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绽放光彩
“双减”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落实减负增效
2589!h i'(!S9(“双减”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切实落实减负增效。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更好地理解知识,梳理史实,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在逻辑思考中内化知识。
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落实减负增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一、学生深思熟虑,成为课堂主体“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在课堂探究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分析,通过探究来获得知识、发挥潜能。
学生通过深思熟虑会调动思维的活跃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绽放光彩。
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激发了探究欲望,成为课堂的主动探究者。
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就会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分析,在探究中提高和进步。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秦朝时期的暴政有哪些?导致了怎样的后果?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得出答案: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加重了百姓的徭役;利用法家思想治国,刑罚严重;实施残酷的文化专制等导致了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深化;六国残余反秦势力的鼓动,发起了农民起义;等等。
学生会深化认识,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创设生动情境,学生兴致勃勃“双减”背景下,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会产生学习70·。
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中国历史发展的下一阶段歌 曲《 走进新时代》 升华 主题 。这就
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灵动鲜活 , 从 而使知识在音乐中渗透 , 课 堂在音乐中律动 , 高效在音乐中实现。
二、 利 用影 视 素材 实现 课 堂高 效 。
案例 4 : 如果你失业 了 , 自尊心又很 强 , 不愿接受 简单 救 济, 你怎样解决你的困难? 由于同学, f r ] N过银行 、 去过农村 、 下过工厂 , 所以课堂上
的‘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 的 目的就是加强皇权 , 维护封建等级 和思 考 。 秩序。再如在讲 《 甲午中 日战争》 时, 播放《 甲午风云》 中的一
现, 你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政策?
及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目标 ,使对外开放进
入一个新阶段 : 如果你是小工厂 的老板 , 你希望政府如何控制盲
目 竞争 , 保护你的利益? 案例 3 : 如果你是农 民 , 辛苦 劳作 , 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 , 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
说话也要用敬语 。 尽管看着年迈的父母对 自己行跪拜大礼 , 作 为女儿的甄嫘难过 , 但她也没有办法 。从中就不难看出“ 儒家
生能力要提高 , 案例教学见高效 。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永远的 追求 。 但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 所涉及 的问题极为广泛 ,对它的研究与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 作者单位 : 齐 齐哈 尔市民族 中学 )
同学们思维活跃 、 思路开阔, 畅所欲言 。同学们结合 自己的生 活实际 , 对以上案例进行了深入探究 、 分析 、 讨论 、 归纳 、 总结 ,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 也是学生学力全面培养的过程。 通过通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是过去性 ,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等不 能重现 , 这是历史教学 中的难点。 如果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和 阅读较抽象笼统的文字材料 , 是达不到“ 身临其境” 之感的。 有 视素材凭借其新颖性 、 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更好地再现历史 ,
正确引导,绽放人文光彩
正
确 引 导 ,绽 放 人 文 光 彩
何 桂 红
( 长 葛 市第 七 初 级 中学 , 河 南 长葛 4 6 1 5 0 0 )
摘 要 : 初 中作文教 学要从 学生 实际出发 .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以人 为 本 ” , 体现人文性 , 让学生主动参 与、 自主 学 习 , 教 师 适 当指 导 、 适 时 点拔 、 适 时引导,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和 生 动 活 泼 地 学 习作 文 。 关键词 : 初 中作 文 教 学 人 文性 立 足教 材 人 文资 源 何谓 作 文 的人 文 性 ?简 单 地 说 就 是 真 、 善、 美。 何 为真 呢? 真, 就 是 我 手 写 我心 , 作 文要 写 出 自己的 真 情实 感 。 何为善呢? 善 就 是要 表现 出人 性 的 积 极方 面 , 贬 恶扬 善 。何 为美 呢 ?美就 是指作文行文 、 结构 、 故 事 情 节 要 给 人 以美 的感 受 , 要有意境 , 要 有 实 质 性 的 东 西 。作 文教 学 是 反 映 学 生 意 识 的 特 殊 教 学形 式. 只 有 让 作文 教 学 沐 浴着 人 文 的 阳光 . 充 分 展示 学 生 的个 性 . 切 实 完善 学 生 的 人格 , 才能 让 学 生存 参 与 作 文教 学 的 过程 中获 得 能 力 。从 而 有 利 于培 养 学 生 的人 文性 , 发展 学 生 的 创造 力 。 去伪存真 。 提高认识 。 健 康 立 意 般拿 到一个 作文题 , 学生 都会产 生丰 富的联想 : 或 者 是人 , 或者是事情 : 或者是课本 里的人物事情 , 或 是 生 活 中 的 人物事情 ; 或 是 自己 的 事 , 或 是 他 人 的 事 。但 这 些 联 想 获 得 的 只是粗糙 的材料 . 如果 不能感悟 出其包 含的意 义 . 就 不 可 能 写 优 秀 的 作 文 。因 此 . 当 想 起 与 题 目相 关 的 事 情 或 者 片 段 情景时 , 就要思 索 : 里 面有 什 么 意 义 ? 能 给 我 们 怎 样 的 启 示 ? 对 意 义 的感 悟 和 追 寻 , 一定要体现与时俱进 , 有 时代意义 , 避 免 庸 俗 的不 健 康 的思 想 。要 思考 作 文 的立 意 是 否 独 特 而 有 深 度 , 避 免 人 云亦 云 , 避免思想 的幼稚 , 要 尽 量 挖 掘 有 深 度 的 思 想 内涵 。 同 时要 关 注 时 代 , 关注社会热点 , 时 常看 报 看 电 视 新 闻 , 多读 一 些 时 文 。 善 于 从 社 会 现 象 巾体 察 人 生 . 在放松精神 的同 时. 思考一 些学习之外的事情 . 在思考过程 中 . 提 高 自 己对 人 生 、 对 社 会 的认 识 , 力 争 在 文 章 中表 现 出卓 尔 不 凡 、 健 康 向上 的思 想 和立 意 。 二、 吸收营养。 引发共鸣, 借鉴 模 仿 文 学 名 家 作 品 中有 很 多 “ 普通人 ” 的形 象 , 所谓 “ 普通 人” 是 指学 生 熟 悉 了解 、 感 同身 受 的 师 长亲 友 形 象 。 课 文 中 的 名 家 名作 , 语言或朴实凝练 , 或隽永情真 , 或 自然 清 新 , 字字珠 玑 , 形 象感 人 。 以 散文 教 学 为 例 , 胡适的《 我 的母 亲 》 、 朱 自清 的《 背 影 》 的 写作 借 鉴 在 于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自己 的 生 活 ,挖 掘 亲 子之 爱, 品 味 生 活 细节 , 使 之 成 为 自己 人 生 的 有 益 滋 养 。学 习这 些 文 章 时 ,可 以适 时 加 以写 作 方 面 的 引 导 ,使 学 生认 识 到 作 文 时, 只有 找 准叙 事 、 描 写 的 角度 , 才 能 引发 读 者 的 心 灵共 鸣 。 三、 增 强 教 学语 言的 感 染 力 。 潜 移 默 化 “ 口头 为 语 . 书面为文” , 是 叶 圣 陶 先 生 为 作 文 做 出 的 最好 的 诠 释 。精 彩 的语 言 是 作 文 教 学 中的 丁 具 性 和 人 文 性 的 完 美 统 一 。教 师 在 教学 中要 用 充 满 魅 力 的语 言 , 为学 生 撑 起 一 片 绚 烂的天空 , 让 学 生感 受 内 心深 处 的感 动 , 激扬文字 、 滋养生命 、 净化心灵 , 抒 尽 数 风 流人 物 还 看 今 朝 的豪 迈 与 大 气 。 语 文课 堂更 是一 个能 够 张扬个 性 、 交 流情 感 , 充满 智 慧与 灵 性、 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 , 是一个动态的 、 双方 的 、 发 展 的 过 程 。教 师 的语 言魅 力 主要 在于 有激 情 , “ 言 为心 声 ” , 教 师在 课 堂 上将 自己对教 育事 业 的投 入 、 对 学 生的 热爱 、 对 专业 的精通 体 现 在语言巾, 他 的声 音 必然 充 满 热 情 , 必 然富 有 感 染力 , 必 然 具 有 吸引力 , 必 然具 有 号 召 力 , 必 然能 穿 越 时空 、 情感 、 文化等阻隔, 必然 让学 生享 受课 堂 , 享 受语 文 , 得 到人 文性 的教 育 。这 样 , 教 师 在 日常 的教学 过程 中川 精 美 的 语 言 和深 刻 的 内涵 感染 学 生 . 让 学 生在 作 文 过 程 中接 受 教 师 1 3 常 教 学 的 影 响 ,接 受 教 师 的 潜
初二历史教学随笔大全5篇
初二历史教学随笔大全5篇初二历史教学随笔大全篇1《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现在,我主要想分析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教学改进。
首先,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却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
另外,虽然具体的知识点都有了,但是却缺乏一根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主线。
如果这个做不好的话,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都记住了,但出了课堂,或者时间一长,由于线索不够明确,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会很容易的忘掉,这一方面还是需要我特别加强的地方。
第二,就是在重点的突破上。
在以前的讲课中,我都非常注重重点的突出。
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而重点不仅仅是说给学生,或者把知识点明确的呈献给学生,而重点在“突破”两个字上。
让学生明白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以在以后教法的设计上,应该特别的下工夫,这样才能在每节课的重点中有所突破。
第三,是在课堂的管理上。
这也是我这一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这一节课中,我就做得不是很充分,这是我今后要特别注意并不断改进的地方。
另外,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教师语言的选择上,如果一个老师的语言做不到精炼且生动有趣,那就让我们尽量做到简洁有效吧,有效的提问,有效的语言引导都对整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是应该是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第四,需要自己尽量去完成的就是资料的补充和引导,比如说图片、小故事及相关材料等。
为了方便教学,也为了学生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和简要的讲解来尽量补充。
再者,就是教师的精讲方面。
比如说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这就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功夫。
在洋务运动这一课中,我本来想让自己尽量做到少讲,可因此却发现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他们只是能找到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然后去记住它,却做不到理解。
《历史》课程一等奖思政教学经典案例
《历史》课程一等奖思政教学经典案例历史课程一等奖思政教学经典案例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一所中学的历史课堂上。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政水平。
案例描述在这门历史课上,教师使用了一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他们设计了一个模拟活动,让学生们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动机和决策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度,也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中,教师选取了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内容,例如二战期间的某个战役。
他们事先准备了相关的资料和背景知识,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指挥官、士兵、政治家等。
教师还提供了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讨论和决策。
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了那个时期的环境和情境,感受到了历史事件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他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应对战争挑战,还要考虑到人道主义关怀、道德决策和战略考量等因素。
这样的互动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案例价值这个案例在思政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他们在活动中面临各种选择和困难,需要进行权衡和取舍。
这种锻炼有助于他们在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做出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
此外,这种互动教学方法也增强了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们需要思考、讨论和合作,以达成共同的目标。
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学会了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这些能力对于他们在未来成为社会中的积极公民和领导者至关重要。
结论本案例展示了一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思政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学生们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历史课堂绽放光彩
堂 成 功 的历 史 课 堂 教 学 需 要 教 师 根 据 授 课 的 内
直接 过渡 到 概念 阶段 ,学 生在 学 习过程 中接触 的历史 概 容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精心编制适合学生实际和有特 念 ,仅凭 教 师 的讲解 往 往难 达 到很 好 效果 ,死 记 硬背 一 色 的教学软件,选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讲究
定也 体会 不 到学 习 的乐 趣 ,不 能够 理解 历 史知 识 生成 的 实效 ,紧 紧 把握 历 史教 学 的一 条 主线— — 让学 生 学会 用
过程 ,没 有 理解 的 记忆 是 不会 长久 的停 留在脑 海 中 的 ,
历 史 的 思维 去看 待 问题 。多媒 体教 学 软件 能激 发 学生 的
方式 的改变
多媒体信息技术 的运用 ,使教师真 正成为学生学
者 。同 时促 进 了学 生学 习方式 的改变 ,变 被动 学 习为 主
白无力了,如今多媒体的演示教学可图文并茂 、声情兼
临现 场 ,深 切体 会 历史 。比如 “ 民族 政权 并立 的时代 ”
一
具 的在 现历 史情 景 ,并 且 结合 学 生的 活动 ,使学 生如 亲 习过 程 中 的组织 者 、指 导 者 、促进 者 和学 生 学 习的合 作
2 1年5 0 0 月上 第 1期 ( 第 19 ) 3 总 9期
的创 新 精神 和实 践能 力, 有着 十分重 要 的现 实 意义 。
(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 昌营镇新房子中学 )
一
1 4一 6
2 多媒 体 信 息 技 术 能更 好 地 突 破教 学 的重 难 点
和规 律 为 目的 。心 理学 研 究表 明 ,学 生很 难从 表 象阶 段
有效活动,让课堂教学绽放光彩论文
有效活动,让课堂教学绽放光彩品德课程有三大特点:即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其中活动性就是一大特点。
课程还提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也都在努力通过展开活动来实施教学。
因为活动能比较容易、顺利地让学生融入情境,真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与他人(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并产生思考,获得认知;进行积极的反思,提高道德素质,收获习惯。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让课堂更有效更扎实。
且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那么,在有限的40分钟内,如何开展可行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让学生喜欢的有效活动,成就精彩的品德课堂呢?下面我想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跟大家进行交流:一.开展跟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活动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
小学生的感情既十分丰富,又具有可塑性。
若如能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感受必定能达到“移情、入情”的效果。
因此,上课伊始,为激发学生情感,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境活动就起到了这样奇妙的作用!如在上一年级下册《快乐的春游》一课时,我用一首欢快、喜悦的歌曲《一起去郊游》把学生带到春游的快乐气氛中,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春游的真实感受中。
接着我相机播放去年秋游时拍下的照片,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唤起学生的记忆,激发情感上的共鸣。
孩子们很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和同学一起去秋游时的一幕幕欢乐情景。
活动如此展开,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起其兴趣。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二、开展真切的体验活动“体验”,是指人通过参与活动和交往实践,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以及获取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心理内化过程。
初一年级历史学习的综合素质培养
初一年级历史学习的综合素质培养历史学习在初一年级的课堂上,犹如一扇通往时间长河的大门,让学生们得以窥见过去的风景。
历史不仅仅是枯燥的事件和日期的堆砌,更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承载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情感。
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课堂上,历史仿佛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耐心地向学生讲述那些发生过的传奇。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一颗璀璨的珍珠,等待着学生们去发现、去理解。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
面对不同的历史观点,学生们学会分析和比较,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逻辑能力。
历史学习还像是一扇窗,透视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学生们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与交融,促进了他们的全球视野。
在讨论不同文明的兴衰时,他们不仅仅是在记忆事件,更是在理解背后的原因与影响,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开始认识到自身与历史的关系,激发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讨论中,历史又化身为一位引导者,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
当学生们围绕某一历史事件展开讨论时,这不仅是知识的碰撞,更是思想的交锋。
通过辩论与合作,学生们的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有效提升。
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在尊重差异中寻找共识,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的学习同样注重实践。
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或是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得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相结合。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使得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温度的体验。
学生们在实际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素质的提升,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竞争力。
此外,历史学习中的情感教育也不可忽视。
每一段历史背后,都蕴含着人们的希望与失落、奋斗与牺牲。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人类共同的情感,培养同理心与责任感。
在谈及那些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物时,学生们不仅仅是在学习历史,更是在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面向家长《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有着不同的花期和色彩。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就拿我邻居家的孩子来说吧,小女孩特别喜欢画画,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度。
她的父母发现了这一点,没有强迫她去参加各种奥数班、英语班,而是给她报了专业的绘画课程。
一有时间,就带她去参观画展,感受艺术的魅力。
现在,这孩子的画在学校里可是出了名的好,还在市里的比赛中获了奖。
再看看我家那小子,整天就喜欢捣鼓一些小发明,家里的玩具被他拆了个遍。
一开始我还挺生气,觉得他调皮捣蛋。
后来我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他的兴趣所在吗?于是,我给他买了各种工具和材料,还鼓励他参加科技小制作的活动。
嘿,你还别说,前段时间他自己做的一个小,在学校的科技节上大放异彩。
所以啊,家长们要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培养,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咱当家长的,都盼着孩子能有出息。
可怎么才能让孩子成才呢?我觉得因材施教就是个好办法。
比如说,我朋友的孩子性格特别外向,能说会道。
他们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参加演讲比赛、主持活动。
这孩子现在在学校里可是个小明星,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各种活动。
还有个亲戚家的孩子,特别文静,喜欢看书。
家长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买了好多书。
这孩子的作文写得那叫一个好,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
我自己的孩子呢,对音乐特别感兴趣。
一听见音乐就跟着节奏扭起来。
那我就给他报了个音乐班,学钢琴。
虽然刚开始学的时候挺辛苦,但孩子喜欢,也就坚持下来了。
现在弹得有模有样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咱们家长得用心去发现,然后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培养,可别硬把孩子往不适合的路上推。
《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孩子的教育可是咱们家长心里的头等大事。
有时候,咱看着别人家孩子学这学那,心里也着急,生怕自己孩子落下。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要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就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古诗词、文言文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古代文化的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通过分析赏析,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刻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学习《离骚》这篇名家文,老师可以向学生娓娓道来屈原的人生际遇,展现壮丽的辞章风采;在学习《滕王阁序》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唐代的繁盛景象和苏轼的豪放不羁。
通过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欣赏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懂得敬畏历史,热爱文学。
除了课堂授课外,还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领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手工制作,如中国结、剪纸等,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工艺和艺术魅力,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要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在言传身教中,教师更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学校可开设传统文化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传统文化比赛、讲座等形式,展现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热爱。
只有让学生具备了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真正发挥其对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
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需要教师们创造性地整合传统文化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通过实践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传统文化才能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真正绽放光彩。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绽放光彩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绽放光彩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广,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转换教学理念,使之更加契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并应当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研究,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辩论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要求教师主动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创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观点的各项要求,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又当如何更好地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呢?这是值得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积攒了一些经验与看法,愿意借着这些粗浅的个人认识与众位初中历史教师共同探讨一下历史教学的亲身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使之更契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沿用落后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而学生始终一言不发、无精打采,整个历史教学活动始终是教师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和控制权。
初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彻底摒除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一新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侵略与反抗》这部分知识包含了大大小小各类战役以及大量的不平等条约,教师一般都是在课堂上照搬教材,然后就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全都背诵下来。
可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因此,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之前我就安排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自由分组讨论,自主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梳理,力求从整体上把握这章知识的知识点。
这节课我则以课堂活动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并不过多地发表意见,以免对学生的整理和归纳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历史教学,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热情地投入我安排的课堂活动中去。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作文800字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作文800字找准位置,绽放光彩篇一:家校合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学校是孩子的舞台。
只有家校紧密合作,才能让孩子在成长中绽放光彩。
首先,家庭应该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
在家庭中,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学校要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要有教育理念先进、教师素质高、教学方法灵活的师资队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学校还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最后,家校之间要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
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同时,学校也需要向家长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
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学校进行及时的沟通。
只有家校紧密合作,孩子的成长才能如虹霓般绚丽夺目。
在家庭的支持和学校的教育下,孩子的潜能将会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将会在学业、品德等方面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篇二:定位人生方向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才能在人生中绽放光彩。
然而,要找准位置并不容易。
首先,找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只有找准自己的兴趣,才能在这个领域中发光发热。
对于学生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
而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副业或者参与志愿活动,以丰富人生。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人生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只有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才不会迷失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才能和价值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然后为之努力奋斗。
历史实践教学文案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历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围绕历史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方法及实施策略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历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历史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人文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历史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事件,锻炼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实践教学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历史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历史实践教学的内容1. 历史遗迹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了解历史。
2. 历史人物访谈邀请历史人物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思想观念等。
3. 历史情景剧表演组织学生编排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命运。
4. 历史知识竞赛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历史课题研究引导学生选择历史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历史实践教学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原因和影响。
2. 情景模拟法模拟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历史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沉浸式”体验,让小学道法课堂绽放光彩
“沉浸式”体验,让小学道法课堂绽放光彩
林琳
【期刊名称】《安徽教育科研》
【年(卷),期】2024()4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在校园德育工作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立德树人的大阵地。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多元化沉浸式体验活动,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让学生浸润其中,引发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深刻领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沉浸式”体验活动的含义与应用价值,及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绽放的育人魅力。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林琳
【作者单位】颍上县管仲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让“体验”在课堂中绽放生命的光彩——增强学生体验,提高品德实效
2.让数学课堂绽放生命光彩——浅析情感体验在数学课堂中的生命作用
3.角色体验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光彩
4.角色体验策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绽放光彩
5.“体验课堂”,绽放童年生命光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创新精神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绽放光彩
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学 历 史 教 学 要 实 现 从 应 试 教 育 向 素 质 教 育 的转 变 , 教 学 理 念 的 转 变首 当其 冲 , 师 要进 一 步 活化 历 史 教 学 氛 围 , 教 优 化 教 学 过 程 , 化 培 养 目标 。 应 学 生 内在 发展 的需 求 。 细 适 1从 史 实教 育 到 学 史教 育 , 化教 学 氛 围。有 些 中 学 历史 . 活 教 师 在 教 学 中不 注重 对 教 学 工 作 进 行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只是 将 教 材 中的历 史 知 识 点 传 授 给 学 生 , 多 增 加 一 些 补 充 资 料 , 最 这 样 的教 学 方 式充 其 量 就 是 史 实 教 育 。新 课 程 理 念要 求 教 师不 仅 要 教 给 学 生历 史 基 础 知 识 ,而 且 要 帮 助 学 生 正 确理 解 历史 发 展 的 规律 , 合 历 史 事 件对 学 生进 行 思 维 引导 , 其 积极 开 结 使 动 脑 筋 。 其 然 并 知 其所 以然 。 知 2从 死记 硬 背到 灵 活 掌握 . 化领 悟 过 程 。有 些 教 师 喜欢 . 优 在 历 史 教学 中要 求 学 生 死 记 硬 背 , 目前 看 , 生 或 许 可 以 实 从 学 现 强硬 记忆 的 目标 , 是 长 久 来 说 , 忆 效 果 就 会 很 差 , 解 但 记 理 起 来 也 会 较 为 困难 这 种 教 学 方 式 是不 科 学 的 , 新 课 程 理念 与 背道 而 驰 。 因 此 , 师 应 该 指 导 学 生 进 行理 解性 的记 忆 , 学 教 让 生 寻找 到 不 同章 节 历 史 内容 之 间 的相 关 之 处 ,分 析 其 原 因 与
如何在课堂实录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在课堂实录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课堂实录作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不仅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为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那么,如何在课堂实录中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和回应是关键。
教师应当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直接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实录中,要详细记录教师提问的内容、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回应。
通过观察这些记录,可以了解到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引导。
例如,在一堂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了一道复杂的应用题。
对于一些理解较慢的学生,教师问道:“这道题里的关键信息是什么?我们先从哪里入手分析比较好?”而对于那些数学思维敏捷的学生,教师则会问:“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提问差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课堂实录中清晰地呈现出来。
其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也是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方面。
课堂实录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主动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等。
对于性格内向、不太主动参与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对于那些积极活跃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拓展和提升的机会,避免他们感到学习内容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
比如,在一次语文课堂的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能够迅速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观点;而有的学生则显得较为沉默,只是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师注意到了这些差异,主动走到沉默的学生身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实录中记录下了这一过程。
通过这样的记录,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历史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
初中历史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叫[姓名],目前在[学校名称]担任初中历史老师。
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
说起历史这门学科,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它就是一堆枯燥的年代、人物和事件的堆砌。
但在我看来,历史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每一个片段都充满了故事和情感。
而我们历史老师,就是那个把这些精彩片段呈现给学生的“导演”。
在我刚开始教历史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不少难题。
学生们觉得历史课无聊,记不住那些复杂的知识点,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这可把我愁坏了,我天天琢磨着怎么才能让他们爱上历史。
有一次,我在讲唐朝历史的时候,发现学生们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的。
我心想,这样可不行,得想个办法让他们打起精神来。
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给他们讲一个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小故事。
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唐太宗李世民啊,那可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
有一次,他和他的大臣们在讨论如何治理国家。
有个大臣就说,咱得用严刑峻法,谁不听话就狠狠收拾他。
可李世民不这么想,他说啊,如果用严刑峻法,那老百姓天天都提心吊胆的,哪还有心思好好过日子、好好干活儿啊。
咱得用仁德来治理国家,让老百姓心里舒服,他们自然就会拥护咱们啦。
”我一边讲,一边观察学生们的反应。
嘿,我发现他们的眼睛开始亮起来了,一个个都听得入神。
我接着说:“李世民不仅这么说,他还真这么做了。
他轻徭薄赋,让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他还虚心纳谏,像魏征那样直言敢谏的大臣,他都能虚心接受批评。
就因为他这样做,唐朝才越来越强大,开创了贞观之治。
”讲完这个故事,我又趁热打铁,问学生们:“那你们从这个故事里能学到什么呀?”有的学生说:“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的说:“要有仁德之心。
”我笑着点头:“对呀,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我们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用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从那以后,我发现讲故事这个方法还真管用。
每次上课,我都会准备一两个有趣的小故事,把那些枯燥的知识点融入到故事里。
历史教师中考感悟
历史教师中考感悟中考,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而对于我,一名历史教师,它也是一次检验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的关键时刻。
当中考的帷幕落下,回顾这一段历程,心中满是感慨。
在备考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努力和拼搏。
他们眼中那坚定的光芒,让我深知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每天早早来到教室,开始背诵历史知识点;课堂上专注的神情,不放过任何一个重点;课后主动找我答疑解惑,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令人动容。
然而,教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历史这门学科,知识点繁多且复杂,时间跨度大,要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并理解,并非易事。
有些学生对于古代史的朝代更替总是混淆不清,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也容易记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尝试了各种方法。
我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用生动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图表来展示历史的脉络,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
比如,在讲解唐朝的繁荣时,我会展示长安城的布局图,以及当时的一些精美文物图片,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
同时,我还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根据历年中考真题,为学生们整理出重点和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每次模拟考试后,我都会认真分析学生们的答题情况,找出他们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会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框架;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拓宽思维。
中考的那几天,我比学生们还要紧张。
看着他们走进考场的背影,心中默默为他们加油鼓劲。
考试结束后,当学生们和我分享他们在考场上的发挥时,我感到既欣慰又期待。
这次中考,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能忽视。
如何评估初一年级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如何评估初一年级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评估初一年级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如同一场细腻的探险。
探索的过程不仅关乎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思维方式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全面考验。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位历史小探险家,他们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踏上了了解过去的旅程。
首先,理解历史不仅仅是记忆事实和日期。
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历史的浩瀚海洋中识别重要事件、人物和背景,从而建立起时间线上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轴的制作来帮助他们理清历史脉络。
这样的活动鼓励学生发掘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理解因果关系,从而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其次,讨论和辩论是推动学生理解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辩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需倾听他人的看法。
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看到历史的多面性,理解不同立场和视角的重要性。
项目学习也是评估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小项目,比如让学生模拟一次历史事件的重演,或者制作关于某个历史时期的多媒体展示。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理解历史背景、文化和社会影响。
此外,书写反思日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每次历史学习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他们可以记录下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所产生的疑问以及如何看待这些事件的变化。
这种个人反思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还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和理解深度。
评估工具的多样化同样不可忽视。
传统的测试虽然能够评估记忆水平,但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开放式问题、小组项目、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这种综合评估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哪些历史主题最感兴趣。
课堂氛围教师演讲稿
课堂氛围教师演讲稿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心中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课堂氛围的深刻理解。
作为一名致力于传授知识的教师,我深知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效和个性发展。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这样的氛围无疑为学习提供了最佳的环境。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愿意主动探索,勇于提问,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营造。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首先,教师需要建立互信的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通过真诚的交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认可。
其次,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课程内容。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创造一个包容、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并非易事。
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倾听和理解每一个学生。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课堂氛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但正是这些努力,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个人的经历。
曾经有一个学生,他性格内向,不敢在课堂上发言。
我发现他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鼓励他在课堂上分享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小故事。
起初,他非常紧张,但我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渐渐地,他变得更加自信,开始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班上的小达人,不仅历史知识渊博,还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我也认为,积极的课堂氛围离不开学生们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绽放光彩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广,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转换教学理念,使之更加契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并应当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研究,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辩论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要求教师主动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创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观点的各项要求,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又当如何更好地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呢?这
是值得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积攒了一些经验与看法,愿意借着这些粗浅的个人认识与众位初中历史教师共同探讨一下历史教学的亲身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使之更契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沿用落后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而学生始终一言不发、无精打采,整个历史教学活动始终是教师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和控制权。
初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彻底摒除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
的主体地位”这一新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侵略与反抗》这部分知识包含了大大小小各类战役以及大量的不平等条约,教师一般都是在课堂上照搬教材,然后就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全都背诵下来。
可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因此,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之前我就安排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然
后在课堂上自由分组讨论,自主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梳理,力求从整体上把握这章知识的知识点。
这节课我则以课堂活动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并不过多地发表意见,以免对学生的整理和归纳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历史教学,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热情地投入我安排的课堂活动中去。
通过提前预习、自主归纳知识点,学生就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对各类战役以及条约形成一个大概的了解;等到我为他们“答疑解惑”的时候,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选择性地听取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这章知识的学习,为建立高效率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大量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而这些琐碎、繁杂的内容都是历史这门学科需要重点学习和研究的知识点。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极富叛逆心理的初中学生来说,这些内容不免过于枯燥无味,因此,很多学生对初中历史都不甚感冒,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时也明显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作为
教师,应当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利用图片、声音、文字等功能将教材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相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平淡无奇的讲解来说,更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我将多媒体灵活运用到日常历史教学中。
比如,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青铜器的图片,有的精美绝伦,有的奢华贵重,有的古朴大方,有的造型端庄……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不断发出“好美啊”、“真漂亮”一类的感叹,这就充分激发了他们专心学习有关“青铜器”这部分知识的强烈兴趣及求知欲望,为我接下来的知识点讲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适当讨论,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来说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历史中非常具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各历史学派关于他的争论一直就未中断。
因此,在学习“秦朝”这部分知识时,我就组织学生对“秦始皇的功与过”进行了充分的辩论。
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中既可以对秦始皇的功绩,如,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衡量度等形成深刻地理解,同时又可以从思想上深化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专制独裁等重大过失的认
识,从而为全面评价秦始皇、更好地学习秦朝这部分知识都提供
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李雅萍.初中历史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和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
[5]张萍.课堂教学:尝试用新理念指导实践.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
(作者单位四川省会理县黎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