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如何区分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如何区分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如何区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提出了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类型。

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著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

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

在患者起病初期进行分类有时的确很困难,目前诊断1型糖尿病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具体如下:(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

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

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

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年版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年版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年版导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群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医学界不断改进和更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年版,旨在提供一份全面且准确的糖尿病诊断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糖尿病的基本概念和流行病学1.1 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的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充分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1.2 流行病学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4.32亿人患有糖尿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更为突出。

第二章: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2.1 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2.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病情的不同和临床表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有所差异。

2024版糖尿病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随机血糖测定等指标进行诊断。

第三章: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并发症3.1 主要临床表现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乏无力、一般情况差、视力下降等。

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

3.2 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对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均有不良影响。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和宏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第四章: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1 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改善血脂水平、预防并控制并发症等。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4.2 治疗方法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破坏导致的,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从分子水平到组织、器官乃至整体水平都有所涉及。

一、分子水平的研究1. 胰岛素形成和分泌途径的研究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激素,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个途径的调控。

分子水平的研究揭示了很多与胰岛素分泌有关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

例如,ATP敏感的钾通道(KATP通道)被认为是控制胰岛素分泌的主要通路之一。

此外,钙、磷酸化等也与胰岛素分泌密切相关。

2. 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研究胰岛素的作用需要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并通过信号通路发挥生理效应。

胰岛素受体可以激活多条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ERK1/2和JNK等。

这些信号通路参与了胰岛素的许多生理效应,例如促进葡萄糖摄取、抑制糖原分解等。

二、细胞水平的研究1. 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胰岛素分泌细胞主要包括β细胞和α细胞。

β细胞主要负责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而α细胞则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

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β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因此,对β细胞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β细胞存在多个亚群,这些亚群在分泌胰岛素的速率、稳定性和灵敏度等方面有所差异。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为更深入地研究β细胞提供了新的途径。

2. 胰岛素抵抗细胞的研究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多个细胞和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生理效应。

例如,肝细胞和肌肉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量下降、脂肪细胞的分泌和代谢异常等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针对这些细胞和组织的研究也是糖尿病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研究1. 肝脏和胰岛来自的血管通路的研究肝脏和胰岛之间的血管通路是血糖平衡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

糖尿病共分4大类,即l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著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

临床特点:①约占糖尿病总数的10%,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②起病通常较急,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较明显。

③胰岛功能差,血浆C肽水平低甚至无法测出,需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存。

④病情起伏波动大,不易控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⑤相关抗体如血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素细胞抗体(ICA)及或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率高,GAD阳性率最高。

⑥易伴发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阿迪森病、白癜风、自身免疫性肝炎、恶性贫血等。

(2)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

临床特点:①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多见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

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有糖尿病家族史。

③初期多为超重或者肥胖体形,病情较缓和,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极少数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多饮、多尿、酮症而需要暂时性胰岛素治疗。

一般不发生酮症酸中毒,除非有感染等应激反应。

④GAD、ICA及IAA 等抗体多阴性。

⑤初期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口服降糖药,多不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约1/3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3)妊娠糖尿病是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被诊断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态。

(4)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在不同水平上(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如胰腺炎、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生活与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一直在上升。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一、背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识别和管理糖尿病。

此外,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直在不断更新和修改,以满足不同阶段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二、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1型糖尿病: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腺,导致胰岛素生产不足。

2.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生产不足或胰岛素阻力导致。

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

4.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包括单基因型糖尿病、胰腺疾病引起的糖尿病、感染性糖尿病等等。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1、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现阶段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以下三项标准之一进行确诊:1)空腹血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2)餐后2小时血糖(OGTT)水平:≥11.1mmol/L(200mg/dL)。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6.5%。

HbA1c的检测不受饮食或运动影响,可以准确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三项中任意一项血糖水平异常,则需要进行第二次测试来确认结果。

如果第二次测试仍然异常,那么就可以做出2型糖尿病的诊断。

3.2、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对简单,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下面是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表现:典型的1型糖尿病患者会有多尿、口渴、体重减轻和妊娠糖尿病等症状。

2)血糖水平异常: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餐后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3)自身抗体阳性:抗胰岛抗体(IAA)、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抗胰岛素抗体(IAA)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1型糖尿病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上述三项标准之一,且需要仔细排除其他可能性疾病的干扰。

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致,多发生在青少年期。

2型糖尿病则是成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
分泌不足引起。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血糖升高,通常在产后能够恢复正常。

了解糖尿病的分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血糖测定是诊断糖
尿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测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可以诊断糖尿病。

而糖化血红蛋
白测定则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诊断
糖尿病的标准。

除了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标等来辅助诊断糖尿病。

这些诊断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也为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早期的诊断和分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饮。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定义,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

一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导致的。

它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一型糖尿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下:1. 症状:患者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2. 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mg/dL)。

4.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200 mg/dL),伴有典型症状。

如果患者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一型糖尿病。

与一型糖尿病不同,二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

它通常在成年人中发生,尤其是中老年人。

二型糖尿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如下: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mg/dL)。

3.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200 mg/dL),伴有典型症状。

除了上述标准,还有以下情况下可以诊断为二型糖尿病: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6.5%。

2. 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无典型症状,但在另一天重复检测时,仍有高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除了以上诊断标准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血糖的原因,如胰岛素分泌肿瘤、胰腺炎等。

总之,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诊断标准有所不同。

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2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对于正确确定患者的疾病状态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其定义、分类、临床表现以及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诊断标准。

正文内容:1.定义和分类1.1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它的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

1.2分类糖尿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足。

2.临床表现2.1多饮、多尿、多食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口渴、频繁排尿、多食等症状,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糖通过尿液排出,引起渗透性利尿。

2.2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抵抗,体内葡萄糖无法正常利用,导致脂肪组织分解产生大量脂肪酸和酮体,引起体重下降。

2.3疲倦、乏力糖尿病患者由于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导致身体疲倦、乏力。

2.4感染易发高血糖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导致感染,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肺炎等。

3.诊断标准3.1空腹血糖测定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被视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2随机血糖测定糖尿病患者在任意时间点的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并伴有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3.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4.其他辅助检查除了血糖测定,还可以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常规等指标来辅助诊断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即HbA1c,它反映了过去23个月血糖水平的平均值,HbA1c≥6.5%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5.诊断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人和儿童,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可能存在局限性。

糖尿病诊断分型及治疗

糖尿病诊断分型及治疗

糖尿病诊断分型及治疗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既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常见分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糖尿病的分型1.1 第一型糖尿病(T1DM)第一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少年型糖尿病,是由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或质抗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主要特点是体重减轻、胰岛素严重缺乏、血糖明显升高。

1.2 第二型糖尿病(T2DM)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它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的。

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增加。

1.3 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时发生的葡萄糖代谢紊乱,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糖尿病。

多见于妊娠后期,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但又不足以满足妊娠所需的胰岛素需求。

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糖尿病的治疗方法2.1 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种无法逆转的疾病,患者终生都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包括胰岛素种类、剂量、注射时间等。

此外,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同时,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及饮食和运动方案,以使血糖波动在理想范围内。

2.2 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体重管理。

患者需要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总热量摄入。

此外,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体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减轻体重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

儿童糖尿病研究报告

儿童糖尿病研究报告

儿童糖尿病研究报告执行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在全球范围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儿童糖尿病的全面概述,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

本研究还探讨了儿童糖尿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重要性。

1. 流行病学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T1D)和2型糖尿病(T2D)。

T1D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儿童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

T2D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但它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有关。

2. 病理生理学T1D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有关,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T2D则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这两种类型都可能导致高血糖,从而引发糖尿病的并发症。

3. 诊断儿童糖尿病的诊断通常基于血糖水平的升高和症状的出现。

在疑似病例中,医生会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或血糖测试来确认诊断。

此外,胰岛素抗体检测和基因检测也可能用于辅助诊断T1D。

4. 治疗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替代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定期监测。

胰岛素治疗是T1D儿童的主要治疗方法,而T2D儿童可能需要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

饮食管理、运动和血糖监测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影响和预后儿童糖尿病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显著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它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代谢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

然而,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儿童糖尿病患者可以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过上健康的生活。

6. 未来研究方向儿童糖尿病的研究领域包括糖尿病的遗传学和环境因素、新型胰岛素治疗方法的开发、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改善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结论---请注意,以上报告仅为示例,实际报告应基于详细的研究和数据。

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或数据,请提供相关的研究材料和数据来源。

糖尿病问答题

糖尿病问答题

糖尿病问答题1.什么事糖尿病急诊断标准;答: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L200mg/dl或空腹血糖≥L126mg/dl或OGTT中, 2小时血糖≥L200mg/dl型糖尿病的特征;答: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着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着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着下降或缺失;型糖尿病的特征;答:2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亦不明确,其显着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4.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哪些;答:①糖尿病肾病变;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失明;③糖尿病神经病变;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⑤糖尿病足;型与2型糖尿病的比较有哪些不同;6.糖尿病的伴发病有哪些;答:①低血糖症;②代谢综合征;③勃起功能障碍7.口服降糖药分类;答: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8.何时选择预混胰岛素为起始治疗;答: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3对新发病且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4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着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5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治疗9.目前认为最佳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是什么;答:1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U,直到血糖达标;开始使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方案时,可在基础胰岛素的基础上采用仅在一餐前如主餐加用餐时胰岛素的方案;之后根据血糖的控制情况决定是否在其他餐前加用餐时胰岛素;2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5天调整1次,直到血糖达标相早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答:早相胰岛素分泌有重要生理意义,它能抑制葡萄糖的产生,减轻餐后血糖上升,减轻后期的高胰岛素血症,对维持24小时血糖控制非常重要;11.胰岛素强化治疗-基于血糖强化达标的替代治疗适应症有哪些;答:①主要适应1型糖尿病;②全胰切除的继发性糖尿病;③妊娠期糖尿病;④理解力和自觉性高的2型糖尿病12.胰岛素强化治疗-基于血糖强化达标的替代治疗禁忌症有哪些;答:①有严重低血糖危险增加的病人;②年幼和高龄患者;③有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者;④有其他缩短预期寿命的疾病或医疗情况;⑤酒精中毒和有药物成瘾者;⑥精神病和精神迟缓者1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定义和治疗方法;答:定义: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治疗方法:①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②补液;③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④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⑤预防14.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的定义和治疗方法;答:定义:临床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着提高、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积极补液,纠正脱水;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以及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15.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哪些;答: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②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③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6.何为苏木杰氏反应;何为黎明现象;答:苏木杰氏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现象;低血糖时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着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后会出现高血糖及尿糖增加;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2型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
2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其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
介绍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首先,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水平和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世界卫
生组织的标准,糖尿病2型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
多食、体重减轻等。

其次,糖尿病2型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血糖的疾病,如胰岛素分
泌不足的疾病、胰岛素抵抗症候群等。

此外,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在两次检测中得到相同的结果,或在一次检测中同时进行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另外,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2型的征兆。

及时发现并干预糖尿病2型,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水平和症状两个方面,需要符合一
定的条件才能确诊。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血糖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糖尿病2型的诊断标准,及早发现并干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学过程

二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学过程

二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学过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异常。

它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并导致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已经有4.36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引起,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而2型糖尿病则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不足所引起,多数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等)和遗传因素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此外,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也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当人体暴露在长期高糖高脂环境下时,胰岛素抵抗会逐渐发展,导致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降低。

胰腺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将逐渐下降,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最终发展成2型糖尿病。

另外,胰岛素的抵抗还会导致脂肪细胞释放更多的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这种胰岛素抵抗和游离脂肪酸的过量会对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产生不利影响,促进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涉及到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不足和胰岛素作用异常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理解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的文章将详细探讨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发病机制,以期为读者提供深入的了解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开始,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深入研究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同时,我们将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的启示。

最后,我们将对未来研究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的方向进行展望。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课件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课件

04
C肽释放试验异常
治疗原则
控制饮食
限制糖分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保持营养均衡。
增加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进行 治疗。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1 2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活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葡萄糖耐量异常
血糖调节受损,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
脂代谢紊乱
高甘油三酯血症
脂肪分解加速,导致血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胆固醇异常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适用于轻 中度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适用于重度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3
其他新型药物
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具有新 型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05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饮食
保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01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
控制总热量摄入
02 合理安排每餐的食物份量,避免过饱,有助于控制体
重和血糖。
规律饮食
03
保持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适量运动
要点一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到多个因素和机制。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研究了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以及与身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为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一、背景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功能异常或者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异常而导致的高血糖症状。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二、病理生理学1. 1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而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细胞视为外来入侵,产生针对自体胰岛组织的抗体,破坏了胰岛中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失去。

2. 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所导致。

胰岛细胞仍然能够分泌胰岛素,但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造成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的障碍。

3. 对身体的影响高血糖是糖尿病最突出的特征,它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心血管疾病、眼部病变等。

三、病理过程1. 高血糖的作用高血糖会导致多种病理改变。

它会对血管壁产生直接损害,导致微血管的闭塞和供血不足。

此外,高血糖还可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病理过程。

2. 胰岛功能减退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

逐渐地,胰岛细胞的数量会减少,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

3. 胰岛素抵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细胞仍然有一定的分泌能力,但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下降。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四、糖尿病并发症1. 微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病变,进而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2. 神经系统病变高血糖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3.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五、治疗与管理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GLP-1与2型糖尿病

GLP-1与2型糖尿病

糖尿病相关概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由于胰 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
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和电 解质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防治时代划分
1、口服降糖药治疗 3、胰岛素与胰岛素强化
2、综合治疗(五驾马车:教育与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

GLP-1与2型糖尿病
一、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二、 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概述
⑴、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 ⑵、降(抗)糖药物分类 ⑶、GLP-1及其相关制剂
三、GLP-1的特点、作用机制 四、GLP-1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五、GLP-1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的安全性
降(抗)糖药物分类
降(抗)糖药物分类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时代划分

前言

糖尿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前言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
80年代
2002年
2006年
2010年
流行病学

前言
2010年杨文英教授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N Engl J Med,2010,362:1090-1101 )中国 2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10.6% 和8.8%,总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 达15.5% (前期) 20—39岁组 3.2% 40—59岁组 11.5 % 60岁以上组 20.4%
胰岛β细胞 凋亡

糖尿病一型二型区别诊断标准

糖尿病一型二型区别诊断标准

糖尿病一型二型区别诊断标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

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诊断标准。

1. 发病年龄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而二型糖尿病则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因此,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可以对糖尿病类型做出初步判断。

2. 胰岛素分泌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显著降低,甚至完全丧失,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早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

3. 病程发展一型糖尿病的病程发展相对较急,血糖波动较大,常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而二型糖尿病的病程发展相对较慢,血糖波动较小,急性并发症相对较少。

4. 并发症一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以及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则以慢性并发症为主,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

5. 遗传因素二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为明显,家族中有患二型糖尿病的亲属患该病的几率较高。

而一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相对较小。

6. 体重二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超重或肥胖的情况,而一型糖尿病患者体重通常偏瘦。

因此,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也可对糖尿病类型做出一定程度的判断。

7. 免疫系统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自身免疫异常,体内存在针对胰岛细胞的抗体和炎症因子。

这些抗体和炎症因子会导致胰岛细胞的破坏和功能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而二型糖尿病则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有关,与自身免疫异常关系不大。

综上所述,根据发病年龄、胰岛素分泌、病程发展、并发症、遗传因素、体重以及免疫系统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可以初步判断糖尿病的类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诊断糖尿病仍需依赖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由专业医生做出最终的诊断。

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

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

2020年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类型,影响着全球数亿人口。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此,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和糖尿病患者提供关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证据和推荐。

1. 糖尿病定义和分类1.1 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1.2 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4类:- Type 1 Diabetes (T1DM)- Type 2 Diabetes (T2DM)- Gestational Diabetes- Other specific types of diabetes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据估计,2017年全球有4.2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2 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种族、生活方式等。

3.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3.1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3.2 胰岛素分泌不足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4. 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评估4.1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7.0 mmol/L- OGTT 2小时血糖≥ 11.1 mmol/L- 随机血糖≥ 11.1 mmol/L 且伴有糖尿病症状4.2 评估-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胰岛素敏感性测试5. 2型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饮食- 增加体力活动- 减重5.2 药物治疗- 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治疗- 其他降糖药物5.3 并发症管理- 心血管病变- 肾病- 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6. 2型糖尿病的预防6.1 生活方式预防- 健康饮食- 定期锻炼- 控制体重6.2 药物预防- 针对高风险人群的药物预防7. 结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需要综合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我们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的改进。

一、背景介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的胰岛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或是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而引起的一系列代谢障碍。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

二、1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变化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完全丧失。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生。

1. 胰岛细胞受损:1型糖尿病的特点之一就是胰岛中β细胞的减少或完全丧失。

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导致它们受损或被破坏。

这样一来,胰岛素的分泌就受到严重干扰。

2. 免疫反应的参与:自身免疫是1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炎症因子,攻击胰岛细胞,进而破坏胰岛功能。

3. 胰岛素缺乏:由于胰岛中β细胞受损,1型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是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的关键激素,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三、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变化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正常或过量,但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

1. 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这被称为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不稳定。

2.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尽管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充足,但往往伴随着β细胞功能受损。

患者的胰岛β细胞逐渐凋亡或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

3. 遗传与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遗传易感性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肥胖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促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如果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致死风险。

1. 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会损伤微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有症状+任意1项可诊断
无症状,改日重复检测
目前,中国尚未使用HbA1C来诊断糖尿病,而是用来评估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 在美国和欧洲, HbA1C >6.5% 时,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谢谢
21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在成年人(>18 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1. 年龄 ≥40岁 2. 有糖耐量受损病史 3. 超重(BMI >24 kg/m2) 或肥胖( BMI >28 kg/m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 ≥90 cm 女性腰围 ≥85 cm) 4. 静坐生活方式 5.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 4 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7. 高血压:≥140/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基层指南建议有转诊指征
《内科学》 第八版,P733-734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A.胰岛β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第12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1α (HNF-1α )基因突变(MODY3) 第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MODY2) 第20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4α (HNF-4α )基因突变(MODY1) 线粒体DNA 其他
6
IDF 地区和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投影(20-79 岁), 2015 和2040
IDF Diabetes Atlas I Seventh edition.2015
欧洲
北美和加勒比
中东和北非 西太平洋 非洲 南美和中美 东南亚
IDF 地区 非洲 中东和北非 东南亚 南美和中美 西太平洋 北美和加勒比 欧洲 全球
• 评估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 代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葡萄糖 • 正常参考值:4–6%
葡萄糖
血红蛋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中国诊断糖尿病的3个指标
• 随机血糖≥11.1 mmol/L+
典型糖尿病症状
• 空腹血糖≥7.0 mmol/L • 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2小时≥11.1 mmol/L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 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遗传缺陷,药物,胰腺炎症/肿瘤等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 胰腺炎等引起的高血糖状态 …
妊娠糖尿病*(GDM)
在怀孕期间发生或第一次发现有葡萄糖耐量减低 妊娠结束后6周按血糖水平再评估
唐氏综合征、 Klinefelter 综合征、Turner 综合征、 Wolfram 综合征、 Friedreich 共济失调、 Huntington 舞 蹈 病 、 Laurence-Moon-Beidel 综 合 征 、 强 直 性 肌 营 养 不 良 、 卟 啉 病 、 Prader-Willi综合征及其他
B.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A型胰岛素抵抗 矮妖精貌综合征(Leprechaunism) 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其他
C.胰腺外分泌疾病:
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及其他
5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D.内分泌疾病:
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胰高糖素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生长抑素瘤、醛 固酮瘤及其他
2015 百万 14.2 35.4 78 29.6 153 44.3 59.8 414.3
2040 百万 34.2 72.1 140 48.8 215 60.5 71.1 641.7
增长 % 141% 104% 79% 65% 48% 37% 19% 55%
7
2015及 2040年 的 全 球 糖 尿 病 负 担
E.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二氮嗪、β -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α -干 扰素及其他
F.感染:
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G.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僵人(stiff-man)综合征、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素受体抗体及其他
H.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8. 血脂异常:HDL ≤0.91 mmol/L( ≤ 35mg/dl) 和/或 甘油三酯≥2.22 mmol/L ( ≥ 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 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 11. 12.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多囊卵巢综合症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诊 断标准
第1 章
内容
1 2 3 4 5 6
中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013 CDS的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和治疗目标
CEDM的实践指导
2
什么是糖尿病?
Diabetes = 流失,流动 Mellitus = 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糖代谢障碍,其结果为高血糖 病因多元化,包括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
• 糖尿病患者(20-79岁)最多的前10位国家/地区,2015和2040
国家 /地区
1 中国
2015 百万
109.6
国家 /地区
1 中国 2 印度 3 美国
4 巴西 5 墨西哥 6 印度尼西亚 7 埃及 8 巴基斯坦 9 孟加拉共和国 10 俄罗斯
2040 百万
150.7 123.5 35.1
23.3 20.6 16.2 15.1 14.4 13.6 12.4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16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患者血糖 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时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 空腹血糖: 6.1-<7.0 mmol/L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11.1 mmol/L
研究表明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防止进展为2型糖尿病。 • 减轻体重5-7% • 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
12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
肠促胰素障碍

碳水化合物 血糖
肠道
胰脏
胰岛素分泌障碍
胰岛素 (I)
G G
血糖(G)
I
I I
G G G I G G I I G I G I G
脂类分解过多
脂肪
G
肝脏
葡萄糖产生过多
肌肉
肾脏
葡萄糖的利用降低 增加葡萄糖重吸收
DeFronzo. Diabetes 2009; 58:773-795.
-5
0
糖尿病 发病
5
10

15
20
25
30
华裔美国人、日裔美国人和白人的β -细胞功能比较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p=0.0011 98.3
89
p=0.0025
91.2 84
华裔美国人
白人
日裔美国人
白人
Torrens JI,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27:354-361.
糖尿病
>7.0 mmol/L
>11.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A1C不用于诊断糖尿病,但是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 糖尿病前期(IGR,糖调节受损) • 空腹血糖受损(IFG) • 糖耐量受损 (IGT)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 总体血糖控制的检测指标
25 20
患病率包括既往 确诊的糖尿病 和新发糖尿病
患病率(%)
15 10 5 0 20 至 <30 30 至 <40 40 至 <50 50 至 <60 60 至 <70 ≥70
男 性
女 性
年龄(岁)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2):1090-1101.
8
2 印度 3 美国
4 巴西 5 俄罗斯 6 墨西哥 7 印度尼西亚 8 埃及 9 日本 10 孟加拉共和国
IDF Diabetes Atlas I Seventh edition 2015
69.2 29.3
14.3 12.1 11.5 10.0 7.8 7.2 7.1
中国不同年龄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
对胰岛素作用产生抵抗
2型糖尿病的进程
19
血糖(mmol/L)
糖尿病前期 代谢综合征
17 14 11 8.5 5.5 4 250
餐时血糖
空腹血糖
胰岛素水平
相对功能(%)
200
胰岛素抵抗
150
100 50 0
β -细胞功能
肠促胰素作用
-15 -10
Kendall et al Am J Med 2009: 122:S37-S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型
糖尿病的 4种常见类型:
2型 妊娠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3
糖尿病的病因学分型
根据1997年ADA建议,分为4个类型:
1型糖尿病*
β 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病情较重、发病急且有酮症倾向
免疫介导性:胰腺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而引起 特发性:较少见,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证据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糖尿病患病率
14 12 10
患病率(%)
8 6 4 2 0 城市 农村
男 女
性 性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2):1090-1101.
糖尿病流行的潜在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