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主义表现之对外战争

合集下载

霸权主义

霸权主义

霸权主义的起源霸权主义一词源于古希腊,本意指个别大城邦对其它城邦的支配和控制,后来演变成为指称某些国家凭借实力,蹂躏、干涉别国的主权和独立,以谋取主宰世界(或地区)事务的权利的主张、政策和行动。

霸权主义在近代近代霸权主义始于“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向海外扩张的国家,它最先独占了对非洲的殖民掠夺。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几乎囊括了中南美洲。

继之,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开始了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掠夺。

在近现代史上,有霸权主义劣迹的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沙皇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国。

霸权主义在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增强,走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它先后与许多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军事同盟条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

50年代发动侵朝战争,60年代参加越南战争,80年代则出兵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

谋求全球利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旨。

苏联作为超级大国也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入侵阿富汗、向第三世界扩张、攫取战略要地;在中国边境集结重兵、制造事端;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等。

在全球范围内,苏联打破由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同美国展开激烈的争夺。

霸权主义的标准判别某个国家是否为霸权主义,不能以其领土面积大小、人口的多少、兵力的强弱而论,主要看其对外政策。

大国不一定都搞霸权主义,小国也不一定不搞霸权主义。

今日之霸权主义是一个全球性的跨洋跨国家系统。

霸权主义的根源“要成为一个大国(大国就是一个能保卫自己并可对付任何国家的强国),必须有可使国家欣欣向荣的经济基础”(注:〔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652~653、235、285、438、331~332、408、405、399、245~24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优秀PPT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优秀PPT
1999年3月—6月
科索沃战争态势图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南联盟地处巴尔干半岛西北,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北约向东扩
3.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张的严重障碍。科索沃是南斯拉夫
的表现:①科索沃战争
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
起因: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 人口200万,阿尔巴尼亚族人占90% 左右。在东欧剧变和南斯拉夫联邦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不结盟运动(1961年)
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绝大 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 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 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 行首脑会议。
大欧的盟经济日、军事和
决 定 因 素
科技力量建立一个 经
以美国为主导的

“单 极局世界”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称,欧洲的一个主要目 标是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大陆上的超级大 国”。
欧盟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许多矛盾, 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 上阔步前进,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欧盟逐渐成为世界发展中的一支 重要力量,推动世界迈向多极化。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多极化趋势
日本汽车工业
新干线铁路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大国,GDP值约为美国 的50%左右。其军事力量在质量上已超过英、 法、德等国,居世界第三位。日本积极谋求 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

争夺世界霸主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增强,走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但是随着其他实力国家的逐渐强大,美国感到了危机,例如二战后苏联的崛起就被美国视作是自己将来的威胁,此后便利用各种霸权主义阻止其他国家的发展。

对美国霸权主义印象最深刻的是911事件后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

2001年9月11日当天的恐怖袭击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次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

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是认为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当局政府践踏人权,以美国方面的说法来说,对伊拉克的战争目的主要是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

民主的政权,剿灭恐怖分子,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等。

但是包括部分美国人士在内的很多舆论认为原因并不单纯。

美国打着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悍然攻打了一个主权国家,树立了美国喜欢使用武力的形象。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整个中东而发动的第一场战争,美国自独立后至伊拉克战争,共发动过70多次对外战争和侵略,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近200次。

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这些俨然是霸权主义者的裸露表现。

相较于这些武力霸权行为,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国家。

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正在出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

美国的霸权主义文化

美国的霸权主义文化

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一、美国霸权主义的出现 (2)二、美国霸权主义的组成部分 (2)三、美国霸权主义形成的根源 (3)四、美国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 (4)五、美国霸权主义与中国的关系 (5)六、美国霸权主义文化肆虐给我们的启示 (6)参考文献 (7)美国的霸权主义文化[摘要]霸权主义是一国为征服他国,称霸全世界所奉行的一种政策。

冷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美国霸权主义极度膨胀,通过建立制度霸权,利用新干涉主义理论,全球化来推行起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是为了争夺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和利用霸权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霸权主义,认识霸权主义,特别是研究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的含义,产生的根源,本质的特征与表现,来进一步的了解美国的霸权主义文化及其发展方向,以及探究我们应如何面对这种文化。

[关键字] 霸权主义;政治霸权;文化霸权;干涉一、美国霸权主义的出现所谓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

霸权主义的实质就是追求一国在国际社会的霸权利益,用本国利益取代他国利益,甚至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全人类利益之上。

追求本国的霸权利益是美国的一贯做法,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政府就把自己的外交政策看作是符合并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美国由此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英法等老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几年的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发展经济,强调和平就成为了当时的唯一话题。

然而,面对苏联的崛起,美国却感到了一丝凉意,这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格格不入,因此被美国视为自己将来的威胁。

二战的胜利也使美国萌发了“霸气”,此时,霸权主义在美国已经初露端倪。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组成部分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主义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军事霸权,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

美国霸权主义浅析

美国霸权主义浅析

论美国霸权现实主义所谓霸权主义,即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政策。

霸权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特点。

美国自认自己本质上是一个良性霸权,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彼此受益的公共秩序。

因而美国积极在全球有利益回报的地区充当和平维护者和世界警察,并认为维护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动用军事力量。

其样板如:轰炸南联盟、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等。

今后美国将继续以“人权高于主权”、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技术的扩散、打击恐怖主义等为由,强化对外军事干预。

一.美国的霸权主义的几种表现。

首先是肆意干涉和插手别国内政。

典型的就是对中国台湾问题的指手画脚。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在与中国发展关系的过程中也发表过了“三个公报”,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

但是,美国还是插手台湾问题,肆意干涉中国内政。

在1950年6 月27日,美国政府借朝鲜战争爆发之际,作出了派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决定。

1979年3月美国会通过了1月26日提交的原名为《台湾授权法案》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案关于“安全”问题的条款严重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的精神,干涉了中国内政。

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批准李登辉访问,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利益。

其次是操纵和控制国家组织。

1.对联合国的操纵和控制.在海地危机中,美军出兵干预,在既成事实面前,联合国对美国提出的要求只好听之任之授权它见机行事。

此后,华盛顿在就海地的命运作出相关决策时完全将联合国抛在了一边。

在波黑危机中,联合国完全成了美国及其在欧洲盟友的一个工具,北约,欧盟和“五国国际联络小组”等在波黑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比联合国反而显得重要。

2.对其它国际组织的操纵和控制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刚开始是一个政治集团。

但在冷战结束后,美国积极支持北约东扩,并把它作为自己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工具,多次利用它参与解决危机和发动战争,使得北约具有了军事联盟的性质。

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冷战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以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美国霸权主义极度膨胀,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是无发置身于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体系之外的,是无法回避美国霸权主义的。

因此,研究美国的霸权主义,特别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就构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任务。

一、美国霸权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源“我们本应是座山巅之城,让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望着我们。

”这句话代表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源头。

它的意思是说,最早来新大陆的欧洲移民,就是为了逃避当时欧洲社会黑暗的封建统治,试图建立一个让他人敬仰,仿效的自由、民主的国家。

美国尽管没有像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那样明定基督教为国教,但基督文化一直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是其文化“主流的主流”。

所以美国人常常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最优越的,有向世界宣传这种思想、价值观念和推广这种制度的责任,即“领导世界”的责任。

二、美国霸权之路:美国原是英国的殖民地,1776年美利坚民族开始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独立战争,经过几年浴血奋战,于1783年取得独立。

美国从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独立出来后,为满足资产阶级扩大市场和奴隶主扩大种植园的要求,在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不久,美国政府就违背自己信誓旦旦制订的“天赋人权”宣言,迫不及待地、迅速地走上了大规模扩张领土的道路。

美国扩张领土的手段多种多样,有在威逼之下的“购买”,有在颠覆之后的吞并,也有公开的战争掠夺。

凡是对美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的边界是随着领土的扩张而不断变化的。

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美国领土扩张之迅速是首屈一指的。

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手里以每英亩不足2分钱的代价取得了比它原来十三州全部领土还要大一倍多的路易斯安那领地;1810年到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佛罗里达及其邻近的一大片领土;1834年到1845年,美国采取先支持得克萨斯脱离墨西哥而独立,然后加以吞并的手段从墨西哥手中拿走了得克萨斯;1846年到1848年,美国通过美墨战争将属于墨西哥的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的大片领土攫为已有;1853年,美国又从墨西哥夺取了位于今天亚利桑那南部和新墨西哥州西南部的一大块领土。

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并不能改变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也不能阻止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抗美国霸权最好的办法是发展自己,改善人民的生活,更好地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执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和坚持“足够防御”的原则。
美国独霸的局面决不会是永恒的,但历史何时发展到美国迅速衰落的阶段,我们不能只想着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就等于坐以待毙。
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对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进行防范与遏制。
美国的军事扩张,引起了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地区性大国的警惕和不安。出于害怕美国将来对其内部事务的干涉,许多国家表现出了增加军费、强化军事同盟的倾向,阻碍了世界裁军进程的发展。
二、以维护“民主”、“人权”为名干涉别国内政
我们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有较大的差距。现如今,随着我国对世界经济与政治战略格局的影响力逐步上 升,中国的和平崛起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 价。面对日益发展的复杂系统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要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我们要充分认识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我们应该认清我国 周边区域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安全形势中的新的机遇与 挑战,形成新的“综合安全”的理论,为琐事可能发生的国际变动做好全方面的准备。
美国不仅置通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关系准则于不顾,对南联盟这个欧洲小国进行狂轰滥炸,而且还不顾千百年来形成的外交惯例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对中国使馆进行野蛮袭击。这使人们逐渐认清了美国所标榜的人权、人道、民主、自由的虚伪性。
世人已经看到,北约以“防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对南联盟采取军事行动,不是没有消除人道主义灾难,而是带来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实际上美国是以“人权”、“人道”为借口,追求的是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依靠军事实力,可以强词夺理。

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格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悄然变化。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为辅的政治格局。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改变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于欧洲格局的剧变,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凭充当了世界警察和各国家长的角色,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抛开联合国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于不顾。

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可以看到,例如美国无耻地策划了海地等国家的内战使之分裂,先后发动战争,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还如法炮制地借口核问题把矛头指向朝鲜和伊朗,至今仍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这一系列事实说明,尽管美国对待各国的方式不同,但其实质不会改变,那就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要和强权政治,以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

哪个国家反抗,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制裁;哪个国家顺从,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控制。

美国的这个野心不灭绝,其行为就不可能停止,所以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依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将会成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不会改变的核心。

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之势在以美国为中心的政治格局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对美关系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主线,目前基本形成亲美派、反美派与中间派这样的三派鼎立之势。

所谓亲美派是指在政治上追随美国,在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或多方面依附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

亲美派以英、日、韩等国家为主。

这些国家在政治上追随美国,美国的就是正确的,与美国相对立国家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在经济上依存美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国家即使在短期内与美国的关系有些许波动,但整体相互交往过甚。

所谓反美派则是指在政治上反对美国,在其他方面基本不依附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

反美派以伊朗、朝鲜等国家为主。

由于这些国家未推行美国的西方民主制度,对美国在全球扩张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被称为“无赖国家”,成为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

论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论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论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与实质幸福,和谐,安定的生活是世界各族人民所追求的梦想,然而在多极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的今天,美国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的超级大国却从上世纪开始就一直贯彻并落实霸权主义政策,这种行为不禁令人讶异。

,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操控国际事务,甚至进行武装侵略或占领,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

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等概念并举,带有强烈道德谴责意味。

对于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显然是不适应世界大潮的,既然如此美国为何还要搞霸权主义呢?要想清楚美国为何要对霸权主义政策一以贯之就必须要先了解美国霸权主义的发展历程。

美国霸权主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英法等老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而美国由于本土并非二战主战场,故而受战争破坏较小,加上二战期间同各协约国大力进行军火贸易,致使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增强,美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走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在政治强盛,经济发达,军事雄厚的前提下,美国便开始大力贯彻霸权主义政策,因此人们常说美国的霸权主义源于他们曾经把德意日三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之后美国开始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开始了霸权之路。

它先后与许多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军事同盟条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

50年代发动侵朝战争,60年代参加越南战争,80年代则出兵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

可以说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

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实施范围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带和地缘政治上重要的“中间地带”;主要手段是军事上的对抗与遏制。

冷战后,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7月发表的《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中正式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明确提出了美国谋求领导世界,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自由民主力量的战略目标。

美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中的霸权主义行径

美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中的霸权主义行径

I删㈣世界经济与政治㈣删黼黼㈣黼黼㈣㈣删㈣㈣㈣㈥㈣㈣嬲瓣㈣㈣文章编号:1002—7408(2001)01一0056一02美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中的霸权主义行径史晓眉(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0)回顾国际人权领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一方面看到联合国为促进和保障人权所建立的历史性功绩,推动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价值观不同,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异。

国际社会对人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权行为的判断标准相去甚远。

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硬是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塞进国际人权领域.挑起国际人权领域中的激烈斗争,造成世界的对抗、冷战、动荡和战争。

一、美国在国际人权公约问题上的霸权主义表演《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草案)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草案)经过联大社会、人道和文化事务委员会长达十余年的审议,终于在1966年第2l届联大上通过了。

它的通过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人权理论的垄断。

赋予了人权以完整的概念,突破了西方国家传统的人权观念.特别是突破了将人权仅仅理解为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框框,丰富了人权的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确立了民族自决的权利,对于维护和促进实现发展权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重要影响,为日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但是。

美国等西方国家无视两个人权公约的通过并相继在1976年1月和3月生效的事实,企图继续垄断对人权的解释权和评判权,坚持以西方的标准作为衡量人权状况的唯一标准。

为了打破西方对人权领域的垄断局面,维护1968年在德黑兰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人权会议所通过的《德黑兰宣言》的精神,发展中国家经过周密的准备,又成功地促进了1977年12月第32届联大通过的《关于人权新概念的决议》。

当时表决时,有126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表示赞成,丽以美国为首的11个西方国家投了弃权票。

这表明,他们在人权问题上是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对立的。

历史复习专题——美 国 史

历史复习专题——美  国  史

历史复习专题——美国史【知识链接学习要点】一、美国的历史1、美国独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

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1775——1783年,华盛顿)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同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到美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其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3、19世纪中叶,美国通过南北战争(1861——1865年,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4、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5、1900年,美国参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6、1917年4月,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参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后成为战胜国之一。

7、1919年1月——6月的巴黎和会上,美国成为操纵会议者之一。

与英法等国展开利益争夺,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没有参加自己所倡议的国际联盟(1920年1月成立,被英法操纵)8、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为了阻止日本独占中国,削弱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参与签订了《九国公约》和《五国公约》。

9、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动荡和冲突中。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①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训练:美国史专题

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训练:美国史专题

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2 美国史专题
本专题的相关内容:
1.相关战争:美国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2.重大改革:罗斯福新政。

3.美国的霸权主义:冷战政策、轰炸南联盟、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1.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高票当选为美国总统。

当时,支持者对林肯寄予的厚望
是( )
A.废除奴隶制
B.对外侵略扩张
C.消除经济危机
D.摆脱英国统治
2.“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 )
A.兴建基础设施
B.乞讨风气盛行
C.出现经济危机
D.社会道德沦丧
3.美国记者李普曼在20世纪30年代曾说:“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以便
他能够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

”这场“特殊的战斗”是指( )
A.反法西斯战争
B.国际贸易竞争
C.制定新宪法
D.克服经济危机
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
是( )。

浅谈美国的霸权主义

浅谈美国的霸权主义

冷战时期的霸权主义
在冷战时期,美国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名与 苏联在世界上展开了全面的争夺。最终美国取 得了胜利,国际格局及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 变化。尽管多极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多极力量 正逐渐形成,但是从综合国力来看,无论哪一 国都难以超过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海湾战争的结局使美国领导世界的野心高度膨 胀,如何维持和加强其霸权地位,防止任何可 能与之竞争的大国出现,成为冷战后美国国家 战略的重大课题。
美国霸权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源
基辛格有一句名言,深深影响着美国的 外交政策:“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 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 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 控制住了整个世界。”美国人用粮食战争和 恩赐专制绑架专制,恩赐腐败绑架腐败的政 治战争控制了中东的石油。美国要用粮食战 争和政治战争控制全世界。从对中国的外交 政策中就可以有明显的体现。
以上说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几种表现,下文 将归纳其几个特点。
1.拿自身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为依托。战后50多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虽然 经历了曲折起伏的过程,由于美国原有的经济 基础雄厚,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 先地位,因此,在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 面,美国几乎都名列前茅或拥有一席之地,如 人口数量,军事实力,外交联盟,经济基础与 潜力,文化的广泛影响,政治的相对稳定等等。 美国在各个时期,根据自身的力量作出对外政 策的不同调整,如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 国内外交困,就采取了守势。
以上就美国霸权主义的特点作了说明,下 面主要谈谈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原因。
其次,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是重要原因。 随着二战的结束,苏联成为唯一一个可以与美国相 抗衡的大国,威胁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美国在 美苏两极争霸中虽然最终获得了胜利,但其付出的 代价也不小。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使得美国成为 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终于有了喘一口气的机会。 但是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日本,西欧和第 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美国极度害怕再出现一个能 与之相抗衡的国家而严重威胁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安 全,于是美国的霸权政策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三大战争看美国对外政策

三大战争看美国对外政策

三大战争看美国对外政策一、美国历史在任何国家,国家对外政策总是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美国,这个历史只有区区几百年的国家是如何在崛起,又如何称霸世界,现如今它的对外政策又如何等问题大都可以从它的历史中看出一些端倪。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为英国殖民地。

在两万多年前,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

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役这类的非自由劳力,而英国政府的放任政策则让特有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得以发展出其独特性。

18世纪中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5年,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独立战争。

这也充分展现出了美国人民面对殖民统治而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智慧。

二、三次战争正是拥有这样复杂而又独特的历史,美国很快就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战后,随着苏联在战后的崛起,美国成了西方国家与红色苏联抗衡的唯一希望,事实也证明美国在与苏联进行的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与苏联并称为“两极”,并且在上世纪末取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并且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不断巩固。

并且开始扮演起世界警察的角色。

据不完全统计,1798年至1993年期间,美国以武力解决冲突的案例高达234次;冷战期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约有125次。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精品教学课件

1.欧盟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欧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具有雄厚的经济、科 技和军事实力,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发 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多极中强有力的一极。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 普罗迪称,欧洲的一 个主要目标是建立 “一个和美国平起平 坐的欧洲大陆上的超 级大国”。
2.日本
长期以来阿拉伯民族国家(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犹太 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段。更为严重的是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 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
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2.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恐怖活动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 劫持3架飞机,分別撞向纽约的 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 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恐怖分子胁持的第四架飞机坠落 在宾少法尼亚州。这一事件导致 世贸双塔倒塌和五角大楼严重受 损,3000多人死亡或失踪,经济 损失达数干亿美元。
7.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
数国家的要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中
国的声音”主要包括( )
①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②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③为反对美国遏制中国寻求与他国结盟
④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①②③
伊拉克战争代价 美方:14,491名军人死亡;81,541名左右军人伤残;
10,630亿美元战争开支;500亿美元重建 伊方:7,600-10,800名士兵伤亡,武装分子26,544人伤亡。
平民死亡10~18万。480万难民。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霸权主义

论美国霸权主义摘要: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从提出“门罗主义”至今,美国已经从一个地区大国演变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

相应地,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对外政策,也先后形成了关注他国利益、否定他国利益、蚕食他国利益、覆盖他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称霸世界的野心逐步表露无遗。

同时也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关键词:美国霸权文化军事经济政治表现影响1.美国在文化上的霸权美国是一个霸道的国家,文化上更是霸气十足。

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希望将自己的民主价值观念推广到全世界,而自己成为这个自由世界的领袖。

美国文化霸权是全球性的,它无所不在。

不仅弱势文化国家,就连发达国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化扩张的对象。

在进行文化扩张的过程中,美国把目标首先对准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当然是一个最重要的目标。

长期以来,美国加强了对中国和平演变的力度,不断强化舆论阵地,让美国文化充斥中国市场。

如增加“美国之音”对中国的广播,等等。

同时,加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也是美国文化霸权的重要内容。

在美国文化扩张的过程中,表现了美国对私利的贪欲,十足的霸气。

美国文化霸权的途径或方法(1)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角度出发,美国文化中有趋于表现全球观念的倾向,它所经常宣扬的自由民主思想、社会个人的理性选择以及正义战胜邪恶、渴望未来等合理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人类普遍追求和向往的内容,因而非常易于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

(2)我们回顾美国的百年历史,其进程的独特经历使美国社会本身犹如一个大实验室,人类的各种行为、各种生活方式都可能在美国的土壤上首先产生出来,美国文化中所充斥着的大量暴力、恐怖、色情及其他粗俗不堪之物,正是对美国社会侧面的一种写照,而这类东西有时候是极有国际市场的,如果按照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批评理论来看,当代美国文化产品中所表现的暴力及恐怖悲剧,正是利用了美国社会独特的‘实验成果’,利用了观者、闻者所具有的恐惧和怜悯心理;刺激和诱惑人们消费这类文化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战争
伊朗政变--l953年伊朗革命--1979年"鹰爪"行动--l980年危地马拉政变:"成功
"行动
金门危机
l954-1955
黎巴嫩:"蓝胡子"行动--l958年
刚果内战
l960-1964年
柏林危机
l961年
古巴危机
l962年
越南战争
多米尼加共和国内战
1965年
智利:推翻阿连德及皮诺切特夺取政权
l973年
第一次海湾战争
1980-1988年
尼加拉瓜:"伊朗门事件"
1980-1986年
利比亚:"黄金峡谷"行动
1986年
16,入侵格林纳达:"暴怒"行动
l983年
巴拿马:"正义事业"行动
l989年
第二次海湾战争
1991年
索马里:"恢复希望"行动
1991-1995年
中南美洲:向毒品开战
1989年始
1991--1994:"支持正义"行动
1994-1996:"稳定国家"行动
1991年起:"猫头鹰"行动
1996年4月起:"激光袭击"行动
从1998年,特别是从2000年10月1日起:"哥伦比亚计划"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内战
1992-1995年
朝鲜核危机
1993-2003年
胡图人和图西人在卢旺达、乌干达和刚果的冲突
l990-2003年
海地:"支持民主"行动l994年科索沃内战(战争或美国轰炸联盟战争-编者)
1998-1999年
阿富汗战争
2001年始
2003年伊拉克战争
-第三次海湾战争
美国空袭苏丹和阿富汗[2]
1998年
美国介入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战争[3]
2006-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