指 纹 紫 滞 。③ 寒 湿 泻 及 湿 热 泻 。 症 状 表 现 : 大
便清稀 , 多泡沫如 水样 , 臭 气较 轻 , 腹痛 肠 呜, 小 便清 长 , 面 色淡
有重要的神经、 体液调节作用 。实验表 明: 捏 脊 疗 法 能 使 大 脑 皮
层植物神经活动过程 得 到改善 , 促 使消 化液 、 消 化酶 分泌 增加 ,
明代 医 家 张 景 岳 说 : ” 泄 泻之本 , 无 不 由于 脾 胃 , 盖 胃 为 水 谷
之海 , 而脾 主运化 …… , 若饮 食失节 , 起 居不 时, 以 致 脾 胃受 伤 ,
1 . 2 病 因病 机及 分 型 : 婴 幼 儿 腹 泻 常 见 的病 因病 理 有 以下 几点 : ( 1 ) 感受风寒 。( 2 ) 湿热 蕴结 。( 3 ) 内伤饮 食 。( 4 ) 脾 胃虚 弱 。( 5 ) 脾、 饮食及 小儿 素体有关 , 小儿
临床 表 现 : 久泻不愈 , 时作 时 止 , 大便稀 薄或呈水 样 , 夹 有乳块 或 ② 伤 食 泻 。 临 床表 现 : 大便量多 , 酸臭 或臭如 败卵 , 便前腹 痛 ( 患
儿常表现为烦躁不安 、 啼哭) 、 泻后痛减 , 口嗳酸气 , 不思乳 食 , 苔
络全身之阴气 , 推拿背部可起 到疏通全 身经脉 , 调 和 气 血 。脊 柱 研究阐明 , 人体的植物神经节 、 干, 大部分 分布于脊 柱两侧 , 在 生
理 或 病 理 状 态 下 有 兴 奋 与 抑 制 的 双 向调 节 性 , 对 消 化 系 统 功 能
食 物 残 渣 。神 疲 , 面色苍 白, 舌质 淡嫩 , 苔薄腻 , 脉濡 , 指 纹 淡 红 。 穴 属督 脉经 , 督脉 贯脊 属脑 络 肾, 督 率 阳气 , 统 摄 真 元 。西 医 学

推拿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推拿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推拿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推拿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年间在儿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腹泻患儿300例。

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连续治疗5天。

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推拿治疗具有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推广运用。

标签:腹泻;推拿按摩;儿童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推拿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疗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年间在儿科门诊住院治疗的腹泻患儿300例,其中1岁以内236例,1~3岁50例,3岁以上14例。

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治疗组1岁以内108例,1~3岁32例,3岁以上10例。

观察组1岁以内128例,1~3岁18例,3岁以上4例。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9年制定的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1]:①根据大便性状改变(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血便)和次数增多判断。

②病程≤2周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为慢性腹泻。

③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

④初步估计病因,尽量进行大便的病原体监测。

1.3 剔除标准①月龄<3月者。

②有先天性疾患或其它严重合并癥者。

③脱水程度、电解质血气紊乱严重,病情较重或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患儿。

④家长及患儿依从性差。

⑤其它不适宜推拿按摩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连续治疗5天。

①基本手法:止泻四法:点揉龟尾、推七节骨;摩腹以肚脐为圆心,以肚脐至剑突下距离的2/3为半径,沿此轨迹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约8分钟,肚脐可摩可揉。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58例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58例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58例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症的最常见的脾胃病。

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如水样,或兼有夹带粘液及不消化的乳食残渣为特征。

既往治疗多用抗炎补液、纠正酸中毒、助消化药物。

但部分患儿治疗时因口服药物困难、呕吐,或疗效不明显。

我院采用中医推拿疗法,根据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运用特殊的手法和特殊的穴位,治疗婴幼儿腹泻58例,疗效满意,且患儿无痛苦,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儿男27例,女31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3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1个月。

2 辨证分型2.1 常证①风寒泄泻:大便清稀色绿有泡沫,色黄,气味微腥不臭,肠鸣腹痛,喜温喜按,小便清长,面色淡红,常伴鼻塞流清涕,微恶风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②伤食泄泻:脘腹胀满疼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

大便酸臭如败卵,夹食物残渣嗳气酸馊。

泛恶呕吐,纳呆恶食,矢气味臭,夜寐不宁,舌苔垢腻或见微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③湿热泻泄:偏湿泻,大便每日数次或每日数十次,色较淡,可有少量粘液,臭气不堪,精神不振,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满,舌苔白腻,脉濡;偏热泻,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便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门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数。

④惊泻:受惊后即泻。

大便稀绿或色清如苔,昼夜惊悸不安,紧偎母怀,毛发竖立,山根色青,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细,指纹青。

⑤脾虚泄泻:病程迁延,时轻时重,时发时止,食后即泻,多食多泻,大便稀溏,夹不消化之宿食,兼有神疲倦怠,腹胀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指纹淡。

⑥脾虚泄泻:久泻不止,缠绵难愈,粪质清稀,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清瘦肢冷,面色无华,甚则寐时露晴,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红。

2.2 变证①伤阴泄泻:泻下无度,皮肤干燥,呕吐频繁,肢软无力,啼哭无泪,小便短少,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伤阳泄泻:暴泻不止,便稀如水,表情淡漠,四肢冰冷或久泻不止,大便清冷,完谷不化,哭声低微,饿不思纳,舌淡无津,脉沉细无力,指纹淡白。

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6例临床观察

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6例临床观察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5月第3卷第5期(总29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y2012,Vol.3,No.5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6例临床观察王睿(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71003)关键词婴幼儿腹泻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较为多见。

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为特征。

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

若病情严重,可导致气液耗损,阴竭阳脱的危症。

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9月间,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泄泻,疗效较为满意,现选择66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6例小儿泄泻患者均系门诊患者。

其中男31例,占46.97%;女35例,占53.03%,年龄在1个月~8岁之间,病程最短1天,最长1个月。

2病因病机泄泻之本在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湿,以降为和;脾为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喜燥恶湿,以升为顺。

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协调,则消化吸收,传送正常,精微可以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糟粕能正常排泄。

由于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故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使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失调而泄泻。

2.1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夏秋季节暑多兼湿,湿热困脾则受纳运化无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致泄泻。

感受风寒,邪客中宫,阳气受遏,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2.2内伤乳食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饮食不洁,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或过食油腻、生冷的食物,导致脾谓损伤,运化失司,不能腐熟水谷,以致食积脘腹,浊气壅积肠间,阻遏气机,而产生腹胀、腹痛欲泻。

2.3脾胃虚弱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供养相对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较重,易于受损,致使脾胃困倦,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湿滞留,形成泄泻。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及护理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及护理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本文通过对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进行研究,探讨了推拿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的作用。

首先介绍了推拿治疗的原理和方法,然后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推拿治疗对婴幼儿腹泻有一定的疗效。

在护理要点中,强调了在推拿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提出了预防措施以减少婴幼儿腹泻的发生。

结论部分总结了推拿治疗在婴幼儿腹泻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推拿在治疗婴幼儿腹泻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为临床推拿治疗儿童疾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护理、预防措施、作用、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水样或稀薄状,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不适感。

婴幼儿腹泻严重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后果,给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有效治疗婴幼儿腹泻,减轻其症状,促进其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推拿治疗在婴幼儿腹泻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旨在验证推拿治疗对婴幼儿腹泻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原理及机制,探讨其对腹泻的影响机制;2. 探讨推拿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操作步骤,为临床操作提供指导和借鉴;3. 通过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估,分析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4. 总结推拿治疗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治疗效果;5. 探讨预防措施,减少腹泻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推拿治疗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治疗方案。

1.3 研究意义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及护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推拿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推拿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疗效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然而仍需进一步明确其治疗原理和方法,并通过临床观察疗效来验证其有效性。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60例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60例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60例
吕淑珍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7(015)012
【摘要】@@ 笔者2006年6月~2007年7月,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泄泻(其中以寒湿泻、伤乳食泻、湿热泻为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rn一般资料rn本组60例患儿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最大2岁,最小32天;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2天.【总页数】1页(P13)
【作者】吕淑珍
【作者单位】山西省文水县中医院,03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选穴规律 [J], 杜君威;葛湄菲;周姝君;孙潇君;戴伲伲
2.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陈甜;乔赟
3.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 [J], 杨周剑;张帅
4.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张慧中; 许增华
5.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素芳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临床选穴规律研究 [J], 李文靖;周鹏;傅春升;王怡斐;姚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

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

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
郝俊卿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下旬版》
【年(卷),期】2005(019)007
【摘要】婴幼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症状,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愈高,以夏秋季发病为多见。

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腹泻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365)
【作者】郝俊卿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505
【相关文献】
1.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J], 赵巧珍
2.中医推拿疗法结合西医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观察 [J], 李平红
3.浅谈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J], 吉玉华
4.浅谈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J], 吉玉华
5.小儿推拿按摩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 [J], 郭雯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临床体会[摘要]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

以夏秋季多见,近5年来我校医务室对部分治疗时由于口服药物困难或因服药引起呕吐,以及疗效欠佳的患儿自用推拿治疗,收效显著。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综合征推拿疗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40-01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

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根据病因不同分两类:由病原生物直接引起的称肠炎,如轮状病毒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等,不包括有腹泻症状的法定传染病。

临床治疗多为抗炎、补液、纠正酸中毒及应用助消化药物等。

但部分患儿治疗时由于口服药物困难或因服药引起呕吐,以及疗效欠佳。

近5年来我校医务室利用推拿方法重点对部分患儿进行治疗,收到显著疗效,现
就6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32例,28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5个月,病程最长5月,最短3天,大便次数每天十余次至数十次,最少每天5至6次。

43例曾服用如多酶片、氟派酸、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疾特灵、思密达等其中一种或数种药物,17例既往有腹泻病史经推拿治愈,此次直接要求推拿治疗。

此时60例患儿推拿治疗前大便常规检查:外观黄色水样便或绿色泡沫样便,镜检未见异常或脂肪球4分之一视野--满视野。

2 取穴与操作方法手上及前臂的穴位可只推左手即可。

2.1 脾土位于大拇指桡侧缘。

术者用拇指桡侧缘从指端推向指100-300次,为补脾土。

2.2 大肠位于食指桡侧边。

术者用拇指桡侧缘从食指尖虎口直推100-200次,为补大肠。

2.3 小肠位于小指尺侧边。

术者用拇指根从指根推向指尖
100-200次,为清小肠。

2.4 内八卦位于掌心内劳宫穴四周。

术者用左手抓住患儿左手并用拇指按住患儿中指指根处(心经),用右手拇指作顺时针方向运转50-100次,为顺运内八卦。

2.5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缘摩腹,从腕部的阳池穴至肘部的曲池穴成一直线。

术者用食、中二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50-100次,为推三关。

2.6 三河水位于前臂内侧面(掌面)自腕横纹处成一直线。

术者用食、中二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50-100次,为清天河水。

2.7 足三里位于膝关节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缘约一横指处。

术者用手分别按揉双足三里各50次左右,为按揉双足三里。

2.8 腹位于肚脐周围。

术者用手掌作逆时针方向摩腹3-5分钟,为摩腹。

2.9 腹阴阳位于自剑突下至两肋弓缘处,术者用两手拇指自剑突处向测沿肋弓边缘推30次左右,为分推腹阴阳。

2.10 七节骨位于第二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术者用食、
中两指指面下向上直推100次左右,为推上七节骨。

2.11 龟尾位于尾椎骨端。

术者用中指按揉50-100次,为推龟尾。

2.12 脊柱位于自大椎穴至尾椎的脊柱两侧。

术者双手用捏法自骶骨区向上至大椎穴的脊柱两侧捏3-5遍,为捏脊。

也可每捏三下再将皮肤提起一下,为捏三提一法。

2.13 箕门位于大腿内侧缘自膝内侧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术者用拇指指面自膝内侧上缘至腹股沟直推50次左右,为推箕门。

用于水泻严重者。

治疗其间可正常哺乳或饮食,但需停用药物,以便观察推拿治疗效果。

一般每天推拿一次,个别病例也有一天推拿2次的。

如遇咳嗽者可加按揉膻中、肺俞穴;有呕吐者加推天柱骨;有低热者可加清天河水,退六腑穴。

3 疗效标准
3.1 治愈患儿精神好,睡眠好,饮食正常,症状消除,大便成形或软便,便次每日1-2次。

3.2 好转症状改善,每日便次2-3次。

3.3 无效治疗4天后症状无改善者。

4 疗效观察本组60例,经推拿2-9次后治愈52例,好转6例,无效果2例,总有效率为96﹪。

其中推拿2次治愈14例,3次治愈34例,5次治愈2例,9次治愈2例,好转6例均为生理性腹泻,2例无效均并发肺炎急时转院。

5 典型病例
5.1 王某,男,8个月,腹泻5天,大便每日十余次,经用药物治疗不见好转,于是2007年8月10日来就诊,查体:精神差嗜睡状态,皮肤弹性差,眼睛凹陷,呈ⅱ度脱水体征,心肺(-),腹软,肠鸣音亢。

进大便常规:外观黄色水样便,镜检未见异常。

给予每天一次推拿治疗,并口服补液盐,停用其他药物。

第二天患儿精神好转,便次减少,共治疗2次,大便次数减少为每天一次,成形软便,巩固治疗一次。

5.2 哈某,男,5个月,患儿出生2天后腹泻,大便每日6-8次,黄稀蛋花样便,经多家医院中西药物治疗,仍有腹泻不止,于2007年4月22日来就诊,查体,精神好,皮肤弹性好,心肺(一),腹软,肠肠鸣音略有亢进。

大便常规:外观黄色稀便,镜检未见异常。

给予每天一次推拿治疗,并停用其他药物治疗。

经推拿治疗3次后有所好转,大便减少为每天3-4次,9次后治愈,大便减少为每日1次,成形软便。

随防2个月后患儿均体健,末再见腹泻。

6 体会
6.1 婴幼儿消化系统尝未成熟,胃酸及胃肠酶分泌较少,机体功能和康复能力均较薄弱,加之患儿寒暧不能自调,易外感风寒、内伤乳食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

临床以寒湿泻和伤食泻多见。

用推拿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具有方法简单便易行、疗效显著特点,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

此法对拒腹药物或药物疗效差的患儿尤为适用。

小儿皮肤柔嫩,可用滑冬青油膏作介质以预防摔破皮肤,推拿手法要轻快平稳,用力适当,并注意穴位选择及推拿的顺序与
方向。

6.2 小儿推拿治疗疾病的法则与内治基本相同,要求治疗时抓
住疾病的本质,分清标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对症采用相应的推拿手法。

治疗食滞郁热型应以运脾消滞,开胃化食,理气宽肠为原则。

推拿应达到清、运作用。

治疗脾胃虚弱型应温中益脾,助运化食,醒脾开胃。

推拿时达到补、健作用。

以利健脾和中、调脾胃、和阴阳、疏通经络之功。

另外推拿时手法应持久有力、轻快柔和、方向固定、平稳着实、补泻分明,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