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doc

旅游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doc

旅游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随着沈阳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经济已成为沈阳市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2006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55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8.9%,实现旅游总收入272.7亿元,增长20.5%,占全市GDP总量的11%。

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累计181家。

星级旅游饭店(宾馆)111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54家。

全市星级旅游饭店(宾馆)客房入住率达到64.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07年,沈阳市进入国家旅游局“创佳名录”,并在此基础上启动沈阳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

“十一五”末期辽宁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将达到300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80个(新增39个)。

在旅游星级饭店体系建设中,推进经济型酒店发展,积极引导规范家庭旅馆、乡村旅馆、汽车旅馆等旅馆的发展,以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的需要。

“十一五”末期,全省旅游从业人员总量预计达到110万人。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中心城市,旅游各项指标均占近一半比重,从业人数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在旅游劳动力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自开设以来为本地行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社会声誉不断提高,深受学生、家长、企业的好评,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专业现状旅游管理专业是学院示范建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群的龙头专业,是沈阳市旅游局、旅游行业协会和学院合作建设的重点专业,依托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学院已成为本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2007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占沈阳市同类院校输送高职人才的30%,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质量高,成为沈阳地区旅游服务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首选基地。

近三年第一志愿平均上线率达157%,报到率均在85%以上,就业率近两年分别为96%、97%。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布在中国旅行社、沈阳世纪国际旅行社、沈阳青年国际旅行社、辽宁海外国际旅行社等旅游行业的各个岗位。

辽宁高职学校-重点专业(旅游管理)建设方案

辽宁高职学校-重点专业(旅游管理)建设方案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旅游管理)建设方案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10月10日前言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辽宁省《辽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工作部署,结合辽宁省、抚顺市及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本方案分为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内容、改革举措、绩效考核指标、经费预算与管理办法、保障措施等七大部分。

一、专业建设基础新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通过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下一步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目前中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总数为200万间,预计在5-7年内能够增长到500万间。

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

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800万,间接从业人员近4000万,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

饭店业人才稀缺,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突出地体现在“质量”的差距上。

国内中职教育培养的大多是饭店服务人员,而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相对欠缺,国际化的管理人才更加稀缺;本科毕业生大多缺乏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充分利用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空缺,依托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优、操作技能高、职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星级饭店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为己任,大力培养旅游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XX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XX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XX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成为高校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XX学院决定重点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并进行专业群建设,以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1.课程设置:设立包括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旅游景点开发等在内的专业核心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2.实践环节:通过组织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以确保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4.实验室设施:建设包括旅游虚拟实验室、旅游市场调查实验室等在内的实验室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5.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提升学院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

6.就业指导: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与旅游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和实习机会。

二、专业群建设方案:1.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群:将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相关专业纳入同一专业群中,形成专业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提高专业群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2.交叉学科设置:开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在内的交叉学科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3.专业方向设置:设置旅游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景区规划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实践基地建设:与旅游企业、酒店集团等建立实践基地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学术交流合作:促进专业群内部和外部的学术交流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行业论坛等活动,提升专业群在学术领域的声誉和地位。

通过以上的建设方案,XX学院将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和专业群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做出贡献。

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旅游管理专业群,就像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旅游王国里的一个个小村落,每个村落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功能。

先来说说旅游管理这个核心村落。

它就像是整个王国的大脑,要负责统筹安排很多事情。

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是干巴巴的理论知识。

就像你去一个地方旅游,你不想只听导游讲那些书本上的东西,你想听到有趣的故事、实用的小窍门。

所以课程里得有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就好比把旅途中那些好玩儿的、麻烦的事儿都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去解决。

老师呢,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得像个经验丰富的老驴友,把自己在路上的所见所闻都分享出来。

酒店与餐饮管理这个村落也很重要。

想象一下,游客们走了一天,累得不行,到了酒店就像到了温馨的家一样,这就全靠酒店与餐饮管理专业的同学啦。

这个专业的建设得和实际紧密相连。

学校可以和当地的酒店、餐厅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去实习。

这就好比让小厨子到真正的大厨房去练练手,尝尝酸甜苦辣。

学生在酒店里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客人,有挑剔的,有大方的,就像在看一部部不同的人间百态剧,从中学到怎么应对各种情况。

旅行社经营管理这个村落也有它的独特之处。

它像是一个桥梁,连接着游客和旅游目的地。

这个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资源整合能力。

比如说,一个好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者,就像一个超级厨师,能把各种旅游资源像食材一样巧妙搭配。

把不同的景点、交通、住宿组合成一道美味的旅游大餐。

而且还要懂得市场推广,就像在热闹的集市上叫卖自己的好东西一样,得把自己的旅游线路、产品推销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

景区开发与管理这个村落则像是旅游王国里的新开发区。

这里要培养的是有创意、有规划能力的人才。

一个好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人才,就像一个艺术家。

比如说一个普通的小山沟,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一个充满无限潜力的旅游胜地。

他们要考虑怎么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起来,怎么设置游玩线路能让游客玩得开心又不累。

而且还要考虑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给折腾没了。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性产业。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建设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并完善相关的专业群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建设目标1.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变化的需求。

3.加强与旅游企业、旅游机构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战经验。

4.积极发掘本地旅游资源,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本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建设措施1.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科研环节,并与旅游企业进行紧密合作。

2.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措施,吸引优秀的高中生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3.加强与旅游企业、旅游机构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

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并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战经验。

4.积极申请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5.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加强校企合作。

6.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建设成果评估1.每年进行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以此评估专业建设的效果。

2.定期组织专业评估委员会进行专业评估,评估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

3.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预期效果1.培养出更多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升学校在旅游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影响力。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为落实我院未来五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关于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系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旅游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本专业共有本科生886人,专科生109人,本科专业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2个专业,专科开设旅游管理(导游方向)1个专业。

(一)专业现状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旅游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厚实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外语交际水平,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管理、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旅游企事业单位、旅行社、景区景点、酒店业等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资源开发、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系精心设计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突出职业性、注重应用性,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管理有序,课堂教学改革稳步铺开,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针对以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流失多、稳定性差的现状,经过不断对比和反思、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和导游行业的特色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与目标旅游业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增长点之一、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专业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1.专业设置:(1)本专业设置为旅游管理专业。

(2)本专业设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

(3)本专业下设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向。

2.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旅游管理原理、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等。

(3)实践课程:实习实训、旅游景区管理案例分析、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等。

(4)选修课程:旅游法律与政策、国际旅游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环境保护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队伍:(1)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旅游管理专家和学者担任教授和副教授。

(2)培养一支专业素质优秀、教学能力强的年轻教师队伍。

(3)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实践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

2.实验室建设:(1)建设现代化的旅游管理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旅游管理软件。

(2)提供实践环境,开展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1.推进与旅游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组织实地考察和旅游景区管理实践,使学生了解旅游实际工作和行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五、实施方案1.逐步完善教学计划,并持续更新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2.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旅游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旅游企业的合作交流,拓宽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

六、评估与改进1.定期组织专家对专业进行评估,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本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旅游企业所需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旅游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旅游业务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3.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旅游业快速变化的需求。

三、专业建设重点一)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将建立以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创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本专业将建立以顶岗实、企业实训、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合作建设本专业将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与就业工作,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建设成果与效益本专业建设成果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率持续攀升;2.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在旅游管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3.与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眉山市和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支持。

2015.09~2017.09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邸光才(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项目组成员:魏红霞(武威市旅游局副局长)杨福(武威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程爱民(高级导游员)王正明(天马宾馆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潘从明(武威职业学院艺术系主任副教授)晋艺波叶金山许春华马静尤萍张海燕曹祯鲁芬霞一、建设基础(一)产业背景1.区位优势武威古称凉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是丝绸之路自东进入河西走廊后的第一大城,地处甘肃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位居我国大陆中心地区。

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南与青海省和张掖地区接壤,区位条件良好。

地处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沿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长期以来,武威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和“兵食恒足,战守多利”的重要地理位置而闻名遐迩,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都会,也是河西走廊东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产业优势武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丰富的汉唐文化,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多姿多彩的西域、西夏、藏、蒙、回鹘文化,兴盛发达的佛教文化,浓郁的民俗、民间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气势恢弘的雷台汉墓、“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举世无双的西夏碑、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百塔寺、“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舍利子塔──罗什寺塔等一批历史名胜古迹享誉国内外。

同时还有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目前,武威已基本形成了以武威雷台汉墓、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白塔寺、罗什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沙漠治理志愿者基地和马路滩沙漠农业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大漠休闲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三大旅游精品线路。

XX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XX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XX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一) 行业背景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

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

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

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

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

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

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条件(1) 区位优势突显休闲农业游发展前景嘉兴地处长三角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的距离均在90公里内,随着与上述城市1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政府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建成了太阳岛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以目前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每年接纳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可以在300人左右,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旅游专业的学生择业空间很大,就业前景乐观。

(二)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哈市,面向黑龙江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导游技能及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2.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综合培养实力和水平,服务泰安“强市名城”建设,打造山东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建设背景旅游管理专业是山东服装职业学院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2001年首次招生,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趋于合理,教学管理制度日趋规范,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现有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和餐饮管理与服务三个专业,为培养大专业的旅游人才搭建了坚实的专业平台。

2、专业建设的现状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由于我院是新建院校,为自筹自资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办学经验、管理经验、实训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期待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

1)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双师素养和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育人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职业教育特色和职业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强化等。

3)校内实训设施急待充实和升级换代。

4)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深化。

如:课程建设中企业参与不足,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课程的建设方面开发力度不足等。

如此导致生产性、仿真性、虚拟性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稳定性不够。

5)专业精品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题科研建设四个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3、专业建设的优势1)专业精品建设开局良好我院2004年开展了“创名牌、树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精品建设活动,旅游系配合学院、教务处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工作,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理论和实践的比重为40%和60%,并且加大了顶岗实训的课时量。

(完整版)旅游专业建设方案分析

(完整版)旅游专业建设方案分析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带头人:叶鸣蜂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旅游行业实际工作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能够胜任旅游行业相关岗位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型乃至基层管理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校的能力目标为:掌握并能够讲解省内知名景点,要求学生通过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取得国导证;要求学生通过地导(天柱山讲解员)考试,取得地导证;要求学生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国家中级餐饮员、中级导游员资格考试。

本专业毕业生上岗后,能够很快成为合格的国家导游员、地方讲解员,或者旅行社工作人员,四星级以上酒店餐饮与客房服务的实用型及管理型人才。

二、专业职业规划与就业岗位群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取得两项省级精品课程立项资格。

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分为三种类型,即三年制就业班,三年制应用型高考班和五年制大专班(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其中应用型高考班毕业生通过高考后可以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五年制大专班前三年在我校就读,后两年直接升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满颁发大专毕业证书;三年制就业班毕业生通过两年学习后能够成为合格的国家导游员、地方讲解员、星级酒店餐饮和客房服务员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应用型初中级专门人才,优秀毕业生还可以在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四星级以上酒店、会展中心等单位工作,很快就能成长为领班、主管、经理等管理岗位的管理型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一)技能就业班教学计划表二:(二)对口高考班教学计划鉴于我校旅游专业历年对口高考佳绩连连,课程开设合理,目前不宜作变动,学生可自主参加校选修课目。

四、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目前学校旅游专业组共有专业教师8人,在编教师5人,聘用3人,实训指导教师1人,双师型教师2人(叶鸣蜂、储茜娟)。

根据学校旅游专业建设需要仍需配备至少3名旅游专业教师,其中理论课教师2名,实训指导教师1名。

2、学校加大力度培养2—3名骨干教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一、专业建设的背景和依据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旅游业在近5年内人才的需求会十分旺盛。

有关专家论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业和出境旅游业将会越来越兴旺,旅游业在我国已进入大发展阶段,这样中文旅游服务人才十分紧缺,我院旅游专业的就业前景将十分乐观。

旅游专业开办于2003年,旅游专业规模逐渐扩大,每年招收两个班,学生70名左右,目前旅游专业在校生三届,150余人。

依托广厦集团旅游业的大背景,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服务于浙江旅游行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科专业,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优势。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办专业特色,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熟悉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高职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1、根据我省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状况,设计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体现教学改革思想的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知识要求掌握高职层次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旅游活动中的基本礼仪知识;掌握旅行社服务、导游服务中的英语常用语;掌握旅行社、旅游风景区的基本管理与经营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导游员的基础知识及相应的实务知识。

(2)专业能力要求具备导游员的讲解与带团能力;具备旅行社、旅游风景区基层岗位员工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市场调查分析能力;具备较好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具备导游服务工作中常用英语的表达能力等。

(3)专业素质要求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1)规范教材征订,多使用高职高专类教材;(2)专业核心课程制作电子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相对完善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立与理论教育体系相互连接,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在培养计划中的比重。

4、师资建设:全面贯彻教育部对高校师资建设的要求,在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的同时,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定位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培养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相关领域从事旅游规划、管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体系与特色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必修课程:包括旅游学、旅游管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心理学等基础和核心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基础知识。

2. 选修课程:开设了多门与旅游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研究方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3. 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旅游企业实习、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1. 旅游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以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2. 旅游研究方法:通过教授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旅游研究的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师团队与师资建设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其中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博士学位。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师资建设力度,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 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3. 聘请行业专家:邀请旅游业界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或担任客座教授,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和教师。

四、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本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多家旅游企业和景区等。

旅游管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首都旅游人材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吸收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材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我系、我校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材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代码: 120223专业属性:归属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专业方向: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与专业对应的相关产业(职业领域):旅游业我系旅游管理专业下设酒店管理和旅游综合管理两个方向。

学科专业已毕业学生达 200 余人。

目前有在校 7 个班级,学生总数约为 280 人。

经历了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过程后,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1、组织研讨、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2002 年以来,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是巩固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规范各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探索新的专业方向。

2022 年我院起草了“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十一五规划”。

2、组织新的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在完成“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学院全系教师进行社会急需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 2022 年完成为了“民族旅游方向”、“旅游经济方向”、两个个专业方向的积极论证及申报工作。

3、初步形成为了较为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布局从专业布局方面看,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材的需要,从 2022 年始,我系逐步调整专业方向,增设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并开始招生。

4、积极开展申报重点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2022 年,根据国家教育部、青海省教育厅及青海大学相关文件精神,我系组织专业团队,积极申报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的重点建设,目前由于受到学科级别要求未予通过。

2022 年,我系参预国家特色专业申报。

此外, 2022 年,在上级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组建专业实验室三个,即旅游管理信息实验室、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和旅游专业形体训练室。

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方案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学院应该立足当前,抓住机遇,在旅游管理专业上进行重点专业建设。

一、建设目标1. 培养具备前沿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 建设一支教学和科研水平均高的旅游管理师资队伍,并通过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全国旅游管理教育和实践的整体水平;3. 推进旅游管理教育的改革,探索旅游管理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新发展,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二、建设内容1. 课程设置的创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对国内外旅游业的前沿研究和实践进行深入探索,积极推进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开放式课程设计,力求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升级。

1)增设旅游情报分析、旅游商品策划、旅游经济与政策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强化“精”和“深”的教学方式,全面展示旅游专业核心课程。

2)决定性削减冗长繁琐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课程,注重贯彻“追求价值、注重实践”的原则,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应该积极招募旅游管理教师,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多学科复合的旅游管理师资队伍。

1)学院应该招聘更多硕博教师,通过高薪激励、科研基金等手段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到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中来。

2)学院应该抓住优秀毕业生的机遇,吸引毕业生回到学院,同时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项目,吸引更多的在职旅游业管理人员回到学院进行深入学习提高。

3. 教学中心的建设学院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中进行从理论到实践课程设计的改革革新,以更加灵活、便捷、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旅游管理教学。

1)建立旅游管理实验室,引入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的设备,如旅游GIS、旅游大数据分析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组建旅游管理实践团队,将学生安排到实践环节进行实践调查和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5篇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5篇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5篇第一篇: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旅游专业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我系培养人才方向、办学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

一、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是我系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五年,学院学科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科专业为适应旅游业全方位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增设了管理学基础、旅游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部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拓展性,有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

另外,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性也突现鲜明的特色。

体现了社会实践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旅游文化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二)师资队伍该专业现有教师多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

(三)教学科研设备现有餐饮模拟实训室1个,客房模拟实训室1个,形体实训室1个,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二、指导思想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学院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中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其定位的目标最明显的特征无疑就是以市场为中心。

把自己推向市场,建立学校和市场联系的广泛渠道,成为整个开放市场的一部分。

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以为旅游企业输送人才为导向,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宗旨。

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调整专业口径,面向市场,把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作为开设课程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学院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业务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服务
客户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我们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如下:
(1) 培养旅游管理与创新设计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2) 建立旅游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平台,并围绕这个平台开展立
足实际、面向市场、接轨国际的专业课程体系;
(3)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领域能力的旅游管理与创新设计领
域的拔尖人才;
(4) 具有旅游领域工作经验,创新思维能力强,良好的学术素
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2.建设内容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内容包括:
(1) 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服务经济、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
的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理论课程、旅游管理与创新设计课程、旅
游资源开发和管理课程、市场营销课程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探索,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2) 研究平台建设:建立旅游业发展与创新研究平台,开展立
足实际、面向市场、接轨国际的研究工作,提升学院的学术水平和
业务能力。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汇报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汇报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汇报一、背景介绍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管理人材的培养质量和能力,我校决定将旅游管理专业列为重点专业,并进行相关建设工作。

二、专业建设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材;2.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材;3. 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材;4. 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旅游管理人材。

三、专业建设内容和举措1. 课程设置优化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将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除了基础的旅游管理理论课程外,还将增加实践课程,如旅游规划与开辟、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管理专家和学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预旅游管理领域的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3. 实践教学强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组织学生参预实地考察、实习实训、实际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与旅游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4. 实验室和设备建设为了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条件,我们将加大实验室和设备建设力度。

建设旅游管理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软件,以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所。

同时,与旅游行业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场地和设备支持。

四、专业建设成果1. 学生就业率提高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加强实践教学,我们相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得到提高。

我们将与旅游行业企业合作,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2.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专业建设的努力,我们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一) 行业背景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

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

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来自资料搜索网( ******), 海量资料下载(二)人才需求分析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

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

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

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

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条件(1) 区位优势突显休闲农业游发展前景嘉兴地处长三角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的距离均在90公里内,随着与上述城市1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随着嘉兴大文化、大市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等发展,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将成为嘉兴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 嘉兴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已有旅游品牌支撑,为休闲农业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嘉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与“潮、湖、河、海、水乡古镇”结缘,有着钱江潮、南湖红船、桐乡乌镇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嘉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出台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切实推动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目前嘉兴市已经建成海宁长安花卉科技示范园、桐乡华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秀洲田园乡村俱乐部等80多个休闲观光农庄,2008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创利税3000多万元。

嘉兴将在接轨上海中迎来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

(三)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江南水乡,为特色休闲农庄、古镇旅游、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涉外能力,掌握导游技能及古镇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基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于2002年,经过六年来的建设,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示范专业的创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 基本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02-04级均实施了毕业前顶岗实习,05级利用第5、6两学期安排了为期一年的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06、07级实行“2+1”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在外实习)。

08级实行“3+1+1+1”培养模式。

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也为今后探索更好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二) 建立了结构比较合理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学位教师5人(均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双师素质”教师3人。

同时专业还聘请来自行业和企业的5名专家和技术能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水平高,培养了具有较高层次的旅游方面的人才。

(三) 建立了满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实训室专业目前拥有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旅游信息化机房、形体训练房、情景模拟实训室,有仪器设备60多万元。

模拟导游室配有电脑、投影仪和配套的语音系统;餐饮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设备齐全,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四) 建立了相对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专业与嘉兴各大旅行社、嘉兴沙龙国际宾馆、嘉兴南湖大饭店、嘉兴阳光大酒店、苏州新城大酒店、绍兴咸亨大酒店等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

从05年起专业每年招生计划100人,平均报到率达到96%以上。

2005-2007共毕业旅游专业学生181人,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5%,经过毕业一年后的跟踪调查,单位满意率为91%。

近三年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1.41个/人。

06、07年学生“国导”考证通过率分为45%和74.5%,分别高出全省10和40个百分点。

“国导”考证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嘉职院已经成为嘉兴导游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专业建设目标(一) 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江南水乡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与江南水乡文化高度融合,与农村休闲观光充分结合,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构建“3111”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为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进行订单培养。

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整个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和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副教授以上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30%。

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 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院二期教学用房建设和嘉兴市公共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建设,加大专业投入,建成旅游虚拟仿真系统。

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

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学院的企业服务平台,建立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为旅游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

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嘉兴旅游调研和规划,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签约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使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一)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嘉兴及周边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模块化”为特征为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3学期校内基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1学期企业岗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1学期校内管理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1学期企业管理能力训练)。

经过调研分析和企业专家的开发,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思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

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古镇、休闲农庄、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旅游企业合作,组建特色班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1.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重点将《旅游英语》、《酒店管理》、《古镇旅游文化概论》、《导游业务》、《旅游企业公共关系-酒店形象设计》5门课程建成“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突出“红、古、绿、蓝、银”的江南水乡“五色”文化特色。

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进度表见表2-1。

表2-1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3. 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加大教材建设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编写5本教材。

其中争取省部级规划教材1本,其它出版教材2本,校本教材2本。

(三)以“四个一”工程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1.全面提升专职教师整体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四个一”工程,每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家以上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度的企业,通过每年组织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短期培训等措施,使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0%;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课题);每一名专业教师与一名以上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专业合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队伍;每一名专业教师每年结合课程教学项目,带领一批专业学生在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二是根据学院总体部署实施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培养工程,即“攀登工程”,计划有一名专业骨干教师能入选学院的“攀登工程”;三是实施青年教师的“培育工程”,通过三年建设,使2名青年教师能成为专业骨干。

2.切实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在现有8名专任教师的基础上,以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与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完善学术梯队。

到2011年底,专业教师总数达到22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11人,使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