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调研报告为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本次调研分别对浙江省部分农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概述与分析。
一、现状概述1.传统观念存在。
在农村,观念是很难改变的,部分群众仍然沉浸在传统的迷信和陋习中,不愿意改变。
2.宗族礼俗根深蒂固。
宗族礼俗是农村社会中的一大特点,它是保持传统、维系家族的重要方式,但在部分村庄中已经形成了阻碍发展的现象。
3.环境治理需要加强。
在部分地区的村庄内,卫生条件差,乱倒垃圾、河流被污染等现象普遍存在,需要加强环境治理。
二、问题分析1.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到全社会的日常教育中,营造全社会的推动氛围,同时也需要改变所在村庄的特殊民俗局限,引入外来观念,才能实现传统观念的改变。
2.宗族礼俗的阻碍。
如何在不伤害家族基础的前提下,使移风易俗工作得以顺利实施,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如制定村级规章制度、做好村规民约的宣传与执行,以及从文化传承、教育引导、人际交往、宗教信仰等方面入手,找出可行的改变途径。
3.环境治理问题。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宣传力度,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治理;其次,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对于违规倒垃圾、污染环境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才能真正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
三、建议与措施1.推广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改变传统观念。
2.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执行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有效实施。
3.建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治理的机制,培养村民自我约束的意识。
4.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倒垃圾,采用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垃圾压实等方式,自觉维护村庄环境。
5.加强宗族礼俗的传承,注重现代价值观的渗透,打破陈规旧俗的束缚,建立新的习俗、新的文化氛围。
综上,移风易俗工作需要借助行政力量、媒体宣传、社会动员等多种手段,引导村民逐步认识和接受现代文明和思想,树立现代化的观念和价值观,加速农村社会的发展,同时,加强村级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才能达到移风易俗的工作目标。
某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调查报告
某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移风易俗是指通过宣传教育、改进制度、加强督导等方式,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改变陈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倡导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的社会行为。
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移风易俗在市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进。
为了了解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情况,本报告对该市的移风易俗工作进行调查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参与调查的市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问答和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1.意识普及与宣传教育:调查结果显示,78%的受访市民对移风易俗有一定了解,其中30%的市民了解较多。
宣传教育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有22%的市民对此概念不清楚。
2.行为习惯与改进措施:根据调查,尽管移风易俗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市民的行为习惯仍有待改进。
75%的受访市民表示有些坏习惯难以改变,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市政府应加大力度改进制度,提高对不良行为的处罚力度。
3.社会风气与文化氛围:调查结果表明,市民对改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持积极态度。
66%的受访市民认为社会风气正在逐步好转,提倡良好的公共秩序和公德行为。
同时,市民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文化活动和场所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4.监督机制与效果评估:据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监督机制和效果评估不满意。
61%的受访市民认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工作执行不力;56%的受访市民表示缺少力度和效果的评估,无法全面了解工作的推进情况。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移风易俗的认知度。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社区宣传栏、文化活动等方式,不断强化公众意识和文明素养。
2.加大改进制度力度,加强对不良行为的处罚力度。
市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乱象进行打击,形成长效机制。
3.增强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建设,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支持,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基层关于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基层关于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移风易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当前基层移风易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调研背景目前,我国的基层社会存在一些不良习俗和陋习,如大操大办、奢靡浪费、重礼轻法等,这些不良习俗不仅阻碍了社会的团结和进步,也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推动移风易俗成为了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之一。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层社区居民,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基层移风易俗的问卷,并在多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访谈,以全面了解基层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获得了以下调研结果:1. 基层社会整体风气向好的态势明显,大部分居民对于移风易俗的意识和态度积极,对不良习俗普遍持反对态度。
2. 不良习俗主要表现为大操大办、奢靡浪费、重礼轻法等,这些习俗多数来源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观念误导。
3.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移风易俗,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
4. 群众对于移风易俗的改变期望主要集中在教育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社会公德的提升等方面。
四、对策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观念。
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不良习俗的惩处和纠正,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发挥社区组织和志愿者作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移风易俗。
4. 加强合作,形成多部门、多行业的合力,共同推动移风易俗的发展。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基层社会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发挥社区组织作用等多种手段,共同推动基层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中国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不良风俗习惯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文明建设和发展。
为了加强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研究和改进,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广东省某农村社区作为调研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我们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其中50份回收,并与20位居民进行了访谈。
三、调研结果1. 农村不良风俗存在普遍性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社区的不良风俗问题普遍存在。
其中,大量农村居民仍然存在迷信和封建思想,对于丧葬习俗的过分讲究、婚丧嫁娶中的金钱交易等现象屡见不鲜。
2. 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发现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社区居民在政府的倡导下逐渐认识到这些不良风俗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以减少不良风俗的影响。
3. 政府参与度和资源投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政府参与度和资源投入是影响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加大扶贫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移风易俗工作中。
4. 需要创新的工作方法和途径我们认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需要创新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首先,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的力量,通过文化活动、文化制品等方式,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政府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发挥其在农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领农村居民走上文明的道路。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需要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需要政府加大资源投入和宣传教育力度,同时也需要居民自觉改变不良风俗习惯。
移风易俗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移风易俗实践调研报告范文摘要: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移风易俗实践的现状和效果,通过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调查,发现了一些移风易俗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本报告总结了调研结果,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促进我国移风易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 引言移风易俗是指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
在当今社会,移风易俗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移风易俗的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移风易俗事业的健康发展。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移风易俗的认识程度、实践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
3. 调研结果3.1 移风易俗的认识程度通过对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于移风易俗的概念和意义并不陌生,但具体的实践内容和方法却存在一定的认知差距。
需要加强对移风易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程度。
3.2 移风易俗的实践情况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移风易俗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地区和群体在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加强社会公德、规范交通秩序等;但也有一些地区和群体在移风易俗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如封建迷信依然存在、道德失范等。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指导和支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全面发展。
3.3 移风易俗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移风易俗工作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于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作推进缓慢;其次,一些人对于移风易俗的态度消极,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再次,一些地区和群体的传统习俗和观念难以改变,阻碍了移风易俗工作的进行。
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4. 改进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4.1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程度和参与度;4.2 增加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投入,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支持和指导;4.3 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对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的打击;4.4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全面发展。
移风易俗 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移风易俗一、引言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意义重大。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移风易俗的进展情况,分析影响移风易俗的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进行了分层抽样,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
实地访谈则参访了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采集了相关专家、教师和员工的观点。
三、现状分析根据调研结果,目前社会风气的好转趋势已初见端倪。
大部分受访者反映,在他们生活的社区或单位中,一些不良风气已得到遏制,并且新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具体表现为:1.严禁烟酒闹事等不文明行为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理。
2.尊重他人权益、保护环境、拒绝浪费等新风尚已深入人心。
3.家庭伦理观念和道德水准提高,家庭和谐氛围增强。
4.网络道德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个别地区和群体仍存在不良风气的滋生。
2.一些年轻人急功近利,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对社会公德的意识。
3.传统文化的衰退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一些传统的良好风俗逐渐消失。
四、问题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得出以下问题存在的原因:1.法律制度不完善: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其实施和监督存在一定困难,导致不良风气得不到有效遏制。
2.教育不到位:学校和家庭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部分年轻人价值观混乱,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3.媒体引导不当:媒体传播的内容和价值导向对个体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但其中存在一些低俗、不负责任的倾向。
五、对策建议根据对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相应的执行机制,提高对不良风气的处罚力度,激励社会共同参与移风易俗。
2.加强教育引导:加大道德教育力度,强化学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婚丧嫁娶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婚丧嫁娶移风易俗调研报告婚丧嫁娶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风俗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为了解中国社会对于婚丧嫁娶传统风俗的态度及对应的改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介绍了调研结果如下。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包括了对婚丧嫁娶四个方面的相关问题,以了解受访者对于传统风俗的态度以及是否支持和参与改变等。
三、调研结果1.关于婚俗: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对传统婚俗持支持态度,认为传统婚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意义和独特的魅力。
然而,近3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婚俗存在一定的陋习,需要适当改变。
2.关于丧俗:在丧俗方面,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丧俗应该得到尊重,并不赞成过度宣扬繁琐繁重的丧葬礼俗。
另外,约2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丧俗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3.关于嫁娶:在嫁娶方面,调研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嫁娶习俗持支持态度。
然而,约20%的受访者认为一些陋习,如嫁妆的繁复和夫家权力过大等问题,需要改进。
此外,对于现代婚礼的形式,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可以适当改变和创新。
4.关于移风易俗:超过80%的受访者认同移风易俗的重要性,相信通过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去除一些陋习和不合理的规定。
同时,超过90%的受访者相信移风易俗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四、调研分析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多数受访者对传统婚丧嫁娶仍持支持态度,但也对其存在的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2.关于传统丧俗,受访者普遍认为需要合理适度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3.对于一些嫁娶陋习,受访者普遍认为需要改进,以减少不必要的嫁妆和家庭权力不平等现象。
4.移风易俗的推动力度应加大,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五、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向社会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关于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报告8篇
关于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报告8篇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报告篇1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
去年以来,河南省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打击黄赌毒,树立文明乡风”作为重要内容,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倡导勤劳致富、节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倡导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党员带头和村民自治,助力脱贫攻坚,进一步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如今,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文明乡风沐浴下的中原大地,社会风气愈加良好。
明确导向顶层设计育文明去年11月,全国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后,省文明委先后召开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全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观摩推进会,制定出台《河南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三年行动计划》,就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全省各地迅速行动,纷纷召开专项会议、制订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目前,全省已有125个县(市)区召开专项会议、下发了移风易俗工作意见或方案。
各地依托文明村镇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以及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协调推进移风易俗,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文化墙、宣传车、小戏小品等形式载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成为大家的共识。
党员带头党风政风带民风柘城县张桥镇张桥村原村支部书记、现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张新龙嫁女只收彩礼66元,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柘城县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通过签订承诺书、举办培训班,要求党员干部做移风易俗的表率,为群众作出导向示范。
长葛市则把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党建项目观摩,作为基层党建、党风廉洁建设等工作考核重要内容。
台前县要求每位党员干部要从自家做起,带头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对违反相关规定和村规民约的党员干部,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惩戒。
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移风易俗,成语,改变眉区的风俗习惯。
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如下是给所有人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积极作用。
篇一:小城镇移风易俗调研报告银斑蛛有四千多人口,居住在较为分散的六个常住纯净角落里,长期以来,在旧传统影响下,乡里的习俗较多,民情民意复杂,难以统一,一些掣肘不文明的习俗影响制约着人的中国经济,文化生活,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乡村移风易俗倡议书。
因此,为响应党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全面贯彻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的政策法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特作以下移风易俗的改革倡议:一、巡境日腊月每年正月初六为我村的蔗茅巡境日。
在崇尚科学文明的新时期下,建议把这夏夜改为民俗文化节,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活跃乡村喜庆气氛,增进村民的亲密关系与团结。
二、佛生日全村原先的大小佛生日共计10个,其中全村参与参予的圣祖妈生日、大人公生日、相公生日、普渡计4个,资料共享平台《乡村移风易俗倡议书》。
届时宴请宾客,歌舞昇平,果然热闹非凡。
殊不知如此繁多邓军的节日给村民造成了人力、精力、财力的浪费。
过多饮酒,也给交通安全造成隐患。
由此,建议瓜农每个佛生日庆祝丰俭自酌,但请客今明两年只要一次,定于八月初一,其余只上香烧金钱,不用请客。
三、嫁女嫁女按原俗,嫁女人家要组织多人挑着糖果饼干转派到家家户户分发,虽是分享婚庆喜悦,但最后糖果饼干也很少人会人吃,难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我们觉得这些人力、财力可以节约起来,用于捐助公益。
诗口角落先行一步,破除这个旧俗。
家宇、章枝、家计、香银等同志婚庆新办。
倡议全村学榜样,树新风。
四、丧事简办旧俗:如逢丧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奔丧吊唁,送帛金几许,亦为人之常情。
然而,丧家回礼,又是毛巾、肥皂、甚至雨伞等东西,造成浪费。
建议丧家只回赠毛巾一条,文明节俭。
鼓励丧家教育工作把节余下来的钱捐助教育、慈善、投入公益事业建设,造福家乡、更有意义。
移风易俗的调查报告
移风易俗的调查报告•相关推荐1、引导在先转观念。
利用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剪纸等传统文化资源,拿出专门经费设计贴近农民生活的弃陋习扬新风公益广告,覆盖街巷、村民广场、村民活动室等。
修订《天津市民文明公约》《天津市民行为守则》,推动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有的村规定红白事置办酒席一律在本村进行,有的村规定礼金不超200元,还有的区在婚姻登记现场进行文明教育。
开展“最美乡村人”“新农村新乡贤”评选活动,持续宣传农民身边典型,让农民学有榜样。
2、重在建设打基础。
制定《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全域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设立4000084890殡仪服务热线电话,推广“一个电话3000元办丧事”模式。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开展“让门前净起来,让村道净起来”清整行动,集中清理集贸市场、固定摊点“脏乱差”现象,97.6%的村民对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非常满意。
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建设,全市村镇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7%,定期开展文化惠民季活动,为农民群众定制文化惠民卡,“送文化”“种文化”结合,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党员干部作表率。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青年干部培养计划,把农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以清正党风带民风。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定所有党员领导干部婚丧事宜需上报,严禁大操大办;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头宣传婚丧简办、爱护环境等,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引领广大群众弘扬新风正气。
4、自我管理广覆盖。
各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规模、标准、程序,推动节俭办婚丧,变八碟八碗为吃饱吃好,白事花费万元以下。
普遍开展村民互助自治,组织协管督导队,参与治安巡逻、捡脏护绿、矛盾调解等工作,劝导不文明行为,监督破除陋习。
驻村帮扶工作组将移风易俗列入帮扶计划,引导村民鞭挞陋习、践行文明。
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行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移风易俗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推行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接受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对于农村风俗习惯的认同和满足度,并且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居民对于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需求和问题。
2.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某省农村地区居民,共计访问了30户家庭。
3. 调研过程通过对家庭进行走访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了农村居民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对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状况、农村学校教育及相关政策的落实状况等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1. 农村居民风俗习惯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仍保持了传统风俗习惯,例如过年放鞭炮、结婚办酒席等。
他们认为这些传统风俗习惯代表了农村文化的一部分,应当得到保留。
但也有少部分居民认为一些风俗习惯过于浪费和不环保,需要进行改变。
2. 农村居民价值观念在价值观念方面,大部分农村居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宏扬传统美德。
但是少部分居民对一些道德观念出现了淡化,例如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等方面。
3. 存在的问题和需求通过与农村居民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推行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需求。
其中包括:(1) 缺乏移风易俗的详尽操作指南和样板案例,导致相关工作执行不力;(2) 缺乏移风易俗工作的宣扬教育,大部分居民对于工作的意义和内容并不了解;(3) 社会治理和村落治理的不足,一些不良习惯和违法行为无法有效管理和处置。
四、对策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制定详尽的指南和案例要推行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需要制定详尽的操作指南和样板案例,并乐观传播宣扬,让农村居民深度了解工作的意义和内容,增强执行力和参与度。
精选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三篇
以下是关于的多篇精编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按照镇人大XX年工作安排,2月12日至2月22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
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
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关于“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
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
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
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
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
“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
“移风易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移风易俗”调查报告 1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传统的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的现代化进程。
为推动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我们对某某镇的风俗习惯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调查目的1. 了解某某镇居民的传统风俗习惯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探索居民对移风易俗的态度和建议。
3. 提出推动移风易俗的具体措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某某镇的居民,共发放问卷某某份,回收有效问卷某某份,并对某某名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
四、调查结果1. 传统风俗习惯概述某某镇的传统习俗主要包括某某、某某和某某,这些习俗在节庆、婚嫁、丧葬等方面表现明显。
部分习俗如某某被认为浪费资源,亟待改进。
2. 居民态度约某某%的居民表示支持移风易俗,认为应该摒弃不必要的传统,以适应现代生活。
某某%的人认为传统习俗有其文化价值,应适度保留。
3. 主要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某某%的`居民认为部分习俗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某某。
还有某某%的居民表示对新兴风俗的适应缓慢,存在抵触情绪。
五、建议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对移风易俗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某某等方式传播现代文明观念。
2. 鼓励居民参与新风尚的建立,如某某活动,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 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居民在移风易俗中的实际行动,如某某项目。
六、结论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查,某某镇居民对移风易俗的认知和支持态度逐渐增强,但具体实施中仍需注意保护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能够在某某镇建立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移风易俗”调查报告 2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与时俱进。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移风易俗的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1. 了解民众对移风易俗的认知程度。
2. 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良风俗及改进方向。
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调研报告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移风易俗是指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消除陋习、树立良好风尚的一种行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了解当前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次调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调研目的1.了解当前社会针对陋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2.探究人们对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态度和参与程度;3.了解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良风俗和习惯;4.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对不同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移风易俗工作的了解程度、态度和参与程度;2.访谈法:对一些关键人群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于陋习的认识和观点。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大多数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知较为模糊,只知道移风易俗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但对具体内容和作用不甚了解;2.调研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参与移风易俗活动的意愿不强,认为这是一个社会性的工作,个人不必太过参与;3.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风俗和习惯主要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文明用语等;4.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知不足;b.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陋习难以根治;c.一些人对移风易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而非个人的义务。
五、建议1.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于移风易俗工作的认识;2.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良好氛围;3.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大对陋习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4.加强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让每位公民都意识到移风易俗是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前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和提高认识,才能够逐步改变不良风俗和习惯,实现社会的发展进步。
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调查报告
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方法调查目的:了解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掌握工作进展、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访谈了10个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
二、调查结果1. 工作进展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对一些不良习俗进行了批评与整治,特别是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浪费、铺张等,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2. 工作问题和困难:调查发现,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一些不良习俗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改变不易;其次,工作力量不足,导致相关工作推进缓慢;再次,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居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最后,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措施,导致工作不够有力。
3. 建议和改进措施:基于以上问题和困难,针对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1) 加大力度打击不良习俗,通过法制手段和舆论引导,切实遏制不良习俗的蔓延。
(2)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移风易俗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增加工作力量,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4) 制定长期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提供长远的指导思路。
(5) 加强与各相关单位和社区的合作,形成共同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合力。
三、结论总结调查结果,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问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应加大力度打击不良习俗,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加工作力量,并制定长期规划。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相关单位和社区的合作,形成共同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合力。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规范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移风易俗的实践活动报告
移风易俗的实践活动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习俗中的一些陋习逐渐暴露出来,不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制约了社会的进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所在的社区开展了一场移风易俗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准备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首先,我们召集了社区居民代表,成立了一个主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
同时,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社区居民对于陋习的态度和看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三、活动内容1. 宣传教育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意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在社区的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举办宣传讲座,播放教育视频等,告知居民传统习俗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垃圾分类推广传统习俗中存在很多不环保的问题,比如一些婚礼仪式中的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一些节日习俗中的烧纸钱会导致大量的浪费和空气污染。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开展了垃圾分类推广活动。
我们向社区居民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教育他们正确的分类方法,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声讨陋习为了引起社区居民的共鸣,我们开展了一场声讨陋习的活动。
我们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来到社区,通过讲座的形式对陋习进行深入的解析,并号召居民们积极参与到改变陋习的行动中来。
此外,我们还举办了抵制陋习的创意作品展览,展示了居民们独特的想法和对改变的愿望。
4. 建立新习俗为了填补传统习俗改变后的空缺,我们积极引入一些新的、环保的习俗。
比如,我们组织了一场以植树活动为主题的社区亲子游园活动,通过植树的方式来培养居民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我们还鼓励居民们在节日期间以亲友聚会为主,而不是购买昂贵的礼品,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四、活动效果与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社区居民对于移风易俗的活动有了更多的认识,他们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社区的环境改善了不少,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日常习惯,大家逐渐减少了浪费和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风易俗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8年至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7917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8%、8.5%、10.9%、11.4%、10.7%。
国家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指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但与经济建设相比,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乡风和民俗方面,还存在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的现象,尤其
是农村青年结婚消费状况及其后果令人担忧。
在许多农村地区,结婚费用不断攀升,动辄几十万元的“天价”娶妻成了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贫。
如河北省邱县有结婚彩礼要“三斤”
的说法。
为了客观、真实、具体地了解我国农村青年婚事消费状况,我就近深入家乡所在地,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了实证调研。
一、农村婚事消费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对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并对部分婚姻对象作了详细调查和访谈,发放/农村青年婚姻消费调查0问卷80份,收回68份。
收回后,对问卷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借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今青年农民婚姻消费的一些特征。
表1 被调查人的文化教育情况
被调查人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之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偏低。
这种现象是造成一些农村青年不正确的婚姻观念的原因之一。
表2.被调查男方彩礼花销情况
如表2所显示,彩礼是男方除了建房之外的最大花销,近七成的男方家庭会花去3-5万元的彩礼,少数人甚至花销5万元以上。
表3.被调查人新房及购置物品的花销情况
如表2所显示,彩礼是男方除了建房之外的最大花销,近七成的男方家庭会花去3-5万元的彩礼,少数人甚至花销5万元以上。
表4.被调查人婚庆花销的情况
调查显示,所有青年在结婚时都新建并装修了住房(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在城镇购房),添置了家电等生活用品,但也有11.8%的夫妻投资生产资料。
在表4中,我们发现办酒席几乎是农村青年结婚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都在十桌左右,多的能达到二十桌上下,每桌平均花销五百元左右。
但也有少数年轻人选择在酒店办婚宴。
另外还有三对夫妻选择集体婚礼,两对夫妻选择旅游结婚。
表5.被调查人结婚总花销的情况
被调查人数中,近一半农村青年结婚费用在8万元以上,还有十分之一者高达10万元以上。
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近些年农村青年结婚消费高涨,已经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虽然大家都希望简办,但
又习惯了相互攀比,导致花销都比较大。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新的进步的思想观念有所萌芽,虽然很微小,却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
二、畸形消费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农村青年结婚呈现出过度消费、畸形发展的态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传统习俗等因素。
(一)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为结婚高消费提供
了物质条件。
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实施力度,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7917元,实际增长10.7%,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在农村,人们需要解决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农民更愿意住大房子、买高档家具电器、办豪华婚礼,不断提升的需求和欲望导致结婚费用不断增加。
(二)文化素质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结婚消费过高的重要原因。
在农村,大部分农民主要是初中文化程度,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储备不足,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在婚事消费问题上,未能形成正
确的、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念,缺乏合理、理性的消费意识。
很多人对婚姻存在错误认识,将结婚视为一种“买卖”,女方父母为了得到补偿,通常会向男方索要大额彩礼。
(三)社会环境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人们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是城市人更加追求时尚、浪漫和排场,结婚费用普遍较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包括城市文明和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青年。
受城市人结婚消费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农村青年结婚的讲究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
内部环境主要是本地的婚事消费状况。
农村结婚消费攀比之风盛行。
主要是很多农民要“面子”和从众心理强,尤其在农村这样的熟人社会更是如此。
看到别人家娶媳妇办得很风光,为了“面子”,哪怕借钱,自己家娶媳妇也要按这个标准,可谓是“人前显贵,背后受罪”。
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结婚过度消费是“为了符合社会的共同价值规范以获得群体的认可和赞同,不被群体所排斥和鄙弃”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四)传统习俗
关于结婚,我国自古礼俗繁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西周起就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经过时代变迁,很多程序现在仍在沿用,只不过称谓有些变化。
在农村,大部分人结婚还是遵循传统习俗和当地风俗,讲究各种程序和礼仪,觉得“讲究越多,婚礼越热闹,婚姻更圆满,人前才有面子”。
如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