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9福建卷31)20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专题强化练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专题强化练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选择题1.(2021四川威远中学校高二月考,)自汉唐以来,成都就是夜生活十分发达的大都市。
如今,成都要精心打造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将夜间消费项目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结合起来,形成融合了艺术、文创、文博等内容的夜游新兴业态,带给游客新奇体验的同时,产生更多只属于夜晚的经济价值。
由此可见( )①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1河南焦作第一中学高二期末,)张家界市冰雪世界有室内滑雪馆、水上乐园、商业街和文创园,配套建设有滑板公园、室内攀岩馆、房车营地、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体验园等游玩项目,一开业就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这说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D.文化与政治相互制约3.(2021陕西汉中五校高二月考,改编,)西方发达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 )A.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4.(2021江西赣州会昌中学高二月考,)2020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文化”新业态继续逆势上行,线上文化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2 9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增速高于其他行业。
“互联网+文化”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表明 (深度解析)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日益重要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二月考,)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之一就是“和谐”,国家目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适逢其时。
“和谐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同时又能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和谐文化”中的“文化”是( )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③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这里的文化既不是广义上的文化,也不是狭义上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表述的是广义上的文化,③表述的是狭义上的文化。
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 B2.作为数亿网民赖以生存的第五空间——互联网必须源源不断地提供网上“精神食粮”。
但是事实证明,“精神食粮”有好坏之分,正能量的“精神食粮”才是网民健康“生长”最需要的营养,才应是新时代网络空间的最大主题。
下列对网络正能量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网络正能量最有凝聚力,能激励人们向真向善②网络正能量需要好载体,应打造网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作品③网络正能量是必需品,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起决定性作用④网络正能量最有感召力,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升科学文化素养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正能量的“精神食粮”才是网民健康“生长”最需要的营养,才应是新时代网络空间的最大主题,说明网络正能量最有凝聚力,能激励人们向真向善;网络正能量的传播需要好载体,应打造网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作品,①②当选。
网络正能量是一种意识,意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③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说法错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能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素养,④不选。
【答案】 A3.201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俄罗斯建交7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等,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展示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
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精神产品凝结在文化载体之中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该套纪念币图案精选两国代表性建筑等,通过精湛、精美的设计展示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①③当选;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说法错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文化属于意识范畴,不是基础,不能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3年高考高考政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2014北京文综,25,4分)“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
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
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
回答下题。
2.(2013四川文综,9,4分)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
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3江苏单科,21,2分)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回答下题。
4.(2012安徽文综,8,4分)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2广东文综,31,4分)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题汇编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题汇编(二)1、(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2011高考天津卷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4、(2011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5、(2010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6、(2010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时政热点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与社会杭州文博盛会织出美丽篇章关键能力提升高考命题素材核心素养建构1.获取和解读信息材料(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材料(2):①文化对社会的作用;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十二届杭州文博会在滨江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这次文博会有利于文创产业思想碰撞,成为文化激荡的前沿阵地,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通过为文创产业赋能传统行业、缔造美好生活起到指向性作用。
(2)第十二届杭州文博会是杭州加快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向国际文化创意中心转变的开端,将致力于汇聚国内外优秀文创成果、深化文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文创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
1.坚持科学精神:根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确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博会的举办,有利于调动一切文化元素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文博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我们的文化影响力。
2.培养法治意识:法治支撑文化,规则彰显道德。
为强化法治意识,促进文化健康。
1.公益文化作为一种正能量,影响了“春蕾志愿服务队”“天津妈妈会”和“苗苗义工”等公益组织。
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公益活动来让社会充满爱和善,也给参与者带来了精神满足和价值尊重。
这说明公益文化( )A.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B.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C.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解析】选B。
《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同步高考真题1、(2013海南卷16).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
该考古发现佐证了: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5江苏卷18)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
【到“腾讯课堂”搜索“雷亭”或“馒头课堂”观看同步视频讲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3.(2015天津卷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4.(2015课标卷Ⅱ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
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
《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③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5四川卷10)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含答案)
《文化生活》主观题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3.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1:《战狼2》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最热门话题。
片尾一幕“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常常使影院掌声雷动。
它的成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下面是有代表性的网友评价:“龙的传人”: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它唤醒了社会的正气与勇气,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可爱和战争的残酷,传递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呼唤和平理念!“北方的狼”:《金刚狼3》国内公映时,制片方特别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战狼2》则没有做到,而是过于直接的血腥暴力、刀刺屠杀等场面,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精神影响。
这启发中国电影人追求票房时,也要在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的细节上更加精细用心。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角度,分析影片《战狼2》上映的意义。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doc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一、选择题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3.(09天津卷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5.(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广东卷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
体味文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扬剧出自江淮,江南的清柔与江北的朴实,孕育出《双下山》《种人麦》般的清新风格。
川剧出自巴蜀,重庆的火辣味道和云贵的奇谲风俗催生出“变脸”“喷火”般的瑰丽色彩。
这最能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解析】上述材料说的是在不同区域,人们的文化生活表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故选项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故排除A;选项B与题意没有关系,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在人类产生之前,没有文化,故答案选C。
【答案】 C2.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展示舞姿供他人欣赏;蜜蜂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
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D.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解析】根据题意,题中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故A入选。
B选项观点错误,文化不是人的唯一素养,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社会力量,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但文化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故排除。
【答案】 A3.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
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题中材料“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规范演练2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新命名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此次命名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473个。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革命资源的教育功能,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牢牢地凝固在中华大地上,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永远铭刻在党史、国史、民族史上。
使之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解析:材料体现了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选C。
A、B两项不符合题意。
文化不能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D项错误。
答案:C2.第十五届文博会在2019年5月16至20日在深圳举行。
此次文博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举办的文博会,本届展会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创”“媒体融合”等国家战略,重点展示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④文博会举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本届展会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创”“媒体融合”等国家战略,重点展示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博会举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④符合题意;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②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③错误;本题应选C。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政治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 含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政治专题09 文化与生活考点1 文化与社会1.(2019·江苏高考真题)“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
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材料说明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答案】C【解析】戏曲课间操是对传统课间操的发展,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戏曲课间操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说明人们在实践中享用文化,C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氛围,而不是活跃了文化思想,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有利于享受和传承文化,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9·北京高考真题)“刀把楼、北京结、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是明代长城最险段之一。
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
这表明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①正确;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
这表明“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②正确;时间是衡量文化价值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更不是根本因素或决定因素,所以并不是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③中的“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说法错误,排除;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旅游开发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④中的“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说法错误,排除。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第课时体味文化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1课时体味文化1.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
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
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遥远地区,文化活动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 )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且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且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C.不同地方的文化,呈现出相同的特色D.文化创造了人类社会答案 B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生活中处处有文化现象且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都有其特色,是从横向的空间角度来说的,因此应选B。
A是从纵向的时间角度来说的,与题意不符。
C、D说法明显错误。
2.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三个根本领域。
这里的“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答案 C解析A、B是广义的文化;D是狭义的文化;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故C正确。
3.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以下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局部的是( )①文字②道德③自然科学④艺术⑤语言⑥社会科学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答案 C解析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局部,①③⑤符合题意。
道德、艺术、社会科学属于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局部,②④⑥排除。
4.“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上述内容主要反映了( )A.语言是动物的一种特有本能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C.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开展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答案 B解析鹦鹉、猩猩虽然能言,但仅出于动物本能。
人之所以不同于它们,是因为人能主动的、有目的的进行人类活动。
题干中礼义是由人创造创造的,为人所特有,故B正确。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文化与生活》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文化与生活》真题练习含答案2021年真题1.(2021·浙江高考真题)春节档电影回归大银幕、博物馆展览持续上新、剧院舞台好戏不断……各地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驱散了就地过年的万千游子内心的寂寞与焦躁,让他们体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由此可见,文化( )①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②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③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④能转变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材料中各地文化驱散了就地过年的万千游子内心的寂寞与焦躁,体现了文化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故①③正确。
②:优秀的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故②不选。
④: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未体现文化转变人们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B。
2.(2021·湖南高考真题)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
中外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说明()①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③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④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凝结着各族人民的智慧,①符合题意。
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价值任何时候都是为人服务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发挥作用,但其价值不在于交流,②说法不科学。
③: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增加文明互鉴,③符合题意。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内涵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技仅仅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仅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④说法错误。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含解析
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这主要是因为()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C.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行为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同胞的衣、食、住、行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
侗族自治县将这些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
这表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促进社会发展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3.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即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
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4.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产值不断攀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弱小。
同世界五大传媒集团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中具有现代企业形态的部分才刚刚起步,资产、产值、规模效益等都远远无法同国外的那些“文化航母”相抗衡。
这启示我们()A.文化企业要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B.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力量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D.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5.(2017·湖南郴州模拟)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即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创新成果的理念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文化生活第一课一、选择题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1.(09 江苏卷 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9 福建卷 31)2008 年 6 月 18 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 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3.(09 天津卷 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09 山东卷 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5.(08 海南卷 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08 广东卷 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7.(08 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8.(07 北京卷25)“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作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奥运吉祥物“福娃”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
据估计,它会创造数十亿元的商业价值,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普通玩具。
这说明①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②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③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可以促进消费增长④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第二产业经济效益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07 广东卷 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0.(09 山东卷 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 2008 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11.(09 浙江卷 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
江苏海南等地曾在 20 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
2008 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 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 7.8 万名“村官” ,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
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
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因此,“村官” 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12.(08 海南卷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建省 20 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坚持生态立省,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材料一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
该公园总投资约 6 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
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材料二从 1999 年到 2006 年,海南省共投入 120 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目前 90%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从建省到2007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1 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
(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
13.(07 山东卷 28)2007 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表 2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农业科技贡献率(%)中国 48 发达国家70—80 每万人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人)中国 1.7 发达国家 40注: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 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12.4% (2)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 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 A 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 BC 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 B 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 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 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 D 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本题以“纪念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为背景。
主题是“纪念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读书活动的作用。
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这一核心知识点的理解。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③小项不准确,并非只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①小项不合题意,亦不准确,文化能促进人而不是社会的全面发展。
只有②、④小项准确第体现了提干的关键词“激发、增强” “把握、实践” 。
4.【答案】B 【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①④观点表述片面,错误在“普遍” “能否创造” ;开发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发展价值,也有经济价值,这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联系,②③正确。
本题考查对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成功经验的认识,属于文化生活知识。
难度中等。
6.【答案】B 【解析】“启示”类题目一般是要求回答材料中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思想方法,侧重于“怎样做”。
本题中 C 项的观点错误,A、D 两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7.【答案】D 【解析】该题以部分名牌大学的校训为切入点,考察优秀文化的作用,解答时应抓住关键点“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因此②③④应当入选。
①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应当排除。
8.【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①正确,文化创意也是一种劳动的付出,提高了商品的价值;②错误,不能取代;③正确,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④正确,文化创意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第二产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其发展。
9.【答案】C 【解析】本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本题必须把握在生产和生活中,人民创作经典音乐,说明了文化来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同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认为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是错误的。
10.【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
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11.【答案】“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