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求真务实,助力学子成才《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求真务实,助力学子成才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 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新《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最新《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目标.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目标.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教师资格考试.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教师资格考试.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教师资格考试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 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 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2. 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3. 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4. 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 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2.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 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4. 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 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初级中学教师《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初级中学教师《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初级中学教师《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

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事业。

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为您整理提供:初级中学教师《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希望对您有帮助!《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创立科举制D. 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选项A,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选项B,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选项C,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选项D,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同盟会C. 强学会D. 华兴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相关知识。

选项A,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A项错误。

选项B,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故B项正确。

选项C,强学会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个政治团体,由康有为发起,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成立,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C项错误。

选项D,华兴会是清末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但不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错误。

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笔记]《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笔记]《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理念?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老子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A. 商鞅变法B. 隋唐科举制改革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清末戊戌变法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 柏拉图B. 希罗多德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4、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始?A. 希波战争B. 伯罗奔尼撒战争C.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D. 意大利文艺复兴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春秋第一相”?A. 孔子B. 齐桓公C. 晏子D. 孙武6、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西汉建立C. 隋唐统一D. 宋朝建立7、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阶段?A. 夏、商、周B. 秦、汉、三国C. 宋、元、明D. 春秋、战国、秦8、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C. 《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9、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项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抗日战争胜利B. 新中国成立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以下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仁政”,提倡“以德服人”B. 岳飞:主张“富国强兵”,力主抗金C. 沈括:提出“地动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D. 张载:提出“知行合一”,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11、题干: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开始实行科举制度?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12、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蔡锷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B.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C. 宋朝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D.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都北京朝代14、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的B.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C.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15、下列哪一项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A. 探索未知世界B. 寻找海外奇珍异兽C. 扩展贸易范围D.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与朝贡体系16、抗日战争期间,哪一场战役标志着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武汉会战17、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1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隋唐时期19、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实施的政策?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D. 推广分封制 2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初是在哪个时期被发明出来的?A. 战国B. 东汉C. 唐朝D. 宋朝21、在以下历史时期中,哪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自耕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2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A. 苏轼B. 欧阳修C. 王安石D. 柳宗元23、中国古代史书中记载:“始皇帝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1)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1)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目标.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目标.doc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

4.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试卷结构
模块 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合计
比例
题型
单项选择题 40%
材料分析题
20%
教学设计题
30% 10% 100%
教学情境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教学情境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单 项 选 择 题 :约33% 非 选 择 题 :约67%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相比,澳大利亚牧场的显著特点是
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 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 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 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多种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3.能够充分运用传统及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创造性地开展教
学。
(四)教学评价
2
1.了解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注意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作用。 2.能够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正确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 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 3.能够以课程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 4.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 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 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能够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
整体性,能够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 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实施 1.能够创设多种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
形式的优势,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 2.能够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
○1 人文性 ○2 综合性 ○3 发展性 ○4 实践性
A. ○1 ○3 ○4 B. ○2 ○3 ○4 C. ○1 ○2 ○3 D. ○1 ○2 ○4
2. 材料分析题
读下列两幅图,然后回答问题。
BA
C
新疆的地形分布 (图一)
(1)从我国的地势看,图一属于

(1)请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撰写一份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教师小结等环节在内的教学设计片 段。
5
围绕上述内容,教师提出了“人口增加和社会动乱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的问题,随后让学生花二十分钟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剩余时间则分组报 告讨论结果。
○1 请评价一下这样的教学安排。 ○2 请问,“讨论式教学”运用于课堂一般有哪些步骤及注意事项?
4.教学设计题
下面是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一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二)教学设计 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
够开发、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 3.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 4. 设计教学时,能够注重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 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 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
(2)某教师在讲解《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课时,提到了 如下史实: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康 熙盛世”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在所谓的盛世之中也潜伏着危机,特别是从清代 中期开始人口数量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从 1.5 亿增加到 3 亿多,造成人地关系紧 张、社会矛盾激化,加速了清政权的衰落。
,图二属于

(3)图二中 A 是
省,B 是
省。
(4)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
”,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清朝在
C 处设置
,隶属福建省。
(5)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很丰富,请你至少说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新疆经济发展
所带来的好处。(至少两点)
3.教学情境分析题
4
(1)某教师在讲授《生活在岁月中的变迁》一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计 划经济时代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邮票、副食本等,以此说明改革开放前 后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化,然后导入新课。请谈谈这样的导入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 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 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
A.牧场规模小 B.机械化程度低 C.采取定居方式 D.采取游牧方式
3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

A. 西域都护府
B. 伊犁将军
C. 宣政院
D. 北庭都护府
(3)《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版)》提出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对学生
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的课程性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