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支系,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特点而闻名于世。
其中,林盘文化作为川西地区独有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文将探讨川西林盘文化的要义,深入了解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川西林盘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川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对林盘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山脉纵横交错、河流纵横交织。
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川西地区独特的气候、植被和地质条件,为林盘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自然崇拜与生态意识川西林盘地区的居民对自然崇拜和生态意识非常重视。
他们将自然视为神圣的存在,尊敬山川灵峰、奉祀自然神灵。
他们崇尚“以天地为家、以山水为友”的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们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环保活动。
这种自然崇拜和生态意识的传统应当得到我们的重视和传承。
三、民俗与传统艺术川西林盘地区的民俗与传统艺术极具特色,是川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西的民俗习惯多彩多姿,如丰收祭祀、农耕习俗、祈雨祈福等。
这些民俗活动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同时,川西地区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例如川剧、川绣、川陶等,它们承载了川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民族融合与地域交流川西林盘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藏族、羌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痕迹。
不同民族之间的民俗、语言、信仰的融合,使川西地区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同时,川西地区也是中原文明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这种地域交流为川西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五、旅游资源与传统经济川西林盘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传统经济而闻名遐迩。
众多的自然风景名胜如九寨沟、黄龙、卧龙等景区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川西地区还以其传统的盐业、木材业、呢绒业等传统经济为当地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支撑。
延续古蜀乡愁-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
1 ”林 盘 ” 的 由 来
“川西林盘 ”亦称 “林盘 ” ,蜀语也 ,乃 溪畔农舍 、竹树 盘绕之地 。1 6O0多年前东 晋常璩撰写 的 《华阳国志 》对 四川腹地成都平
原 的定义是
“水旱从人 ,不知 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 也” ..川人 自古蜀便在这 片都江堰滋润 的平坦 、
逸和朴素淡雅 的色彩 (图6) 布局采用因地制宜 、顺应地形地貌 靠 山面水 、错 落有致 的原则 ,I5妙地 、
使建筑掩映在青 山绿水竹丛 间,与环境 自然融 合 、林 盘聚落中 “一”字形 、
“L’’形 民 居 以 竹 林 、树 木 为
(花 溪 源
)位 于都江堰市 蒲 阳镇 西北 ,地处 龙门 山脉 延伸带 的丘陵 。
是
“5.12汶 川 埘
震”后原 址重建 的第一 个示范 点 ..新 建村庄保 持 了原来川 西民居 的风格 ,
依 山傍 水 、 灰 瓦 白 墙 、翠
环绕 .还 因地 制宜地建立 了折耳根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和 山村农家 乐旅游项 目 (图3~5)
扇形冲积 平原和周边起伏
的丘 陵上从容地 引水耕 田、修房 建院 、种竹栽 树 ,这里形成河 水环绕的 自然农耕村庄 ,成 都方言称为 “林盘 ” 这种散 布于水系密布 田
野 的绿 岛般 的古 蜀人居聚落在 中国是独一无二 的 ,其虽 由人作但 又宛 白天成 的特征体现 了古 蜀文 明 “道 法自然” ‘‘天 人 合 一 ,’的 朴 素 、
整 治 、改 造 河 道 , 形 成 特 色 林
盘景 观c在 乡居规 划设计 中 ,对 以木质穿斗结 构 、小青瓦坡屋 顶 、
三合或 L形 布局 为特征的传统 川西民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于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地球上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位于川西的林盘,正是我国长江上游麻辣小镇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一、背景川西林盘位于川西黄龙县境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素有天府之国、天堂之国的美誉。
林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并且地处川藏交界处,是中国最美丽的地区之一。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域,川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然而,由于以往政策的不完善、低效和无效的开发方式,川西的林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需求为解决以上问题,改善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应积极推进川西林盘规划建设。
因此,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得到关注。
1.恢复生态森林是川西林盘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
因此,保护和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是川西林盘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应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科学的林业管理模式和修复措施,促进林地的采伐与恢复平衡,形成一条自然的循环发展的生态链,保护和维护当地森林资源。
2.旅游开发川西林盘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有很大的旅游价值。
因此,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应该充分尊重自然、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当地旅游业推向更高境界。
旅游开发应该依托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山地风光,注重类型多样性,逐渐发展成为一派生态旅游的热点。
3.落实惠民政策川西林盘位于多山区域,交通不便,政策也相对不完善。
政府应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扶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当地人口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惠及民众的目标。
三、建议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需要围绕以上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实现旅游和生态的良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1.发展特色经济川西林盘作为一块富有自然、文化、人文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以青山绿水为突出特色的川西之美,应该发展以旅游和生态林业为主要特色的经济模式。
川西林盘建筑方案
川西林盘建筑方案川西林盘建筑方案川西林盘是一个位于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区域,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并提供给游客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我们提出了以下建筑方案。
首先,川西林盘的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我们提倡使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来构建建筑,以呼应周围的森林和山川景观。
同时,建筑的形状和结构也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避免对其产生过多的破坏。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我们可以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让建筑在现代化的基础上保留一些独特的地域特色。
其次,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应考虑节约能源的原则,比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建筑周围种植一些植被,以增加空气质量和景观效果。
再次,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
根据区域的特点,我们可以规划一些室内外的公共空间,如露天花园、休闲区等,供游客休息和娱乐。
同时,在住宅设计上,我们可以考虑人们在川西林盘居住期间的需求,提供一些设施和服务,如健身房、餐厅、社区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便利和娱乐。
此外,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和装饰也应注重美观和舒适度,以提升居住体验。
最后,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我们建议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以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可以规划一些文化活动和展览场所,供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建筑的媒体墙、室内外展示等方式,展示川西林盘的历史和发展。
综上所述,川西林盘的建筑方案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可持续发展、功能性和舒适性,以及文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我们相信川西林盘将成为一个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域,吸引游客和居民共同享受自然和文化的美好。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川西林盘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地区,地处高山峡谷之中,风景秀丽。
为了更好地保护并合理开发该地区的生态资源,我们制定了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一、规划目标1.保护生态环境: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提升旅游体验:通过改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3.促进经济发展: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二、规划内容1.生态保护区划:将整个川西林盘划分为核心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和可持续利用区。
核心生态保护区不对外开放,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环境;生态恢复区通过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区合理开发,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
2.旅游设施建设:在合适的地点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同时,在各景点设置观景台、游览线路,方便游客观赏风景。
3.旅游项目丰富:开展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如徒步、露营、溯溪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感。
4.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川西林盘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传承:川西林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规划中将充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资源,举办相关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内涵。
三、实施方案1.成立专门的规划指导小组,由相关专家组成,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和时间表。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3.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4.合理安排投资,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5.建立相关监督机构,对川西林盘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监督,确保按照规划方案进行。
四、预期效果1.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专门的保护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2.提升旅游体验:游客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川西林盘旅游。
3.经济发展: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4.文化传承:本地的民俗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提升当地的文化底蕴。
川西林盘项目实施方案
川西林盘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川西林盘项目地处中国四川省西部,是一个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综合开发项目。
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目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为了实现林盘项目的规划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项目目标1. 生态保护:保持川西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旅游开发:打造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品牌,吸引游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 社区融入:促进当地居民参与项目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融入感。
三、项目内容与计划1. 资源评估与规划通过对川西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确定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保护区域。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项目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网络等,以提供良好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生态旅游开发开展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工作,包括开设旅游线路、建设旅游设施、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等。
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旅游与保护相结合,确保游客的游览体验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发展。
4. 社区发展为当地社区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计来源和生活水平。
与当地居民密切合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让他们成为项目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5. 宣传与推广制定全面的宣传推广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川西林盘项目的特色和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同时,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1. 建立项目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资金筹措与投入制定项目资金筹措计划,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投资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
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资金使用,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研究
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研究作者:招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年第09期摘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对成都二圈层(第二绕城)周边,即郫都区走马河和三道堰以及附近村落的持续调研,剖析其空间格局的生态功能与特点,分析林盘斑块结构与异质性的关联,提出维持川西林盘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低影响开发;景观保护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项目“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以天府新区凤栖湿地农业公园为例”(JGYQ2023032)研究成果。
川西林盘是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基础,由田、林、路、渠、宅构成的聚居村落形态。
其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的适应结晶,是农耕生态系统中保持各环境因子良性循环生发、生态多样性、生息共生的关键因素。
然而,随着城市高度集约式的发展,郊区、乡村人地关系急剧转变,土地日益集约化使用,传统农业开始向非农产业转化,农村居住用地向新型社区集中。
同时,大规模的、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迅速冲击传统的农业生态体系,使得川西林盘面临着逐渐荒弃、拆除到最终消失的威胁,人居环境也将进一步丧失其生态机能,进入衰退循环。
据统计,2003年,成都城内有林盘共计11 000多个。
至2013年,剩8 000多个,其中,居住家庭在10户以上的林盘不足900个。
目前,成都市区正在向南二圈层快速扩展。
在城市规划中,林盘都被纳入土地整理的范围,那么如何处理城市扩张与耕地保留之间的矛盾,促使农耕生态环境各系统持续发挥效用,探索非此消彼长的城乡生态环境并行发展策略,建立能提升生态用地价值的景观实现机制,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林盘简介及功能(一)林盘简介林盘聚落单元与村落、场镇、区域县市、中心城市按规划层级分布,其产生与发展有四个前提条件:第一,盆地自然地貌与农田灌溉水系的生境条件;第二,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第三,小面积单元模数的耕地配置;第四,一个时期持续的演化过程。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一、引言川西林盘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盆地与高山的过渡地带,具备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制定本规划建设方案,以实现川西林盘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二、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川西林盘位于四川省西部,东经102°30′,北纬30°30′,地处青藏高原东北沿线。
周边山川错落有致,河流纵横交错,气候宜人,是优质的生态环境区。
2.气候条件川西林盘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但无极寒。
年均降水量适宜,阳光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三、规划目标1.生态保护本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川西林盘的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保持植被完整性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可持续发展规划将注重川西林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内容1.生态保护与恢复为保护川西林盘的生态系统,将建立一系列保护区和自然公园,限制开发区域,防止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同时,加强水源涵养、土地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重点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域。
2.旅游开发与建设通过合理规划,打造川西林盘的生态旅游区,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
推广生态旅游,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在川西林盘建设适度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基本需求。
同时,注重建设环保型、节能型的基础设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4.农业发展鼓励川西林盘的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推广科技支撑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品质。
5.文化保护与传承加强川西林盘的文化保护工作,保护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
开展文化节庆活动,传承川西林盘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五、实施保障1.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法规和规章,明确川西林盘的开发和保护政策,划定不同区域的开发和保护边界,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一、引言川西林盘位于四川省西部,是一片地势高峻、山峦起伏的地区,其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其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机遇。
本文旨在针对川西林盘的规划建设,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二、背景分析1.地理环境川西林盘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势复杂,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自然爱好者。
2.生态保护需求川西林盘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区域,需要保护好其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带来的环境破坏。
3.经济发展需求川西林盘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区域,也需要适度的开发与利用,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规划建设方案1.生态保护区划划分根据川西林盘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划分不同级别的生态保护区,以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重点保护区域应设立严格的管控措施,限制游客的数量和活动范围。
2.生态旅游区建设在生态保护区划划定的范围内,合理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强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设符合环境友好型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同时保护当地自然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川西林盘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道路、桥梁的质量和数量,以便更好地连接不同区域和服务旅游业。
同时,要提供适当的电力、水资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支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4.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川西林盘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有潜力发展现代农业。
应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田灌溉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生态补偿与环境保护在进行川西林盘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对开发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补偿和修复,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片重要区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其中,林盘文化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川西林盘文化的要义,并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首先,川西林盘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林盘,指的是大片丛林中的山地平坦地带,也是川西地区最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川西人民长期以来依靠林盘进行种植和养殖,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模式。
在这一生产模式中,人们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
这种“谐天地之道”的观念贯穿了川西人民的整个生活,成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征。
其次,川西林盘文化强调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在川西地区的相对封闭的山区社区中,家庭和社区是人们生活的核心。
而林盘作为主要的农耕区,成为了人们相互交流、合作和分享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川西人民通过亲密的人际关系和互助精神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他们一起种植、收割,互帮互助,形成一个大家庭般的生活圈。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共同面对困难、享受成功,共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此外,川西林盘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川西地区的人民具有深厚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他们注重礼貌、正直、忍让和谅解,传承着古老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伦理道德观念。
与此同时,川西地区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的民族群体在这里共同生活,他们的宗教信仰也融合在川西林盘文化中。
无论是藏传佛教、道教,还是土家族、羌族的神灵崇拜,都为川西林盘文化增添了多元的宗教色彩。
最后,川西林盘文化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川西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和尊重,他们通过口口相传、祭祀活动、戏曲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方式将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不仅使川西地区的文化得以延续,也让新一代人从中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川西林盘呓语
田园成都诗意栖居——“走进基层情系民生力征文选(二)川西林盘呓语◇周明生我曾经像鸟儿一样在高空翱翔,贪婪地鸟瞰生我养我的家乡大地。
那是l l f g-前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我乘坐民航飞行学院一分院的贝尔直升教练机上天航拍。
晴空万里,不见一丝水气的朦胧,地面上的一切景物清晰极了,天蓝,水蓝,蓝得让人血脉贲张。
那时,脚下的川西平原灿烂无比,一片片的金,一片片的翡翠,相互镶嵌,偶尔还插入一片片的红、粉、紫,就像一幅无边无际的蜀锦在不断地展开,一直铺往遥远的天边。
斑斓的大地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一颗颗绿宝石,星罗棋布,那就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川西林盘。
诗意的田园在川西的岷江流域和沱江流域,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林盘。
林盘是蜀地固有的一种生态聚落址,以川西坝子的林盘最为典型。
林盘这个词是四川方言,在《辞海》里是查不到的,会其意,应该是指乡土竹树在每家的房前屋后盘绕吧。
竹木荫蔽的林盘是居家生活的必需,是农家的屏障和风水。
它是蜀文化的载体,是清初所谓“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的归宿,是它构成了川西民俗文化的绝美景致。
每个林盘都少不了一大片慈竹林。
慈竹又名义竹、慈孝竹,一旦栽下一株竹,后来都会长成蓬蓬勃勃的一丛,一丛一丛的竹笼组成了一片片的慈竹林。
慈竹根根竹竿,修长数丈,纤细的竹梢弯曲下垂,形如风尾,因风飘扬。
川西民间谚语有“养儿不如息竹”之说,“息”字在此处当滋生、繁殖讲,可见川西农家对慈竹的依赖了。
慈竹全身是宝,由一岁或两岁生的竹秆剖成的篾条,韧性极佳,是川西好几十种竹编的好材料。
除了它的根茎(竹根)、苗(竹笋)、受病害的嫩苗(气笋)、箨(笋壳)、秆皮<竹瓤)、花(竹花)等,可供药用外,它的竹笋可食,且清香爽口。
那形如盾牌的笋壳,可作锅盖,且轻便耐用。
旧时女人做鞋底时,都爱在布料中问夹上一层笋壳,既可省布,又滤汗气。
蜀文化的母体林盘离自己的土地都比较近,为的是便于农家耕种。
小的林盘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大的林盘却有好几百户。
川西林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川西林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川西林盘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地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
近年来,川西林盘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川西林盘的发展现状,并尝试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川西林盘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如雅砻江大峡谷、稻城亚丁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壮丽的景观不仅提供了观光活动的机会,也为生态旅游开辟了新的领域。
另一方面,川西林盘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便利度也有所提高。
各地的酒店、民宿等旅游设施逐渐增多,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然而,川西林盘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由于自然资源的丰富,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过度开发的问题逐渐显现。
有些景区已经出现了过度拥挤、环境破坏等问题。
此外,川西林盘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些旅游项目带来了经济收益,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川西林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加强规划和管理。
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开发范围和限制条件,确保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共同保护川西林盘的生态环境。
此外,推动旅游业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增加就地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全区域的共同发展。
未来,川西林盘的发展趋势预计将继续朝着生态旅游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川西林盘作为一个拥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具备了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保护好生态环境,开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将为川西林盘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旅游也将成为川西林盘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电子导游、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游客可以以更便捷、丰富的方式了解川西林盘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浅析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浅析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摘要: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上一种典型的传统聚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集生产、娱乐、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建筑形式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川西林盘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干预,林盘景观生态的保护和发展变得越来越难推进。
本文探讨了如何缓解对川西林盘环境日益严重的衰减,这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林盘聚落的资源,而且可以促进林盘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战略,为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川西林盘;聚落;保护;发展川西林盘主要是指川西平原及周围丘陵地区独特的空间居住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蜀国文明时期,在漫长的移民时期形成了固定的形式。
其主要构成为竹林,竹林周围是宅、田、水等组成元素,林盘和林盘之间是一个分散的布局,是独居特色的自然村落。
当前,社会对于传统聚落保护的经验普遍缺乏,缺乏生态科学保护概念,并且阻碍了发展思路。
新农村社区的城市化趋势正在加速,随着川西地区林盘资源建设性破坏的扩大,林盘资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林盘的空间形态不同于现代工业发展空间的条件和需求,当地居民住宅的保护和发展力量不够。
在传统民间文化的影响下,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农村聚落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令人担忧。
1川西林盘的现状与特征成都市川西林盘通常沿水系呈发散状分布,根据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数据了解到,现有大小林盘共 14.11万个,林盘总面积6.78万公顷,林盘内居住人口444.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1.09%,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6.67%;林盘人均占地面积155㎡。
成都市林盘聚落保护规划区林盘密度为15个/k㎡。
2川西林盘聚落保护的整体现状近年来,川西林盘聚落的保护从整体上看,川西林盘这个独具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乡村聚落,面对快速城市化和城乡协调深入发展的影响,川西林盘的空间分布和聚落方式受到很大影响,其保护和延续的难度很大。
川西林盘
简介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这种历史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符合行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大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
成都地处古蜀文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
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
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川西林盘的生态学价值1.城市森林的外延“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这己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木构筑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广袤的乡村农田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大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人、植物、动物和谐共生的载体。
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生物多样性川西林盘因其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川西林盘地处四川西部,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必要制定一份完善的规划建设方案。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川西林盘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注重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如生态旅游、环保科技等。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化和农民生活持续改善,保障农民的收益。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给予补偿,如生态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转向生态农业。
2. 加强水土保持川西林盘地区地势起伏,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因此,在规划建设中,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修建梯田、植被覆盖、建设山塘等手段,有效防止土壤流失,保持整个地区的土壤肥沃和生态平衡。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川西林盘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著名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修缮老旧建筑,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严格限制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占用。
建立文物保护专门机构,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和力度。
2. 开展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加强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开设文物鉴赏课程,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和培训。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发展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川西林盘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需要加大投资,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 发展交通网络川西林盘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规划新建公路和铁路,加强对山区交通的投入。
同时,发展绿色交通,如电动车、自行车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应该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主旨,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将川西林盘打造成生态优美、经济繁荣、文化传承的地区,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修复川西的林盘
修复川西的林盘2019年,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成都新启动3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重点打造100个高品质精品林盘。
今天推荐的是段鹏、刘天厚的《蜀文化之生态家园:林盘》。
那么,何为林盘?作者认为,川西的林盘具有这些特点:第一、地理条件,主要为平原地区,气候温湿,降雨量与水源丰沛,地质条件适合稻作。
第二,生产方式,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稻作为主的灌溉农业。
第三,家庭结构,以由分家习俗形成的核心家庭为主。
第四,聚落格局,为“随田散居”的团状分散式。
第五,居住空间形式,为院落式。
第六,生态景观层次,为田、林、宅院。
第七,蜀水文化,凡人类聚居之处均离不开水,农耕文化必然与水密切相连。
这林盘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作者提出,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史时期。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林盘在近年来也遭遇到了重挫,以至于看到城市面积的扩大,而林盘在川西平原上越来越少。
即便是走在乡村,传统的林盘院落也在不断减少。
也正是在这种趋势的情况下,保护林盘成为了必然。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公布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成功跻身榜单,为成都首例。
据了解,现在的郫都区尚有人居林盘8700余个,面积约4434公顷,林盘点密度达25个/平方公里,林盘内居住人口26.9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79.16%。
不只是在郫都区,在成都的区县,林盘修复工程也在有序地进行。
比如都江堰打造的石羊镇朱家湾,由林盘变身景区,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可能。
新津县花源镇的东华村也在打造新型林盘,安西镇月花社区、方兴镇方兴社区也都在积极地进行林盘改造新尝试。
青白江区清泉镇五桂村从传统的村落变身成新乡村发展的典范。
村书记廖兴友早些年从事媒体工作,近年来回到五桂村,不断挖掘乡村文化,重振乡村精神。
在他的带领下,五桂村的发展成为青白江区的乡村发展典型。
无疑,今天,林盘变成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关键还是如何持续发展,给林盘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在《蜀文化之生态家园:林盘》书里提出林盘聚落发展的五个方面:1、中心城市——成都的发展,周边城市的发展,多中心的建设;2、郊区别墅与社区;3、农家乐与自然风景园;4、中心村与场镇;5、林盘中的宅院。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
川西林盘文化要义川西林盘地处中国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林盘以其峻峭的山峰、清澈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而闻名,被誉为“川西明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创造了独特而宝贵的林盘文化。
首先,林盘文化以自然之美为核心特征。
这里的山峰巍峨挺拔,森林葱茏郁郁,水流潺潺,构成了独特而壮观的自然景观。
人们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他们的艺术和宗教活动中。
林盘文化中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紧密地与自然相连。
绘画作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描绘了林盘壮丽的山水风光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展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此外,林盘人还传承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认为大自然是神灵的居所,崇拜自然神祗。
他们通过舞蹈、歌曲和祭祀等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
其次,林盘文化以和谐共处为核心价值观。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林盘人形成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他们珍惜土地资源,崇尚节约粮食、水和能源。
林盘人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林盘的山水间,咏歌和舞蹈是人们最常见的活动形式。
林盘咏歌常以弹唱为主,歌颂自然、歌颂劳动,歌颂家庭和睦,歌颂社区和睦。
舞蹈则是人们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敬仰和情感的一种庄重形式,舞蹈动作和旋律与自然风景相呼应,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此外,林盘文化注重传承和深化。
文化传承是林盘人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
林盘人通过口头传统和节日庆典等形式,将智慧和经验代代相传。
例如,林盘人通过祭祀仪式等活动来敬拜祖先和神灵,并重视家庭传统和家训的传递。
林盘还有独特的节日和庆典,如新年、清明节和七夕节等,这些活动既是林盘人欢庆的时刻,也是人们了解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此外,林盘文化也不断吸纳新的元素,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文化更具活力和包容性。
综上所述,川西林盘文化以自然之美、和谐共处和传承深化为核心要义。
林盘文化的独特性和宝贵性在于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与人的和谐共处。
川西林盘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探索
川西林盘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探索林盘风貌是川西的特有的一种乡村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温江区川西林盘的研究,分析其内在肌理及人文特点,在保护好川西林盘特有的生态人文风貌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统筹推进,有序引导资本下乡,提出一系列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资本下乡路径探索。
标签:林盘;保护;开发利用1、川西林盘现状林盘是四川盆地特有的一种人文自然资源,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富含大量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以及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背景下的现有林盘地(主要是宅基地)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浪费严重当前,农村宅基地闲置是我国土地资源浪费最严重的领域之一。
占国土面积的0.4%城镇建成区(约3.84万平方公里),居住了全国近61%的人口(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而占国土面积的1.75%(约16.8万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仅居住人口了全国39%的人口,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城镇的6.84倍。
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全区农村人均宅基地建设面积约161平方米,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90平方米,农村为城市的1.78倍。
如果考虑约2/3的农村户口在城区居住的情况,实际可达到5.36倍。
据我国城市化进程资料分析显示,今后20年全国每年将有1200万人口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趋势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
1.2利用率低城市的土地能给市民带来巨量的财富,而农村的土地每年给农民带来的财产性收入不足3%。
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宅基地闲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关联性,地区越贫困,农村人口外流的越多,宅基地闲置的比例越高。
就区域内部而言,农村越是偏远、条件差、发展不充分,外出务工人员就越多,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增加,农村宅基地闲置比例曾高,闲置面积曾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天,再厉害的太阳光也不可能穿透林盘的,最多就有一些当地人所说的“花花太阳”。真是太好啦。好事者可以在绿林深处,泡一杯成都“盖碗茶”,抑或备一杯薄酒,一个人或者三五成群,完全可以尝试一下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遗风情结。清谈,说玄,听蝉,思竹,肆意酣畅,清虚泰静,天马行空,或者游心于寂寞。那都是你自己的选项。如果在暴热很久后的某天落一场雨,那就撑一把油纸伞坐在房前屋后,看那雨打芭蕉、水浸根底,看那层层叠叠的竹叶、树叶把凶猛的雨水消解成淅淅沥沥,就够享受了。而且在雨后,还有很多很多突然现身的蘑菇、野菜,随手采来,随意煮食,可“三月不知肉味”。
立秋后,林盘愈加勃然郁茂,一点没有秋天常有的那种萧条的感觉。很多小朋友喜欢在这个季节在林盘里玩“姑姑筵”。这时,地上会平添许多那些历经绵绵秋雨破土而出的竹笋。这时,并不讨人嫌的笋子虫也够多。有闲人逮了,绑在竹签上,携上街来卖,美其名曰——“自动化”。据说,笋子虫还可以炒食,尤其是用笋壳烧而食之,异香扑鼻,乃是佐酒的佳品。竹笋也可食用,脆嫩甘鲜、爽口清新、味道鲜美、食之不腻,虽有些苦涩,却是难得。还有清热、解毒、消痰、爽胃的功效。深谙生活的艺术之道的林语堂先生就是一个食笋爱好者。笋壳的作用也多了,旧时可以做鞋垫、锅盖、斗笠,还可以作画、剪贴成工艺品,于是有四川竹艺的“瓷胎竹编”、“竹簧雕刻”名声在外。而且据悉,在造纸工业中,慈竹还是一级原料呢。
堆”的土地上还有另外一种“遗产”,那就是——川西林盘。它们历经千年岁月的风风雨雨、阳光普照,象绿色的翡翠一样,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天府之国——四川西部的平原上。
以慈竹为主角的川西林盘,间或还有银杏、槐树、香樟、麻柳、桉树、泡桐、气柑树等等树种的陪衬,郁郁葱葱,望而不透。那些独具特色的川西民居,一户、两户、几户,悄无声息,掩映其中,有的可见其片片青瓦,有的可见其院墙一角,有的可见其厢房一间,还有龙门、篱栅,羞羞涩涩,隐隐约约,出没其中。白天,人声咿呀,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晚上,天人合一,寂静空灵,旷野横陈。但见林盘中或者林盘边、林盘前或者林盘后,总有溪流潺潺,百草丰美。很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样子。却分明又不同于江南水乡的那种味道。
再看那绿意幽幽、茂林修竹的林盘外,阡陌纵横,美田弥望,牧童短笛,乡野淳朴。可以说,一年四季看林盘,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什么时候去,都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就算是离开了林盘,一颗敏感的心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千年后,还有没有这样的地方,还有没有这样的别有风情呢?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林盘便生动起来。往往是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簇盛开的鲜花在溪流边、在林盘的某个角落里笑脸相迎,比如栀子花、比如杜鹃花、比如牵牛花、比如胭脂花、比如清明花,等等等等。那些叫文鸟、蜂鸟、玄凤、虎皮鹦鹉、红嘴相思鸟的鸟儿……很多很多品种的鸟儿在林盘里外翻飞起舞,欢唱高歌。那些迫不及待的嫩绿的慈竹枝叶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人们他们的心情。而陈旧的叶子却在这时告别了自己的母亲,洒向大地,化作春泥。只要来一阵习习春风,它们就会给人唐诗、宋词或者元曲,沙沙沙沙的浅吟低唱,絮絮叨叨的甜言蜜语,婉约而抒情。还有那些来自岷山融雪的一溪春水,这个时候也哗啦哗啦地哼起了乡村歌曲,在春阳的照耀下过起了闪亮的日子。
到了冬天,如果有一场大雪,那是当然的好事。那些葱茏的慈竹身上,全都是积雪。远看林盘就好像一座怪异的雪山包了。谁都忍不住要走进林盘的。看着慈竹的另外一副脸面腰身,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摇摇,用脚抖抖,看雪块从竹叶上滑落,纷飞,钻进别人的衣领、袖口、头上、脸上。那些大人小孩、男女老少的笑声,便在林盘里四处飘扬。待到雪化冰释时,当然春天已经不远了,绿叶,流水,俊鸟……一切的一切都会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