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通用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知下雨这一自然现象,了解雨天的基本常识,并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天的基本常识,知道下雨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下雨天的安全常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书、儿歌CD、雨伞、雨衣、雨靴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如果正在下雨,让幼儿描述雨天的景象。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经历的下雨天的趣事。
2. 故事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述的雨天景象。
(2)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让幼儿回答,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中的雨天景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下雨天的安全提示。
(2)各组展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 儿歌学习(5分钟)(1)教师教唱儿歌《下雨了》,让幼儿跟唱。
(2)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感受儿歌的乐趣。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观察下雨天的自然现象。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内容:(1)下雨天的景象(2)下雨天的安全常识(3)儿歌《下雨了》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下雨天的景象,如: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声;路上行人撑着伞,穿着雨衣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下雨天的自然现象,感受雨天的不同氛围。
2. 学习词语“下雨了”,并能用儿歌、故事等形式进行表达。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儿歌《下雨了》:学习儿歌,感受雨天的快乐。
下雨了,下雨了,小朋友们快来跳舞吧!雨滴落在土地上,滋养着小草和花朵。
2. 故事《小猪佩奇》:通过故事,了解下雨天的活动。
有一天,小猪佩奇和弟弟乔治在花园里玩。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开始下雨了。
佩奇和乔治躲在雨伞下,一起跳舞、玩游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雨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儿歌《下雨了》,能积极参与雨天活动。
2. 难点:用语言表达下雨天的感受和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儿歌《下雨了》歌谱,故事课件《小猪佩奇》。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教室。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教学儿歌《下雨了》(5分钟):教师教唱儿歌,引导幼儿跟唱。
讲解儿歌中的词语,如“下雨了”、“跳舞”等,让幼儿理解并运用。
3. 听故事《小猪佩奇》(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雨天活动。
提问:佩奇和乔治在雨天做了什么?他们喜欢雨天吗?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雨天的活动,如“下雨时你喜欢做什么?”、“雨天可以去哪里玩?”等。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5. 情景模拟(5分钟):教师准备雨具,如雨伞、雨衣等,让幼儿模拟雨天的活动。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在雨天的感受。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雨天活动的积极性,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雨天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中班教案《下雨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下雨了》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于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于雨天的安全意识。
3.帮助幼儿认识与探索雨水的形态。
4.通过音乐、诗歌等多种方式学习。
教学内容1. 课前热身在班级办公室里准备好一些有关雨天的小道具,如雨伞、雨衣、雨靴、水滴玩具等。
让幼儿把这些小道具展示出来,帮助他们建立对雨天的思维联想,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2. 课堂活动1.观察:窗外下着雨,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雨水,让他们认识雨水的形态、雨伞、雨衣等防雨工具,并练习使用它们。
2.活动:幼儿在室内玩模拟雨天的游戏,如跳雨洼、听音乐配合做搞笑表情、雨中搬运、雨伞游戏,增强幼儿的大动作协调能力。
幼儿可以带自己的雨衣雨靴,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教室,感受下雨天的气息。
3.阅读:教师朗读相关的诗歌和故事,如董存瑞奉献的故事、荷叶雨伞等诗歌,让孩子在诗情故事的激励下加深对雨天的理解。
4.美术:让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雨天场景,或者画一幅有关雨水的作品。
3. 总结在上课的最后,教师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进行反思。
问孩子有什么遗憾之处,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总结今日的收获,同时鼓励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安全,遇到下雨天的时候也要学会自我保护。
反思本次课程教学效果较好。
孩子们在游戏、观察、阅读等方面都有所获得,对于雨天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由于时间稍有不够,没有给孩子们真正的去户外感受雨水的体验,下一次需要更好地规划课堂时间,并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结论在本节课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对于下雨天的认识、理解以及安全意识有所加强,同时也促进着幼儿的大运动和感性认识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适应、认知雨天,以及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下雨了》

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下雨了》《下雨了》是一节中班语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儿歌《下雨了》,让幼儿体验雨天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语言教材《中班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下雨了》。
教材内容包括儿歌《下雨了》的歌词和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让幼儿正确地唱出儿歌《下雨了》,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培养幼儿对雨天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雨天的特点和乐趣。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雨天的景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唱出儿歌《下雨了》,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难点:培养幼儿对雨天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雨伞、雨衣、雨靴等雨具;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具: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着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感受雨天的氛围,让幼儿亲身体验雨天的乐趣。
返回教室后,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雨天的观察和感受。
2. 儿歌学唱(10分钟)教师播放儿歌《下雨了》,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歌词,让幼儿理解歌词的含义。
3. 观察与描述(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观察雨天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4. 绘画活动(5分钟)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用画笔和色彩描绘出雨天的景象。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下雨了》1. 实践情景引入2. 儿歌学唱3. 观察与描述4. 绘画活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雨天的景象,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请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用画笔和色彩描绘出雨天的景象。
答案:1. 雨天的景象:雨水从天空落下,地面变得湿漉漉的,人们打着雨伞,穿着雨衣,踩着雨靴,快乐地在雨中行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亲身体验雨天的乐趣,增强了幼儿对雨天的认识和理解。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具体内容为第三节《下雨了》。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雨的形成过程,通过童话故事《小兔子躲雨》引入,帮助幼儿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雨天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了解雨天的基本常识。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童话故事书《小兔子躲雨》、雨伞、雨衣、雨靴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下雨天的情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童话故事《小兔子躲雨》,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述的雨天的景象,让幼儿了解下雨的情景。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课件,讲解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天的科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下雨的场景,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下雨的情景。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内容:雨的形成过程描述雨天的词语(如:倾盆大雨、细雨蒙蒙等)下雨天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答案要求:用画笔描绘下雨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作品。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下雨天的趣事答案要求: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雨天的有趣事情,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下雨天的自然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下雨的形象和声音,增加对自然现象的认识;2.学生能够学会表达自己在下雨天的感受;3.学生能够增加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资源1.课程图书;2.播放音频或视频,展示下雨的场景;3.课堂实物(如雨靴、雨伞、雨衣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热身活动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对下雨天的一些概念进行联想和记忆。
例:在课室内放置蓝色的塑料布,从上方滴落水,让学生站在下方体验下雨天,提问“下雨天,你经历过什么?”让学生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授课活动(20分钟)通过展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准确、生动地讲述下雨的形象和声音,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步骤一:观察下雨场景(10分钟)播放下雨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观看场景、听声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下雨的形象和声音。
如:•“下雨天,天空是灰蒙蒙的,雨点像小针在打”;•“下雨天,天空像是一个很大的洗脸盆,水从上面慢慢流下来”;•“下雨天,雨声像是弦乐的音符,响彻在大地上”。
步骤二:讨论下雨的心情(10分钟)通过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下雨天的心情,周期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下雨的情感,增加语言积累。
如:•“下雨天,你有没有想过不去上学?”;•“下雨天,你有没有感觉很爽?”;•“下雨天,你有没有乘雨玩?”3. 课堂实践(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一:表演下雨的特效(5分钟)让学生拿手掌或其他物体产生下雨的声音,制造多种下雨的特效。
步骤二:小组讨论(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用已学内容进行讨论,动手实践,锻炼表达的能力。
如:•小组讨论下雨天的三个不同场景和心情;•小组绘画展示自己对于下雨天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三:展示交流(5分钟)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下雨天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下雨的形象和声音,让学生实践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还增加了学生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第四章《有趣的天气》,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特点,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天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掌握与下雨天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场景。
教学重点:掌握与下雨天相关的词汇,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挂图、故事卡片、录音机、磁带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雨天,引导幼儿关注下雨天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下雨天的所见所闻。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讲解与下雨天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教师通过故事卡片,讲述一个关于下雨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如:“下雨天,你喜欢做什么?”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用画纸、水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作。
4. 语言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下雨天”的语言游戏,如:词语接龙、看图说话等。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和语言游戏体验。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下雨天词汇:雨滴、雨伞、雨衣、湿漉漉、滑滑的等。
2. 故事情节概括:下雨天,小兔子借伞给小松鼠,两人一起度过愉快的雨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作,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中的场景。
2. 答案示例:下雨天,小猫咪打着雨伞,在湿漉漉的地上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幼儿在语言表达、观察、倾听等方面的进步。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手册》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自然现象,学习描述雨的词汇,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与雨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并学会用这些词汇描述下雨的场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所学的词汇描述下雨的场景,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重点:掌握与雨相关的词汇,理解下雨的自然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下雨天的图片、雨伞、雨衣、雨靴等实物。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天气?下雨天我们会用到哪些物品?”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讲解与雨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并引导幼儿用这些词汇描述下雨的场景。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回答。
如:“下雨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请用今天学的词汇回答。
”4.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画纸、水彩笔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5. 分享与展示(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画中的下雨场景。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雨滴雨伞雨衣雨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下雨天的场景,并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
示例答案:“下雨了,我穿着雨衣,打着雨伞,脚上穿着雨靴。
地上有许多雨滴,天空灰蒙蒙的。
”2. 作业要求:作品需色彩鲜艳,画面丰富,描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与雨相关的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雨滴、雨伞等与雨相关的词汇。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养成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认识雨滴、雨伞等词汇。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词汇描述下雨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手偶、雨伞图片、雨滴贴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雨声,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雨滴手偶,引发幼儿对雨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下雨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情景体验:教师带领幼儿模拟下雨天的场景,让幼儿体验雨中的快乐。
4. 词汇学习:教师展示雨滴、雨伞等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相关词汇。
5. 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滴找家”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下雨天的景象,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词汇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
2. 评价方法:采用观察记录、幼儿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内容:a. 幼儿是否能完整复述故事《下雨了》。
b. 幼儿是否能正确使用与雨相关的词汇。
c. 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d. 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及家长的反馈。
七、教学拓展1. 环境布置:教师可以利用雨滴手偶、雨伞图片等装饰教室内,营造下雨天的氛围。
2. 家园合作:通过家长园地、群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3.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增进对天气现象的兴趣。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正确说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简单地描述图片内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能够参与课堂讨论。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雨具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歌曲《小雨滴》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基本部分:a.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课件和图片,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b.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c.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内容,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拓展部分: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雨中游戏,让幼儿感受下雨的乐趣。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下雨对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下雨天的景象,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课堂作业:完成与故事相关的绘画或手工制作任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幼儿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幼儿对大自然和环保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下雨天的喜爱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以及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教学拓展1. 开展“雨天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在下雨天观察并记录下雨水对大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2. 组织“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
九、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雨具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3. 相关绘本和故事书: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丰富幼儿的文学素养。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自然现象》中的第二章《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掌握有关雨的词汇,能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雨的成因,认识并运用描述雨的词汇。
2. 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关爱大自然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录音机、磁带、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雨的成因,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句,引导学生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如:“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词汇,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下雨的场景。
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创作关于雨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2. 描述雨的词汇3. 例句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下雨的场景,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面。
2. 答案示例: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小花们开心地喝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描述句子时表达不够完整,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风、雪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大自然”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主动思考并描述下雨的场景。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理解下雨的过程和特点。
3.激发幼儿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下雨了》2.道具:雨伞、雨衣、小雨靴3.图片:天空、云朵、雨水、小动物4.音乐:《小雨点和大雨点》三、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雨伞、雨衣、小雨靴,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故事分享教师播放故事课件《下雨了》,让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小动物们会害怕下雨?它们是怎么解决的?3.情境体验教师出示天空、云朵、雨水等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邀请幼儿穿上雨衣、雨靴,模拟下雨的场景,让幼儿体验下雨的乐趣。
4.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如:天空阴沉沉的,云朵黑黑的,雨水滴答滴答地落下来。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喜欢下雨,因为可以听到小雨点的声音;我不喜欢下雨,因为会淋湿衣服。
5.情感体验教师播放音乐《小雨点和大雨点》,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雨点和大雨点的不同,如:小雨点轻轻地跳,大雨点重重地跳。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次活动的经历,让家人了解幼儿园的生活。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鼓励家长陪伴幼儿观察天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下雨主题的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语言表达作品。
3.区域活动:教师在角色区设置“小小气象员”角色,让幼儿扮演气象员,观察天气,预报天气。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下雨的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故事分享、情境体验和语言表达等环节。
在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通过家园共育和区域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中都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自然的美妙。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下雨了》选自幼儿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下雨”的自然现象展开,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和表达雨天的情景,学习与雨水相关的词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下雨的天气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2. 通过故事和儿歌,帮助幼儿积累与雨水相关的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句子描述雨天的景象,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与雨水相关的词汇,并能灵活运用到句子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下雨了》儿歌CD、雨伞、雨衣等道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蜡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在雨天的经历。
2. 故事分享(5分钟)教师展示故事挂图,讲述《下雨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学习与雨水相关的词汇。
3. 儿歌学唱(5分钟)播放《下雨了》儿歌CD,带领幼儿学唱,感受儿歌的韵律,进一步巩固词汇。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雨伞、雨衣等道具,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了,我会穿上雨衣,打着雨伞去玩。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两人一组,相互用词汇描述雨天的场景,教师巡回指导。
6.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绘画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雨天景象。
7. 展示与分享(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下雨了》2. 关键词汇:雨伞、雨衣、雨靴、雨滴、潮湿、清新等。
3. 句子示例:下雨了,我会穿上雨衣,打着雨伞去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天景象,并用句子描述。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优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围绕“下雨了”这一主题,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雨天的乐趣,了解雨的形成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雨天的氛围,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学习有关雨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积极互动、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PPT、录音机、雨伞、雨衣、雨靴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贴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以一个关于下雨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展示故事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内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PPT展示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引导幼儿学习有关雨的儿歌,加深对雨的认识。
3.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下雨了”主题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雨伞、雨衣等。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成果,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
4. 团队活动(10分钟)组织室外活动,让幼儿穿上雨衣、雨靴,在雨中体验乐趣,观察雨天的景象。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感受。
老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下雨了》2. 雨的形成过程图解3. 有关雨的儿歌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天景象,并用一句话描述。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雨滴、雨伞、小草等元素,描述为:“下雨了,小草在雨中跳舞。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观察雨天,记录下你们的发现,并用语言描述。
答案示例:雨天的发现:“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2.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下雨的词语,如“滴滴答答、淅沥沥、叮叮咚咚”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学习下雨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故事《下雨了》的课件或图片。
2. 雨具:雨衣、雨靴等。
3. 音乐:《雨中曲》或其他下雨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播放下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
1.2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1.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关于雨天的,故事的名字叫《下雨了》。
2. 教学故事:2.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2 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做了什么?2.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故事里的小动物们都在雨天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3. 学习下雨的词语:3.1 教师出示下雨的词语,如“滴滴答答、淅沥沥、叮叮咚咚”,让学生朗读。
3.2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下雨的词语吗?3.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下雨还有很多别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
4. 实践活动:4.1 教师组织学生模拟雨天,让学生穿上雨衣、雨靴,感受雨天的乐趣。
4.2 教师提问:你们在雨天都喜欢做什么?4.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雨天虽然有些麻烦,但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也学习了下雨的词语,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但在实践活动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雨天的乐趣。
六、教学扩展:1. 教师出示其他关于雨天的故事或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进行朗读或讲述。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雨天活动,大家互相交流,共同体验雨天的乐趣。
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的章节为《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天及相关词汇,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通过故事和儿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与雨天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2. 培养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和儿歌,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认识与雨天相关的词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画《下雨了》,与雨天相关的实物(如雨伞、雨衣等),故事书,儿歌CD。
2.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图画《下雨了》,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与雨天相关的实物,教授相关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
3. 随堂练习:请幼儿用画纸、水彩笔和画板,画出下雨天的景象,鼓励幼儿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
4. 故事欣赏:讲述一个关于下雨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并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5. 儿歌学习:播放儿歌《下雨了》,让幼儿跟唱,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下雨了》2. 板书内容:与雨天相关的词汇:雨滴、雨伞、雨衣等描述下雨天的句子:例句及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用画纸和水彩笔创作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作,并附上简单句子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为一个小朋友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句子为:“下雨了,我打着雨伞,穿着雨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下雨天的现象,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现象》,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认识雨具,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了解雨天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幼儿关爱大自然,学会保护自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2. 教学重点:认识雨具,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下雨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录音机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拿出雨伞、雨衣、雨靴等雨具,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教师讲解下雨天的注意事项,如不要在树下避雨、不要踩水坑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见过下雨吗?下雨的时候你们会做什么?”(2)幼儿用画笔和水彩画出下雨天的场景。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
六、板书设计1. 大下雨了2. 小雨天的现象、雨具的认识、下雨天的注意事项3. 配图:下雨天的场景、各种雨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下雨天的场景,并简单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雨滴、雨伞、雨衣、雨靴等元素,描述语言如:“下雨了,我穿着雨衣、雨靴,打着雨伞,在雨中散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雨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他们对雨天的认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爱幼儿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例题讲解:通过丰富的教具和互动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下雨天的相关知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篇1活动目标: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打招呼二: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幼儿:下雨了师:听到了什么?幼儿:下雨的声音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附故事:雨天的声音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
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
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
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幼儿:3下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三:1、展示图谱(1)出示“x”“x”“x”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幼儿:小草:沙——沙沙小窗:叮——叮叮小门:咚——咚咚(3)“xx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中班语言《下雨了》

为了让幼儿能够观察并创作出下雨天的景象,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 观察练习:播放下雨天的视频资料,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下雨天的景象。
2. 图片展示与讨论:展示雨滴、太阳、小鸟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下雨天的景象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拓展延伸:
1. 开展“我喜欢的天气”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2. 组织幼儿进行自然观察活动,如观察四季的变化,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儿歌《下雨了》,理解儿歌内容。
儿歌《下雨了》是中班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通过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下雨天的景象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首儿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策略:
中班语言《下雨了》
文档中班语言《下雨了》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教材,教材章节为第二单元《天气的变化》,具体内容为《下雨了》。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儿歌《下雨了》,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景象以及下雨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
1. 能让幼儿正确朗读儿歌《下雨了》,并理解儿歌内容。
3. 图片展示与讨论:展示雨滴、太阳、小鸟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下雨天的景象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4. 创意绘画:让幼儿用画纸、彩笔、贴纸等材料创作下雨天的景象。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下雨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在下雨天的活动。
七、作业设计
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下雨天的景象,并用手机记录下来。
2. 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下雨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在下雨天的活动,家长协助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教案:下雨了教学目标:1.能正确听说、认读并书写“下雨了”这个词句。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正确听说、认读并书写“下雨了”这个词句。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下雨了的图片和与下雨相关的图片(如:雨伞、雨滴等)。
2.学习材料:学生练习册、彩色笔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音乐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5分钟)1.播放一段下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气氛,引发学生对下雨的兴趣。
2.出示图片:“下雨了”,并朗读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发音。
3.用手势示意雨滴下落,引导学生说出“雨滴”,并模仿手势。
4.出示图片:“下雨了”,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说出“天空变暗了”、“地上湿湿的”等句子。
Step 2:让学生合作互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让他们用彩色笔在活动本上画出下雨的场景。
2.鼓励学生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面。
3.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手语模仿下雨的动作,其他学生猜测他们的意思。
Step 3:巩固与拓展(25分钟)1.出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下雨相关的单词,如:雨伞、雨鞋等。
2.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的人物、场景以及他们可能说的话。
3.以“下雨了,我拿起雨伞”为例,引导学生模仿并扩展句子,如:“下雨了,我拿起雨伞,我去散步”。
Step 4:游戏与展示(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句子。
2.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一个代表,轮流表演下雨的场景,其他学生猜测他们所说的句子。
3.每组从图片中选择一张,进行合作展示,并用学到的句子进行描述。
Step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总结和归纳。
2.指导学生思考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和反思。
例如,是否需要加入更多的游戏环节,是否需要增加练习的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活动目标:
1、能有仔细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能有节奏的念读响声词:叮叮叮、咚咚咚、沙沙沙。
3、学会简单的仿编句子。
活动重难点:学习有节奏的念读响声词,并能简单的仿编句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谱:“x x x””x x X”“X x x”、图片:小草、小窗、小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欣赏下雨的情景。
让幼儿观察大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下雨了)
听到了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
教师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
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
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
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
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3下)并出示“x x x”图普表示
二:学习有节奏的念读响声词
教师有节奏的进行念读词语,让幼儿分辨哪个字是最重音的?
1、展示图谱
(1)出示“x x X”
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
幼儿:第三下,最重的声音
(2)出示“X x x”让幼儿尝试念读词语
如:小草:沙沙沙
小窗:叮叮叮
小门:咚咚咚
三:学习简单的仿编
1、教师让幼儿观察大屏幕,提问:看到了什么?(高楼、路灯、树、椅子、小路等)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例如:小草——滴答滴答
小木桥——咚咚咚
路灯——当当当
2、我们就像鼹鼠一样来问问它们是不是它们发出的声音吧?
例如:滴答滴答,小草,是你吗?
沙沙沙,小树,是你吗?
咚咚咚咚,小椅子,是你吗?
四:活动结束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小女孩的穿着(小女孩穿着雨鞋、雨衣、戴着雨帽)让幼儿知道下雨天需要用到的雨具。
2、教师带着幼儿伴着音乐雨中玩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