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美感的培养与美术教育

合集下载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幼儿园美术教育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美术教育更是备受关注。

幼儿园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1.美感活动理论美感活动是幼儿通过感知、表现和欣赏美的活动。

美感活动理论强调幼儿是通过观察、感知、模仿和创造等方式进行美术活动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2.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3.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美术教育应该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表现和创造能力。

1.营造艺术氛围幼儿园应该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接触艺术,激发幼儿对美的热爱。

2.注重感官体验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幼儿的感官体验,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听觉等感官,感知美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3.师生互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与幼儿进行平等的艺术交流,倾听幼儿的心声,指导幼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4.注重实践活动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活动,通过色彩、造型、手工等美术作品制作,培养幼儿的美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5.跨学科整合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幼儿在探索艺术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1.教师素质不高部分幼儿园存在美术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缺乏专业的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

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美术教育水平。

2.教育资源不足一些幼儿园缺乏艺术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简陋,美术材料匮乏。

应该增加美术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3.教学内容单一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个性化的艺术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说起来,提高的方式方法很多,可在教学中具体落实起来难度也不小。

本文结合我个人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一些在实践中不断落实的有效途径,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就是从事物中获得美感的能力,它与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审美)鉴赏力、(审美)趣味、(审美)品位是同义的。

一、制约美术教学的因素1. 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

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除了美术兴趣爱好者和考美术专业的)。

然而,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 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由于学校领导和家长及学生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再加上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师也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

3. 美术教育比较抽象。

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

4. 美术教学的变化性。

艺术与时代背景、时代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也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多样化的教学。

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其内容与教学方式都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首先,要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

最后,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

美术教学中的美育的作用

美术教学中的美育的作用

美术教学中的美育的作用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许多大科学家都谈到,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

法国科学家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我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种直觉和想象力的培养,不能只靠智育,还要靠美育。

因为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一、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我们知道,整个中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利用生动的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然后再从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而美育所凭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美术教学中美的形式,绝不限于造型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加强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地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境。

只有在这种美的美术教学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对于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加强美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绝不单纯依靠智力因素,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审美教育,则为我我们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首先,美育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正确学习目的树立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而审美教育则能启迪孩子的心灵,从而引起精神上的升华。

如果我们能经常结合生活中美的事物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就能形成学生最佳的学习动机。

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研究

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研究

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研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相关研究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1. 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关系美术教育是指通过学习绘画、雕塑、艺术史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理解和创作能力。

审美能力是个体对美的感知、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关系密切,因为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独特眼光。

2. 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美术教育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1 提升审美意识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意识。

通过学习不同艺术作品的形式、颜色、线条等要素,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这种审美意识的提升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欣赏美,还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细节。

2.2 增强美的鉴赏能力美术教育强调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通过学习艺术史、名家作品等,学生可以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培养独特的鉴赏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和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提升其审美水平,并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更好地进行选择和判断。

2.3 激发创造力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

通过进行绘画、雕塑等艺术实践,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思考、表达等一系列过程,这些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提升了其审美能力。

3.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自我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3.1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美术作品常常是艺术家对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和进行创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还能够提升其审美能力。

3.2 增强自信心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育教案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美术教育教案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美术教育教案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美术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力的学科,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这一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美术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艺术史和文化,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造诣和鉴赏能力。

1、学习艺术史和文化学习艺术史和文化是学习美术的基础。

美术教师需要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思想。

通过学习艺术史和文化,学生能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鉴赏,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2、观察、比较和理解艺术作品观察、比较和理解艺术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将对作品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融入到审美体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美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意见,提高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表现力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和表达能力,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1、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美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笔、墨、纸、水等载体,实现个人艺术想法和表达方式。

同时,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创作主题,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现力。

2、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形象思维能力指学生利用自己的视觉经验,将具体的感受抽象成形,从而在纸上或者其他载体上展现出来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教师除了提供根据实物、静物、人物等作品创作之外,还可以开展图形变换、图形组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练习这些技能,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已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除了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外,美育教育也逐渐受到了广泛重视。

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还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1. 丰富学生的精神食粮美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各类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唤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情感的滋养。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美育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从中体验到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样的接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欣赏并辨析出优秀的艺术品。

审美情趣是一个人内心对美的独特感受和倾向,通过美育教育的培养,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

3. 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美育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从而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艺术表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1.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美育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实践的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参观艺术展览、演出和参加艺术创作等,来深入了解和体验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2. 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形式美育教育应该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音乐。

学校可以引入更多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摄影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形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接触到各类艺术,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指导教师在美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要在挖掘幼儿审美潜能方面选择并使用有效的手段:1、观察认识事物;2、德育的渗透;3、参观各类美术作品展览。

通过艺术综合教育活动,能促使幼儿的各种能力谐调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人的审美能力存在于人的意志和情感之中,是感情和精神的产物,是不断在训练和生活中得到美的提炼的能力。

它不但是对审美个体的表现能力,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感受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在认识、道德等各方面的潜在素质得到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对幼儿审美教育的认识,使儿童的审美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现本人谈一些美术教学经验,希望它能对从事幼教的老师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幼儿教学和选材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不仅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还要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更要在挖掘幼儿的审美潜能方面选择并使有效的手段。

我以美术中班学生《马路上的汽车》为例来说明:对于车子,幼儿在出生不久就对它有了模糊的认识,且喜欢玩各种车子玩具。

我在上课开始先在黑板上画个长方形和梯形,然后问幼儿:“车子的形状有哪些”?因我课前带幼儿实地观摩了十字路口的汽车,加深了他们对生活中汽车的认识。

然后,与幼儿一起玩玩具汽车,讨论汽车的颜色、形状与结构等,使幼儿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相结合。

在玩的过程中又提问:“汽车家族有谁?汽车的身上漂亮吗?汽车的眼睛、嘴巴、烟囱呢?为什么不做成方的?”孩子通过真车与玩具车的比较,使他们想像力得到发挥,表达欲望增强。

此时,我要求幼儿分别把开头在黑板上的长方形及梯形安上眼睛、嘴巴和烟囱等。

为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由想像力和创造力,使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结合起来,把幼儿观察到的结果转化成一种艺术形象画下来,我又要求幼儿给汽车“穿”上美丽的衣裳,并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创造出其他形状的未来汽车,使其有新、奇、美的创造特点。

美育计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计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计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即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认知水平和审美品味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美育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美育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本文将探讨美育计划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

一、美育计划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美育计划能够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指个体在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并逐渐提高的对艺术及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创造能力。

通过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所传达的人文情怀和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对艺术的修养。

2. 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美育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

审美品味是指个体对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进行评价和鉴别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的独特魅力,逐渐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审美品味。

这种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对生活中的美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提升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育计划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个体在艺术实践中通过对艺术形式和创作材料的运用,表达出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思维的能力。

通过美育计划的培养,学生可以进行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绘画创作、音乐演奏等,从而锻炼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

这种培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创造提供宝贵的素材和能力。

二、美育计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具体实施措施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教育资源,如艺术展览、音乐会、文化节等,让学生在接触不同艺术形式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艺术品鉴赏小组,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艺术品鉴赏活动,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品味水平。

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摘要:素质教育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学科的作用不容忽视。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以美的眼光和美的愿望去创造美好的世界,对创造力、想象力也有启发作用,因此,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一、调查分析美术教学现状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在学生成长阶段,主要是通过美感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感悟,让学生不断提高审美情趣。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教学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深刻,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上,教师还是更加关注主要学科的教学。

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以传授相关的教材理论知识为主,选取的美术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提供的为主,对学生的兴趣有所忽视。

在教学中,教师不顾学生兴趣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课堂教学,使学生无法投入美术教学,以至于在课堂上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对教师的教学漠不关心,教师几次提醒之后,也会放任学生的行为,师生对美术教育都没有引起重视。

久而久之,教师无法有效实施教学,学生无法有效学习知识,美术教育教学效率低下。

二、探究在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1.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单纯地讲述课程,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与其不断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如先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点抓住课前导入,第二点抓住上课方式,第三点做好课后引导。

传统的教学一般没有课前导入,直接就是教师让学生翻开课本切入正题。

直切主题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缓解情绪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课前导入环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般来说,课前导入以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都是不错的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浅谈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美育是一种通过艺术和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教育形式。

在美术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本文将从美育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浅谈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

一、美育的意义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明确其意义。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绘画、雕塑、书法等技法,还可以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我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修养和身心健康。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释放压力,排解负面情绪,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让内心得到平静和放松。

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力量,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二、美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施方法:1. 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艺术鉴赏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理念,培养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艺术鉴赏课程可以通过欣赏名画、雕塑、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可以通过观摩展览、参观博物馆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与魅力。

2. 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美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找到内心情感的宣泄出口。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摘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渐趋理性化和人文化,学生的自主地位和自主意识、能力不断增强,成果丰硕。

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丢失了美术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审美情趣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渐趋理性化和人文化,学生的自主地位和自主意识、能力不断增强,成果丰硕。

现在很多教师比较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知识技能的扎实训练的过程中,欣赏教学却如蜻蜓点水,不自觉地消减或丢失了美术教育的核心——审美教育。

这种顾此失彼、此长彼消的做法,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缺乏深度,学科特色得不到彰显,损害了新课程实施的整体性和平衡性。

要知道,有史以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双重的,一是帮助青年人开启智慧,二是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人格。

有句话说得好,人类要解放危机,迎接挑战,重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必须改变人们的心灵,改变人们心灵的最佳途径就是教育,而美育是最重要的。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性人才。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

”由此可见,审美能力是一种专门训练所产生的特殊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

常言说:功在课前,效在课内。

课前的功夫,我们一定要做足、做充分。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图片和文字,恰当评估学生现有的审美知识水平,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虽然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有所不同,但是作为美术教师,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他们能够更加理解、欣赏美术,更好地享受美的力量。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美术教育是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美术之中,感受美术所传达的信息。

在课堂中,通过布置展示区、品鉴区等区域,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不同艺术门类的特色和魅力。

同时,在美术展览、美术素材的搜集、展示场馆等方面积极推进,使得学生不仅是在教室中修炼美术素养,也是在外部世界中体验美术教育的魅力。

二、教学设计要多元化教学内容要多元化,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避免传统的画画、泥塑等模式,透过多元化的方式教授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例如通过电影、音乐等音像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画家的视觉感受,或者是摄影素材、天然物品等向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感受。

在教学中,以教师的丰富视野,先让学生通过多元感官体验不同的差异,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

三、教学互动鼓励集体讨论在课堂中多安排互动活动,例如默画、集体画、群体讨论等,要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自我反思自己的绘画水平,借助学科交叉的方式,透过其他科目学习材料等方面,创造性地探讨艺术学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上手,通过实际绘画、观看实件作品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充分地关注学生个人的审美倾向。

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经验等方面,来更好地指导他们,让他们在艺术世界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种感受方式。

在课堂中,可以精心组织,针对学生阅读习惯,带领学生深入阅读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我。

五、注重多维知识的涵养审美观不仅仅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直观理解,也是对于世界历史、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尝试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分析、解构和切入角度,通过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经济背景等整体知识的把握,来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阐述,帮助学生从更为广泛的视角来审美。

浅谈美术的审美教育

浅谈美术的审美教育

文化心理结构 主要分 三个部分 , 分别 是: 智力结 构 即 内心 的理 性变化 过程 、 审 美结构 即理性 的沉积 变化过程 、 意志结构
即理性 的集合 变化过程 。
家 的工作 , 与学生没有 太大 关系 , 事实 上
并 非如此 。学生在进 行作 品评价 的 时候
会不知不觉地 受到作 品的影响, 能不 断提 高 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 师要发挥 主导作 用, 给 学生表达 自己的机会 , 经过 不断锻 炼, 学生的评论就会有理有序 。
从 审美 意识 出发 去把握 和评价 作 品 蕴 藏的情感 , 或者 了解作 品所激发 出的审 美体 验不 是一 件容 易的事 情。教 师在教
学 中想 要达 到这一 目的, 就应具有很强 的
[ 1 ] 陈望 衡. 美 育与 素质 教育. 教 育研 究 ,
2 0 0 1 ( 7 ) .
地发展 、 进 步。下面笔者从知 识层面上探 讨 审美教 育对美 术理 论研 究具有 怎样 的
总之 , 在 高 中美术 教 学 中, 教 师应 当
紧紧抓住审美教育 的主体精神 , 将 审美教 育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 这 也关系到 中华 民 族美术未来 的发展和进步。笔者认为 , 激
从审美结构分 析 , 审美教 育是一个人 的生命情感 的教 育 , 受教 育者在 接受教育
是每 一位 美术教 师应该肩 负的责任 。
参 考 文献 :
从意志结构分析 , 审美教 育会 随着智 力 结构 和审美结构 的变化而变化。
审美 教育 自美 术界提 出以来就 一 直 是一个重 要的研 究方 向, 许 多美学教育 家
三、 提 高 审 美 教 育 水 平 的 实 施
策 略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教学策略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美术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美术课上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抽象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进行创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自由发挥,还能够培养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综合教学法综合教学法是将不同学科、不同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可以与音乐、文学、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学习绘画时,教师可以介绍一幅名画,并让学生用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表达对这幅画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的综合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三、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情感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与艺术作品的情感联系。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充满情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表达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观摩学习法观摩学习法是通过观摩他人的艺术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展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

并且,在观摩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艺术作品背后的艺术原理和美学规律。

通过观摩学习,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实践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摄影等实际创作活动。

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艺术创作过程,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分析

美术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分析

美术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分析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术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

学生通过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能够看到不同的色彩组合、线条运用、形状构成。

比如在绘画作品中,他们可以欣赏到梵高热烈奔放的色彩、达芬奇细腻精准的线条;在雕塑作品里,感受到米开朗基罗作品中所展现的力量与美感;在摄影作品中,领略到光影的奇妙变化。

这些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能够让学生的眼睛变得更加敏锐,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细微而美好的瞬间。

其次,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它包括对事物的形状、色彩、质地、声音等方面的感受和认知。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倾听等方式,对艺术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感知。

比如在学习素描时,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物体的轮廓、明暗和结构,从而培养出对形态和空间的敏锐感知;在欣赏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作品时,能够同时调动听觉和视觉,增强对节奏、旋律与色彩、线条之间关系的感知。

这种多维度的感知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细腻地感受周围的世界,发现那些被常人忽视的美。

再者,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造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再受到现实世界的束缚,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无论是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画作,还是一个独具匠心的手工作品,都体现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和创造力。

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为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中提供创新的思维方式。

美术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是情感的载体,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时,也能够学会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

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

美感的深层形态——审美体验一、审美体验的含义和特征我们知道,审美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了研究、了解的方便,我们在教材中把这一过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心理准备阶段的“虚静〞、感知阶段的“感物〞、心意层面的“会心〞和神志层面的“畅神〞等等。

其中,“会心〞和“畅神〞比较难以理解,在这里着重谈谈审美体验的这两种精神状态。

我们用了“会心〞这个平易的词语,就暗示了审美是发生在一切人生活中的现实体验,一点也不神秘。

我们常说,心领神会,会心一笑,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就是对于所感觉到的东西心有所感,意有所动。

这种心意层面上的审美体验就是“会心〞。

“会心〞,是审美体验的第二层次或第二种境界。

不过,我们应明确指出,对自然现象的审美体验中的“会心〞,是在一种比喻的意义上说的。

意思是说,主体精神与对象的感性形式的互相作用而引起的愉悦,像两个人在倾心对话一样。

心意层面的“会心〞,标志着审美体验进入精神活动。

这可以更具体地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从对象方面说,它的形式和结构所表达的存在,传达了一种活跃的生命。

人们常说,山含笑,水含情,风在呜咽,云在流连……无非是说山水富有活力,显得生机勃勃。

在这些景象之中,人读懂了天地的“心〞。

第二,从主体方面说,他的情感和想象运动把一切对象都变成了心灵跃动的符号。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外在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主体情感的运动模式形成了一种异质的同构,白鹤飞翔在晴空,诗人的情感也升华到碧霄之上。

主体与对象、我与物之间的界限完全消失了,精神在这种主体与对象的交融中获得了愉快。

“会心〞,就是对事物生命的把握,又是主体情感的投射。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单方面对心灵的感动,也不是主体向事物的单向度移情,而是主体和对象的互相对答、同情与共鸣。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说,“会心〞是主体心灵对事物生命的深刻把握。

这里的心,不是逻辑的心,而是妙悟的心。

妙悟是通过直觉一下子就切中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是被体验着的对象的“心灵〞。

美术教学方案的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美术教学方案的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美术教学方案的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导言: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需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美术教学方案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策略,既包括理论基础的学习,也涉及实践操作的指导,以期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美术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美术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在审美上的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案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和创造力,教学方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

2. 多元化:美术教学应涵盖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3. 实践性:美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实际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交互性: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策略1.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观察艺术观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教导他们分析和理解作品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观察艺术作品的细节,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评价审美评价能力是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就一幅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评价能力。

3. 实践操作的指导美术教学中,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摄影等创作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进行指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论美感的培养与美术教育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动一直是国民生活的主要内容,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事事讲效益讲回报,学生学习也以功利为目的,和拿学位、找工作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美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而美感的培养对于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强调美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感;和谐;差异
时值校庆,整个校园经过修整焕然一新,处处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学校经过十年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较以前增加了一倍还多。

新建的东校区已初具规模,东西两个校区一文一理、相得益彰,整个学校一派繁荣景象。

近些年学校重视绿化,植被增加了许多,路边的灌木整齐划一,被修剪得中规中矩,绿地也是平平整整,如惯常所见的“街心花园”一般,既没有传统园林曲径通幽的含蓄,也没了杂草灌木滋生蔓延的野逸。

其间不难看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和其他院校一样,这些年师大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不过却是只重功能谈不上一点美感。

学校为了所谓的风格统一,不管是美术学院还是文学院、体育学院,所有教学楼都是一个色调一种建筑风格,统一倒是有了,但个性却丧失殆尽。

这样统一风格、抹杀个性是无意而为吗?只有决策者自己清楚。

大学是彰显个性、倡导自由之所在,或许有人认为建筑和园林的格调只是表象,不能代表一个大学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导向,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建筑形式是
内在理念的真实表现,比如,封建社会的中轴线对称建筑样式就是集权主义的典型特征,所以形式必定会反映内容。

和谐是美,差异、冲突同样是美!美是在差异和冲突里达到一种平衡。

庆幸的是学校行政楼幸免拆除,仍保有当年的苏式建筑风格,这是仅剩的一点历史的遗迹。

北京的北大、清华,重庆的西南大学,福建的厦门大学,包括离我们不远的开封河南大学,它们都完好保存了凝聚着历史与传统的老建筑。

创新不一定要废旧啊!“破四旧”难道让我们这个民族失去的还不够多吗?或许你会说这些仅有三
四十年的建筑不值得保留,那什么值得保留?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就是岁月的美感。

当然校园环境只是一所大学的表面现象,重要的是它内在的学术氛围和创造力。

但看到的只是整个学校的循规蹈矩和一团和气,学术争鸣与各抒己见没了踪影。

我们能看到的是循规蹈矩的学生与和和气气的教师,老师怕“得罪”学生(因为有学生评教),学生力图讨好辅导员(因为有奖学金和“推优”),从上自下“一团和气”。

上下一致、协调合作去完成一件事固然重要,但没有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学术氛围决不能成就一所知名高校。

社会需要稳定,但校园学术需要碰撞需要不同的声音,要的是各抒己见、讲真话,不怕得罪人的精神。

只有在各种各样的冲突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学术、教学的发展。

没有“冲突”与论争的校园必定死
气沉沉没有希望。

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一切制度的制定、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学生和教师,都要服从学生和教师的利用。

管理者正视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与建议是一所高校健康发展的前提。

从美学角度来看,和谐是一种美,不和谐同样能产生美。

北大的改革进行多年,这也带动中国当代教育制度的变革,引发每个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人对大学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思考。

陈平原在北大改革的讨论里说到:“北大属于敏感地带,众目睽睽,人多口杂,过于前卫或风险太大的改革,都很难实施。

因此,如果你关注中国大学改革,不要只把目光盯在北大。

真正的大学精神创新或大学制度改革,很可能不是发生在北大。

”不管“真正的大学精神创新或大学制度改革”是发生在陈教授提到过的东北师大还是别的什么学校,中国的每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了,如果不去正确面对改革的阵痛那就只能是出局。

学校定岗编制制度十年前已经正式实行,北大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这样的改革,但是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基本流于形式。

我没有能力为大学改革出谋划策,但我深刻体会到美感培养的缺失是当下各个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想改变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必从教育抓起,因此重视美术师范专业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一个师范大学,主要任务是培养教育人才,重点是为中学教育输送师资力量。

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掌握好技术层面的知识,
还要有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师大美术学院在教育改革中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首先,我们培养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对中西绘画史有全面确切了解,这是最基本的。

其次,由于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将之贯彻到生活中去,这是一种对待艺术的态度!美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

既然美感的培养是长期一以贯之的结果,那学生就要重视生活学习中的自我培养。

美即是共有的和谐,更是个性的张扬,所以同学们既要学习关于美得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独立个性的培养。

20世纪上半叶那些留洋的老一辈学者,在他们的求学生涯里,不仅努力学习本专业文化知识,而且也很重视艺术审美情趣的提高,他们中的很多即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同时也精通琴棋书画。

而现今的大学生只重视专业内的知识积累,功利性太强,为考试、为学位而学习,没有意识到提升审美情趣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排在第四位,但实际上,一般学校对“美”的重视已经落在了“劳”之后。

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这样那样的公益劳动,但是我们每学期都有关于艺术与美的课程吗?美术、音乐的公共课在我们学校也还没有开设几年,学校、教师、学生对之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

对“美育”的视而不见普遍存在,这样的现状亟待改变。

在我看来,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扫盲工作取得很大成
绩,文盲明显减少,但是“美盲”却是随处可见。

改变现状要靠我们的教育,最主要的是要靠中小学教育,而中小学的教师大部分又是从师范院校毕业,所以师范院校的美育工作担任着最为关键的角色。

提高师范院校教师、学生的审美水平时不我待。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定位上要重新认识。

对于美术专业学生而言,只重视绘画技能的培养远远不够,学生审美意识的全面提高才最为紧要。

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独立审美人格的新型人才。

只有我们师范教育的美育水平提高了,国民的审美情趣才能有整体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