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基础知识
雷暴产生的原理
雷暴产生的原理雷暴是一种气象现象,指的是大气中强烈的电荷积累和释放过程。
雷电的产生与云层中的带电粒子、空气的云雾中水滴的形成、冰晶的碰撞等多种因素有关。
接下来,我将从云层形成、水滴形成、带电粒子的产生、碰撞以及电荷分离和释放等几个方面,详细说明雷暴产生的原理。
首先,雷暴产生的基础是云层的形成。
云层是由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象现象。
当大气中的水汽饱和并降低温度时,水汽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这些微小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云层。
云层通常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等不同类型。
雷暴一般形成于高积云或层状云中。
其次,水滴形成是雷暴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云层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时会释放大量的潜热,使云层内的空气变暖,这使得云层内上升气流产生,并且云层逐渐增大。
同时,在云层中还存在冰晶,因为高层云层通常温度较低,超过了水以液态存在的温度,因此水汽首先凝结成微小的冰晶,然后在冰晶周围形成水滴。
此外,带电粒子的产生也是雷暴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带电粒子通常指的是在云层中飘浮的冰晶或水滴。
在云层中,冰晶和水滴会受到空气中的运动而发生碰撞,碰撞使得冰晶和水滴之间的电子和离子发生转移,从而形成带电粒子。
这些带电粒子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它们分别被称为正离子和负离子。
随后,带电粒子的碰撞也是雷暴产生的关键环节。
在云层中,带电粒子会随着上升气流的运动,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带电区域。
由于带电区域中带电粒子的数量较多,相互之间的碰撞频繁,从而导致带电粒子携带的电荷逐渐增多。
最后,电荷的分离和释放是雷暴产生的最核心过程。
在云层中,带电区域中的电荷逐渐增多,导致云层整体上带有较大的电荷。
然而,云层也和地面之间存在电势差,这种电势差会促使云层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分别向云底和云顶方向移动,引起电荷的分离。
当电势差足够大时,一种称为“闪电”的现象出现。
闪电是气态导体,在大气中以极高速度传导电流,并且释放大量的能量,形成明亮的光和响亮的声音。
总而言之,雷暴的产生与云层的形成、水滴的形成、带电粒子的产生与碰撞以及电荷的分离和释放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
防雷知识科普讲座-雷电学原理
灾工作。减灾司要做好灾害及服务情况的上报工作,并与教育部沟通, 强化中小学的防雷等防灾知识教育,争取进入中小学教材内容。
▪ 随后,中国气象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防雷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于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共投入4000万元开展中小学校 防雷示范工程建设。
室内家电雷电灾害事故现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雷击事故
▪ 2000年8月18日12点56分,一次闪电造成 上海证券交易所卫星接收站机房遭雷击, 全国上海股票交易(上海地区除外)行情 传输中断58分钟。在国际上造成重大影响。
2007年5月23日下午4:34分,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 业村小学突然遭受雷击,造成7人死亡,44人受伤。
▪ 城市建筑物高度和密度不断增加,增加了落雷概率。 ▪ 部分防雷设施年久失修,防雷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 ▪ 人们的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匮乏(尤其在农村)。 ▪ 另外,气候变暖会使暖性灾害性天气增多,如暴雨、
台风、雷暴、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城市的热岛效应 和污染加重也会导致雷电活动的增加。
二、雷电基础知识
2000年武汉航空公司一架客机遭遇雷雨天气坠毁, 机上38名乘客以及4名机组成员无一生还。
2007年10月28日凌晨。从首都机场飞往昆明的国航CA4174次航 班起飞后不久遭到雷击,雷达受损,致使飞机返航。
2002年7月27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雷击火 灾,过火面积4万公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森林雷击火灾。
▪ 雷击对象增多。如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视塔越来越高、 高压线、储油罐、计算机网络、社会公共服务电子系统、家 用电器、特别是微电子器件等一些低压器件,雷击的目标大 大地增多了。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雷暴是一种大气现象,包含了雷电、雨水和对流云。
它是一种气象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
雷暴是由于大气中的积聚电荷所引起的,这些电荷会在云间或云与地面之间释放,产生闪电和雷鸣声。
雷暴可参与气候系统和天气的形成,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雷暴的不同种类以及它们的活动特征。
一、多暴和高暴首先我们来介绍两种主要的雷暴类型:多暴和高暴。
1. 多暴多暴是指发展在低层大气中的小型雷暴系统。
这种类型的雷暴通常发生在夏季的下午和晚上,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
多暴一般由单个雷暴云组成,云顶高度一般不超过10公里,云体较小,垂直发展不明显。
多暴雷暴通常伴有强降雨、短时强风和偏大的冰雹。
2. 高暴高暴是指发展在高层大气中的较大型雷暴系统。
这种类型的雷暴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持续时间更长,覆盖面更广。
高暴由多个雷暴云组成,云顶高度可超过15公里,云体垂直发展明显。
高暴雷暴通常伴有强降雨、强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强烈天气现象。
二、雷雨过程雷暴的活动特征除了种类外,还表现在其雷雨过程中。
1. 准备阶段在雷暴发生之前,大气经历准备阶段。
这是一种条件性不稳定的大气状态,垂直温度递减,潜热释放等因素开始发挥作用。
此阶段积聚电荷和提供上升气流的能力逐渐增强,为雷暴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积聚阶段在准备阶段之后,大气积聚了足够的正负电荷。
正电荷会积聚在云顶,而负电荷积聚在云底。
随着电荷的积聚,电场也逐渐增强。
3. 电汇阶段当正负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电场的强度达到一个临界值,电荷之间的电压差引发闪电放电。
闪电通过云内和云与地之间的通道传导,从而释放电荷。
闪电放电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压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雷鸣声。
4. 消散阶段电汇阶段后,雷暴的活动逐渐减弱。
云内的电荷逐渐平衡,并且雷雨现象逐渐减弱,直至消散。
这个阶段往往伴有弱雨或毛毛雨。
三、不同地区的雷暴特征雷暴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和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1. 热带地区的雷暴热带地区的雷暴通常会伴随着剧烈的降雨和强风。
第一章雷暴的基本概念
2 阵雨
在雷暴云中上升气流最强区附近,一般有 一大水滴累积区,当累积量超过上升气流承托 能力时,便开始降雨。由于累积区中的水倾盆 而下,因而造成阵雨或暴雨。阵雨持续时间为 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视雷暴云的强弱及含水 量多少而定。
第二十页,共119页。
3 阵风
在雷暴云的成熟阶段,云中产生的下沉 气流冲到地表面向四周散开造成阵风。阵风 发生前风力较弱,多偏南风。阵风发生时, 风向常呈气旋式旋转,然后又呈反气旋式旋 转。移动缓慢的雷暴,云下的流出气流几乎 是径向(即向四面八方铺开)的。然而多数 情况下,在雷暴移向的下风方的风速要大于 上风方。
气温急降,相对湿度增大的突然发作的
强烈阵风。飑是强阵风的意思 。
2.形成的原因:下击暴流到地表面向四周 散开。
第四十三页,共119页。
㈡ 冰雹:
1.含义:直径大于5毫米的固体降水物。
2.共同特点: ① 较强的上升运动(ωmax>15m/s.) ② 水份累积区和最大垂直速度区的高度一般
在零度层以上。 ③ 水份累积区的含水量较为丰富,一般都不小
第二十二页,共119页。
在弱的垂直风切变中 的孤立雷暴模型
第二十三页,共119页。
四、“稳定状态”的强雷暴的结构
基本概念 飑暴:以强烈阵风为主的强雷暴
雹暴:以严重降雹为主的强雷暴 生命史:较长,几小时--十几小时
在强垂直切变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十四页,共119页。
超级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龙卷风暴、飑线是 常见的强风暴
4.天气现象:大风、冰雹、龙卷。飑线过境 时,风向突变、风速急增、气压骤升、气温剧 降同时伴有雷暴、暴雨。
飑线发生之前多属晴好天气,气温较高, 风力微弱,风向很乱或多偏南风,空气湿度 较大,天气闷热,具备雷雨条件。
雷电知识共享
6
雷电基础知识 感应雷:雷电感应和感应过电 压,通常有静电感应与电磁 感应两大类,主要由雷云产 生静电感应和雷电流产生的 电磁感应引起的。
7
雷电基础知识
静电感应放电:雷云接近地面时,在某些 凸出物顶部或架空线路上感应出大量的 电荷,一旦雷云和某些凸出物顶部或架 空线路上的某一部位进行放电时,这部 分电荷就会失去束缚,并采用雷电波的 方式沿着凸出物或架空线路迅速传播进 行放电,这就是静电感应放电或静电感 应过电压。
8
雷电基础知识
电磁感应电压:雷击以后巨大的 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 的强磁场,该强磁场在其附近的 金属导体上感应出较高电压,这 就是电磁感应电压。
接闪器可以是避雷针、避雷线、 避雷网或避雷带。
26
防雷方法
引下线也称接地线,用于将雷 电接受装置与接地装置连接 起来,是一种导电良好的金 属导体。
27
防雷方法
接地装置是接地线与接地体的 总称。用于把雷电引入大地 中,故应与大地良好地接触。
28
防雷方法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 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 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于保 护建筑物。
号 地区 全年雷暴日数(d/年)
京市
徽省
霍山 44.7
门特别行政区
庆市
建省
34
防雷方法
全国53年(1954~2006)平均雷电日数分布图
35
防雷方法
滚球法(Rolling ball method)是一种 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方法。它的计 算原理为以某一规定半径的球体,在 装有接闪器的建筑物上滚过,滚球体 由于受建筑物上所安装的接闪器的阻 挡而无法触及某些范围,把这些范围 认为是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这就是滚 球法。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天空中的云团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荷并聚集形成雷云,当云层对地面产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形成放电通道,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雷电危害识别雷电危害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和人体等,造成直接损害;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导致设备过热、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是指雷电沿输电线路侵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雷设施与设备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接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防雷安全措施1.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并与地下连接线良好连接。
2. 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进行接地处理,以避免雷电击中设备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
3. 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子设备应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
4. 防雷宣传教育:加强防雷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防雷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及设备。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在遭遇雷电天气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及时关闭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切断电源和信号线路。
2. 避免在空旷地区停留,尽量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
3. 不要在树下、金属物体附近停留,避免使用金属雨伞等物品。
4.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应关闭车窗、收音机天线,避免接打手机。
5. 在雷电天气结束后,应尽快离开躲雨的建筑物,以防积水带电伤人。
同时,需要了解基本的救援常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六、防雷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雷安全法规和标准。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时事热点总结:雷暴(含习题专练)
一、雷暴的概念及特征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
它产生在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
雷暴来临时一般会带来以下天气变化气温雷暴来临气温下降气压雷暴移来之前气压一直下降雷暴临近时气压开始上升风雷暴移来之前风向雷暴吹去;雷暴移来,风向雷暴前方吹去;冷空气中心过后,风吹向雷暴后方阵雨阵风后,一般是强度较大的阵雨雷电云与地面、云与云间都会出现闪电。
雷暴虽然是一种强烈的天气,但它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
Ø积云阶段:云中没有降水和下沉气流出现;Ø成熟阶段:有降水和下沉气流出现;Ø消亡阶段:云中以下沉运动为主、上升减弱二、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根据形成雷暴的冲击力可以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锋面雷暴。
1热雷暴由热力对流产生的雷暴称热雷暴夏季:白天,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晚上,热雷暴也可能在高空出现。
冬季:热雷暴可能出现在沿海地区;当冷的潮湿空气移动到暖海面上时形成。
特征:范围小、孤立分散、各个雷暴云间通常有间隙,有明显的日变化;大陆上: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入夜后逐渐消散。
海洋湖泊:出现在夜间或黎明,白天减弱和消散。
2地形雷暴暖湿空气在山脉迎风坡被迫抬升形成常很快形成,雷暴云沿山脉走向成行出现而不大移动,且面积较大;云中气流剧烈,降水强度大,有时还会降冰雹;云底高度较低,常能遮住整个山头。
3锋面雷暴冷暖空气相遇形成冷锋雷暴冷空气强烈冲击暖湿不稳定空气而形成,锋面坡度大、移动快、暖空气不稳定、湿度大时,有利于冷锋雷暴的形成。
准静止锋雷暴由暖湿不稳定空气沿锋面上升,或由低层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多产生在后半夜,白天减弱或消散。
暖锋雷暴不如冷锋雷暴强烈,与准静止锋雷暴相似,夜间出现更多些。
三、图解雷暴的分布与危害四、避雷常识雷暴发生时您如果还在户外,要注意下面几点:(1)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常常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
了解雷电的基本知识对于人们预防和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形成原因、分类、特点以及安全防范措施。
一、形成原因雷电的形成是由于云层中存在大量的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在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场。
当云层中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云与地面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造成雷电。
二、分类雷电可以分为云地闪、云云闪和地云闪三种类型。
1. 云地闪:云与地面之间产生放电,这是最常见的类型。
云地闪的路径通常是从云底部开始,向地面延伸,同时伴有明亮的闪电和巨大的雷声。
2. 云云闪:云与云之间发生放电。
这种类型的雷电通常出现在大型雷暴云中,云与云之间的闪电远比云地闪弱。
3. 地云闪:地面与云之间产生放电。
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雷电较为罕见,但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如沙尘暴或火山喷发时,地云闪可能会发生。
三、特点1. 闪电:雷电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闪电,它是由于电荷释放而产生的强光现象。
闪电通常伴随着巨大的雷声,而闪电的形态可以是直线、分叉状、弧形等各种形状。
2. 雷声:雷电产生时,由于电流通过致密的大气,会产生巨大的声响,称为雷声。
雷声的声音强烈而深沉,经常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 电磁辐射:雷电释放的强大电磁辐射是雷电危险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对人体的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危害。
四、安全防范措施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人们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避免户外活动:在雷电天气中,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露天空旷的场所。
如果无法避免必须外出,请选择高大的建筑物或车辆作为避雷对象。
2. 远离高大物体:雷电通常会选择最高最突出的物体进行放电。
在雷电天气中,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3. 就地躲避:如果被困在室外,远离高大物体,蹲下来,让身体尽量接触地面,将身体卷曲成一个球状,以减少雷击伤害。
防雷基础知识
防雷基础知识防雷知识1.基础知识雷电是⼀种常见的⾃然现象,在世界上每天约形成44000个雷暴中⼼,发⽣800万次雷闪放电,平均每秒放电100次左右,可见雷电活动是相当频繁的。
通常,雷云形成之后,雷云对⼤地哪⼀点放电,虽然因素复杂多变,但客观上仍存在⼀定的规律。
通常雷击点选择在地⾯电场强度最⼤的地⽅,也就是在地⾯电荷最集中的地⽅,从那⾥升起迎⾯先导。
地⾯上导电良好和地形特别突出的地⽅,⽐附近其它地⽅密集了更多的电荷,那⾥的电场强度也就越⼤,成为遭受雷击的⽬标。
在地⾯上特别突出的地⽅,离雷云最近,其尖端电场强度最⼤。
例如旷野中孤⽴的⼤树、⾼塔或单独的房屋、⼩丘顶部、房屋群中最⾼的建筑物的尖顶、屋脊、烟囱、避雷针、避雷线等,都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
雷击会严重损害建筑物、电⽓设备和电⼦设备。
数⼗乃⾄⼀、⼆百千安的雷电冲击电流,具有巨⼤的电磁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雷电冲击电流流过被击物体形成幅值很⾼的冲击电压波,使电⽓设备绝缘破坏;冲击电流的电动⼒作⽤,使被击物体炸裂;冲击电流使导线等⾦属物体温度突然升⾼,以致熔断毁坏。
其中以第⼀种情况的破坏性最⼤,也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
由于雷击作为⼀种强⼤⾃然⼒的爆发,⽬前的⼈类是⽆法制⽌的。
⼈们⼒所能及的主要是设法去预防和限制它的破坏性。
这就要求装设防雷保护装置,采⽤防雷保护措施。
1.1雷电特性和危害1.1.1雷云带电的原因雷电放电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
雷云带电原因的解释很多,但还没有获得⽐较满意的⼀致认识。
⼀般认为雷云是在有利的⼤⽓和⼤地条件下,由强⼤的潮湿的热⽓流不断上升进⼊稀薄的⼤⽓层冷凝的结果。
强烈的上升⽓流穿过云层,⽔滴被撞分裂带电。
轻微的⽔沫带负电,被风吹得较⾼,形成⼤块得带负电的雷云;⼤滴⽔珠带正电,凝聚成⾬下降,或悬浮在云中,形成⼀些局部带正电的区域。
实测表明,在5~10km的⾼度主要是正电荷的云层,在1~5km的⾼度主要是负电荷的云层,但在云层的底部也有⼀块不⼤区域的正电荷聚集。
雷电基础知识
2012年
版本V20120101
目 录
• 一、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 二、雷电的入侵途径
• 三、雷电的综合防护 • 四、雷迅电涌防护产品
第2页,回目录
一、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一、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第3页,回目录
云的起电理论
关于云的起电理论很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圆满地解释上述的所有问 题,因为大气的运动在实验室里是模拟不出来的。 下面介绍四种比较完善的理论。 1、温差起电理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块物体冷热不均,则热端带负电,冷端 带正电。云中 的冰晶、水滴、冰雹等,因接触、碰并、破碎、摩擦等作用, 使得冰晶带正电,水滴、冰雹等带负电。冰晶的密度小于水滴,小而轻,漂浮 在云的上部,因此云的上部通常带正电。 2、感应起电理论:在晴天电场的作用下,云滴被极化,使它们下半部带正电, 上半部带负电,通过云内的运动,产生上正下负两个主要的电荷中心,两个中 心建立后,方向向下的电场得以加强,便会产生一个正反馈机制。 3、切割磁力线理论:北半球的云在大陆架上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而地球的磁力 线则是由南极指向北极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正电荷向上移动,负电荷向下运动。
据中国气象局不完全统计,在1997年到2006年的10年间,全国因雷 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200多起,每 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仅从2004年到2006年,就发生雷电 灾害39900起,造成4514人伤亡,直接经济达数十亿元。 中国民政部日前公布的情况显示,2007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 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25人,其中因雷击死亡近 600人,雷击致死的比重从2006年的14%上升为25%,因灾直接经济损 失2363亿元。
底部还分 布了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正电荷
关于雷电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关于雷电的基础知识有哪些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我们对雷电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雷电的基础知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雷电的基本知识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雷云形成的内因;雷云的形成也与自然界的地形以及气象条件有关。
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
1、热雷电是夏天经常在午后发生的一种雷电,经常伴有暴雨或冰雹。
热雷电形成很快、持续时间不长,1~2小时;雷区长度不超过200~300km,宽度不超过几十千米。
热雷电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空气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已近饱和,这是形成热雷电的必要因素。
(2)晴朗的夏天、烈日当头,地面受到持久暴晒,靠近地面的潮湿空气的温度迅速提高,人们感到闷热,这是形成热雷电的必要条件。
(3)无风或小风,造成空气湿度和温度不均匀。
无风或小风的原因可能是这里气流变化不大,也可能是地形的缘故(如山中盆地)。
上述条件逐渐形成云层,同时云层因极化而形成雷云。
出现上述条件的地点多在内陆地带,尤其是山谷、盆地。
2、强大的冷气流或暖气流同时侵入某处,冷暖空气接触的锋面或附近可产生冷锋雷电。
(1)冷锋雷(或叫寒潮雷)的形成是强大的冷气流由北向南入侵时,因冷空气较重,所以冷气流就像一个楔子插到原来较暖而潮湿的空气下面,迫使暖空上升,热而潮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水蒸气达到饱和,逐渐形成雷云。
冷锋雷是雷电中最强烈的一种,通常都伴随着暴雨,危害很大。
这种雷雨一般沿锋面几百千米长、20~60km宽的带形地区发展,锋面移动速度每小时50~60km,最高可达每小时100km。
(2)暖锋雷(或叫热潮雷)的形成是当暖气流移动到冷空气地区,逐渐爬到冷空气上面所引起的。
它的发生一般比冷锋雷缓和,很少发生强烈的雷雨。
3、地形雷电一般出现在地形空旷地区,它的规模较小,但比较频繁。
雷电的现象介绍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
地理雷暴知识点总结
地理雷暴知识点总结雷暴是一种天气现象,包括雷电、雷雨、暴风等。
雷暴在地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与气候、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对地理雷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天气现象。
一、雷暴的形成原因雷暴是由于大气中存在不稳定的气团而导致的天气现象。
通常情况下,雷暴是在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相遇的地方形成的。
当暖湿气流与冷干气流相遇时,暖空气会被迫上升,形成冷暖空气交汇的结构。
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会凝结成云,并逐渐形成雷暴云。
当云层内部的水汽和冰粒子碰撞时,会产生静电,最终形成闪电和雷声。
二、雷暴的地理分布雷暴在地理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通常集中在赤道附近和副热带地区。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环流比较活跃,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相遇的机会较多,因此雷暴活动比较频繁。
在副热带地区,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也容易相遇,因此雷暴活动也比较常见。
另外,雷暴在陆地和海洋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由于海洋面积较大,水汽蒸发较多,暖湿气流相对较多,因此海洋地区的雷暴活动相对较频繁。
而在陆地上,由于地表温度差异较大,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的相遇机会也比较多,因此雷暴活动也比较常见。
三、雷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雷暴对人类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包括交通、农业、生活等方面。
1. 交通方面:雷暴过程中,会伴随着强风、大雨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风可能会导致树木倒塌、电线断裂等现象,影响道路的通畅;大雨可能会造成道路积水、泥石流等现象,也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困扰。
2. 农业方面:雷暴过程中的强风、大雨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例如,大风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折损、倒伏等现象;大雨可能会导致农田积水、土壤冲刷等现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 生活方面:雷暴过程中的闪电、雷声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例如,闪电可能会造成火灾、电力设备故障等现象;雷声可能会导致动物受惊、婴幼儿哭闹等现象,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雷雨飞行知识点总结
雷雨飞行知识点总结一、雷暴天气的特点1. 速度快:雷暴云团的移动速度可高达20-30m/s;2. 能见度差:雷暴天气常伴随着大风、暴雨和冰雹等恶劣天气,能见度差;3. 索状云:索状云是因为在垂直方向上的膨胀极为剧烈,而造成对流流场中上升气块的迭加,形成的雷暴云类型。
二、飞行器与雷暴天气的相互作用雷暴天气对飞行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空气流:飞行器在雷暴天气中可能会遇到强烈的对流气流,瞬间的气流变化可能会对飞行造成冲击;2. 飞机静电:雷暴天气中,飞机周围的静电场非常复杂,静电对飞行器的影响也很大,可能导致飞机设备故障、雷击等问题;3. 风切变:雷暴天气中的风切变是一种极端气象现象,对飞行造成了非常大的危险;4. 冰雹:如果遇到冰雹,会对飞行器的机身和飞行性能造成很大影响。
三、雷雨飞行的基本原则和策略1. 避让:雷雨天气的基本原则是要避让,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能选择在雷暴天气中飞行;2. 提前预警:飞行前要通过气象预报等渠道获取雷暴天气的信息,提前预警;3. 决策灵活:一旦遇到雷暴天气,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策,根据天气发展趋势和飞行器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4. 安全导航:在雷雨飞行中,要严格遵守航线规划,尽量避开雷暴区域,确保飞行的安全。
四、雷雨飞行中的紧急情况处理在雷雨飞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包括静电放电、雷击等,飞行员要根据情况及时处理,确保飞行的安全。
1. 静电放电:当飞机在雷暴天气中时,由于外部环境中存在强静电场,容易形成静电放电。
当飞行员发现静电放电时,应立即关闭涡轮发动机,关闭所有的电子设备,进入紧急降落程序。
2. 雷击:当飞机遭遇雷击时,可能导致飞机电子设备受损或失效,甚至会造成飞机结构受损。
飞行员应及时通报空管,按照紧急降落程序,尽快安全着陆。
五、相关法规在进行雷雨飞行时,飞行员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飞行的安全。
根据《民用航空法》规定,雷暴天气下的飞行行为需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雷电安全防护培训
物资保障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水 材料、临时供电设备等,以备 不时之需。
保险索赔
如有必要,及时联系保险公司 进行索赔,降低财产损失。
04
雷电安全教育
提高防雷意识
意识到雷电的危害
让人们了解雷电的破坏力和对生命财产的威胁,提高对雷电的重视程度。
意识到防雷的重要性
让人们明白防雷是保护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增强防雷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05
雷电安全检查与维护
定期安全检查
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 安全检查,确保设施 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对防雷设施的性能进 行测试,确保设施能 够正常工作。
对防雷设施进行外观 检查,查看设施是否 有损坏或老化现象。
设备维护与保养
对防雷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 养,保持设施的清洁和良好状态
。
对防雷设施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 和更换,确保设施的可靠性和安
总结词
掌握雷电的活动规律和预警信号是避免雷电灾害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雷电活动通常在夏季和初秋季节较为频繁,通常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出现。预警信号通常包括雷电黄色预警、橙色 预警和红色预警,分别表示雷电活动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将有较大雷电活动或即将发生严重雷电灾害,公众应采 取相应防护措施。
02
雷电防护措施
室外雷电防护
避免在空旷地、水域、高地停留
01
在室外时,应尽量远离空旷地、水域和高地,避免成为雷电攻
击的目标。
不要使用金属物品
02
在室外时,应避免使用金属工具、车辆等物品,以防引雷。
寻找避雷场所
03
在室外遇到雷电天气,应尽快寻找避雷场所,如建筑物、汽车
内等。
气象雷暴
雷暴“雷暴”一词指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的放电现象,同时也指产生这种现象的天气系统。
雷暴一般伴有阵雨,有时则伴有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天气现象。
通常把只伴有阵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而把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
1.雷暴的结构及雷暴的天气成因一、雷暴的形成条件雷暴是由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产生的,形成强烈的积雨云需要如下三个条件:(1)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气层(2)充沛的水汽(3)足够的冲击力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天气,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大气层具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强烈对流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充沛的水汽,一般是形成庞大的积雨云体,兴雨降雹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雷鸣、闪电、及强风所需的能量都是从云中水汽凝结时释放潜热得到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雷暴是自我发展的:产生的降水越多,被释放到雷暴中的能量也越多。
但大气中不稳定能量和水汽的存在,只具备了发生雷暴的可能性,要使可能变为现实,还需有促使空气上升达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冲击力,这样,不稳定能量才能释放出来,上升气流才能猛烈的发展,形成雷暴云。
大气中的冲击力有:地表受热不均;地形抬升;锋面、气旋、槽线、低涡等天气系统所引起的辐合上升运动等。
产生雷暴的三个条件,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侧重。
在潮湿的不稳定气团中,能否形成雷暴主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冲击力;在山区,抬升作用经常存在,是否有雷暴产生就主要看有没有暖湿不稳定气层。
在夏季,发生雷暴之前常常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就说明大气低层气温高、层结不稳定、水汽含量大,这时,如果有冲击力作用,就可以产生雷暴。
二、一般雷暴的结构和天气雷暴的结构和天气实际上是指雷暴云的结构和天气,雷暴云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一般雷暴和强烈雷暴。
(一)一般雷暴单体的生命史构成雷暴云的每一个积雨云称为雷暴单体。
雷暴单体是一个对流单元,它是构成雷暴云的基本单位。
防雷专业基础知识
防雷专业基础知识内容提要:●雷电基础知识(形成、效应、主要参数)●建筑物防雷防雷系统,建筑物分级(有关参数),滚球半径,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冲击接地电阻,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等电位连接的要求、防闪络措施、屏蔽、电涌保护)●电涌保护(电源、信号SPD的器件分类, 特性,使用)●防雷有关器件知识●接地电阻的计算及测量1.雷电基础知识1.1雷电的形成空中的尘埃、云滴、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
一部分带电荷的云层对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有巨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即闪电)。
1.2雷电的主要参数●有统计,云层对地面的闪电次数为每秒钟100次(全球范围),还有一种说法任一时刻全球表面(包括云间和云对地)连续发生1000个雷暴。
●雷云对地放电的电流蜂值从几千安到数百千安。
大多数为几十千安,超过100千安的约有10% 。
●雷电流击中物体产生的瞬时单位能量可达到几百万到上千万焦耳/欧姆。
瞬时的功率非常之大。
●直击雷的电压的可达几百万伏甚至几千万伏。
●雷电流的持续时间只有几十到几百微秒。
1.3雷电的危害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灾表现出现的新特点:●受灾面大大扩大,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计算机、电子工业、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雷灾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在微电子器件设备上,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
●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三四千人,财产损失近50—100亿元人民币。
1.4雷电的活动规律1.4.1随机性:雷电发生的地点、时间、强度都是随机的,不能准确预报。
因此一般是按统计规律去研究雷击。
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
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
它产生在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
产生雷暴的积雨云,称做雷暴云。
【雷暴发生的条件】雷暴会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并且会制造大量的雨水或冰晶。
通常其发生有三种特定情况:地球大气层低空带的湿度很高,这可以由露点温度观察得到高空与低空的温度差异极大,亦即是气温递减率极大冷锋(使暖气团抬升)受到外力的逼迫而汇聚对流天气的形成条件①水汽条件充沛的水汽②对流的形成不稳定层结大气中需要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存储抬升条件足够的冲击力对流发展的决定因素不稳定层结(大气的不稳定能量)阻挡层的破坏:地面加热、有组织的垂直运动抬升条件(对流冲击力)热力:自由对流或热力对流动力:地形抬升、锋面抬升系统性的上升运动:槽线、切变线、低压、低涡PS:阻挡层是指温度递减率很小、等温或逆温的气层。
又称:稳定层、等温层、逆温层,还常称“暖盖”。
作用:①限制、抑制对流的发展;②积聚不稳定能量,使积聚的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
【雷暴的分类】根据冲击力可以将雷暴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天气系统雷暴(锋面雷暴、冷涡雷暴、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地形雷暴:它是暖湿不稳定空气在山脉迎风坡被强迫抬升而形成的雷暴。
在山岭地区,当暖空气经过山坡被强迫上升时,在山地迎风的一面空气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变冷而形成雷云;但到了山肪背风的那一面,空气沿山坡下沉,温度升高,雷雨消散或减弱。
特别是在滨海的山岳地带,近海的一面山坡上便常易有雷雨发生,这是由于海风潮气特重的缘故。
热雷暴:因热力抬升作用而形成,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
常常出现在大陆夏季闷热、无风和晴朗的夏天的午后。
锋面雷暴:在两个大的气团移动的界面上,也就是在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的锋面上发展起来的雷暴。
这时冷空气总在暖空气下面,排挤暖而湿的空气,并把它抬升起来,于是引起当地的天气的急剧变化。
冷锋、暖锋、静止锋上都可产生雷暴,但以冷锋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较强,而暖锋雷暴较少。
防雷知识,雷雨天气避雷知识,小学生防雷知识,防雷电知识
甲级防雷资质 军工品质 普天防雷
手册包括:小学生防雷知识 防雷基础知识 防雷电知识 安全防雷知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防雷知识讲座
防雷二十问答
一、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 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 (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 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 25-30KV/cm),开始游离放 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 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 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 (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二、什么叫跨步电压? 答:跨步电压是雷电击中地面物,雷电流泄入大地并在土壤中散流开,由 于土壤电阻率有一定分布,雷电流在地面上各点间就出现电位降,靠近雷击点, 电流密度越大,电位降也就越大。如果人站在或行走在落雷点附近,在两脚间 的电位降可使雷电流通过两脚和躯干的下部,人就会被击伤。这两脚间的电位 降叫"跨步电压"。 三、在一类防雷中为什么在安装的独立避雷针(包括其防雷接地装置)至 少距被保护的建筑物之间距离≥3 米。 答:为了防止独立针遭直击雷击时对被保护物的反击。 四、什么叫均压环? 在建筑防雷设计时,对均压环的设计有什么要求? 答: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 带。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 30 米,二类 45 米,三类 60 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暴:雷电是积雨云强烈发展阶段产生的闪电雷鸣现象,气象上称之为雷暴.
雷暴发展的三个主要条件:
(1)非常湿润的空气(干燥空气没有水分子,水分子摩擦运动才产生雷暴)
(2)潜在的大气不稳定性(气体运动)
(3)靠近地面的空气产生上升的运动
地闪类型_正闪击雷(正电荷到地面)、负闪击雷(负电荷到地面)
雷暴的半径为10~20公里,速度20~30公里,雷鸣距离为15公里(超过15公里观测场观测不到会记为无雷暴,所以观测场有局限性的,所以用闪电定位系统弥补)
有闪电产生就叫雷暴日,不管是多少次闪电,雷暴是通过耳朵观测的
雷暴持续时间:温带的弱雷暴1小时;夏天强雷暴约为3小时以上
起电(放电):地球携带5X105库伦(电荷单位)净负电荷,产生向下的大气电场,的地表场强(米/伏)值约130伏。
所以高层大气相对于地面约+30万伏的平均电位。
特点:时间段、范围广、频率高
雷暴形成其实就是闪电的形成
南方雷暴比西北雷暴强、多(看三个条件,南方湿润)
闪电可在云内(云内闪)、云间(云际闪)、云地(云地闪)之间产生
现在云内、然后才到地面
一般在云内、云间闪电、云地闪只占6分之1
雷暴统计特征:我国每年雷暴日为70天,主要在南部地区
雷暴日数4个等级
少雷(<15)西藏;中雷(15-40)中部地区;多雷(41-90)南方;强雷(>90)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云中电压击破空气中水分子到达地面就是闪电,那个地方容易被击穿,则闪电往那个方向走,分支为走错路(缺少水分和电荷),打不穿了。
主通道吸收的水分多,吸收的电荷也多
中和:云中的负(正)电荷流向大地时,大地的正(负)电荷就主动去迎向它。
迎向点就是容易遭雷击的地方(高楼、湖边、楼角),每增加一米,闪电击穿的距离就减少600千伏
电视塔遭雷击,还会影响周边的电力系统,因为会产生电磁脉冲,所以买楼不要在超高层建筑周边。
雷也会想,我不打巨人我打谁。
一般打高、湿的
大的闪电直径到1米,小的几十厘米
球雷:带电荷的球体,随空气而动,比较少见,碰到金属会产生爆炸
雷达拼图:红色——雷暴能产生闪电地方(>50db),绿色、蓝色——雷暴不能产生闪电(5db~3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