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
添加项标题
城市规划: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城市规划中,提高城市居住 环境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添加项标题
乡村发展: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乡村发展中,推动乡村经济 的转型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添加项标题
绿色建筑: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 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添加项标题
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理论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 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人居环境理论 的发展历程
人居环境理论 的研究重点
人居环境理论 的研究方法
人居环境理论 的应用实践
人居环境理论 的未来展望
PART ONE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背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 施
理论来源:国外人居环境 理论
PART THREE
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 实验、观察等方 法收集数据,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以验证或推
翻假设。
添加标题
实证研究在人居环 境理论研究中的应 用:对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环境监 测等领域进行实证 研究,以了解人居 环境的质量和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
添加标题
实证研究的优点: 能够提供客观、
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理论中的应用实践需要注重创新和多元化,以满足不同人群 的需求,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和适应性。
城市环境治理:改 善城市居住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农村环境治理: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 复工作,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污染治理:加 大环境污染治理力 度,改善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2 人居 生态环境 的构建
当前世界范 围内,在可持续发展思想 的指导 下, 人们不断地为 了创造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而 努力。在这种环境下 ,使得规划师和建筑师开始 重新认识和评判人、建筑与环境的关 系,促使树 立新的建筑与规划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些重 要的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得到发展 ,并产生了 些新规划思想和新 的建筑形式。如 “ 城市规划
一
生态内涵等方面体现生态环境特色;6 )设计思想 的转化 :规划设计 中应 充分尊重和利用小 区的景 观资源和生态资产 ,利用 城市生 态原理和整体 、
具备以下特性 : 11 自然性 . 人居环境应建立正确 的人与 自然关 系 ,尊重
员会发表了 《 我们共同的未来》 ,全面地 阐述 了可 持续发展 的理念 ,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
之间的协调发展。1 4年我国公布了 《 9 9 中国 2 世 l 纪议程—— 中国 2 世 纪人 1、环 境与发展 白皮 1 : 3
然及社会生态服务功能,提供适宜 于人 的室内外 栖息环境 , 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4 )人文生态的转
化 :强化住区的 自然生态 和社会生态环境 ,加强 社 区人文生态交流 ,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和参与
能力 ; )建 筑形态的转化 :建筑风 格的整合性 、 5
与环境的融合性 、建筑物和构筑物 的 自然及人文
随着经济实力 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
们对城市在景观 、人 文、经济、建筑、交通 、环 境和生活质量方 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不
自然环境 即城市居 民生活周 围的 自然环 境,
它包括 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 ,而后者与人类生活 最为密切 ,它包 括如气 候、生 物 、水体 、大地 、
人居环境贯穿着 以人为本 的理念,体现对社 会生活的人本关怀。居住 区环境的个性美能赋予
《2024年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及对策研究》范文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如何有效地整治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已成为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径和对策,以期为未来的农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卫生状况不佳、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提升。
三、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如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等,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健康需求。
(二)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处置,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根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业、林业、渔业等绿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政策法规完善政策法规是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的关键。
我们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对策建议(一)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涉及自身生活质量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都市到乡村,住宅小区的建设飞速发展。
住宅小区的功能从原来单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发展到现在,还要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教育、交往等其他方面的需求。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人居环境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我国目前的人居环境建设现状,探讨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人居环境;生态;可持续;以人为本;城市绿化;山水意识一、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分析人居环境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到逐步地利用自然,再到主动地改造自然。
从发展速度上来说,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其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消费需求从最初的简单的衣食住行的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这样,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的生态意识也逐步提高,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人居环境的关注点逐渐从原来的关注住房的舒适程度,到后来注重住宅周边的品质,再扩大到现在的对于一个城市建设的关注,甚至从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来追求这样的理想的环境。
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被人们熟悉和关注,城市建设、住宅建设,以人为本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出来。
尽管如此,在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影响着我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由于小区建设市场的规划和开发的相关环境不健全,我国现行居住规划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具体表现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某些地方政府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越位或不到位、企业和开发商为了经济利益而钻法律法规的漏洞等方方面面。
城市人居环境优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优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保障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的意义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健康、安全、舒适、美好的生活空间,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这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城市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污染,例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这些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过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减少这些污染的存在,有助于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次,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一个舒适、安全、美好的城市环境会让居民感到愉悦和自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最后,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对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雨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同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这些都需要依赖于优质的城市人居环境。
二、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的路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逐步改进来实现。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出发进行探索。
第一,加强城市环保建设。
城市环保建设是实现优质人居环境的基础。
城市应该强化环保工作,加大环保投入,建设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空气、饮用水、土地等环境资源,特别是要加强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控制。
第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服务的前提。
城市需要加强交通、水电、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保障。
同时还需要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加快城市森林、湿地、水系等生态空间的建设和保护,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三,完善城市规划建设。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作者:熊章正刘凯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年第11期如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遍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
各个国家的政府和学术团体以及个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推广与实践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人类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以及进化的基础,也是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的前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意识不断觉醒,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斷发展,人们享受充裕物质、便捷生活设施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人居环境问题。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城市规划、建设之类的各种复杂问题,人居环境的体系并不完善。
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不断增加,人居环境受到威胁,限制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所以,对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具有现实及深远的意义。
本文从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中国人居环境目前的状况,探索如何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居环境概述(一)人居环境的概念本质上,人居环境就是人们密集居住的地方,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总称。
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表面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利用和改变自然的主要场所。
(二)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及现状虽然人居环境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缺乏系统的研究。
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人口、住房需求量猛增,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
这些问题引发人们的担忧。
联合国在1972年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环境发展会议,都引发了对人居环境研究和实践的激增。
1990年以来,中国人居环境的研究表现出了全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特点。
目前,中国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个是以大学和国家科学研究所的学术领导者为中心;第二个是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由多个大学或其他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部门;第三个是不同层次的研究团队。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发展节能建筑
( ) 全 面 贯 彻 民 用 建 筑 节 1 能 管 理 规 定 第 7 6号 建 设 部 部 长 令 ,全 面 实 施 建 筑 节 能 5 % 新 标 0 准 ;( 2)积 极 开 展 城 市 供 热 按 热 量 计量 收 费制 度改革 ;( 3) 加 快 过 渡 地 区 和 南 方 炎 热 地 区 建 筑 节
经 济 现 状 和 发 展 水 平 的 安 全 、 可
靠 、高 效 、低 能 耗 、低 投 资的 工 艺
技 术 和 配套 设备 。
势 很 不 相 称 。面 临 的 主 要 问 题 有 : 在 人 居 环 境 领 域 内 , 资 源 的
合 理 利 用 与 环 境 的 改 善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 尤 其 是 水 资 源 的 节 约 与 污
技 术政 策 研 究 与制 定 。
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
从 总 体 上 讲 , 我 国 城 市 污 水
再 生利 用 工 作 尚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城 市 污 水 再 生 利 用 率 和 工 程 建 设
规 模 与 我 国水 资 源短 缺 的 严峻 形
的 科 技 攻 关 , 研 究 开 发 适 合 中 国
居 环 境 ,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面
与推 广 。
因 此 今 后 的 发 展 对 策 主 要 应 从 以下 几 个方 面 来进 行 : ( 1) 制 定 城 市 水 资 源 综 合 利
临 的主 要 课题 。
18 9 1年 5月 ,联 合 国 自然 资 源 委 员 会 正 式 把 地 下 空 间 列 为 重 要 的 自然 资 源 。 国 外 很 多 城 市 制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类在城市中的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因此,如何在保证人居环境品质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需研究的议题。
一、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人居环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城市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不合理,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措施,实现两者间的协调发展。
二、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要想实现良好的人居环境,必须提高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在规划方面,应将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等因素考虑进去,以达到尊重城市自身特点的目的。
在设计方面,应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倡导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绿色环保性能,提高建筑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处理上,应该注重人性化设计,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人们可能更注重建筑的美观和奢华,而忽略了节能环保这一方面。
现如今,人们更趋于注重建筑节能和环保性能。
我们应该遵循“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尽量减少建筑所消耗的能源,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建筑节能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减少建筑物的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四、城市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们对城市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环保和生态。
通过建设公园、花园、广场等公共绿地,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净化城市空气、水质。
同时,城市绿化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因此,城市绿化应该被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来加以解决。
五、结语当前,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探讨。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发展效益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发展效益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发展效益非常重要。
第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以往农村的居住条件较为简陋,许多农民住在土坯房或简陋的砖瓦房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他们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住房、饮水设施、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第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农村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农村旅游的吸引力,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前往农村休闲度假,带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第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包括居住条件的提升,还要关注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当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得到提高时,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他们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先进农业知识和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在过去,农村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很多农村开始开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新兴产业,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促进了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策略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李家场村为例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4卷第04期(总第504期)1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陆续颁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对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污水、户厕等短板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明确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是衡量乡村振兴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2 村庄背景李家场村作为大兴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承担着展示大兴区乡村建设“展示窗口”的重要作用。
李家场村庄隶属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位于“龙脉”南中轴线延长线东侧、庞安路北侧,距北京市中心约32km,距北京大兴机场12km,位于首都南城门户地区,村域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该村村域面积99.7hm2,村庄17.37hm2,现有耕地58hm2。
村庄总人口346人、180户。
3 现状问题研究李家场人居环境存在问题具有一定普适性,由于村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发达村庄的垃圾、户厕、污水等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其次,对于北京南城的大部分村落,其基础设施建设始于新农村时期,历经多年后,大多数村庄的道路、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出现老化问题,村庄景观风貌杂乱、缺乏维护,亟待整治。
(1)建筑风貌:村庄土地较为平坦开阔,但用地功能杂乱无序,建筑风貌较差,建筑外立面破损较多。
(2)景观环境:村庄内植被丰富,绿化率较高,但植物分布杂乱无序,造成街道两边景观环境观感不佳,缺乏公共活动场所,缺少必要标识、路灯等街道设施。
(3)市政配套:村庄道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是部分道路通行不畅,缺乏排水、防灾等配套措施。
(4)村庄经济:村庄生态环境好,产业方面以菌类现代农业为主导,但村庄品牌知名度较低,缺乏号召力。
村庄外来人口较多,部分村民收入来源为“瓦片经济”与外出打工。
青浦区城市化中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 0 5 ; 静安区人民政府 ,上海 00 1 20 0 ) 0 0 1
摘 要 青浦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 社会、 资源、 环境与经济 5 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 文章通 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 协调性” 发展水平” 协调发展度” 和“ 的“ 模型, 研究青浦区在城市化中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 5 个子系统之
E ) 个子系统f构成了 P R E复合系统 。 1 1 , SE 郊, 是连接江 、 、 浙 沪的重要 门户通道 , 在上海郊区中 和经济 (c5 属于经济发展中等偏上水平。自 20 年以来 , 00 青浦 鉴于青浦区城市化中人居环境建设的实际,本文采
环境优先” 的发展理念 , 将环境作为 S S H 核 DU S 区城市化发展迅驰 。 本文以青浦区为研究对象 , 对其 取“ 城市人居环境复合系统 中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度 心 , 构建青浦区人居环境 P R E复合系统 , SE 见图 lI l 。
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 函数对协调性进行描述 ,其计 算公式为【] 2: 、 3 c i)ep 一 (r ) ( =x[k u- 。 / j M ]
.
() 1
式中:( )— i ci _ /_ j 系统对第 f 系统的协调系数; U i ——第 i 系统 的实际发展水平 ; “ — — 第 系统与 第 系统 协调 发展
统发展及协调性的影响 ,资源支持能力已开始有滞 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的迹象,如果这种滞后持续下
人口
去的话 ,必将成为青浦区城市化进程中人居环境进
一
步发展 的瓶 颈 。
3 青浦区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研究 . 2
资 源
绿色建筑与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N BER o ki p r. 0 . 7 W r ng Pa e N 77 3.
现企业人员退出。
【 参考文献 】 【】 延 园 : 劳动 合 同 法 》 1程 《 :构 建 与发 展 和 谐 稳 定 的 劳动 关 系
.
中 国人 民大 学 学报 ,07 5 . 20 ( )
f1 延 园 : 力 资 源 管 理 面 临 的 法律 环 境 和挑 战 ( 出版 物 ) 2程 人 非
规范用工以避免高额的违法成本 ,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 三 、 业 应 对 《 动 合 同法 》 企 劳 的建 议 1 完善 企 业规 章 制 度 、
首先保证企 业的规章制度 、 程序及 内容合法 , 避免劳动者 以企业规章制度违法为 由解除 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 补偿 。其次 , 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确界定 “ 严重违 反用人单 位规 章制度” “ 重失职” “ 、严 、营私 舞弊 ” “ 、 给用人 单位造成严 重损害 ” “ 、不胜任工作” 解雇 情形 , 等 员工出现 这些情形时 , 企
经 济
生 活
来享受特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经 济补 偿的提高能激励员工 积极进行特殊人力资本投资 。这两方面 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员 工 的劳动技能 , 提高生产 率。S ee u Ru h n u dk m& eman认为 , 经济
补偿对特殊人力资本投资 的影 响不明确 ,如果企业获取 的人
下 几方面。一是 已初步建立以节能 5%为 目标的建 筑节能设计 0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人居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人居环境设计策略研究黄晓丹1,郭文智2(1.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80;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41)摘 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阐述绿色人居环境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方向,并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宏观层面、建筑本身的中观层面和建筑室内环境及室外环境的微观层面,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人居环境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绿色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环境,有针对性地对建筑本身及室内室外环境进行绿色设计,方可实现人居环境的生态性、可持续性与系统性。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环境;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8)03-0084-04一、绿色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绿色人居环境是在满足人的生活和居住需求前提下,将生态学融入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一种空间环境场所,具有资源能源节约、污染排量少、居住质量高的特点,[1-2]通过对人居环境因素的控制与调节,可以实现人居环境这个生态系统的高效和有序运转。
[3]绿色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人与城市环境、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目前,绿色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正在逐渐被各个领域广泛认可和运用,如欧美国家针对建筑群体及住区层面对人类居住模式、人居环境发展提出的生态规划的新理念和新方法,[4]跨学科创建的“建筑生态学”理论以及各国政府及相关机关部门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体系等,[5-6]为绿色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我国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研究群体,如清华大学以吴良镛教授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研究中心,[7]开展的相应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的特点。
综观以上的研究实践活动可以发现,绿色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单一方向到跨学科、从简单方法到系统体系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
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
近年来,由于人居环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满足人类的健康与生
活品质需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不断加强,世界各地都在寻求更加
优质的生活方式,环境保护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环境为
中心,探讨怎样安排建筑和设施等以最小的环境成本确保室内的新鲜空气,最大化的舒适度,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等。
未来,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方向将以节能节水、污染控制、智慧建筑
和舒适性为主要趋势。
首先,节能节水将是未来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建筑物
的建造和使用要求高效、节能和低碳,由于近几年来能源的价格急剧上涨,因此节能的建设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现有的研究表明,建筑可以通过实施
智能系统的节能节水设计,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减少能耗和水耗,从而达
到节能目标。
其次,在污染控制方面,新型的微纳机械及芯片技术的发展使智能传
感器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
东南亚城市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
东南亚城市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简介:东南亚地区的城市迅猛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及社会不平等等。
因此,研究东南亚城市的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部分:东南亚城市化的挑战东南亚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
虽然城市化带来了许多好处,如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但也伴随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环境污染成为了严重的问题。
工业化带来的大规模排放和汽车尾气等大量污染物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其次,东南亚地区的资源利用也存在浪费和不平衡的问题。
许多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同时也存在大量粮食和能源的浪费现象。
最后,社会不平等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贫困和不公平的分配现象也日益加剧。
第二部分: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东南亚城市必须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作为主要目标。
例如,建设绿色建筑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减少碳足迹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其次,交通规划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例如,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出行方式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此外,推动教育和意识觉醒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可以激发社会大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第三部分:成功案例与启示东南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对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例如,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绿色城市典范,它在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此外,马来西亚的槟城也通过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和建设低碳社区等措施,积极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
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领导力,公众参与以及跨界合作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结论:东南亚城市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经验教训,城市可以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白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指标 体 系 , 结合 白城 的实情 , 们选择 了居住状 况 、 我 基础设 施 、 态环境 、 生 服务能力 、 经济 能力 和住 区文化等 6类 3 个 评价 因子 , 1 建立城 市人居 环境可持 续发展评 价指标体 系 ( 表 1 . 见 )
续发展 综合 指标 给出如 下量 化标 准 . 表 1 自城市 人居环 境可持 续发展 综合评 价指标 分值表
7 5
白城师范学院学 报
第2 4卷 第 6期
2. 评 价 方 法 3
。
n
利用公式求得指标 的分值 : i i × - x =D F
其中:; x 为某 一指标 的分 值 ;
1 城 市 人居 环 境 可 持 续 发展 的评 价 指标 体 系
1 1 评价指 标体 系的建立原 则 .
评价指 标体 系是评 价城市 人居环境 的基础 . 价指标 的选取应 能客观合 理地 、 评 全面地 反映城 市人居环 境 的真实状 况 , 又要具 有一定 的可操作 性. 我们遵 循科学 性 、 层次性 、 相关 性及 “ 以人 为本 ” 的原 则 , 构建 城
第2 4卷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白 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c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oma C l g o r a fB h n r l ol e e
Vo . 124, . No 6 De ., 01 e 2 0
白城 市 人 居 环 境 可 持 续 发 展 综 合 评 价 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3 1 X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6 33 (0 0 0 - 7 -5 A 17 -18 2 1 ) 60 40 1 0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当时的研究多关注于社会空间
的结构,聚集率和非居民的活动;随后,会出现内容涵盖环境结构,
像房屋建设以及景观研究,同时涉及到性别、社会经济、老龄化和文
化等问题。
最近,对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已被改善社会空间和社区形成的机
制吸引起来,特别是可持续性和良好的室内环境的城市发展的趋势。
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建筑物介绍费可能成为一种重要介质,以
传播可持续性概念,并参与城市空间设计。
然而,对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首先,在社会和文化多样性下,不同居住者之间应如何实现和谐共处
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如何研究多样性的结构形成机制是一个有趣的
课题,同时,人居环境中的连续性和复杂性仍有待于考虑和深入研究。
综合以上,对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从多角度考虑如何改善社会空
间和强化城市便利性,将继续走在研究前沿,为当今和未来城市发展
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生态人居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人居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杨劲松;李晓璠
【期刊名称】《云南建筑》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显著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城市化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城市化为人们带来一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民健康产生着影响.本文阐述了生态人居环境的特征及建设生态人居应重视的研究课题.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杨劲松;李晓璠
【作者单位】云南中产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21;昆明龙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生态人居: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J], 晏丽清
2.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人居环境探究 [J], 陈圣浩;武星宽
3.引领城市照明科学发展构建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城市照明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J], 白鹭;
4.生态人居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J], 李晓璠;杨颜萌;杨劲松
5.依托现有城市肌理,塑造生态人居环境——对江阴华士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探究 [J], 范靓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以来,人居环境随即成为建筑、规划、地理、环境等学科所关注的热点。
人居环境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类居住的环境,但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研究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初,吴良镛先生开始致力于“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Thescienceofhumansettlements)的基础框架。
这一框架并不只是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而是考虑了各种尺度、各种层次的人类聚居环境,涵盖了乡村到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1]。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学科,它是由人类居住、环境科学两大学科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建筑学的综合[2]。
2兰州市人居环境概况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属于北温带干旱大陆性弱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燥,黄土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春秋两季易受沙尘暴和浮尘天气的影响,自然扬尘严重。
兰州市区南北两山对峙,城区常年以东风为主,而且静风率高。
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极不利于城市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的输出、稀释和扩散,同时也是国内少有的受地质自然灾害困扰的省会城市。
由于城区主要坐落于河谷地狭长地带内,城市用地基本分布于长
45km,宽2-8km的盆地内,南北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可供城市开发的建设用地明显不足,而人口和产业的迅速集聚又进一步加剧了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市土地价格昂贵,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较小,老城区人口承载力已经超出极限,公共绿地比例偏少,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降低,加之经济发展长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自然生态环境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环境的建设质量。
兰州市这种典型的区域条件的不利因素,决定了进行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长期性和必要性,必须重视构建生态环境空间扩充目标,实现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3兰州市人居环境优化策略
兰州市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人文建设良性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兰州市未来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应该是以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和人文建设的协调发展。
3.1保护、尊重、美化自然环境
河谷形态特征为兰州南北两山提供了丰富的绿化空间,部分山顶修筑了塔阁,具有天然的城市轮廓线。
然而随着城市用地扩建,城区部分地段建筑已延伸到山前,风景区山麓地带的大量的高楼大厦,遮挡了山岭景观和公园的正面景致,尤其中山铁桥南桥头破坏景观的连片建筑,导致整个城市的立体画卷遭受到严重的视觉破坏。
黄河流经城区构筑了秀丽的风景线,滨河道路、沿河带状公园已具备一定规模,这一得天独厚的主题尚需加强。
黄河风景线应努力拓宽绿带,风景线上应在位置较好的地段开辟一系列主题公园,让滨河风景线越来越生动感人。
要不断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及时公布环境质量信息,构建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
3.2结合交通道路建设,突出和强化轴线作用
随着兰州经济社会的逐年发展,城市空间、资源、生态、产业面临着中心城区山大沟深盆地小,交通拥堵出入难的发展矛盾。
根据兰州滨河地区空间开发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空间发展应尽量采用以点轴开发模式为主的“节点——发展轴”的综合开发模式[3]。
结合交通道路建设,强优城区整体轴线系统是保证城区景观建设,完善城市道路骨架的重要途径。
兰州城区东西轴线可以分为六条:两条南北两山的山脉线,一条黄河绿色轴线(含南北滨河路),此三条基于自然的轴线,要通过绿优美化加以强调,另一条是皋兰山前过境交通轴线(南山路),和一条东起东岗东路、经庆阳路、中山路、西津路直通西固路,以及新建成的北环路。
南北轴线在城关中心区内较分明,主要有天水路、皋兰路、酒泉路、静宁路、中山路西段等[4]。
但因黄河上桥梁有限等因素,而其它各区的南北向道路不太明晰,要通过旧道拓宽、新路建设、桥梁修建和兰州西客站的修建进一步完善,并且各段轴线应通过邻街建筑立面、绿化、色彩等要素的强化突出地域特色。
4构建、扩充生态空间,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1兰州城区整体景观方向,注重湿地建设
兰州市的生态建设主要集中在南北两山和沿河两岸,河谷城市绿化必然是以山为重点,沿河绿化为骨干,通过市内干道、广场、洪沟边缘的绿化带与周边绿化相联组成"山水城一体"的生态环境网络。
兰州城区整体景观建设要立足强化两山绿化保护管理,严格控制山体轮廓线,精心设计和布置各个制高点的风景建筑和纪念建筑。
各区景观建设要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考虑塑造兰州城区整体形象,突出区域的个性、职能与文化特色。
同时,湿地是城市之肾,湿地可有效改善对水资源的净化,对植物、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
兰州要注重恢复湿地的原生态,实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提升整个市区的生态环境,对市民而言,则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4.2构建城市生态水系,切实打造“山水新城”
兰州作为滨水特征明显的省会城市,因受水资源指标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742立方米,是国家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兰州干旱形态的河谷黄河文化形成的山水特征和市域的自然环境,肯定会涉及到城市色彩
基调的定位,成为影响人居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让黄河之水变“穿”城为“串”城而过,实现兰州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新城”,进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景观素养,提升兰州未来都市的景观魅力。
依托山地、水岸、湿地等条件要素,注重色彩的层次感,通过整体色彩把握来打造风情线的城市品牌,在构筑城市完美宜居环境的同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环境。
5结语
兰州市人居环境发展建设中,首先应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其次,应因地制宜搞好城市生态规划和布局。
要根据兰州市城市地质地貌条件,以城市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容量为阈值,科学地划分城市人居环境功能区,设计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扩展空间。
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改变兰州现行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新经济发展模式[5],建设环境保护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最终实现兰州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鸿飞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张亚峰.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8.
[3]李鸿飞.城市交通规划中路网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以兰州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08,S1:50-52.
[4]李鸿飞,张晶晶.兰州市生活性街道空间互动性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03:92-95.
[5]李斌.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