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3.1】2015年0425川西林盘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蜀山小筑

合集下载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4•【字号】成办函[2008]233号•【施行日期】2008.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办函〔2008〕233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九月四日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的实施意见(市建委)按照中央关于“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居”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保护好川西农居风貌的要求,根据《成都市川西林盘规划》,现就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推进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主导,保护和科学利用我市林盘资源,展现独具特色的川西农居风貌,改善我市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实施目标(一)列入《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规划》的2100个聚居林盘保护点和2885个非居住生态林盘保护点等林盘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全市林盘生态屏障体系保持完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林盘形态构成的川西农居整体景观风貌得到保护和传承,川西农居林盘景观特色和生态人文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多样化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农民集中居住步伐加快,聚居林盘保护点内基础和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三、林盘分类保护方式(一)聚居林盘保护点保护。

全市共规划2100个聚居林盘保护点,预计将吸纳29万农村居民居住。

延续古蜀乡愁-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

延续古蜀乡愁-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
蔫保 护与 更新 、沃日 士司官寨 维修 与重建 等
1 ”林 盘 ” 的 由 来
“川西林盘 ”亦称 “林盘 ” ,蜀语也 ,乃 溪畔农舍 、竹树 盘绕之地 。1 6O0多年前东 晋常璩撰写 的 《华阳国志 》对 四川腹地成都平
原 的定义是
“水旱从人 ,不知 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 也” ..川人 自古蜀便在这 片都江堰滋润 的平坦 、
逸和朴素淡雅 的色彩 (图6) 布局采用因地制宜 、顺应地形地貌 靠 山面水 、错 落有致 的原则 ,I5妙地 、
使建筑掩映在青 山绿水竹丛 间,与环境 自然融 合 、林 盘聚落中 “一”字形 、
“L’’形 民 居 以 竹 林 、树 木 为
(花 溪 源
)位 于都江堰市 蒲 阳镇 西北 ,地处 龙门 山脉 延伸带 的丘陵 。

“5.12汶 川 埘
震”后原 址重建 的第一 个示范 点 ..新 建村庄保 持 了原来川 西民居 的风格 ,
依 山傍 水 、 灰 瓦 白 墙 、翠
环绕 .还 因地 制宜地建立 了折耳根绿色蔬菜产业化基地和 山村农家 乐旅游项 目 (图3~5)
扇形冲积 平原和周边起伏
的丘 陵上从容地 引水耕 田、修房 建院 、种竹栽 树 ,这里形成河 水环绕的 自然农耕村庄 ,成 都方言称为 “林盘 ” 这种散 布于水系密布 田
野 的绿 岛般 的古 蜀人居聚落在 中国是独一无二 的 ,其虽 由人作但 又宛 白天成 的特征体现 了古 蜀文 明 “道 法自然” ‘‘天 人 合 一 ,’的 朴 素 、
整 治 、改 造 河 道 , 形 成 特 色 林
盘景 观c在 乡居规 划设计 中 ,对 以木质穿斗结 构 、小青瓦坡屋 顶 、
三合或 L形 布局 为特征的传统 川西民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

论川西乡村建设中的林盘保护与整治规划作者:敬丹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7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川西农村独有的村落形式——川西林盘,其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为研究范围,对川西林盘内涵等进行阐述,分析了川西林盘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通过对温江区永宁镇张家院子林盘整治规划设计案例中,提出了林盘整治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从建筑景观、配套设施、整体布局规划等几个规划重点进行总结,为成都地区川西林盘的保护与整治提供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研究背景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散居型村落空间正不断受到侵蚀,作为蜀文化空间载体的川西农居聚落——川西林盘也面临着日渐衰败消失的局面,同时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聚居点重建规划中,我们必须对川西林盘文化、生态、景观加以审视、思索,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地域特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川西林盘景观特色资源,注重突显川西农居风貌特色。

二、川西林盘现状(一)川西林盘概念及价值川西林盘是一个传统的和地域性的概念,笔者认为,川西林盘是指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川西一带农民为了方便耕种,以大约10户为群体在农田中央建造房屋,形成了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形如田间绿岛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院、林、田以及构成川西林盘的其他各要素在精神上由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空间上共同构成点(院落林地)——线(河流道路)——面(农田耕地)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形态。

川西林盘的生活式样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它依托反复利用土地又不伤害生态。

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充分吸收川西平原历史文脉、文化渊源、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后,创造出的建筑形态。

它随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川西林盘包含着蜀人对天、地、人的认识。

川西林盘——精选推荐

川西林盘——精选推荐

川西林盘简介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乔⽊、⽵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这种历史形成的集⽣产、⽣活和景观于⼀体的符合⾏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今已有⼏千年历史。

它⼴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

成都地处古蜀⽂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化底蕴。

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乔⽊、⽵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宅、⽥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性的川西⽥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产、⽣活和景观于⼀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种⽂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

它不仅是川西农耕⽂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明的结晶。

这⼀⽣产⽣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式和居住⽣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态环境的重要⾓⾊。

川西林盘的⽣态学价值1.城市森林的外延“让森林⾛进城市、让城市融⼊森林”,这⼰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

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构筑景观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袤的乡村农⽥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植物、动物和谐共⽣的载体。

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体化的森林⽣态⽹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物多样性川西林盘因其⽣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

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名单

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名单

附件1
第二批(2011—2013年)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名单
(共38个)
龙泉驿区(1个)
山泉镇枫树林林盘
青白江区(4个)
城厢镇小碾子林盘
清泉镇谷家大院林盘
福洪镇黄家院子林盘
姚渡镇胡家河坝林盘
新都区(2个)
新繁镇王家大院林盘
军屯镇白家碾院子林盘
都江堰市(6个)
安龙镇吴家院子林盘
柳街镇黄家院子林盘
柳街镇黎家院子林盘
柳街镇叶家院子林盘
崇义镇曾家院子林盘
崇义镇刘家院子林盘
彭州市(1个)
葛仙山镇熙玉林盘
邛崃市(2个)
大同乡川洞山林盘
临邛镇中国酒村林盘群(一期)
崇州市(2个)
羊马镇伏虎村黄家碾林盘
桤泉镇余花龙门林盘群(二期)
金堂县(3个)
三溪镇荷塘明月林盘
云合镇伍家大院林盘
竹篙镇唐家湾林盘
双流县(2个)
黄龙溪镇唐家烧坊和杨家院子林盘
永安镇白果村徐家中坝(双堰塘)林盘郫县(5个)
安德镇安龙村林盘群
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林盘群
花园镇筒春村林盘群
唐昌镇青春村王家院子林盘
唐昌镇先锋村周家院子林盘
大邑县(4个)
三岔镇梅花社区陈烧坊林盘
韩场镇韩延村鲜林盘
韩场镇韩延村刘墩子林盘
韩场镇正福社区郑林盘
蒲江县(3个)
寿安镇庙乐村凉水井林盘
大兴镇米锅新村林盘
西来镇铁牛村临溪渔乡林盘
新津县(3个)
五津镇临江村张大公馆林盘
永商镇七星村余林盘(二期)
花源镇共和村黄林盘群。

川西林盘建筑方案

川西林盘建筑方案

川西林盘建筑方案川西林盘建筑方案川西林盘是一个位于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区域,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并提供给游客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我们提出了以下建筑方案。

首先,川西林盘的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我们提倡使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来构建建筑,以呼应周围的森林和山川景观。

同时,建筑的形状和结构也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避免对其产生过多的破坏。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我们可以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让建筑在现代化的基础上保留一些独特的地域特色。

其次,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应考虑节约能源的原则,比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建筑周围种植一些植被,以增加空气质量和景观效果。

再次,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

根据区域的特点,我们可以规划一些室内外的公共空间,如露天花园、休闲区等,供游客休息和娱乐。

同时,在住宅设计上,我们可以考虑人们在川西林盘居住期间的需求,提供一些设施和服务,如健身房、餐厅、社区活动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便利和娱乐。

此外,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和装饰也应注重美观和舒适度,以提升居住体验。

最后,川西林盘的建筑应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我们建议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以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可以规划一些文化活动和展览场所,供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建筑的媒体墙、室内外展示等方式,展示川西林盘的历史和发展。

综上所述,川西林盘的建筑方案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可持续发展、功能性和舒适性,以及文化保护和传承。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我们相信川西林盘将成为一个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域,吸引游客和居民共同享受自然和文化的美好。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川西林盘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地区,地处高山峡谷之中,风景秀丽。

为了更好地保护并合理开发该地区的生态资源,我们制定了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一、规划目标1.保护生态环境: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提升旅游体验:通过改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3.促进经济发展: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二、规划内容1.生态保护区划:将整个川西林盘划分为核心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和可持续利用区。

核心生态保护区不对外开放,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环境;生态恢复区通过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区合理开发,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

2.旅游设施建设:在合适的地点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同时,在各景点设置观景台、游览线路,方便游客观赏风景。

3.旅游项目丰富:开展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如徒步、露营、溯溪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感。

4.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川西林盘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传承:川西林盘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规划中将充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资源,举办相关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内涵。

三、实施方案1.成立专门的规划指导小组,由相关专家组成,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和时间表。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3.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4.合理安排投资,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5.建立相关监督机构,对川西林盘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监督,确保按照规划方案进行。

四、预期效果1.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专门的保护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2.提升旅游体验:游客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川西林盘旅游。

3.经济发展: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4.文化传承:本地的民俗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提升当地的文化底蕴。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破解

公园城市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的具象,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一方面要实现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需高质量地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全域的乡村振兴。

乡村地区是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地区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保持成都平原特有田园风光的基本空间载体,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活价值,更是乡村地区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川西林盘的高质量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的四大模式基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成都市出台了面向全市的《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规划(2018—2035)》,引导各区发挥其功能与资源禀赋,差异化协调发展,打造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山水相融、田林交错、城园一体”的林盘格局。

目前按功能定位将川西林盘分为四种:一是聚居和农业生产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位于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区或离城镇有一定距离的林盘。

以农业耕种、经济林木种植、绿色循环养殖业等农业生产为主,传统川西民居建筑保护良好,有明显的巴蜀川西风格。

数量位居第一。

二是聚居和乡村旅游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主要位于都市近郊,原有资源条件较好。

既能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能为城市人群提供农产生活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需求。

数量位居第二。

三是特色产业型林盘。

该类型林盘一般资源丰富,具有产业功能,是重要的空间服务载体和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置换、改调查研究RESEARCH协办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委宣传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司法局[摘要] 川西林盘的保护与修复是成都“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重要抓手。

针对存在的原始生态绿地空间被打破、“人地比”关系冲突、建筑协调性不佳、产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川西林盘发展,应树立林盘全域全境“守护”理念,强化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本底生态格局;坚持“新修复,显创新”的理念,对林盘建筑进行有序有机更新;强化“营产业,拓经济”的发展理念,推进林盘共建、共享、共治。

川西林盘项目实施方案

川西林盘项目实施方案

川西林盘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川西林盘项目地处中国四川省西部,是一个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综合开发项目。

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目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为了实现林盘项目的规划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项目目标1. 生态保护:保持川西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旅游开发:打造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品牌,吸引游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 社区融入:促进当地居民参与项目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融入感。

三、项目内容与计划1. 资源评估与规划通过对川西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确定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保护区域。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项目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网络等,以提供良好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生态旅游开发开展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工作,包括开设旅游线路、建设旅游设施、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等。

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旅游与保护相结合,确保游客的游览体验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发展。

4. 社区发展为当地社区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计来源和生活水平。

与当地居民密切合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让他们成为项目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5. 宣传与推广制定全面的宣传推广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川西林盘项目的特色和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同时,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1. 建立项目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资金筹措与投入制定项目资金筹措计划,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投资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

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资金使用,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川西林盘艺术文化聚落-项目策划书

川西林盘艺术文化聚落-项目策划书

川西林盘艺术文化聚落-项目策划书峨眉山-峨眉河-乐山项目—红色动漫产业基地- 项目策划书 -日期:2011年9月1前言在当前经过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大环境之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丰富,中共中央国务院适时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文化体制深化改革的文件,号召各地政府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持续广泛的提升文化产业在各地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虽有所发展,但其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潜在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整体实力偏弱,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亦处于劣势,文化贸易逆差严重。

这与我国目前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国际地位是非常不相符。

2009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振兴更是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各地文化产业的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对文化产业的振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为促进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扩大文化产业的市场和消费,以大项目带动地区经济,提升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振兴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优化西部地区的整体产业结构,我们有针对性的策划了《川西林盘国际艺术文化聚落》项目,其核心宗旨是以“中国农耕习俗文化保护与国际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结合为核心,以此项目为载体,发展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

建设此项目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与区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交流窗口川西林盘国际艺术文化聚落致力于保护中国农业民俗文化和推广民俗区域文化,向世界展示民俗区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推动中国当代民俗文化艺术品的商业交流,促进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产品国内外推广,引进国际国内有生命力的各种文化艺术,相互交流,相互交融,促进人类民俗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其成为代表整个地区的形象,与世界进行交流的窗口。

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研究

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研究

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研究作者:招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年第09期摘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对成都二圈层(第二绕城)周边,即郫都区走马河和三道堰以及附近村落的持续调研,剖析其空间格局的生态功能与特点,分析林盘斑块结构与异质性的关联,提出维持川西林盘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低影响开发;景观保护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项目“川西林盘生态景观保护与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以天府新区凤栖湿地农业公园为例”(JGYQ2023032)研究成果。

川西林盘是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基础,由田、林、路、渠、宅构成的聚居村落形态。

其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的适应结晶,是农耕生态系统中保持各环境因子良性循环生发、生态多样性、生息共生的关键因素。

然而,随着城市高度集约式的发展,郊区、乡村人地关系急剧转变,土地日益集约化使用,传统农业开始向非农产业转化,农村居住用地向新型社区集中。

同时,大规模的、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迅速冲击传统的农业生态体系,使得川西林盘面临着逐渐荒弃、拆除到最终消失的威胁,人居环境也将进一步丧失其生态机能,进入衰退循环。

据统计,2003年,成都城内有林盘共计11 000多个。

至2013年,剩8 000多个,其中,居住家庭在10户以上的林盘不足900个。

目前,成都市区正在向南二圈层快速扩展。

在城市规划中,林盘都被纳入土地整理的范围,那么如何处理城市扩张与耕地保留之间的矛盾,促使农耕生态环境各系统持续发挥效用,探索非此消彼长的城乡生态环境并行发展策略,建立能提升生态用地价值的景观实现机制,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林盘简介及功能(一)林盘简介林盘聚落单元与村落、场镇、区域县市、中心城市按规划层级分布,其产生与发展有四个前提条件:第一,盆地自然地貌与农田灌溉水系的生境条件;第二,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第三,小面积单元模数的耕地配置;第四,一个时期持续的演化过程。

川西林盘:不断创新的田园意趣

川西林盘:不断创新的田园意趣

川西林盘:不断创新的田园意趣作者:张微微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第14期青花瓷、盖碗茶,斑驳的竹桌凳,一舍茅屋,一顷竹林。

端坐林中,听雏鸟在欢唱;散步田园,闻菜花之芬芳;嬉戏水边,观鱼游之徜徉。

这是川西林盘里惬意的闲暇时光。

这番根植在记忆深处的景象,成为生活在现代“水泥盒子”里的人们一抹无名的乡愁,一种向往的美好生活时光……“噔噔噔……”一群小孩踩着高高的木梯嬉笑打闹着爬上了大树杈上的木屋。

几位家长围坐在树下,一边喝茶一边仰头呵斥着孩子的顽皮,脸上却挂着放松的微笑。

这是一片不大不小的林盘,在几棵粗壮的大树上建有三座树屋,林间空地上散落地摆放着几套竹桌椅,上百年的高大乔木吐露着芬芳的氧气,伴着幽幽的茶香,吸引了好几桌游客悠坐其间。

树屋的主人周仕强提着茶壶为客人掺茶倒水,游走在茶桌间,偶尔还会回头向着林盘里的一座小院吆喝:“3号桌端一盘瓜子,5号桌来一盘豆腐干……”周仕强是三座树屋的主人,也是都江堰市柳街镇水月社区(村)的社区主任。

“2014年前我们住的这片林盘到处是树叶、垃圾,没人管。

”他说,后来镇上拿出一笔钱,发动社区居民一起打扫林盘,“大家伙儿这一扫就扫了三年。

”林盘打扫干净了,环境清爽了不少。

周仕强环顾着林盘里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竹林,多年在外打拼的经验让他突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么好的林盘,干嘛不利用起来搞旅游?”2015年,他拿出家里全部的存款30万元加上借亲戚朋友的钱凑了90万元修建三座树屋。

2016年,他再次投入80万元,将林盘里的一座农家院落盘下来,保留了老院落原有外观,在屋里打造起现代风格的餐饮、咖啡书屋,房前屋后还建起了垂钓池塘、树林茶舍、戏台、露营基地,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看着周仕强干劲十足,乡亲们都跃跃欲试。

2015年,柳街镇水月社区民宿旅游协会成立,入股会员18户,入会农户对自家房屋进行风貌改造、美化院落,对外提供民宿服务。

远近闻名的“水月民宿”就这样建起来了。

“我们现有的民宿还是2.0版本,明年初我们还要将它升级为3.0版本。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一、引言川西林盘位于四川省西部,是一片地势高峻、山峦起伏的地区,其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其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机遇。

本文旨在针对川西林盘的规划建设,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二、背景分析1.地理环境川西林盘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势复杂,森林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自然爱好者。

2.生态保护需求川西林盘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区域,需要保护好其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带来的环境破坏。

3.经济发展需求川西林盘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区域,也需要适度的开发与利用,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规划建设方案1.生态保护区划划分根据川西林盘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划分不同级别的生态保护区,以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重点保护区域应设立严格的管控措施,限制游客的数量和活动范围。

2.生态旅游区建设在生态保护区划划定的范围内,合理规划和建设生态旅游区,强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设符合环境友好型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同时保护当地自然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川西林盘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道路、桥梁的质量和数量,以便更好地连接不同区域和服务旅游业。

同时,要提供适当的电力、水资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支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4.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川西林盘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有潜力发展现代农业。

应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田灌溉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生态补偿与环境保护在进行川西林盘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对开发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补偿和修复,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川西林盘实施方案

川西林盘实施方案

川西林盘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川西地区地处高原,气候凉爽,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导致了川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缓慢,未能充分释放其潜力。

二、项目概况。

为了促进川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经济水平,我们计划在川西地区开展林盘旅游项目。

该项目将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多种旅游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三、项目目标。

1. 提升川西地区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3. 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内容。

1. 林盘景区规划建设,规划建设景区主要包括林盘观光区、民俗文化体验区、休闲度假区、特色美食街等功能区域,满足游客不同需求。

2.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景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规模,保持景区原生态风貌。

3. 民俗文化传承,挖掘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展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川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方便游客到达林盘景区。

5. 服务设施完善,完善景区内的服务设施,建设酒店、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实施方案。

1. 确定项目投资方,寻找合适的投资方,确保项目资金的充足和可持续性。

2. 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林盘景区规划建设方案,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3.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林盘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当地政府、旅游部门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5. 强化管理和运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景区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确保景区的安全和服务质量。

六、预期效果。

公园城市背景下成都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规划路径探讨

公园城市背景下成都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规划路径探讨

公园城市背景下成都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规划路径探讨摘要:四川省成都市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城市自身的发展,还要关注乡村统筹发展。

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市乡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困境,为了帮助川西林盘的价值被人们最大程度的发掘,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和乡村振兴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展。

本文围绕川西林盘的四种类型,借鉴公园城市先进理念,明确成都特色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的规划路径,为乡村规划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公园城市背景;成都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规划路径川西林盘是蜀国地区乡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一种传统聚居形式,是田林水院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是当下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载体。

立足于践行新发展理念下的公园城市,以公园城市“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社会”六大核心价值为要义,对标川西林盘的生态、形态、仪态、业态、活态和稳态六大方面。

成都已深刻意识到了川西林盘作为重要的乡村组成单元,对其规划探索与实践的探讨,是实现新发展理念下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重要途径。

1、公园城市背景下成都川西林盘的基本概述1.1基本含义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农家院落和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1]。

林盘通常以姓氏宗族为居住单位,是川西平原上分布的自然村落,也是聚集产业、生态、文化、人居要素的生产生活空间。

川西林盘起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由田、林、水院、宅等要素共同构成了整个川西林盘的空间和形态。

一般的院落都座落于高大的楠木柏树等乔木和茂密的竹林中,林盘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形成了成都平原所特有小桥流水田园画卷的川西风光。

1.2困境成都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下公园城市建设的示范地,不仅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受到城镇化加速的影响,现阶段的川西林盘保护和利用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锐减、传统文明消失、产业发展单一等方面。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进展、挑战与突破选择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进展、挑战与突破选择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进展、挑战与突破选择作者:张耀文卿明梁郭晓鸣来源:《中国西部》2022年第01期[摘要]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且集生产、生活和景观等价值于一体的农村人居环境形态。

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

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创新价值的实践经验,但也面临着资源细小零碎、基础设施普遍薄弱、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能力不足等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建筑风貌管控力度不足、土地和人才要素保障不够、农民利益存在受损风险、政策支持效果仍需提升等突出障碍。

进一步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需要采取创新林盘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撬动多元投资以破解林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题、建立集体经济与林盘开发的共进机制、建立林盘风貌有效管控的监督激励机制、强化土地供给保障、构建林盘开发中优质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完善多元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相关政策支持效果等措施。

[关键词]川西林盘;林盘经济;集体经济;林盘风貌;多元主体[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94(2022)01-0056-10[作者]张耀文博士研究生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34卿明梁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成都610072郭晓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610072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特有的乡村聚落形式,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人居环境形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西林盘不断超越其作为居住形态的本来价值内涵,其产业、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不断拓展,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持续凸显1-”。

但同时,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仍然面临着资源细碎分散、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带来的现实挑战,以及主体参与、推进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突出障碍,从而导致林盘经济发展潜力难以充分挖掘。

因此,川西林盘保护与利用需瞄准重点方向和关键环节,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实现更大突破。

扭转川西林盘的消减状态,重塑川西林盘的美丽颜值,植入川西林盘的多元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川西林盘地处四川西部,是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必要制定一份完善的规划建设方案。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川西林盘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注重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如生态旅游、环保科技等。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化和农民生活持续改善,保障农民的收益。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给予补偿,如生态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转向生态农业。

2. 加强水土保持川西林盘地区地势起伏,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因此,在规划建设中,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修建梯田、植被覆盖、建设山塘等手段,有效防止土壤流失,保持整个地区的土壤肥沃和生态平衡。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川西林盘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著名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修缮老旧建筑,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严格限制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占用。

建立文物保护专门机构,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和力度。

2. 开展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加强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开设文物鉴赏课程,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和培训。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发展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川西林盘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需要加大投资,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 发展交通网络川西林盘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规划新建公路和铁路,加强对山区交通的投入。

同时,发展绿色交通,如电动车、自行车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应该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为主旨,兼顾文化遗产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将川西林盘打造成生态优美、经济繁荣、文化传承的地区,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

川西林盘规划建设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川西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川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盘区域在这一趋势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林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

一、区域现状与问题林盘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林盘区域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其次,生态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区存在乱砍滥伐、过度开发等问题。

再者,旅游发展尚未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缺乏特色和品牌,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规划目标1.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支持。

2.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加强对林盘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

3.培育旅游业发展新动能。

充分利用林盘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林盘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三、规划策略与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对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林盘地区的基础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产业发展。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乱砍滥伐行为,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推动旅游业发展。

通过挖掘林盘地区的独特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高游客体验。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林盘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鼓励发展旅游业、农业、生态产业等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推动经济增长。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命名第一批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的通知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命名第一批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的通知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命名第一批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2.28•【字号】成建委发[2010]810号•【施行日期】2010.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命名第一批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的通知(成建委发[2010]810号)各区(市)县建设局、有关乡镇政府:保护川西林盘,科学合理地整治利用,保持和传承成都特有的地方田园风貌和传统农居形态,是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基础性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建委从2008年开始组织各郊区(市)县开展川西林盘保护利用试点工作。

至2010年,各郊区(市)县结合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共启动200多个林盘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及农房改造等建设项目,并以聚居和特色产业为基本利用方向,已有部分试点林盘的整治建设和利用取得了成效。

经各地申报已完成整治建设的试点林盘,市建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以基本保持原林盘形态及生态环境、配套服务功能基本齐全、林盘内环境整洁、农房及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聚居林盘的村民自治管理制度健全、特色产业林盘的业态对景观环境利用合理,共六项内容进行验收,第一批共确定49个试点林盘符合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推进林盘保护利用,让群众检验整治保护的效果,并予以社会监督,特将这49个试点林盘命名为“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

请各地对命名的示范林盘,按统一的内容制作标牌标示。

特此通知。

附件:1、第一批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名单2、示范点标牌统一格式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附件1第一批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名单龙泉驿区(1个)洛带镇宝胜村3组锦家祠林盘青白江区(1个)祥福镇华家村12组接龙岛高家林盘温江区(4个)万春镇鱼凫村8组罗家院子林盘永宁镇花篱村2组徐家院子林盘永盛镇尚合村3、4组黄家碾林盘(“连二里市”集市林盘)寿安镇长青村15组严家院子林盘新都区(2个)新繁镇青白街村6组老鸹林林盘新繁镇白壁村3组苟家院子林盘都江堰市(19个)翠月湖镇民兴社区16组宋家院子林盘翠月湖镇民兴社区8组张家院子林盘翠月湖镇五桂村5组西桂院林盘(“青城西桂院”)翠月湖镇五桂村13组东桂院林盘(“青城东桂院”)翠月湖镇清江村5组水磨坊林盘翠月湖镇清江村8组清水河林盘柳街镇五一村5组张家大院林盘安龙镇成青社区15组徐家大院林盘安龙镇卉景社区6组董家林林盘青城山镇泰安村8组吴家院子林盘天马镇向荣村4组曾家院子林盘天马镇禹王村12组唐家院子林盘天马镇金陵2组蓝家院子林盘天马镇金陵8组周家院子林盘天马镇金玉村9组焦家大院林盘中兴镇红旗村9组王家院子林盘中兴镇永安村3、10组王家院子林盘紫坪镇沙湾村1组中院子林盘向峨乡鹿池村3组邹家院子林盘彭州市(4个)小鱼洞镇太子村4组杨家院子林盘新兴镇阳平村9组林盘群(“寿阳泉”)大宝镇山王村10组王家山和三合坪林盘群(“太阳雨”)蟠龙村5组贾家院子林盘(“五龙世家”)邛崃市(3个)平乐镇骑龙村4、6、12组探花桥林盘羊安镇泉水村8、9组周林盘孔明乡郭山村3、4组林盘群(“黄桷兰”)崇州市(5个)街子镇双河社区8组张家院子林盘街子镇白圣村4组侯家院子林盘街子镇白圣村6组夏家院子林盘三郎镇天国村11组张家院子林盘桤泉镇群安村12、16组余湾岛林盘金堂县(2个)五凤镇金箱村1组贺家院子林盘广兴镇宝塔村3组染房林盘双流县(3个)永安镇白果村7、8组付家坝院子双雁塘林盘三星镇龙星村6组毛家坝林盘黄龙溪镇黄龙社区5组杨家大院林盘郫县(4个)安德镇安龙村13、15、16组全家河坝林盘友爱镇春台村1组钟家院子林盘(“竹里湾”)新民场镇云桥村6社李家院子林盘(“鹿野苑”)古城镇花牌村5组朱家院子林盘新津县(1个)兴义镇岷江村16、20组菜棚子林盘(“农耕文化体验园”)附件2。

非遗活态传承下的川西林盘保护研究——以成都市宋家林林盘实践为例

非遗活态传承下的川西林盘保护研究——以成都市宋家林林盘实践为例

非遗活态传承下的川西林盘保护研究——以成都市宋家林林
盘实践为例
吴浩;黄兰茜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24()4
【摘要】川西林盘作为成都平原典型的乡村景观要素,是朴素生态哲学的综合体现,是蜀人的精神原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表达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区域特色。

本文立足“非遗植入林盘保护,农旅带动活态传承”,从依托乡村生态格局、整合乡村物质资源、活化乡村文物形象、优化乡村功
能空间层面对乡村发展因子进行解析,提炼出在城乡融合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非遗活
态构建策略,为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下的林盘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提供研究参考。

【总页数】3页(P103-105)
【作者】吴浩;黄兰茜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以文化主题为导向的川西林盘保护发展模式——以成都市双流区陈家水碾林盘保护为例
2.基于生态保护视角下的林盘水系修复策略研究——以聚源镇川西林盘规
划实践为例3.川西林盘生活污水厌氧复合生态分散处理技术研究——以成都市新
津区串头村十二组林盘为例4.基于景观基因的川西林盘乡土景观特征保护研究——以聚源镇龙泉社区林盘为例5.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研究——以福州市“非遗”保护工作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全国独有的四川林盘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川西林盘保护
现状调查与保护
现状:四川林盘全国唯一 我市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林盘」,这些林盘作为传统农耕时代 文明的结晶,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较好地维护了成都平原农耕条 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较好地维护了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林盘」这一建筑和环境 形态传承至今,构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农居风貌。为了保护这一独特风貌,市建 委于2006年牵头启动了川西农居风貌保护性建设规划的编制,2008年已完成全市的林盘现状调查,明确了保 护性建设的思路。
山林、农田、水系、道路与林盘等要素共同构成川西平原半天然半人工湿地 上网络化的林盘聚落体系,较好地维护了川西平原的生态环境,并形成独具 特色的川西田园风光。随田散居的林盘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为一体的复合 型农村聚落形态,其历史久远。它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川西平原自然地理环境与水利农耕文明协调共生的结果。这些竹林农舍错 落有致的格局,与平原上纵横交错的都江堰灌区相呼应,由此形成了独具地 域特色的川西农家聚落特色和习俗,称之为川西林盘文化。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林盘与外界的物质及信息交流越来越多,加速了林盘的更新变化。林盘与外界、外界 与林盘日益频繁的接触,使当今生态旅游业的触角延伸至这一古老居住区域,这为乡间居住人群提供了新的 发展空间,也为当今城市人群体味这一古老的生活形态提供了新的旅游目的地。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调查:全市农村林盘约14.11万个 据《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规划(2008)》统计,成都市域林盘分布范围9482km,有大小林盘共14.11万个,林 盘分布点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个,林盘平均间距约280米。其中,10户以上规模较大、植被环境较好、林盘特 征典型的大中型林盘共有7749个,占全市林盘总数的8.6%,大中型林盘内现有居民28.5万户,居住人口97.9 万人。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川西林盘保护
川西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 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 的结晶。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 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川西林盘保护
川西林盘的文化特征——
从独居式林盘到聚居式林盘都体现了「田—林一宅」的空间景观模式。林盘 绿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其中所栽植的林木和果蔬等,为农家 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原材料与农副产品;而农家耕地就在宅旁,出门耕作 十分方便。长期以来,「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家家有流水修竹」 的林盘一直是「天府之国」最典型的直观形象,并大量地延续至今。
鹊华秋色图
齐白石山水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川西林盘保护
成都平原上的明珠——川西林盘
通过都江堰岷江之水的浇灌,川西平原上的农村区域逐步形成了一两户、十户左右的乡村院落,以便于就近 耕作。纵横交错的河流、水渠及耕地,与这些院落自然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绿岛式的农居环境生态。茂林修竹, 小桥流水,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这种形态的核心就是名闻遐迩的「川西林盘」。它是川西特有的生活 形态,是全国独有的生态聚落。如今,这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林盘形态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城乡一体化推 进,结合土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了农村居住生 活条件,但川西林盘的形态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大批的林盘正在逐步消失。
川西林盤村落保護與文化植入試點項目
The Building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Restoration Project
——蜀山小築概念策劃设计方案
四川·蒲江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彩· 设计


PART .3 の形· 现状


PART .2 の韵· 定位


PART .1 の意· 背景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
P
A
の意·背景篇
R
Background analysis
T
1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背景资料
中国的乡村景观自古就有大量的古诗文画记载,乡野之美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和自然观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川 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 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 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 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 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手与心的灵動 · 土与火的藝術
政策背景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首次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其中提到: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确定城市定位,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注重
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川西林盘聚落体系形态——
川西林盘是指在川西平原的平畴绿野之上,农家住居 被竹林、树木所环绕,形成一个个犹如田间绿岛的农 村聚落单元。
林盘的空间景观特征是:一片片绿林耸立于田野,高 大茂密的林木将其中的宅院围绕,仅依稀可见时而露 出的房角院墙,而外围耕地又将林盘包围。
川西林盘保护
川西林盘村落保护与文化植入试点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