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药学论文: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论文: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以中医传统理论为依据,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制备的注射剂[1],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药的属性,不仅方便了临床用药,还避免了传统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作用,有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和无菌粉末等剂型[2-3],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临床医师对中医证候及中药使用指征理解的局限性,导致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合理之处[4-5],因此,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干预对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开展药学干预前使用中药注射剂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再选取2016年1~12月开展药学干预后的30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使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批准文号主要为“国药准字Z”,部分从植物药中提取的单体或有效部位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

1.2干预措施对照组未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

观察组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小组给予患者药学干预措施:①药师可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合理用药的宣传手册及举办培训讲座等形式对医师进行中药注射剂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及配伍禁忌等内容进行培训;②监管医生的用药行为,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反馈给医生及科室,并督促其改善;③监测并记录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④定期核对中药注射剂的采购和用药量,并与相关的医护人员沟通协调,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1.3观察指标应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卫医政发〔2008〕71号)、《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临床药理学》[6-7]对两组患者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估。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李晟琰;苏秋平;李连茂【期刊名称】《中国药房》【年(卷),期】2016(27)23【摘要】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TCM injections. METHODS:487 medical records using TCM inj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 to Dec. 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nother 500 from Jan. to Jun. 2015 were inter-vention group. Utilization,rationalit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 between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s,the sales amount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top 10 TCM inj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lower significantly. The irrational utilization rate of 5 types (totally 26 varieti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decreased (21.60% vs. 43.33%),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 reduced(3.00% vs. 7.39%),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reatment cost per capita [(217.17 ± 22.64) yuan vs. (480.77 ± 21.35) yua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6.50 ± 1.99)d vs. (10.02 ± 3.25)d]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or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S:Implementing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can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linicians’rational use of TCM injection,raise the level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medical errors.%目的: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某院临床药师对22种中药注射剂进行干预前后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在药师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得到了改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

通过对22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部分中药注射剂在药师干预后效果更显著。

建议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过程中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应用安全性。

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升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效果提供了保障。

本研究认为临床药师的干预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中药注射剂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临床药师,中药注射剂,干预,效果对比,规范化建议,安全性评价,有效性分析,作用,研究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引言通过对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也可以通过对不同中药注射剂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

本研究对于优化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规范,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某院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的干预前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22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通过比较干预前后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评估临床药师干预的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规范化管理措施,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的干预提供依据,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系统评估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提高中药注射剂应用的规范化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

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

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制剂形式,它以中药为原料,经过提取、浓缩、过滤等工艺制成。

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其安全性和疗效。

首先,临床药师可以通过参与临床用药决策的过程中,提供专业的药理学、药剂学和临床药学知识,为种类繁多的中药注射剂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

中药注射剂的种类众多,每种中药注射剂都有其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和安全性风险等特点。

临床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中药注射剂,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其次,临床药师可以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及时的干预措施。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临床药师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具体的药物治疗建议,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外,临床药师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指导,提高患者对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率。

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比较复杂,患者对其使用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临床药师可以通过详细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等,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帮助患者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减少用药错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其安全性和疗效。

通过提供专业的药学知识、监测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指导患者的正确用药和参与制定相关的临床路径和质量控制标准,临床药师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服务。

同时,加强与医疗团队的合作和沟通,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管理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分析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分析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分析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80例,日期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遵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划分为2组,各40例。

参照组接受常规用药管理,实验组接受药学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两组的干预效果比对具有差异,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用药管理中,行药学干预的方法可提高干预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是目前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此种治疗方法可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地效果。

这中间,中药注射液主要是经过中药提取、纯化后留下的有效成分,其可以用诸多疾病的治疗,通过注射此种药剂,患者的疾病能够得到有效质量。

但就临床应用的实际状况来讲,中药注射剂治疗受质量标准、纯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医生进行深度把控,不然很容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1]。

因此,应及时加强对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用药管理,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围绕着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开展研究,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80例,日期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遵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划分为2组,各40例。

参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37.14±4.14)岁;实验组男31例,女9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37.44±4.81)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实验患者均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

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或同时存在多种疾病者;临床资料残缺不完整。

1.1.方法1.2.1参照组参照组接受常规用药管理,包括常规核对、剂量检查等。

1.2.2实验组实验组接受药学干预,具体如下:(1)注重培训。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方面获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12年09月~2014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以及配伍禁忌合理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合理性几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

结论通过药学干预,能够将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有效提高,降低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最终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药汤剂逐渐以注射剂的形式于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

但是应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仍然表现出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6.7%[1]。

与2013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12年09月~2014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A1组:男50例,女25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9.3±11.9)岁;住院时间为6 d~2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1.9)d;A2组:男53例,女22例;年龄2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5±12.1)岁;住院时间为7d~26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2.1)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摘要】药学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定义药学干预的概念和作用,本文介绍了药学干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其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药学干预能够对临床用药方案的设计和调整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学干预对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深入探讨药学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药学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药学干预、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药学干预措施、用药安全性、用药有效性、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由于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具有复杂的成分和性质,临床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用药频率不当、剂量不准确、配伍错误等,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或临床效果不佳。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和进行有效的药学干预对于保证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与有效使用至关重要。

目前,药学干预作为药学专业在临床药物治疗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职能,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药学干预不仅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优化用药方案,提高用药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还能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通过了解药学干预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药学干预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还旨在总结药学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其对临床用药方案设计和调整的影响。

通过对药学干预对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药学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的重要性。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药师药学干预分析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药师药学干预分析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药师药学干预分析摘要】目的:对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采取药师药学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干预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

方法:将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药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病人的用药和理性、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结果:两组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病人的用药合理性、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在临床中药注射剂治疗工作中开展药师药学干预,能够保证用药合理性,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药师药学干预;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222-01中药注射剂指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先进技术从中药以及天然药物单房或是复方中提取有效物,制作为灭菌注射剂,治疗效果理想,见效速度快,治疗方法经济并且实惠,病人容易接受[1]。

最近几年以来,医学界对于中药汤剂转化为注射剂的治疗措施研究不断深入,但是中药注射剂实际应用工作中具有一些问题,影响到药物的药效发挥,同时会引发不良反应[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选100例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病人资料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对照组中男性病人32例,女性病人18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46.03±4.26岁,住院时间最短4天,最长15天,平均6.10±2.12天;研究组中男性病人31例,女性病人19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47.41±4.31岁,住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14天,平均5.35±2.67天。

1.2 方法两组病人全部接受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药师药学干预:提高对药师关于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的培训,具体包含配伍禁忌、适应症、治疗疗程、联合用药、药物使用方法、药物使用剂量等;组建药学干预小组,其中成员包含药师与医师,仔细分析并且合理应用注射用血栓通、红花、血塞通以及丹参等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期间严格记录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做好登记之后将其汇报上级部门,通过专业人员调查分析;按时统计药物,并且做到定量采购,针对具有异常用量药物需要提高审查力度;如果病人病情出现改变,体征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准确的记录,详细研究处方情况,针对不合理应用现象需要进行相应处罚[3]。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摘要】本文从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角度进行了价值评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现状,然后重点探讨了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分析了现有的挑战和解决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药学干预对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性,指出药学干预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价值,为进一步推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价值评析、疗效、安全性、挑战、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存在着一些困境,其中包括注射剂与中药传统煎服剂的区别、质量控制难度大、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由于中药注射剂具有剂型新颖、药效强、速效等特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不良反应较多、适应症限制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明确药学干预在提升中药注射剂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临床实践参考。

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特点、临床应用现状、挑战以及药学干预措施的分析,揭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进一步优化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提供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深对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和实践操作的认识,推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高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中药注射剂在现代医疗中的更广泛应用和更深入发展。

1.3 意义和价值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在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 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药学干预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使用情况, 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 提高用药依从性和病人对药物的认识, 有效降低用药风险, 提高用药效果。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作用探究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作用探究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作用探究【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常规用药干预的中药注射剂处方120张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1月-12月药学干预的中药注射剂处方120张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注射剂采用药学干预可提高使用合理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药学干预;用药合理性中药注射剂是新型注射剂类药物,对多种疾病治疗有着积极作用,但近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屡屡出现,影响患者的病情控制与用药安全,稍有不慎便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药学干预是一种规范医师处方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着积极作用,用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干预的可行性高[1]。

本文对240张处方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1)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24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

(2)对照组120张为常规用药干预,观察组120张为药学干预。

(3)处方所属患者均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

(4)处方所属患者临床诊疗记录完整。

(5)处方所属患者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处方记录不完整。

(2)处方所属患者证实为良恶性肿瘤。

(3)处方所属患者随访脱落。

(4)处方信息与患者信息不对称。

基础资料:观察组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平均(45.29±10.15)岁,年龄范围23-64岁。

对照组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平均(45.26±10.09)岁,年龄范围21-65岁。

两组基线数据比较,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用药干预。

观察组:药学干预。

(1)药师审方:药师对医师的处方进行审核,综合了解患者的临床诊断与医嘱等,严格把控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发现处方中有异常之处,即刻将处方情况告诉医师,与医师进行积极的交流,综合考量后对处方进行修改。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摘要】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药物的合理选择、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等方面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从药学干预的概念及作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必要性、具体作用、成功案例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药学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望未来,药学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提升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药学干预、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作用、必要性、成功案例、挑战、重要性、未来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一些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特殊性,容易出现用药不当、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严重后果。

急需进行药学干预,从药学角度出发,对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进行监管和指导,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药学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药学干预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药物费用等方面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探讨药学干预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未来药学干预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推动药学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的发展,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提高医疗质量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后,在对患者进行重要注射剂治疗,对两组的使用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74%),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X2=8.7417;观察组的用药合理性各指标均由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

结论: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性;影响【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05-02中医学作为中药注射剂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其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能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从而形成混悬液或者是无菌溶液,并对人体进行使用注射。

重要注射剂一般具有见效快、应用方便等特点[1],目前,已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对其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导致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受到影响,为了提升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此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药学干预重要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行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4~78岁,均龄(53.29±2.64)岁。

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5~81岁,均龄(53.34±2.67)岁.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药学干预在肿瘤科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药学干预在肿瘤科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房,2015,26(8):1136-1138. [5] 张璐,孙青,杨斌,等.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J].西北
药学杂志,2014,20(1):96-99. [6] 陈萍,王德燕,杨艳,等.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和应用[J].
中国药房,2011,22(26):2410-2412. [7] 樊尚荣,黎婷.2015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阴道感染诊断和治疗指
【关键词】肿瘤患者 中药注射剂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DOI:10.19435/j.1672-1721.2020.05.087
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患者数量呈逐年 上升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癌症死亡人 数可能达到 1 313 万人以上[1]。当前,肿瘤治疗发展为多样化趋 势,为更好地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保障治疗效果,临床上常 应用中药注射剂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中药注射剂是指中药药物 经纯化、提取后可向人体内直接注射的浓缩液、无菌粉末和灭 菌制剂,是现代药物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结合的产物。在疗效确 切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使药效更快发挥作用,但 如果应用不当,会对用药安全产生严重影响[2]。
山西省卫计委在晋卫办医发[2016]19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 医疗机构辅助类用药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中药注射剂属于 辅助用药,需要重点监管,要求医疗机构健全落实辅助类用药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并要有持续改进成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 标准实施细则》对于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章节的评 审中要求,医院每年用药金额排序前十位的药品与医院性质及
作者简介:刘志清,女,本科,主管药师。 722
承担的主要医疗任务相符合,具体查看医院用药金额定期排 名分析,用药金额排名在前 20 位的药品应无辅助用药[3]。加强 合理用药管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问 题,其中辅助治疗药物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

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

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

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药学干预,并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合理用药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融入药学干预,能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Methods 62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and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 of combined physical and drug us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integrating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into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can improvethe rationality of medication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Rational drug use scor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中药注射液是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生产工艺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具有复杂的成分,如果使用的不规范会诱发多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威胁【1-2】。

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的影响。

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6月开展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研究,将200例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20年7月-2020年6月入组病例(100例)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管理,2020年7月-2020年6月入组病例(100例)纳入观察组,加强临床用药干预。

评估管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程中应用合理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开展药学干预,能够提升中药注射液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药学干预[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use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Methods the study on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was carried out from July 2020 to June 2021. 2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mong them, 100 cases (100 cases) from July 2020 to June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routine medication management was adopted. 100 cases (100 cases) from July 2020 to June 2020 were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strengthen clinical medication intervention. Evaluat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Results theration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in the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Rational drug use;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上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中药注射剂也开始作为常规用药类型,在各种疾病治疗中频繁应用。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陆小元【摘要】目的分析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临床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方法分别对药学干预前后各3个月中使用过中药注射剂的归档病例进行分析,从药品适应症、用法用量、溶媒、疗程以及有无混合配伍等方面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采用PDCA的模式对临床科室进行干预.结果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临床药学干预后,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注射用血栓通、参麦注射液及苦黄注射液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分别从干预前的35.71%、50%和67.65%提升到两次干预后的79.17%、91.3%和91.49%.结论采用PDCA的模式,通过药学干预对于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effect of pharmacy intervention in promoting the rationality on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 Methods The filed cases in which TCMI was used during the three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a pharmacy intervention were analysis from drug indications,usage and dosage,solvent,course of treatment and mixed compatibility for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and then to carry out the intervention with PDCA mode in the clinical depart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Results After carrying out the clinical pharmacy intervention on the problems of TCMI us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our use rationality on TCMI ma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he clinical use rationality of the xueshuangtong injection,the shenmai injection and the kuhuang injection were improved from 35.71%,50% and 67.65% to 79.17%,91.3% and 91.49% respectively after twice pharmacyinterventions. Conclusion The pharmacy intervention with PDCA mode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ole in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TCMI.【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8【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药学干预;PDCA;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作者】陆小元【作者单位】姜堰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姜堰22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8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条例的相关要求及新医保的规定,我院采用PDCA戴明循环管理的模式对临床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进行了干预,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31T13:37:19.9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作者:邓树琼罗学虎朱康榕[导读] 降低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

药房发放药物时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后与临床沟通,提高合理用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郫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730)
【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药学干预对促进重要注射剂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

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2013年1月~2015年1月为研究时间段,分别在研究时间段内随机抽取收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及使用中药注射剂处方。

我院于2012年6月起对中药注射剂应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

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月临床中药注射剂未进行药学干预,
2013年1月~2015年1月是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合理用药比例、联合用药比例以及患者满意度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中药注射剂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34-02 本文研究中药注射剂采用药学干预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选取我院临床药学干预前后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以及2013年1月~2015年1月为本次研究时间段。

在两个研究时间段内随机选择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了解研究目的和方法,经同意后调取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研究对象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6.2±4.1)岁;2013年1月~2015年1月研究对象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5.8±3.2)岁。

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入院时神志清醒、自愿参与研究、没有精神病史或家族史、排除心、肺、肝、肾严重功能失代偿。

1.2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中药注射剂是按照临床医师用药经验和中医中药相关法规执行。

我院于2012年6月起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临床药学干预,内容如下:增加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知识学习和考核,将中药注射剂适应症、使用途径、用量、疗程、禁忌症等作为考核内容,提高临床医师对中药注射剂使用规范化意识。

患者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认或排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与很重要注射剂的关系。

药方发放药物前需对临床中药注射剂进行核对,药物入库时确保药物质量。

1.3 观察指标[1]
用药情况:合理用药、联合用药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由研究员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

调查问卷内容需要患者根据自己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感受填写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调查人员对患者填写内容不得进行语言诱导和补充。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所有实验结果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记录、计算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记录,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记录,进行卡方检验。

统计学计算结果中: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月20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中,合理用药61.5%。

联合用药39.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4%,患者满意度87%。

2013年1月~2015年1月200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中,合理用药94.5%、联合用药74%、不良反应发生率9.5%,患者满意度98.5%。

2010年1月~2012年1月临床中药注射剂未进行药学干预,2013年1月~2015年1月是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合理用药比例、联合用药比例以及患者满意度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药的药性比西药平和,起效速度慢。

但是如果患者中药使用不当会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医中药医疗水平也逐步提升。

中药制剂包括口服、外用以及注射等。

中药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中药物成份、多次纯化。

灭菌后制作成的注射药物。

中药注射剂与中药汤剂比较,生物利用度高、临床用药方便、发挥药效时间短[3]。

本文研究临床药剂干预中药注射剂对用药合理性的影响,2010年1月~2012年1月中药注射剂用药情况:合理用药61.5%。

联合用药39.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4%,患者满意度87%。

2013年1月~2015年1月中药注射剂用药情况:合理用药94.5%、联合用药74%、不良反应发生率9.5%,患者满意度98.5%。

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合理用药比例、联合用药比例以及患者满意度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

临床药学干预通过提高临床医师对中药注射剂药理作用、配伍方法、剂量等用药知识进行强调、强化和监督,降低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

药房发放药物时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后与临床沟通,提高合理用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潘继勋.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6):192-193.
[2]谷永平.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家庭心理医生,2015,11(6):388-388.
[3]张鑫,金永新,要林青等.临床药师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事,2012,26(11):1269-1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