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fa53f450fd0a79563d1e727e.png)
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图形的平移1 .平移的意义:平移是在不改变物体或图 形形状、大小和自身方向的情况下,把物体或 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
2 .图形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 距离。
3 .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可以根据箭头 的指向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
4 .确定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选定原图 形中的某一条线段或某一个点,数一数与平移 后图形中对应线段或对应点之间隔了几格,隔 了几格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5.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的方法:(1)找出原图形中具有代表性的点(或线 段)。
(2)将原图形各点(或线段)按要求平移。
(3)把平移后的点(或线段)顺次连接。
二、图形的旋转1 .旋转方向: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 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 旋转角度。
3.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 图形的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和关键线段。
(2)绕着旋转中心,根据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度,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线段,注意与原线段长 度相等。
(3)顺次连接所画线段的端点。
三、轴对称图形 1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 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 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对折 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出3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 称轴。
4 .我对称轴的方法:找一个图形的对称 轴,一般用对折的方法。
5 .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确定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易错点:平移了多少 格不是指原图形和平 移后的图形之间隔了 多少格,而是指原图形 和平移后的图形的对 应线段或对应点隔了 多少格。
为了区分旋转 前、后的图形,一般将 旋转前的图形改用虚 线画出来。
只有掌握旋转的 特征和三要素才能正确进行判断图形的旋转问题。
易错点:对称轴是 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 线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f933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d.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一、整数部分1. 整数加减法1.整数加法:掌握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整数减法:掌握整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理解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含义及解题方法。
2. 整数乘除法1.整数乘法:掌握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整数除法:掌握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基础运算1.简单计算:随机口算和竖式计算练习。
2.大小比较:了解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及符号。
4. 整数的应用1.数轴:了解数轴的意义,能在数轴上表示整数,理解数轴上数的相对位置。
2.温度计: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及换算。
二、分数部分1. 分数的引入1.分数的引入: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含义。
2.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2. 分数的计算1.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分数的乘除法: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分数的化简:熟练掌握分数的化简方法。
4.简便计算:掌握口算、折半、倍增、倍减等简便计算方法。
3. 分数的比较1.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分数的大小关系: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大小关系。
4. 分数的应用1.抽奖问题:用分数解决抽奖问题。
2.原材料配方:掌握使用分数配方的方法。
三、几何部分1. 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角度、面、体等。
2.平面图形的分类: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分类。
2. 角度的认识1.角度的引入:了解角度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角的分类:掌握角的分类标准及基本概念。
3.角的度量:掌握角的度量及度数符号。
3. 直线、线段和射线1.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
4. 三角形和四边形1.三角形和四边形: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定义及特点。
2.三角形的构造:了解三角形的构造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四边形的构造:掌握四边形的构造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汇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cd5787d581b6bd97f19eab1.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第一单元乘法知识点:估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1、练习: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2、28×79的积是()位数。
124×65的积是()位数。
【填空】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末尾没有0)1、用竖式计算17×243= 308×65= 175×24= 203×19=2、小杰每分钟打135个字,他打一篇文章用了28分钟,还有650个字没有打完,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3、商店购进845个书包,卖出537个。
(1)卖出的书包单价是85元,共收入多少元?(2)剩下的书包按单价65元卖,还能收入多少元?4、全国13家调查机构于1999年底对北京、大连等14个城市进行居民生活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这14个城市家庭人均月收入是821元。
这14个城市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元?5、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的公路干线中,最长的是京拉线,最短的是京塘线。
京塘线的长度是142千米,京拉线的长度大约是京塘线的27倍。
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末尾有0)练习:1、40×25的积末尾一共有()个0。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填空】2、幼儿园的王阿姨要买100个玩具模型,她带了4000元,可以买()【选择】①45元的坦克②42元的公共汽车③38元的小轿车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填空】□□×□□=1600 □□×□□=2400 □□□×□□=36004、下面四道算式中,与其他三道的积不相等的是()【选择】①190×70 ②19×700 ③19×7×10 ④19×7×1005、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3个0,这两个乘数的积的末尾至少也有3个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精品课件-《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精品课件-《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63ed6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6.png)
370000
7个十万
470000000
7个亿
56730000
7个千万
720000000
7个十亿
97400000
7个百万
7120000000
7个万
《补充习题》第13页第3题
第三关:探究实践
10枚1元的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2厘米。照这 样推算,1000枚1元的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
( 2 )米。100万枚1元的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1893370000 )>( 319360000 )
35570100000
《补充习题》第17页第4题
学以致用
中可以填哪些数?
99 375 ≈100万 43 0000000 ≈43亿 (
43 0 000000=43亿(
7865 ≈8万
83600000 ≈6亿 (
《补充习题》第17页第7题
(460050000000)(406005000000)
四千六百亿五千万
四千零六十亿零五百万
4600个亿和5000个万组成 4060个亿和500个万组成
多位数的读法
1.先分级,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 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 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 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第二关:能写会连
一.先写出下面各数,说说各由几个亿和几个万 组成,再读一读。
十六亿七千万
167000 0000
二百亿零四百万
2000400 0000
三千零六亿二千零三十万 300620300000
《补充习题》第13页第2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d8eb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8.png)
一、加减法1.1 加法在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中,加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学生将学会进位与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训练,如购物、加工等场景的计算,并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解题的讲解。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1.2 减法与加法一样,减法也是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带有借位和不借位的减法计算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减法方法解决问题。
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训练,如找零、退货等问题的解决。
二、乘法与除法2.1 乘法教学中,重点介绍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纸上练习和口头解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乘法的竖式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除法本学期还介绍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引导,如均分物品、除法运算等,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乘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乘除法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几何图形3.1 平面图形本学期的数学教材中,介绍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平面图形。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和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可以通过剪纸、拼图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些图形,从而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记忆。
3.2 立体图形本学期的数学教材中,还介绍了球体、立方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立体图形、观察周围的物体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可以通过拼装、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参与,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四、时间和容积4.1 时间本学期介绍了小时、分钟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上学时间、上课时间、作业时间等,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钟面图、钟面时间的认识和解读。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44ca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2.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所有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所有知识点包括:
1. 算式与计算
- 算式的认识和理解
- 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 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运算
2. 数的认识和整数
- 数的认识和读法
- 数的单位和换算
- 数的比较和排序
- 两位数的认识和写法
-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 小数和分数
- 小数的认识和读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 分数的认识和简化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 平方和开平方
- 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 开平方的认识和计算
5. 方向与位置
- 方向和位置的认识
- 方向与位置的描述和判断
- 方向与位置的运动和图形变换
6. 图的认识和积木
- 图形的基本属性
-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图形的旋转和对称
- 积木的认识和搭建
7. 距离和长度
- 距离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长度的比较和换算
8. 时钟和钟表
- 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 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 钟表的认识和表示
9.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
-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二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 三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三维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10. 数据和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表和分析- 数据的统计和预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276652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9.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第一章两位数的认识与比较- 十位数和个位数- 十位数是几,个位数是几- 十位数和个位数的交换律、结合律-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二章两位数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概念- 两位数的加法竖式- 两位数的减法竖式-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及方法- 检验计算结果第三章分数的认识-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分数的作用- 相等的分数- 单位分数第四章十以内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概念- 十分位和百分位- 十以内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比较第五章时间- 秒、分、时- 通读时间的读法- 刻、半刻、钟- 钟表的认识和使用第六章长度- 厘米、分米、米- 同单位长度的比较- 长度的读法- 长度的换算第七章容积- 升、分升- 容积的理解- 同单位容积的比较- 容积的读法- 容积的换算第八章图形- 定向图和非定向图- 线段、射线、直线- 角的认识-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图表表示- 表格和柱形图的制作第十章两位数的乘法- 乘法的概念- 乘法的竖式-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的分配律- 用乘法快速计算总结本册数学教材知识点繁多,需要重点理解记忆的有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两位数的加减法、分数的认识、十以内小数的认识、时间、图形等。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多做习题加以巩固,提高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第六单元 运算律(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第六单元 运算律(学生版+教师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a78ae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b.png)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知识点01:加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2:加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2. 用字母表示 :(a+b)+c=a+(b+c)。
知识点0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在连加算式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知识点04:乘法交换律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录数的位置积不变2.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05:乘法结合律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2. 用字母表示:(a×b)×c=a×(b×c)。
知识点06: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用字母表示:(a+b)×c=a×c+b×c。
知识点07:乘法运算律的应用1.在连乘算式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在求两积之和的算式中,如果乘法算式中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来计算。
知识点08: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先画图或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考点01:加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1】想一想,填一填.【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并填空即可.【解答】解:【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整数加法,属于基础题目,要熟练掌握并计算.【变式训练01】想一想,填一填.【变式训练02】8746﹣3874+1874+1254.【变式训练03】我会填.(根据运算定律填空)766+589=589+□300+600=□+□a+(b+18)=(□+□)+18295+19+105=(□+□)+19考点02:乘法运算律【典例分析02】想一想,填一填.【分析】一束百合5元,买20束需要20个5元,即20×5=100元;一束玫瑰20元,买5束需要5个20元,即5×20=100元;然后再进一步解答.【解答】解:20×5=100(元)表示20束百合的总钱数为100元;5×20=100(元)表示5束玫瑰的总钱数为100元;所以,20×5=5×20.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整数乘法的意义的灵活运用.【变式训练01】你能很快说出每盏灯笼上三个数连加的和与三个数连乘的积吗?【变式训练02】用4块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木板拼成一个广告牌(如图),已知每块木板长25dm,宽16dm,新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解答)【变式训练03】《百科知识》每套125元,《数学王国》每套35元。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df96f79b6648d7c1c746a6.png)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图形的平移:先确定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点平移到对应位置、最后连接成图。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条数: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正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注: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②找对应点、③连成图形。
【易错题、常考题】1.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条对称轴。
2.钟面上,从9:00到12:00,时针旋转了()°;从3时到3时20分,分针旋转了()°3.操作题。
将左图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将右图绕点A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4.(1)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2)把长方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知识点汇总】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例如:230045800读作:两亿三千零四万五千八百。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数的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的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等于5。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949953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5.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大全一、整数1.整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2.整数的绝对值3.两个整数的大小比较4.整数加、减、乘、除的口算与列式计算5.用正整数除负整数与用负整数除正整数6.三个及以上整数加、减、乘、除的口算与列式计算7.整数乘方二、分数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分子、分母3.分数与自然数的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关系)4.分数的通分及通分加减5.分数的简化6.整数与分数的互化(整数化分数、分数化整数、带分数化假分数)7.分数乘以整数及分数8.分数除以正整数的口算与列式计算9.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化简三、小数1.小数的概念2.小数与自然数的比较(不同小数的大小关系)3.小数运算(加、减、乘、除)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5.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6.小数的四舍五入法与精度比较四、长度、面积、体积、质量1.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概念、单位及读法2.换算不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质量单位3.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加、减、乘、除及口算计算五、时间、温度1.星期、月份、季节、日期、小时、分钟的表示及读法2.时间的加、减、口算及列式计算3.温度的概念、单位、读法与大小比较六、几何图形1.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定义2.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及读法3.角的概念及分类4.用直尺、圆规、角规等测量线段、角度5.针对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翻转、旋转)七、实数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2.分数、小数、整数、无理数之间的关系及大小比较3.实数的加、减、乘、除及口算计算以上就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梳理大全,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0556fdd852458fb760b5610.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
(错误)因为乘法计算过程中末尾也会出现0.第二单元升和毫升一.容量的理解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的体积。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1、1升(L)=1000毫升(ml 、mL)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一、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fbb25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b.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1、位置与方向(1)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2)在平面图上表明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长度单位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确定方向时选择与物体所在反响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距离必须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
(3)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有关,观测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就不同。
(4)描述路线图的方法:按行驶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例题: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2、书店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3、邮局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2、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4、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b0a7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f.png)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大数的认识1. 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有些数超过10万,达到1亿。
2. 知道亿是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 了解近似数与实际含义。
二、角的度量1. 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
2. 角的分类: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掌握方法进行口算,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 笔算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 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 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六、统计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
2. 单式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
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1. 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抽屉原理。
2. 会用鸽巢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总复习1. 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2. 通过回顾,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3. 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建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复习,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1.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转化的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类似问题,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3. 分类讨论思想:当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可以把它按照不同情况分类讨论,逐一解决问题。
4. 等量代换思想:在等量关系中可以互相代替的量可以替换。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观察、讨论、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对于数学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264b92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4.png)
2024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图形的平移1.一个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形状、大小和自身的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作平移。
2.图形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二、图形的旋转1.图形的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固定点(或轴)按某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运动叫作旋转。
2.旋转方向: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4.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 90°后的图形的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和关键线段。
(2)绕着旋转中心,根据旋转方向和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线段,注意与原线段长度相等。
(3)按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所画线段的端点。
三、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找对称轴的方法找一个图形的对称轴,一般用对折的方法。
3.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确定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2)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3)顺次连接对应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4.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第二单元知识点认识多位数一、数位和计数单位1.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叫做计数单位。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叫做数位。
3.数位顺序表。
二、数的读法1.读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亿级和万级的数都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个“亿”字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个零。
三、数的写法1.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亿级和万级的数的写法与个级的数的写法相同。
3.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 占位。
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数1.改写整万的数:先把万位后面的 4 个 0 去掉,再在剩下的数后面写上“万”字。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f38d99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1.png)
(6000000― 6)÷ =9 666666
( 70000000― 7)÷ 9= 7777777
探索规律
用下面的“十”字框在数表里框出5个数,算一算,5个数的和
与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如果5个数的和为795,你能在下
666×667+222=
7777×9999=
6666×6667+2222=
_____ × _____ =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 × _____ =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探索规律
1×1= 1
回文数
11×11= 121
111×111= 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1111111= 12345678987654321
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计算每组的前三题,再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1)12×9―8= 123×9―7=
提升练习
2.小明的计算器上的数字键“8”坏了,你能用小明的 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1036÷28
980×32
把28看成7×4的积
1036÷28 =1036÷7÷4 =37
把980看成1000-20的差
980×32 =1000×32-20×32 =32000-640 =31360
拓展练习
下面的问题各适合口算、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 先想一想,再解答。
生活中的问题
5 1 0 00 0 4 8 3 00 0 1 8 7 50 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题带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要点归纳+练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0dee8ca1c7aa00b52acbb3.png)
知识要点归纳1、已经两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和差问题)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
(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30分)1.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98元,甲比乙多12元,甲有()元,乙有()元。
2.一个长方形,如果把它的宽增加2米,面积就增加36平方米,长方形的长是()米;如果把它的长增加2米,面积就增加30平方米,长方形的宽是()米。
3.同学们排成方阵表演,每行7人,排成7行,最外面一圈一共有学生()人。
4.一根电线,用去了它的一半多5米,还剩下8米,这根电线长()米。
5.张华和王雨一共有画片96张,如果王雨给张华8张,两人的画片的张数同样多。
张华原来有画片()张,王雨原来有画片()张。
1/ 122/ 126.右图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其中一组对边的长增加了( ),那么面积增加了( )。
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7.小军收集的邮票是小明的4倍,如果小军给小明15张邮票,那么两人的邮票数正好相等,原来小明有邮票( )张,小军有邮票( )张。
8.将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增加5米或者宽增加4米后,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
原来这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 )平方米。
二、我会辨。
(每题2分,共10分)1.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减少3厘米,长方形的面积不变。
( )2.四年级有篮球和足球共36个,其中篮球比足球多6个,篮球有20个。
( )3.长是75 cm ,宽是60 cm 的长方形钢板,把它切割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00 cm 2。
( )4.买同样的练习本,哥哥比妹妹多买了8本,多花了16元,那么一本练习本2元。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2a35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2.png)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整数和小数1. 理解正负数,认识数轴。
2. 了解加法的规则,加法的运算方法。
3. 学会用一个整数减另一个整数,认识减法的特点。
4. 初步认识小数,学会读和写小数。
5. 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分数的认识与比较1. 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2. 学会用图形表示分数,并能够读取分数。
3. 比较分数的大小,掌握分数大小的规则。
三、分数的加减1. 理解分数的加法,学会分数的加法运算。
2. 理解分数的减法,学会分数的减法运算。
四、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 学会分数的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
2. 学会分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五、面积和周长1. 认识面积和周长,了解它们的意义。
2. 学习用正方形网络纸测量面积。
3. 通过练习,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4. 学会计算周长,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
六、时间和温度1. 学会读和写时间,理解时、分、秒的关系。
2. 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方法。
七、分组及猜数字游戏1. 学会以相应的规则将一组数分成多组。
2. 学习猜数字游戏,并通过游戏提高对数的掌握。
八、二维图形的认识1. 了解多边形、直线、弧线等基本图形的特点。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二维图形的特征。
九、二维图形的分类和对称1. 学会按不同特征分类二维图形。
2. 掌握图形的对称特点。
十、统计与数据1. 学习统计数据。
2. 学会观察、组织和处理数据。
以上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扩展对数的认知,掌握数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完成简单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熟悉时间和温度的读写,提高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学会统计和处理数据等技能。
通过有效的教学和练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挑战,不仅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还能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3618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c.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苏教版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方法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要点】1、《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为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2、《参观博物馆》―――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做,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后面填上0继续除。
3、《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4、《人民币兑换》―――积、商的近似值求近似值方法:积取近似值是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商取近似值是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
注意:有时会出现四不舍、五不入的情况,应根据题目的特点去求出近似数。
5、《谁爬得快》―――循环小数(1)、循环现象:生活中很多时候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
如:日出日落、时间……(2)、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
(3)、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方法与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相同,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个小数的下一位。
6、《电视广告》――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1)、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2)、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乘法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1、1升(L)=1000毫升(ml 、mL)2、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是1升。
1升水重1千克。
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毫升大约等于20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1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第四单元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
(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2、排列:(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2)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第七单元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4、衍生:(a-b)×c=a×c-b×c5、简便运算典型例题:102×35=(100+2)×35 36×101-36=36×(101-1)35×98=35×(100-2)=35×100-35×2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4、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1、4×3=12,或12÷3=4。
那么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不可以说12是倍数,或者说3是因数。
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如18的因数有:1、2、3、6、9、18。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18的倍数有:18、36、54、72、90……(省略号非常重要)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5、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个位是0、2、4、6、8的数)6、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是1、3、5、7、9的数)7、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8、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
(如:10、20、30、40……)9、一个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453各位上数字的和是4+3+5=12,因为12是3的倍数,所以453也是3的倍数。
)10、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
(或质数)如:2、3、5、7、11、13、17、19……2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
(所以“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
如:4、6、8、9、10……12、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的因数只有1个:113、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20=3+17、40=11+2、8=3+5、10=3+7、12=5+7、14=3+11=7+7、30=23+7=13+1714、100以内的素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5、三个连续自然数(3、4、5),三个连续奇数(3、5、7),三个连续偶数(4、6、8)的和都是3的倍数。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余数会变)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十二单元统计1、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①定点②写数据③连线④写日期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那么:正方形的周长:C=a×4 正方形的面积:S=a×a。
a×4或4×a通常可以写成4•a或4a;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
如果是a与1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a。
附:常用数量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ab)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工总=工效×时间工效=工总÷时间时间=工总÷时间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