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及其总体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规律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涉及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经济增长与产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方式和影响因素,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以及相关指标的研究,来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
二、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研究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控制通胀的政策,来预测通货膨胀的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三、就业与失业宏观经济学研究就业与失业问题。
就业是指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过程,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就业与失业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解决办法,以推动就业的增加和失业的减少。
四、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周期的阶段以及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来预测经济的走势,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来指导相关决策。
六、国际经济关系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关系是指各国在贸易、投资、汇率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国际经济政策,以推动经济的国际合作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的描述1.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有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失业率常常用来反映就业或者失业状况。
2.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往往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者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3.自然失业率:由于摩擦性失业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
二、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既有社会影响也有经济影响。
2.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它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降下来,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三、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胀的衡量: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究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①宏观经济学中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各种上平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
②宏观经济学中经常涉及到得价格指数包括GDP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③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④有了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1---=t ttt p ppπ2.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速度进行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调控问题。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主要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的经济主体。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和影响经济总体的因素,而不是个别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经济增长率等。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超过劳动力需求,导致部分人口无法找到工作的状况。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通过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的特点和规律来研究经济问题。
例如,通过分析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解释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变动。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统计数据来研究经济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变量的走势。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还对企业和个人的决策产生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来制定营销策略和投资决策,个人可以通过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来做出消费和储蓄决策。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调控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体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个人决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胀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高鸿业主张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职业培训、 提供就业指导、鼓励创业等,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高鸿业对通货膨胀的看法
01
通货膨胀定义
高鸿业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现象,表现
为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02 03
通货膨胀影响
高鸿业认为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降低消费者购买 力、扭曲价格体系、增加企业成本等,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经济出现不 稳定和波动。
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实际收入 减少,生活水平下降;
资源配置不合理
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 理,部分资源过度集中,部分 资源不足;
积极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 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经济结构失衡
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部分行业或企业受益,部分受 损;
金融市场动荡
通货膨胀会导致金融市场不稳 定,引发资本外流、货币贬值 等问题。
03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 等措施来降低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导 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产
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通常出现在经济转型、 技术进步或行业结构调整时期。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教育体系、职 业培训和劳动力流动政策来缓解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它表明,在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 胀率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增加时,通货膨胀率会下降;反之,当失业率减少时,通货 膨胀率会上升。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笔记(2)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笔记(2)第二篇国内经济与政治背景第一章产业的发展与成长10.试从交换的产生、发展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分析分工的发展?答:(1)与分工和专业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相伴的是交换的产生和发展,人们越是专业化的生产,越是要扩大与他交往的范围。
(2)分工要发展就必须扩大市场范围,而影响市场范围大小的关键,就是交易费用。
(3)但交易费用会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而逐渐增加,为了降低交易费用,货币产生了。
(4)货币作为一种公认的交换媒介,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货币的出现带来了交换的革命。
综上所述,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推动交换的发展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市场范围的扩大同时也带动分工进一步发展,随着分工、交换、市场的发展,为降低交易费用,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1、你如何看待一国产业进步的进程与该国制度变迁的关系?答:A、以美国为例:(一)、从表面因素上看,(1)首先得益于其对外开放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国内市场;(2)其次,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美国等国之所以能赶超英国,因为他们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
(二)、从根本上看,上述优势的发挥得益于其制度因素。
(1)美国的独立,才使它有了发展自己工业体系,维护自己经济利益的制度保障;(2)美国内战结束后,南方奴隶制的废除,使得劳动力、资本、土地、消费品等要素得以在全国流动,与此同时,交通通讯业的革命性发展使得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两因素结合,构成了国内开放的统一市场体系。
B、以德国为例:(一)、拿破仑革命战争和普鲁士贵族的发展扫清了工业革命的制度障碍:(1)废除贵族特权,废除农奴制,推行了新的资产阶级民法;(2)在普鲁士境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减低关税,废除行会的控制权;(3)进行教育改革。
(二)、在作好了制度上的准备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迎来了又一次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与美国一样,德国在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上发挥了后进优势,成功地建立了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后起之秀。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现代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
虽然它们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实际货物和服务的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成本上升等。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削弱了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民的实际收入减少。
其次,通货膨胀增加了不确定性,使企业和个人难以做出长期计划。
最后,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影响经济的有效运转。
二、失业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的数量。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通常以劳动力市场上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计算。
失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经济衰退、结构性变化、技术进步等。
经济衰退通常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为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会裁减成本,包括减少员工数量。
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负面影响。
对个人而言,失业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
对社会而言,失业可能导致贫困、社会不稳定以及社会福利负担增加。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互关系在经济学中,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衡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反之亦然。
这种关系的存在是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多个因素的复杂互动造成的。
一方面,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失业率。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还会导致成本上升,使企业难以承担,进而裁减员工,增加失业率。
四、解决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方案为了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调节货币供应量: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05
6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 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 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 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7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 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干 11 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经济计划 4) 收入政策 5) 产业政策
23
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 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 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 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 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 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 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1)
两大支柱
12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2.自动(内在)稳定器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13
1.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A、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 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 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 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 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 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 资的购买性支出。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类型
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 价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个别部门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物价上涨 )。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 货币供应过多;
需求拉上;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
成本推动; 结构性因素。
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
ST
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实际 收入减少,降低生活水平;
STEP 03
影响政府
物价上涨会导致政府财政 支出增加,加大财政赤字。
物价上涨会导致企业生产 成本增加,降低利润;
通货膨胀的治理与政策建议
治理方法 控制货币供应量; 提高利率;
通货膨胀的治理与政策建议
01
加强物价管制;
02
发展生产。
政策建议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进行权衡的依据。政 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政策制定者如何平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政策制定者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数据,评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政策制定者可以在短期内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
指导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货 币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实现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宏 观经济目标。
预测经济周期
评估政策效果
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政策对总体经济 活动的影响,有助于评估政策效果, 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对总体经济活动的分析,宏观经 济学有助于预测经济周期的波动,为 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某国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 成本推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水平降低。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从固定 收入者向变动收入者转移, 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应用
•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重要手段。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税收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盈利能力,进而促进 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总需求上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宏观经济学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 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政府可以更好地了 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 衡量
06 开放经济条件下 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选择及影响分析
01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承诺维持汇率稳定;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
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第五章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第一节失业一、失业与通货膨胀一样已成为困扰各国发展的难题。
二、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之比。
三、失业的类型及其原因1.失业的类型a)摩擦性失业及其原因i概念:由于经济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ii原因:(1)劳动力流动与需求不可能完全吻合;(2)一部分劳动力退出,一部分劳动力加入,这种交替过程的不同步性;(3)寻找更理想工作的过程b)结构性失业及其成因i概念:由于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产生的失业。
ii是一种“失业与空位”同时存在的状况c)周期性失业及经济周期i周期性失业的概念:由于总需求不足时而引起的短期失业ii劳动力需求也是一种引致需求。
iii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d)解释经济周期的乘数和加速数理论i乘数:总需求中的投资支出增加或减少时,会引起收入数倍的增加或减少,这一倍数就是乘数。
ii加速数:收入的增减必定引起投资数倍的增减,这一倍数称为加速数。
iii加速的双重含义:(1)不仅当产量的增长幅度提高时投资的增加加速,(2)而且当产量增长幅度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e)投资、收入和消费的相互影响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引致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
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形成经济周期: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
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萎缩局面。
f)消除经济周期必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通过提高或减少自发性的投资,调整总需求,可以改变或缓和经济波动。
2.失业的微观基础a)自愿失业:存在就业机会,而失业者在现行的工资条件下不愿意接受它而产生的失业。
在一个工资可自发调节的灵活的市场上,不会有生产过剩或非自愿失业,这时存在的失业属于“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指在现有工资水平下,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职位而产生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之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和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精品PPT课件共19页)
4
预期与通货膨胀治理
1e+
1
2e+
un
u
un
u
失业与通胀的抉择 失业与通胀的抉择的支点变化
5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一节 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曲线称为非 利普斯曲线,现代形式的非利普斯曲线 方程表达式为
e u u n
前已证明,菲利普斯曲线就是总供给曲 线,因此,在需求管理中,市场均衡表 现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两难抉择。
1
第二节 非利普斯曲线的应用
(+n+g)k
y
y = f(k)
s1y= s1f(k)
k2* kk**golden
sy= sf(k) sgolden y s2y= s2f(k)
k1*
k
14
第三节 内生增长理论
基本模型(两部门模型,略) 基本假设:资本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增
基本方程:Y=AK △k = s f(k) -δk
核心问题:资本边际报酬递增合理吗? ——边际报酬递增的K才能带来持续增 长 ——报酬递增的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增长与波动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分歧、要点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分歧、要点和课程体 系
6
产出, GDP
平均(潜在) 产出趋势
经济增长示意图
时间,t
7
二、经济增长的事实
•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崛起 •东亚奇迹 •中国和其它金砖国家的高速增长 •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停滞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胀课件
3、政治影响
过高的失业率可能影响政府的公信度和
政治稳定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案例:我国失业特点
1、农村剩余劳动力 2、计划体制时期的普遍就业
与隐形失业 3、上山下乡 4、改革初期的待业问题 5、下岗现象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2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四、通货膨胀的原因 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6、预期与惯性通货膨胀
①、预期的通货膨胀 … 强调现在对未来的影响
②、惯性通货膨胀 … 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在预期和惯性的共同作用下,通货膨 胀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这种情况 被称为通货膨胀螺旋。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①、预期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出现以后,公众产生对未来 通货膨胀的预期,并采取相应行动来对付, 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和加剧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价格螺旋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3)原材料推进通货膨胀
该理论适合解释短期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4、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的论点是将供给 和需求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 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 而引发的。
该理论适合解释短期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失业与通货膨 胀课件
(2)、形成过程
AS曲线水平:
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涨
AS线向右上倾斜 P
AD右移
P4
AD4
AS
AD3
→价格↑、产量↑
AD2
P3
半通胀: P2 瓶颈式通货膨胀 P1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本章导读上一章介绍了IS-LM模型,分析了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短期国民收入y与r的关系。
但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
本章将在IS -LM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短期均衡的国民收入y向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 f的转变,阐述宏观经济两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此转变过程中的政策效果及其在实践中的实施方式,以更清楚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及其效果。
基本概念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本章重点及难点1.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容;2.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工具;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4.应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不是都能自动达成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并不能保证资源与要素的充分利用;外生变量的变化常常会对IS、LM曲线分别产生冲击,进而影响短期国民收入y偏离充分就业点。
解决这一问题常常需要借助于人为的手段来辅助实现。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增进资源与要素的充分利用、实现均衡的国民收入向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转移等经济效率目标而对宏观经济活动有意识有计划的干预。
经济运行实践中,宏观经济政策又可分解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指标。
政策目标是一项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目标。
它又可以分为终极目标与中间目标。
政策工具是政策制定者直接操纵的工具,是一种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能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指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
目前,公认有效的政策工具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他政策都处在尝试探索中。
政策指标是那些指示我们是否正在更接近我们所愿意达到的目标的经济变量。
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与紧缩、投资指标、消费、金融、财政指标等。
宏观经济政策指标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起着重要的分析和参考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第一节失业一、失业与通货膨胀一样已成为困扰各国发展的难题。
二、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之比。
三、失业的类型及其原因1.失业的类型a)摩擦性失业及其原因i概念:由于经济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ii原因:(1)劳动力流动与需求不可能完全吻合;(2)一部分劳动力退出,一部分劳动力加入,这种交替过程的不同步性;(3)寻找更理想工作的过程b)结构性失业及其成因i概念:由于劳动力的供求不一致产生的失业。
ii是一种“失业与空位”同时存在的状况c)周期性失业及经济周期i周期性失业的概念:由于总需求不足时而引起的短期失业ii劳动力需求也是一种引致需求。
iii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d)解释经济周期的乘数和加速数理论i乘数:总需求中的投资支出增加或减少时,会引起收入数倍的增加或减少,这一倍数就是乘数。
ii加速数:收入的增减必定引起投资数倍的增减,这一倍数称为加速数。
iii加速的双重含义:(1)不仅当产量的增长幅度提高时投资的增加加速,(2)而且当产量增长幅度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e)投资、收入和消费的相互影响通过加速数,上升的收入和消费会引致新的投资(引致投资),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
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形成经济周期:投资影响收入和消费(乘数作用),反过来,收入和消费又影响投资(加速数作用)。
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萎缩局面。
f)消除经济周期必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通过提高或减少自发性的投资,调整总需求,可以改变或缓和经济波动。
2.失业的微观基础a)自愿失业:存在就业机会,而失业者在现行的工资条件下不愿意接受它而产生的失业。
在一个工资可自发调节的灵活的市场上,不会有生产过剩或非自愿失业,这时存在的失业属于“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指在现有工资水平下,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职位而产生的失业。
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a)产生于工资变动的不灵活,即工资的刚性(选择题目)。
i合同的存在(不降工资,减人)ii减少不确定性的风险。
工资的频繁变动会使交易成本上升。
iii工资调整的时滞。
iv市场形式和经济权利的影响。
垄断势力的存在,尤其是工会的存在,使工资刚性增强。
v很多国家存在最低工资法,这对于那些使市场出清的工资低于这一最低工资的工人来说,无疑限制了他们的工作机会,这些工人将因无法找到工作而失业。
四、失业引起的经济和社会问题1.失业存在将引起产出的减少奥肯定律揭示了失业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对比P204菲利蒲斯曲线)失业的增加将会导致实际产出水平的下降,其比为1:2.。
2.失业的社会后果五、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1.如何理解自然失业率a)自然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下的失业,既包括传统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也包括那些在寻求更称心的工作岗位期间暂时的失业,这种失业将会提高社会效益。
c)全面理解自然失业率需要注意:i自然失业率并非等于零的失业率,即使在经济高度繁荣、就业水平很高时,也会有许多人处于失业状态。
ii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
低失业率将会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
2.降低自然失业率的必要性自然失业率并不是最优的失业率,它很可能高于最优失业率,即高于国民生产总值最大的净经济福利最大时的失业水平。
3.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措施a)改善劳动力市场服务。
b)扩大政府就业计划。
c)排除政府障碍。
d)提供培训。
六、降低周期性失业的政策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概念: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一般用物价指数来衡量。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价格上升速度分:a)温和的通货膨胀,物价约每年上升10%以内;b)奔腾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100%以内;c)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2.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可分为:a)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b)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又称惯性的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年年按照某速度上升;3.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a)平衡的通货膨胀b)非平衡的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通货膨胀a)能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个方面:i实际因素:主要分析投资,由于利率、投资效益的状况有利于扩大投资,则投资需求增加,由于投资需求增加,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被打破,物价水平上升。
ii货币因素:货币供给过多所造成的供不应求,与投资需求过多所造成的供不应求,使物价水平上涨的效果是相同的。
b)凯恩斯认为,社会总需求增加是否会引起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还需视供给方面的情况而定。
(简答)i如果总供给弹性很大,不会产生通货膨胀;ii当经济扩张到一定阶段,工资和边际成本增加,物价水平将上升,但物价上涨幅度小于货币数量增加的幅度,这时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部分引起生产和就业增加,部分引起物价上涨,这被称为爬行的通货膨胀。
c)如果供给没有弹性,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时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就会由于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真正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进通货膨胀a)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即使没有出现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过度的情况,但因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也被推进上涨。
b)按物价推进上涨的因素,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两种:i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ii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二者实际上都是操纵价格的上升,其根源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3.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a)在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货币总需求的增高将刺激总供给的增大,这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i二者增加幅度相等,不存在通货膨胀;ii供给增加大于需求增加,反而可使价格水平降低;iii需求增加大于供给增加,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过程中,当价格上升,假定总需求不变,就会出现产量下降,相当数量的劳动者失业和资本闲置,此时政府必然会采取各种政策以扩大总需求从而增加产量和就业。
4.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5.预期通货膨胀由于人们预期物价上涨率的心理,导致的通货膨胀。
6.惯性通货膨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消失了,通货膨胀也会由于其本身的惯性而持续下去。
7.现代货币数量论与通货膨胀认为造成持续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是货币的过度发行。
8.国际经济周期带动通货膨胀国际贸易的传递机制:在开放的经济中,单个国家国民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该国的进口、出口必然也会发生周期性波动,而这就会影响他国经济的需求和供给的收缩或扩张,他国经济也会随之波动,经济周期就这样扩散开来。
四、通货膨胀的后果1.一般来说,平衡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下,价格上涨不会对收入分配、产出和就业等产生影响。
主要对不平衡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给经济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2.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a)通货膨胀使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们受到损失,而雇主则会得到好处。
b)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使债务人得益,而债权人得到损失。
c)政府的税收增加,而公众留归自己的收入份额减少。
3.通货膨胀财富分配效应a)家庭财产一般分为两种:i金额固定的资产(物价上升,实际价值下降)ii价格可变的资产(房屋、土地)4.通货膨胀对产出与就业的影响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就业和国民产出增加。
5.通货膨胀对价格的扭曲会引起价格信号的扭曲,通货膨胀会损害农民和初级品部门的利益。
6.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种观点,重点)a)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经济成长:(原因)i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增长ii通货膨胀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中利润的份额,富人的储蓄倾向大于穷人,从而提高了社会平均储蓄倾向,增加了投资比例,有利于增长。
iii通货膨胀出现后,物价上涨与名义工资增加间有一个时滞,企业利润响应提高,会刺激私人投资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b)通货膨胀会损害促进经济成长:i通货膨胀促使减少了储蓄,抑制了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ii资金流向生产性部门的比重下降,流向非生产性部门的增加,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
iii政府可能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从而造成经济衰退。
7.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五、反通货膨胀政策采用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主要有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1.菲利普斯曲线a)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了。
货币工资与失业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者的替代关系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论。
在菲利普斯曲线的基础上用货币工资增长率表示通货膨胀率,于是变成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高,二者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2.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a)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用来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i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在财政收入方面增加税收,在财政支出方面削减政府开支和转移支付;ii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中央银行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提高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率等。
3.紧缩性的收入政策通过限制各种要素的收入增长率和调整收入结构,从而限制物价上涨的政策。
4.人力资源a)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根源是市场的不完全性。
b)人力资源是指政府为解决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i劳动力再训练,以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适应能力,解决不同工种相互替代问题;ii移民,即帮助劳动者迁移,以便解决地区间各类劳动力的余缺调剂;iii提供就业信息,使劳动者及时得到有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尽快填补职位空缺。
5.汇率及贸易政策六、滞涨1.概念:即停滞膨胀。
是指在经济停滞的同时物价上涨,或者说,在存在着大量失业的同时却发生急剧的通货膨胀。
2.滞涨的原因(非重点):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主要对策包括制定和执行新的能源政策、新的农业政策、改进现行的福利支出政策(实行对低工资收入家庭的有差别的收入津贴,把福利支出与技术教育、劳动力再训结合起来)、加紧推行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a)供给学派的观点解决滞涨最主要的政策是减税,此外,政府要减少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b)货币学派的观点解决滞涨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第三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在当代经济中,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1.数量增长型模式;2.发展型模式:20世纪60年代后,注重经济投入产出效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3.可持续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恶性后果,积极提倡经济增长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
二、经济增长的定义与计算方法1.定义:西方经济学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一段时期内一国经济中产出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