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中证监会和庄家行为的博弈分析(doc

合集下载

证券监管的博弈分析_何望

证券监管的博弈分析_何望

!"#
监管者只须依据违法者的违法概率 $ 值的大小来判断自己的选择, 当 $% $ & 时, 选择检查; 当 $ ’$ & 时, 选 择不检查。 监管者不检查的期望收益值 ( & ) * + , - . $ / + * ! , $ . , 与检查成本 + 、 不检查承担的后果 -、 违法者违法概 率 $ 的值相关。 +、 不检查的期望收益越大, 不检查的意愿就越 -、 $ 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其期望收益, + 值越大, 强, 不检查的期望收益随之降低, 不检查的意愿随之增强; 不检查的期望收益越小, 检查的 + 值越小, - 值越大, 不检查的期望收益也随之加大, 不检查的意愿也就越强, 不检查的期望收益 意愿就越强, - 值越小, $ 值越大, 越小, 检查的意愿就越强, 不检查的期望收益也随之加大, 不检查的意愿也就越强。 $ 值越小, 这表明, 检查成本及不检查承担的后果, 是影响监管者检查的重要因素, 检查成本越高监管者检查的意愿 就越低, 不检查承担的后果越大, 监管者检查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此外, 违法者违法概率 $ 也会影响监管者检 监管者履行职责的责任感也越高。 查的意愿, 违法者违法概率 $ 越大, * 三 . 相关因素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得出, 违法者的违法概率与监管者的检查概率之间会相互影响, 短期效果与 长期效果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在短期内可以降低违法的期望收益, 使违法行为得到收敛或控制。 但从长期看,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 0, 即在监管者期望收益不变的前提下, 加重对违法行为的惩罚, 在检查成本 + 和不检查的后果 - 不变的前提下, 违法行为减少了, 检查次数也会相应地减少, 检查的概率也会同时相应地降低; 检查次数减少了, 违法行为随 之又会逐渐增多, 违法的概率随之又会增大。 在短期内可以增强监管者检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加检查次数。 但 同样, 加重对监管者不检查的后果 -, 即在违法者期望收益不变的前提下, 加重对不检 从长期看, 在违法者违法收益 1 和违法惩罚 0 不变的前提下, 查行为的惩处, 检查的次数 * 概率 . 会增大, 违法行为 * 概率 . 会相应降低; 违法行为减少了, 检查次数 * 概率 . 也 会相应降低。 四、 结论和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及启示: * 一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证券违法现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加上证券监管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因 此我们无法完全消灭证券违法现象。但证券监管者要制定常年的监管目标, 以日常的预防和威慑为主, 以突击 检查为辅,既不能因为证券违法现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放任证券违法,也不能因为强调严厉监管而 完全消灭证券违法现象。证券监管者应通过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将证券违法数量和程度控制在监管的边际社 会收益等于监管的边际社会成本的最优范围内。 * 二 .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来缩小证券违法现象的生存空间。打击 证券违法现象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重点是强化信息披露 制度, 提高信息质量和传递速度, 缩小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当信息传递速度提高、 当事人之间信息不 对称状况降低时, 证券违法的风险增加, 证券违法的现象也就随之减少。证券监管者通过发达的信息披露机制 可以了解到证券违法情况, 从而降低证券监管的信息搜寻成本, 提高监管效率。 * 三 . 提高证券监管效率应注意掌握以下原则: 是提高违法者风险 !2 提高违法者的风险成本是减少证券违法现象的有效办法。加重对违法者惩罚力度, 成本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惩罚方式包括罚款、 取消证券营业资格、 定罪判刑等, 可以单项惩罚, 也可以数项并 罚, 直至使违法者倾家荡产。 32 治理监管者监管不利的最根本的制度保证,是建立一整套可操作性的奖惩制度,对监管者的监管活动 形成一种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促其严格执法。 特别是当违法概率 $ 可能大于 $ & 时, 监管者必须对证券市场进 行检查, 并对违法者严厉查处, 降低违法的期望收益, 把违法概率压至 $ & 以下。 要 #2 把是否实现证券违法的控制目标作为证券监管人员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一旦证券违法现象泛滥, 对证券监管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 使其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 重视对证券违法现象的防范与打击。 收受贿赂、 为证券违法开绿灯的, 加大 42 防止和严惩证券监管中的腐败现象。对与证券违法者相互勾结、 打击力度, 使其得不偿失。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化的博弈场,不同的投资者、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在其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易和决策。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层面来探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

中国股票市场的博弈可以从国内市场和外国市场的角度来看。

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开放,外资也参与到了中国的股票交易中。

国内外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十分常见。

国内投资者通过了解外国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策略,来进行投资决策。

而外国投资者则通过分析国内投资者的情绪和投资动向来预测市场走势。

这种国内外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可以说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二,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还表现为大资金与散户的博弈。

大资金是指拥有巨额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他们通常通过大额买卖来影响市场价格。

而散户则是指小额投资者,他们通常受大资金影响比较大,容易被市场波动所影响。

大资金和散户之间的博弈表现为大资金通过高买低卖来割韭菜,而散户则试图通过跟风买入或卖出来获利。

这种博弈有时候会导致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中国股票市场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参与者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他们在交易中处于不同的优势地位。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员可能通过内幕信息来获取利润,而散户投资者则只能依靠公开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

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导致了市场的不公平性和不稳定性。

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政策博弈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政策博弈指的是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影响政策制定来获取利益。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政府的政策举措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可能会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来影响市场的稳定性,或者通过改革开放来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政策的变化和制定会对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博弈。

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体现在国内外投资者、大资金与散户、信息不对称以及政策等多个层面。

在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在博弈中获得成功。

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问题的博弈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问题的博弈分析


会 选择 的结果是将证 券市场 运行 的监管 责任
整理得:M< R — ( F () R+) 1 披露信息 ( 是会计 信息) 主要 的轨道 。 是近 但 交给 了能够代表公 共利益 的团体 。公共 选择 年来, 证券市场却暴露 出了许 多问题 , 1 9 从 97 从 () 1 式可以看出, 其他条件不变时 , 造 论 对于管制产生的根源和合理性方面 的论断 , 年 的琼 民源事 件到后来 的东方锅 炉、红光实 假的收益 越大 ,会 计造假 的可能性越 大 ;被

河南开封 4 50 ) 7 1
要] 证券 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 ,近年来资本市场暴露 的会计造假 案件干扰 了我国资本市场 的健康发展 。本文运用 了博 弈模
型分析 了抑 制上市公 司会 计造假 的现象 ,对这一 问题 必须对证券 市场加 强会计 监管,然后根据 《 会计法》 证券法》等提 出了适合我 、《
国国情大环境 之下的会计监管措施。 [ 关键词】 证券 市场;会 计监管;博 弈模型
文献综述 :
这又加 重 了市场扭 曲行为 , 得证券 市场有 相适 应 的监 管措施 。本 文利用 了博 弈论 的基 试
效地发挥其优化配置 、 惩罚市场 ‘ 德 ’ 嗷 等 本 原理 ,试 图对会计造 假与监 管机构 的博 弈 进行 了分析 和探讨 ,切 合 中国实际情况提 出
我 国政 府监管 的脆弱性有 体制原 因和制 相应 的会计 监管措施 。

运用博 弈模型 分析证券 市场会计 监
分 支学科 的诞 生 。它 以公共机构 产生 的规 制 而应 当考虑如何 完善体制 条件 ,提高 监管效 管的必要性
博弈论 ( a e t o ) g m h r 正是研究人 的策 ey 府 的干预 问题 。与证券 监管 问题 直接相关 的 本市场 中信息不对 称问题 。另方面是 要对超 略行为存在 相互影 响时的决策选 择 ,以及 这 是 ,规制经济 理论通 常把证券业作 为竞争 产 越市场 规则 的交易 行为进行惩 戒 。政 府对证 种决 策的均衡 问题 的理 论 ,它是一 个十分有 业 加以考察 ,指 出由于金融业 中的消费者 和 券市场 监管 的直接 目的是要 提高证券 市场 的 用 的分析工 具。 因此 ,博弈论对会 计监管 的 金 融机构之 间存 在信息 偏差而难 以实现 帕累 效率 ,促使证券市场 向效率更高的层次演进 , 分析 是有 “ 天生” 的优 势 ,它 能更 加深刻 的 托效 率 ,不 当竞争 的结 果使企业倒 闭时难 以 让证券 市场价格 能够尽可 能多地反 映所有基 揭示 出会计监管 的本质 问题 。 保 证消费者 的资产安 全。监管 的必 要性在 于 本面 的信息 ,从 而真正发 挥证券价格 的信息 它 引导着金融 服务 的产 出 ,服务 于社会资 本 反馈 ,进而引导资本资源 的经济功能 。 配置 和利用 的最优 化。 3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方式和手段的研究 此 为 ,对证 券金融 机构所处 的信息不 对 1 上 市公 司的决策模型 , 提出假设 . 并 上市 公司在 提供会计信 息 时面 临的决策 问题是是否造假 。 作为理性经济人 , 其决策依

分析几个证监会处罚的坐庄案例(下)

分析几个证监会处罚的坐庄案例(下)

分析几个证监会处罚的坐庄案例(下)今天简单列一下证监会披露的关于他们操纵首旅酒店的基本情况,大家自己对照着去复盘吧,让你的思维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一下他们坐庄的整个过程。

你可以假设,如果给你一个亿让你去坐庄这只股票,你需要考虑哪些东西,具体到每一步你会怎么操作,主要注意哪些细节。

他们在这只股票上赚的钱比较少,一共才将近1300万,所以说操纵并不是十分成功。

这一点从K线图我们就能看出一二,首旅酒店被操纵期间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逆势拉升。

放大操纵期间的上证指数走势图,差不多是区间弱势震荡,踩着15年牛市起步阶段的筑底位置。

放大首旅酒店的走势图,也基本就是区间震荡,中间稍微拉高一次,但并没有特别高。

今天主要讲一下他们坐庄的风格以及跟庄注意事项。

一、他们的坐庄风格下面是根据大宗交易了解的他们所在其中两个营业部,在操纵期间操作过的上龙虎榜的其他股票情况。

当然,这两个营业部很可能还有其他大资金。

逐一复盘之后,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犀利的涨停板战法,这就印证了前面讲的他们建仓的手法,不计成本的放量长阳吸货。

但是多数时候处于助攻点火的位置,毕竟他们的资金不是很多,并且主要是操纵那三只股票。

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参与的个股也大多数都是深市的股票,盘子比较小。

另外,他们出货的风格也同样的贯穿着一股敢死队的狠劲儿,砸盘不带丝毫犹豫,更谈不上任何情怀,就是砸,想出货就砸,砸到跌停那也无所谓。

这和近期的假机构、温州帮、绿景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了解一路资金的风格,一方面可以做跟随,另一方面,一个成功的模式,你可以去研究它的逻辑,你可以想一个走在它前面的逻辑去消灭它,让它来给你接盘。

二、跟庄注意事项庄股一般分为三个大方面,建仓、拉升、出货,过程中又包括多次的试盘、洗盘等行为,所以说从庄家建仓一直跟到出货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真真假假难辨。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跟庄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要每天看盘,因为庄家就怕你不看盘,所有的图形都是做给对手盘看的,而你就是对手盘之一,所以不要陷入庄家的陷阱。

股市中的博弈论分析

股市中的博弈论分析

从博弈论角度看待我国股市波动异常引言中国股市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但是中国股市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股价的大涨大跌和不稳定性。

一般地,在成熟的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变化取决于股票基本面信息和股市的整体走势,短期内,股票基本面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所以股价脱离大盘出现异常波动的现象不会经常发生。

但在我国股市却不同,事实上,我国股市已经逐渐变成了庄家、散户、证券交易所和政府监管部门多方博弈的场所。

吴敬琏、戴园晨认为中国股市中机构“坐庄”操纵股票行为是导致股价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

廖文指出了信息不对称与机构操纵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陶欣认为长期增值性投资途径的缺乏,使得中小投资者热衷于短期炒作,并且在短期中预期收益率大于零而使其产生“跟庄”行为,结果是导致中小投资者常常大比例地亏损。

汪建坤对于股市泡沫问题等研究了政府与庄家博弈模型。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交易所、机构投资者、散户和政府这四个主要参与者的博弈分析,了解中国股市特点,提出对策建议。

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是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存在的,他们是股票市场规范化进程中的大敌,因此,本文讨论的博弈关系都围绕机构投资者展开。

关键词:博弈;庄家;散户;机构投资者;政府一、博弈条件假定(一)市场参与者假定1. 股票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会在某种约束下做出最优化的理性决策;2. 股票市场上流动的资金都是风险性资金,这些资金往往投向价格上升较快的公司的股票。

(二)博弈类型假定1. 政府和机构投资者在博弈中对其对手的特征、策略空间、支付函数以及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都有准确的知识。

政府的决策目标是通过政策的最优选择来实现股市的健康、发展。

庄家的决策是通过合理的投资行为,获取最大效益。

因此,我们假定机构投资者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 从博弈的信息角度来看,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是一个既复杂又多变的过程。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不仅仅需要与其他投资者竞争,还需要与市场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博弈。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

中国股票市场的博弈表现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预测做出买入或卖出的决策。

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当市场中的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某只股票有上涨的潜力时,他们会纷纷买入这只股票,从而推高股票的价格。

反之,当投资者认为某只股票可能下跌时,他们会选择卖出,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降。

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使得股票市场充满了机会和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和决策。

中国股票市场的博弈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股票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影响较大。

政策的变化会对市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价格的波动。

当政府宣布一些利好政策时,投资者会对市场产生积极预期,从而推高股票价格;反之,当政府宣布一些不利政策时,投资者会对市场产生消极预期,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政策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博弈具有重要的影响,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中国股票市场的博弈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某些投资者拥有比其他投资者更多的信息,从而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一些内幕消息或独家研究报告可能会被少数投资者所掌握,他们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在市场中获利。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的博弈不够公平,一些小散户可能会因为缺乏信息而无法判断市场的走势,从而遭受损失。

针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监管机构需要增加对市场的监督力度,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保证投资者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的博弈。

中国股票市场的博弈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会对中国股市产生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动、跨国公司的业绩等都会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分析几个被证监会处罚的坐庄案例(上)

分析几个被证监会处罚的坐庄案例(上)

分析几个被证监会处罚的坐庄案例(上)分析几个被证监会处罚的坐庄案例(上)证监会最近罚了几个违规的案子,其中有一个是大概五个人凑合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合作愉快”的团队,主要靠在三只股票上坐庄,一年左右的时间,根据推测的总操盘资金翻了差不多2~3倍。

更主要的是同期大盘基本是下跌的,2013-2014年上半年的熊市,逆势猛赚。

从证监会的处罚文件里复盘哥团队配合坐庄期间的数据,来具体复盘一下,他们的坐庄模式。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几个人究竟是怎么坐庄的,坐庄模式是怎样的,坐庄股票的走势有什么不同,遇到这样的股票你该怎么操作。

他们这种坐庄模式严格来说属于过路庄,短庄,就是干一炮就跑。

跟老庄手法还不太一样。

证监会披露,这几个人一共操纵了三只股票,分别是”劲嘉股份“、“首旅酒店”、“珠江啤酒”,操作周期大概为一年左右。

他们的操作分工非常明确,有一个人也就是老大下决策,一个人负责资金统计和划转(是个年轻的姑娘),老大和另一个人负责提供资金,另外两个是操盘手。

先来看下三只股票操纵的具体情况:(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图)表内数据根据证监会披露数据近似推算注:表内操盘资金是根据交易时间内,团队买入最多的交易日所动用的资金,至于他们总的投入资金肯定远不止这些。

所以单只股票的总资金收益率可能在80-100%之间,三只股票的总资金复合收益率应该在2~3倍之间。

一、简述一下操纵模式最开始操纵的是劲嘉股份和首旅酒店,首旅酒店操纵时间比较短,操盘资金也比较少,当然了个股盘子也是最小,收益率相对来说也比较低。

然后操纵珠江啤酒,这个时候相对来说操作手段和经验比前两次应该娴熟不少,所以相同时间内收益率最高,对应的控盘程度也是相对最高的,控制了实际流通盘的大概50%左右,每天平均操作超过个股成交量的26%,差不多23个账户,对倒频率超过77%,并且还控制五个机构席位。

劲嘉股份和珠江啤酒都有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购买股票,并且是折价,然后通过对倒拉抬价格从二级市场卖出。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

浅谈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博弈是无处不在的。

股票市场的盈利代价是其他人的亏损,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往往是赌博式的竞争,而不是理性的投资决策。

股票市场的赢家往往是那些具有优异的交易技能和市场洞察力的人而非那些持有优秀公司股份的人。

本文将探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博弈机制以及博弈背后的推动力量。

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投机行为是股票市场中最普遍的。

许多人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交易以获得利润。

他们往往在市场中扮演着推动股价变化的角色。

投机者会利用各种手段,如媒体、口碑和传言来影响股价,并从中获利。

如此一来,投机行为促成了股票市场中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此外,另一个推动中国股票市场博弈的机制是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

操纵者利用股票市场的低流动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其他市场失衡情况来进行操纵。

他们往往能够通过任何方式来掌控市场,并用自己的策略来操纵市场。

操纵者的目标通常是在市场上创造巨大波动,以便能够在其中获得高额利润。

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固然存在不合法性,但它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和文化中。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还存在一种博弈促进机制:信息不对称。

这种不对称并非只存在于中国股票市场中。

它是所有市场的共同现象。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某些人拥有比其他人更丰富的、更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影响着他们对市场的判断。

对价格敏感的人会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来进行交易。

因此,一个拥有更多、更准确信息的人有着更大的交易优势,因为他比其他人更能够在市场中作出正确的决定。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某些人在市场中具有更大的交易优势,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套利机会、获得超额收益。

博弈机制背后的推动力量主要是人性。

人性使得这些机制成为可能。

比如,投机者之所以投机,是因为他们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财富。

操纵者之所以操纵市场,是因为他们想获取更多的财富。

人们之所以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交易,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从股票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

因此,博弈机制背后的推动力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性中的贪婪和自私。

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

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

内容提要:中国股票市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为人共知。

作者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微观基础,要使中国股市稳健发展,首先要改变这种微观机制。

作者在本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上交易所、庄家、散户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并以1996年和1997年上半年的实例说明这些博弈怎样导致了中国股市的泡沫化。

一、股票市场参与人特征、博弈类型和一般假设股票市场中的参与人有投资者、证券机构、交易所和政府管理部门。

投资者根据其拥有资金的多少,可分为散户和庄家两类。

我们假定:(1)股票市场上博弈的参与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在某种约束下做出最优化的理性决策。

(2)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资金都是风险资金,这些资金往往投向价格上升较快的上市公司股票。

(3)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一开始(4)均先假设股票市场中的所有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修正。

股市泡沫化的含义是:股票的价格严重脱离其基础价值,表现为投机资金大量涌入股市,股票指数不合理的急剧上升,市盈率偏高,股票实际收益率(股息率)大大低于银行利息率和债券利率二、庄家与交易所之间的博弈庄家主要特征是,与中小投资者相比,资金数量占绝对优势,有操纵一家或数家上市公司股票的能力。

庄家通过在低价时吸筹,然后,拉升价格,在高价时卖出股票的方式获取盈利。

交易所主要特征是,它名义上属于会员制单位,实际上是完全的内部人控制,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

这种动机加上两家交易所的竞争关系,使交易所从本质上并不反对庄家炒作,从而推动成交量规模的扩大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

但是,交易所的这种愿望又受到政府的约束,它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图,即在股市产生泡沫时会表1 庄家与交易所博奕交易所控制不控制庄家大交易量中等交易量-5,410,-40,15,2 对庄家行为进行控制。

下面,我们给出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定下,庄家与交易所之间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

分析这一博弈,庄家和交易所在实现纳什均衡时的战略是:庄家做中等交易量,交易所不控制,结果是庄家得5个单位收益,交易所得2个单位收益。

证券监管部门与证券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

证券监管部门与证券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

证券监管部门与证券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作者:曾宇平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11期【摘要】证券监管部门与证券机构投资者之间总是处于博弈之中。

通过对双方博弈行为的分析,得出了实现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是“监管——不操纵证券交易”,这样双方承担的成本均最优,博弈双方均受益。

然而,在现实中要实现博弈双方的纳什均衡并非易事,会遇到来自证券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目标驱动、证券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阻碍。

为此,为了化解这些障碍,实现博弈双方的纳什均衡,可采取的措施有:从证券监管部门来看,要不断对监管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提升监管应变能力等;从证券机构投资者来看,要以诚信为本,加强诚信修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操作。

【关键词】证券投资;证券监管;纳什均衡追求证券投资收益最大化,是证券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

但是有些证券机构投资者追求证券投资收益最大化不是采取正当的手段来实现,而是采取操纵证券交易来实现,选择这一方式是其获取暴利的源动力驱使的。

证券机构投资者操纵证券交易的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防止证券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操纵证券交易,对每个证券机构投资者的证券交易行为进行监管是必要的,这对确保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一方面,作为证券监管部门为了维护证券市场良好的融资环境,会对操纵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采取严格的监管和查处,但这种监管和查处监管部门是要承担相应的成本的;另一方面,作为操纵证券交易的机构投资者会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监管和查处,但同样会面临被查处的风险,一旦被查处,就会承担高额的惩罚成本。

因此双方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博弈状态之中,有必要对双方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实现博弈的纳什均衡,从而推动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双方博弈过程分析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博弈时,证券监管部门先动,做出对证券机构投资者是否实施监管的决策。

由于实时监管是会发生监管成本的,并且证券市场上的证券机构投资者并非都会操纵证券交易,所以证券监管部门不需要对证券市场上的每一个证券机构投资者实施监管。

中国特色股市博弈分析

中国特色股市博弈分析

中国特色股市博弈分析提要中国股市实际上是一个“零和博弃”,有人赚钱必然有人赔钱,交易所、机构投资者、散户和政府是主要的参与者,本文通过对四大主体之间的博弊分析,了解中国股市的特点,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博弈:假设:分析一、博弈条件假定(一)股票市场参与者的假定。

股票市场的参与者有投资者、证券交易所和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根据其拥有资金的多少,可分为散户和机构投资者。

针对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做出以下假定:(1)股票市场上博弈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2)股票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均为风险性资金,即资金会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

(二)博弈类型及一般假设。

由于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存在的,他们是股票市场规范化进程中的大敌,但是在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不成熟的现状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讨论的四组博弈关系都围绕机构投资者展开。

1、法律规定,机构投资者(俗称庄家)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因此我们假定机构投资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由于中国股市并不是一个信息有效的市场(有激进的经济学家甚至批评连弱性有效市场都算不上),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并不能为散户所完全知道,而且不同于散户大多是平民老百姓,机构投资者的操盘手都是有着扎实金融知识的专家。

但是,为了分析简单,我们把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设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机构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常常是尔虞我诈,有时相互“抬轿”,有时又相互‘‘拆台”,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定,机构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二、机构投资者与政府部门的博弈(一)模型设立。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的操纵会使得股票价格脱离价值,从而产生股市泡沫,影响股市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政府在股票市场上的主要目标则是使股市稳定发展,避免泡沫。

但是,机构投资者由于专业水准比较高,信息比较灵,他们对政策理解得比较到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得比较透彻,能准确地把握大市发展的趋势,能有效挖掘市场投资潜力。

基于博弈论的庄家操纵行为研究

基于博弈论的庄家操纵行为研究

基于博弈论的庄家操纵行为研究提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这些原理的特殊案例,即古诺模型、“智猪博弈”模型、“环境保护”模型,解释了庄家与其他庄家、散户及监管层之间的博弈关系。

本文认为政府可以利用这种相互博弈关系来打击庄家的操纵行为,完善中国股票市场。

关键词:博弈;庄家;操纵行为;散户;股市庄家是股市活动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不要说中国这个以投机为主的股市,就是在美国等发达成熟的西方国家股市中,庄家同样存在。

在我国股市中,庄家的存在是带有必然性的,它们的操纵行为对股市有重大的影响。

一、股市庄家概述(一)股市庄家定义。

一般地说,庄家就是指在证券市场中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机构或个人单独或联合购买一只或数只股票的一定筹码,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市场运作,操纵股价,实现一定的差额利润甚至超额利润的投资者。

庄家不同于机构,只有操纵市场的机构才能算是庄家。

(二)股市庄家分类。

庄家按进场时间可分为:新庄和老庄。

新庄多见于新股上市。

老庄就是指已潜伏于一只股票之中,一旦庄家认为机会到来,就开始操作。

按操作周期可分为:短线庄、中线庄、长线庄。

长线庄运作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

中线庄运作周期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左右。

短线庄运作周期仅仅几周或几个月。

按走势振幅和幅度分为:强庄、弱庄。

强庄表现为在股票涨时大涨、连涨,大盘调整时有抗跌的能力。

而弱庄操纵的股票则不能表现坚挺。

按坐庄的形式可分为:联庄和单庄。

单庄就是指一个庄家独立操纵一只股票。

联庄就是指多个机构一起,联手操纵一只个股。

(三)股市庄家一般操纵过程。

不同的庄家有不同的操纵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坐庄前的准备。

在这个阶段庄家会建立一个集合各方面人才的团队,准备对倒的账户和资金,打通各方面的关系,对行业和个股进行分析,制定操纵的计划;二是建仓。

庄家通常会散布利空消息,动摇投资者信心。

在股价走低时,庄家悄悄吸纳筹码。

他们也有可能迅速抬高股价,使部分散户抛售股票后,吸收筹码;三是洗盘。

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

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

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内容提要中国股票市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为人共知作者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微观基础要使中国股市稳健发展首先要改变这种微观机制作者在本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上交易所、庄家、散户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并以1996年和1997年上半年的实例说明这些博弈怎样导致了中国股市的泡沫化一、股票市场参与人特征、博弈类型和一般假设股票市场中的参与人有投资者、证券机构、交易所和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根据其拥有资金的多少可分为散户和庄家两类我们假定(1)股票市场上博弈的参与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在某种约束下做出最优化的理性决策(2)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资金都是风险资金这些资金往往投向价格上升较快的上市公司股票(3)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一开始均先假设股票市场中的所有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修正(4)股市泡沫化的含义是股票的价格严重脱离其基础价值表现为投机资金大量涌入股市股票指数不合理的急剧上升市盈率偏高股票实际收益率(股息率)大大低于银行利息率和债券利率二、庄家与交易所之间的博弈庄家主要特征是与中小投资者相比资金数量占绝对优势有操纵一家或数家上市公司股票的能力庄家通过在低价时吸筹然后拉升价格在高价时卖出股票的方式获取盈利交易所主要特征是它名义上属于会员制单位实际上是完全的内部人控制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这种动机加上两家交易所的竞争关系使交易所从本质上并不反对庄家炒作从而推动成交量规模的扩大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上升但是交易所的这种愿望又受到政府的约束它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图即在股市产生泡沫时会表1庄家与交易所博奕交易所控制不控制庄家大交易量中等交易量-5410-40152 对庄家行为进行控制下面我们给出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定下庄家与交易所之间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分析这一博弈庄家和交易所在实现纳什均衡时的战略是庄家做中等交易量交易所不控制结果是庄家得5个单位收益交易所得2个单位收益在1995年底至1996年初的实际过程是这样的1995年中国股市进入低迷期成交量萎缩股价指数陷入很低水平政府管理层出台了三项利好政策试图刺激股指上扬结果没有能成功政府急于激活股市这就给交易所获取自身最大利益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因此1996年初交易所开始游说少数有资金实力的单位去做庄制造出两地的龙头个股来例如沪市的长虹、深市的发展以带动整个股市的全面上扬同时交易所也通过暗示等各种方式告诫庄家不可炒作过分否则或许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庄家自然也明白这份道理因此服从交易所的安排只做中等的交易量由于庄家与交易所的这一博弈事实上也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类型同时还具有合作博弈的性质因此博弈的结果是庄家和交易所均增加了收益同时也没有恶性炒作个股现象如果只有少数庄家这样的炒作就更不可能造成整个股市的泡沫化三、庄家与散户之间的博弈讨论庄家与散户的博弈是要说明庄家炒作个股的意义散户的具体特征主要有(1)单个散户的资金实力相对于庄家来说较小(2)散户人数众多但由于信息和个性上的差异买卖方向很不一致力量分散不可能控制价格走向只能是股票市场价格的接受者(3)散户收集信息的方式一般为收集市场上流传的消息或看报纸、听股评和作技术分析表2 庄家与散户博奕小猪按等待大猪按等待51449-100庄家与散户之间的博弈先可以用“智猪博弈”(张维迎1996)的例子来说明表2列出了这一博弈的支付矩阵这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例子其纳什均衡是大猪按小猪等待大小猪获得相同的收益在股票市场上庄家就类似于大猪散户就类似于小猪庄家要获利只有自己收集信息利用大资金的优势拉升个股获取差价散户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操纵价格其最优战略只能是跟庄家虽然散户跟庄家这一战略没有错但在实际过程中散户却远没有“智猪博弈”中的小猪那么幸运这是因为首先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博弈实际上也是一个“零和博弈”从根本上说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股息但我们即使认为中国股市中每个上市公司公布的净利润都是真实的那么所有上市公司每年的利润还都抵消不了交易所、证券机构的手续费和政府收取的印花税例如1996年沪深全部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为300亿元而印花税和交易手续费相加超过了300亿元其次庄家与散户博弈实际的类型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从这一博弈的信息角度来看庄家与散户之间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庄家掌握信息而散户不掌握信息这表现在(1)庄家往往占有某个股很大的份额他可以准确推算出其他所有散户占有的份额而散户只能通过技术分析例如RSI值等指标从概率上估计庄家的情况(2)庄家往往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掌握着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甚至上市公司还常常发布有利于庄家的信息而这一点散户是做不到的(3)庄家往往收买媒体或股评人士发布虚假但对其有利的信息股评人士在报上散布琼海药虚假业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从博弈的顺序来看可以视作庄家先采取行动在低价位时悄悄吸筹而一般散户无法觉察因而这时博弈还具有静态博弈的性质但当庄家吸筹完毕开始拉升价格散户从概率上大致判断出某个股有庄家从而跟庄时这一博弈就变成了一个动态博弈由于庄家也知道散户的战略因此庄家的行为就常常具有欺骗性所以在博弈中只有少量有分析能力的散户才能赢利大部分散户将会屡屡上当而亏损总之交易所与庄家、庄家与散户的博弈其总的结果是交易所增加了收益庄家获得了中等规模的利润少数散户获取少部分盈利大多数散户亏损股市开始升温还没有明显恶炒个股现象整个股市没有泡沫化那么像1996、1997年那样我国股市多次的泡沫化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看庄家与庄家的博弈四、庄家与庄家之间的博弈庄家与庄家的博弈类似于潜在进入者(Poten-tialEntrant)与在位者(Incumbent)的博弈这一博弈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高价格(HighPrice)情况和低价格(LowPrice)情况(RobertvS.Pindyck1997)假设在上面交易所与庄家的博弈例子中与交易所合作博弈的庄家为在位者庄家A另有一潜在进入者庄家B.当B观察到A与交易所的合作博弈时B毫无疑问也将进入股市在低价格情况下B将选择与A一起做庄;在高价格情况下B将选择另外的个股去做庄在低价格情况下B 选择与A一起做庄;是因为B的进入不会遭致A的阻挠或者斗争我们列出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定下A、B的支付矩阵(表3)分析这一博弈从理论上说纳什均衡有两个即B进入、A默许和A斗争、B不进入但在实际中A斗争是一个不可臵信的威胁因此实际的纳什均衡只有一个即B进入A默许另外我们再来分析A、B获得的效用假如A的目标利润是5并在B进入时仍然不变B的目标利润是3那么A、B共需获得的总利润数比只有庄家A时多出了3个单位因此当B进入时该个股必会有更大的交易量和更大幅度价格的上升显然该个股的“泡沫”增大了在散户只跟庄不根据业绩来而进行投机的情况下A、B 的获利就有了基础这时A、B恶性炒作就会发生现在再来分析在高价格时的博弈我们仍然先给出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设下A与B博弈的支付矩阵(表4)分析这一博弈在高价格情况下纳什均衡为A斗争B不进入由于这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博弈B 自然不可能进入而会选择其他个股去炒551参阅《中国证券报》1997年7月15日第一版庄家B潜在进入者表3 低价格情况下庄家A在位者默许斗争(继续买入)(卖出)进入(买入)不进入(不买入)23-200505作在实际情形中B完全准确地知道A的买入价格当然是不可能的B只能从概率上推算出A买入价格的分布情况因此庄家A、B的博弈类型实际上是完全但不完美信息静态博弈的类型但是由于庄家们丰富的操作经验B推测的A的平均买入价格与实际相差并不会很大这一点就足以让B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博弈又是一个接近于完全信息的博弈庄家B潜在进入者表4高价格情况下庄家A在位者默许斗争(继续买入)(卖出)进入(买入)不进入(不买入)35-380505现在我们假定A已经在炒作股票市场上所有绩优股且已经使这些个股处于高价位这时B 将选择中等业绩的所谓次优股来炒作并使这些股票也处于高价位再假设股票市场上只有A、B两个庄家在炒作那么现在只留下那些业绩差的个股还没有被庄家炒作也不会再被庄家炒作如果股票市场的现实是如此那么即使股市有泡沫成分可能也是“合理泡沫”但是股票市场上有资金实力成为庄家的决不只有A和B还有C、D、E、F……他们也必将大举进入股市炒作由于绩优、次优股已被炒作而且均已处于高价格他们只能选择那些业绩差的股票来炒作由于散户并不依据业绩好坏投资而只跟庄操作因此A、B之外的庄家并不担心业绩差的股票炒作不起来例如1997年2月20日至1997年5月10日沪深两地534家上市公司股票升幅1倍以上的达60多家其中有长虹这样的绩优股也有像深天地这样的业绩较差的股票而且深天地的升幅更大达380%1.庄家们也清楚目前情况下炒作交易所不会控制政府也不会干预这样各路庄家纷纷进入股票市场各显神通炒作股票市场陷入了“公共地的悲剧”其结果必然导致成交量的急剧增加股价指数飚升股市泡沫越来越大设进入股市的庄家共有n个每个庄家根据自己的目标利润决定自己的买入数量则有qi∈0∞)i=12…nQ=∑ni=1qi(假设散户交易量为0)qi为第i个庄家的买入数量Q为n个庄家的买入总数量如果我们用D表示目前的股价指数则根据供求规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设D是Q的单调上升却下凸的函数写作D=D(Q)在股票市场上虽然Q的值多大会导致股市泡沫发生且对投资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是在具体的交易中股市泡沫最终会在一个确定的Q值而发生设交易量达到股市泡沫时的最大临界值为Qmax当QQmax时就发生了股市泡沫的情况再设一个庄家的利润函数为Ri(q1…qi…qn)=qiD(∑qi)-qiD式中i=12…nRi为第i个庄家的利润D为庄家们买入时的平均股价指数那么每个庄家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Riqi=D (Q)+qiD′(Q)-D=0i=12…n将n个一阶条件相加可得D(Q*)+Q*nD′(Q*)=D(1)Q*=∑ni=1qi*表示纳什均衡时所有庄家的最优交易量最后分析所有庄家实际允许获取最大收益时的Q值看看D与Q的函数关系在股票市场上D一开始时会随着Q的增大而上升但随着Q的进一步增大当QQmax时D虽然短期内还会有所上升但以后的情形却是暴跌(例如1996年12月1997年5月的情况)原因有三(1)当QQmax后庄家会受到交易所的控制交易所迫于管理部门的压力和自身的长远利益必须作出控制措施例如1997年5月19日沪市暂停了东大阿派、河北威远的交易深市暂停了深能源、沪州老窖的交易2.(2)中小投资者跟风大大减少庄家们无法平仓(卖出)(3)会招致政府的干预例如1997年5月管理层连续出台了提高印花税、禁止国有企业买卖股票等一系列措施据此可以得到所有庄家实际获得最大收益时允许获得的Q值为Q=Qmax即应满足MaxQQD(Q)-QD.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D(Qmax)+QmaxD′(Qmax)=D(2)6512参阅《中国证券报》1997年5月19日第一版数据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7年2月20日至1997年5月11日比较(1)(2)两式可以发现Q*Qmax.这样股市泡沫产生了根据作者测算深沪两地上市公司1997年5月中旬的平均市盈率达70倍左右与日本1989年股市泡沫达到顶峰时的市盈率相近即投资于股票的收益率小于1.5%而同期三年期以上年存款利率和年国债收益率均超过8%.五、政府与庄家之间的博弈我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因此在探讨股市泡沫的形成过程中有必要分析政府作为参与人是如何参与博弈的由于股市泡沫直接的起因者是庄家因此政府博弈将以庄家为对象下面讨论政府的具体特征如下(1)政府在股票市场上的目标是多元的政府的主要目标使股市稳定发展避免泡沫(2)政府在股市上的角色是多重的它是交易规则的制订者是交易活动的裁判员又是交易秩序的维持者(3)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政府的多元目标和多重角色有时是统一的但有时又是矛盾的存在着目标之间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表 5 政府庄家间博奕政府惩罚不惩罚庄家≥5%5%-5-55-5-5-51-5政府与庄家之间的博弈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政府制订规则如果庄家违反了这些规则政府依据这些规则进行处理以维持股票市场的秩序例如政府制定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任何法人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5%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熟悉中国股票市场的人都知道庄家炒作某个个股持有的普通股都远远大于总数的5%5%以下的持有量几乎是不可能操纵该个股的走势的而实际上鲜见有这样的公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是怎样应对的呢同样我们先列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定下政府与庄家博弈的支付矩阵(见表5)分析这一博弈可以发现这一博弈无法分析即纳什均衡不存在在这个博弈中政府的任何一种战略都得到相同水平的负效用政府无法作出行动选择和战略决策这种状况说明了政府多元化目标的矛盾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多重角色的冲突反映在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中就是如果庄家选择大于5%的策略政府惩罚则股市低迷政府发展股票市场、为企业筹资的目标无法实现;如果政府听任庄家选择大于5%的策略那么必然导致股市泡沫严重时会引起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由于政府的行动不明确庄家也无法作出行动选择于是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不存在当然在现实中庄家和政府都不可能不采取行动博弈仍然存在而且贯穿始终以致于中国股市被称为“政策市”在实际中政府与庄家的博弈是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并且这一博弈是重复博弈首先政府在两难选择中只能采取实用主义和灵活态度即在股市低迷时政府对庄家选择大于5%的行动采取不惩罚即默许态度当股市泡沫化显著时政府法不可能责众只能采取“杀一鸡给百猴看”的方式抑制投机挤出股市气泡例如1997年6月13日政府管理部门查处了海通等三家证券公司操纵上海石化等公司股票的行为1然而股票市场上的参与人都明白上述三家仅仅是众多操纵股票市场的庄家中的一小部分庄家在与政府的多次博弈中也了解了其战略因此在股市低迷政府希望股市升温少部分庄家进入股市时他们亦会纷纷由潜在进入者成为实际进入者;当股市升温时庄家们预见到泡沫化将产生但他们也并不会因此退出因为第一股市泡沫化尽管实际上存在但到底在什么具体水平上发生是一个模糊值第二当政府认为股市已经泡沫化要采取措施时“众猴”(庄家)中到底谁将成为“鸡”被“杀”也是不确定的尽管必定会有一只猴子将被当作“鸡”但对每只“猴子”来说1%是一个小概率而小概率事件是可以当作不会发生的这样这一博弈的结果是庄家会在其资金约束下不断地炒作下去直至泡沫化政府采取惩罚少数典型庄家时才开始收敛参考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2.RobertS.PindyckMICROECONOMICS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11。

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及监管政策的博弈分析

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及监管政策的博弈分析

管理观察・年月综合管理MAN A GEMENT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及监管政策的博弈分析□吕超(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已加入WTO 的背景下,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监管,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对证券市场监管政策时间不一致进行了博弈分析;其次,对证券市场违规行为进行了静态博弈分析。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博弈分析1.监管政策时间不一致的博弈分析监管政策的时间一致性是指,一项政策如果没有新的信息出现不仅在制定阶段是最优的(从监管者的角度看),而且在制定之后的执行阶段也应该是最优的。

如果一项政策只是在制定阶段是最优的,而在执行阶段不是最优的,这项政策就是时间(动态)不一致的。

说它是时间不一致的,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没有积极性去执行这项政策,自然公众也就不会相信这项政策。

在证券市场上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如证券交易佣金及印花税不断地调高调低,以控制二级市场的成交量(换手率);再如2000年初宣布的新股配售政策,拟定向二级市场股票持有者配售发行新股的50%,但实行很短一段时间就取消了,结果造成庞大外围资金进入二级市场,由于没有后续政策的支持,这些进入二级市场的机构大户,发现上当后无法脱身,2000.5——2001.6间无论指数涨跌,均没有成交量的配合,指数高高在上,但谁也跑不了。

1.1基础模型“时间不一致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凯兰德和普里斯考特提出来的,他们是在研究将最优控制理论应用于政策设计时提出这一概念的。

最优控制理论对分析动态系统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该理论表明,在己知当前状态并假设在未来将做出相似决策的条件下,在每个时点上所选择的决策都是最优的。

许多入认为最优控制技术是经济政策设计的一个有用工具,因为工程科学中使用的物理系统与政策制定者所使用的经济模型之间存在明显相似性。

最优控制论一个重要原理是,在时刻t 1所设计的最优政策恰好是时刻t 2将选择的同一政策,这意味着最优政策必然是时间一致的。

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现象

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违规现象

收稿日期 :2000203206 作者简介 :杜煊君 (1972 —) ,男 ,河南洛阳市人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 。
·16 ·
二 、模型的表述
表 1 给出所建博弈模型的战略式表述 ,其中的支付分别为证监会 、机构 、机构负责人 。
表 1 机构和负责人与证监会的博弈模型
优稽查概率同 A 、S 和 PA 成反比 ,因此提高对违规机构的罚款金额 A ,延长违规机构的停业时
·18 ·
间 、或设法扩大违规机构的无形损失也可以降低证监会的最优稽查概率 。
2. 负责人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倾向的情况 。如果机构负责人的价值取向是个人利益最大 化 ,那么证监会将以最优的概率
PC3
472. 26 20 董事长 5 年市场禁入
50
江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镇江营业部
260. 91 20 负责人警告建议撤职
120
中国国泰证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39
100 经理警告
0
中兴发企业托管有限公司
三 、模型的均衡
(一) 在给定机构进行违规操作的概率 PV 的情况下 ,证监会进行稽查和不稽查的预期收 益分别为 :
Π1 = ( E + A - C) PV PA + ( - C) PV (1 - PA) + ( - C) (1 - PV)
Π2 = 0 ×PV (1 - PD) + ( E + A) PV PD
Π6 = 0 ,令Π5 =Π6
同理可得负责人在博弈均衡时证监会的最优稽查概率 :
PC3
=
( G+ L)
G ( PA
-
PD)
-
PD ( PA - PD)

对证劵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博弈分析

对证劵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博弈分析

对证劵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博弈分析证券市场作为配置资本要素的主要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券产品所特有的性质和证券市场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实施证券监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选择。

然而,当监管者掌管了证券市场的监管大权后,会不会尽心尽职、合理有效地运用监管权以切实达到证券监管的目标呢?他们会不会利用自身的特权设租、寻租、谋取私利呢?这就引起是否有必要对证券监管者实施监管以及如何监管的思考。

一、对监管者缺乏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分析证券监管博弈模型的博弈双方是证券监管者和被监管者。

从证券监管的实践来看,证券监管者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证券业协会或者证券交易商协会,还可以是证券交易所或者别的什么机构。

不过几乎各国的证券监管都是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共同完成。

我国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进行强制性监管,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进行自主监管。

至于被监管者,笼统的说就是整个证券市场,即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以及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活动和行为。

不过绝大多数国家都把证券监管的直接对象定位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具体包括发行各种证券的筹资者(政府、企业)、投资各种证券的投资者(政府、企业、个人)、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托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律师、会计师和评估师),以及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和个人。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监管者是有成本的,即监管者的行政成本。

为了实施监管,监管者需要设立监管部门来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条例和细则(如证券发行审核、证券稽查等),这一过程中自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及监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监管越严格行政成本越高,为了分析方便,假设监管者只有两种纯策略选择,分别为低成本(LowCost)的普通监管(监管成本为CL)和高成本(HighCost)的严格监管(监管成本为CH.CHCL)。

中国现行法规下股市庄家与监管机构的决策分析

中国现行法规下股市庄家与监管机构的决策分析

中国现行法规下股市庄家与监管机构的决策分析【摘要】通过运用模型推演,对股价操纵者与监管机构之间相互的决策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股价操纵者的惩治与预防行为,首先要从监管机构的自身能力出发去,盲目的加大对股票操纵者的处罚力度,不一定能真的预防同类型事件的发生,甚至可能加大中小股东的受损情况。

关键词:操纵股价决策监管我国股市中的违规行为形形色色,极大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并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坐庄”,即上市公司大股东、实控人、或流通盘的操纵者,通过资金、信息优势,操控股价,使自己成为“庄家”,然后通过直接减持、或变相减持进行获利。

本文通过建立双方的决策行为模型,分析法律法规对双方决策的影响,并尝试为监管目标的树立找到正确的方向。

一、决策模型假设:1、参与人本模型假定只有两方参与者:—是以公检法、中国证券监督理委员会、证券交易所风控部门等为代表的监管机构,以下简称监管机构;二是股价操纵者或潜在的股价操纵者,以下简称为“庄家”。

2、行动方案①对监管机构而言,维护市场秩序是其存在的必然要求,所以其只能时刻监管市场上的异常行为,不能不监管,面对事实清晰的操纵行为也不能不执行查处,对其而言股价的操纵是一个既存事实,市场上存在已经被操纵的股票,未来也可能出现更多被操控的股票,但由于监管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其只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查处率X(X∈(0,1]),此查处率表示的是对所有操纵行为查处并施行罚没的概率,此概率也可以用来衡量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管控能力;②对庄家而言,其符合部分经济人特征,其预期收益中只包含金钱利益,追求金钱利益的最大化,刑罚中只有金钱罚没的部分对其决策有影响。

庄家的操控非单次行为,可多次,可长期,即使受到惩罚后禁入市场,仍然可以通过“白手套”进行操控。

庄家从中小股东处攫取收益的概率为100%,即一旦实施操纵行为必然获利,只考虑是否会被监管罚没,所以可用(1-X)表述为庄家逃脱监管的胜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中证监会⑴和庄家⑵行为的博弈分析*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赵铁山[内容提要]本文以“父子博弈”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此模型作一定的改变来对我国股市情况作出分析,从而给出我国股市中始终存在大量庄家炒作和操纵行为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本文认为:我国证监会的双重职能导致了股市监管者——证监会在与庄家之间的博弈中产生了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并由此造成了证监会的信用危机,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庄家的炒作行为,出现了股市中投机盛行⑶和庄家持续炒作、操纵股市⑷的不正常状态。

针对上述纳什均衡结果,本文建议采取以下治理对策:一、变当前的政府主导型股票市场监管模式为综合型股票市场监管模式。

二、改变股市中的准入制度和建立退出制度。

三、加大当前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股市证监会的职能博弈一、父子博弈在分析我国股市情况之前,需先给出博弈论中的一个模型“父子博弈”。

在这一博弈中,我们假设参与者序贯行动,即一方做出行动后,另一方再做出行动,然后每个参与者得到各自的结果,即各自取得一定的效用收益。

同时,参与者在行为中具有完全信息,即每一个参与者的收益函数在所有参与者之间是“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

这一模型的内容表述如下:一家四口。

周末,母亲加班去了。

父亲打算带两个小孩去饭店。

可是两个孩子不停地闹摩擦,打架。

父亲很恼火,对他们说:“不要打架,如果你们再打架,我们就不去饭店吃饭了”。

孩子们知道,当爹的只会下面条,一个星期下来,老吃面条,一家人都吃倒了胃口,早就想去饭店改善一下。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父亲和孩子们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如果孩子们认为父亲说话算数,那么,为了去饭店吃饭,他们会停止打架。

如果孩子们认为父亲只是在吓唬人,说了也不算,那么,他们将不会理会父亲的警告,照打不误。

现在父亲的行动战略为:去饭店吃饭或不去饭店吃饭;子们的行动战略为:打架或不打架。

总共有四种可能的组合。

当然,父亲和孩子们对这四种可能的组合具有不同的偏好序列,且因行为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效用收益。

表1如表1所示,我们以数字来表示这些偏好序列和效用收益。

数字越大表示他们越喜欢这种选择,得到的效用收益也越多。

假设,父亲很希望去饭店吃饭,因此,他对去饭店的效用收益为2;他希望孩子们不要打架,对此的效用收益为1;他对孩子们打架的效用收益为0;他对不去饭店的效用收益也为0。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和父亲一样也希望去饭店,对此的效用收益为2,对不去饭店的效用收益为0。

在是否打架的问题上他们的偏好序列和父亲的略有不同。

要他们不打架比较困难,所以他们不打架的效用收益为0,而打架的效用收益为1。

表1列出了父亲和孩子们在各自不同的行为战略下的效用收益。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英国贝尔法斯特大学董志勇博士和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雷晓康博士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对他们表示感谢。

孩子们的行为去饭店父亲的行为不去饭店表2表2双变量得益矩阵给出四种可能的组合方式。

把上述的效用收益带入表格之中,在①中表示:全家去饭店和孩子们打架,父亲的效用收益为2,孩子的效用收益为3。

在②中表示:全家去饭店和孩子们不打架,父亲的效用收益为3,孩子们的效用收益为2。

依次类推。

对于父亲来说,②是最佳状态:全家去饭店,孩子们不打架;③是最糟的:全家不去饭店,孩子们打架。

对于孩子们来说,①是最佳状态:全家去饭店,还用不着约束自己;④是最糟的:不打架,还要在家吃面条。

博弈的序贯行动过程是:首先父亲宣布警告,要是孩子们再打架全家就不去饭店吃饭了。

然后,孩子们作出决策,是否约束自己,暂时不打架。

最后父亲再决定是否去饭店。

这一博弈将按下面的程序展开:如果孩子们选择打架(在表格中是第一列),父亲面临去或不去饭店的选择,因为父亲对①的效用收益是2,对③的效用收益是0,所以父亲会选择①,仍然去饭店。

如果孩子们选择不打架(在表格中是第二列),父亲将在②和④之中选择,对于父亲来说,②的效用收益为3,而④的效用收益为1,所以父亲将选择②。

这意味着还是去饭店,既然不论孩子们打架还是不打架,父亲都会决定去饭店,那么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的选择实际上是在第一行的①和②之间做一选择。

没有约束比有约束好,所以他们选择打架。

按照上述的假定,博弈过程的最终结果发生在①,即此博弈的均衡解(纳什均衡)为全家去饭店,孩子们打架。

最终,此博弈的行为结果和父亲的最初目的相反。

父亲发出警告的目的是防止孩子们打架,其结果是孩子们选择了打架。

对孩子们来说,打架比不打架要好玩。

父亲的警告完全落空了。

他的话对孩子们是没有信用的。

如果父亲很聪明、理智的话,最好他在一开始就不要作出这样的警告。

为什么孩子们不相信父亲的诺言呢?因为父亲在这场博弈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他要监督孩子们的表现,又拥有自己的切身利益。

双重角色导致父亲在行动中出现了内在逻辑上的冲突,破坏了他的信用基础,结果导致“裁判上场踢球”的现象,所以孩子们并不认真地考虑他的警告。

能不能让父亲的警告生效呢?或者说,能否让父亲在孩子们面前有信用呢?关键在于要把父亲的一部分决策权分离出去,使得父亲的警告必然会被履行。

假定告诉孩子们,妈妈上班时把家里的钱都带走了,如果妈妈在吃饭前接到父亲的电话,说明孩子们在今天没有打架,那么,她会请人把钱送回去。

如果孩子们打架,她会非常生气,绝对不会送钱来。

那样,父子三人就只好在家吃面条了。

如果附加了这样一个条件,上述的博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当父亲宣布了警告和附加条件以后,孩子们知道,如果他们打架的话,父亲将毫无选择余地,只好呆在家里。

如果他们选择不打架,那么父亲可以在②和④之间选择。

孩子们知道,父亲将带他们去饭店。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也情愿选择②(去饭店,不打架)。

他们会尽力避免选择最糟糕的④(不去饭店,不打架)。

孩子们的选择和父母的意愿达成了一致。

现在引进了母亲的作用之后,父亲的信用危机就解决了。

原来由父亲一个人承担的角色分为了两半,父亲并不能完全做主。

一旦孩子们打架,父亲也要受到惩罚,呆在家里吃面条。

如此处理,父亲的权威反而加强了。

结果,孩子们作出了符合父母亲愿望的行动。

中国股市证监会和庄家之间的博弈和“父子博弈”有许多相似之处。

下面我们将上述的“父子博弈”模型中的“父亲”改换为股市的监管者----证监会,把“孩子们”改换为庄家,就可以来分析证监会和庄家之间的博弈行为和博弈的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了。

二、证监会和庄家博弈下面引用“父子博弈”来分析我国股市中投机盛行、市盈率过高⑸的狂炒过热现象和持续不断出现的庄家炒作和操纵股市的现象。

在分析前我们假设:在这一博弈中,我国股市的总体业绩是参与者双方的“共同知识”,博弈双方在行为中是信息完全和对称的,即博弈双方参与者对另一方行动策略空间是完全知晓的。

首先,我国股市监管体制是政府主导型的股市监督管理机构。

对于证监会来说,它是我国股市规则的具体执行和维持者,但是它没有完全独立的决策权力(独立系数约为1/2—2),仍然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从而使得股市监管职能依附于政府行政职能。

证监会的目标中包含了政府的行政目标,它在很大程度上按照政府的意愿行为。

由于我国在一开始建立股市时,政府就把股市定位为改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使国有企业脱困的工具。

因此,证监会在政府的意愿下就具有了双重的职能(目标)和任务:①使股市成为一个有效的资金配置场所,保持股市有序、高效地运行,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有效地遏制市场炒作、股市操纵和欺诈等行为,从而使股市有效率地配置资金,为上市公司融资。

这是证监会作为股市监管者原本应有的职能;②为国有企业进行治理结构的改革、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尤其是当前把股市作为为国有企业脱困低成本融资的场所或工具。

这样一来,我国的证监会在股市监管中的行动战略就有了两个:①对股市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庄家的炒作行为,保持股市正常秩序⑹;②对庄家的炒作行为睁一眼闭一眼⑺。

对于庄家来说,根据一项研究,2000年我国股票市场全部上市公司只有800亿人民币的利润,当中分红只有100亿,而印花税和证券公司的佣金就已达900亿,全部的利润还抵不上印花税和证券公司的手续费。

按周其仁教授的测算:考虑到当下股市的全部市值约为5万亿,那么即使印花税和佣金为零,上市公司的利润全部分配给投资人,在这样一个股市上投资,收回本金也要40年以上,因而,庄家获利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对股票的炒作使股票价格上升或下降。

因此,对理性的追求预期利润最大化的庄家来说,在股市中也只有两个行动战略:炒作或不炒作。

现在我们进一步假设证监会的偏好序列:证监会的效用函数是连续函数;证监会对职能②的偏好严格优于对职能①的偏好⑻,即他们从职能②得到的效用收益为U(2),从职能①得到的效用收益为U(1),且U(2)与U(1)成负相关关系,U(2)>U(1),因而证监会的总效用收益U(T)⑼由两部分组成,等于从职能①中获得的效用收益U(1)和职能②中获得的效用收益U(2)的加权平均,即U(T)=μ1U(1)+μ2U(2),且μ2>μ1,μ1+μ2=1;同时,假设庄家的偏好序列:炒作时效用收益为U(C),不炒作时效用收益为U(B),且U(C)>U(B)⑽。

为了简化这一分析,我们取μ1=1/3, μ2=2/3,则证监会的总效用收益函数U(T)=1/3*U(1)+2/3*U(2)。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博弈各参与者的收益情况。

当庄家炒作时,如果证监会采取“严厉监管,保持股市正常规则”的行为,也就是偏好执行职能①,弱化职能②的执行,造成股市规则得到执行,实现了证监会原本应有的职能,维护自身的信用和权威,但同时造成上市的国有企业融资困难,难以脱困,即效用收益U(1)的提高必引起效用收益U(2)的降低,且ΔU(2)(下降量)>ΔU(1)(上升量),因为U(2)在总效用收益函数U(T)中所占权数较大,故证监会的总效用收益U(T)下降了,值为1。

对庄家来说,证监会严格的监管行为使他们炒作时只能得到较少的效用收益,U(C)值为3。

当庄家炒作,证监会如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行为,它通过牺牲股市的部分规则和自身的信用来在股市中为国有企业的融资脱困创造良好条件,这时,U(1)降低了,但U(2)提高了,且ΔU(2)(上升量)>ΔU(1)(下降量),故证监会总效用收益U(T)提高了,值为3。

庄家因证监会放松了监管,通过炒作效用收益U(C)大大提高了,值为9。

当庄家不炒作时,不论证监会的行为如何,因我国股市的实际赢利情况,庄家只能获得较低的效用收益,U(B)值为1。

同时,当证监会以牺牲在股市中为国有企业脱困融资创造条件为代价,来加强自身的信用时,证监会总效用收益U(T)为2,反之为4。

因此,这一博弈的双变量得益矩阵为表3。

庄家(非零和博弈)炒作不炒作证监会睁一眼闭一眼表3对于证监会来说,最优行为是效用收益为4——(证监会睁一眼闭一眼,庄家不炒作);对庄家来说,最优行为是效用收益为9——(证监会睁一眼闭一眼,庄家炒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