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
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
![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2c42022dcc175527072208e0.png)
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作者:来源:《教育》2017年第41期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根据名单,此次入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分为A类和B类。
其中A类共36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
B 类共6所,分别为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95所,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从学科数量上看,北京大学有哲学、理论经济学等41个学科入选,居于首位,其次是清华大学,有34个学科入选,浙江大学18个学科入选、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17个学科入选。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根据《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将以5年为一个周期,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下一步,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操阶段,工作重心将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上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推动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快发展,取得更大建设成效。
(来源: 2017年9月21日《中国教育报》)河南:要求传统文化教育“进课表”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从2017年秋季开始,各中小学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在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eefa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4.png)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旨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首先,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科研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高校的整体实力。
其次,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再次,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总之,大学双一流实施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旨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科研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我国高等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9bfe9a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f.png)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2.09•【文号】教研函〔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2.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现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见附件1)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见附件2)。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
给予公开警示的首轮建设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评价。
各单位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一流”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建设水平,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特此通知。
附件:1.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 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2月9日。
新一轮“双一流”院校名单出炉等
![新一轮“双一流”院校名单出炉等](https://img.taocdn.com/s3/m/a308cf0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c.png)
新一轮“双一流”院校名单出炉等作者: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2年第04期★新一轮“双一流”院校名单出炉2022年2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重磅发布!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147所高校跻身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145所高校的433个一级学科上榜。
本轮新增的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分别为: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大学本轮有哲学、物理学两个学科入选,是新增“双一流”高校中唯一的“双料王”。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积极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22年1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要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和形式:一是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其中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一般应安排在每年春季举行;二是完善文化素质考试,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三是完善职业技能考试,可采取省级统考、多校联考、高校校考等方式。
高職院校分类考试打破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给学生提供多种升学发展的选择渠道,减轻部分学生的升学压力。
今后高职院校分类入学将与统一高考相互并行,形成多元录取的一种新常态。
★教育部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撤销专业点804个2022年2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确定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其中,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等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
同时撤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吉林大学制药工程等804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被33所高校撤销,是被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被31所高校撤销。
重磅!中国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拟定名单
![重磅!中国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拟定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3b30dcf4524de518974b7d04.png)
重磅!中国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拟定名单重磅:首批双一流建设拟定名单出炉本消息来源于网络,不担保消息的真实性,仅供大家参考一、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二、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拟定名单:(一)华北地区:总数57所大学名称A类学科总计:52个B类学科总计:93个C类学科总计:170个33 北京总计:45个总计:63个总计:84个1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园艺学、草学、生态学农业经济管理3 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档案学4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戏剧与影视学生物学、统计学、哲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理论、公共管理学5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6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机械及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7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8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9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10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1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神经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药学1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3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学14 中国矿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5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生物医学工程16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植物学、生态学、林业经济管理17 北京中医药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18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9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20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政治学21 对外经贸大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22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23 首都师大数学、美术学、音乐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24 中央民大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民族史25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外交学26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国际教育27 外交学院外交学国际政治与关系28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29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舞蹈学30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31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32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33 北京体大体育学8 天津总计:7个总计:22个总计:29个1 南开大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生物学、物理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药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公共管理2 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风景园林、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3 天津医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理学4 天津科技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5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6 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 天津师大心理学、政治学8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7 河北总计:0个总计:4个总计:28个1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2 河北大学化学、动物学、光学工程3 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4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法医学、神经病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5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生物学6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7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6 山西总计:0个总计:2个总计:18个1 山西大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哲学2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电气工程3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4 山西师大化学5 山西医科生理学6 山西农大作物学、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3 内蒙总计:0个总计:2个总计:11个1 内蒙古大学生态学生物学、理论物理、应用数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学2 内蒙古农大学草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林学3 内蒙科大冶金工程(二)东北地区:总数29所大学名称A类学科总计:19个B类学科总计:51个C类学科总计:106个15 辽宁总计:5个总计:14个总计:52个1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工程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机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商管理2 东北大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哲学、公共管理3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中药学4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5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国际法学6 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7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农业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食品科学8 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9 大连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10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学、物理化学、心理学1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12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13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学14 辽宁科技大学冶金工程1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4 吉林总计:2个总计:21个总计:30个1 吉林大学化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农业工程、兽医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应用化学、交通运输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毒理学、药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日本语言文学、技术经济管理、2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3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4 延边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生理学、药物化学10 黑龙江总计:12个总计:16个总计:36个1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经济管理2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3 东北林林业大学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生物学、风景园林学4 东北农业大学兽医学、畜牧学作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植物学、蔬菜学5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6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7 黑龙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医学、药学8 黑龙江大学化学9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0 哈尔滨师范大学遗传学、自然地理学、音乐学与舞蹈学、美术学(三)华东一区(沪苏浙):总数56所大学名称A类学科总计:34个B类学科总计:99个C类学科总计:181个15 上海总计:15个总计:37个总计:48个1 同济大学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学数学、物理、生物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化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教育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体育学、世界史、公共管理、金融学3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数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4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5 上海大学冶金工程、电影学、美术学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设计学6 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7 上海财经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8 上海外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9 上海中医大学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10 上海师范大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11 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系统科学12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13 上**洋大学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水生生物学14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与舞蹈学15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16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17 上**事海事交通运输工程、轮机工程27 江苏总计:18个总计:57个总计:97个1 东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新材料及其应用、新能源发电与利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哲学、法学、美术学2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现代园艺科学、畜牧学、农业信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机械工程、物联网与控制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核能安全与材料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高端装备与微纳器件设计制造、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 苏州大学数学、物理学、绿色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基础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法学、金融学、体育学6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药学工程与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7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中药学药物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8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9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教育学、美术学复杂系统建模与大规模科学计算、材料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生物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10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11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2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海洋科学13 扬州大学作物学、兽医学畜牧学、数学、化学、农村水土安全与环境保护14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轻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防灾与技能、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15 南京信息大学大气科学16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17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有机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18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林学、风景园林学生态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植物学19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结合20 常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21 江苏师范大学有机化学22 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医药生物学23 江苏科大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24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25 南京审计大学现代审计科学26 淮海工学院水产27 解放军理工大学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14 浙江总计:1个总计:5个总计:36个1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2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药物化学、化工过程机械3 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 宁波大学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工程力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5 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6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8 杭州师范大学数学、生物学、有机化学9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10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统计学11 中国计量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2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13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14 温州大学化学(四)华东二区(鲁皖闽赣):总数31所大学名称A类学科总计:6个B类学科总计:46个C类学科总计:125个12 山东总计:6个总计:32个总计:53个1 山东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环境科学与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药学、大气科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4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森林培育学5 青岛大学生理学、眼科学神经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病原生物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6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7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8 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眼科学9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软件工程10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1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13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14 曲阜师范大学数学、光学15 聊城大学光通信科学与技术、分析化学16 青岛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果树学7 安徽总计:4个总计:22个1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 安徽大学化学、生态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汉语言文字学3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4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5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生物学、林学6 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7 安徽工大冶金工程8 福建总计:2个总计:8个总计:38个1 厦门大学化学、海洋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态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 福州大学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药物分析学3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林学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4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数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5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药理学6 华侨大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数量经济学7 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学8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4 江西总计:2个总计:12个1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内科学、外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3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学、畜牧学、林学4 江西财大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五)华中地区:总数35所大学名称A类学科总计:19个B类学科总计:97个C类学科总计:146个15 湖北总计:13个总计:50个总计:71个1 武汉大学化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数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电气工程、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世界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2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水利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管理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力学、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风景园林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土资源管理4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物理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农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公共管理学、情报学5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船舶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6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8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科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9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数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0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11 三峡大学水利工程12 长江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3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14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15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11 湖南总计:5个总计:39个总计:43个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2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数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工商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3 湖南大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物理学、统计学、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4 湖南师大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英语语言文学、舞蹈学5 湘潭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6 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生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植物保护7 中南林业科大生态学植物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8 长沙理工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0ef201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d.png)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10.24•【文号】国发〔2015〕64号•【施行日期】2015.10.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2015年10月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为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推进机制,坚持久久为功,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双一流大学计划
![浙江双一流大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47fce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5.png)
浙江双一流大学计划工作目标1.深入研究浙江双一流大学的发展现状与挑战:通过对浙江地区双一流大学的全面调研,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现有政策对其发展的影响。
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浙江双一流大学的持续发展。
–调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的教育质量、科研能力、师资力量、校园设施等方面。
–分析方式: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解决方案: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2.提升浙江双一流大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策略,提高浙江双一流大学在国内外的排名和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加入。
–宣传内容:着重介绍学校的优势和专业特色,以及在国际合作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推广方式: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如教育展会、社交媒体、校园开放日等。
–目标群体:主要针对优秀学生和教师,以及潜在的合作伙伴。
3.推动浙江双一流大学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浙江地区双一流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学科交叉和科研合作,形成区域内的教育共同体,共同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共享图书馆资源、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
–交流方式:定期举办校长论坛、教师研讨会和学生交流活动等。
–预期成果:通过合作,提升各学校的综合实力,使其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工作任务1.组织调研团队,开展实地调研:由资深编辑牵头,组织一支专业的调研团队,对浙江地区的双一流大学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研安排:制定详细的调研计划,包括时间表、调研地点和对象等。
–数据收集: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校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和反馈。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可供分析的资料。
2.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撰写详细的调研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报告结构:包括调研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091d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d.png)
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为此,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旨在打造一批国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学。
为了顺利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二、目标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目标是实现以下三个层面的突破:1.学科建设突破: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使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教育质量突破:注重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3.科研水平突破: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与产业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三、建设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1. 学科建设通过引进国内外一流学科带头人,组建优秀的学术团队,加强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研究能力的人才。
2. 教育质量提升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流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升科研条件和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善性。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4. 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校工作。
同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培养一流人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资源保障为了保障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1.财政资金:国家应加大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财政支持,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2.人才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吸引顶尖学者和优秀研究生到校工作。
3.教育设施:加大对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场所。
4.政策支持: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b0f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d.png)
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1. 引言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提出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以指导高等院校实施这一重要任务。
2. 目标与意义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实施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能够带来以下意义:-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引进国际一流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 促进学科交叉与创新: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创新研究。
- 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3. 建设方案3.1 学科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首先要注重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 优化学科布局: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学科特长,合理规划学科发展方向。
- 强化学科交叉与创新:建立学科交叉研究机构,鼓励多学科融合,推动创新研究的突破。
- 引进高水平教师和科研团队:通过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高科技团队,提升学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3.2 师资队伍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支持。
为了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激励政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和科研项目支持等。
- 强化师资培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 引进国际化人才:开展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海外优秀学者来华任教或合作研究。
3.3 硬件设施建设为了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研究环境,需要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 更新实验设备和仪器:增加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
- 增加图书和电子资源:加大图书馆的藏书采购力度,提供更多的电子资源和学术期刊订阅。
- 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加大对校园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室、宿舍、食堂等各项设施。
4. 实施策略实施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包括:- 强化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双一流大学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任务。
北京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北京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58827df78a6529657d531f.png)
第十八条 "双一流"建设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信息公 开,及时将建设进展、建设成效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公示, 接受监督检查。
7
和一流专业;引导高校以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为引领,辐射带动 相关学科专业水平提升,形成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协调、 互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
展。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五条 "双一流"建设实行项目管理,按照"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平等竞争、动态发展"的原则进行建设。建设周期一 般为五年。
~t京高校 Aj击大学和-j商学来自建设管理事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
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远知)) (国发[2 015 J 64 号)和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
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远去口)) (京发[2 018 J 12 号)精神,
第五章附贝 IJ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教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此件公开发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 6一
2018 年 12 月 13 日印发
市教委报告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已
第九条各建设学科专业是"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
要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与发展机遇罗制订本学科专业建设 规划?组织落实本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 平台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制订本学科专业建设资 金使用方案并负责实施,确保完成建设目标;接受管理部门对本
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正式公布.doc
![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正式公布.doc](https://img.taocdn.com/s3/m/d808333ea6c30c2259019e56.png)
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正式公布【高考热讯】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正式名单与此前网上流传的42所“双一流”高校名单完全一致,分为A类(36所)、B类(6所)。
36所A类一流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理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6所B类一流大学分别是: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具体名单见下图。
双一流建设学科具体有哪些呢?请见下图。
双一流建设工程方案公示
![双一流建设工程方案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cdaddd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d.png)
双一流建设工程方案公示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要求,我校制定了双一流建设工程方案,现予公示,欢迎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总体要求双一流建设是我校的重要发展战略,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实现“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目标,我校确定了以下总体要求:1.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4. 着力提升学校整体实力,打造一流大学的品牌形象。
二、学科建设1. 深化学科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优势学科和专业;2. 组建学科交叉融合团队,推动学科间的合作和交流;3. 加强学科竞争力评价和排名,为学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人才培养1.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的求职渠道。
四、科研创新1.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2.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和数量;3.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
五、师资队伍建设1. 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2. 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价,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3. 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六、学校整体实力提升1.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2. 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3. 拓宽学校资源渠道,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七、公示期限本方案自公示之日起,公示期为30天,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本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联系方式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以上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工程方案公示,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联系人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一流建设方案公布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澎湃新闻注意到,名单公布后,多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陆续出台。
在目前已公布“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高校中,北大明确“‘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华东师大、山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校则皆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为时间节点,划分出“三步走”的阶段性目标。
另外,已有不少高校划出了要重点建设的学科。
例如,四川大学提出将重点建设12个一流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化学与绿色化工、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等,涵盖了文、理、工、医四大类。
浙江大学则提出将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
浙大方面表示将制定“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结合学校中层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的制定,探索将中层班子考核及干部个人业绩考核与“双一流”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新模式。
郑州大学: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作为此次三所跻身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211高校之一,郑州大学的“一流大学发展战略”早在9月21日当天就已公布。
记者21日从郑州大学了解到,郑州大学将实施“三步走” 一流大学发展战略:到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并形成整体发展布局,完成一流学科布局与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到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为快速发展冲刺阶段。
“三步走”具体怎么走?2017年~2020年是总体布局阶段: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形成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架构。
实现学科重点突破,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
完成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形成治理体系与现代大学文化。
创新服务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形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
2020年~2030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学术产出全球排名300位左右。
14~16个学科进入ESI前1%,新增2~3个学科进入ESI前1‰。
成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产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引领国际若干学科领域发展方向。
2030年~本世纪中叶是快速发展冲刺阶段: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学术产出全球排名200位左右,7~8个学科进入ESI前1‰。
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和培养高地、具有显著影响的自主创新学术中心、支撑国家和区域以及若干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基地。
四川大学:重点建设12个一流学科9月24日,四川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上公布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案。
川大表示,将重点打造“十个一流”来快速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它们包括:以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为标准的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以办最好的本科教育、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和高质量的留学生教育为目标的一流拔尖人才培养,以及一流学科平台建设、一流科研创新体系、一流成果转化机制、一流华西医疗服务、一流校地合作体制、一流国际合作交流、一流文化传承创新和一流环境条件保障。
此外,川大将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交叉领先学科、前沿探索学科、面向未来学科等四大类学科,并将超前部署建设一批未来新领域的学科,形成“4+1”学科发展布局。
其中,川大将重点建设四大类12个一流学科,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区域历史与边疆学、教学与信息科学技术、化学与绿色化工、诱导组织再生主导的生物医学工程、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先进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以生物治疗为主导的前沿基础医学与创新药物学、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与护理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
川大拟超前部署一批聚焦未来新领域的学科包括:“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和西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喜马拉雅区域社会文化与生态保护、量子科学与新型外场下的物理学、资源生物学与高原生态、电磁辐射科学与传输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环境与火安全材料化学与工程、智慧生态型新一代电气工程、新能源与低碳技术、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集成、智能空天信息与先进装备、基于加速器的核技术及应用、应激医学引领的特种医学、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大数据智能、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
北京大学:布局“30+6+2”学科建设项目9月26日,北京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发布了北大“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图解版,提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学校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若干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30年,学校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处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48年,学校成为顶尖的世界一流大学,主流学科全面位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殿堂。
北大“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围绕“世界著名的学术殿堂”这一建设目标,北大提出“30+6+2”学科建设项目布局:面向2020年,重点建设3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推动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带动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面向2030年,部署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医学等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推动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面向更长远的未来,在学校层面,布局和建设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为代表的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带动学科结构优化与调整,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浙江大学:探索“双一流”绩效考核新模式9月29日,浙江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工作推进动员会,会上,浙大常务副校长宋永华介绍了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实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围绕战略主题,构建开放办学体系和协同治理模式,全面统筹推进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坚定走底蕴、品质、特色、声誉优先的内涵发展道路,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水平和声誉,确保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预期成效顺利实现。
学校将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
实施全链条管理、分类归口管理、突出重点任务、发挥专家咨询功能,并制定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
结合学校中层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的制定,探索将中层班子考核及干部个人业绩考核与“双一流”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新模式。
开展全过程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
华东师大、山大等4校:“三步走”步点设定时间一致澎湃新闻还注意到,多所高校公布的“三步走”时间节点完全一致。
9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在其学校新闻网上公布了《华东师范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计划通过三阶段建设,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华东师大提出,到2020年,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若干优势特色学科领域或学科方向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30年,办学实力和办学贡献大幅提升,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2050年,办学声誉和办学水平获得国际公认,一批学科稳居国内顶尖、世界一流前列,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该校还指出,把一流学科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实施“2+4”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结合教育部认定学科和学校实际,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地球科学2个优势学科群及软件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4个特色学科,通过集聚资源、创新机制,催生重点方向、重要学者、重大成果,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卓越影响力、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一流学科,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科整体提升,推动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率先进入世界一流。
9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号发布了《西安交通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确定了西安交大总体建设目标分“三步走”:到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其中,工学3-5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理学1-2个学科方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医学以解决西部人们生命健康问题为重点,人文社科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重点;到203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中上水平;到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另据新华社9月29日报道,山东大学发布《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具体建设方案分“三步走”:到2020年,学校整体实力及主要办学指标接近或进入世界200强,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进入世界100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到2050年,山大力争进入世界50强,跻身世界一流前列。
此外,除了已经列入教育部确定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之内的数学、化学等学科外,山东大学还确定了中国古典学术、临床医学与重大疾病等学科,5个学科对焦世界一流大学,力争到2020年全部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9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号也发布了《西北工业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具体建设方案同样分为“三步走”:2020年建设目标: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求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大学标准的人事制度体系,国家高层次人才规模达到300人左右。
学科方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等3学科跻身世界一流。
2030年建设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学科方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等位居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机械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位居国内顶级水平。
2050年建设目标:学校整体实力综合排名进世界前100名,航空、航天、航海综合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